幼儿开题报告
幼儿开题报告1
一、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活动形式单一、认识存在偏差
家园共育每学年都会列入我们幼儿园的工作计划,由于经常重复做,渐渐地演变成了例行公事似的工作。园长讲话,提几点要求,幼儿园教师组织家长学习知识,甚至,把家长叫在一起,交流讨论等形式,由于对家庭和幼儿园功能认识不足,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双方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存在不同之处。幼儿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大多数家长认为,我的孩子缴了钱上幼儿园,幼儿园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开展一切教育教学,而家长只管提出要求,但很少付出什么,被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二)家长和教师忽视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怕孩子碍事、吵闹,图自己省事省心,并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中受教育的一些表现;有些家长认为,我们交了学费,孩子就该归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应该是老师的事情,家长只是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就可以了;有些家长甚至连最基本的按时接送孩子都做不到。家长的认识中认为自己就是赚钱,能为孩子生活提供保障就行了。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孩子学到科学知识就行了,至于和教师沟通交流,对他们来说似乎根本就不需要。导致这种认识,不仅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孩子的观念落后等有关,也与农村幼儿园对家长的工作忽视有很大关系。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很多家长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顾不上”“没有时间”等成为不能参加幼儿园活动最合理的理由。即使参与了,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活动的目的视而不见或纯粹不知道。由于家长对教师工作不够理解、教师对家长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使得幼儿园开展的家长工作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增加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并没有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有的老师认为教育是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没有必要太费周折、自找麻烦地同家长商议;有的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为了省事和减少麻烦,在投入力度上大打折扣;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园是教师的责任,在家里是父母的责任,只要关心幼儿在园的表现,不出差错、不被家长批评就行了;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没必要与他们交流、沟通等。因此造成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家长和教师双方存在观念和方式的差异,导致家园共育中出现家长和教师的不配合现象,以至在家园共育上存在诸多问题。
(三)教师和家长观念上存在差异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们照料。而爷爷奶奶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爷爷奶奶们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缺乏全面详实的了解和认识,加上受生活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爱多于严。许多爷爷奶奶家长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难度。教师对爷爷奶奶缺乏尊重和信任,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才是孩子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的“专家”,爷爷奶奶不如自己懂教育,让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是在添麻烦、制造混乱,甚至不自觉地以一种教育别人的口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妨碍了与家长的沟通,导致家园共育中的问题。
二、高效课堂背景下有效实现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策略
加强教育观念,丰富家教知识
(1)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我们发现在家长中也有教子有方的,即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家长也会在某一方面有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经验。这些资源如果为所有的家庭和幼儿园共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家长们交流的方式。
(2)设置家园共育栏目。我园在每个班上都设置了“家园共育”这一专栏,并不断更新内容,有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有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表现情况,还开设了一个家长们交流讨论的专栏,围绕家长关心的问题,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考,对家长较为成功的教育经验进行交流等,这些宝贵的资源贴在家园共育栏中,当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一看,了解和交流。可以这样说,“家园共育栏”是家园工作的桥梁,是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一起沟通、共同教育的纽带,是丰富家园共育经验、提高家园共育水平最有效的手段。
亲身经历感受,提高家教艺术
(1)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平时有很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生活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情况?老师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解除家长的困惑,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游戏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老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掌握一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就解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每一次活动使家长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似的,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孩子和家长在游戏中也增加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和孩子一起交流玩耍。
(2)幼儿的各种学习成果展和汇报表演。孩子在幼儿园里都有那些收获呢?这是家长们最想知道的。我园的老师还让孩子回家后把在园内学到的知识如:折的小鸟、拍皮球、画的画、学的儿歌、故事、舞蹈等向家长展示。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且从中学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怎样评价孩子的成果等。
(三)沟通形成制度
(1)制作家园联系册。我园使用幼儿成长记录册有好多年了,效果很不错,我们每个月在成长册上把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及生活图片、孩子的成果张贴上去,家长看后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也记录下来,以便让家长和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2)成立家长委员会。我园有效地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一平台,定期召开会议,通过讨论、交流家长们的意见,共同策划一定的亲子活动、主题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动员家长们积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园内各项工作的提高。
家园共育通常会因为花样繁多的活动和各种不同的形式而在不知不觉中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使家园共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教师在组织开展家长工作时,要尽量为家长着想;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家长的时间、精力、能力,不为难家长,不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确保家园共育确实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牛银平;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xx年09期
[2]顾兰芳;搭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好家长;20xx年12期
[3]刘林;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园共育[J];成才之路;20xx年09期
幼儿开题报告2
一、课题名称
绘本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四、研究内容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六、可行性分析
1、制度保证:幼儿园附属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有专门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员,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完备,激励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2、组织条件: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有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他曾先后获得“苏州市十杰校长”和“苏州市名校长”称号,主持过多个课题,并出版了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专著——《大道思远》;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继文主任等,为幼儿园课题研究提供了顾问团队。课题组长周瑶园长曾主持过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xx”课题“艺术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十五”课题“幼儿合唱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xx”课题“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课题组副组长褚明洁副园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理论根基,负责过苏州市“xx”课题“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商珺宁、胡亚琴、王文淑、苏丽峥老师都参与过苏州市“xx”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幼儿园xx期间,全体老师参加过“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
3、研究设备:幼儿园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同时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现代化运作,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研究经费: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领导一向重视幼儿园的工作,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七、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2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XX年9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3、撰写研究报告
4、进行课题结题工作
幼儿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早期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有着重要作用。我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很少有小朋友进入阅读区,经观察幼儿进入阅读区只是随便翻阅图书或者只是看看图画,无聊之后就更换到别的区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家庭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经调查发现由于幼儿的家庭生活、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家长缺乏对早期阅读的足够正确认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相当局限,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前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如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其进行全语言教育,使这些幼儿不再错过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智能和社会化的发展打好基础,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为此,针对我园中班幼儿目前情况我提出“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开发和利用资源,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环境,寓阅读于游戏、教学及亲子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生活中的阅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意义: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最重要过程。专家研究指出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倾听、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表达;(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早期阅读的特点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似,因此,通过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智力包括概括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四)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情绪、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
阅读能力是个体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阅读能力,其次是学习各科知识,开阔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界定:
中班幼儿:4岁--5岁幼儿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课题名称解读:
早期阅读既包括孩子独立阅读和与他人共同的阅读,也包括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甚至可以笼统地把孩子翻弄图书、拍打图书、涂画符号标志等也归入早期阅读范畴。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课题组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应是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萌发与成长。在阅读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图书的经验,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积累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阅读能力是指会阅读,理解幼儿读物,讲述读物中的相关内容,能体会读物中表达的美好情感,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绘本。
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收集有关文献,制定课题计划工作;
3、问卷调查:了解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分析汇总调查情况;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样的早期阅读材料;
2、创设相关的早期阅读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3、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早期阅读的基本技能。如:活动设计《我会阅读图书》;
2、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知道阅读时必须遵守要求;
3、保证充足固定的阅读时间。如:利用晨间、教育教学、区域等各项活动鼓励幼儿进行选择性阅读,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图书内容;
4、利用幼儿餐前、餐后、午休前和离园前进行故事阅读分享;
5、为幼儿提供多种有趣的阅读方式,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如:听赏活动、自由式选择阅读、我最喜爱的故事书等方式;
6、及时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运用幼儿喜欢表扬的心理,鼓励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家园共育栏、家园平台等向家长宣传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2、开展“晚安故事会”主题活动,将家长和小朋友将的故事录音可以在班级平台内播放,与大家共同分享;
3、开展“阅读小明星”活动,要求家长每天坚持和孩子阅读20分钟图书,并书写亲子阅读感受,鼓励幼儿在第二天晨间活动时与大家分享阅读内容;
4、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参观图书馆、书店、绘本馆提高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亲子间的亲情,感受温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五)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2、开展“大手拉小手”主题活动,中班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班将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进行分享;
3、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如:“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活动和“快乐小主播”分享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
1、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幼儿阅读习惯调查分析报告、论文《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
3、教育随笔、幼儿观察记录、教师读书心得、亲子阅读记录表。
课题研究举措:
1、创设阅读环境、投放多样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幼儿阅读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游戏渗入阅读、多媒体阅读、提问式阅读、生活中道德阅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
4、家园合作,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适合于幼儿的绘本故事。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研究成果和预期效果:
1、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能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有目的的观察、推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前后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
3、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和想象力,幼儿能通过观察、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对阅读兴趣及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题研究呈现:
1、关于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幼儿家庭早期阅读问卷调查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个案分析;
3、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笔记、活动设计、学习心得和论文、图片;
4、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幼儿开题报告4
一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特别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学习习惯是核心要素之一,是极其重要的效能因素。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幼儿早期该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如谈到幼儿学习,很多家长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认字、写字、做算术等,习惯性地认为学习就是拿着书本竖着耳朵听讲、拿着笔反复地练习等学业活动,这是把幼儿学习功利化了,也是幼教“小学化”的根源,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让其伤在了起跑线上。生活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就是学习习惯,与日后正规性学习密切相关。如孩子画画时握笔的习惯与日后书写及实验操作有关联;一味地乱涂乱画会与日后做事毛躁有关联等。因此,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顺应儿童的天性,自觉抵制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小学化”做法,关注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必要。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师们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大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倾听教师和同伴讲话时,喜欢插话,似听非听,眼睛乱看,三心二意,不把话听完就跑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非常不利。墨子的“染丝说”,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足见最初的浸染十分重要,而目前很多人都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小学阶段,其实,应该越小越好。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一出生甚至一形成就已经在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利或弊的熏陶和作用,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要想纠偏难度很大。
3、幼儿生活与学习方式的需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学习,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其基本活动,也是其学习方式,游戏就是学习。生活、游戏与学习,关系密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孩子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说明,加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即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是习惯。好习惯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本课题正是实践着“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根据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状况,积极探索一套合理和有效的养成策略。
(1)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通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指数。
(2)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素质。
良好的现代公民素养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现代的公民素质。在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有其研究存在的价值。从习惯入手,努力提高个人现代的公民素质,是推进学校现代化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3)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抓住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正确把握幼儿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有效的策略和充满智慧的爱去呵护幼儿的快乐童年。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现状
据文献显示,20xx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纳入儿童的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已成为世界性教育评价发展的新动向。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但侧重点都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存在诸多的不合适。
目前,很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多有尝试,但明显带有小学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所借鉴的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经验,将幼儿的学习习惯还是局限于看书写字等,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将幼儿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割裂开来,忽略了生活即是其学习内容、游戏即是其学习方式等一些幼儿期所特有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顺应儿童年龄特点,避免内容形式的片面化、方法策略的小学化;在借鉴、吸收与利用的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炼出适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仍具有必要性。
我园前期进行了省级教研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并于20xx年4月顺利结题。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园凝练出的“6+2”策略,即“六个相结合,两个相一致”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幼儿的学习习惯很多在中、小班就有所体现,如:幼儿正确拿勺子吃饭的习惯和他以后那笔的姿势就有很大的关系等等。因此我园将本次子课题研究确定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实践研究》。力求借助国家级课题课题研究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提升。我们将原来课题研究的幼儿年龄段从5~6岁延伸到3~6岁,并计划将原有的研究成果(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让6+2策略更加精炼、更具操作性,同时找到更多适合3~6岁幼儿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好策略,去实施推广。
三、理论依据:
据文献显示,20xx年到20xx年4月,美国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从只有8个州到27个州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数量已占到所有52个州的一半还多。可见“学习品质”在美国已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同。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而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中都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其研究的理论意义。
四、概念界定
幼儿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经常性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而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形成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方面,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经验,体会生命的意义,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幼儿学习习惯中自然融合着生活习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一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进行,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的学习习惯包含着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两个方面的习惯,如生活活动中的“三姿习惯”(如坐、立、行);游戏活动中“学的习惯”(如倾听、阅读、说话等)、“思的习惯”(如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等)、“做的习惯”(如专注度、按要求做事、自控等)、“写的习惯”(如爱护书本、保护眼睛、对图画和符号感兴趣、写画姿势、握笔和运笔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在调查研究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各年龄阶段幼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产生的原因,在吸取借鉴中小学实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以及一些家庭好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抓住重点要素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等,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访问,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探究围绕关键指标,调查、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以便发挥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
2、抓住重点,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研究。
3、聚焦一日活动,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基于对3--6岁学习习惯中各种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把握,聚焦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和游戏各环节,立足全体,关注个体,积极探索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以解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这一实际问题为目的,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其过程中,我们既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和研究过程,努力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融合、行动与思考的统一、反思与改进的结合,努力用专业的视角来观察、内省并改进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2、调查法。
在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同时,我们还辅以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调查、访谈,对幼儿的跟进式观察,为策略的形成获取真实的数据和原始的基础性资料。
3、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通过文献分析,为课题实施提供素材和依据。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围绕选题、开题完成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子课题,拟定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的论证工作;二是查询、收集、学习、分享相关文献资料,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提高认同感;三是分工合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各小组工作计划,做好开题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习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并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游戏,在实践中研究、验证。围绕这一目标,本阶段将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设计观察记录表,分别做好实验班、对照班幼儿前期学习习惯的分析;二是召开课题实验班家长会,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三是各年级组依托我园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深入开展跟进式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捕捉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探索、完善科学的养成策略;四是各年级组按学年形成阶段性报告;五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六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努力发挥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xx年2—20xx年5月)
围绕结题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以及各小组的工作总结;二是完成多形式课题成果的展示(文本和音像)等。
九、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一)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合理
本课题研究人员按组织要求,园长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既有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识经验和年龄结构都十分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课题负责人是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园长王俐同志。曾经独立负责完成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研究和协调能力。她曾担任幼儿园业务主任,管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学科创新教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主要负责人,目前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其中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被专家组评为省优秀研究项目。今年4月底又顺利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结题鉴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其撰写的2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多篇发表;个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个人、合肥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活动经验先后在全省、市一类园园长联谊会、长丰县、庐阳区等相关培训会上作专题介绍,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能力。
课题具体分管人是幼儿园业务园长陶茜。管理幼儿园后勤及教育教学工作9年,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撰写的课题论文《浅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偏差》获国家级二等奖。个人撰写的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教科研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庐阳区“教坛新星”、庐阳区“骨干教师”称号。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牵头进行的“关注幼儿有效教育”“幼儿研究性游戏研讨”等专题、活动经验在省级、市级、庐阳区幼教年会、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课题研究按年龄段分成三个小组,各年级组长担任课题小组负责人,各年级组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在幼儿一日活动及游戏中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收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研讨、总结;
课题组成员都是怀着对幼教事业的一份热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份责任,积极踊跃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全体课题成员共39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34人,课题组成员中还有合肥市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骨干教师4人,教学能手5人,其中11人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对本课题的展开和深入将提供充足的案例。
为了保证课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幼儿园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课题研究的整体安排、具体实施。
组 长:王 俐(园长)
副组长:陶 茜(业务园长)、郑晓翠(后勤园长)
组 员:徐莹莹(教研组长)、张庆云(教研组长)、杨眉(小班年级组组长)、赵悦(中班年级组组长)、方艳(大班年级组组长)
(二)专家指导到位
本课题将力争继续得到省课题研究专家徐晓虹老师,合肥市课题研究专家李卫文主任、方惠老师以及庐阳区教体局许新国副局长、方明惠老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还继续特聘省教育科学院幼教教研员汪秋萍老师以及合肥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员曹亦兵两位幼教专家作为专家团队,进行具体的课题指导。
(三)经费估算
本课题研究经费将由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共同承担,经费可以得以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及研究论文集、策略养成活动设计方案、成果汇报展示会等。
幼儿开题报告5
课题'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研究'是我在真实、客观、科学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做一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与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儿童获得了语言,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恶,来认知和探索周边的世界,来和他人沟通。幼儿学习语言始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核心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方法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沟通。
3岁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语言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幼儿的儿童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随着幼儿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所以,幼儿的语言表达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研究背景:从语言获得规律来说,3-6岁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才能把自己想要说的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往往可以从他的语言表达、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课题是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在养成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以组织规范幼儿语言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给予正确的引导。
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方法。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表达方法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从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幼儿想说、敢说、多说,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解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敢说与不想说,关注各个层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是每个幼儿都能做到想说、敢说和喜欢说。
(二)、研究内容
1、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
正确的发音,是语言交往的基础。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幼儿不开口表达,最是遇到翘舌音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愿意开口说话,只是摇头点头示意。所以我们家长老师共同合作,一块帮助幼儿解决发音问题。
2、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幼儿在日长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在一日常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表达,幼儿们在一起时,可以引导他们相互攀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聊天,在课堂活动中老师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各种活动,促使幼儿应用自己的语言能力。
我常常找出一写简单有意思的词语,让幼儿来说,如'西红柿',我爱吃西红柿;西红柿吃了我们可以变漂亮;西红柿里面营养很丰富等等。给幼儿讲故事,听儿歌,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有的幼儿甚至自己要求单独表演呢!由此,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4、指导幼儿看图讲话。
幼儿虽然看不懂书上的字,但幼儿能看懂图片,而且幼儿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我经常拿一些图片让幼儿观看,看后引导幼儿张嘴说一说,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幼儿有时候说的特别的.好,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
5、游戏活动刺激幼儿语言的表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引导法:积极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提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示能吸引幼儿好奇心的事物,引导幼儿张嘴和其他幼儿一起说。
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给幼儿示范,班级口语表达优秀的幼儿均可做榜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像榜样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合作法: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家长与教师要及时的沟通与合作,相互给予必要的意见或建议。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想说、敢说和喜欢说,很好的表达自己,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提问法:有效性提问幼儿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的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2)、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1)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等理论知识。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定期开展语言活动。
(2)围绕课题计划、目标,从集体教学活动到日常生活活动,从游戏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幼儿园到家庭,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
(3)分析、讨论、修改课题方案。
(1)、采用了观察法、对比法、记录法,对幼儿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语言表达交流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店头镇中心幼儿园虽然成立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在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领导下,我园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在课题开展前,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大中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现状,写出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幼儿善于语言表达,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方法,写出课题方案;认真阅读、了解相关书籍幼儿语言表达法的书籍,网络资料查询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的重要性。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的实践研究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及成长发展。
3.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发表。
4.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
七、课题研究中注意的问题
1、以身作则,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新观念的学习。
2、收集实验的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结果。
3、本课题必须是真实、客观、科学的调查研究,合理运用引导法、示范法、合作法和记录法等进行研究。
幼儿开题报告6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一般说来,幼儿的个性倾向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学习、生活和劳动逐步形成的。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是否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对幼儿今后坚强的意志、负责精神、谦逊态度、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密切配合,遵循教育规律,从生活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二、课题的概念:
幼儿个性品质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幼儿身心、智能及日后学习生活工作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国外早已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更主要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高于他人而在于其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表明应该把发展幼儿个性品质作为社会、家庭、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最基本、最重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独立自主、真诚热情、善于观察、富有创新精神及能力、活泼开朗、责任心强、善于与他人交往等,都被人们称为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社会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出于自身存在的需要,运用言语性和非言语性语言交换信息,交流感情,从而实现相互作用的活动,其过程包括知觉、沟通、相互作用三个子过程。社会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包括交往的习惯、技能、意识及个性品质。
三、课题的现状:
当前国内社会及大多数家长、教师、幼儿园依然只重视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而且出现了越来越早的趋势。这势必导致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均衡并必然影响幼儿日后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者要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影响幼儿个性品质的各方面因素探究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方法为幼儿个性的.全面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我所在的从化市商业幼儿园园地处县城,孩子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语言交往贫乏,社会交往的机会也缺乏,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在社会性方面发展的培养。因此,确定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个性品质发展与培养的研究》为我的研究课题。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应用于幼儿园各年龄阶段中,其实践意义在于:
1、开发出符合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模式,使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探索在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及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个性品质的科学途径,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2、力图解决的问题:
(1)为幼儿提供自由探寻、交谈、游戏的机会的途径缺乏的局面。
(2)改变过去的重上课、轻游戏的局面。
(3)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证明幼儿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是由本课题引发的。
1、将根据幼儿个性品质的现状分析与课题充分实施后幼儿的个性品质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2、将对教师在个性品质培养中的现状分析数据与课题实施后教师的现状分析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行论证。
五、研究的范围:此项研究将在本园大二、中二、小一三个班进行实验研究,三个年级班的幼儿和教师作为此项研究的对象,此项研究将定位在语言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体育游戏活动等活动中。
六、研究方法设计:文献研究法:借鉴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构建适合幼儿实际的游戏指导策略。档案记录法:通过记录,既可突出研究的真实性,又可以便于事后整理,探索幼儿活动的途径。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的扮演探索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观察法:教师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研究,使研究达到良好的效果。行动研究法: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社会交往的策略。
七、研究工作计划:本课题研究,拟从20xx年5月开始,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工作如下:
①组建课题组,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经验;
②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③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前期现状调查;
④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①设本园大、中小三个班为实验班;
②实验班教师根据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档案记录;
③分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④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学习经验总结,以月为单位,进行每月小结。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①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②拍摄教学图片及教学实录片;
③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a: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幼儿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b:游戏当中幼儿角色分配的分析报告。
c:幼儿游戏中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分析报告。
d:游戏中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资料汇编。
八、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1、项目组负责人园长黄翠芳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研究中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保教主任李老师作为课题指导;聘请市教研室曾院长为课题组顾问。课题组成员:李老师、黄老师、孙老师、王老师、邓老师、谢老师、。
2、课题分工:李老师、黄老师负责教师问卷的设计、分析和总结;孙老师、王老师负责幼儿问卷的设计及分析、总结;邓老师、谢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李老师、孙老师负责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
幼儿开题报告7
一、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9--.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10.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4-.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幼儿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题成员:主要负责人:周骅 王雅君周亚平
组员:各班级老师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幼儿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幼儿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所谓外在的教育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是老师“可以教的领域”, 这些外在的可以教的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又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为基础,而幼儿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是不可人为超越的,即可归纳为“不可教的领域”部分。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和进行艺术活动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个人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地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觉、感受、观察、想象、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表达,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
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把“美术区域实践活动”作为我园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子课题进行实施研究。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瑞吉欧美术理念平衡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幼儿在绘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绘画教学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活动更应该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发挥。当前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从一个绘画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儿童绘画语言的帮助者、引导者、倾听者、观察者,体会儿童的心声,在与儿童合作和交往中,诱导儿童自发地进行绘画表现,从而促进他们的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我们应该摒弃教师教授、示范,并要求幼儿“不要讲话,不要吵闹,坐好了听讲”的传统做法。应该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突出对儿童情感的关注。那么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是教师就不用讲了,幼儿自己讨论,然后画就得了呢?如果这样的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没有体现出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提供示范时提供不同的范例来拓宽幼儿的思路。
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3、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就是说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应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要玩的想法,并会拿起那些材料摆弄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也会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摆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进行尝试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同时又提高了幼儿动手实际的能力。如今,环境的创设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正因为如此,如何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
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目的性及丰富性的原则,怎样在幼儿美术活动区中投放材料、创设幼儿美术活动区等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1、确立课题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原则,在确立课题《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2、培训教师
(1)课题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学习及会议,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明确研究目的,了解当前教育新动向及其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情况,逐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2)组织教师围绕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如:《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及上网搜索有关美术教育及各种创新教育理论书籍资料等),收集有关理论及美术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幼儿园订阅各种幼儿美术教育的杂志(如:《少儿美术》、《小画家》、《早期教育—美术版》等等),较快较广地获取美术教育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研究这个领域的有关情况。
(3)每学期组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行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分析课题,把握课题的能力,不断调整课题目标、形式、内容等。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及教育行为。
(4)定期进行反思总结。每个学期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回顾一学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写出课题研究阶段小结,调整研究思路。——文献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3、明晰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基本统一了认识,所谓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无论是幼儿园的美术区活动还是家庭中的美术类活动,都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能自由摆弄、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大胆创作的环境。比如有让幼儿随意涂抹、张贴的空间,让幼儿随意剪贴、构画的材料,让幼儿随意想象,任意发挥的题材。我们基于此课题的研究,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形成小、中、大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区域,巩固美术教育特
色,提升办园品位。——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者作为实践者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过程而产生的实践深度,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4、创设环境。足够的空间是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应由幼儿自主决定,相信孩子,发挥幼儿潜能,使孩子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体。教师要及时调整了活动区的位置,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并注意根据活动的需要随时调整。老师在选择美工区位置时充分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共同在离美工区最近的地方开辟“美工墙”、布置主题美术板。极其自然地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快、自主的空间环境,使幼儿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与满足。
5、结题阶段。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教案集。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论文集》。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请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验收鉴定。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六、研究措施。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为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儿童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 的价值。
(二)鼓励幼儿在自己选择题材中,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美术区不像美术课,没有划一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创作的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大胆。要非常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美术区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了表达交流的这种信息,扩大探索视野的机会。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酷爱科普画册,他们的画面上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火山爆发、宇宙星球;有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观游览,那么游西湖、登长城、逛书城、就成了他们首选的主题。
(三)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创新与探索。美术区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与体验,使活动更显得轻松有趣。幼儿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是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不开的。教师在美术区的角色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教师的关心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随 时关心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对他们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创造表示赞赏。当孩子在十分投入流畅的创作时,教师不能干扰,以免影响孩子的创作欲。当孩子在画画停停,想想看看表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东张西望,笔一直停在那里不动,发生 困难进行不下去,教师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在尊重孩子的愿望的前提下,稍加启发与提示,激发他们再投入创作。
七、研究成果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是实施美术教育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园从营造良好的园风入手,努力形成宽松的教科研氛围,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与研究活动,采取自学、互学与共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与问题结合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通过自发收集文献资料,广泛阅读专业杂志来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注意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幼儿开题报告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随着教育部《纲要》颁发实施与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幼儿教育也必须朝着促进幼儿自主和谐发展的方向开展。
2、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3-6岁的幼儿是身心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多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户外活动资源,将幼儿带出室外、走出园门,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每一个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目前现状的需求
如何有效地利用户外活动资源,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查找的资料上能看出,一部分幼儿园已经在幼儿户外活动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分析出目前大多幼儿园在户外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①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充足;②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不高;③幼儿户外活动的材料数量不够;④幼儿户外活动区域设置不合理。⑤教师担心发生安全事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户外活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角色把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讨论空间与探索余地。特别是我们农村集镇幼儿园,应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户外活动资源,精心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研究价值
1、通过研究探索幼儿户外活动资源的最优化与整合,形成本园的`特色课程,提高保教质量。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与创新
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户外活动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通过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户外活动的空间是开放的,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活动中的情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景是真实的,有利于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感性的认识与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通过打破原有户外活动模式,开发可利用资源,创新幼儿户外活动形式、内容,构建园本户外活动课程,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将幼儿户外活动引向社区、社会,拓展幼儿活动空间,使社区、大自然成为立体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教科书”,同时将室内的区域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到户外活动中,使户外活动这一隐性课程与幼儿园显性课程有机结合,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体现为: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设置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界定
1、户外活动
户外:泛指走出家门;户外活动也就是走出家门的活动。本课题中的户外活动指幼儿走出教室及走出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体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2、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
资源本意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既包括园内及社区的的户外场地、设施、材料等物质资源,还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及各行业的人力资源。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3、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指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材料,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创造性,优化与整合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研究内涵可表述为:充分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通过开拓幼儿园环境、社区自然环境中幼儿的活动空间,对原有户外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变革,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培育教师、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以全面提高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二)有关理论支撑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色彩、声音、形象来思维的。他主张把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儿童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探索因果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2、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在有效的环境刺激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非常重视社会生活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儿童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4、我国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研究内容的子课题设计
(一)研究目标设定
1、进行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可行性分析,挖掘园内外可利用资源,优化整合物质与人力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形式与内容,形成园本户外活动课程。
2、通过研究和组织实施幼儿户外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身体各方面较全面和充分的发展。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设计
①现状调查,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利用方面已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②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原有资源的整合。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A、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新资源的开发。
B、幼儿园户外活动新资源与原有资源的整合。
③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
A、幼儿户外韵律活动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幼儿户外韵律活动包括幼儿操前韵律活动、早操、集体舞,通过对活动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出我园小、中、大班户外韵律活动模式,探索韵律活动教学策略。
B、幼儿园户外区域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
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各种区域,将原有的室内区域游戏渗透到户外区域活动中来,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和户外体育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得到充实,活动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C、幼儿园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展的研究
收集各种民间、文本中和教师自创的各类体育游戏,进行整理汇编并组织实施,形成园本体育游戏教材,使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有效发展。
D、幼儿社区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断拓展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材料,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创造性,优化与整合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及方法
(一)操作思路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从现实问题入手,立足解决本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相结合,形成园本户外活动课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分析,挖掘可利用因素,制定幼儿活动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优化活动过程,提升活动质量。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存在问题、了解户外活动资源利用与开发情况、评价教育效果。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运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4、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创编幼儿户外活动游戏、制作幼儿活动器具、设计户外活动方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5、案例研究法。根据研究中发现的个别案例现象进行描述、分析,探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
五、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计划,进行课题论证。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阶段进行课题研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将有关活动案例、专题论文、录像资料等汇编成集。
六、预期研究成果
20xx.9形成现状的调查报告负责人:唐锦秀
20xx.9形成阶段研究报告负责人:王晓梅
20xx.9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负责人:黄培红等
20xx.9幼儿户外体育游戏集锦(文集)负责人:许晴宇等
20xx.12幼儿户外韵律活动集锦(光碟)负责人:王桂云等
20xx.12形成“结题报告”负责人:唐锦秀王晓梅
20xx.12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集负责人:唐锦秀
20xx.12幼儿户外区域设置游戏方案集
20xx.12论文集负责人:谢美红
20xx.12幼儿户外活动集锦(编著)负责人:谢美红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参研人员精干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其中县骨干教师5名,园骨干教师5名,她们勤奋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十五”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省市县科研课题,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所撰写的论文和经验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多篇获省市级科研论文一二等奖。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县教科室负责人和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专家指导该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可望在较薄弱的理论研究领域得到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基础扎实
我园是八十年代省教委首批命名的十七所实验幼儿园之一,九八年再次通过省教委的评估验收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幼儿园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八五期间承担的县级课题《农村集镇幼儿园示范辐射途径及作用的研究》已于九五年结题。九五期间,我们还分别承担了市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学会关心品德的训育研究》和省子课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十五期间承担的市重点课题《创建“绿色幼儿园”与实施“绿色教育”》和市立项课题《农村集镇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研究》均已结题。
(三)组织管理到位
在“十五”课题结题后,我们就着手进行了“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幼儿健康领域、幼儿体育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围绕本课题,我们还通过幼教杂志、网络等平台,了解了国内外在幼儿户外活动的研究情况,并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本园在幼儿户外活动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幼儿园和社区的可利用资源,邀请专家和教师就课题研究进行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做好了课题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
本课题研究能在经费及时间上能得到保证。我园一向重视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学期均有固定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用于教师培训、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参观学习、开展科研活动。本课题研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的研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幼儿开题报告10
题目: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的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行为教育
一、问题提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首先所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一些人的不规范行为。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码更为重要。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所谓的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起到培养良好情绪,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高的作用。
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已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暄哗,收玩具时摆放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行成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因此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一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前提。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一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前提。
2、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为班级幼儿建立个案并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并对幼儿的神态、活动、语言等进行观察分析。
行动研究法: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并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四、研究时间:
20xx年x月——20xx年x月
五、研究对象:
小班25名幼儿
六、实施方案:
(一)、规则是幼儿自主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儿的自主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幼儿真正的开展自主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规则,势必会把幼儿管的太死,使他们失去自主活动的机会。反过来,如果过分强调自主活动,没有任何规则的约束,教育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开展自主活动,我们既要为幼儿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松的活动,同时也不能太放纵幼儿,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规则。
案例1、无规则的区角活动
在区角活动“开心城堡”的搭建活动中,涌入大量的小朋友。大家每人拿起几个盒子开始自由的搭建。可是因为参加的幼儿比较多,分到手里的材料明显不够用,小朋友发现材料不够用了,于是吵吵闹闹、互相抢夺起来,为自己的搭建活动寻找材料。不一会儿功夫几个小朋友哭了起来“开心城堡”搭建活动只好取消。
案例2、有规则的区角活动
同样是区角活动“开心城堡”的搭建活动。小朋友拿到自己的进区标志卡,插到卡槽中。因为限人数6名,第七个小朋友没能进入该区角只好耐心等待。在搭建开始阶段,每人领到一张任务卡,于是小朋友按照自己任务卡中的内容寻找材料,再按照指示搭建城堡的一个部分,小朋友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合力拼成一个大城堡。
在案例1中教师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但事实表明,
在对幼儿没有提出任何规则性要求的时侯,幼儿之间就有可能产生相互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幼儿的自主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在案例2中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区角游戏规则,这样既可以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又能有效的避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或是合作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由此可见,幼儿的自主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则为保障,只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才能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多途径和多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促进规则行为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表现出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安静静的图书区或是玩具区大声的讲话,争抢玩具,不能将使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等等。事实上,这些现象是因为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薄弱所致。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1、正面强化,利用榜样示范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
榜样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模仿中进行学习。心理学有关研究证明,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提高。在幼儿的生活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不但让幼儿掌握了有关的行为规范,也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并且教师在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创设类似的情境,将有助于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案例: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让幼儿将小椅子放到桌子下面,防止小朋友站队时绊倒,可总有一些小朋友着急站队而忘记放椅子。某一天,我表扬了几个坚持放好小椅子再去站队的小朋友,于是其他小朋友立刻回到座位上将小椅子一一放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让幼儿掌握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保障幼儿的身体安全,也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该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每个教育场景,把握教育契机将这些场景变成自己的教育情境,养成良好的规则行为,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
2、规则自定,让幼儿自觉的养成规则行为。
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因此,在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时,教师应该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要求的合理性,从而自主建构规则,进而发展到遵守规则。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把班级还给孩子”秉承这样的管理理念,将班级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如:整理图书、玩具分类等,和区角游戏规则制定和监督等工作全部交给幼儿来完成,真正实现规则自己定岗位轮换的自主管理模式。于是我们在班级设立了小小值日生岗位,从早晨入园接待小朋友到分发餐具再到欢送幼儿离园幼儿的一日生活都会有小小值日生进行服务,而且每日轮换,让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去管理班集体。让幼儿在管与被管中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习惯,理解并遵守规则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3、标志暗示,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轻质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在行为上出行偏差,这是教师就可以借助符号、图标进行行为上的提示和约束。
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花城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如果让幼儿自主、自由的选择,往往会出现争抢等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和幼儿商量游戏规则,并将这些规则绘画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图标张贴在各个区域内。如:盥洗室内贴上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的洗手流程图和节约用水的标志:图书区画上一个闭紧的小嘴巴,告诉幼儿看书时要安静:厕所贴上男孩和女孩的小头像,提示小朋友文明入厕等等。这些画面虽然不够美观,但确是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制作并且愿意去遵守的,这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或是贴一些买来的十分精美的挂图效果要好得多。
七、结论: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导,制定适宜的规则要求,使幼儿在不超越底线的状态下生活、游戏。在和谐的秩序中,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形成和社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教育新思维
2、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
3、陈央儿用隐性规则引导幼儿有序活动
幼儿开题报告11
第一部分 选题的意义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学习、户外休闲运动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使得幼儿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水、土、风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跑、跳、蹲等的练习,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活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外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格外的重视。欧洲国家中,北欧的挪威、瑞典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中充分重视户外活动”。英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中注意兼顾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常见的活动活动区包括玩水区、玩沙区、体育区等。
美国保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如“玩大积木、大型玩具,爬迷津梯,去动物园”等)。日本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强调要在大自然和户外开展幼儿健康活动”。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多种体验的获得,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我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等的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田丽莉,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然也有对户外活动的研究,如朱家雄对国内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设备进行过调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提出有关户外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本园的教学特点来开展户外活动。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零散,主要是在晨间户外活动、教学活动之后、午睡之后,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户外游戏为主,玩大型玩具、荡秋千、攀岩、玩沙包、毽子等;幼儿园每个年级段户外活动会受本班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之类的问题。
由于当前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及开展频率、户外活动的场地及设备、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疑难等,并对户外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今后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第二部分 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1]。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2]。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
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3],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平均2。5㎡”[4]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
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5],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
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7],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xx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8]。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9]。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xx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10]。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11],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xx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
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玩具的配置情况如下:“88。9%”[12]的样本园拥有滑梯,“83。3%”[13]样本园配有大型多功能组合式玩具,“55。6%”[14]的样本园有秋千、荡船类玩具,有攀登架(网)的样本园占“61。1%”[15],而跷跷板、木马、平衡桩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然而“2。4%的幼儿教师表示,近三年本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玩具设施几乎没变”[16]。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体育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普遍存在过时落后的现象。”[17]
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18],“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19],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20],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2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22]。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从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23],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24]。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25]。
20xx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26]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27]。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28]。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29],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30]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xx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31]。 然而在田丽莉于20xx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32]。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保育员: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52—53。
[2]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28—335。
[3][4][18][19][28]冷小刚。1994年上海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01):47—48,44。
[5][6][20][21][22][29][30]冷小刚执笔。1999年我国部分省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xx,(06):20—21。
[7][17][31]宁姝。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01):15—17。
[8][9][12][13][14][15][16][23][24][25]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11]孟成伟。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研究——以丽水市机关幼儿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xx。
[26][27][32]田丽莉。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xx。
幼儿开题报告12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一般说来,幼儿的个性倾向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学习、生活和劳动逐步形成的。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是否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对幼儿今后坚强的意志、负责精神、谦逊态度、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密切配合,遵循教育规律,从生活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二、课题的概念:
幼儿发展评价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方面。良好的能力发展是影响幼儿身心、智能及日后学习生活工作向健康积极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国外早已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更主要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高于他人而在于其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表明应该把发展幼儿个性品质作为社会、家庭、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最基本、最重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独立自主、真诚热情、善于观察、富有创新精神及能力、活泼开朗、责任心强、善于与他人交往等都被人们称为良好的
个性品质。
幼儿活动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社会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出于自身存在的需要,运用言语性和非言语性语言交换信息,交流感情,从而实现相互作用的活动,其过程包括知觉、沟通、相互作用三个子过程。社会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包括交往的习惯、技能、意识及个性品质。
三、课题的现状:
当前国内社会及大多数家长、教师、幼儿园依然只重视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而且出现了越来越早的趋势。这势必导致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均衡并必然影响幼儿日后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者要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影响幼儿个性品质的各方面因素探究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方法为幼儿个性的全面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我所在的从化市商业幼儿园园地处县城,孩子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语言交往贫乏,社会交往的机会也缺乏,
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在社会性方面发展的培养。因此,确定了《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为我园的研究课题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应用于幼儿园各年龄阶段中,其实践意义在于:
1、开发出符合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模式,使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探索在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及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个性品质的科学途径,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2、力图解决的问题:
(1)为幼儿提供自由探寻、交谈、游戏的机会的途径缺乏的局面。
(2)改变过去的重上课、轻能力的局面。
(3)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证明幼儿能力发展评价,是由本课题引发的。
1、将根据幼儿现状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课题充分实施后幼儿的发展评价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2、将对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幼儿发展的现状分析数据与课题实施后教师的现状分析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行论证。
五、研究的范围与目标
研究范围:此项研究将在本园大二、中二、小一三个班进行实验研究,三个年级班的幼儿和教师作为此项研究的对象,此项研究将定位在生活习惯能力发展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能力发展、良好的品德行为发展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能力、等活动中。
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对幼儿的研究,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提高。
4、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六、研究方法设计:
文献研究法:借鉴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幼儿发展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构建适合幼儿实际的发展为指导策略。档案记录法:通过记录,既可突出研究的真实性,又可以便于事后整理,探索幼儿活动的途径。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的扮演探索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观察法:教师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研究,使研究达到良好的效果。
行动研究法: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发展能力的策略。
七、研究工作计划:本课题研究,拟从20xx年6月开始,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工作如下:
①组建课题组,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经验;
②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③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前期现状调查;
④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①设本园大、中、小三个班为实验班;
②实验班教师根据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档案记录;
③分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④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学习经验总结,以月为单位,进行每月小结。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①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②拍摄教学图片及教学实录片;
③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a:幼儿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b:幼儿生活中能力发展的分析报告。
c:幼儿各项活动中的研究分析记录。
d:幼儿发展评价培养资料汇编。
八、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1、项目组负责人园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研究中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业务副园长#作为课题指导;聘请区教研室主任为课题做指导。课题组成员:#都积极钻研探讨课题。
2、课题分工:#负责课题制定管理方案、3负责现场指导研究、3负责活动总结整理资料,其他成员负责收集统计材料。
3、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小班幼儿发展情况评价标准
动作发展能力:自然地走、跑、爬和正确做操,会正确地拿小勺、扣纽扣,穿木珠,搭积木等。
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进嘴里。能安静就餐,不挑食,安静就寝,不蒙头睡觉。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不任性、不哭闹、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活动,当没有满足时能等待(3——8)分钟,愿意与小朋友共同游戏。
科?学?认识发展
认知能力:?能运用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并感兴趣;能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能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能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对简单问题能初步进行判断。数能区别“1”和“许多”及其关系;认识“4”以内的数;能按照物体大小颜色分类,按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并认识圆形;指导秋冬季节的特征,观察刮风、下雪气候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常识?感知最明显的季节特征,观察集中常见的动植物,并喜欢他们;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学作能力:?初步使用简单的学具,在老师的指导下,会使用1-2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物品,并喜欢做小实验,能掌握图书和文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语言发展:听?有听别人讲话的兴趣,喜欢听教师讲故事、念儿歌等,能初步听懂教师对自己、同伴说话的意思。会讲普通话。说愿意说话,会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情感:对父母有礼貌,喜欢上幼儿园,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的教育下,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在大人的帮助下,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话。?社会性意识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够遵守本班的常规和公共场所的一些规则。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不争玩具。
艺术活动能力
表现力:能随伴奏清楚唱歌,能按节奏做律动,有表演的欲望。?能分辨红、黄、青、蓝、绿等颜色,能通过涂抹,画画、做做、玩玩表现简单事物的主要特征。
感受力:?喜欢听音乐,文艺作品等,喜欢参加音乐和美术活动,能感受其乐趣。
中班幼儿发展情况评价标准
动作发展:走、跑跳、投掷、平衡、鉆爬、攀登、体操等动作协调、稳定。小肌肉动作协调。
生活卫生习惯:能独立完成洗、进餐、入厕、睡眠等生活环节的各项要求,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清晰稳定,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能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并注意表达的适度。
科学认识发展:
认知能力:能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主要属性,观察具有目的性,顺序性;能正确标记物体的高矮、大小、宽窄等以及物体的颜色、形状、功能,并能进行分类概括;想象力较丰富,对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
数能认识:10以内的序数、正确认读1-10数字、掌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转换,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能以物体为中心区别前后、左右、上下、中间。
常识:感受和观察自然界的美和四季变化,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与生活有关的自然物质、科学现象。
学作能力:基本会使用学具:在教师指导下,会使用三种以上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玩具及物品、基本会操作小实验;有爱护、整理、收拾图书、学具、玩具、材料的习惯。
语?言?发?展?听: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话,基本听懂教师和同伴说话的意思,喜欢参加听故事,
儿歌,谈话、广播等活动。说能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说普通话、和老师、同学交谈,发音正确,声音响亮。学会使用生活中的常见句,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能根据别人的问题作答。能看懂1-4副画面的内容,乐于诵读。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情感:喜欢幼儿园生活,有爱家乡,爱周围环境的初步情感;愿意为集体做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欢乐,对人热情有礼貌,关心别人,有同情心。
自我?意识:初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不依靠成人或同伴,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社会性意识:?能遵守班内和园内的规则:能分清好坏,并懂得简单的道理,愿意学习好榜样,乐意与同伴交往,并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艺术活动能力
表现力:能随伴奏轻声、自然唱歌;能分辨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会跳简单的舞蹈;会使用两种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齐奏;能参加简单的表演游戏。能分辨白、黑、灰、褐、紫,能用美工材料和自然物通过涂、抹、画、折、贴、剪等方法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感受力:欣赏各种儿童艺术作品(音乐、美术、戏剧),并能感受其中的美和乐趣,喜欢美好的环境。
大班幼儿发展情况评价标准
动作发展:?走、跑、跳、投掷、平衡、鉆爬、攀登、体操等动作协调、灵敏、姿势正确;小肌肉动作能达到手眼协调。
生活卫生习惯:?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知道保护公共场所的卫生,有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
情绪:参加各项活动时精神饱满、活泼愉快、能坚持参加自己所选择的活动。
科学?认识发展
认知能力:?能独立运用各种感官正确认识事物的整体,观察具有独立性、目的性、顺序性、全面性,初步比较同类但不同物体的不同点,相同点、相似点,有初步的分类概况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简单问题能进行判断,并能说出简单的原因。
数:会正确书写1-10数字,能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倒数、顺接数、倒接数,单双数,按群计数;能掌握球体、正方形的概念;会看日历及时钟的整点,半点,能以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左右,中间。
常识:知道季节的轮换与动植物,人的关系,了解引起现代生活中有关的电器,机器,交通工具,了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自然科学现象。
学作能力:?会正确使用学具,工具和材料,独立地制作玩具及物品,会正确、协调地操作小实验、会自觉爱护、整理学具和玩具。
语言发展:?有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能听懂并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听故事、儿歌、谈话、广播等活动。说勇于与别人交谈,能用完整的语句有顺序地说出自己所做的、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简单事情,能独立地看书、图片、木偶剧等,能讲述其中的内容,乐意用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往,态度大方自然。
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情感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意义,尊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习惯于集体生活,喜欢自己的班级,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对人热情、大方、有礼貌、对同伴有爱,互助,主动关心和谦让。
自我意识:能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影响或妨碍别人,与同伴相处中,产生的矛盾会自己解决,能分辨简单的是非。
艺术活动能力
表现力:能积极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并能创造性地表演出角色的特点。能根据歌词大意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能辨别颜色的深浅,能用美工材料通过涂、折、剪、贴表现简单的情节。
感受力:能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情绪,风光、安静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从中产生美的感受。?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能辨别事物的美和丑。
幼儿开题报告13
课题名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1、幼儿园美术教学情况摸底;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生成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幼儿园教育开题报告第: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9月——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12月——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12月——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幼儿开题报告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特色美术活动: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结合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如:泥土、蛋壳,树叶,种子,稻草等等)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20xx.6--20xx.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xx.7-20xx.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6、中期论证报告
7、结题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吴兰红同志是高邮市教坛新秀、高邮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获高邮市、扬州市一、二等奖,荣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完成“培养合格小公民”课题的实践研究,兼管幼儿园教研工作,带领全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课题由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从事多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给予指导,有骨干教师的参与。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吴兰红(园长、大专学历)负责课题组领导和指导工作;
赵方春(教研组长、大专学历)主持课题研究与协调 ;
副组长:徐玉银(大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小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徐惠君(中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幼教一级)引领大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吴秋珍 (小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 引领中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成员:成留华、刘金红、谈晓兰、吴建英、宋月红、吴月琴、乔萍、王立新等老师直接参加分组实践指导与课题研究,不断反馈阶段成果和经验。
4、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高级教师引领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6、研究经费的保障,园部每学期挤出3-5000元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性支出,同时,积极向争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开题报告15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本次“西安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小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能让我近距离聆听专家老师对课题研究的专业解读。更珍惜专家老师对自己所承担课题进行面对面指导的机会。
本次,我所承担的课题名称是《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在九月份开题报告上传的第三天,我便欣喜的看到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对我的肯定与鼓励,让我对本次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同时杨老师也指出了不足,如对幼儿的界定阐述不够清楚,我也及时的做了调整,同时更明确了自己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让自己的研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从出生,就积极地向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对周围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向成人问这、问那;而有的则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研究意义: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观察并非随意看看,是有目、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只有具备持续的观察能力才能保证孩子对世界的高度敏感性,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幼儿在进入大班这个年龄阶段,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但在这时期的观察力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过于笼统: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事物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
2、观察不稳定:由于幼儿观察缺乏目的性,观察过程中受周围情景的干扰大,加上注意不稳定,所以,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不稳定。
3、观察不深入:幼儿容易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粗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很难把观察引向深入。
4、缺少观察方法: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察。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根据幼儿观察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其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掌握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规律,取得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动权。
2、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鼓励,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会幼儿的观察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丰富其认知。
5、在幼儿园里形成良好的观察氛围。
计划通过大约一年时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矗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 XX年9月准备阶段
今年9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准备工作,设计好调查问卷并发放、回收、整理和汇总,解决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存在的问题、寻找大班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总结最适合大班幼儿的观察方法、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环境和氛围,最最后使之之量化成详细的数据在文本中呈现 。
第二个阶段:今年10月——XX年5月行动研究阶段。运用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亲身体验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创造有利的观察氛围,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随时进行材料的收集,分析,并将行动前行动后进行及时对比分析,及时总结形成有利于知道我们以后工作的基本成型的文本材料。具体将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
a、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
b、教会幼儿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理论引领下我将尝试以下几种较适合幼儿的方法,让幼儿将观察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
(一) 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二) 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三)反复观察法
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幼儿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幼儿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幼儿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四)重点观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蚕宝宝蜕变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五)定位观察法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幼儿读书,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幼儿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 六) 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c、创造各种观察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开设各种观察角
如:饲养角、种植角、阅读角等让幼儿的周围始终存在观察的内容。氛围轻松自由,让幼儿快乐的观察。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时机
如:秋天树叶的变化;燕子南飞;冬天的雪;夏天的雷、闪电等。让幼儿学会留意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组织专门的外出观察活动
就是让幼儿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激发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如:春季时组织幼儿春游,寻找春天,了解春天的变化;组织幼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4、在各种活动中有机渗透观察
如:折纸活动中看图折纸,教师为幼儿提供示范图纸,让幼儿结合折纸经验,有顺序的观察思考,学习事物的折叠方法。这不仅丰富了折纸经验,也发展了观察的能力。
通过实践与研究发,观察力的培养除了发展智力外,更多的能力在观察过程中或以观察为基础和发展的。
d、形成良好的观察氛围。
在物质方面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在精神上形成宽松民主的氛围。
总之,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第三阶段: XX年4月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学年结束时,认真回顾一下小课题研究之路,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实施过程之中的成功做法与不足之处,整理一年来的经验材料与师幼的成果,认真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认真撰写相关的体会文章,并提交中心于上级教研部门审核,争取让这项研究结出硕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研究结束将形成教师反思、心得体会、随笔、叙事、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资料、总结等。
总之,我一定会按照方案的预设,有条不紊的一步一步的有计划的实施,尽我最大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也希望专家老师在我研究的过程中多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幼儿美术课题: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名称: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题成员:主要负责人:周骅 王雅君 周亚平
组员:各班级老师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幼儿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幼儿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所谓外在的教育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是老师“可以教的领域”,这些外在的可以教的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又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为基础,而幼儿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是不可人为超越的,即可归纳为“不可教的领域”部分。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和进行艺术活动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个人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地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觉、感受、观察、想象、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表达,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把“美术区域实践活动”作为我园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子课题进行实施研究。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瑞吉欧美术理念平衡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幼儿在绘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绘画教学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活动更应该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发挥。当前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从一个绘画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儿童绘画语言的帮助者、引导者、倾听者、观察者,体会儿童的心声,在与儿童合作和交往中,诱导儿童自发地进行绘画表现,从而促进他们的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我们应该摒弃教师教授、示范,并要求幼儿“不要讲话,不要吵闹,坐好了听讲”的传统做法。应该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突出对儿童情感的关注。那么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是教师就不用讲了,幼儿自己讨论,然后画就得了呢?如果这样的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没有体现出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提供示范时提供不同的范例来拓宽幼儿的思路。
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3、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就是说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应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要玩的想法,并会拿起那些材料摆弄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也会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摆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进行尝试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同时又提高了幼儿动手实际的能力。如今,环境的创设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正因为如此,如何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目的性及丰富性的原则,怎样在幼儿美术活动区中投放材料、创设幼儿美术活动区等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1、确立课题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原则,在确立课题《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2、培训教师(1)课题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学习及会议,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明确研究目的,了解当前教育新动向及其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情况,逐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2)组织教师围绕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如:《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及上网搜索有关美术教育及各种创新教育理论书籍资料等),收集有关理论及美术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幼儿园订阅各种幼儿美术教育的杂志(如:《少儿美术》、《小画家》、《早期教育—美术版》等等),较快较广地获取美术教育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研究这个领域的有关情况。(3)每学期组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行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分析课题,把握课题的能力,不断调整课题目标、形式、内容等。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及教育行为。(4)定期进行反思总结。每个学期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回顾一学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写出课题研究阶段小结,调整研究思路。——文献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3、明晰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基本统一了认识,所谓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无论是幼儿园的美术区活动还是家庭中的美术类活动,都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能自由摆弄、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大胆创作的环境。比如有让幼儿随意涂抹、张贴的空间,让幼儿随意剪贴、构画的材料,让幼儿随意想象,任意发挥的题材。我们基于此课题的研究,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形成小、中、大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区域,巩固美术教育特色,提升办园品位。——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者作为实践者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过程而产生的实践深度,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4、创设环境。足够的空间是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应由幼儿自主决定,相信孩子,发挥幼儿潜能,使孩子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体。教师要及时调整了活动区的位置,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并注意根据活动的需要随时调整。老师在选择美工区位置时充分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共同在离美工区最近的地方开辟“美工墙”、布置主题美术板。极其自然地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快、自主的空间环境,使幼儿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与满足。
5、结题阶段。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教案集。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论文集》。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请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验收鉴定。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六、研究措施。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为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儿童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 的价值。
(二)鼓励幼儿在自己选择题材中,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美术区不像美术课,没有划一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创作的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大胆。要非常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美术区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了表达交流的这种信息,扩大探索视野的机会。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酷爱科普画册,他们的画面上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火山爆发、宇宙星球;有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观游览,那么游西湖、登长城、逛书城、就成了他们首选的主题。
(三)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创新与探索。美术区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使活动更显得轻松有趣。幼儿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是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不开的。教师在美术区的角色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教师的关心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随 时关心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对他们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创造表示赞赏。当孩子在十分投入流畅的创作时,教师不能干扰,以免影响孩子的创作欲。当孩子在画画停停,想想看看表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东张西望,笔一直停在那里不动,发生 困难进行不下去,教师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在尊重孩子的愿望的前提下,稍加启发与提示,激发他们再投入创作。
七、研究成果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是实施美术教育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园从营造良好的园风入手,努力形成宽松的教科研氛围,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与研究活动,采取自学、互学与共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与问题结合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通过自发收集文献资料,广泛阅读专业杂志来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注意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