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各位领导,委员们: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构建秦岭山水乡村》。
在去年的县第二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XXXX的奋斗目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XXXX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管理,农村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基层干部普遍存在着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理解为扫马路、捡垃圾,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二是群众主体意识不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依靠村、组干部和保洁员,发动群众不够,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不强,随意丢垃圾、乱搭乱建等行为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圈。三是乡村建设缺少规划。目前,农村房屋建设缺少长期统一规划,农村建房大都是群众自主选址,分散不集中,需配备大量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和转运成本高,且农村建房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等问题,后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村容村貌。四是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村镇垃圾费、保洁员工资、环境设施等费用大都是县财政承担,县财政压力大。但县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力量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短期资金缺口大。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狠抓思想教育。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宣传车、红喇叭、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让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环境卫生。二要强化自我管理。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依靠自治和德治约束群众行为,引导全村树立“一盘棋”思想。同时,积极开展“示范户、进步户、提升户”三户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变“要我打扫”为“我要打扫”。三要创新活动引领。创新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在当日组织所有群众自觉打扫门庭院落、房前路段、河渠沟岔等,提高群众保持干净整洁的自觉性积极性,达到“引导一个群众,带动一个家庭,美化一个村庄”的目的。二是坚持因村施策。
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对美丽宜居示范村,要查遗补缺,提升标准和档次;对传统村落,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对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加快改圈、改厕进程;对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村,要加快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三是加强资金保障。
上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整合倾向于农村的土地增减挂钩、改厕改圈、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不搞大拆大建,不过度水泥化,注重留住乡村与彰显魅力相结合,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村落与危房拆除、村组道路硬化、改圈改厕、村庄绿化工程相结合,通过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解决部分建设材料等方式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设资金。鼓励农户和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发挥财政引领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农村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收益群众付费试点。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是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人盯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对于农村公共区域,创新实行“河长、路长、巷长”三长巡查检查负责制,形成条块管理,网格到人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卫生,建立“门前三包”(包门前卫生、包门前公共秩序、包门前绿化美化)和“干部三包”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模式,激发党员村组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对于企事业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划分责任区,制定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主要领导定期督查检查,杜绝“灯下黑”。以制度促进工作,以机制保障效果,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五是科学编制规划。
做好村庄规划对实施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聘请专业的设计院,结合实际,分类对农村未来几十年的村庄布局做出规划,在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时,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农村住房布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