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通过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使我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有了更为深入了解,对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对如何开展民族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围绕此次所学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我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政法机关是“国之重器”,是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基本力量,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公安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纪律严明‚我作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员,要做维护和遵守各项纪律的模范和表率,对此我认为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边疆问题做文章的图谋,坚决依法打击各种民族独立、宗教极端、暴力恐怖等非法言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第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
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治安、反恐工作涉及面广、牵扯人多、复杂性强,需要相关责任单位凝心聚力,努力铸牢共同体意识,以充分疑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工作力量提升化解成效,把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第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
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从而激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第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松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建立各族群众间接触联系、创造各族群众的价值意义、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发展,使各族群众都能能获得丰富知识经验、秉持共善性的价值信念,从而促进和维护全社会和谐稳定。第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生活体验。
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各民族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从公安工作出发,建立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各族群众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从而实现解决各民族群众思想症结,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提升生活的品质,从根本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各类治安案件及民族独立、暴恐行为的发生。第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积极行动。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使各族群众都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和谐,根本上提高群众对各项公共事业的满意度降低各类案事件发生率。通过学习和总结,我认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做好公安工作目标一致、方法统一、任务相同,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更好的体现公安工作价值,才能更好的提升公安工作效果,才能更好的深化公安工作意义,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公安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