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
⒉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符。
⒊学习仿编歌曲,进一步感受光的色彩。
活动准备
⒈课前幼儿已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过水果店,了解水果颜色的丰富多彩。
⒉各种色彩并面带笑容的纸制果娃娃。
⒊音乐磁带。
教学重难点活动过程㈠果娃娃笑哈哈
⒈出示面带笑容的果娃娃:瞧,今天都来了哪些果娃娃呢?带领幼儿按节奏念白。
⒉这些果娃娃个个笑哈哈,为什么这么开心呀?原来是这么回事~⒊出示七彩光宝宝头饰: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果娃娃,结果怎么样了?果娃娃染上七彩色呀,所以乐得笑哈哈,笑哈哈!
⒋这些果娃娃染上了什么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果娃娃?
⒍七彩光和果娃娃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听~㈡理解歌曲内容⒈完整欣赏一遍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与哪个故事有关。
⒉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说说有哪些果娃娃。
⒊按歌词顺序出示“果娃娃”,帮助幼儿念白歌词。
⒋重点学念歌曲念白部分。
⒌再次欣赏歌曲一遍,感受其节奏感和趣味性。
学唱歌曲
⒈师幼一同演唱歌曲,感受乐句中的附点和休止附。
⒉教师演唱歌曲,其中念白处让幼儿插入,提高幼儿的兴趣。
⒊启发幼儿用友好、欢快的声音演唱。
幼儿仿编歌曲,并演唱。
⒈请幼儿用其他水果名替换念白处的内容,引导其余幼儿学念。
⒉采用个别幼儿创编的念白,演唱歌曲、
如: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花娃娃。桃花梨花玫瑰花,荷花菊花水仙花花娃娃上七彩色呀,乐得娃娃笑哈哈!
大家开开心心唱起来
⒈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扮演七彩光宝宝,一组扮演果娃娃,一组扮演花娃娃。
⒉在音乐声中,幼儿一遍演唱歌曲一遍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2
设计意图:
大家好,我上的这次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狐狸和小鸟》,其实它也可以说是一次音乐欣赏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引导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游戏。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本班幼儿音乐学习的水平。首先这首乐曲《狐狸和小鸟》运用了4中乐器(鼓、笛子、口哨、钢琴)老演奏,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乐器音色的认识和辨别;其次,考虑到我班幼儿欣赏的能力较差,而这首曲子轻松活泼,节奏鲜明,每个乐句特点突出,句与句之间变化丰富,能够更吸引幼儿,便于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因此本活动理念是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通过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道整个活动中。
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 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乐曲的情节变化。
2、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那么我考虑到我设计的音乐情节较简单,而幼儿平常较少接触乐器,因此我定活动的重点是:在倾听中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节;难点是:能根据音乐中乐器音色的变化来猜想角色的出场和情节的发展。
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师本活动教学发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师音乐活动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指导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活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教师师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信息、期望自觉不自觉地巴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当即,从中体验学习和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图谱教学、游戏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师音乐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动中我 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让幼儿完整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为活动的 开展做情感铺垫。而奋斗欣赏是为了突出乐句音色变化与节奏特点,引导幼儿辨别音色更好地感受乐曲情节的发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图谱教学法:是从幼儿认识食物的特点出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而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动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在活动重我通过乐器图片、狐狸小鸟图片加上老师的语气、神态、体态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进行体验和感受。
3、游戏法:游戏给幼儿的感受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活动重 ,我设置的音乐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鸟”在森林里做游戏主要一个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猜想两只动物会做什么游戏,游戏结束后会干什么,并结合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巴活动推向高潮。
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区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得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说教学程序:
1、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主要让幼儿感受旋律活泼欢快的特点及其中所包含的乐器)。
2、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听辨四种乐器的音色,从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倾听中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采用边倾听边游戏的形式,通过图谱、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旋律的变化,让他们猜想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创编游戏情境,体验游戏、表演带来的快乐
4、迁移游戏经验(结合音乐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点,引导幼儿想象情节发展,并进行游戏表演)。
感悟与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比如说,在提问幼儿“狐狸小鸟做完游戏会干什么”时,一个孩子会想到狐狸会和小鸟对话,问它“小鸟小鸟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戏,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今天的课我简单说这些,希望大家能给我写意见和建议。谢谢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第二声部中间的衬词“呦喂”力度由弱到强,节奏由松到紧,又拉宽,这既是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动的表露。这首歌曲我们和小朋友已经学习过,所以本次活动把学习第二声部作为难点也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2、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迁移两个声部念歌词的经验,并在图谱和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3)知道在两个声部的演唱中,必须边听边唱才能保持美好的声音效果。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演唱表现出轻快、欢跃的情绪来。能较好地表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2)难点:在图谱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二、说课前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摘草莓,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进行两声部的合作演唱。
2、图谱两份,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帮助。
三、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准备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小铃铛
(将幼儿的声音打开来,为唱歌活动做好准备。)
二、复习歌曲
1、幼儿自由演唱
2、教师范唱
3、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发现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要好听一点。并进行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演唱。
1、幼儿用声音为歌曲伴奏,老师范唱第二声部的歌词。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等幼儿说什么就让他们用什么词来伴奏)那请你用啦来为歌曲伴奏,在声音伴奏时声音也要轻柔,还要请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掌握歌唱活动中气息的运用。)
2、幼儿练习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伴奏,哟,注意你的气息摸好肚子。这是老师有意识地配上第二声部的歌词。(老师运用无意识教学让幼儿学唱二声部歌曲。)
4、刚才你在演唱的时候听见老师在唱什么,什么时候唱的?
5、出示第二声部的图谱。
看看图上有什么?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刚才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空拍,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图谱上的内容唱一下。提醒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6、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幼儿先用声音伴唱,教师唱第二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你们还是用刚才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我就唱这一个部分的内容,你们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们自己的伴奏。
7、交换,我来为你们伴奏,你们来唱这部分的内容。
8、现在我们要将第一部分的内容也唱出来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内容,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现在我请周老师和我合作一下。
9、小结:像有两个部分的内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这种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幼儿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10、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合唱这首歌吗。
那你们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注意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吸引过去。
11、交换老师唱第一声部,你们唱第二声部。
12、现在老师不唱了要你们自己来唱了,在演唱的时候你可以看老师的指挥。
13、交换演唱内容多次练习。
(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巩固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四、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歌声好听
知道在唱歌时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通过讨论了解怎样才能使歌声更好听,丰富幼儿的演唱技能)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教法学法
科学教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有趣学法――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动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 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自主学习歌曲。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了解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图谱秋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到了,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丰收了吗?(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谁能说说秋天美在哪里?(硕果累累的秋天真美丽!)你们是这样赞美秋天的,听听我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音乐)
二、感受歌词、旋律的优美。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呢?(欢快、活泼)那歌曲了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说能用歌词里的话来说一说。(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几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们能用这种方式来赞美秋天吗?幼儿学唱(来┅┅)哇,你们学得真像啊!
老师还把你们刚才唱得这段音乐,编成了图谱,你们会看着图谱自己学唱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试一试吧!(放音乐)
三、理解歌曲,演绎歌曲。
1、师:你们刚刚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美丽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风是怎样吹的?(轻轻吹)秋风把什么农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们把棉花开花以前的样子称作棉桃。
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一学棉桃姐姐成熟的样子,好吗?(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还有谁也开心地笑弯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秋天这么多农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丰收啊!
四、总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乐)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自由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吧!
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呀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张张脸蛋笑微微。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秋风秋风轻轻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挥,你看她梳着金呀金头发,结出串串金穗穗。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对自己的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比谁的皮鞋踏出的声音响,谁的皮鞋踏出的声音好听,正好切合这一点,我选择设计了《我的皮鞋踏踏响》这个活动,通过歌曲来学习十六分音符,而且唱准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这个难点,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唱唱、踏踏、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通过此活动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说目标
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兴趣、态度的培养,注重自身的探索与体验,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好奇好问,探索的条件,但始终还缺乏意识性,因此这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乐活动到来的快乐,具体目标定为:
1、引导幼儿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初步学会演唱。
2、在节奏的快慢变化中让幼儿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的、饱满的情绪影响孩 子,以自己的形式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的教法有:
情绪体验教学法:音乐活动离不开情感的作用,而幼儿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产生,幼儿的年龄小,创设音乐作品相适应的环境,我创设出了一个“小猪”的形象,延伸出了一个关于小猪的皮鞋的情景故事,使他有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这角色的意境,不由自主的去学习,更好的掌握和表现作品。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与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音乐节奏的表现力,达到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学法
教师在设计好的情境故事中,边演示图谱,边用身体动作帮助幼儿更快的学会歌唱,并唱准旋律音调,把握并踏准节奏。
五、教学过程
本活动分成练声、学唱、结束部分。
1、练声部分通过歌曲《农场里》的演唱进入主题,由于这是一节新授课,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整个活动更加完整,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平常上课时经常用到的师生问好的发声练习,而打破常规先唱完整的歌曲,然后将歌中小猪邀请好友来再一一唱出来,再配上动作来表演,这样既完成了练声,又使幼儿身体活动起来,更好的进入准备状态。
2、学唱部分首先是导入活动,以“皮鞋”为线索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过渡到这一环节,在活动中应用了副歌前置导入法,在手法上强调了重复的节奏形式,引导幼儿的兴趣,邀请幼儿唱出了与老师皮鞋一样的节奏,用动作和嗓音来模仿歌中的重要节奏,为正式学习歌曲作好铺垫。
其次是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通过教师清唱及出示动作图谱,询问“我的皮鞋哪里唱的长,哪里唱的短?”来引导幼儿找出难点、重点部分的节奏,并重点练习,并在图谱中用形象的大小脚印表示,大的踏得重而长,小的踏得轻而段,更好理解歌曲中的快慢的关系。
最后在学唱歌曲时,引导孩子和小猪一起来歌唱,然后学踏踏响的部分,加入踏脚的声音用“你们想不想在小猪刚才走过的路上留下你们的脚印呢?”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共同的边唱边踏来达到踏踏、跳跳、唱唱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幼儿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的目标,在复习歌曲时,运用小猪的朋友也想来到我们这里,请小朋友去带领小动物来,幼儿轻松自由的带领小动物边唱边踏到我们这里。在这其中可能还有部分幼儿有唱错节奏的部分。这样环节比较轻松、融洽。
3、结束部分用小皮鞋开皮鞋踏踏响音乐会来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的节奏性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深入地接触理解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用《葡萄牙进行曲》这个节奏感比较强,而且清晰简明的乐曲。它其中运用了多种乐器伴奏,产生丰富的听觉感。这也吻合了《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儿童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同时也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知音乐,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结合《纲要》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变化并能够把它具体化。
2.学习尝试用多种形式来表演不同的节奏。
3.积极参与活动有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三、重难点
重难点:而本活动我选取的音乐节奏较轻快。前一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是让孩子初步感知这首音乐的大致节奏,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再一次出现的的小猴子将幼儿们带入另一种节奏,这样有梯度的逐次增加难度,最后利用图谱形式再次感知音乐的节奏性。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完整表现音乐,情趣盎然。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去感受这乐曲,这就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过程
这次的音乐活动主体大致是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用小朋友们都喜欢在床上跳的想法,通过一只小猴子在床上开心的跳引出第一种附点节奏,然后大家来学学小猴子的方法;再利用第二只猴子引出又一种不同的节奏方式;然后是照例出示第三种节奏。这样依次增加难度,也能逐步引起幼儿想要挑战的兴趣。最后运用手和脚的图谱再次强化音乐。结束部分是再次回到三只猴子,并强调安全意识不能在床上乱跳。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唱准二分音符的延长音,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3)、激发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二、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和示范法:这两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内容的情景,提供正确、有感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良好示范,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老师唱第一段时要以中弱、稍慢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每一句的句首要唱好重音,并要清楚、自然的咬字、吐词。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交流讨论法:这是幼儿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在围绕“小花鸭怎么了?”一个话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进行碰撞,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教学手段与操作材料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图谱、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故事,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课件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小溪边、杨柳吐枝,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通过讨论:小花鸭怎么了? 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2、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有的可能会对旋律感受深刻,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如果他是在同情小花鸭迷路,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轻声哼唱旋律。
(2)欣赏图谱,分析理解歌词,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4、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等及时作出评价,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演唱法、表演法等方式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歌唱环节中,老师采用集体聆听的方法对幼儿的歌声作出表扬评价。并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用较精炼、形象的文字加以简要的描述。在最后的表演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表演,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结合区域活动,《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再次展示幼儿的演唱及表演,展示音乐创作的的结果,音乐小评论、照片、录像录音等,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己编排、主持、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9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平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0
教材分析:《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四三拍节奏的乐曲,轻快、俏皮,又不失优雅,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第一、二次活动时,幼儿学习了乐曲的身体乐谱动作组合,并对乐曲进行了配器和演奏练习。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重点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儿指挥练习很少。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活动重点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和看指挥演奏乐曲;难点是让幼儿在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出乐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动为第三课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我对乐曲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乐曲的指挥动作。
2、要求幼儿在进行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乐曲特殊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指挥用的假想乐队排列图。(马蹄形排列,左侧为三角铁,中间为铃鼓,右侧为响木)
2、幼儿围坐成“双马蹄形”,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种乐器。(分别为三角铁、响木、铃鼓)
3、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直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习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第二个环节,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乐曲演奏的指挥动作。首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指挥,你们有没有信心!”之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排列图,与幼儿讨论指挥方法。引导幼儿考虑:“什么手势来表示所有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势表示只有左侧的三角铁演奏。”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总结出较好的指挥手势。如,双手从头上方向下向外划表示乐器齐奏等。接下来,同样方法讨论空拍怎么指挥,怎么表示准备,怎么表示结束等。下面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看图练习指挥动作,为让幼儿更清楚的记忆指挥动作,这时老师要背对幼儿,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方向给幼儿提示和示范。练习几遍后,请全体幼儿看图再次练习指挥动作,体验指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练习指挥乐队演奏。首先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儿讨论:“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和幼儿一起总结出:“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 接下来,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如:“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将幼儿的演奏和指挥热情推向高潮。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出乐曲的轻快俏皮的特点,老师始终用眼神体态等感染幼儿,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通过学习指挥和演奏,幼儿也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为上与人相协调。此外,活动中还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幼儿讨论各种指挥动作等。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说小朋友情况: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小朋友,通过我对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的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小朋友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小朋友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的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小朋友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
(1)、萌发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小朋友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小朋友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小朋友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小朋友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小朋友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小朋友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小朋友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小朋友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小朋友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小朋友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小朋友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小朋友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小朋友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小朋友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小朋友眼前展现,让小朋友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小朋友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小朋友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小朋友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小朋友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小朋友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小朋友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cai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小朋友探索的欲望。cai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小朋友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小朋友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2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我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情境游戏情节:扮演电脑及打电脑的人,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创编动作表演。为此,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通过摆放图谱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初步学会表现音乐。
2、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双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习惯,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难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我准备了以下材料:剪辑乐曲、自制大图谱一张,自制幼儿人手一份小图谱。
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以完整欣赏——动作表演这一主线索展开,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明了。教师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了解鼠标、键盘,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帮助幼儿熟悉音乐,重点去掌握音乐中点鼠标的”叮"的声音,这个过程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完成。
1、听音乐,欣赏老师做打电脑的动作。
2、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A、教师出示两个标志,请幼儿看标记来选择,哪个代表键盘,哪个代表鼠标?
B、帮助幼儿将图谱补充完整,反复仔细的倾听音乐,了解旋律中点鼠标的声音。
3、组织幼儿重点掌握乐曲中的5次快速点鼠标的声音,并用动作进行练习。
4、幼儿看图谱,听音乐进行完整的练习打电脑。
5、玩游戏,帮助幼儿再次完整的练习点鼠标的节奏。
在难点部分我运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师扮演打电脑的人,一老师扮演电脑)的方法来吸引幼儿,并巧妙运用了播放动物世界这个情节,既让他们反复练习,又让幼儿感到不乏味。在最后的完整几遍练习中,教师引入幼儿进入了合作,幼儿互扮打电脑的人和电脑,。在幼儿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情趣高涨,余有为尽。最后结束活动环节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打电脑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捏面人》这个活动内容是一个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以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二、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京味的说唱歌曲。
2、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带京味的说唱。
难点:有节奏的朗诵念白部分并进行创编。
四、说教法、学法:在本次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游戏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五、说活动过程:
1、首先师生问好,选用歌曲中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发声练习的素材,使幼儿觉得新鲜有趣,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
2、第二个环节是有节奏的练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这是歌曲中说的部分,也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说的内容就和是唐僧师徒四人通过图片的指引使幼儿可以很轻松的说出来。
3、第三部分是学习新歌。
(1)首先是反复欣赏第一段,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同时在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较有特色,特别最后一句,在此我通过反复的欣赏和幼儿自己说一说、学一学的练习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接着完整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比较本首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这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
(3)然后变换演唱形式来练习巩固歌曲。采用了集体演唱、为歌曲编配动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在变化,新鲜有趣的感觉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4、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给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4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精灵的舞》,我的目标预设为: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体味乐曲中那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游戏、绘画、舞蹈)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随乐表演的乐趣。
我的活动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整个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我所选用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是由一大群热爱大自然的音乐人,费时5年,走遍整个台湾的山林,实地录音的。音乐中的动物和蛙虫互相争鸣都是取自于自然的真实的声音。这首可称得上是天籁之音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孩子们。在音乐中我们仿佛与山水花草相伴,与鸟兽鱼虫为伍,犹如置身大自然的仙境,体味着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在整个欣赏活动中,我均采用了整首欣赏的方法,从而保留了乐曲中原汁原味的意境美。活动中,孩子们犹如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充满稚气的话语、拙趣的图画、夸张的动作,表达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无不充溢着童真之美。
情
情就是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塞尔,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育的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她所说的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主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我在活动开始时,伴随着一声声森林中动物的鸣叫声,将孩子带入游戏中,唤醒了幼儿的情绪。接着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跳舞的姿态,展现在黑板上。我对小朋友的舞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大家一起来模仿他(她)的动作,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感油然而生。最后的集体舞蹈师生同台表演,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小朋友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快乐、兴奋与满足。
趣
近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冗余度(也就是熟悉程度)的高低决定人们探究和操作的热情。对于大多数缺乏音乐经验的幼小儿童来说,音乐信息对他们总是冗余度极低的,要求幼儿安静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大多数小朋友往往很快会感到厌倦。而我选的这首乐曲小朋友们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但它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叫声,是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乐曲的内容本身就能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再加上我所创设的童话人物“小精灵”,又给音乐带来神秘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与想象、创造与表现的愿望。活动中我通过打开幼儿视、听、肢体动作等多种通道,整体欣赏乐曲8遍,每一遍欣赏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游戏、绘画、舞蹈来表现对这段乐曲的理解与感受,体验到自主创造、自由表现、与老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大班多次进行试教,每次的教学活动都能打动孩子的心。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我们所追求的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大班社会活动一一去图书馆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培养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a.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b.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c.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a.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b.教师简单小结,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3.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5
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运用的教育技巧表现娴熟,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图谱绘画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用简短的话语就把幼儿的困惑给化解了,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了各具个性和新意的作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精灵的舞》,我的目标预设为: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体味乐曲中那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游戏、绘画、舞蹈)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随乐表演的乐趣。
我的活动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整个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我所选用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是由一大群热爱大自然的音乐人,费时5年,走遍整个台湾的山林,实地录音的。音乐中的动物和蛙虫互相争鸣都是取自于自然的真实的声音。这首可称得上是天籁之音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孩子们。在音乐中我们仿佛与山水花草相伴,与鸟兽鱼虫为伍,犹如置身大自然的仙境,体味着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在整个欣赏活动中,我均采用了整首欣赏的方法,从而保留了乐曲中原汁原味的意境美。活动中,孩子们犹如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充满稚气的话语、拙趣的图画、夸张的动作,表达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无不充溢着童真之美。
情
情就是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塞尔,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育的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她所说的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主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我在活动开始时,伴随着一声声森林中动物的鸣叫声,将孩子带入游戏中,唤醒了幼儿的情绪。接着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跳舞的姿态,展现在黑板上。我对小朋友的舞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大家一起来模仿他(她)的动作,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感油然而生。最后的集体舞蹈师生同台表演,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小朋友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快乐、兴奋与满足。
趣
近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冗余度(也就是熟悉程度)的高低决定人们探究和操作的热情。对于大多数缺乏音乐经验的幼小儿童来说,音乐信息对他们总是冗余度极低的,要求幼儿安静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大多数小朋友往往很快会感到厌倦。而我选的这首乐曲小朋友们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但它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叫声,是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乐曲的内容本身就能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再加上我所创设的童话人物“小精灵”,又给音乐带来神秘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与想象、创造与表现的愿望。活动中我通过打开幼儿视、听、肢体动作等多种通道,整体欣赏乐曲8遍,每一遍欣赏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游戏、绘画、舞蹈来表现对这段乐曲的理解与感受,体验到自主创造、自由表现、与老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大班多次进行试教,每次的教学活动都能打动孩子的心。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我们所追求的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大班社会活动一一去图书馆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培养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a.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b.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c.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a.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b.教师简单小结,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3.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2、掌握一些简单的合唱技巧,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环境与材料:
1、活动前反复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一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2、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出歌词。
4、再次欣赏歌曲,请幼儿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唱了几遍?(四遍)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第一遍齐唱,第二遍领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诵加伴唱,第四遍齐唱)
二、整体学唱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整体跟唱,跟唱
声音先小后大,引导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三、合唱
1、将幼儿分为两组,先尝试由一组幼儿唱歌词,另一组幼儿用“啦……”伴唱。
2、请一名幼儿朗诵(开始时也可多请几名幼儿一起朗诵),其余幼儿用哼鸣伴唱。
3、与幼儿一起回忆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顺序。播放歌曲录音,由教师指挥,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合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3
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运用的教育技巧表现娴熟,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图谱绘画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用简短的话语就把幼儿的困惑给化解了,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了各具个性和新意的作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4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过渡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快乐情绪,唱准高音部分;
2、尝试填入名字进行演唱,能自如接唱;
3、体验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课件、音乐
2、会玩“找朋友”的游戏
3、歌曲图谱一张活动过程:
一、通过拍手,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设情境入场:今天要来两位外国小客人,我们去欢迎他们吧!)
1、客人们就要出场了,我们可以怎么样欢迎他们?
2、请幼儿尝试一边倾听歌曲旋律一边有节奏地拍手。
二、结合课件和图谱,分析理解歌词,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
1、播放课件,引出歌词内容第一位客人叫什么呢?(播放汤米演唱部分,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练习歌词节奏)还有一位小客人,她叫什么名字?(播放卡秋沙演唱部分)客人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通过唱歌的形式介绍自己)
2、完整范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并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汤米和卡秋沙要合作演唱,仔细听!唱的最多是什么字?(播放合作演唱录音)(师幼小结:唱得最多的是米和沙,也是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们唱歌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用唱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心情是怎样的?
3、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念诵歌词我们一起试着说说他们好玩的介绍吧!(引导幼儿说清歌词,念准节奏)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并表现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幼儿跟唱,结合图谱练习高音和接唱部分我们一起唱一唱。(指图师幼完整演唱)为什么这个小气球飞的那么高?(分析图谱高音处)还有飞高的小气球吗?它和前面的的高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怎样演唱?(对比逐句练习两个高音处,引导幼儿用自然顺畅的声音唱准高音,解决难点)唱完米字紧接着唱的是什么?(分析接唱部分,反复练习,能自如地接唱)
2、幼儿自主演唱,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针对幼儿演唱的情绪、接唱、唱准高音等情况合理评价并及时引导。
四、引导幼儿填名字演唱,使其产生自豪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1、幼儿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刚才汤米、卡秋沙在歌里唱到了自己的名字,所以这首歌就叫《唱唱我的名字》。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名字也唱到歌里来?两个字的名字和三个字的名字分别怎么唱?
(老师示范演唱自己的名字。鼓励2——3名幼儿尝试演唱自己的名字)
2、利用课件中幼儿的照片,玩游戏“唱唱你和我”,体验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乐趣游戏玩法:当大屏幕里的照片滚动起来,幼儿一起倒数:3、2、1,停止滚动,屏幕出现两名幼儿的照片:这是谁?请大家一起唱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采访被唱到名字的幼儿:大家在唱你们名字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五:结束,合作游戏,体验乐趣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6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
⒉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符。
⒊学习仿编歌曲,进一步感受光的色彩。
活动准备
⒈课前幼儿已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过水果店,了解水果颜色的丰富多彩。
⒉各种色彩并面带笑容的纸制果娃娃。
⒊音乐磁带。
教学重难点活动过程㈠果娃娃笑哈哈
⒈出示面带笑容的果娃娃:瞧,今天都来了哪些果娃娃呢?带领幼儿按节奏念白。
⒉这些果娃娃个个笑哈哈,为什么这么开心呀?原来是这么回事~⒊出示七彩光宝宝头饰: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果娃娃,结果怎么样了?果娃娃染上七彩色呀,所以乐得笑哈哈,笑哈哈!
⒋这些果娃娃染上了什么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果娃娃?
⒍七彩光和果娃娃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听~㈡理解歌曲内容⒈完整欣赏一遍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与哪个故事有关。
⒉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说说有哪些果娃娃。
⒊按歌词顺序出示“果娃娃”,帮助幼儿念白歌词。
⒋重点学念歌曲念白部分。
⒌再次欣赏歌曲一遍,感受其节奏感和趣味性。
学唱歌曲
⒈师幼一同演唱歌曲,感受乐句中的附点和休止附。
⒉教师演唱歌曲,其中念白处让幼儿插入,提高幼儿的兴趣。
⒊启发幼儿用友好、欢快的声音演唱。
幼儿仿编歌曲,并演唱。
⒈请幼儿用其他水果名替换念白处的内容,引导其余幼儿学念。
⒉采用个别幼儿创编的念白,演唱歌曲、
如: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花娃娃。桃花梨花玫瑰花,荷花菊花水仙花花娃娃上七彩色呀,乐得娃娃笑哈哈!
大家开开心心唱起来
⒈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扮演七彩光宝宝,一组扮演果娃娃,一组扮演花娃娃。
⒉在音乐声中,幼儿一遍演唱歌曲一遍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图片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将歌词与旋律相匹配,巩固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
活动准备:
磁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练声
1、律动;《手腕转动》、《挤奶》
2、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国旗多美丽》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说一说)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三、观看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意思
1、(手指棉花图)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它正咧开嘴在对着我们笑呢,多可爱呀。我们叫她:“棉桃姐姐!”(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样)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手指稻谷图)这是什么?你看她梳着她的金发呢。我们叫她:“棉花姐姐!”(引导幼儿观察稻花垂下来的部分像金色的头发。)
3、老师把秋天这么美的景色用一些美丽的话语来说,请小朋友听一遍吧!(教师根据节奏,并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诵一遍)
四、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现在,我们把这些美丽的话语用歌的形式唱出来吧!(教师示范唱一遍)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3、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4、歌曲节奏练习:
五、学习领唱和齐唱
1、教师领唱幼儿齐唱
现在,我们来进行领唱和齐唱,老师来唱前半段部分,小朋友就齐唱“来来来”的部分。
2、一部分幼儿领唱,另一部分幼儿齐唱
现在,请女孩子领唱,男孩子齐唱。
3、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
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领唱,其他小朋友齐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8
教材分析:《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四三拍节奏的乐曲,轻快、俏皮,又不失优雅,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第一、二次活动时,幼儿学习了乐曲的身体乐谱动作组合,并对乐曲进行了配器和演奏练习。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重点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儿指挥练习很少。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活动重点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和看指挥演奏乐曲;难点是让幼儿在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出乐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动为第三课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我对乐曲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乐曲的指挥动作。
2、要求幼儿在进行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乐曲特殊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指挥用的假想乐队排列图。(马蹄形排列,左侧为三角铁,中间为铃鼓,右侧为响木)
2、幼儿围坐成“双马蹄形”,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种乐器。(分别为三角铁、响木、铃鼓)
3、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直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习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第二个环节,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乐曲演奏的指挥动作。首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指挥,你们有没有信心!”之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排列图,与幼儿讨论指挥方法。引导幼儿考虑:“什么手势来表示所有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势表示只有左侧的三角铁演奏。”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总结出较好的指挥手势。如,双手从头上方向下向外划表示乐器齐奏等。接下来,同样方法讨论空拍怎么指挥,怎么表示准备,怎么表示结束等。下面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看图练习指挥动作,为让幼儿更清楚的记忆指挥动作,这时老师要背对幼儿,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方向给幼儿提示和示范。练习几遍后,请全体幼儿看图再次练习指挥动作,体验指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练习指挥乐队演奏。首先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儿讨论:“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和幼儿一起总结出:“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 接下来,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如:“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将幼儿的演奏和指挥热情推向高潮。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出乐曲的轻快俏皮的特点,老师始终用眼神体态等感染幼儿,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通过学习指挥和演奏,幼儿也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为上与人相协调。此外,活动中还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幼儿讨论各种指挥动作等。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9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的节奏性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深入地接触理解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用《葡萄牙进行曲》这个节奏感比较强,而且清晰简明的乐曲。它其中运用了多种乐器伴奏,产生丰富的听觉感。这也吻合了《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儿童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同时也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知音乐,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结合《纲要》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变化并能够把它具体化。
2.学习尝试用多种形式来表演不同的节奏。
3.积极参与活动有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三、重难点
重难点:而本活动我选取的音乐节奏较轻快。前一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是让孩子初步感知这首音乐的大致节奏,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再一次出现的的小猴子将幼儿们带入另一种节奏,这样有梯度的逐次增加难度,最后利用图谱形式再次感知音乐的节奏性。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完整表现音乐,情趣盎然。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去感受这乐曲,这就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过程
这次的音乐活动主体大致是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用小朋友们都喜欢在床上跳的想法,通过一只小猴子在床上开心的跳引出第一种附点节奏,然后大家来学学小猴子的方法;再利用第二只猴子引出又一种不同的节奏方式;然后是照例出示第三种节奏。这样依次增加难度,也能逐步引起幼儿想要挑战的兴趣。最后运用手和脚的图谱再次强化音乐。结束部分是再次回到三只猴子,并强调安全意识不能在床上乱跳。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教法学法
科学教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有趣学法――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动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 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2
【设计意图】
一个音乐活动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这一音乐活动,意在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开展,发展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与想像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活动准备】
1.乐器:大鼓、手鼓、响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蓝老鼠、小猫、大狗熊、马。
2.画有一些蓝色脚印的图形记谱,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折线、波浪线。
3.音乐:《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诉你》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幼儿随音乐入场“小朋友们,咱们去动画城吧!”
教师:动画城节目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故事导人:
(带手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桥底,一天,它在桥下等它的客人。等着等着,突然它听到桥上有“咚咚、咚咚”的声音(双手有节奏地拍膝盖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声音),“哦,原来是一个大狗熊从桥上经过,他不是我的客人。”过了一会儿,灰老鼠听到一个很轻的声音(双手在地板上轻轻拍打,模仿小猫的脚步声),“噢,是一只猫,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会儿,灰老鼠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搓手模仿马跑的声音),“这只马也不是来看我的。”灰老鼠继续等,这时候它听到了“吱吱、吱吱”的声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轻轻地敲,模仿老鼠的脚步声),“嗯,我的朋友来了。”(教师出示另一只蓝老鼠手偶。)
(二)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师: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过桥?谁走路轻?谁又过桥了?谁是灰老鼠的朋友?请幼儿用手、脚和声音表现。
教师再讲一遍故事: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同时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大狗熊、小猫、马、小老鼠,用手、脚和声音模仿他们从桥上经过的情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三)续讲故事。
师:故事还没结束,咱们继续听下去。
灰老鼠问蓝老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蓝老鼠说:“我看见有人在桥上洒了油漆,所有过路的都留下了蓝色的脚印,有胖子的、小猫的、球的,还有我的蓝脚印,我把这些脚印画下来了。”
1.引导幼儿看“大桥上的蓝脚印”图,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教师拿出一幅“大桥上的蓝脚印”图,让孩子们描述,说说都有谁的脚印。
●●●●●●●●●●●●
○○○○○○○○○○○○
﹏﹏﹏﹏﹏﹏﹏﹏﹏﹏﹏﹏
/\/\/\/\/\/\
2.教师:我们给脚印配上好听的音乐,请乐器朋友来帮忙吧!
出示大鼓、手鼓、响板、木琴,请小朋友帮助老师确定大狗熊、小猫咪、马和蓝老鼠分别适用哪些乐器来表现。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给动作伴奏。
4.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听老师指挥,看图谱,并用乐器模仿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乐器表现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大狗熊、小猫、马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交换游戏。
(四)创作“桥上的音乐”。
请小朋友结合图谱欣赏创作的“桥上的音乐” ——《哈巴涅拉舞曲》。听老师的指挥,结合自己凳下的乐器扮演角色,看图谱用各种乐器尝试演奏这段“大桥上的音乐”《哈巴涅拉舞曲》。
(五)游戏:音乐和动作。
通过游戏《找老鼠》,一起去找桥下的灰老鼠,请幼儿运用动作表演,完整的表现音乐《哈巴涅拉舞曲》,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喜悦,结束出场。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幼儿对于节奏的接触,往往通过老师的正规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和了解。本班幼儿在几个节奏活动后,已能初步看懂教师写的节奏谱,能初步掌握了四分和八分音符,但自编自创节奏的能力还不够,可能是真正感受节奏还不够。其实,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我从让幼儿来感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节奏这一点作为突破口,让幼儿来发现和理解节奏,同时教师还准备了许多生活中幼儿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筷子,饮料瓶等,让幼儿运用手中的工具辅助,来表现节奏,使学习活动更让幼儿感到亲切和有趣,真实,可行,更让幼儿有参与的兴趣,表现的欲望。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从感受节奏----表现节奏------运用节奏三个大版块来区分。
1、感受节奏过程其实也是活动的重点,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生活中蕴藏的各种节奏,并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在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教师用录音和道具的辅助,让幼儿来充分运用感官感知几种常见的节奏(四分和八分及休止符相结合),如狗汪汪汪,脚步踢踏踢踏声,母鸡咯咯咯咯哒的叫声,并鼓励他们用肢体动作和口语表达的方式将感知的节奏表现出来。教师还加了了个小游戏,让几个幼儿自由结合,几个人合作来创造新节奏,同时也让台下的幼儿巩固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这里,教师用集体学习的教学方式,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积累经验,取长补短,在同伴的提示和帮助下,让自己取得进步。
2、表现创编节奏环节,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自由表现各种节奏。尝试用节奏乐器以外的新物品来表现节奏,给幼儿新的尝试经历,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节奏乐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乐器的影响,随时都可以进行。教师采用自由分散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前者的自由分散学习,给了幼儿无限的自由空间,可以自由探索用各种物体表现节奏,而且可以自己创编简单的节奏,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创造性的表现美。但当幼儿探索到一定时间后,需要幼儿集体讨论,比较,分享个人的经验。
3、运用节奏环节,则是让幼儿学以致用,迁移经验,为学过的歌曲来选配恰当的节奏型伴奏。这也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感。教师并不注重他演奏的节奏是不是最恰当的,而在乎他是不是开开心心的去完成伴奏,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
1、学具和教具都来源与幼儿的生活,用最平常的物品来完成教学,使学习活动更生活化,日常化。
2、没有让幼儿一味地去强调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注重幼儿自己去发现和自由表现节奏,支持幼儿的每一个创作,给幼儿提供充分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扮演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3、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和想法,让他们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乐器音色,为“我的故事”选配乐器合作。
2、创编简单的节奏,并能边讲述边操作乐器。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的若干乐器。
2、幼儿自己画“我的故事”。
3、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用乐器创编故事“我的故事”
1、老师的故事。
(1)教师讲述“宝贝睡着了”,请幼儿注意听创编故事配音中的各种声音。
(2)幼儿交流各自听到的声音,想象这些声音表示什么?
2、乐器配音。
(1)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乐器替代这种声音?用怎样的节奏?
(2)个别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做相应的操作。
(3)分配角色——幼儿分做讲故事的人以及操作相应乐器的人。
(4)用乐器来帮老师讲述“宝贝睡着了”的故事。
二、尝试用乐器编讲幼儿自己的故事
1、谈论:我们平时做哪些事情也会发出声音?
2、思考这些声音可用什么乐器替代?会发出怎样的节奏?
3.尝试由一位幼儿讲述,其他幼儿用乐器有节奏地配音。
三、想象创编
1、二到三人结伴共同编讲故事,使故事有趣。
2、选择一位同伴的故事,寻找故事中的声音和对应的乐器。
3、尝试分工:一人讲述故事,其他人操作乐器。
四、演示交流
1、分组在集体中表演。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记录提升。
(1)故事中对应的乐器。
(2)乐器节奏的变化。
(3)观看记录归纳:“我的故事”中用到了哪些乐器和节奏,分别操作证实。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唱准二分音符的延长音,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3)、激发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二、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和示范法:这两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内容的情景,提供正确、有感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良好示范,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老师唱第一段时要以中弱、稍慢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每一句的句首要唱好重音,并要清楚、自然的咬字、吐词。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交流讨论法:这是幼儿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在围绕“小花鸭怎么了?”一个话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进行碰撞,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教学手段与操作材料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图谱、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故事,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课件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小溪边、杨柳吐枝,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通过讨论:小花鸭怎么了? 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2、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有的可能会对旋律感受深刻,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如果他是在同情小花鸭迷路,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轻声哼唱旋律。
(2)欣赏图谱,分析理解歌词,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4、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等及时作出评价,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演唱法、表演法等方式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歌唱环节中,老师采用集体聆听的方法对幼儿的歌声作出表扬评价。并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用较精炼、形象的文字加以简要的描述。在最后的表演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表演,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结合区域活动,《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再次展示幼儿的演唱及表演,展示音乐创作的的结果,音乐小评论、照片、录像录音等,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己编排、主持、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