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昆高铁湖沿T构转体大桥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小结
《沪昆高铁湖沿T构转体大桥的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小结
玉山县六都中学初一(1)班 郑慧珊等
一、研究成因:
玉山县六都中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农村完全中学,前临玉占公路,后倚浙赣铁路,对接“沪昆高铁—玉山南站”,交通极其便利。如今沪昆高铁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隆隆的机器声、彻夜不眠的灯光、橘红色忙碌的建设者,都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离学校咫尺之遥的、浙赣铁路的左侧屹立着一“庞然大物”----T构转体大桥---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读过<中国石拱桥>,走过石板桥,看过斜拉桥,家乡的这一“巨无霸”新桥怎么能不让我对它产生好奇呢!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关注生活,关注家乡新变化,感受改革开放蓬勃的生命力,做学习语文的主人。
二、研究目的:
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动手能力、独立钻研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
三、调查过程:
1.工作分工:参加小组成员共6人,分为三个小组
A组付汉宸、沈俣负责上网查找T构转体大桥的历史、构造。了解我国的T构转体大桥的建设现状和发展。
B组潘梦茜、吴强负责外勤工作,联系老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了解六都T构转体大桥的建设情况。
C组杨娇、郑慧珊负责对两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得出相关结论,撰写结题报告。
2.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3.由指导老师带队到工地外围观察研究。
4.委托老师进入工地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采访,做好转述记录、材料整理。5.由吴强、付汉宸两位同学根据调查研究的材料制作小模型并在班级上向同学们展示、讲解,认识“高铁T构转体大桥”。6.由郑慧珊主笔,小组讨论后统计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调查结果:
(一)高铁T构转体大桥历史、结构和施工过程:
1、历史:桥梁转体施工是20世纪4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1977年,我国四川遂宁首次采用平转法施工建成跨度70米的T构转体大桥,其后在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迅速发展,在我国,现在T构转体大桥设计、施工经验成熟。
2、定义:所谓T构转体桥就是先在铁路两侧顺着铁路的方向进行桥面和桥墩的浇筑,浇筑完成后,将铁路两侧的桥面经过转体后横跨到铁路的上方。T构指的是桥梁结构像大写的T字,转体是施工方法。
3、适用性:在道路建设中,需要采用转体技术,一般有两种情况:穿越铁路和跨越江河。由于沪昆高铁走向与浙赣铁路出现交叉,铁路运输不允许施工方在铁路上搭支架建桥,所以采用了转体桥这种技术。
4、六都段湖沿高铁T构转体大桥概况:六都段湖沿T构转体大桥位于六都乡湖沿境内DK306标段处,跨越浙赣铁路,全长130.1米,桥下立体净高需7.96米。T构转体梁采用支架现浇,分五次浇筑完成,施工时两侧同步浇筑,保证T构平衡受力。
5、施工过程:沪昆高铁要从浙赣铁路上方跨越,与浙赣铁路相交形成的角度为45度,施工单位首先在浙赣铁路旁边的工地上,选择与铁路平行的角度预先将桥梁及桥墩浇筑好,在浇筑桥墩时,施工单位会在这里设下“机关”,使桥梁可以桥墩为轴心转动。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8000多吨的“大块头”,要在空中转动45度,而且又要不影响铁路上的通行,这“机关”是怎样设的?
原来,在桥墩底部和桥身相接的地方,并不是用混凝土浇筑固定,而是安上了一个直径为3米的“大转盘”。“转体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只是难度已经越来越大,”现场一位技术员如此解释,“转体技术有点像磨盘,我们在转体的底部先安上一个巨大的转盘,待转体部分做成之后,再推动转盘将它转到需要的位置。”
(二)模型演示:
(三)畅想未来:
1、沪昆高铁建设者以满腔的热情夜以继日投入这国家大工程建设中,家乡的面貌也日新月异,而我们就是发展变化光荣的见证者,我们用稚嫩的笔触继续记录着高铁建设的点点滴滴,并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想,当家乡的T构大桥竣工之时、风驰电掣的动车穿越时空之日,高等级公路、铁路、高铁共同构建高速发展立体交通网,也为我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T构转体大桥,跨越了时空界限,连通两端的世界,改变着家乡人们的观念,我愿意仰望你、守候你、保护你,像你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五.心得体会
(一)点滴收获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因为对沪昆高铁的期待,对T构转体大桥的好奇,才让我们有了对这更深刻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2、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懂得了做好事情必须亲身体验,勇于尝试,肯于钻研,敢于动手,注重方法,化繁为简,就会有所收获。面对困难相信自己,迎难而上,办法总是有的。
3、通过课题钻研培养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智力,培养了团队的精神。
4、在这次实践活动,我们面对国家重点工程,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严谨,社会的进步及人类的伟大,油然而生幸福感,也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志做一个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默默无闻的工作者!
(二)尚待提高
1、我们研究的课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根本无法打开思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的指导,化繁为简,动脑动手,才启迪了智慧。
2、T构转体大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项新事物,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网络资源有十分有限,没有浅显易懂的说明文给予参考。
3、在语言组织方面,对桥梁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原理不是太清楚,语言表达概括能力也亟待提高。
4、本次课题虽然有很多同学参与其中,讨论研究,献计献策,但局限于本班同学,参与人员绝对数不多,如何让更多的其他年级的同学参与,值得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思考。
指导教师评价:
可取之处:
1、本次研究性学习是比较成功的,参与研究的同学积极性高。
2、敢于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较为全面。
3、学习了相关的桥梁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关注生活的习惯。
4、能较好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5、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不足:
1、参与调查人数不多。
2、如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研究性学习,使内容更加丰富。
3、利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这样对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更有帮助。同学互评:
本次研究性学习很快乐,很有及时性、趣味性、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懂得了高铁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建设好了,才有小家变得更美丽。科学研究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我们热爱生活、勇于钻研的情感,立志建设一个美好又和谐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