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2(大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语文教学中,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通过实践与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从以下四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汉字的多维度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写字教学。
三、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四多媒体课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语文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调动学生情趣,发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汉字的多维度教学。
汉字的多维度教学理念就是打破传统枯燥、单调的识字教学模式,致力于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巧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多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的学习环境,使汉字教学不在是简单的再现,而是一种多方位开发、多角度扩展和多层次提升的素质培养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周瑞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对生字 “汇”字实施多维度的教学。周瑞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形象地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了积雪融化汇集到小溪的画面,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还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写字教学。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有生命力的美。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指出:“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写字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写字教学是用粉笔在黑板上范写,这种方式给学生的感觉如同“隔靴搔痒”,而且学生容易疲倦、乏味。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的大小是写字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电子白板打破了黑板加粉笔的写字教学模式,它的多种教学功能使枯燥的、抽象的写字教学转化为形象、有趣、可视的动感教学,刺激孩子的兴奋点,增强孩子学习写字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再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清晰地感知字形、注意字形特点,记忆字形。通过观察,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就有格可依,有架可搭。
在多媒体运用中实物展示台是写字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可以全方位地观摩老师的运笔过程,运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都看得真切。还可以让学生在展台上书写,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书写情况,便于反馈、纠错。学生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所写的字和范字之间的差距,及时引导矫正。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了,评评议议,既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又再一次复习了学过后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1]
三、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上,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提升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从
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借助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也有精美的插图,但相当一部分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这些经典的教材,几经删减,却从未动摇过它们的地位,也可见得它们入选课本的必然性。然而,这些离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的课文,免不了与学生之间产生“代沟”。如何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兴趣、有所感悟呢?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如: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的学生对改革开放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无法进行历史的对照,常常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迅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我把选题进行分工,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题目,比如:A.“深圳”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B.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怀指导深圳的建设的?C.深圳的模式对全国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D.深圳的现在怎么样?E.什么是“改革开放”?F.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阅读自己找的材料,提炼,以便课堂上交流。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深圳发生的巨变,才能认识今天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我们毕竟处在祖国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变化的原因,才能理解党和政府为人们所做的一切,从而拥护正确的领导。可见,课前查找的资料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借助网络资源
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Internet 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其课外阅读,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从名作家的作品中节选出的。由于种种原因,原著无法尽录,有关知识未能涵盖。这对于教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教师“堤内损失堤外补”,可以借助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课外扩展阅读,开拓孩子的视野。
如学习了《小抄写员》,向学生推荐意大利文学名著《爱的教育》,学生就能更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人间真情。
古诗文的教学更要注重拓展性阅读,如学《静夜思》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解约书怀的诗,如《古朗月行》、《泊船瓜洲》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明月寄相思的侃侃深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较深,课外可选择内容相关的读物,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阅读内容。如《琥珀》这类科学小品文,科学家是怎样通过一块琥珀,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发生的事呢?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有关地壳变动,化石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多媒体课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多媒体课件能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常听有些学生说,“怕作文,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这是写作思路狭窄所致。小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观察能力不强,无意注意占优势,许多现象、事物无法观察到,再加上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对生活中很多东西体会不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熟视无睹,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卡壳”。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解除困扰,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
多媒体课件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影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2]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课后小练笔“描写动物的外形”时,考虑到有些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对学生完成作文有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抓住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写作,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动物的静态画面和活动图像,并配上提示引导说明,把课件提供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整合到认知结构中去,使观察形象鲜明、要点突出。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如: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美”的回味:景色之美、语言之美„„„我适时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导游,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带游客去旅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个季节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学生在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介绍,畅所欲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细致观察,唤起其形象记忆。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同学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课前,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同学都选择写兔子。为了改变这单
一、枯燥的现象,当上课时,把事先已录制好的动物短片播放给同学看,有动态的、静态的,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兴味盎然。全看过后,再选定画面反复地观察,课后原来打算写“兔子”的同学都在屏幕上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写出精彩之作。的确,在多媒体电脑网络下,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再不是没得可写了。[3]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习作教学课堂,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而且给整个作文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带来了一次飞跃。
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语文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徐恒.运用多媒体 优化写字教学[D] 2012.[2]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2012.[3] 多媒体进入了作文课堂,优化作文教学[D]2011.论文创新点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汉字的多维度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写字教学。
三、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四、多媒体课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重难点突出,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要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师生产生无限拓展的空间,同样在家校沟通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重大,它指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性。笔者结合体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对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手段和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整合 识字 朗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指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然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使用价值,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手段和方法是从信息技术实践中得来的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化枯为趣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在体校,学生由于半天体育训练半天文化科学习,识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笔顺学生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将声音、图文和视频并用,对这些爱好体育的运动员来说更会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动态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生字时,运用学校订购的课件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很多根据课文实际去设计出来的内容,里边有“情景动画”、“全文朗读”、“生字学习”“词语认读”“基础训练”等内容。省去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搜集材料、设计多媒体的课件上,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去取舍运用。
国庆节前夕。由于与音乐课调课了,我要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当教学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生字时,发现学生有点困了。当我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结构、部首和组词后,突然看到了课件“基础训练”下有“砸金鸡”“连连看”等生字游戏。我以为这么老土的游戏没人玩,反正学生也有点累了,就让学生玩一下吧。开始让学生玩“砸金蛋”,玩法就是,左下角出现一个生字,然后选 1 择写有这个生字拼音的金蛋去砸,砸中就立即出现一份礼品。开始我让学生举手到讲台的电脑前来玩,学生马上小手林立。接着,我又让学生玩那个“连连看”的游戏,就是把生字拆开,然后让学生找出来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这时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都举手。我干脆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人连一个字,连错一个,等一下要当着全班同学做三个俯卧撑。那时,讲台被学生占领了,我只好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观看学生玩。
学生动起来了,老师的心却静了下来。我顿感这样也好,学生这么乐意参与,玩得这么开心,又可以学习生字。这不就是常说的“玩中学”吗?这不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脑来达到巩固识字的的效果吗?真正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识字而不感到枯燥。对于体校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错别字特别多,刚接手时有好几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正确。这节课真的是无心插柳!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增趣提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方言的影响,特别像我们这些广东人,往往很难使朗读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课件的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清晰响亮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再现了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要学会与朗读大师的优秀作品交替运用。有所长必有所短,朗读大师的作品固然优秀,但长久使用这些现成的作品,也会让师生产生厌倦感,让人感觉到好像是天天都在听那几个人朗读一样。久而久之,这种熟悉的声音可能会成为一顿无味的午餐。于是,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通运用。首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多功能的录音软件,录音完毕后可作进一步处理,如回音效果等。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到讲台处对住麦克风读,当即录下,然后回放录音,让学生立刻听到自己的朗读效果,解决了学生自己朗读时无法判断出读得好坏的问题。我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朗读的方式。由此可见,现场录音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听自己的朗读录音,很快就会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我觉得非常有效果。
另外,我还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录音,自己再用“会声会影”进行配乐。上课时,我就可以作为课堂范读了。有时,孩子们都不知道这声音是来自本班同学的。参与的同学得到肯定,没有参与的同学都想进行尝试。我想,只要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可见多媒体的魅力非一般,真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用网络平台,“三教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所谓“三教合作”,即教师、教练、家长三方合作育人。在体校,孩子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如果体育训练紧张,可能更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校讯通平台的使用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动员家长全员加入校讯通,才能保证短信到达每一位家长的手机上。人都喜欢表扬,这是天性,我们的家长与教练也一样。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每天发现两三个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讲卫生、积极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去表扬短信,目的在于通过家长的间接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校讯通平台上的“成绩管理”,下载成绩导入模版,输入成绩上传后,就可以向家长们实现全班成绩一键发送,所有加入了校讯通的家长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孩子单元测试的成绩。(附校讯通发送模板截图)
在布置周末语文作业时,我通常会在星期五上午放学前就定好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也给家长发送学生周末作业布置。因为体校的学生星期五还要在校上晚修,星期六早上或中午才能回到家。然后我会选择定时发送,定时发送的时间我一般定在周六上午10点。校讯通的使用,使教师与家长得到了及时的沟通。
另外,我想,校讯通平台实现了与每一位家长取得及时的沟通。而在我们体校,教练可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天翼189邮箱每月免费赠送100多条短信,实现了教师与教练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给教练发去其队员每单元语文测试的成绩时,我事先将班里同队同教练的孩子进行归类,编辑好对每个教练发送信息的样式。如:“尊敬的张教练:您好!现向你汇报语文第三单元测试成绩:李孺文彬94.5分,滕逸舟93分,朱俊豪62分。全班平均分为80.7分。感谢您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很多时候,教练也能及时回信息表示感谢对他队员的关心。让教练及时知道队员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在训练队上进行表扬、跟进、督促。(附发送模板截图)
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使用,总算有一定的效果。这班孩子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差不多有50%的学生不合格。通过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及时与家长、教练沟通,现在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了,全班20个孩子都合格了,有9人达到90分以上。这样看来,网络平台的使用可实现教师、教练、家长三方沟通合作,有效提高了孩子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为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使教师、教练、家长得到及时沟通,达到合力育人,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我更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勇于进取,善于探索,积极自觉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给学生创设更有趣快乐的学习情景,给家长、教练创设更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单 位: 姓 名: 时 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计算机 网络 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社会、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正在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小学语文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都有很大帮助。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然 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利用计算机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也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巧妙借助网络,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题。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借助计算机,突破重难点
小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进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四、以计算机为辅,提高写作能力
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五、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计算机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合理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曾经有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让学生聆听声音,给他们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用电子白 板展示图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推广应用,必将有效推动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和教 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语文课程标准》,2001;
《电化教育研究》,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2004;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创新
教师要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接下来,我就以教学中的实例来谈一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我利用信息制作了多幅画面。首先我引出课文导语:一座皇家园林,被人们称为万园之园,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接着配合优美舒缓的轻音乐,用不同画面方向飞出的字体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学习圆明园的辉煌时,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习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诗人笔下的 “蓬莱瑶台”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利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渗透“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又如: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由于信息技术的恰当利用,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则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既直接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体验之乐,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情感得以熏陶。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过去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优势。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极端蔑视,对死亡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的文章还有《迎来春色换人间》《赤桑镇选段》等。
又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动,用动画的方式巧妙地表现出来。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深深佩服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例如《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前先让学生搜集关于鲸的资料,让学生对鲸有了自己的了解。课上先播放一段“鲸”的录像让学生的思维进入鲸的世界。接着提问: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吗?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后,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后集体进行交流补充。理解课文后,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介绍一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如《蓝鲸的自述》等,让学生深切认识到人们行为的错误,深切感受到应该爱护动物。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这样的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四.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 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提问:①课文讲了关于梅花的几件事?②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③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怎样能更快地了解相关资料。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中学习,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了解什么是有气节的人,了解有气节的人的相关故事。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地、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方法。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和优势。作为优化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