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一课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课
《口耳目》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说我们来用数学知识学语文,或者是说来画画、唱首歌等,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又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和别的课程相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到十的数字时,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把得数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比开火车或者指名读好浓多了。第三课
《在家里》作为第一堂课跨越式课例展示,课前我作好充分准备。我认真备课,根据本课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我是这样安排这堂课的:
一、创设情景,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二、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三、学习本课生词,按:图──拼音──汉字的顺序出示。选词说话;认识三个偏旁扌、氵、纟,四、让学生进入跨越式平台。从实施教学的方案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第四课
《操场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生字,开火车、比赛、玩拼字游戏、贴图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又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字。注意力难以保持是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教师的建构主义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蕴含其中,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五课
《画》是一篇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教学时,我紧扣画中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对图中内容熟悉后,我说“山”,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画出来,读一读,并圈出“山”;我说“水”,让学生找相关的诗句,当学生找到“近听水无声”,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水会没有声音呢?从而不断的让学生揭出谜底。在说到意思相反的词时,也许是学生对诗句不够熟悉,我发现学生中能找到3对反义词的同学不多,师生一起探讨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词,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蛮高,说出了好与坏,高与矮,胖与瘦、美与丑等相对的词语,课堂中出现了一个小高潮。第六课
《四季》
1、教师的欣赏与鼓励,可以生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2、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3、这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主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第七课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帮助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好几遍才能读通顺。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第八课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课认识一个偏旁“草字头”,学会7个生字和会认9个字。在7个生字中,要重点指导读准“青、前、香”的字音。9个认读字要读准“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记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笔画笔顺记字形。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2、让学生观看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相。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第九课
《爷爷和小树》 这一课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动画现情境,语言煽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自己比较满意:那就是在让孩子们看动画的时候,我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这西北风怎样啊?他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小树怎么样啊?(很可怜),小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看着一切,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呢?当孩子心地里那柔柔的温情被形象的画面,老师的语言撩拨起来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别急,有位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来保护小树了。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朗读起课文来。后来,又让学生想象说说,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会怎么说?有了前面的铺垫,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思维格外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合理又充满着亲情,让人感动。这是一堂情与理交融的课。孩子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载道莫过于如此。第十课
《静夜思》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熟背了这首古诗,因此在别的同学朗读时,一部分同学根本不认真看书中的每一个字。当我把书中要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求会认的字找出来时,一部分同学却不会读。
这就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幼儿园先学这些知识,是弊还是利。于是我把这首诗抄到了黑板上,强迫他们在听别人读古诗时,认真看古诗中的字。经过长的培养,我想:他们一定会养成好的听课习惯。第十一课
《小小的船》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情感、激活学生认字思维,从而让学生找到识记的方法和乐趣,在乐趣中识记、主动识记。首先,让故事激发兴趣。我在开课时,设计了谜语激趣引入。在开课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第二,注重识字教学。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产生了浓厚兴趣,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利用设计好了的各种认读识字的形式将知识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首先要学生对本课的认读生字有个初步的认识。例如通过自由朗读、点名朗读、齐读课文等形成学生对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字的音和形有整体的感知。学习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字形,而是预设了几个教学点,“坐”字用猜字谜、反义词(坐对立)来帮助学生释义,学习“弯”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记形。巩固生字环节,我用了游戏“摘星星”,学生兴趣浓厚,效果非常明显。第三,练习想象说话。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不失机会地积极开扩学生的想象空间。我设计的“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弯弯的事物有那些”、“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会看见什么?”让孩子积极投入了想象和思考,并鼓励他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第十二课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 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经验,多请教老教师,讨教些好的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第十三棵
《影子》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第十四课
《比尾巴》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第十五课
《比一比》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低年级的识字、韵文教学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然后围绕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字的重点确定教法、学法。在“比中学,学中比”,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这学期我自己也感觉课堂上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第十六课
《自选商场》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何说完整话的渗透与指导。而且效果不错,表面看没有什么缺憾。但是当课后学校领导进行监控时我才发现,自己在课上只注意了对学生顺向思维的训练。因此,当问到什么是日用品时,学生就不会顺着这样的问题说完整话了。可见缺少逆向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训练直来直去地说话。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可塑性比较大,教师向什么方向引导,学生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成为拓宽学生思路的指引者,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完整性,善于听学生说话,时刻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训练,确实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第十七课
《菜园里》这篇课文有十几个要求认的生字,我想方设法让所学生字和学生多见面,先是让孩子看蔬菜图片(图片上有蔬菜名称和拼音)说说你认识的蔬菜宝宝名称,再让会认的小朋友带大家认读,这是第一次和生字宝宝见面。再是让同桌借助拼音读蔬菜名称,再开火车认读蔬菜宝宝名称。认读后去了拼音再认,再从这些蔬菜名称中出示生字,让孩子互相交流记忆方法。然后是学生齐读,集体交流识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减一减,记笔画等办法来说自己的认字法。接着请同学们指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多次与生字词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见面后,很自然地记住了,教学效果较好。如此生字教学体现层次性,遵从一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认得快,忘得快。”这么有层次有梯队,通过反复训练,扎实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学生对生字的认记一定能得到巩固。第十八课
《日月明》这一课将多个会意字,串编成了一篇小韵文,这么多个会意字,学生们会理解并记忆吗?
我带着自己画的简笔画走进课堂,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他们有的说:“‘日’很亮,‘月’也很亮,那‘明’就更亮了。”在学习“鲜”的时候,学生说:“‘鱼’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鱼、羊’在一起就更好吃了。”“灭”字学生会说:“‘火’上盖床被子就灭火了。”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要学会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寻找解决办法后,再回到课堂。因而,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我还应该加强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以满足教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学需要。第十九课
《我多想去看看》一,本课注意了让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题。例如,他们想去哪里看??看什么?天山什么意思。这样从学生问题出发,避免了课堂烦琐的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吸引了学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由于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说的愿望,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学生说得不错,有的孩子说,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说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说要去太空„„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这样的训练也是帮助学生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转化的一个好途径,这种模仿说使他们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该如何表达。
有了好的课文,一些训练,一些感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二十课
《雨点儿》这节课,在教学“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句子后,直接问学生“数不清”和“飘落”是什么意思,在理解完词义后,再指导朗读。课后一想我又把学生的课堂,当作是自己的舞台了。我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拓展训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二十一课
《平平搭积木》这节课,在教学“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句子后,直接问学生“数不清”和“飘落”是什么意思,在理解完词义后,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再指导朗读。课后一想我又把学生的课堂,当作是自己的舞台了。我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拓展训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二十二课
《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鸡小鹰自己学会游泳和飞翔的本领,来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把生活引入课堂,由课堂走向生活。注重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游戏、朗读、分角色读,动作表演等方式,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读、悟、演中不仅读懂了童话故事,而且懂得了从小要自立自强,加强实践,学会生活本领的道理等,在这方面,自认为还是较成功的。
但是,自己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味的内在含蕴方面还有欠缺。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还要打开课文读书的环节,这节课全都是运用了课件显示,没有运用到语文书,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第二十三课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第二十四课
《小松鼠找花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同时这篇文章又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和以前的纯童话有所不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换要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一道理。所以在教学上,我选择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理出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线索。然后让学生看着这条线索再现课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文。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孩子朗读的训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再读。一遍不行就两遍,知道读懂为止。虽然这样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对于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是很有好处的。而且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他们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这么厉害!可以说,平常上课我把答案告诉他们,认真听课的就记住了,不认真听的就什么都不知道。而这次一切靠他们自己,答案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我想是不会忘掉的。第二十五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可以立足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在冬天,还发现了哪些“小秘密”,亲身体验,寻找冬天的小秘密,让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语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心灵的花朵在尽情绽放。第二十六课
《借生日》 在孩子们朗读过几遍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问孩子们:” 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那为什么妈妈不过生日?”这一下孩子们说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他们谈一谈平时自己观察到的妈妈 在家里如何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于是有孩子说:“妈妈每天要上班,回来还要辅导我写作业,真辛苦!”有的说:“ 妈妈不是忘掉自己的生日,而是妈妈很忙,把自己的爱都给了我们!”……“真不错,你们说得真好!”我马上肯定孩子们的这个想法。于是我又立刻把学僧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那我们呢?”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脱口而出:“我们也要爱妈妈!”“怎么去爱呢?是不是只是借生日这一种表达方式呢?”我又引导。这是孩子们的发言更积极了:“我要自己做作业,让妈妈可以休息会。”有的说:“我要乖一点,不让妈妈为我操心。”还有的说:“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妈妈歇一歇。”还有的说:“妈妈生日的时候我要送给妈妈一份生日礼物。”……从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回答中,我终于使他们知道了爱,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吗?
第二十七课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最后第二篇课文,但是这篇文章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并舍身救小白兔的童话故事。学生喜欢看这样图文结合的故事,但学生在朗读上却遇到了困难。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见此情形,我一边鼓励孩子们,一边尽力解除他们的顾虑:“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读课文了。其实这篇课文一点都不难,比以前学过的课文都要容易,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同学们磕磕绊绊地读着,读完了一遍,我叫他们再读第二遍,因为有插图做铺垫,第二遍的生字他们自己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在这基础上,我请小朋友逐节朗读课文,孩子们都读得挺好的,他们觉得没有了拼音,问问同学,问问老师,这样识字读课文也挺快乐的。
第二十八课
《小熊住山洞》课题的导入从《小熊住山洞》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这样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森林”,然后再以讲故事的形式由执教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为了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们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读书”这一环节并且注重全员的参与,不仅关注参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赛者,也关注没有参加比赛的“评委们”。为了让学生能在40分钟里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歌曲(课文),让学生唱一唱。这样既使学生再一次熟悉了课文,又让学生得到了一次优美旋律的熏陶。
第二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一课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课
《口耳目》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说我们来用数学知识学语文,或者是说来画画、唱首歌等,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又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和别的课程相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到十的数字时,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把得数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比开火车或者指名读好浓多了。第三课
《在家里》作为第一堂课跨越式课例展示,课前我作好充分准备。我认真备课,根据本课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我是这样安排这堂课的:
一、创设情景,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二、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三、学习本课生词,按:图──拼音──汉字的顺序出示。选词说话;认识三个偏旁扌、氵、纟,四、让学生进入跨越式平台。从实施教学的方案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第四课
《操场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生字,开火车、比赛、玩拼字游戏、贴图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又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字。注意力难以保持是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教师的建构主义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蕴含其中,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五课
《画》是一篇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教学时,我紧扣画中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对图中内容熟悉后,我说“山”,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画出来,读一读,并圈出“山”;我说“水”,让学生找相关的诗句,当学生找到“近听水无声”,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水会没有声音呢?从而不断的让学生揭出谜底。在说到意思相反的词时,也许是学生对诗句不够熟悉,我发现学生中能找到3对反义词的同学不多,师生一起探讨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词,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蛮高,说出了好与坏,高与矮,胖与瘦、美与丑等相对的词语,课堂中出现了一个小高潮。第六课
《四季》
1、教师的欣赏与鼓励,可以生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2、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3、这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主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第七课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帮助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第八课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课认识一个偏旁“草字头”,学会7个生字和会认9个字。在7个生字中,要重点指导读准“青、前、香”的字音。9个认读字要读准“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记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笔画笔顺记字形。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2、让学生观看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相。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第九课
《爷爷和小树》 这一课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动画现情境,语言煽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自己比较满意:那就是在让孩子们看动画的时候,我问:这西北风怎样啊?他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小树怎么样啊?(很可怜),小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看着一切,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呢?当孩子心地里那柔柔的温情被形象的画面,老师的语言撩拨起来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别急,有位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来保护小树了。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朗读起课文来。后来,又让学生想象说说,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会怎么说?有了前面的铺垫,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思维格外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合理又充满着亲情,让人感动。这是一堂情与理交融的课。孩子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载道莫过于如此。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十课
《静夜思》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熟背了这首古诗,因此在别的同学朗读时,一部分同学根本不认真看书中的每一个字。当我把书中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时,一部分同学却不会读。
这就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幼儿园先学这些知识,是弊还是利。于是我把这首诗抄到了黑板上,强迫他们在听别人读古诗时,认真看古诗中的字。经过长的培养,我想:他们一定会养成好的听课习惯。
第十一课
《小小的船》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情感、激活学生认字思维,从而让学生找到识记的方法和乐趣,在乐趣中识记、主动识记。首先,让故事激发兴趣。我在开课时,设计了谜语激趣引入。在开课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第二,注重识字教学。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产生了浓厚兴趣,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利用设计好了的各种认读识字的形式将知识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首先要学生对本课的认读生字有个初步的认识。例如通过自由朗读、点名朗读、齐读课文等形成学生对生字的音和形有整体的感知。学习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字形,而是预设了几个教学点,“坐”字用猜字谜、反义词(坐对立)来帮助学生释义,学习“弯”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记形。巩固生字环节,我用了游戏“摘星星”,学生兴趣浓厚,效果非常明显。
第三,练习想象说话。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不失机会地积极开扩学生的想象空间。我设计的“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弯弯的事物有那些”、“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会看见什么?”让孩子积极投入了想象和思考,并鼓励他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课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 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经验,多请教老教师,讨教些好的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第十三棵
《影子》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第十四课
《比尾巴》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
第十五课
《比一比》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低年级的识字、韵文教学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然后围绕识字的重点确定教法、学法。在“比中学,学中比”,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这学期我自己也感觉课堂上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第十六课
《自选商场》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何说完整话的渗透与指导。而且效果不错,表面看没有什么缺憾。但是当课后学校领导进行监控时我才发现,自己在课上只注意了对学生顺向思维的训练。因此,当问到什么是日用品时,学生就不会顺着这样的问题说完整话了。可见缺少逆向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训练直来直去地说话。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可塑性比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大,教师向什么方向引导,学生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成为拓宽学生思路的指引者,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完整性,善于听学生说话,时刻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训练,确实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十七课
《菜园里》这篇课文有十几个要求认的生字,我想方设法让所学生字和学生多见面,先是让孩子看蔬菜图片(图片上有蔬菜名称和拼音)说说你认识的蔬菜宝宝名称,再让会认的小朋友带大家认读,这是第一次和生字宝宝见面。再是让同桌借助拼音读蔬菜名称,再开火车认读蔬菜宝宝名称。认读后去了拼音再认,再从这些蔬菜名称中出示生字,让孩子互相交流记忆方法。然后是学生齐读,集体交流识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减一减,记笔画等办法来说自己的认字法。接着请同学们指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多次与生字词见面后,很自然地记住了,教学效果较好。如此生字教学体现层次性,遵从一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认得快,忘得快。”这么有层次有梯队,通过反复训练,扎实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学生对生字的认记一定能得到巩固。
第十八课
《日月明》这一课将多个会意字,串编成了一篇小韵文,这么多个会意字,学生们会理解并记忆吗?
我带着自己画的简笔画走进课堂,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他们有的说:“‘日’很亮,‘月’也很亮,那‘明’就更亮了。”在学习“鲜”的时候,学生说:“‘鱼’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鱼、羊’在一起就更好吃了。”“灭”字学生会说:“‘火’上盖床被子就灭火了。”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要学会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寻找解决办法后,再回到课堂。因而,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我还应该加强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以满足教学需要。
第十九课
《我多想去看看》一,本课注意了让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题。例如,他们想去哪里看??看什么?天山什么意思。这样从学生问题出发,避免了课堂烦琐的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吸引了学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由于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说的愿望,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学生说得不错,有的孩子说,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说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说要去太空„„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这样的训练也是帮助学生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转化的一个好途径,这种模仿说使他们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该如何表达。
有了好的课文,一些训练,一些感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十课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雨点儿》这节课,在教学“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句子后,直接问学生“数不清”和“飘落”是什么意思,在理解完词义后,再指导朗读。课后一想我又把学生的课堂,当作是自己的舞台了。我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拓展训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十一课
《平平搭积木》这节课,在教学“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句子后,直接问学生“数不清”和“飘落”是什么意思,在理解完词义后,再指导朗读。课后一想我又把学生的课堂,当作是自己的舞台了。我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拓展训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十二课
《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鸡小鹰自己学会游泳和飞翔的本领,来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把生活引入课堂,由课堂走向生活。注重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游戏、朗读、分角色读,动作表演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读、悟、演中不仅读懂了童话故事,而且懂得了从小要自立自强,加强实践,学会生活本领的道理等,在这方面,自认为还是较成功的。
但是,自己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味的内在含蕴方面还有欠缺。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还要打开课文读书的环节,这节课全都是运用了课件显示,没有运用到语文书,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第二十三课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第二十四课
《小松鼠找花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同时这篇文章又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和以前的纯童话有所不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换要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一道理。所以在教学上,我选择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理出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线索。然后让学生看着这条线索再现课文。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孩子朗读的训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再读。一遍不行就两遍,知道读懂为止。虽然这样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对于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是很有好处的。而且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他们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这么厉害!可以说,平常上课我把答案告诉他们,认真听课的就记住了,不认真听的就什么都不知道。而这次一切靠他们自己,答案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我想是不会忘掉的。
第二十五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可以立足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在冬天,还发现了哪些“小秘密”,亲身体验,寻找冬天的小秘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语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心灵的花朵在尽情绽放。
第二十六课
《借生日》 在孩子们朗读过几遍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问孩子们:” 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那为什么妈妈不过生日?”这一下孩子们说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他们谈一谈平时自己观察到的妈妈 在家里如何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于是有孩子说:“妈妈每天要上班,回来还要辅导我写作业,真辛苦!”有的说:“ 妈妈不是忘掉自己的生日,而是妈妈很忙,把自己的爱都给了我们!”……“真不错,你们说得真好!”我马上肯定孩子们的这个想法。于是我又立刻把学僧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那我们呢?”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脱口而出:“我们也要爱妈妈!”“怎么去爱呢?是不是只是借生日这一种表达方式呢?”我又引导。这是孩子们的发言更积极了:“我要自己做作业,让妈妈可以休息会。”有的说:“我要乖一点,不让妈妈为我操心。”还有的说:“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妈妈歇一歇。”还有的说:“妈妈生日的时候我要送给妈妈一份生日礼物。”……从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回答中,我终于使他们知道了爱,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
第二十七课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最后第二篇课文,但是这篇文章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并舍身救小白兔的童话故事。学生喜欢看这样图文结合的故事,但学生在朗读上却遇到了困难。见此情形,我一边鼓励孩子们,一边尽力解除他们的顾虑:“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读课文了。其实这篇课文一点都不难,比以前学过的课文都要容易,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同学们磕磕绊绊地读着,读完了一遍,我叫他们再读第二遍,因为有插图做铺垫,第二遍的生字他们自己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在这基础上,我请小朋友逐节朗读课文,孩子们都读得挺好的,他们觉得没有了拼音,问问同学,问问老师,这样识字读课文也挺快乐的。
第二十八课
《小熊住山洞》课题的导入从《小熊住山洞》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这样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森林”,然后再以讲故事的形式由执教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为了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们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读书”这一环节并且注重全员的参与,不仅关注参赛者,也关注没有参加比赛的“评委们”。
为了让学生能在40分钟里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歌曲(课文),让学生唱一唱。这样既使学生再一次熟悉了课文,又让学生得到了一次优美旋律的熏陶。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雨点儿人教
《雨点儿》教学反思
城南小学
高霞峰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让学生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下落可以用飘落.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画的展示和句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有了雨水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草的地方也长出了花草。在理解的基础上,我有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你知道雨点儿还可能到什么地方去,那儿会有怎样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让学生初步懂得与水喝植物生长的关系。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课后我觉得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于:
1、一年级学生小组合作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上课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由于老师教学方法和习惯的不同,操作起来更有困难。所以小组合作要从一年级培养,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没有写字教学,只注重了课文的理解与朗读,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每节课都得给写生写字机会的意识,把一年级写字教学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扎扎实实落实写字目标。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后记1 第一课
《一去二三里》
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 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 “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
《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课
《口耳目》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说我们来用数学知识学语文,或者是说来画画、唱首歌等,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又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和别的课程相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到十的数字时,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把得数找出来,这样,学 生的兴趣就比开火车或者指名读好浓多了。第三课 《在家里》
作为第一堂课跨越式课例展示,课前我作好充分准备。我认真备课,根据本课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我是这样安排这堂课的:
一、创设情景,学生介 绍自己的画。
二、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三、学习本课生词,按: 图拼音 ─
汉字的顺序出示。选词说话;认识三个偏旁扌、氵、纟,四、让学生进入跨越式平台。从实施教学的方案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第四课 《操场上》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生字,开火车、比赛、玩拼字游戏、贴图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又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字。注意力难以保持是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教师的建构主义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蕴含其中,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 第五课
《画是一篇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教学时,我紧扣画中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对图中内容熟悉后,我说“”让学生找到相应 的诗句,画出来,读一读,并圈出“山”我说“水”让学生找相关的诗句,当学生找到“近听水无声”,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水会没有声音呢?从而不断的让学生揭出谜底。在说到意思相反的词时,也许是学生对诗句不够熟悉,我发现学生中能找到3对反义词的同学不多,师生一起探讨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词,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蛮高,说出坏高与矮,胖与瘦、美与丑等相对的词语,课堂中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第六课 《四季》、教师的欣赏与鼓励,可以生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
运用!
3、这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 主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七课
《小小竹排画中游》
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帮助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 好几遍才能读通顺。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 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第八课
《哪座房子最漂亮》
本课认识一个偏旁“草字头”,学会7个生字和会认9个字。在7个生字中,要重点指导读准“青、前、香”的字音。9个认读字要读准“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记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笔画笔顺记字形。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2、让学生观看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相。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第九课
《爷爷和小树》
这一课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动画现情境,语言煽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自己比较满意:那就是在让孩子们看动画的时候,我问:这西北 风怎样啊?他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小树怎么样啊?(很可怜),小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看着一切,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呢?当孩子心地里那柔柔的温情被形象的画 面,老师的语言撩拨起来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别急,有位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来保护小树了。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朗读起课文来。后来,又 让学生想象说说,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会怎么说?有了前面的铺垫,在学习第三自然段 的时候,思维格外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合理又充满着亲情,让人感动。这是一堂情与理交 融的课。孩子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载道莫过于如此。3
第十课
《静夜思》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熟背了这首古诗,因此在别的同学朗读时,一部分同学根本不认真看书中的每一个字。当我把书中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时,一部分同学却不会读。这就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幼儿园先学这些知识,是弊还是利。于是我把这首诗抄到了黑板上,强迫他们在听别人读古诗时,认真看古诗中的字。经过长的培养,我想:他们一定会养成好的听课习惯。第十一课
《小小的船》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情感、激活学生认字思维,从而让学生找到识记的方法和乐趣,在乐趣中识记、主动识记。首
先,让故事激发兴趣。我在开课时,设计了谜语激趣引入。在开课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的兴趣。第二,注重识字教学。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产生了浓厚兴趣,抓住这个机 会,我们利用设计好了的各种认读识字的形式将知识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首先要学生对本课的认读生字有个初步的认识。例如通过自由朗读、点名朗读、齐读课文等形成学生对生字的音和形有整体的感知。学习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字形,而是预设了几个教学点,“坐”字用猜字谜、反义词(坐对
立)来帮助学生释义,学习“弯”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记形。巩固生字环节,我用了游戏“摘星星”,学生兴趣浓厚,效果非常明显。第三,练习想象说话。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不失机会地积极开扩学生的想象空间。我设计的“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弯弯的事物有那些”“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会看见什么?”让孩子积极投入了想象和思考,并鼓励他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课 《阳光》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 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较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取
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
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
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 以后,我会吸取经验,多请教老
教师 ,讨教些好的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第十三棵
《影子》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后记(教学反思)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反思
把书上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示范后,引导学生得出书上的结论,再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样,虽然教学过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思维被束缚,课堂气氛沉闷,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吸取以前的教训,我改变了教学思路,努力打造活力课堂,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又找来了很细的盐粒,实验现象超好,我很满意,看来还是比较轻小的物体效果才明显。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执行任务,把传播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算是比较成功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
3.1光世界巡行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本节自认为满意的地方:
1、课堂结构安排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教学设计以实验为主,学生参与性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看实验,看视频,做实验,画光路图,学生都动了起来。
3、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比较好,基本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不足:
1、由于我是新任教师,对物理学科的专业术语把握不好,又是第一次第一遍代,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还是心理没底,上课信心没有表现出来,自己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感染学生的学习。
2、学习了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和水的折射现象后,实验证实了光是可逆的,然后让学生画从玻璃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时,一些学生没有做好,说明之前所做的引导还不到位,之前的实验和结论没有系统地进入学生的思想,有点操之过急了,教学过程的详略及时间安排还没有把握到最好。
3、虽然自己在课前把实验都做了一遍,但还是有没想到的地方影响教学,需要教师指导补充,说明准备上还存在欠缺。
3.5奇妙的透镜
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透镜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第三部分:透镜的奥秘。设计这部分知识时,我想让学生复习一下光的折射作图,可是能完整不错的画出折射图的学生很少,只能让个学的较好的学生上黑板版演,然后再次将作图方法讲解,耽误了些时间。
3.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由学生自主实验总结规律,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后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探究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通过知识探究,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2、学生猜想有多种多样,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猜想,教师需给予肯定与鼓励。在让学生得出数据之后,进行归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虽然也对,但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所以老师应该给出一个归纳的方向,比如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物距和像距与焦距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给出的结论就会比较整齐一些。
3、实验时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时间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导致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到讲练结合,缺少相应的练习来巩固新学知识点。怎样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是课后需要着重要反思的问题。
5、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物距与二倍焦距、一倍焦距的关系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区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节探究课的重难点。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反思:
1、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引导学生去思考: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教学时可以在投影片画一小物体,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片画面上的这个物体,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画面上的这个物体,然后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再去观察这个物体。说明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制成的。这里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感受。
2、影响视角的因素:
视角就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看清楚物体该怎么办?(生讨论)归纳:要想看清楚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1)、减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2)、增大物体在眼睛内的视角
4.1从全球变暧谈起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课堂反应来看,效果不错!最后让学生通过对水温的测量加以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实施,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即深入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舞台,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锤炼物理语言,提升语言的准确性,真正实现物理课改的基本要求,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凭 借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沸腾现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比如沸腾时有气泡出现、温度是100℃、有大量水雾出现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都是初浅的不确切 的,如沸腾前有没有气泡,沸腾是气泡有没有变化、温度是否一定是100℃有没有变化等,并不能给出准确的说法。教师在了解到以上情况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 目的:一是探究水沸腾时气泡的特点,二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冰的纯度尽可能高。二是对冰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冰,温冰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冰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冰的温度还没有达到0℃。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冰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4.4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在学生回答完时,未及时进行评价,进行加分,这点做得不到位;再说人工降雨的过程中用时比较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
4.5水循环与水资源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启迪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介绍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叙述了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系统认识。5.1物体的质量 在第这节课中,学生初步知道物理上的质量与生活中的质量的区别,但是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对质量的理解还并不是很透彻的,对质量的解释会有点难度,举例分析一下会清楚一些,我在一个班强调说明了,情况就好些,而另一个班就差多了,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限的。
我在质量这节课中使用了导入、诱发和总结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知识总结都想由学生分析和总结出来的。学生也很活跃,把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课堂上一定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我不但教得轻松愉悦。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也让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学理念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有多么的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深入的体会它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是我自己本身的问题,就是我的口头禅太多,而且语言太平淡,没有激情,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学生进行实验后更能理解。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非常可爱的一面,每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与活力,每个学生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节课更使我坚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动起来,这个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才会有生气。当老师引导到位,问题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时候,小组成员会自然而然的凑在一起讨论问题;当这种方式成为习惯,在课下如果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也将慢慢的习惯相互讨论,共同释疑了。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我发现:本节课围绕“比较形状相同的磁性钢条和软木条的不同属性”为主线,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它们在有无磁性,以及导电性、导热性和硬度等方面的不同。这样的效果较直白来讲好多了。5.5点击新材料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基本对文中介绍的四种新材料的特点与应用已经掌握。可鼓励学生多查有关资料,多了解一些与这些新材料有关的知识信息,以扩大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