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寻语文课堂的深度“诱惑”
南昌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征文
追寻语文课堂的深度“诱惑”
姓名: 陈 娴 单位:南昌县莲塘一小 邮编:330200 电话:***
内容摘要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优美的文章、律动的诗词怎么教起来学生却觉得寡然无味?无数的教师都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地探索着,寻觅着……自然真切的课堂,充满诗意的课堂,才是真正面向孩子的课堂,才能留住学生那颗稚纯的童心!教师应立足指引教学方向,极力展示课堂的多方魅力,彰显语言艺术的“诱惑”,巧设情境,善用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示课堂的内涵及趣味,构建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模式,营造令人心旷神怡的课堂。
关键词
吸引力、语言艺术、情境、赏识、参与、自主
追寻语文课堂的深度“诱惑”
南昌县莲塘一小
陈 娴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上语文课,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应该最充满魅力的课堂,却屡屡遭受学生的冷遇,其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在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整个教学流程中规中矩,一板一眼,但总是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学习劲头不足,因而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落到实处,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语文教学是高付出,低收益。面对如此困境,教师感叹语文难教,学生怨恨语文难学。如何走出困境?大家都在探索出路,不少前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研读新课标后,做出一些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摆脱目前语文教学困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语文课潜在的“诱惑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磁性的课堂环境,寻找语文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
一、彰显语言艺术的“诱惑”
课堂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应有创造地发挥极致。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教师的语言可能成为“诱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严格来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授课时要有严密的逻辑,讲起来才能条条是道;在课堂上教师的措词应简洁而有条理,最重要的是语言还要生动有趣并富于变化。在教学叙述性的文
章时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深学生对情节的理解;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巧妙用语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读文言文本;在教学诗歌散文时教师应用诗意浪漫的语言把学生引领入境,畅游在美文之中……在教师绘声绘色描绘地同时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在文字的芬芳中遨游千古,在情感的碰击中触摸灵魂的温度,在文字的诱惑中追寻淋漓的痛快,尽情地感悟文章的魅力所在。
就拿王崧舟老师的《与象共舞》一课来说,在教学大象与人共舞一段时,他让孩子自己找出描写的相关句子:“摇头晃脑是急促的,踮脚抬腿是急促的”、“ 颤动着身子是舒缓的,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是舒缓的”,而后一句“没错,是的,孩子们,这就叫语言的节奏。明白了吗?来,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节奏,再来读一读大象跳舞的美妙动作。”就这样他借助形象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整体把握全文,通过象、通过境、通过情,让孩子们一步一步地走近文本,和文字溶为一体,人和象也溶为一体。最让我难忘的一个环节,是他用 “与某某共舞”的短语拓展延伸时,对学生引导性的一段对话:当你爱上了大海,爱上了冲浪,你就可以说“与海共舞”; 当你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籍和阅读书籍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时候,你可以说“与书共舞”;学生能自己说出“与朋友共舞”时,他回复到:“噢,你把我当成朋友了是吧,谢谢!”;学生说到“与课文共舞台”,他的对白是“真好,你把课文当成朋友了!”……当他充满激情与浪漫地组织教学,不仅使本人陶醉于文本中,他所教的学生,以及听过课的每一位都被他创设的优美意境、浓浓的诗意所陶醉。他讲的课是诗,是歌,听得
师生们都心境摇荡,热血沸腾!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教学的艺术呀!如果我们的课堂亦是如此充满魅力,何愁学生的心不在此呢?为此,语文老师就应设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工作之余科学地练习普通话,朗读不同体裁文章,练习即兴演讲,练习复述……这一切都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了!
二、巧用创设情境的“诱惑”
记得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学生能否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否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为创设出充满“诱惑"的教学情境,我们集思广益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语言设境、图像设境、音乐设境、诗文设境、表演设境。在教学多角色多对话的文章里可首选表演设境,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情境之中走近文本。而在教学说理性文章时就运用语言设境,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体会文章语句去感悟道理。在教学文美意美的散文时就可运用图像设境或音乐设境来陶冶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去领会美的真谛!
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森林四季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欣赏美图感受林中环境之美,再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早已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和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结合起来,就能深深体会到可爱的小熊为什么宁愿住山洞也不愿破坏美丽的环境了!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次验证了形象的画面、动
听的声音对学生充满着诱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
三、善用激情赏识的“诱惑”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课始,教师及时表扬学生“你的课前预习真充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真不错!”能最快地带动全班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从而激发学生想表达的欲望。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或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会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会情不自禁地涌动“老师,我想说我能说好”的意愿!这就需要教师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上,学生即将转移注意力时,要勤用激励性语言来扣住学生那颗驿动的心,避免课堂无人响应的失败。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的时候,教师竖起大拇指。课上多用“你观察得真仔细!”“你思考得真认真!”“你的问题提得真妙!”“说得真准确!”“夸夸你,你真棒!”等语言。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地肯定。让他们多得到一份认同,少一些失落、挫败。这样激情的课堂,学生不再拘谨,不再自卑,踊跃参与,他们再也不是旁观者,课堂对他们而言成为了展示的舞台,游戏的乐园。课终教师那激情的赞赏更能让活跃的学生发挥极致,完美地实现终极教学目标!
四、倡导动感参与的“诱惑”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的活动,但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自主地学习。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极力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的快乐,自主合作,研究并解决问题后再适时适度地表扬激励,必将让那颗原本想逃离的心重新回到动感而充满诱惑的课堂。当学生的身心都已经为教师所创设的全新课堂情境吸引时,他们自然就会积极地参与到互动的课堂,全神贯注地学习了。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科学而理智地在语文课堂中彰显语言的艺术,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地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快乐的课堂。使课堂对学生产生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产生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让学生和我们一起感动于语言文字带来的精神震撼,让那种意犹未尽的情感迫使我们和学生产生共鸣,产生理解和默契的会意相通,让课堂洗尽铅华之后仍有着教师的一颗心在支撑。但愿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拥有一颗丰富的心,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迸发出诗意的芬芳!
参考文献:
刘肖春 2005.《将“诱惑”进行到底——谈一年级课堂的“快乐教学法” 》 《教学月刊(小学版)》 蒋洪松 2007.《浅淡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吸引力》 林伯兰 2010.《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平南县教研网
第二篇: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
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
——近年来任教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沈国富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这期间,有过预设生成所带来的欣喜,也有没达到预想效果的沮丧,更有许多困惑。2016年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市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给全体老师带来一股清新的绿色空气。在学校组织的“让学引思”学习活动中,我初步理解“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以及“让学”与“引思”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学引思”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具体落实。结合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让学引思”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最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让语文课堂更丰富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我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的基础上,课堂上尝试让学生研读文本,“让学”的内容更丰富。
案例一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枫桥夜泊》时有过一段师生、生生挖掘文本的对话:
师:“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给诗人张继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1:诗人考场失意,羁旅他乡,听到钟声,心情更加忧伤。生2:诗人在旅途中无法入眠,听到钟声,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
师:据记载,诗人在写就《枫桥夜泊》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发愤苦读,最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有人曾说,是寒山寺的钟声给了他启发。
生3: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
会受益匪浅了?
(其余生大笑)
师:作为寺庙,历来重禅道。佛家中讲“闻钟声,心神净,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可能使深谙禅道的诗人猛然警醒,从而悟出了人生真谛,一下子振作起来。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案例二
我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片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心,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让学生联系历史事件或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思考过后,想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想到了“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以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有学生联想到俗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富有创见的体会都极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但有位学生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既然要退一步,学会弯曲,为什么革命时期那么多的烈士不先弯曲,而要与敌人抗争,白送性命呢?显然,这一理解有失偏颇,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个观点集体讨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博思广义,认识到文中的“弯曲”并不是一味地投降服软,更不是人格的屈服,自尊的放弃,信念的背离,而是一种策略和智慧。就这样,通过一个巧妙的捕捉及错误资源的利用,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体验得到丰富,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也由肤浅走向了深刻。
可见,课堂是个小天地,天地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案例三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地回击时,学生情绪高涨,我在此时再补充课外知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为清朝政府节余28万两银
子。”并让学生折合成人民币,学生一算,喜出望外,自豪神情不言而喻。最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种人,有清政府要员,曾经看不起我们的帝国主义者,还有老百姓,目睹京张铁路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之窗与创造思维再次被敲响与打开,精彩纷呈地语句,听来令人感动,从而真正实现了“文以载道”的境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让学”与“引思”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
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要使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老师不能独占舞台,必须转换角色的定位,从课堂的统治者、权威者逐步转向到做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成为“平等的首席”。只有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解读中,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学生的研读赏析能力得到提升。当然,这需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并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在适时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
反思
二、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案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课时,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先当小画家,再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
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案例二
在镇开放日活动中,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我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我”平时是怎样切苹果的呢?然后再4人一个小组拿出他们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切苹果。我则巡视各组的操作情况。同学们都很快把苹果切开了。交流时,有的说:“我们组沿着顶部切到底部,看见了苹果核。”有的说:“我们组是斜着切苹果的,也看见苹果核的。”还有的组因为切苹果不够均匀,没有看见苹果核。因为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所以课文读得特别有感情。
这样的巧妙设计就在于让学生在动态的操作中,回味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学生在这种自然的动态下生成了真实的情感,再去读课文,情感便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样真正的“多元化”朗读感悟生成,真正开放了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引领学生潜心领会文本,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案例三
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一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写作时,小珍珠鸟竟趴在他的肩膀上睡着了。作者在写作,小珍珠鸟怎么可能睡得着呢?”我紧紧抓住了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呀,为何小珍珠鸟睡得着吗?这样真实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小珍珠鸟淘气了一天,太累了,所以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这样写是真实的。”
师肯定地说:“是呀,淘气了那么久,能不累吗?”
生2:“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作者喜爱珍珠鸟,小珍珠鸟也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喜爱,所以在作者的肩上有安全感,自然能睡得着。”
师赞赏地说:“是啊!信赖,就能创造出一种美好的境界。那你们今后应该怎样做?”
生3:“我要保护鸟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生4:“我们必须保护环境,不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
从学生意外的问题进行引发思考讨论,大家纷纷对养鸟的乐趣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感悟出冯骥才养鸟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正确文本价值取向。
案例四
记得我在执教《牛郎织女》,在理清了情节,分析了性格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看,这么多人中,我们最应该学习谁?”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教师看来,纯粹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向孩子正义的行动看齐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教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别样的声音传来:“老牛”“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老牛!”我没有因此敷衍了事,也没有把主观的意念强加给学生。我不慌不忙地让学生进行表决,结果选择“老牛”的为21人,选择“王母娘娘”的为17人。此时,我当即作出了让双方辩论的决定。于是一场唇枪舌战开始了。双方都摆出了充分而显著的论据。下课铃声在欲罢不能的情况下毫不容情地响起。这场小小的磨合,让我明确了:我们是应该讲求教学的民主,但决不意味着放弃了自己教育的责任,而只做了学生“思想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失落了它对学生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意义。一个真正“游刃有余”的教师,应该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的引导者。我们要善于制造矛盾,推动学生在争鸣中去解决他们已经发现的问题;应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偏差、弱点施以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对话效果。
反思
三、引发学生思考,让语文课堂更灵动
预设是每节课都可以而且是必须做到的,而生成则如镜花水月,很飘渺,又似乎可遇不可求。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教学中生成的感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学时大都希望按计划行事,并不是那么企盼生成,恐怕一不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几年前,我执教过二年级的校际语文公开课《云房子》一课。学生很多,七八岁的孩子都好动,我使尽浑身解数,才把他们留在座位上,课勉强得以按原计划进行。在让一个小女孩到讲台带读生字时,她的小棒碰掉了卡片“房”。
“老师!李新宇把卡片弄掉了!”于是,学生不再读字,七嘴八舌地喊起来,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拍桌子,有的已站到了课桌上,带读的小女孩怯怯地望着我。我灵机一动,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哪一张卡片掉了?”他们很快找出了“房”。“为什么只有‘房’掉下去呢?一定是有的小朋友没有把音发准,‘房’生气了,从上面跑下去了吧?你们怎么做才能把它请回来?”孩子们开始认真地练习发音,我则把卡片拾起放回原处。此时,没有谁再计较卡片是掉下去还是跑下去的。
如此,预设与生成不再矛盾,相反能相互促进、相互映衬,使教学水到渠成。同时,把握好生成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经历的多了,经验也就有了,精彩必将不期而至。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往往与其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就会出现“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老师的智慧的引领,使师生的激情燃烧,个性彰显。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面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知识难题,甚或与解读文本无关紧要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借题发挥,衍化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迸溅出创新的火花。
我在执教《三味书屋》时,突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三味书屋那位先生家里的画为什么画着梅花鹿?为什么要学生对着梅花鹿行礼?”问题一出,全班哗然,连我自己也始料未及。但是,我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衍化生成的好机会。在学生讨论无获后,我进行了
点拨:为什么要画梅花鹿呢?只能从谐音上来理解其寓意。“梅花”的“花”谐音“华”,“鹿”谐音“禄”,意味着学生读书可以换来荣华利禄。这就是封建时代的“读书论”。我点拨到这里,学生的疑惑解开了,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我们要“让学引思”,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处理好“让学”与“引思”的关系,才能简单有效,才能将语文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灵动。
教学相长,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升了,我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今年是我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年,让我们乘着这徐徐东风,不断探索和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范式,体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
第三篇:追寻文明
追寻文明的足迹
鹤山市雅瑶镇石湖小学 五2班罗佩雯
清晨,来到鹤山公园,我带着微笑,一路漫步,一路追寻,我要寻找心中向往已久的——家乡文明的足迹。
啊!找到了,找到了,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扑鼻而来的是饱含玖瑰花香的新鲜空气,深深吸上一口,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路边上一大片色彩缤纷的玖瑰花,洁白的,淡黄的,火红的……有的向你张开灿烂的笑脸,仿佛在欢迎你的到来;有的则含羞答答地躲藏在绿叶中,说什么也不肯抬头;有的则傲立枝头,孤芳自赏……千姿百态,让你眼花缭乱,欣赏了这一朵,又错过了那一朵。看清楚了那一朵,这一朵又无暇顾及了。唉,真恨不得多长出一双眼睛,把这千娇百媚的玖瑰花都一一记上心头。小路的另一边矗立着几棵大树,大树上,一群小鸟迎着金色的朝阳,吱吱喳喳的,一会儿蹦蹦跳跳,做晨运;一会儿交头接耳拉着家常;一会儿放开歌喉,引吭高歌,仿佛要把自已的快乐与每一个人分享。漫步园内,有如置身于花香的海洋里;流连其间,仿佛来到了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我赏心悦目,陶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香之中,忽然,一阵优美的音乐把我吸引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这悦耳的音乐,来到了一个广场上,眼前的情景更让人难以忘怀:只见一群头发斑白,却精神焕发的奶奶,她们穿一身翠绿的练功服,两手中都握着粉红的扇子,正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她们一个个像高傲的公主,脸上都挂满了自信的微笑,她们踏着轻快的步子,扭动着软的腰肢,手中的扇子随着步子的节奏,时而开,时而收,时而上扬,时而下摆……整齐划一,轻快灵动,丝毫看不出这是一班上了年纪的老人,眼前就仿佛一群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鲜艳夺目的粉红扇子,衬着翠绿的练功服,随着音乐舞动着,变化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桃花林,转眼间,那一朵朵娇艳的桃花又变成了一只只在花丛中嬉戏的蝴蝶……
我呆住了,这是一群老人家吗?这分明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哪!时代的进步,把这些文明的足迹散布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真神奇啊!
第四篇:《追寻》演讲稿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
追寻是一种动力,激励着我勇敢地前进;追寻是一种理想,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是一种信念,坚定着我那份无悔的忠贞。
刚接触到教导处这个岗位的一段时间里,我满怀的工作热情、泼辣的工作作风在繁琐的事务及各方面的压力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无力,我迷茫了、彷徨了、甚至退缩了,但抱怨是弱者的象征,真正的强者思想是积极的。命运把你仍到天空,你就做鹰;把你扔到草原,你就做狼;把你扔到山林,你就做虎;把你扔到大海,你就做鲨。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这些话犹如一泓清泉,流入我久旱的心田,为我注满追寻的动力。在这几年教导处工作的历练中,2009年秋天,由于学校教师紧缺,我在负责教导处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每天早上伴着晨曦,夜晚伴着星辰,往返于家校之间,虽然觉得很累,但更多的是追求心灵上的踏实。11月份,为了备战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我为祖国站讲台”师德演讲比赛,多少个夜晚都是那篇演讲稿陪着我进入了梦乡,在此,请允许我对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领导、老师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第二学期,在上好课,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我又负责排练文艺节目迎接区教育局举办的六一儿童节会演。节目需要太极扇的表演,我必须先学会再教给学生。由于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学,只有晚上跟着电脑“见招拆招”。
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见招拆招”有克敌制胜的效果,我却是“见一招、拆开分解一招、内化学习一招”。记得那天晚上已经十一点多了,我正对着镜子练习得起劲儿,可能爱人被我吵醒了,说了一句话,气得我哭笑不得,他说:“大半夜的跳舞,一会儿张国荣就来给你伴唱了!人家是‘夜半歌声’,你是‘夜半舞蹈’!”
忙碌起来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跑服装,跑音乐,跑化妆,跑道具,抠动作、抠细节、抠表情,最主要还要抠经费呀!《少年中国》这个原创舞蹈节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去年7月,被评为“爱岗敬业标兵”,9月,被评为区“优秀教师”。我——知足!
教导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枢纽,工作繁杂、琐碎。假期里,教导处要组织老师们到新华书店拉新书;每年8月中下旬就要开始新一年级的新生招生工作;开学前,排课表、分发课表,新生分班,办理转学生手续,发新书,调配新教材,为农民工子女开通绿色通道;开学后,制定计划、整理学籍、记录考勤、临时安排调课、听课教研、课题研究、教学常规检查、家长会、毕业生工作、期末考务工作,等等等等,在座的曾经的教导主任和现在正坚守这个岗位的兄弟姐妹们,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们本着一颗热诚的心,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的难道不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为的难道不是那执着、不懈的追求?为的难道不是追寻那份无悔的忠贞吗?
我是有着田园般温馨育人环境的新荷人!我们是有着创新、求实、诚信、奉献的卫滨人!我们是有着对生命的那份纯真不懈追寻的教育人!
第五篇:追寻幸福
追寻幸福
推开夜的天窗/对流星说愿望/给我一双翅膀/能够接近太阳……一直在盲目追寻着幸福的我,此时感觉幸福真的离我很遥远,短暂的幸福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远在天边,每当我捉住幸福的尾巴的时候,它总是迫不及待地逃走……
从未亲眼目睹过幸福的我,一直坚信我会有拥有幸福的一天。幸福,它无时无刻在与我玩捉迷藏,当我觉得我已经捉住它的时候,它又不留痕迹地逃走,沮丧的我无法保留着幸福,我渴望它的到来,却总是有心无力。幸福,你到底在哪里?
经受无数次失败的我,早已对幸福的定义失去了信心,似乎幸福的光芒不再围绕着我而旋转,我终日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我再也无法体会生活的美丽,微笑从此不再在我的嘴角驻留,反而,眼泪却一直陪伴着我。
生命仿佛暗淡无光,没想到一向享受着成功的雨露的我,竟然也会有如此失败的一天。挫折宛如一座深不见底的深渊,我想站起来,却有心无力。我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失败的辛酸蒙蔽了我的双眼,我再也回不到那段风光的日子了。
彩虹仿佛离开了天空,阳光仿佛不再出现在太阳后,留给我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再也无力承受。或许有一天,成功的降落伞会飞过悲伤地带,不过,我会等到这一天的来临吗?成功那绚丽的光芒还会照射在我的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