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2 23: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第一篇: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罗 秀 荣

一、课题的提出。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独具魅力的芳香,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在克山农场小学里开展“趣味剪纸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让中华民族的剪纸艺术后继有人和发扬光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直以来,我校在班级特色活动及区域活动中,剪纸活动也渗透其中,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就能够跃然纸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09年的楼道环境创设中,老师们也是以剪纸作品来进行了装饰,整个克山农场小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剪纸活动日益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因此,为了充分实现剪纸活动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克山农场小学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趣味剪纸”的探索和实践引向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领域,结合我校小学生勤于动手的特点,教师剪纸能力普遍较强的优势,深层次的探索剪纸特色艺术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趣味:“趣味”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兴趣,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创造条件、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剪纸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剪纸活动带来的乐趣,包括过程中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欣赏的快乐等等,将“快乐”贯穿于整个剪纸活动中。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让小学生获得对美的敏感性、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出创新的火花,给小学生带来美感和喜悦。剪纸:“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奇葩。剪纸是通过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又通过大脑对手的动作产生指令的活动。

2、理论依据。

1)著名国内外教育家理论。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

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认知发展教学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从感知、动作开始,在活动中感知动作逐渐内化,构成直觉思维、具体思维,最后达到逻辑思维。

3)《义务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指导要点中也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小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些告诉我们,教育所探求的应是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剪纸活动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剪纸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本课题,将依据上述理论支撑,创设剪纸艺术的氛围,并促进小学生在这氛围中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同时,注重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表达与表现。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科研目标

1、创设丰富的剪纸环境,以培养小学生的剪纸兴趣和能力为核心,激发小学生的剪纸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剪纸技能,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对剪纸艺术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剪纸活动的指导水平,增强教师记录、评价、反思的能力。

3、开展丰富的剪纸活动,家校配合,形成鲜明的校园特色。

(二)工作目标:

(1)积累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其中的构图剪法。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剪纸作品的趣味性、创造性,让小学生快乐剪纸。

(3)训练小学生自画样稿的能力。

(4)鼓励小学生创新,结合主题、节日开展剪纸活动。

(三)育人目标:

1、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并能熟练的、正确的使用剪刀。

2、善于发现剪纸活动中的问题,有主动提问的欲望,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3、收集周围生活中各种可剪材料,培养小学生巧妙利用材料的能力。

4、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会主动的与他人进行沟通。

5、手脑并用,使手部的小肌肉群更为灵活与协调。

四、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剪纸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大量的剪纸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体验和琢磨,才能较好地掌握剪纸技能。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到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直至剪纸创作,逐步提高,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循序渐进,马虎不得。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有事半倍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拓宽小学生知识、提高小学生动手、想象、创作等多方面能力、达到开发小学生潜质的目标要求。

3、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把握了主体性原则,强化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也就寓于教学之中。

4、趣味性原则: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制订具体的、生动的、活泼的、快乐的、轻松的游戏,有趣的情境、形象的儿歌等,小学生在自由、愉快、充满爱的环境中参加活动,“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实施措施:

(一)完善课题研究网络系统

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是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教科研工作落实到实处的必要条件。为了“趣味剪纸”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制定课题研究网络系统,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明确,具体如下:

1、机构设置

(1)成立“趣味剪纸”课题组,由校领导、校各年龄班有关人员组成。(2)确立课题信息系统:罗秀荣老师为课题组资料员,收集课题理论资料、实验情况资料等。

2、人员分工:

课题策划和组织:罗秀荣 课题组组长: 罗秀荣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

剪纸选修课活动小组成员进行试点研究工作,调查、了解、记录有关课题的内容。

课题研究日常指导:克山农场小学教导处领导——指导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以上这些为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来提供保证。

(二)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内涵质量。所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每半月一次课题理论学习或课题研讨活动,使每位教师有了新的剪纸艺术理念。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首先有总体的把握,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操作、评价。每学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计划,实践课题实验。实验教师要建立剪纸手册,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课题开展后,根据情况逐步在向全校教师覆盖,让全校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逐步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三)营造氛围,优化剪纸艺术教育环境。

1、创设优美、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如:在每层楼的走廊设有剪纸风采栏,把小学生不同形式的作品摆上去,有剪贴画、撕贴画、单色剪纸作品、双色剪纸作品等等,楼梯两侧也挂着师生精美的获奖剪纸作品,让全校师生及家长欣赏和品评,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2、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创设相关区域,如“剪纸坊”“剪纸工作室”、“巧手屋”等等,让小学生尽情地剪、做、贴,为小学生提供了自由表现自己的空间,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四)激发小学生参与剪纸活动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小学生参与剪纸艺术教育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小学生是实验对象,研究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小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小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小学生的兴趣,并在小学生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小学生获得有关经验,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剪纸活动中多角度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1)通过剪纸作品欣赏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选定欣赏内容,留意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各类剪纸作品。收集选择适合小学生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

(2)能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为小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打下基础。

(3)发动家长、小学生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一起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小学生互相交流分享。

(4)引导小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运用剪纸的技能。

小学生剪纸,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初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的特点等。

3、在趣味性游戏中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小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4、为小学生搭建创作平台,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握活动中教师和小学生的关系,不是灌输和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要把民间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均衡、重复变化的形式美,通过观察、讨论,给予小学生启发,不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小学生,而是作为引导者,为小学生创作搭建平台,让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五)在剪纸活动中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每次剪纸活动前要让小学生知道,先要把垫着的桌布或报纸等铺好,以防画笔弄脏桌子,然后桌上放上装废纸的盒子、放剪刀的盒子,剪时知道不将剪刀对着别人,剪好后会把剪刀放回原处,活动结束后地上不会有一点废纸等规则,从小班到大班都如此。另外在剪纸过程中,让小学生明白,要剪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必须要按先后顺序一步一步的进行,否则就会失败,小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明白了图示与图示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建立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1、每月开展一次家校“趣味剪纸分享活动”,由家长和小学生共同合作,制作剪纸作品。

2、利用家长会及家校宣传栏。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

3、为小学生建立《趣味剪纸成长手册》。每一本手册记录小学生剪纸成长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每一位家长了解孩子学校的剪纸进展情况,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孩子,使我们的剪纸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附:各阶段目标参考: 第一阶段:

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剪刀、并自己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2、根据主题活动开展剪纸活动,能看懂较简单的图谱,在图谱的启发下进行剪纸活动。

3、学习使用辅助工具,使作品更具趣味性、生动性。

4、有一定的任务意识,体验独立完成剪纸作品的喜悦。第二阶段:

目标:

1、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剪纸活动中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

2、能掌握简单的剪纸技能,初步尝试利用简单的技能完成剪纸作品。

3、能欣赏他人的作品,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问题。

4、喜欢剪纸锻炼手脑并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双手的灵活性。第三阶段:

目标:

1、小学生都喜欢剪纸,并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探索。

2、较自如的运用对称剪、折叠剪的剪纸技能,创作性的表现简单的物体。

3、在生活中积极的寻找各种剪纸作品进行讨论,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发现问题。

4、有良好的剪纸习惯,落实剪纸常规。第四阶段:

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仅限于活动之前,或活动过程中,而更多的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就是让小学生学会随机观察。

2、掌握沿轮廓剪、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对角等基本方法,并能在剪纸时灵活的使用。

3、利用趣味性剪纸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第五阶段:总结归纳

实验教师将剪纸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优秀活动策略,如儿歌、情境设计,活动计划、案例等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校内统一组织整理,作为我校今后趣味剪纸活动参考资料。

第二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第三篇: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渴望越来越热切,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并形成“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等。

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会减少,而会不断增长。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网络信息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往往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计算以及有趣的图象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地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显著标志。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

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13、系统学依据

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

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要素之间内容结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开发出数量充足,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提高有效教学的达成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开发与课程标准以及实验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学资源DVD光盘等等,力求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以本为本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低效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有一种相应的高效教学模式的创建。

3、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的各方面能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宽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容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抉择判断能力。什么样的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易使学生掌握,这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我校课题组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广泛查找校内、外图书著作、报刊杂志等多方面的资料,有效利用我校影象资料库各类教育教学

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充分发挥我校“东北师大理想信息”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料,将收集和开发的资源的各类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包。

2、调查访谈法:在课题研究时调查访问课题内容相关的现任教师、老教师和中学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相关因素以及中小学教学衔接内在联系及差异;针对我校课题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与情景,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故事和案例等。

3、实验法:将资源库的资源及研究的结论形成实施方案应用到该年级或相关年级的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以同课异构形成,进行教学,开展实验研究,发现问题,记录、反思,并及时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修正。修正后形成新的方案再实验,直至达到学生收获多,效果好,专家认可。

4、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三年完成,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我校为后加入课题组学校,正式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是2007年3月)。

(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实验的老师。

(2)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3)确定课题研究成员以及担任实验的老师。

(4)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实施细则。

(5)对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以及实验方案,落实研究经费。

2、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

第一步(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

阶段目标:

(1)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写出研究论文。

(2)根据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课题组分配的一、二、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3)积累材料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作准备。

第二步(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阶段目标:

(1)在全面总结中期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进行下一步实验。

(2)探索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写出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

(3)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总课题组分配的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4)写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3、总结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

阶段目标:

(1)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2)进行实验的信度、效度分析,以决定如何进行第二轮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学校建立课题研究经费,以保障必要的经费开支。

2、对课题实验进行目标管理,每学期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

3、每学期按时参加省总课题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会议或者学术经验交流研讨会。

4、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交流工作会议。

5、建立信息资源平台:(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2)建立数学博客群;(3)办一个内部刊物《研究通讯》。

六、实验研究的成果表述

1、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论文、典型案例或调研报告3-4篇。

2、2007-2009年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究方案;美文赏析。

3、课题研究期间各个学期以来,每个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以及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4、开发数学教学网站与数学教学资源库。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1、由管教学工作的吴佐棠(数学专业,本科)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组工作。

2、课题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⑴数学组老师:刘艳华(教研组长)、黄珺(负责课题组的档案与会议记录工作)、焦胜华、何红梅、李淑萍、马庚发、陆果、王红礼、吴淑英、周国生、王时香、董礼美、申红艳、金丹。

⑵吴佐棠(管教学的副校长)、于凯君(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廖雄伟(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

第四篇:xx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关于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为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走科研兴校之路,完善我校课题研究的网络体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特制订《xx小学关于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核心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与各项要求,以“让课题研究回实践、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引领教师反思性实践,通过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和反思,提升认识、探索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小课题研究,加强学科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通过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梳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原则

“小课题”研究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要从“小”处着手,在“实”字上做文章,达到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因此,应遵循以

下基本原则。

1.实践性——小课题研究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其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要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2.自主性——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行为。是教师亲自走进课堂,带着问题意识以及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亲历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观察与反思,发现与自已息息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从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研究的乐趣。

3.简约性——小课题参与人员少,一般以教师个体为主,研究周期比较灵活,根据实际实践情况确定研究周期;研究过程相对简约,可以在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也可以在平时教学有感受时及时交流,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

4.灵活性——小课题研究形式相对灵活,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或读书、或讨论、或请教、或在实际工作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灵活,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等。

四、实施过程

学校建立校本研究机制对小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建立过程管理档案,各课题教师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具体实施过程是:

(一)小课题选题立项

1.课题小组组成形式:可以是1人独立,也可以是2-3人合作完成。

2.发现、征集、筛选问题。

(1)每学年末(6月中旬)每位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

炼出来,作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上报教导处,确保人人有研究课题,并且不能重复。

(2)在征集小课题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研讨进行整理筛选,建立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档案,保证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同时将每个教师的课题进行进一步梳理,帮助教师将个别笼统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

3.小课题立项

(1)小课题公布。下一学年开学(9月初)学校将征集筛选的每位教师的小课题,进行归类梳理,统一调度管理,并在全校公布,建立小课题档案。

(2)课题正式申报。小课题确定后,正式填写小课题立项书,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4.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结束,每个小课题组将研究资料整理好,上交教导处存档。同时教师填好《教师成长记录册中》课题研究的内容。

(二)过程管理

校级小课题研究参照市级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和方法。教师要按时上交开题报告(9月)、中期报告(1月)、结题报告和过程性研究资料(6月)。

1.常规检查——规范研究活动

(1)为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每个小课题组每学期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倡导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定好活动时间,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专人负责对课题组进行跟踪管理,包括活动的落实、过程材料的检查。

(2)课题组通过专题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

略;课堂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课、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反馈研究所得的措施和策略是否有效,推动措施和策略的完善和推广,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2.中期总结——指导研究过程

学校将定期组织校本研究阶段总结汇报、展示课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中期总结会一般在12月进行,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指导。中期总结会前要求各小课题教师准备阶段性研究报告,重点阐述: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其目的一是督促每个课题组梳理前段研究工作,规划后期的研究工作;二是为促进各课题组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3.成果展评——激励研究动力

每学年末,由学校教导处利用专门时间采取“集中评估”的办法对所有课题进行评估。要求各课题组用课件展示一学年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效及研究成果,课题考核小组对其打分,对每个课题作出中期评估或结题鉴定。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

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

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级小课题研究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列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3.加强培训。利用校本研训时间分层对全体教师进行小课题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教科研骨干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每个小课题组形成一个有价值的论文获研究报告,重点阐述课题组研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2.每个小课题组完成相关论文至少1篇。

3.过程性材料若干(听课评课记录、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

4.小课题公开课1节。

5.将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结集编印系列文集。

6.通过引领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培养一批课讲得好、文章写得好、展示报告好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7.通过教师的研究提升理念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提

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实现学生的轻负担,高素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

xx小学

2014年3月4日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3篇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负责人:丘荣都

课题组成员:王丽玲 林燕玲 黄丽月 林俊云 林祖豪 林仕彬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九、研究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 主要工作:

1、拟写工作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 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 主要工作:

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陈伟海

课题组成员:陈丽静 林素红 林文提 王小乔 林小娜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

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到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下载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

    六月小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向阳幼儿园教研会——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园召开此次教研会。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2日下午3:10——4:10 活动地点:幼儿园......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周家中学刘冰一、课题名称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课题的研究方案 大兆街道中心学校 二零一一年九月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课题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英语的特点促使我们开发本课题 英语,是人们......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方案

    《“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实验与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世纪小学英语课题组 课题名称: 小学课堂“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实验与探究(英语学科) 一、提出“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次营中心小学赵晋玲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