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注意力
如何提高启智学生注意力
一、弱智儿童的注意特点
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弱智儿童的特征之一。那种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在弱智儿童的注意力中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即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定得意志努力才能办到的注意则发展迟缓。因此弱智儿童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
弱智儿童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例如有关注意的研究表明,在单位时间内,弱智儿童的注意光度仅为正常儿童的一半左右。弱智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比正常儿童差,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因此常常表现出顾此失彼,像正常儿童那样一边听一边写,他们会感到很困难。
二、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课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关于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二是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三是善于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替,发展内部语言对注意的调控作用等,但由于弱智儿童的注意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培养其注意力时,还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放慢讲课速度,拓宽注意范围
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范围比一般人狭窄,感知的速度慢,如果教师象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对待他们,那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们的视觉范围狭窄,读书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写字只能教一笔写一笔,数小棒只看眼前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放慢讲课速度,减少教学情景中的不必要刺激,细分教材的难易点,并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多强化反复进行反应速度的训练,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课堂训练,我校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如七年级一位智力重度残疾儿童,从先认读一个字,到一个词,再到一句话。
(二)方法灵活多样,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增强弱智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在引起和保持注意上具有重大意义,有些兴趣可以直接由工作本身引起,有些兴趣可以间接地由对活动结果的追求而引起。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了解其兴趣发展的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时时唤醒他们沉睡的大脑,老师不断的变换教学手段,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采用五环训练法,一环是课前说唱法,念儿歌,唱儿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演。二环是提醒法。师生问答:如师说“请大家注意看”,学生说“训练眼睛”。这样活跃了学生大脑神经,然后进行口,眼,脑协调训练,然后教师出示有形有色的几何体让学生认读,比一比看谁说得对,说得快,能做到脱口而出的加以表扬,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在无意识中提高注意力。三环是调整法,由于弱智儿童注意稳定性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稳定不到五分钟就出现疲倦现象,出现
烦躁,多动,东张西望高声嚷嚷等现象。这时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教学手段,由静变动,由口动到手动。四环是激励法。弱智儿童对自己缺乏信心,许多事情他们都觉得自己可望而不可及,往往不敢尝试,甚至处于冷漠状态,封锁了自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设计一些让多层次学生能接受的题型。五环游戏法,老师安排有意识的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注意的灵活性,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进行游戏练习。让学生既感到轻松,又学到知识。
三、增加一些专门的训练:
1、拼图、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快书。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
2、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3、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语句。
4、让孩子听和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那种配套图书。它和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来看理解故事,并且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有损害。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
5.“哨兵”站岗。目的:发展儿童肢体保持注意的能力;方法:给儿童规定一情境,让儿童扮演“哨兵”站岗,保持静站姿势,坚持时间越长越好。
6.鱼杆游戏。目的:培养孩子视觉注意的能力。方法:孩子手持鱼杆,去吊指定目标。
7.悄悄话。目的:发展儿童听觉注意的能力。方法:告诉孩子一句话,让其以传悄悄话的形式去告诉另外的“家庭成员”,事后检查正确率。
8.倒数数。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力。方法:让孩子从任意数开始倒数。、找不同训练法。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找相同的训练法。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合成训练法
例:⑴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
如父亲:1,2,3,母亲:4,5,6
儿童:7,8,9
⑵ 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
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在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摘要: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集中精神听讲,那么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掌握老师所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通过学习也就没有多大的收获。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字:注意 培养 兴趣 刺激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十分强调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 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低,水平低下的孩子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虽然我们看到孩子认真在看书,但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学习效率不高,注意水平高的孩子,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效率却很高,当然学习成绩就好。很多孩子就是人是很聪明,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来提高其学习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一堂课,只有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他情绪自然高涨。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为此我从教材、教法、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儿子的母亲予以“扼杀了一个爱迪生”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循环小数》,他一开始就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然后让全班学生接着讲这个大家都会说的故事,许多学生都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让大家一直讲这个没有尽头的故事,由此注意力也很快集中到课堂上。
2、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限,一节课堂教学有40分钟这么长。如果让成年人时时保持注意力集中,想必都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控制自己了。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来说,要尽量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办法就是时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除了让学生举手发言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动笔练习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摆一摆,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并且通过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多种学习方式与老师一味单纯地讲解比较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学习的印象也更深刻。
另一方面,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十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注意力就无法维持,于是我采取了“我最快”,学生想最先回答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后老师再即使给予判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最新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现在网络无所不有,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购买一些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4、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一题多解等,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
5、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渐稳定。如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感到味如嚼蜡。因此知识难点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二、把握注意力的最佳时间
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在学生注意力最稳定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先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小青得到一张电影票,但是在电影院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急的哭了起来。学生为了帮助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寻找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在我们生活中确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全班同学一起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巧妙地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提问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对于所学的问题能够进行大胆地质疑。学习知识不能只靠老师的一味提问而忽略了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听讲,教师就要做到恰当好处地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探讨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
1、口令刺激。如:“小眼睛看黑板”、“一、二、三”……等方式来加强刺激学生,增强注意力。
2、如果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以老师以评选“小小思想家”、“举手小红星”、“小模范”等方式,来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动脑思考。
3、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以小红花、小五星等作为实物给予奖励。
五、提高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一旦没有外在的帮助,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因此,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六、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稳定,也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利条件。
1、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教具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例如:上低年级数学课可以要求学生只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学具盒哪节课需要,哪节课才要求准备);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扰。另外,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孩子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连续学习或睡眠不足 会引起疲劳,大脑神经兴奋水平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家长会中,向家长们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小孩的重要性,让家长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监督孩子执行,保证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上课。
2、老师服饰、发型也不宜过于耀眼,有的老师换了新装或者理了新发型以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3、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妥善处理。如:天气条件恶化、突然停电、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迅速的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回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相信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将更加明显。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法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很多事物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或抽象地 理论灌输,或单纯画几条杠杠,写几句结论,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很容易出现大脑阶段性疲劳。如果采用单一的教与听的过程,就会出现课堂很安静,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兴趣降低。
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优化教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长久与注意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注意对象是有趣的、变化的、生动的,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稳定。
人处在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一定对象,并使认识在一定时间内始终集中在该对象上,而抑制与此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的集中性的特点。
在对儿童的研究中发现:
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因此,教师要汇集学生连续注意最佳时间,讲解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黄金时间”解决主要问题。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内容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图文并茂、书本与现实生活联想,多方位地回归内容,提高课堂质量效果。利用游戏、比赛。课堂教学中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学生的欢迎。
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较快,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这样每个学生不但能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还训练了思维,增强了团队精神和荣誉感。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械,通过图象、声音等,充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发挥课堂的“黄金时间”。
3、张弛有度,强化个别训练
一)课的质量和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随时掌握课堂的节奏,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强化个别训练是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也是真正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满怀信心地去学习。
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数学故事,调节思维,作到“张弛有度”。既活跃罗勒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将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课。有利于感染全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树立自信,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对待学生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能盲目地说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等话语。要多鼓励,采取上课提问、答疑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我行的概念。
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我们不怕干扰、我们能够排除干扰,努力就一定能把注意力集中。
5、明确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内驱力。
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持续地学习。
这样也就有利于课堂知识的顺利进行,进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文章由大脑英才编辑整理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观点也谈不上特别精辟,只是在这方面有些心得体会。我认为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五篇: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能力
摘要: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的智障学生,迁移能力弱、理解能力低下等,往往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有利的元素,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智障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智障生 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分层教学
数学能力培养涉及很多方面,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通过三年对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我觉得直观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数学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那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这些数学能力呢,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情境创设”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内在动力,帮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1、选取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智障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智障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使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十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纷纷说出了教室里有:1台电视机、2扇门、4扇窗户、8个学生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对数学的观察判断能力。
2、情境创设趣味化
在中度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情境创设成为活动化的情境,能充分地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活跃起来,在经过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更好地保证了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在教学“10的组成”这一课,我创设了小猴子摘桃的情境,请学生帮助小猴子摘一摘桃,并把摘下来的桃子分别放入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在学习过程中,我班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跳一跳,伸手摘一摘,想一想,分一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为其初步的实践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3、把数学情境融入进生活场景中
数学学习是从生活中来,但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社区教学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根据本月社区教学单元主题——认识雨具,在我们的社区理事单位“新一佳超市”里进行数学教学“3的组成”,老师拿出三把伞,请学生把这三把伞分给两位老师,可以怎么分?学生自己分一分,从而得出结论:3可以分成1和2,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又得出另一个结论:3还可以分成2 和1。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而且也为智障学生蒙发探索意识作好辅垫。
4、情境创设动态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本月的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结合语文、社区实践知识进行教学,把在社区实践中拍摄的录像资料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我班本月单元主题内容是——认识粮食,在社区超市认识“粮食”过程中注入数学教学,并把这些教学活动拍摄下来,在数学课堂中用多媒体放映出来。这种动态化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且使智障学生看到录像中的自己而感到兴奋,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5、构建层递式情境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连接,使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6的组成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动物园”,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几种动物,在游“动物园”的过程中,小猴子请小朋友帮忙摘桃子,鸭妈妈请小朋友找一找鸭宝宝,熊爸爸考考小朋友等环节。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串联情境,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没有枯燥的感觉。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以操作为手段,使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智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低智能思维活动,他的数学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智障学生思维,培养其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操作过程有序化
根据智障学生逻辑思维弱、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等特点,操作过程有序化显得尤为重要。案例:4减几,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4个雪花片放到课桌上,边拿边数。问:课桌上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学生回答:4个雪花片。再问:四个雪花片用几来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4”放在雪花片下面。第二步操作:请你从4个雪花片中悄悄地拿起一个雪花片藏到抽屉里,问:悄悄地拿掉一个雪花片可以用几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1”放在课桌上。
第三步操作:问:课桌上还剩下多少个雪花片?操作:数一数,又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学生回答:用减法来做。操作:在总数4与减数1之间放上减号。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因而,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做到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通过这样有序的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积极的动作思维,而且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种感官齐协调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智障学生更需如此。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小棒、编织条等围成以上图形,让智障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如用四根小棒就能围成一个正方形,用编织条沿着书本围一圈就可以围出一个长方形等,这不仅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打开了思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元评价机制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练习巩固这一块中留一定的空间让智障学生进行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机制,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建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以互助为平台,促进智障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一目标对于智障学生来讲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操作与实践,并能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可对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就非常困难了。但事实上,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教育教学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为其搭建平台,使智障生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与交流。下面是我根据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所建立的一个互助机制:
(一)按照“组内组间皆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我们班虽然一共只有9位学生,但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性相当大,因而在分组时是做不到“组间同质”的,我根据每位学生的阶段性成长目标及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及气质类型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把本班9位学生分成三组。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弱有待提高的学生分成一组;把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刚插班进来需要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反复巩固的学生分成一组;把在各方面能力较平均但可以相互督促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这样的组合使每个智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桌椅的排列:变长期以来的“秧田式”的空间结构为“U“形结构排列,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组内互助、交流,便于教师对智障学生个别化辅导。
(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互助:智障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更加得丰富多彩,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地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师会在整个教室的周围布置上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做,小组中学习好的同学就会协助学习弱的学生做练习题,并在一旁贴一贴、画一画帮助其理解。在平时的作业中,学习较好的同学根据老师所教给的引导思路帮助小组内的同学理解题目意思、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组织全班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叫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由于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就请全班学生一起帮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整,这有利于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调整思维,调节课堂气氛。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互助学习的监控。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作为智障学生,他原本自身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就相当薄弱,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的引导与协助,这样不利于知识的习得。这时候,教师就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智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在互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互助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程度较好的智障学生掌握引导与协助的方法,促进智障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总之,智障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他们以后融入社区、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要求我们特殊教育的老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把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紧密衔接起来,让我们的智障生在更加优化与和谐和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相信经过我们的一致努力,他们的数学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也会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