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

时间:2019-05-12 23: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

第一篇:(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

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

[摘要]进入21世纪已来教育界对旧有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时也对执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教者不但要恪守教师职业操守,更要深入课改前沿,而执教者要在此次课改过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审视、思考、继续学习与思维转变。

[关键词]美术的定义 教育工具 国情 义务教育 因材施教

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每个美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以下我想从个人的角度并根据个人的生活认知和教学经验来探讨一下这一话题。

我1998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系,同年7月就教于本镇的一所小学,至今已从事了19年的美术教育工作。98年至05年期间在小学任教了6年,05年至07年借调本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办公室整理相关教育文件两年,07至09年借调中学任教了4年,09年至今又调回小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在这19的工作期间我见证了本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本学科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变化。

回想以前的读书经历,记得我们这地方小学是还没有正式美术老师的,初中算是有正式美术老师,但那时上到老师下到学生个人都是以会考学科为重,上美术课都是较形式的,不过比小学能有正式的美术老师也是一个进步,老师教学也较为认真,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她授课时的某些片段,但那时生长于农村的我们就算有美术兴趣,也只好暂放一边,只是一心想通过读好主考科,最终考上一所中专然后分配到一份工作,好早日脱农——其实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理想。总的来说那时国家和地方对美术学科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无论师资或教学质量跟其它学科相比都是差一大截的,好象还没形成较成熟的良好的教学系统。亦由于这一因素,我常认为我们90年代出来的美术教师,是划时代的新型的美术教师,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但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可师承的东西方不多,主要靠自己去摸索去感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到了一些教学规律,也积聚了很多心得体会,特别是有以下几点我认为是很值得各位同行认真思量和探讨的。

第一、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要正确理解美术的定义。

首先要区分艺术与美术之别。在当代中国,“艺术”与“美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设计、影视、摄影、书法、服装等所有类型、类别和种类的艺术;相比之下后者是一个小概念,它只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各种视觉艺术。特别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意 1

义上的学科分类,更是进一步强化人们对于“艺术”与“美术”这种分类和区别。因为根据这种学科划分,“艺术”是一级学科概念,“美术”却是一个二级学科概念,它与音乐、设计、舞蹈、戏剧、影视等同被置于一级学科“艺术”的名下。

其次是要清晰美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美术的起源》中,蔡元培先生开门见山地说:“美术有广义的,狭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装饰品等)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西洋人著的美术史,用狭义;美学或美术学,用广义。”

第二、要清楚美术课本在课堂上对美术教师及学生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工具。

如准确理解美术的定义后,就知道美术科的学习,更不用说美术课本了,都应是包含广义的美学、美育学和狭义视觉美术学。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部分美术老师是没能深刻正确地理解美术课本的功用,只是偏面地把美术课本简单当作视觉美术教程,学生也往往把美术课当作单纯的绘画课,而这种错误的理解将会给我们的美术教学造成很大的缺失。

第三、立足本国国情、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立足不同学段因人、因材施教。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而国情又是由本国的民族特性、民族历史和生产力等构成的,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国情,而生产力又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诸多的经济及文化活动。例如自1919年五四运动后,西学开始东渐,传统国学受到排斥和冷落,教学模式也开始向西方国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也开始转变,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教育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但至今日,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建设。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且知荣辱”物质丰富了人自然对精神需求又增大了。美术也由过去纯欣赏的艺术转变为欣赏与各种功用兼有的艺术,如间接涉及经济的纯欣赏美术作品或直接涉及经济的设计、动漫、摄影、装饰等美术活动,可以说美术功用发展变化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美术的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需求,现时每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是互相融通的,特别有了互联网,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对美术的发展来说也起了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对美术的革新提出了新要求,对美术人才及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一阶段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而非功利性及专门性的人才培养;这一阶段更应强调各学科的相互联系,以便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一阶段美术教育应强调全体学生整体认知性,而非精英教育,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使命 2

也在于平凡中见伟大。

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是有差距的,教师平时备课的难易程度及上课的语态、教态都应有所不同,作业及练习也有所不同;也要切合当地实际设计一些地方课程和有当地特色怕教具学具。

总之,每个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任重道远,教改的之路也是漫长的,正所谓“路漫漫兮,吾将上下求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美术老师亦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才能得到不断的成长。

参考文献:

① 蔡元培的《美术的起源》1920年,出版 ②《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③《美术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

2017年3月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析课程体悟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析》课程学习体悟

汽轮小学

卢嘉

8月24日通过秦涛老师一天的课程培训,让我这个新手美术教师获益良多。秦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很详细的解析了一番,从关于教材与目标→关于目标、作业与评价的关系→关于教学示范→关于巡回指导四个部分着手,把我们会发生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讲解,并通过优秀课例让提供给我们解决的方法,带给我们这些新手美术教师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经验。

秦老师整节课穿插着许多的课堂教学实例,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和经验变得精彩而吸引人。这些课目,有我教过的,也有我没教过的;这些课堂实例有我亲身学习过的,也有没机会学习到的;这些典型案例问题有我犯过的,也有我还没犯的。这些课堂案例都十分的贴近我们这些新教师,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例,秦老师通过对这些课例的收集整理,经过提炼和删选,使我们学得十分有亲近感和生动性。通过一天课程的培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优秀教师,给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典型案列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给了我解决自己以往不良教学方法的解决明灯,也让我在这些方面改正和改进的钥匙。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术课堂教学使用多少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更丰富,而非课堂的教学主角,老师的教学引导和示范才是贯穿整节课必不可少的,就算只有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优秀的教师都能把一节最平凡的美术课上得精彩纷呈、趣味无穷。对于美术示范来说,很多课都是不适合用多媒体来演示的。如美术技法课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试想:美术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一幅画固然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如果不亲自动手,这个过程对学生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如果不加以示范,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墨的干湿浓淡以及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示范,怎能感受美术的魅力?而这样的过程用传统的示范方法就可以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的运用就完全没有必要。如何权衡多媒体教学的比重,还需要在秦老师的指导下和自我学习摸索中,不断的衡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成熟精彩。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还有一个关于讨论环节的把握问题。课堂必须要有课堂讨论的环节吗?课堂讨论环节的度的问题?

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就将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说是好“合作学习”,更有甚者,每到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都能见到这样的情节:教师提出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很快地就让学生加以回答,而答案那么的简单。“合作”与“讨论”一度成为时髦的词汇,仿佛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学习与讨论的环节就是落后,反之就是新理念。

而实际上,合作重要的是效果,难道非要排成方阵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吗?同桌之间,前后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何必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劳神费力呢?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材的自身特点设计,需要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合作,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所谓“合作”环节的设置就成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

比如复杂的设计和制作课,学生自身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就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而需要检验学生个性化创造能力的就不能采取所谓的“合作”形式。讨论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简单过渡性的问题,而让学生去开展所谓的讨论就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对于一些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每节课的时间和次数把握,也成了我要克服的难题,讨论问题太复杂,时间可能不够;问题太简单,有可能就缺乏了讨论的必要。这方面我还要多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也希望秦老师给予更多的指点。

第三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而在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学设计要得当。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我认为:

1、问题要有概括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示的整体性,局部的学习只能在整体的完成之中,并认为注重部分而忽略整体的是畸形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所谓问题的概括性,就是指问题的设计是从课文的整体出发,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具有概括性,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水平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从整体角度去把握文章的能力,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究。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这个问题可供思维的空间很大,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如: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要求学生:请你以“______皇帝”的形式,给课文加个副标题,并结合课文说出理由。这种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的问题,学生要回答,必须认真读课文、分析课文、概括课文,问题有很强的牵引力,能引 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能引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促进作用。

2、问题要有层次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教师设计问题时应遵循这一规律,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问题。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的,这时教师要站在整体的高处,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设计了一组问题:①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②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这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③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别人送上门来的活鲤鱼呢?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分析其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概括人物品质,旨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评价能力。⑤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一组问题紧密联系,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感情、认识等方面都有所收益,产生了较好的整体效果。

3、问题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的特点是“可以自由补充的条件”和“非唯一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不同的答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有以下一段说明:“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能拓宽学生思路,引起丰富想象,不求标准答案,但求多方面答案的提问。例如教授《三顾茅庐》时,设计让学生想像刘备在离诸葛亮家还有半里路时就下马步行及刘备在阶下恭恭敬敬等待诸葛亮午睡等情景的提问,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据一些老师的实践,这样往往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放飞想像,且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求贤若渴的性格特征领悟得更加透彻,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同学尝试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问题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保护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运转起来,激发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追求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提问是一门学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才艺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永恒的研究课题。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探索

小学美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美术课堂教

学现状的探索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字】多媒体 美术 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作品欣赏还是综合探索方面都能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作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现在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都不愿带画具,致使很多美术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据初步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原本喜欢画画,但课程太紧张,顾及不上;有些学生说现在美术课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了,有时一套工具只用一两次就用不上了,很浪费!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画具;有些学生说其实美术课可学可不学,因为小考科目没有它;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干脆说:“孩子这个时候哪有时间画画呀?”„„学生过早地偏科学习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片施展美术特长、表现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能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美术活动,都能感到美术有趣、有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摆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美术课堂的温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聘中外,跨越古今,在会话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

利用好奇心精心设疑可以激趣,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激趣,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可以激趣,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分成三个阶段:从有趣发展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美术学习有趣;中年级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高年级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志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掌握新知。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这时候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逐渐有自己的主张。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学生可以上台运用多媒体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课程的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欣赏老师搜索的精彩画面。通过欣赏,体会出各种不同的感觉,通过欣赏,解决了一个课程的重难点,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师生交流。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则可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而电教美术有擅于形,色,生,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及时评价。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使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表现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实践证明,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科学信息技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教学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只要用心去想去做,这些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将给我们美术老师带来全新的艺术感悟,也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五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场乏力现象的思考与探究

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场乏力现象的思考与探究

作者单位: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

作者姓名:熊春明

撰写时间:2011年4月25日

作者手机:***

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场乏力现象的思考与探究

【内容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精彩的导入,可是良好的开端却总是无法一直延续下去,容易在课堂中出出中场乏力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很容易看出,那就是冷场;另一种情况更具有隐蔽性,是在热闹的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迷失,一堂课下来,学生甚至连本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没有解决好。形成中场乏力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对教材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重形式,轻能力培养。通过思考与探究此类现象,期望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场乏力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受“淡化学科知识”思潮的影响,教师在新课导入、多媒体制作、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化了很多精力。大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的导入。可是在中场环节当中,容易出现中场乏力或偏离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现象。这样就直接结果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致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良好的开端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与深度开拓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课堂没有达到老师们预期的效果。这两年,我对形成这种中场乏力现象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究。

二、剖析及解决策略

一般来说,课堂中场乏力现象的存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很容易看出,中场时学生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形成冷场;另一种情况在热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与难点不清晰,甚至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总是在主题外游离,一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美术素养却并没有提高多少,甚至于连本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没有解决好。这种情况隐蔽性极大,如果不经过仔细推敲,上课老师自己以及听课人可能都感觉不出来。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一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在教学过

程中过分看重过程与形式,疏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用了许多多媒体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重点与难点的落实却不够清晰,以至于课堂上热闹一片,方向却不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低效甚至是无效,造成课堂教学中场乏力。另外还有些老师贪大求全,想全面开花而不能,出现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造成课堂教学中场乏力的情况。当然,还有些老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对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不够,也是导致教学当中中场乏力现象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宜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统领全局

⑴、学习领域定位清晰

有些美术教师在定位学习领域常常容易出错,常见的是明明设计为造型·表现的课,结果却变成设计·应用领域的课。问题在于常常进行牵强的创意、想象力的培养。比如说在美术教材第六册《汽车博览会》一课当中,如果说将此课题分解为两节课,第一堂课以造型·表现为重点,第二节课以设计·应用为重点,两堂课都会有精彩作品呈现。实际上很多教师将两个主题凑成一节课,结果造型·表现的作业因为没有得到重点与难点的讲授与突破,作业苍白无力,设计·应用的作业也成了无源之水。徒有一些天真而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而已。

⑵、教学目标把握准确

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环节目标起到导向作用。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

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目标定得过空、过大,乃至游离于学科之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材对教学目标要求不明确,对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要求不高,更多情况是教师将配发的《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教学设计照抄,自己认真去思考、去研究的还是不多。没有依据校情、师情、班情、生情去思考,常常是一份教学设计应付同一年级。比如美术教材第二册《海底世界多奇妙》这个课题,教学参考用书知识与技能要求:“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语句说给他们听,他们都不明白,还能说得出海底世界的特点吗;退一步来讲,海底世界的特点其实我们有几个教师能说清。海洋学方面的专家可能也要认真找一找资料。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方面也是空、大:“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我将之修改为:我喜欢哪种或几种海洋生物,谈谈喜欢它的原因(形状、花纹、颜色、神奇、动作),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到喜欢海底世界的情感。这样,一方面把握了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另一方面也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与生情,目标定位也就相对科学、合理。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教学重点突破不了,教学难点攻不下,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⑴、课前说课——意在笔先

当然,这种说课形式与平常的说课比赛是有区别的,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每一堂课,针对课题想一想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教学流程。思索整体思路,说主要教学环节;阐述重、难点的处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学思路将会比较清晰。本校对于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也是以平时简单说课为主要工作内容。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⑵、主次分明——意志坚定

无论在教学设计或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当众多的信息呈现在眼前时,取舍是一个意志的考验。记得自己在上《可爱的水墨昆虫》时,我上网选取了众多的昆虫图片,搜罗了不少名家水墨作品,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是上一堂昆虫科普知识课,也不是上一节名家水墨作品欣赏课,教学的重点还是要落在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况且本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积墨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就将辛苦搜集的图片进行了痛苦的筛选。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针对昆虫与名家作品欣赏与感受夸夸夸其谈时,我就不得不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将他们的视野与想象导向了以点、线、面组成的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同时将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积墨法”这一美术基本技能技法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与尝试。最后,学生运用粗细、干湿和浓淡对比的画法,运用“积墨法”的技法表现出来了一幅幅生动的水墨昆虫。

⑶、动态生成——呈现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最容易呈现课堂高潮的时间也就是在重点、难点的处理过程当中。只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打开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触点,才会有高潮的时刻的到来与精彩的作品呈现。

比如说我们在设计学生的“玩一玩”的教学环节时,这个玩不是一个简单的玩一个过程、一个教学形式,而是拓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如何玩,玩什么,玩出什么新意来就是我们教师要深层次思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不会仅有形式,而将有一个动态精彩生成。例如,美术教师在新授《有趣的水墨游戏》这一课题时,通常我们都会设计一个“玩一玩”的过程。我设计的玩是围绕重点与难点来展开的玩,以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为重点欣赏对象,教材只选取了一幅《水乡》,但是我选取了觉得更能体现点、线、面的作品,例如《小鸟天堂》、《狮子林》、《紫藤》、《渔港》以及《水田》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与学生的亲合度非常高,学生觉得大师的作品也就这个样子,他们也能画出来。通过探索“破墨法”、“积墨法”基本技法,体会笔墨中的干湿、浓淡、粗细等变化;通过运用“二次作业法”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四尺整张宣纸上,学生们真的玩出了大师般的优秀作品。

⑷、师生互动——深入浅出

课堂实施时,师生互动过程最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难点的肤浅突破是难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打开的是需要教师引导与深入。《汽车博览会》一课中,通常学生都会喜欢说他的汽车会上天、入地、水中游,环保节能,在绘画表现中也就是在简单地在汽车上加一对翅膀、加一个钻头,加一块太阳能板。如此表现,多年前就早已有学生表现过了。如果说我们的学生还是如此表现下去,创新、想象力的表现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新的局限平台上。我觉得,本课的创新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引导:造型、功能、色彩。这样可以同时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创新的需求。因为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表现都是出色的。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除了用最新研发的汽车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正在开发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也可以进行探讨,重要的是探讨不是局限于一般功能的添加,而在于同其他方面的组合,如生活实际。并不一定都要画成太空飞船一样的汽车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美术教师展示学科专业魅力的大舞台。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课堂中场乏力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6.

【3】车言宁.由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0

(2).

下载(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雅瑶小学梁健沂)对美术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窥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