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出台,老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孩子学好数学。本文从创设情境、数学活动、课堂练习、过程评价、树立榜样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解决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增强其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学习。【关键字】数学 兴趣 方法 生活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数学学习活动塑造成一个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我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后半段总能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不安心,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不仅自己没有听好课,而且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有学生认为数学课太抽象,上课时不好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要规规矩矩地坐4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教师仅仅认真讲述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知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有利于凝聚课堂气氛,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桥梁,教师应搭建好这座桥梁,让学生主动渴望走向桥梁的另一端。
(一)创设童话情境
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童话故事,经常关心童话王国里发生的有趣事情,有着极强的想象空间,一提到童话,他们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精神高度集中,求知欲特别强烈。如“‘0’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我在帮助学生理解“0”的意义时创设了以下情节: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子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子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连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走过来对它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自那以后,四弟做任何事情再也不敢贪玩了。我通过引入“小兔子采蘑菇”这一童话故事,不仅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想象升华,而且直观形象的理解了“0”的含义,感知到“0”的存在,还向他们渗透了生活思想教育。
(二)创设生活情境
《标准》总体目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儿童应为了生活而接受教育,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购买商品、出门旅游、基础建设等都离不开数学,要让孩子认识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就必须多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如: “认识钟表”的教学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如下情境: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突然闹钟响起,接着小明起床…结合“乡村的早晨”这一画面,以儿童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对引入的数学情境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安排有趣的数学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观积极参与,把知识蕴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趣味性,从而理解相关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使动手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我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3)引导观察:把你们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很快的发现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直观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表象特征。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后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我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画出在自己位置上看到的各个方向上的物体,指出同伴相对他所在的方位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方向有了直观的感觉,这是传统纯粹课堂授课所达不到的。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练习
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学习,对新知识概念有所了解后,还需“趁热打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纵向思考能力。教师应组织丰富的课堂练习,精心准备的数学习题要合理搭配,形式多样,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练习效率,真正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不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效力,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观参与活动的练习。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活动: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叫“小羊找妈妈”,这时,学生都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游戏规则,事先把乘法口诀的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分别写在纸片上,折好,班上学生也相应分成两队,并编号,A队每人手拿乘法口诀的前一部分,当“羊妈妈”,B队每人手拿乘法口诀的后一部分,当“小羊”,我要求“羊妈妈”把纸片高举头顶,然后“小羊”对照自己的数字开始找“羊妈妈”,找到了后就和“羊妈妈”坐在一起,就不会被“狼”吃了。随着我叫声“开始”,1号“小羊”便开始找起了“羊妈妈”。
师:“1号小羊,现在很晚了,你能找到妈妈吗?”
她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数字,默默地口算着,并走到对面,仔细地找了起来。师:“快点找呀,要不然狼来了就没有地方躲了呀!”
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紧张了,突然,她激动地抓住了一位“羊妈妈”的手,高兴地叫道:“老师,我找到‘羊妈妈’了,我不会被‘狼’吃了!”我赞扬并微笑着对她说:“1号小羊很聪明!你和‘羊妈妈’坐到一起吧!”她高兴地跟“羊妈妈”手挽手地坐到了一起。接着,2号“小羊”、3号“小羊”......所有“小羊”都找到了自己的“羊妈妈”,全班学生都异常兴奋。通过这样的游戏式练习,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很生动地加深记忆,这种无意识记忆,往往比死记硬背效果好。
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基本知识的疑问,小孩子有好玩的天性,如果不在当堂课通过有效策略使其加深记忆,期待他们很自觉地课内损失课外补,那是不现实的,只有当他们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老师再通过适当引导,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新引入的概念要通过实例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后,马上布置了有针对性的题目,如:下面关于长度的说法是否正确?
1、小明到小王家的距离是100厘米;
2、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2000分米;
3、小虎的铅笔长0.2米。我还让学生拿着尺量自己课桌的长、宽、高,通过有针对性的实例练习,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来区别,可以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学生来辨别,通过练习,既利于理解知识,又能分清混淆。如直线、射线与线段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区分练习既有利于理解定义,又有利于分清
混淆。因此,我会出示这样一些图形来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教师应狠抓练习,由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类似生活情境问题。如学生在刚接触多步应用题时,教师可多举生活事例,通过适时引导,把题目拆成两个或多个问题分析,再合并,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及步骤。
课堂练习数量不宜过多,要讲究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求他们认真、工整地完成练习的同时提高练习技能,从而提高思想品质素养。
总之,课堂练习要求多样化,要有计划、层次、目的,由浅入深,注重整体,关注个体,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动态,为动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四、注重对学生适时恰当的评价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亦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老师丰富的肢体情感教学,所形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跨过了与老师之间那道几十年都没有跨越的“代沟”,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学生内心有了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情感体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乐于表现自己,并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适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讲究艺术,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在相互评价中改正自己的不足。《标准》指出,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
容及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的认真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合作交流的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我在学生课堂作业批改中,采用了评语评价方法,如发现运算错误,我会在旁边写道“仔细想想,运算符号对吗?”如遇粗心大意出现笔误,我会写上“小鬼,下次可不能这么粗心哦!”发现用不同方法解答巧妙的,我则写道“你真聪明,解答巧妙,老师真喜欢你!”在课堂中,有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回答不正确,但我还是给他们的积极参与予以表扬,其他学生就会更积极思考并参与到回答问题中来;在解应用题时,有学生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我会毫不吝啬地洋溢赞美之词。在四(1)班课堂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坐在后排的小王同学始终用手盖着自己的练习本,不敢给我看,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他是否还没有想好解题思路,他羞涩地点点头,我轻声地对他说:“你从这个方面考虑考虑......老师永远相信你!”过了一会儿,我大声问道:“这道题目你们有谁做出来了?”有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我惊喜地发现,小王也慢慢地抬起了手,我接着说:“小王,你来回答这道题目怎么解?”小王站了起来,鼓起了勇气,讲出了解题过程,居然非常新颖正确!我随即说道:“小王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同学应该向他学习!”此时,小王显得非常高兴,整堂课都异常活跃,以前不是很积极的他,在后面的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彻底改变,处理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展示,榜样的高尚情操、美好品德、良好作风等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我们教室墙壁上贴着许多名人名言,如高斯、陈锦
润、华罗庚等,我会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这些数学家坎坷的求学经历,学生不仅对数学家充满了敬仰和崇拜,而且被他们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纷纷表态要向这些数学家们学习,并定出了学习目标。老师是学生每天面对的生活导师,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我们的行为举止都被学生视作榜样,教师应修身养性,做好学生的表率,如我每在算完一道计算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王安松
【摘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源于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
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激趣功能,让学生主动学 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爱学 合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好学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乐学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动机 激趣功能 主动学 探索者 研究者 发现者
探索精神
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源于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不考虑超负荷训练的数学教学可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留下阴影,从而造就许多“失败者”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去面对今后的人生,这是我们今天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在这里本人就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激趣功能,让学生主动学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序,而这种结构特征又不只是体现为形式化的处理,它还可以表现为多样化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自然连结和转换,这样数学知识系统就成为一个相 互关联的、动态的活动系统。即就是说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看起来十分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挥好教材内容的激趣功能,利用学生好动、喜想、好奇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里,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33—35页例
1、例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前本人认真研读教材、参阅了教师用书,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教学时,我直接从算式出发,让学生在观察、验证、反思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爱学
在学生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的日常生活所获得的经验更多、更重要。正是基于这些校内、校外的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是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因此,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子,为什么水面的波纹呈圆形向四周展开?车轮是圆的,如果改成正方体,长方体或其他形状行不行?为什么?等这些与数学 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这些问题一旦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使学生不自觉地成为探索者、研究者的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爱学数学的动力。
三、合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好学 激励,在心里学上指激发、激励人的良好动机。我们知道,学生都自己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成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适时的、恰当的、真诚的、由衷的鼓励和表扬能推进学生的发展。如在计算99×16时,大部分学生都按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法则进行计算或者把99看成是90加9进行计算,这样就比较繁杂。但有少部分同学却把99看成是100减去1进行计算,很快正确地计算出得数。这种算法不同于常规算法,但优胜于常规算法。我及时表扬了这部分学生,还请他们说清了算理。成功给了这部分学生愉快和满足,同时也激励了他们去实现新的成功。
四、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乐学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构建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
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83—84页“三角形的分类”时是这样设计的:
1、复习角的分类、复习三角形的特点;
2、让学生准备若干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2、教学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把手中的三角形分类吗?(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得出:三角形按角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
3、我们前面是按角分的,还能 怎么分?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通过测量边的长短,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使学生乐学的目的。
【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用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注:本文于2013年04月发表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的第54期上。国际刊号:ISSN1005—4197,国内刊号:CN11—4350/G4。
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王安松
2013年11月18日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关爱每个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学习动机最难实现、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但是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往往这一时刻还是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可是没有多久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化为创造、主动的学习。通过结合近几年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
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 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张宇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他耽误时间。张宇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就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 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通过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很是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就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争论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
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每个学生一些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700÷3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1不对!应该商2余100,此时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呢?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实践中得到结论,加深了印象。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这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活动增进学习的兴趣。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
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1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数学课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丰市第二小学刘惠芳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既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教师的“教”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
一、情境要生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课堂结构、提出的问题、使用的语言、呈现的方式都应突出一个“趣”字。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情景的创设要避免“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所带的问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解决,更要让学生带着高一级的问题走出课堂。
二、动手是关键
看到的会淡化、听过的会忘记,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铭记于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先进行观察和猜测,然后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形式要多样
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也迎合不了现在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希望得到认可,希望有展示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要多形式、多渠道进行。要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取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
儿童生性活泼,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数学知识略显枯燥,有的知识用语言描述出来更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将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图像,将抽象的概念详化为具体的事例,将简单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