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 王昆 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关键字:文字 汉字 字形 一 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二 读书笔记
第一章 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第三章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一)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汉字的形成过程始于何时,终于何时?在已发现的各种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成熟汉字。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写的符号。除了有少量符号(以计数符号为主)为汉字所吸收以外,它们与汉字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
汉字大约在什么时候脱离原始文字,形成完整体系?我国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汉字形成不会早于此。由于文字资料缺乏,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发展水平推测汉字的形成时期。商代后期的汉字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且在有些方面相当成熟,但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不会很远,汉字大概是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形体上的变化
(1)简化: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分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古人逐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取代象形程度较高的字符(线条化)。在古文字向隶书演变的过程里,绝大多数字符变成了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笔画化)。由古文字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楷书分别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两次简化。(2)繁化:在汉字发展过程里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
(3)字数问题:汉字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但新字不断产生,旧字不断消亡,二者相抵,各个时代使用的汉字的数量并无很大变化。2.结构上的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上升。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后,新增加的字多数是通过加偏旁或改偏旁等途径从已有字分化出来的形声字。在汉字这种记录单音节语素占优势语言的文字里,这是最适用的文字结构。形声字比重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造表意字时,形符使用的越来越少;旧有表意字里的形符也不断减少。形声字的形旁一般是义符,形声字比重上升也意味着义符重要性增加,形符重要性降低。(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第四章 形体的演变(上):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古文字按时代先后和形体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四类。
(一)商代文字
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的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金文主要记录作器者之名和所纪念的先人的称号。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金文基本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甲骨文多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甚至剧烈地简化字形。甲骨文可以看作当时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二)西周春秋文字
1.金文: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直化,而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鸟篆)。西周春秋时代一般金文的字体,大概可以代表当时的正体;一部分写得比较草率的金文,则反映了俗体的一些情况。
2.籀文:籀文应该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字形并非全都具有繁复的特点,有些籀文比后来的小篆更为简单,如“蓬”作“莑”。那些较繁复的字,构造往往跟商代和西周文字相合。《史籀篇》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讹误。
(三)六国文字
1.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文字形体发生了剧烈变化,俗体字迅速发展。秦国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东方各国俗体字形跟传统正体字形往往差别很大。前者跟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后者称为六国文字。
2.六国文字的资料:(1)金文
(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4)陶文
(5)简帛文字(6)《说文》、三体石经所保存的六国文字资料,即所谓的“古文”。3.六国文字形体上的特点:
(1)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流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六国文字的面貌就跟西周晚期跟春秋时代的文字很不相同。
(2)六国文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国文字异形。不但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差别。
(3)六国文字里正体和俗体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俗体字几乎已经完全把原来的正体字排挤掉了,这种俗体可以认为已经转变成了正体;有的俗体字则与正体并存。
(四)秦系文字
1.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其资料有:(1)石刻文字(2)金文
(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
(6)简帛文字(7)《说文》里的小篆 2.秦系文字的形体:
秦系文字也有正俗体之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的形体跟石鼓文相比,有两种显著的变化:其一,字形进一步趋于整齐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其二,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的简化。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为小篆,《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合称篆文。秦王朝用经过整理的篆文统一全国文字,基本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古文字异体众多的情况有很大改变,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脱离了古文字阶段而进入了隶楷阶段。
(五)隶书的形成
隶书以秦国文字俗体为基础,形成于战国晚期。在秦代,小篆是主要字体,隶书只是一种新兴的辅助字体,社会地位很低;但由于书写方便,不可能长时间抑制它的发展。隶书实际上已经动摇了小篆的统治地位。到了西汉,隶书正式取代小篆,成了主要字体。
第五章 形体的演变(下):
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1.石刻和墓志文字 2.简牍文字 3.帛纸文字 4.其他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1.字形构造的变化:由繁到简。
2.书体上的变化:东汉晚期碑刻上的隶字,结体一般都是扁方而规整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习惯上把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称汉隶(八分),汉隶形成之前的隶书称秦隶。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主要类型有:
1.解散篆体,改曲为直 2.省并 3.省略
4.偏旁变形 5.偏旁混同
(四)汉代的草书
1.汉代行用的字体,除隶书之外还有草书。汉代草书称为章草,新体草书称今草。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2.草书改造隶书的主要方法(1)省去字形的一部分
(2)省并笔画保存字形轮廓,或以点画来代替字形的一部分(3)改变笔法 3,关于草书的偏旁
(1)草书里有些偏旁的写法,有比较复杂的形成过程。(2)有的偏旁在草书里分化成几种形式。
(3)有些本来有明显区别的偏旁,在草书里被混同了起来,或者已将变得很容易相混了。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东汉中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跟八分有明显区别的较简便的俗体。这种俗体隶书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收笔时上挑的笔法,同时还接受了草书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的一些影响,呈现出由八分向楷书过渡的面貌,我们称之为新隶体。
东汉晚期出现了行书,早期行书以新隶体为形成基础,跟草率的新隶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尽管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但在整个魏晋时代一般人所使用的仍是新隶体或介于新隶体和早期行书之间的字体。魏晋南北朝后,楷书成了主要字体。魏晋时代,由于早期行书和楷书的书法影响,章草逐渐演变为今草。随着楷书的形成和今草的形成,行书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汉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在继续简化,字体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第六章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汉代学者提出六书说功不可没,但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之后,就逐渐成为束缚文字学发展的桎梏了。
(二)三书说
1.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了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唐兰先生批判了六书说,对文字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他的三书说却没有多少价值。
第七章 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抽象字 用抽象的形符造成,数量不多,如一
(一)、囗(方)。
2.象物字 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所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如艸(草)。3.指示字 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数量很多。如“本”的本义是树根,字形在“木”的根部加一个指示符号以示意。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如“又”。5.会意字(1)图形式会意字:北
(2)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明
(3)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欠
(4)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林、森
(5)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劣
(6)其他:劓 6.变体字
(1)增减笔画:片,判木也,从半木。
(2)改变字形方向:按照《说文》的解释,有不少字是反写某一个字而成的。但实际上这些字都并不是这样造成的。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
1.表意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
↗行走(引申)→流行,通行,施行,经历,巡视,行为 行→道路(本义)
↘行列(引申)→排行、行业→商行、银行 2.利用字形研究词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一定要以时代较早没有讹变的字形为研究的根据。其次,必须对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字的本义不等于词的本义;字形表示的意义不等于字的本义;不要被本义就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引入歧途;曾经使用同一个表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意的字形的两个词,并不一定有亲属关系。
第八章 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大部分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分化出来的或是由表意字改造而成的。改造和分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奚”,再后象鸡的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就成了一般的形声字。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荷物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就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了。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1)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3)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蛇”字是为了明确“它”字的本义,而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
4.改换形声字的偏旁。振起的“振”引申而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专门表示这个意思。
(二)多声和多形 1.多声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偰、疾皆声。”真正的二声字是极少的,一般是由于在形声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的。2.多形
(1)有的字本是表意字,《说文》根据讹变的形体把它分析成了多形的形声字。(2)有的字实际上是一形一声的形声字,《说文》把充当它的形旁或声旁的合体字割裂了开来,错析成了多形的形声字。(3)有的字是在会意字上加注音符而成的形声字。(4)有的字是在一形一声的形声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可以看作多形的形声字,大多是由于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或在形声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的。
(三)省声和省形
1.省声可分三类,把字形复杂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分;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用来安置形旁;形旁和声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个偏旁。《说文》关于省声的说法有很多错误,如错析字形;把一般的声旁认作是经过省略的声旁;把甲字省声的字说成乙字省声。
2.省形字数量较少,可分两类:把字形繁复的形旁省去一部分;省去形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用来安置声旁。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1.左形右声:肌 2.右形左声:祁 3.上形下声:宇 4.下形上声:盂 5.声占一角:旗 6.形占一角:疆 7.形外声内:圆 8.声外形内:闻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五)形旁的表意作用 1.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有少数形声字跟形旁同义,如“传”、“頭”。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只是跟字义有某种联系。黝是“微青黑色”,所以从黑。由于词义引申和文字假借等原因,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丧失表意作用。2.形旁的代换
(1)义近形旁代换:稉—粳
(2)造字的着眼点不同 :錬—炼
(3)器物质料或性能的改变或多样性:盘—槃
(六)声旁的表音作用 1.声旁跟字音的关系
大多数形声字都跟声旁不同音,形声字和声旁的声母和韵母即使不同,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接近的。
2.声旁和形声字读音有差异的原因
(1)造字的时候,就存在用不完全同音的字充当声旁的情况。(2)古今语音的演变。(3)方言对文字的影响。3.声旁代换
相代换的声旁多数不同音,声旁代换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形声字已经变化了的实际读音;或是为了简省笔画;或是由于充当这个声旁的字已经不再独立使用。
4.声旁的破坏 隆,《说文》作从生降声。根据古文字及汉简隶书,当为从土降声。
(七)声旁跟字义的关系 1.有义的声旁:“惛,日不明为昏,心不明为惛。” 2.右文说: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的现象。
第九章 假借
(一)本字与假借
用来表示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假借可以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分为三类: 1.无本字的假借:古代汉语虚词{其}、{之} 2.本字后造的假借:胃—谓 3.本有本字的假借:艸—草
(二)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
被借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多数是无意造成的;但有意假借一个跟某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情况也存在。例如古人借“说”字,而不借跟它们的语音更为接近的字来表示{悦}和{脱},大概是因为{说}跟{悦}、{脱}是同源词。
(三)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
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假借字的现象很常见。
1.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假借字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女—汝 2.不同假借字之间没有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纔—裁—财—才 3.外来专名的音译,有不少使用过不同的假借字。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四)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
一个字的本义和假借义的读音,在开始的时候即使并不全同,至少也是很相近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一般是后来语音演变所造成的。假借能起减少一字异音的现象,使文字更好地反映语音的作用。
(五)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几种错误倾向 1.词义研究反方面的错误倾向
(1)牵强附会地把假借义说成引申义
(2)把同源词之间的关系跟本字和假借字的关系混为一谈 2.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
(1)把通假字当作一般的字理解(2)乱讲通假
第十章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一)异体字
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用法完全相同的异体字称为狭义异体字,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异体字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是广义异体字。部分异体字分为包含式(一个字的用法为另一个字所包含)和非包含式(彼此既有共同的用法,又各有不同的用法)。狭义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相互转化。
(二)同形字
按照同形字在结构或形体上的特点,可分四类:
1.文字结构性质不同的同形字:体(bèn)—体(tǐ)2.同为表意字的同形字:夯(hāng)—夯(bèn)3.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椅(yī)—椅(yǐ)
4.由于字形变化而造成的同形字:适(kuò)—适(shì)
(三)同义换读
同义换读是一种文字借用的现象。一个词由于为另一个词造的文字的字形对它也合适而借用这个字形,是形借;由于另一个词的音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假借;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同义换读。三者各有特点,但也有不容易区分的情况。
第十一章 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1.文字的分化
(1)异体字分工:邪—耶
(2)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细微差别大的分化字:母—毋
(3)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加注意符,如禽—擒;改换意符,如赴—讣;加注或改换音符,如午—啎;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为双音节词造分化字,如蒲陶—蒲萄—葡萄。
(4)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鲜—尟 2.分化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1)用假借字来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臧—藏
(2)通过文字职务的集中来分散多以字的职务:又—有 3.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它”“她”。
(二)文字的合并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合并是指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现象,以文字分化为前提。1.母字并入分化字:屰—逆 2.分化字并入母字:荳—豆
3.本字并入一般假借字:艸—草
4.被合并的字跟合并它的字的关系不大好判断的现象:裏—里
5.有些不同形的字后来由于字形演变等原因变得同形了,如果只从文字外形着眼,也可以看作一种文字合并的现象:彙—汇
6.文字合并或某个字部分职务并入它字,反映了语言里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混同:於—于
7.文字合并后又重新分化的现象:凥、居—居—居、踞
第十二章 字形跟字音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
造成一形多音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 1.语义引申 2.假借
3.同义换读 4.异字同形
(二)一词多形
1.一词多形现象概况
(1)原因:汉字有异体;用来表示某一个词的字是可以更换的。
(2)一词用多字主要有四种情况:已有本字的词又使用假借字;同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假借字;一个词本来已经有文字表示它,后来又为它或它的某种用法造了专用的分化字;已有文字表示的词又使用同义换读字。
(3)不同的字在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时候,使用范围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并不都是同时通行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把音义皆近或音近义同的字读成一个音,把它们看作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的现象。理论上说,一字多音义的现象是无法消灭的,一词多形现象基本上是可以消灭的。2,相关术语(1)通用字
可以通用的字就是通用字。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可分四类:本字跟假借字,假借字跟假借字,母字跟分化字,同义换读字跟本字或其他性质的字。指出文字间的通用关系,古代多用“A读为B”、“A读曰B”、“A与B同”或“A与B通”等说法。
(2)古今字
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先后,在前着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通常用“A,古B字”或“A、B古今字”等说法。“古今字”的古今是相对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颜注“绔,古褲字。”
(三)异体词
把一词异形称为异体词,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区别缺乏明确认识的反映。3.通用字的读音问题
我们在处理通用字读音的时候,原则上应该恪守相通用的字必须读一个音的原则。首先应该注意不要把没有通用关系的字说成有通用关系。一旦确定某个字是某个习用字的通用字,就要按那个习用字的读音来读它。
第十三章 汉字整理和简化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汉字由于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容易发生讹变的特点。因此历代政府多数很重视统一文字形体的工作。解放后,人们政府非常重视文字改革工作。一方面积极为汉字拼音化作准备,一方面对现行汉字进行了简化字形、精简异体为主的大规模整理工作。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共同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篇:东野圭吾《幻夜》读书笔记
东野圭吾《幻夜》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野圭吾《幻夜》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幻夜》读书笔记1暑假的两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看小说而言,是再好不过的。关上门窗,隔绝酷暑与阳光,坐在空调房里,安静地读东野圭吾在我看来是莫大的享受。
新海美冬是一个很神秘的女人,她有野心,追求完美,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书中没有揭露她有着怎样的过去,或许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才导致她利用了如此多的人乃至于自己去达到巅峰而毫无怜惜。她面对不同的男人有不同的面目,所以她的性格如何也不得而知,至少可以知道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能让别人瞬间为她所用,并且愿意为她付出。
她与《白夜行》中的女主角十分相似,唐泽雪穗也是一个十分要强,气质高贵的美丽女人。她与亮司桐原两人一路在罪行重叠着罪行的道路上行走,和新海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口中所谓的永远幸福与成功不惜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利用所有对自己有用的人,同时也铲除一切碍眼的障碍。她们唯一的不同在于,雪穗是真正将桐原看作了自己在漫漫黑夜中可以替代太阳的东西,而美冬对于雅也的感情完全是利益化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而使出的手段,即一场毫无感情可言的戏码。
《幻夜》以《白夜行》的姊妹篇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中,也逐渐为人们熟知,起初看《白夜行》的时候可以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再加上短暂的时间让我没有完全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和整本书所想要表现的内涵吧。对于《白夜行》的感悟仅仅局限于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对于《幻夜》,在几番仔细斟酌与思考后,感悟也更深刻一些。
我喜欢东野圭吾是因为他的作品不仅以缜密的推理过程与具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而深受读者喜爱,更深层面的应该是故事背后反映的复杂社会中部分人性的泯灭与扭曲所导致的一些不可理喻的犯罪事件。
美冬的人生在外人看来是光辉的,是成功的,她不仅拥有华丽美艳的外表,更为人们赞叹的是年纪轻轻的她居然在地震后的没多久就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作为企业家的她正可谓是界内的榜样与奇迹。然而在这层华丽的外表与面纱下,她则有着她不可告人的一面。书中曾这样描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黑夜的道路上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昼一样明亮,也只是不真实的白昼。对此我们早已认命。”这与《白夜行》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处境十分相似,他们都是活在虚无的光艳表象下的黑暗角色,也许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的不可挽留的后果迫使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追求那些所谓的幸福自然也已成奢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能一错再错,别无选择。
雅也正是因为被美冬目睹了杀害他舅舅的场面,才被锁定为她可以信赖依赖或者说利用一生的男人。从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已成为她陷阱中逃不掉的羔羊,对此他只能听命。多么悲惨!多么悲哀!他自认为自己与美冬的关系中有爱情作为支撑,他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两人以后的幸福,却全然不知这一切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美冬利用罢了。或者说,即使他最后知道了真相,对于美冬无理的要求他也仍然愿意执行,他为了爱情所付出的一切在美冬看来竟是不值一提。即使对于这巨大的付出,美冬给予与回馈的仅仅是在无数幻夜中的虚影,他也心甘情愿,甚至愿意为她杀人,还不愿她美丽的双手触即到那令人反胃的尸体与血液。
可以说在东野圭吾笔下的雅也是个十分悲情的人物了。故事的最后,当美冬得知雅也的死后,一句淡然的“这么美好的夜晚还是第一次见,简直像幻夜一般。”结束了两人悲惨的命运。平凡的言语中也流露出浓浓的悲凉之情,也许这就是日本文学的魅力所在吧:无须多么华丽的辞藻,却依旧能给人的无限的心灵上的震撼。
《幻夜》读书笔记2“我们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昼一样明亮,那也只是虚拟的白昼。对此我们只能放弃。”
在没有读《白夜行》的情况下读了这本所谓的“姊妹篇”,我不敢说这本说让我有多满意,却激发了我一定要去读《白夜行》的欲望。
“幻夜”是女主人公新海美冬向男主人公水原雅也许诺的幸福,是让雅也一步一步出卖自己灵魂,犯下一桩桩惨案的原动力与目标。不幸的是,连这片雅也妄图逃脱的黑暗也全是由谎言与恶编制而成。不光是雅也,滨中、青江、隆治等人,或是行为不端,或是渴望金钱,或是垂涎美色——那自然是恶。但那些恶的欲念全部都被撕碎、揉捏、再造,成为了美冬玩弄操控他人的保证,那是最血淋淋的恶。
用东野圭吾自己的话来说“从作恶的欲念开始,到作恶的欲念结束。”
加藤再次体会到时间确实在流逝,人的内心也在变化。而且,有些必须变化,否则人将无法生存下去。
这句话也许不那么起眼,但它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雅也希望摆脱自己的傀儡生活,他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呢?制造毒气装置?杀害曾我?还是诱惑赖江的时候?
换做以前的我,一定会回答“一开始”;一开始没有想过利用地震,自然不会有把柄,这不就挣脱了幻夜的束缚了吗?
或许这本书的表达带着夸张,但它的确透露出一个不幸的事实:
“恶无处不在”
东野圭吾解剖了所有人,他试图告诉我们:“这里只有恶。”
好色演化成了尾随和偷窥,贪欲则演变成了唯命是从和不择手段。从雅也遭遇地震的那一刻起,他生活的希望已经连同城市化作了废墟,他不知道,也不曾想过,“生存”这两个字也慢慢吞噬了自己的灵魂,而生存本身绝不全然是恶。书中大概是从他默许美冬没有免费送出煤油开始,他的“生存”开始了变质。但在地震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挤压下,他的恶早已长出了枝叶,最终变为一棵遮蔽天空,盘根而据的恶之树。
但我现在依然有着答案,尽管它被东野圭吾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那就是遇见有子时。
我不敢说有子代表着希望,但她代表着一种力量——不同于美冬的蛊惑人心的力量,是挣脱“幻夜”的力量。
当雅也开始渴望与有子平静幸福的生活时,他已然想着与恶告别。虽然他仍是毅然决然地走向美冬为他安排的坟墓,但他已经开始领悟到自己要摆脱什么——借用美冬的'话说,是一个又一个隧道:女人可以从隧道走出变得漂亮,男人可以从隧道走出找到漂亮的女人——这自然只是一部分,人们还可以找到金钱,找到自尊心,找到自己的所有的欲望。
而所有这些欲望汇聚而成的列车,永远无法抵达隧道的尽头。
雅也为美冬一再堕落自己,犯下罪行,他也目睹经历了形形色色人的罪恶,他已经醒悟到这样的生活没有尽头,不存在美冬许诺的幸福。
他所渴望的幸福正是两人相知相惜的生活,用开头的话说,明亮的生活。
故事中雅也没有下定决心,踩下刹车,而是驶向无尽的黑暗,但有子让他体验到了“真实的白昼”。
周浩晖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拥有广阔退路的人总是显得很高尚。”
我不敢轻易说自己同意或反对这句话,就如同下面这句:
“身陷困境的人不一定显得肮脏卑劣。”
我相信有子是一个动机,在这个迷失理智的夜晚中,让雅也有所选择。并非是选择有子,而是选择救赎自己,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是做一个提线木偶肮脏地苟活。但这毕竟是我的想法,一个被东野圭吾亲自撕碎的想法。对于我这样一个尚且不知生活深浅的人,张口闭口救赎理想,大概也是囿于自己的“幻夜”之中吧。
明天会开始看《白夜行》,我还是希冀着,能在这本书的黑夜中看到光亮。
“我们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昼一样明亮,那也只是虚拟的白昼。对此我们只能放弃。”
《幻夜》读书笔记3东野圭吾的推理能力很强,读完总觉得和《白夜行》似曾相识,文中的雪惠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心狠手辣,对她不利的人都得死,亮司,一直在暗处帮助她,他们互相喜欢,彼此信任;《幻夜》中的新海美冬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阻碍她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唯一不同的是,她不爱雅也,把他当作最大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地震中她看到了雅也杀害舅舅的那一幕,一直希望做别人的她觉得机会来了,找到了永远不会背叛她的人,她替代真正的新海美冬,拿走了大笔保险金,她佯装记者,替雅也拿回了录影带,让雅也感动不已,这只是她计划的第一步。
之后两人来到东京,为了上位,她诬陷上司滨中是偷窥狂,并剽窃了他的设计图当自己珠宝店的原创;为了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她拆散了青工和她女朋友,还让青工误以为她喜欢他,当青工决定离开独自创业时,她设了一个局,把他从案事件中解救出来,让青工对她感激涕零;曾我孝道一直感谢上司的帮助,要把保存好的美冬一家的照片给她,为此他四处打听美冬的下落,当美冬意识到曾我之前就认识她并知道真正的美冬长相时,她给雅也发恐吓信,让雅也误以为发恐吓信的是曾我,用雅也的手杀害了曾我,并让雅也对他更加言听计从;为了爬的更高,她嫁给了有钱的秋村,当知道老公的姐姐怀疑自己时,她让雅也出面和姐姐保持地下情,就是为了抓住姐姐的把柄。
当雅也理清思路,知道真相时,他愤怒不已,美冬经常告诉她“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黑夜中的道路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昼一样明亮,也只是不真实的白昼。对此,我们早已认命”。他一直为了她所说的“两个人的幸福”而为她扫清障碍,却不知道她的幸福里根本就不包括他。
“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就算与你共度的那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他做到了如他承诺的那样,当知道警察要去抓美冬时,爱她大于愤怒,雅也选择了和警察同归于尽,他最后说“没人能进入我和她的世界”。
警察加藤是一个推理很强的人,她从一开始就怀疑美冬,在警局都不管的情况下,他一个人独自调查,找到了真相,当他去阻止雅也杀害美冬时,被雅也知道了他要去抓美冬,雅也选择了同归于尽,让真相永埋。
“这么美好的夜晚还是第一次看到,简直就像幻夜一般”,美冬露出娇媚的笑容,知道真相的人都不在了,再也没有谁可以威胁到她,她是该高兴。她把自己当作救世主,把别人陷入困境中再去救人,这是她一贯的作风,她爱的人只有自己。
我觉得美冬其实也很可怜,没有爱的人,没有真正的快乐,就像她说的“所谓的自卑,除了自己之外,谁也无法理解”。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为中心,自卑而又骄傲的看着这个世界。
第三篇:《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300字(通用)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7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1周五的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阅读和分享了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玩具锡兵他从制造出来就少一条腿。鼻烟盒里的小妖怪因为不满锡兵盯着美丽的纸做的舞蹈姑娘,新生嫉妒,处处作怪,后来他被扔进了下水道,经历了重重危险,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心爱的舞蹈姑娘。主人却把锡兵扔进了火炉,舞蹈姑娘也被风吹进了火炉,后来他们相互凝望着化为了灰烬。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是一个悲剧,可是我却被故事里的锡兵深深地感动,我觉得锡兵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是他非常勇敢,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也不放弃希望。我想,人只要有了坚强的毅力,即使再困难的事情,只要你勇敢的去做,就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要学习锡兵坚强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被困难吓倒,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做一个不怕困难,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2我最近一直在读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所写的《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书中《坚定的锡兵》这个童话故事,我非常喜欢,并且被锡兵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这个童话故事大体内容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盒锡兵,其中有一个锡兵只有一条腿,他深爱着一位纸做的跳舞小女孩,但黑妖怪却让那个单腿士兵离开了小男孩的家,调皮的小男孩又把锡兵扔到小河里,它沉到河里,被大鱼吃掉。最后,锡兵不可思议的回到小男孩的家里。经过几次悲惨的遭遇,单腿士兵凭着他坚强回去,却又被扔进了火炉,跳舞小女孩乘风飞进火炉,与锡兵在火炉字化作成了一颗锡心。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受到的启发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信念,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会成功。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3今天我读了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故事讲得是“坚定的锡兵”是二十五个锡兵中最特别的锡兵,他只有一条腿。这二十五个锡兵作为一个小男孩的生日礼物,被买走了。在小男孩的玩具中,锡兵爱上了一个纸剪的舞蹈家。但锡兵不幸被小妖精吹到了泥土中,又被送进了一艘纸船里,随后他漂流到下水道里,流进了河沟,当他就要淹没到水里时,又被鱼吞吃到肚子里,他又从鱼腹中回到了小男孩家。小妖精再次捣鬼,把锡兵扔进了火炉,纸做的舞蹈家借风力不顾一切的飞向锡兵,两人一起燃烧化为灰烬。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强勇敢,就像“坚定的锡兵”一样,不屈不挠,一次次抗争。在学习上,遇到再大的难题,我也不能放弃,应该像坚定的锡兵那样,多动脑筋思考,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4我很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其中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讲述了一个锡兵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它生来只有一条腿,因为做它的时候锡不够用了。它还遇到了一位一条腿跳舞的小姐,锡兵非常喜欢她。可这惹怒了小妖精,它对锡兵说:“把你的眼光放老实一点。”锡兵没理它。小妖精生气了,要让锡兵吃苦头。锡兵遭受了各种磨难,终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又看到了那个姑娘,可是小孩子把它最终扔到了火炉里,跳舞的姑娘也跟着跳进了火炉。它们终于再也不会分开了。
我被锡兵的坚定打动了,它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我在学习上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想放弃,与锡兵比起来,我就像个胆小鬼。我要向它学习,学习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5上周,我读了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情节。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单腿的玩具小锡兵,在一天晚上,看到一个小姑娘只用一条腿跳舞。突然来了一个魔鬼,说小姑娘是它的新娘。而小姑娘说:“不是!”。小锡兵愤怒地与魔鬼打了起来,被魔鬼打得摔倒在大街上又掉进了河里,后来一条贪吃的大鱼把小锡兵吞进了肚子。幸亏主人的爸爸钓到了这条大鱼,才发现鱼肚子里的`小锡兵,主人和小姑娘非常高兴。这一幕又被魔鬼看见了,魔鬼就给它们施魔法,让小锡兵和小姑娘被熊熊大火吞没,变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小锡兵身残志坚,以及对小姑娘的深情。我们要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坚定,有强烈的正义感并忠于职守,追求幸福生活。
如果有一天,锡兵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我觉得他还会保护小姑娘,因为小姑娘善良美丽,没有做任何坏事。我很喜欢那个小锡兵。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6我读了《安徒生童话》里精彩的童话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坚定的锡兵》。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小孩生日时,收到一盒锡兵,其中一个锡兵只有一条腿,他深爱着一位纸做的跳舞娃娃,但妖怪却让单腿的锡兵离开了那个地方,经过几次悲惨的遭遇,单腿锡兵凭着他的坚强意志回去,却又被扔进了火炉,跳舞娃娃乘风飞进火炉,与锡兵在炉里化作了一颗锡心。
《坚定的锡兵》这个故事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一条腿站着的那位坚定的锡兵。他很勇敢,他克服了黑妖精打开的那个窗户,勇敢的从三楼一直跳到了一楼。被一条大鱼吃到肚子里,被小男孩把他扔到了火炉里,他都没有感到恐惧。他很坚强,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他还是跟其他锡兵一样坚定的站着。他很深情,一直深深的爱着那个跳舞娃娃。
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历经磨难。只要我们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7坚定的锡兵他只有一条腿,他爱上了一个单足站立的跳舞的姑娘。但他经历了一个恶梦般的经历,先是被一只玩具狗从窗上推到了地上的水坑里,两个小孩为他做了一条纸船,把他放到河里漂走了;一只老鼠要拦住他,但小船已经被冲出好远了,后来小船进了水,沉了下去了,小锡兵被河里的大鱼吃掉了,这条鱼被买回小锡兵的家,最后小锡兵又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了。
读着这个故事,我被小锡兵的坚强感动了。他从高楼上被推下,被老鼠拦路,再掉进冰冷的水里,在大鱼黑黑的肚子他都忍受下来了,他最终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这些可能是一个完整、健全的普通人都难以忍受,但他一个缺了一条腿的小锡兵却顽强地做到了。它虽然残疾,但他的意念是那样的坚定。只有一条腿不是他的错,但他的坚强弥补了身体上的残疾,最终使他坚强,并成功志回到了家。
我要向小锡兵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为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取得成功而努力!
第四篇:国学概要·《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
《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上继《文心雕龙》下启《人间词话》的一部文学理论经典。它用四言韵诗的形式来论24种风格的审美特色,以不落言筌的韵律宣告了中国意境学的真正奠基。《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美学史和哲学史的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一、《二十四诗品》真伪之我见
然而,近几年来《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却成为疑问,其理由是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晚唐至元代期间确切署名作者和书名的《二十四诗品》,其间只有宋代苏轼曾引用司空图“二十四韵”,但这不足以证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就是司空图,近年来学术界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也产生了许多争论。《二十四诗品》的真伪及作者问题到现在仿佛也尚未定论,但是从目前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它不是司空图所作,然而从司空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其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来看,反倒可见《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可能性很大。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生于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卒于公元908年(梁太祖开平二年)。在司空图二十二岁前,即唐会昌、大中年间,政局还算是稳定的,少年、青年时期的司空图,日子过得很安稳。可是,此后的人生中,因宦官专权、朝臣倾轧、军阀争夺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再加上灾荒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王朝一天天走向灭亡。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都丢掉了盛唐时期的雄浑豪迈,也放下了中唐时期的沉郁忧国,转于心灵内部营造着自己的清空疏远的静寂的个人空间。身为官僚地主的司空图,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少有俊才,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生平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司空图虽长期隐居,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开篇,然而“冲淡”之韵居多。这正是作者既期望于社稷复兴,又伤于历史的冷漠的心态在作品中的折射。另一方面,从纵向而言,与《诗品》相贯通的思想精神也体现在司空图的其他作品中:“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
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这足可见《二十四诗品》为司空图所作的可能是很大的。
最近钟情于茶道,了解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忽然觉得茶也是可以作为《二十四诗品》确生于晚唐的一个证据之一。茶文化产生之初在魏晋之时,其时天下大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终日高谈阔论,作为饮宴之物的酒使得大多文人都成为酒徒。而茶则可以常饮而保持清醒,于是清谈之士渐渐转向好茶。到了佛教昌盛的唐朝,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形成。虽然陆羽《茶经》成在唐代初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形成饮茶风尚的是在宋朝,此时茶成为士大夫的普遍饮品。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由此产生。因为茶性淡而味深,体现了道家观念和自得的中国传统人文美学修养需求,其浮散之态可喻世事之情,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认识茶,品味茶,以生命融于茶开始于儒释道合流而更追求人格完善的北宋。晚唐和北宋在人文多有近似,所以《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但是恰恰是这种茶的滋味,在作品中却始终没有出现茶的字眼。文中有酒,鹤,菊,琴,竹,樵等意象,惟独无茶。《二十四诗品》广引庄子意象,追慕陶渊明的风神,一切以道家为宗旨,如果历史时间允许,是不可能没有茶的出现的。这足可为证。
二、《二十四诗品》的文学旨趣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的著作,同时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并能得其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如果说庄周是一位诗的哲人,那么司空图就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于道家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贯通起来。一是道。司空图崇尚老庄,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所以,司空图认为诗歌的意境必须体现这个道。他在《二十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返虚入浑”(《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适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
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无从谈起。二是静。老庄哲学认为要体会道,必须“心斋独忘”、“涤除玄览”,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诗品》中“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进而提升精神境界。“《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清人孙联奎在《诗品臆说》的判断,把握住了《诗品》旨意的关键。
三、《二十四诗品》的审美特点和影响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蕴含着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审美意蕴。它所蕴含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以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文学史上,标榜“神韵”、“性灵”等的重要流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