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正宪教学感悟: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吴正宪教学感悟: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我从事小学教师工作已二十多年。我常常在想: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愉悦和谐”是基础;“积极主动”是核心;“全面发展” 是目的)。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需要精湛的教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地发展呢?
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促进“愉悦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影响甚大。
在课堂上,往往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瞑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充分体会着思维之趣,成功之乐。有的课堂,教师呆板的教法,乏味枯燥的讲解,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应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为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创设条件。
例如,我讲带小括号计算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见《小学数学教师》1994年第一期第19页)
我非常感谢《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的宋淑持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她使我从一个新的高度重新俯视和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披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人加狗”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难道不是教学艺术带来的效果吗?
二、以开讲艺术,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高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高低又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视它为“开讲艺术”。
激发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我从三字入手:“疑、趣、情。”
1.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我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们的面积呢?
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2.以趣激欲。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我们应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教数学的人首先应被数学的魅力深深打动,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学所吸引。
例如:在讲“比例尺”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有趣的问题:“李叔叔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可以知道北京至深圳的实际距离;王师傅看到图纸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谁暗中帮助了他们?”教师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学生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是从刚才的谈话条件中,同学们已感受到“比例尺”神奇的力量。有趣的设问,激起了求知欲望。
3.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利措施。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么的情境。同学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这四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以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
教师语言课堂上主要表现在:
1.讲解。
教师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生动的事例,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产生的视觉效应下唤起表象,产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学习中使学生最头疼的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步骤多,数据多,学生做题时常常不是抄错数,就是忘记进位或退位,或者漏写小数点,总要出些小差错。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外,主要问题是他们在心灵深处没能认识到“计算出问题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学生没能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联系起来。
怎么办呢?我改变了“指责、改题、重做”的惯例,而是从典型事例、生动形象的语言,满怀激情地开始“四则计算”一课的讲解。(具体例子略)
2.提问。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就是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通过实践、观察、操作、思考,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在参与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着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课堂提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和作用。通过提问鼓励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一个真正的教师要指点学生的,不是进入那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搬砖砌墙”,一同来建筑大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求真理。
四、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充实完善。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作,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用一根长为20厘米的毛线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同时叙述已知条件:这个长方形的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现在把它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演示为正方形)。如图:
提出思考题:
1.这两个图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2.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不是在单纯地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的计算。而且在对题目的观察、分析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实质”的辩证思维。在对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达到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教师应以练习设计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课堂练习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五、教书育人,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艰巨的事业,优秀教育家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情感是形成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教师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丰富而真诚、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实现“授业传道”也。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时,我就充满激情地配乐朗诵:“同学们,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早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的道路,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学生激动了,眼睛里充满了对探求知识的渴望,坚定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看看谁最聪明,能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天坛公园有一棵粗大的古树,你能想办法知道古树截面积的直径吗?”我又一次提出新问题。
学生又一次进入思维的高潮,大家热烈地讨论着,终于得出了:“既保护了古树,又求直径”的方案。学生根据“周长÷圆周率=直径”的逆向思路,亲自动手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得到了发展,心灵受到了教育。
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
我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积极创造“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兴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念和勇气。师生的情感更加亲近融洽,使之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果。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必须创设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直觉、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就是激励,就是鼓舞,就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数学教师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愿教学艺术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验到了成功的欣慰,也品尝过失败的痛楚,更感受到了经过教训而悟出真理后的欢欣。
如果你想问我二十多年来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我会发自内心地告诉您:当一个人把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学生的时候,将会感到人生的最大快乐。如果你想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我会高兴地告诉你:做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民教师,乃是我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第二篇:读《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习》有感
读《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习》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习》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个报告让我对他的教育生涯和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吴老师的报告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愉悦和谐”是基础;“积极主动”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的)。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需要精湛的教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地发展呢?
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促进“愉悦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影响甚大。
在课堂上,往往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瞑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充分体会着思维之趣,成功之乐。有的课堂,教师呆板的教法,乏味枯燥的讲解,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应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为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创设条件。
例如,我讲带小括号计算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见《小学数学教师》1994年第一期第19页)
我非常感谢《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的宋淑持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她使我从一个新的高度重新俯视和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披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人加狗”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难道不是教学艺术带来的效果吗?
二、以开讲艺术,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高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高低又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视它为“开讲艺术”。
激发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我从三字入手:“疑、趣、情。”
第三篇:(已编)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已编)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言精练、生动
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说到长方形的特点时,教师不必过多地重复它的对边相等,而是让学生总结完它的特点,教师重复一遍就可以了。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的数学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而且,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多媒体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熟练运用板书
板书有以下特点:1.板书 规范、书写准确、有示范性;2.语言准确,有科学性 ;3.层次分明,有条理性;4.重点突出,有鲜明性;5.合理布局,有计划性;
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第四篇:教学反思论文-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院桥镇中心小学
郑
萍
【案例描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立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发现有许多学生写成:15×15×6=1350(平方厘米)。显然,他们是受了有盖的立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而受这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解题时不良的思维习惯与模仿、记忆式学习方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先把错误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真地读题,想想看这样做对吗?如果错了,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起初,有的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这当中有几个学生不断地嚷着“错了!错了!”就使得他们的眉头先皱在一起,再渐渐舒展开来。有一位学生很快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无盖的立方体当成有盖的立方体来算了。”显然,这位学生属于“上当者”。另一位学生连忙站起来说:“我是受了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影响,没有看清要求就套用公式计算。” 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我赶紧抓住机会,让学生区别有盖的立方体与无盖的立方体之间的不同,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立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认为:“他们都是求立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是这道题是不带盖的立方体。”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立方体少了一个面,我们还要减去立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算式是15×15×6-15×15=11250(平方厘米)。”还有的学生想出了更简单的方法:15×15×5=11250(平方厘米)。知道了无盖的立方体只有五个面。我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有的学生认为方法一好容易记,跟立方体表面积公式统一起来,得出无盖的立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棱长×棱长。还有的学生认为方法二好,算时步骤少,简便,得出无盖的立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这位学生一语中的,其它学生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看来,学生更加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我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1说:“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看清楚。”学生2说:“不能因为课上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做。” „„ 学生们一个个若有所悟。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这令我欣喜无比。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的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体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解题发生错误后,教师没有包办分析错题,而是在留足充裕讨论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取得了很好的 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是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活动中,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与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我是这样做的:
1、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类比、迁移、体验反思的优势
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如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后,引发学生回忆:“刚才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以后遇到新图形时,可以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解决。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2、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偏差,品尝反思带来的喜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刚学了立方体表面积公式,对我出示的这道题目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运用公式,由于是普遍式的错误,我刚开始并没有否定这种方法是错的,而是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反思,排除了这一错误的结论,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反思中矫正了偏差,使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体验了因不断反思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反思。
3、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感受反思带来的好处
在数学活动结束后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发现自己思维过程的环境,孩子们在这种细腻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思维。事实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反思的对象,而且是反思的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我设置了个人(小组)反思“四步 曲”,第一步是“这样做合理吗?”,引导学生反思所获结论的合理性;第二步是“还有更简捷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反思、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三步是“解题过程有没有漏洞?”,让学生回顾与分析探索的过程,从中总结经验;第四步是 “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探索新命题。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减少解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探索能力,引发再创造。
4、在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造成的原因,在反思中纠正不良的解题习惯,享受反思带来的成果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很多错误,并非是方法不当,或是知识没掌握,而是因为某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计算小数乘除加减时忘了点小数点等。这些错误,即使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叮嘱,往往还是照错不误,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前是不是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怎样避免再犯同样的错?”„„建立错题登记本,抄出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通过作业过程的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使孩子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因此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它必须由学生亲身的体验方能进行。因此,让学生学会反思,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第五篇: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并希望每一天愉快地发生。对于孩子,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快乐,无忧无虑。但是,由于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父母,教师,社会太多的希望,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活动的自由,使教育的过程不快乐,快乐的过程,而是痛苦的过程。专注于动员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进入愉快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施快乐教育,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发挥轻松,轻松和轻松快乐获得知识,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第一,优秀的设计先进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人有人说,好的开始是一半的战斗。如果我们的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前指南,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动机学习,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诱导学生学习一个强烈的渴望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个老师进入新班没有激情,没有生活,更多 一个严肃,少了一个微笑,那么学生学习潜意识是不动员的。有些学生甚至无法理解,课堂气氛自然活跃,整个教室都会死。难怪我们的一些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不想学习和拒绝学习。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的课前领导,可以带动学生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扩大协会,或生动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习新的课程。例如,当我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前级领导:学生,在我们学习的丰富的西沙群岛前,浏览美丽的风景,丰富的西沙群岛产品,品味丰富的南海风格。今天,让我们去祖国的东北部分享受北山的风光,看看小兴安岭的风景多么美丽,好吗?让学生的热情,导致了强烈的心理学探究,迫不及待地去找文本找到答案来满足知识,所以我想学习学习,过程自然,诱导力强,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探索知识,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及 对学习兴趣感兴趣的高中学生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寻求探索知识和意识的人倾向于。有了这种倾向。学生学习表现出伟大的意识,热情和创造力。但现在有些学生对娱乐,运动,自然等科目感兴趣,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甚至花大笔资本,只能对学习感兴趣。除了目前的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分数高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恐惧,厌恶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这种气氛的学生愉快地学习,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人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所以爱学习,努力学习。如小摄影师课,文字告诉一个小男孩到高尔基电影,但忘了带电影,没有做的东西。由于文本是用外交写的,孩子们对相机不太了解,对学生兴趣的简单解释不高,详细的分析会导致教学麻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创造了一个愉快的气氛,那就是让学生玩小男孩和高尔基对话。这样,不仅理解文字,而且也 培训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兴趣高,学习的热情迅速动员起来,学习轻松快乐,于兴做到了。第三,开展了愉快的课外活动,动员学生积极的情绪,在学校学习,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参与各种活动。愉快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附加物。但是,由于考试导向的教育,一些学校除了学习或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回家或学习,有些课外活动没有,导致许多学生有负面情绪,疲劳现象。如果老师认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猜测活动,演讲比赛,教科书演出,寻找打字错误,文字传递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快乐,知识的宝贵。这将能够动员学生积极的情绪,积极投入学习,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成长。简而言之,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爱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