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23: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

第一篇: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

84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最后大题是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设计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10 年91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名词解释

1综合型语文教材 2形成性评价 3发现学习4陈述性知识 5程序性知识

简答

1语文学习为什么要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2何谓“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3语文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4语文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有哪些主要方式?

论述

1什么叫坚持“三个维度的统一”?为什么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三个维度的统一 2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2011 年91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说明:下面四题,第一、第二题选做一题,第三、第四是必答题

1、请概述一下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这些目标。40分

2、朱志清说“经典的价值在文化不在实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觉得通过什么办法可以使中学生喜欢阅读经典作品。40分

3、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哪些功能?我们应当如何来利用这些功能促进语文教学。50分

4、你觉得当前语文教学遇到哪些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来迎接这些挑战?语文教师应当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60分

2012年912 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基础题30分

1、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10分

1、《经典常谈》朱自清

2、《诗论》朱光潜

3、《语文常谈》吕叔湘

4、《文言津逮》张中行

5、《新著国文教学法》黎锦熙

6、《教育评价》布卢姆

7、《教育过程》布鲁纳

8、《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9、《读书作文谱》唐彪

10、《教童子法》王筠

2、名词解释20分

1、癸卯学制

2、发现学习

3、信度和效度

4、教学相长

5、阮真

二、论述题120分本大题共四题(前两题为必答,3、4两题选一),每题40分

1、什么是语文教育目标中的智育目标?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2、在语文教育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有什么不同特点?你认为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教学才更符合教学规律?

3、你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应如何克服这些弊端?

4、简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当前妨碍中小学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912学科语文真题题型(回忆版)

一、作家作品(10个,一个2分,共20分)1.《教育评价》布鲁姆 2.《千字文》周兴嗣 3.《文心雕龙》刘勰 4.《谈艺录》钱钟书 5.《教童子法》王筠 6.《语文常谈》吕叔湘 7.《经典常谈》朱自清

8.《新著国语教学法》黎锦熙 9.《奥德赛》荷马 10.„„记不得了

二、名词解释(记不清了)

有考到:语文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三、简答

1.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各写出三个,并默写两派词各一首(20分)2.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应该如何安排?

3、语文教材的类型及优缺点

四、论述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2、就你所看过相关专业的书籍谈感受(30分)

2014华东中文系学科语文复试题

一、书名作家(并说明年代)不好意思,记不全了(20分)《教育过程》杰罗姆·西摩·布鲁纳 《教育评价》布卢姆 《国文百八课》夏丏尊 《千字文》周兴嗣 《经典常谈》朱自清 《教育分析》

二、古文翻译(10分)和阐释(20分)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三、论述

1、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如何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 兴趣?(20分)

2、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功能?如何利用这些功能促进语文教学?(30分)

第三篇: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资料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1.基本特点和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语文是理解的工具,是表达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考,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无处不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态度。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价值、情感和态度中,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3)工具性和人文系的统一

语文工具的学习必须同人文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工具的掌握必须同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一支起来。“课标”所指的语文课程,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p7 包括语文和政治、语文和史地、语文和音美、语文和数理化 3.语文课程的功能

(1)知识传递功能: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社会知识(2)能力培养功能: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活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功能:语文课程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态度教育功能:良好的阅读态度、写作态度和口语交际态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3)价值观教育功能: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形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文化教育功能: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熏陶 5)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6)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7)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4.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既是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又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5.语文课程的历史、外国语文课程的地位p8

二、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语文课程的理念

·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1)应用性

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言和言语的区别p23)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现出自己的个性与创新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2)层次大体明晰

3)能从学习语文的规律及特点入手,探究培养应用能力的途径 4)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之,语文课程不是一种知识构建,而是一种能力体系,语文应用能力是课程设立之根(2)审美性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审美教育特征:审美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强调;加强审美实践;注重多要素协调发展

因此,高明的教育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用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使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真正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3)应用性和审美性并重

·构建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会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民族性:汉语的民族性、汉语文教育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2)语文课程的国际性:

我国自设置现代语文课程迄今,一直都受到外国教育思潮和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包括语文课程设置和外国语文教材编写等(3)民族性和国际性相融会

我国几乎是全面地引进外国语文教育经验和理论,但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又无不保持自我,我们既从外国吸取了有益于我的养分没有保持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

2.语文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希望学生学习后发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是学习者经过学习要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是教材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1)社会需要

(2)客观条件(包括语文教材质量、语文教师水平、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环境等)(3)主观认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师水平和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4)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1)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2)必修课目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3)选修课目标: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语文课程目标特性

(1)目标的基础性: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走向提高 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在通向未来

(2)目标的综合性:工具性目标的人文性目标的和谐一致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的协调一致

(3)目标的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

(4)目标的多元性: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多元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5)目标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性与文字表达

(1)课程目标是教学追求的结果,其文字表达应是结果的说明,而非教学内容的摘要,要使教师和学生清楚知道要朝向什么方向和做什么努力

(2)每一目标都要单独表达,其特性表达越分明,目标的地位和性质就越明确(3)对于能见之于行动的目标,文字表达要尽可能住处行动的程度或阶段

三、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

·根于来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功能: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呈现方式:文本性语文课程资源、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显性语文课程资源、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筛选机制:教育筛子、学习筛子、语文筛子 ·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原则:

(1)优先性原则(有优先精选运用对学生终生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2)适应性原则(使适合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3)和谐性原则(各种语文课程资源之间配合恰当、和谐一致)·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策略(1)信息捕捉(“准”)(2)价值辨识

(3)资源利用(读取、链接、重组)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资源开发领域

(1)学校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2)社区资源(3)家庭资源(4)自然资源(5)网络资源 ·资源开发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受四个因素制约: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条件、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1)从问题角度看(2)从课题角度看(3)从学习情境看 ·资源开发途径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2)挖掘教师潜能,开发教师资源(3)拓展教育空间,开发校本资源(4)融入社区活动,开发社区资源(5)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6)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

四、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1.语文课程的测试 ·测试性质特点

(1)测试内容的综合性和异质性(2)测试形式的复杂性(3)试题编制和评分难以客观化 ·测试的类型

(1)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年测试(2)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3)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4)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

·测试方法:口试和笔试、开卷和闭卷、自测和他测、一般测试和标准化测试 ·测试题型

(1)主观题测试法:问答法、操作法、论述法、作文法(2)客观题测试法:选择法、是非判断法、组合法、填充法 ·试卷编制基本程序

确定测试目的—拟定方案—选择题型并编拟试题—拼配、组卷—拟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2.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作用

(1)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和鞭策作用;改进作用(2)对教师教学的作用:反思、研究作用;改进、提高作用

(3)对语文课程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完善语文教学系统、推动教学活动增值 ·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

(1)在评价目的上,要着眼于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在评价对象上,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3)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将测试作为唯一的手段,过分注重分数的做法(5)在评价功能上,不能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6)在评价主体上,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7)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评价还要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和区别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测试法、观察法、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五、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

·我国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品格

·ps:外**语课程文化教育内容见P80,其特点都是重视本民族语言和文学

第二编语文教材论

一、语文教材总论

1.语文教材的价值p93 对学生的价值、对教师的价值、对编者的价值、对出版社的价值、对国家的价值 2.语文教材的类型

(1)按教育观区分:学科中心教材、生活中心教材(2)按地位区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3)按性质区分: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4)按构成手段区分:语言教材、非语言教材(绘图、幻灯片等)(5)按地区范围区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3.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

(1)应有鲜明的时代性:1)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2)应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 3)应注意到新的学习方式 4)形式应具有现代特征

(2)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吸收本民族以为的世界文化

(3)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1)要求教材能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求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地方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编写P103 4.语文教材的使用

·语文教材使用观:应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用科学的观点、态度和方法去对 待教科书。意味着教师不再被教科书所驱使,而是去解释、评价和驾驭 它。也可以说,教师应该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批判者 ·语文教材的使用(科学使用教科书的态度和方法包括)(1)教师自主地解释和评价教材

(2)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育目标的内容和前提下,可适当压缩分量、调整顺序和精选内容(3)根据需要,可以补充课文以外的文章和音像教材

(4)对有些教材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思考理解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下内外的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

(5)注意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特别是政、史、地教材的有机配合(6)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教师对编者的矛盾,以及学生理解和教师讲解的矛盾)

二、语文教材分论

1.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概观

·三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 语文出版社《语文》

·编写思想共同之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创造性的发挥 力求建设开发、丰富、有弹性的教材系统

·编写体例共同之处P109

2.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结构(1)阅读内容结构

1)课文系统:要求关注多样文化,具有时代气息

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孩子一个多彩的童真世界 要求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书

2)提示系统(助读系统):包括编辑说明、单元学习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参考资料等

3)作业系统:包括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2)写作内容结构

1)人教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作为每个单元附录

2)苏教版:写作训练单独成体系

3)语文社版:单独设置(3)口语交际内容结构

(4)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精神的重要途径

1)注重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强调在生活中的学习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3)注重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5)名著导读(6)古典诗词诵读

(7)专题(苏教版独有)(8)图像系统(9)附录

第三编语文教学论

一、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

1.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基本上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联结而成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

(1)语文教学的局部理念是什么?应确定为那些分项目标?(构成语文教学本质观)(2)怎样的内容和内容组织才符合语文课程性质?(构成语文教学内容观)

(3)通过什么程序和运用什么方法才能最好地实现目标?(构成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论的任务

任务是给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指出一条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并使其更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语文教学论研究方法:实地观察法、现状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科学实验法、分析研究法 2.语文学习论

·语文学习论的性质: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类型:

(1)接受学习: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2)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类型 ·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学习的过程

(1)语文学习过程的意义:语文学习论应着重研究接受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现学习中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显示出语文学习过程的更大价值。(2)语文学习过程的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3)语文学习的方式

语文课程论应该着力探讨的方式,应该是两个“课标”中积极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从普遍性和经常性角度来看他们应有所区别

1)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的学习始终应该是自主的、探究的。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尽管在实际上不易做到,至少应努力以求,以实现语文学习最佳效果

2)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的学习方式也为语文学习所需要,它既能培养通力合作精神,又利于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但阅读和写作常常是个人的思考和运作活动,需要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应该是由条件有限度的。

二、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是反映语文教学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法则 1.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培养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2)言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知识的支撑

·贯彻原则的途径(1)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养成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和培养学习方法)(2)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以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3)在文学教育中进行语言教学 2.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互为表里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言语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2)语文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3)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统一

·贯彻原则的途径(1)言语形式、言语内容都是语文教育的内容(2)为教学营造真实的语境

3.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吸收与表达相互为用(2)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促进

·贯彻原则的途径(1)以读、写为重点,安排读、写、口语交际的全面训练(2)寻找结合点,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4.学校语言学习与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到处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贯彻原则的途径(1)争取其他学科的支持和配合(2)小课堂与大课堂相互促进(3)加强大课堂的指导

三、阅读教学

1.阅读理念

·读者的主体地位(1)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2)学生是具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人(3)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 ·文本解释的多元化(1)多元的阅读方向(2)多元的阅读路径 2.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互动理念:阅读教学是通过师生间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 师生间真诚的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2)自主性学习理念: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阅读能力包括人文方面和工具方面 3.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体验与感悟的意义和性质

(1)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

(2)体验和感悟是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探求的结果;学习是“内省”的过程,体验与感悟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3)“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4)引导学生生产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 ·体验和感悟的目标

(1)发现“人”:感受“人的际遇”,感受人的复杂、矛盾的深层心理结构、人性与关怀等(2)体悟情(3)感受美(4)领悟理 ·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

(1)文本性体验(2)形象性体验(创设情境)

(3)参与性体验(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生产体验与感悟的原则

(1)让体验在交流与交锋中获得提升(2)坚持人文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3)师生相互交流,以求教学相长(4)交流体验要有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4.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 ·问题意识和提问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对问题具有自觉的敏感性,能提出问题进而寻求答案

(2)讲求问题策略:在普遍性问题中寻求具体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阅读教学的层次:直觉的阅读——理解的阅读——评价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教学的角度

(1)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立场)形成多角度(2)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3)转换时空形成多角度

(4)设置假定性问题形成多角度(5)从怀疑形成的多角度

(6)从事物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 5.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做出简要概括

·教学模式研究意义:不仅为教学所需,也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展开,研究者可以从中了解 师生双方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和语言素质,以及态度习惯等 ·我国的阅读教学模式

(1)三段六步式第一阶段——理解,包括预习、整理 第二阶段——练习,包括比较、应用 第三阶段——发展,包括创作、活用

(2)四步教段第一步——令学生报告预习结果

第二步——令学生分述各段大意以及全篇大意

第三步——一篇授毕,可与学生研究篇中情思与文笔 第四步——一篇授毕,可行口问或笔试

(3)其他,包括三步教段、读议练讲模式等P179 ·外国教学模式P182

6.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记叙文阅读教学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内容真实、选材典型、语言质朴为主又不乏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情感色彩(2)中学生学习记叙文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易引发学习兴趣

2)态度特点:积极主动

3)习惯态度:随着记叙文教学的开展与推进,多数中学生能够或已养成观察事物、关注身边发生事、积累素材、积极思考等习惯(3)记叙文教学策略

1)引领学生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

弄清写了什么:抓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掌握怎么写的: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 思索为什么这么写:找意图、拎中心 分析表达方法,账务语言艺术,指导运用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各种形象化手段,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激起情感体验。

挖掘人物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品味作品中的关键词句,揭示其深层含义,触动学生情感

3)利用各种条件,巧设教学情境,提高记叙文教学效果

4)立足于记叙文的教学实际,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说明文阅读教育

(1)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平易性(语言浅显、简明、平实)(2)中学生学习说明文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多数学生认为说明文教学呆板、枯燥、乏味

2)态度特点:大多不理解、不喜欢、不重视

3)习惯态度:多数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说明文学习习惯(3)说明文教学策略

1)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教和学

把握说明文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要点 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明了文章说明方法 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2)合理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联系学生实际经验,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议论文阅读教学

(1)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内容说理、观点鲜明、论证的逻辑性、语言准确严密鲜明生动(2)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既有一定兴趣,又存在阅读障碍

2)态度特点:多数能认识到议论文重要性,但对其学习和问题的思考带有自发性特点

3)习惯态度:多数缺乏问题意识及观察思考习惯(3)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1)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教学

找论点、明中心 探思路、明结构 析论据、明类型 抓论证、明逻辑 品语言、明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体验文章美感,以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立足于议论文的教学实际,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1)语言层面的教学:指导学生认读文字

指导学生掌握和积累词汇(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指导学生把握古代汉语的句法(包括语序变化、句子成分省略)

(2)文化层面的教学:指导学生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指导学生认识并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思想、重义轻利、诚信)

(3)审美层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

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之美 提示学生剖析形象之美 启发学生感悟心灵之美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之美(叠韵、色感、动感、修辞等)

(4)古诗文阅读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古诗文的自主意识

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熟读背诵、翻译讲解、圈点评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利用注释和工具书习惯、整理归纳习惯、背诵积累习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独白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1)独白式教学(教师讲授式)

优点:能以定论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显示教师掌握知识的优势,保持知识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教师能用简洁数语阐明问题,高效率

缺点: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使学生难以自我思索,更难以自我卷入;学生没有对话交流机会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策略:教师独白前,最好提出一二个问题(2)对话式教学(问答式教学)

优点:它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了相应环境,使学生思维处于应急状态,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还提供给学生反问机会和分辨、争论的余地

缺点:教师的提问难以适应所有学生,其余学生往往仍处于半被动状态 策略:追问

(3)探究式教学(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指学习主题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能自觉地把握内容和学习过程并具有自觉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指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但这种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参与问题解决过程,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这种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也就是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标”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原因

策略:第一步,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凭借自己的思考去感知和理解文本 第二步,引导学生评价文本乃至参与文本的创作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1)朗读教学

一般要求:包括读音、停顿、语速和语调等方面

1)读音:使学生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发音正确,重音准确 2)停顿:语言节奏把握。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3)速度:应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内容决定速度。4)语调:抑扬顿挫。应以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为依据 散文的朗读要求:读得真实、质朴,接近日常生活语言 韵文的朗读要求:和谐、有节奏而富有情感

朗读的方式有:教师范读、学生个人单独朗读、学生齐声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的指导:指导朗读既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更应着眼于加深对课文的领会 指导朗读可以体现在朗读的全过程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评价朗读(2)默读教学

默读教育作用: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 有利于加快正确深入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自觉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基本要求:正确、速度、适应(通读、跳读、摘读等方式的适应)

默读教学方法:默读前提出思考问题;默读时做阅读标记;默读后回答问题并做作业 速读训练要求:明确目的,高速反应,逐字逐词认读改为逐句逐行认读 速读训练方法:限时训练、限内容训练、语句填写训练、原句回答训练 ps: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地位

朗读和默读应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

朗读和默读的地位是变化的。随着年纪的升高,应该逐步加重默读的训练(3)摘记

(有选择而又扼要地记下文章中的重要内容)

摘记类型:侧重思想内容的摘记、侧重语言表达的摘记

摘记要求:养成摘记和边摘记边思考习惯,逐渐培养速写习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4)提要

(将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词句揭示出来)

提要作用:加深理解又巩固记忆;是严格的思考能力训练;有益于语文文字训练 指导编写提要的要点:应无误地表达课文原意;要有逻辑性;语言要简练 提要类型:段落结构提要;人物描写提要;人物评价提要; 景物描写提要;清洁发展提要;论点论证提要

提要步骤与方法P249(由教师写、由教师指导集体写)

四、作文教学

1.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理念 ·作文理念

(1)开放性与自由表达

(2)个性化与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和关注社会(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写作(3)重视写作全过程的指导(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2.中学生作文兴趣与习惯 ·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特点:

初一初二上大胆热情喜欢说心里话

初二下初三思想由活跃到封闭喜欢写有深刻内容的文章

高中生写作任务观念逐渐淡薄,用作文表现自己思想感情,写法上有所创新 ·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意义和方法p260 ·中学生的作文习惯特点p260(分积极性高和积极性差)·培养中迅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1)端正学生写作态度(2)培养学习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和能力(3)对书写、标定等都有一定常规要求。·作文教学原则

(1)作文和阅读联结(2)作文和生活联结 ·作文教学要求:

(1)激发写作动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和内在动机一致)(2)培养读者意识

(3)多给予练习写作的机会 3.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前指导内容:为什么写、些什么、怎么写(1)定题指导(包括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2)构思指导

(主要指导是学生想出文章的开头、中心和结尾三个部分的轮廓并列提纲

指导学生说进一步培养迅速构思的能力和习惯)·作文中指导修改内容

(1)材料没有价值会价值太小的地方(2)材料堆砌或不足的地方(3)意思不健康不积极的地方(4)层次和脉络上的明显毛病

(5)用词不当、句子欠通(6)修辞上的明显毛病(7)文字、符号和格式上的错误 ·作文后指导(1)作文批改

1)作文批改要求: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多就少改和多批少改;

围绕一个中心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既要书面批改也要当面批改

2)作文批改内容:文章立意、取材;思想观点和态度;标点符号和书写格式等等

3)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2)作文讲评

1)讲评特点:既要面对个别,又要面对整体,其内容既要包含个别示例,又要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包容全班的总结材料,做出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2)讲评要求:内容应该不限于作文本神,还应包括写作态度和习惯 选取的事例有普遍性;有重点,有中心;态度热情恳切,形式生动活泼

3)讲评类型: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 4.各类文体的写作教学 ·自叙体

(写自身经历体验,表达自己认识感受的文章)

自叙体特点: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表达的自由和个性化 自叙体写作指导方法:

引导观察、启发感悟、提供条件(提供标题、材料、情境、因由、范文等)、鼓励创意 ·实用文

(根据日常工作、学习和其他实际需要而写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章)实用文包括说明文、评论文、报告文、事务性书笺等

实用文特点:内容上的客观性,形式上的逻辑性,表达上的确切性和格式上的约定性 实用文写作指导方法:促生写作动机、创造实践机会、主义客观材料、强调语言特点 ·研究性文章

(反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某一对象探讨的过程、方法和收获所作的书面表达)研究性文章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评论性文章、方案设计等

研究性文章特点:内容容量大;语言表达操作与具体研究操作相结合,实践性强

写作主体合作意识凸显;写作方式灵活多样;语言表达科学性、条理性

研究性文章写作指导方法:指导选题、指导研究、指导表述、指导交流 ·文学性作品尝试 指导方法:

营造自主写作氛围、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传授文学表达基本技巧、拓宽文学写作的取材空间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概述

·口语交际,指人们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意的

社会活动。

·口语交际特征:瞬时性、简约性、交际性和互动性

·口语交际教学特征: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口语交际内容: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灵活机智地应对 2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交际策略:确立交际目的、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 ·场景策略:教师设计场景、学生设计场景 ·互动策略:学会倾听、从容表达、听说互动 3.口语交际教学设计p315

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

(1)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发展其个性特长(2)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培养和保持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2)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3)强调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6)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不固定,倡导让学生根据教材中阅读的内容进行拓展、迁移,自主选择和确定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一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专题式的探究活动

二是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的实践探究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探究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注重:

(1)从评价目标上看,由注重语文能力转变为强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从评价着眼点看,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3)从评价主体上看,由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4)从评价方式上看,由单一的“定量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

七、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狭义上专指电化教学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特点

(1)多种媒体优化使用,化抽象为具体(2)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化死记为理解(3)教学过程双向互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4)超越时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分类

(1)从形态方面划分,平面型媒体、立体型媒体、缩微型媒体、试听型媒体、机读型媒体、静止型媒体、活动型媒体等

(2)从物理性能方面划分,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作用

(1)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3)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语文教学的信息量(4)有利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和更新(5)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6)有利于个别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

(7)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

(1)现代与传统兼用原则(2)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原则(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与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要求(1)注意学科优势(2)解决多方面问题(3)发挥计算机优势(4)使用方式多样(5)内容上留有余地

第四编语文教师论

一、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与素养

1.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

·语文教师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2.语文教师的素养

·情意素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道德、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知识素养: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背景性知识(教学中常常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传播学、美学等等)

·能力素养:专业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认知、设计、操作、评价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交往合作能力

3.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亲近阅读、专业对话、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

1.备课

·备课内容: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

·备课方法:抓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理清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式

策划教学活动、创造拓展连接

2.说课

(说课,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形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

·说课特点:说理性、科学性、预见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体系结构、说课标、说目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3.上课

·好课的标准

(1)保持“自然”(2)焕发“活力”(3)富有生命气息和个性气息(4)留足“空间”(5)充满“关怀” ·好课的要求

(1)少些预设,多写生成(2)少些包办,多谢自主(3)少些独语,多些对话(4)少些单干,多些合作(5)少些灌输,多些探究(6)少些评判,多些尊重(7)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4.评课

·评课原则:客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评课内容:(1)评教学内容

(2)评学生状况: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3)评教师素质

三、语文教师的科学研究

1.语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教师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3.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程序

·选择课题(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掌握资料

·研究实践(求实、求是、求效)

·撰写论文(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4.语文教师的教材编写

·编写原则:校本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向生性原则(以学生为本)、补充性原则、特色性原则 ·体例类型:知识体例、能力体例、年代体例、作家体例、主题体例、文体体例 ·校本教材类型:

延伸性教材、鉴赏性教材、知识性教材、活动性教材、训练性教材、乡土性教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语文课程性质

1.语文课程含义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其内涵包括:

(1)对话与理解的实践(2)体验与感悟的实践(3)训练与养成的实践 2.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构成语文课程本体属性的基本特点)·工具性:

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人文性:

(1)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所包含的民族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

(2)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

(3)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

(1)形式与内容: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兼具 形式训练”和“内容训练”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2)应用与审美: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是语文独立设科的目的;语文审美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3)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载体,语文教育实质是民族文化教育、民族思想感情教育。通过语言载体来学习、理解和传承文化,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同一的重要层面 3.语文课程价值(1)人的发展价值(2)提升素质的价值(3)文化传承的价值(4)审美陶冶的价值

二、语文课程目标

1.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它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 ·课程目标有三种价值取向:

(1)行为目标:是具体可操作的行为的目标,指明课程与教学结束后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2)展开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3)表现性目标:指每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对社会、对学科)

2.语文素养: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要互相作用、相长互生的规程,大致可分为: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P34)3.语文课程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核心要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ps: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现代公民的语文素养,先行课程标准都是以“三个维度”为框架进行目标设计并将“语文素养”的内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 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1)个性与人格发展的关注(2)文化积累与文化态度的关注(3)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注(4)语文知识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注 5.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三、语文课程标准

1.20世纪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制定进行铺垫,主要体现在:(1)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强调语文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3)增强“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导向性 2.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序、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课程内容概述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学科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内容

要素的总和,这些内容要素在以言语作品为载体的言语实践中得以整合。(语文知识和技能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语文科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语文课程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品格与文化特质,是一种意义和价值体系。它蕴含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对学生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与陶冶作用。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进行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和文化精神的涵养,是语文课程的文化使命。

2.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

·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只有教师与学术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他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

·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选择。强调学习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语文课程自身的规律特点。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体现语文课程的文化本位地位与文化自觉意识,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典范性(2)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内涵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和生命性(3)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建构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性与经验性(4)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方向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未来性和超越性 ·语文能力:就是成功完成听说读写的言语任务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语文知识:是一种人文性知识,即通过认识者个体对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整体反思 呈现出的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验

五、语文教材的编制

1.语文教材内涵

“泛指”的语文教材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中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非书面材料

“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编写,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语文学习指导书、语文练习册、语文音像材料、教学软件、语文活动材料、教学挂图、幻灯片等。(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材中占核心地位)2.语文教材功能

(1)语料积累、预感培养、语言示范功能(2)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功能(3)涵养德性,陶冶情感,完善人格功能 3.语文教材编制新理念

(1)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弹性 4.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1)课文系统。主体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有利于实施隐形教育(2)知识系统。包括听所读写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3)作业系统。(又称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4)助读系统。包括注释、提示、点评、目标、图像 5.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1)分编型语文教材:按照语文课程内容要素的不同性质和种类,分编为自成体系的多种

并行的教科书,供教学时单独使用或配套使用

分编型语文教材类型:

·教学分科,教材分编(汉语和文学分编)

·教材分编,教学并进(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 动、语文知识等语文课程内容分编成独立课本)

分编型语文教材优点:相对独立的语文内容自成体系,眉目清楚,序列分明,系统性强 逻辑严密,内容详实完备。教学中易于把握各部分内容纵向逻辑 联系,便于理清教学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施教。也有利于 学生有针对性、系统地学习。

分编型语文教材缺点:难以相互协调和配合,容易出现单科独进的弊病,顾此失彼,不利于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可能加重 教师和学生的负担(2)合编型语文教材:把语文课程内容综合编成一套的教科书(主流)

主要类型:

·主次配合式合编教材:以某些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辅之以其他内容 优点:重视语文内容主次配合,有利于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不足:不利于各方面语文能力均衡发展

·综合组元式合编材料:把各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和各系统综合编辑组合

优点:包容性大,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全面培养 学生语文素养

缺点:编辑难度大,如果处理不当,难以实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容易

成为语文教学内容“大杂烩”

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价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88 ·指导思想:突出对语文素养的共同追求 ·编写体例:以选文为主体,进行综合教学

·文本选择: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世界、具有时代特色的鲜活的语文材料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辑意识:兴趣牵引意识、科学合理意识、编排整合意识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94

·指导思想、编写体例、文本选择(“新”)见课本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辑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综合培养意识、资源拓展意识 3.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99

·人教版特色:稳妥与时俱进的编辑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型的立体化教科书系统

·语文版特色:集时代性与经典性于一体的原创性课文开发

集语言学习与文学鉴赏与一体的课后习题设计

·苏教版特色: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创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粤教版特色: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突破口 以活动促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鲁人版特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活动型教科书结构的设计

以培养语文素养为宗旨的活动性学习设计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写意识:凸显人文意识、强化探究意识、发展个性意识

七、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课程资源概述

·语文课程资源含义: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类别:(1)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2)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3)单纯资源(如词典)和符合资源(如图书馆)(4)核心资源和边缘资源

(5)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如社会)(6)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文化、社会信息和公众网络信息、学生生活场景、文化传播等有联系。·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

(1)筛选机制: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2)原则: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1)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2)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

(3)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包括物化资源和人的资源)

(4)开发与利用家庭资源(包括物化文化环境设置和学生家长)·语文课程资源的围观开发和利用(1)语文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2)语文活动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由教师开发至其他场所)

产生的影响有:学习心理的调适和优化、学习行为的改良、学习情感的培养和升华(3)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教师的教学形象、语言形态、人格力量、情感品质

教师的学历、学力、审美经验、阅读经验、教学经验等)

(4)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注意:研究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和兴趣、挖掘学生情感资源、激发学生自学、管理和交往能力(5)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语文地方课程

·语文地方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计划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重要价值。·语文地方课程的开发

(1)强化语文地方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乡土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 源、地理资源等)

(2)开发语文地方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文物古迹、名人轶事、风俗传说、方言俚语等)3.语文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目前我国课程管理体制呈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协调发展趋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学校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要有参与、民主、开放、合作的学校氛围

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合作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校际之间合作)

课题研究和实验法、对口支援法、过渡法

八、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指教师把有关字的读音、释义和写法等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过程)(2)识字写字教学的心理基础

(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直觉性,认识的耐力较差、持久性较弱,儿童识字时,要把汉字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使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紧密联系,最后达到会读、会解、会写、会用的程度)·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内容

(1)情感、习惯。识字写字本身是一种文化认同

(2)能力。包括识字、写字、会汉语拼音、会检索字典、会汉字输入、快速书写等(3)审美。识字写字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发展其他素养的前提 2.识字写字教学方法(1)集中识字

儿童启蒙阶段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集中识字的教学一般采用”分散难点、逐步占有”的方法,教学时,音形义统一,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逐步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写作的发展体系。

集中识字的具体方法:分类看图识字、同音归类法、利用汉字结构规律字带字 看图识字、以词带字、会意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反义词归类 集中识字优点:效率高,对汉字的结构和意义理解比较深刻 缺点:对汉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理解重视不够,遗忘率比较高(2)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

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识字为重点,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随课文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优点:随课文识字,可以使字词句文紧密联系,避免孤立分离,容易形成概

念,记忆长久;有助于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的综合,促进思维的发展 缺点:影响识字量、识字速度

(3)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

方法一:先集中,后分散; 方法二:分散为主,部分集中 3.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基础性和早期性特点,是为读写服务的,重点放在1—2年级,应在趣味和游戏当中进行,拒绝艰深难懂的理论,拒绝侧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教学 4.写字教学策略

(1)写字的姿势和习惯(2)字体(书法的体式)(3)硬币和毛笔以及键盘输入 5.书法教学策略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书法强调艺术学和审美性,重在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鉴赏。书写技能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而书法艺术则是语文素养的理想。写字教学是书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书法教学是写字教学的美的境界和高级追求。

九、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感情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目标分析

(1)获取知识(直接目标)(2)培养能力(主要目标):包括认读能力、解读能力、鉴赏能力

(3)陶冶情操:爱国主义、积极正确的三观、感受中华文化、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等(4)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5)形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

(6)积累语言:模仿和再生、咀嚼玩味、摘抄等 ps: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边读边思考、及时使用工具书查阅生字生词、写读书笔记、默读、对精彩内容吟诵甚至背诵、探究和质疑等 2.阅读教学方法(1)朗读:

要求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停顿合理、速度适宜、重音得当、语调鲜明、方式多样(2)默读(基本阅读方式)

(3)讲述: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运用原则有:适时性、必要性或重要性、启发性或感染性(4)问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

运用原则有:问题有价值、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问题有启发性

问题大小适中难易适中、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回答、恰当评价 教师语言简明,态度亲切、要鼓励学生提问

(5)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运用原则:把握好讨论主题、从文本出发、让更多同学参与讨论、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又要尽可能寻求共识、要倡导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6)提要:编写阅读提要,将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语句揭示出来,是一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结构和写作思路的方法 主要训练抽象和概括思维能力,分辨主次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原则:准确表达愿意、合乎逻辑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提要种类:人物描写提要、环境描写提要、故事情节提要等(7)其他方法:复述、比较、批注、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

(1)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2)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长短优势都是相对的

(3)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有没有绝对适合的教学方法(4)每一种教学方法分价值和作用都是有限的 3.阅读教学过程

(1)初读:通读课文初步感知(2)精度:仔细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思想感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3)复读: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内化迁移 ·阅读教学过程的几对辩证关系

(1)形式和内容(形式——内容——形式)(2)整体和局部(整体——局部——整体)

(3)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学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4)预设性和生成性(5)常识和变式

十、写作教学

1.写作教学目标

·写作:也称作文,指用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书面形式

·写作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 ·写作教学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世界: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2)整理思路:条理清楚,注意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3)锤炼语言:遣词造句和标点运用,多背诵名篇

2.写作教学原则:文道结合;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3.写作教学方法:

(1)入门写作训练:写通句子

(2)单项写作训练:片段式写作教学

(3)综合写作训练:“大作文”,写完整的文章

(4)强化写作训练:理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论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供料式半命题作文写作教学方法

(1)评论与读后感(2)由画入“诗”说(3)缩写、扩写、改写、续写(4)话题作文 4.写作教学过程(1)审题

(2)选材(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3)立意(深入准确斟酌题目旨意,以确立文章中心思想,但要尊重实际不可胡编乱造)注意多角度、多侧面

(4)谋篇布局(重视形式)(5)批改(点评、修订或评语)

批改要求:紧扣习作要求、尊重学生劳动、多批少改(6)讲评(要求:计划性、普遍性、理论性 讲评方式:综合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

十一、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交际目的,借助标准的有声语言和相应的态势语言进行听说互动,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一种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规范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口语交际素养的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教育目标分析(1)规范学生口语(2)历练口语交际能力

(专注敏锐的倾听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能力、积极互动的应对能力)(3)培养口语交际素养

(耐心倾听他人表达、善于进行自我表达、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2.口语交际教育方法

(1)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2)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3)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4)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3.口语交际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导入情境

(3)模拟交际(发挥示范交际作用、加深学生参与程度、讲求讨论和评价实效)(4)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联想)4.口语交际设计

(1)精心选择内容(一是深入研究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内容 二是从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内容)

(2)科学确定目标(全面完整、具体可测、准确有度)(3)全面准备资源(分析学情、搜集材料、选择媒体)

(4)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画、讲故事、展示成果、游戏表演、模拟生活等)(5)灵活设计过程(激发兴趣、促进互动、指导示范、实践演练、鼓励评价)

十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是一种综合听说读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语文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征: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1)综合性:学习目标综合、学习方式综合、评价方式综合

(2)主体性:在过程中涵养发展学生独立、自由、自强、自律、合作与宽容精神的特征。(3)参与性:参与研制学习方案、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等(4)生成性:学生由一个“最近发展区”向另一个“最近发展区”发展,有课题的生成性、问题的生成性、能力的生成性、良好个性品质的生成性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总目标: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2.普通高中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目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

·语文研究下学习特点: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 ·语文研究下学习目标

(1)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语文(5)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6)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 ·两者过程基本相似,均由以下10环节构成:

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功展示—评价反思 ·两者设计原则

(1)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原则

(2)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原则

(3)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设计学习活动的原则(4)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 ·两者设计要求

(1)课题要适合于学生的实践研究

(2)方案要目的明确、步骤清楚、任务到人、条件保证

(3)过程要强化情境体验、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总结反思等环节(4)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更大发展

4.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两者组织理念基本一致:即全员参与、课内外结合、形式多样 ·两者指导要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不同主要如下(1)课题生成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科书已经设计好的课题

2)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校文化和校本资源特色的课题,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堂,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2)时间安排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和教科书的单元设计同步的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安排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3)小组成员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小组成员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小组成员既可以同一班级也可以不同班级(4)展示形式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个小组展示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围绕同一课题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各个小组展示则体现了各个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各小组之间不要求有联系。

(5)成果形式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一定要求有文本成果 2)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有文本成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自主发展基本原则,活动过程和设计均以学术活动为中心(2)课题选择上,突出校本文化特色没,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3)发现知识上,以“发现”为线索,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言语实践上,综合运用并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5)情感态度上,关注学生过程体验与情感变化,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分享学生成就感 使学生养成自觉、果断、坚毅、自律的良好意志品德

(6)审美体验上,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倾向、审美能力的生产与发展过程(7)动手操作上,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8)信息技术上,提倡学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合作意识上,倡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10)总结反思上,要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并强化反思环节

十三、语文教学评价

1.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收集、处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语文教学评价意义

(1)对语文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导向作用(2)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3)激励、鞭策学生不断上进 ·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1)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1)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升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语文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语文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语文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1)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义务阶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高中阶段:必修课和选修课

·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1)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4)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2.语文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特点

(1)量化学习评价与质性学习评价性统一(两者结合,但侧重质性评价)(2)语文学习评价的弹性(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学习评价内容(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

(1)通过量表测量来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注意选择优秀的量表并正确对待量表评价)(2)通过课堂表现来进行表现性评价

(3)通过问题讨论将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结合起来(4)通过建立语文学习档案袋来进行档案袋评价(汇集学生作品、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等)3.语文教师评价

·语文教师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2)全方位原则(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面评价)

(3)双向性原则(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双向沟通)(4)民主化原则(告诉教师评价目标、标准、方法、程序、要求)(5)建议性原则(评价要让教师从众收到启示、教育、奖励和督促)·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

(1)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敬业精神、个人修养、人格魅力等)

(2)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基本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等)

(3)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教学反思意识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听课是对语文教师评价的关键环节)(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1)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

2)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主体的有机统一

(一看教师行为是否符合语文课改精神,能否促进学生学习二看学生是不是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3)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感体验与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课前观察座谈——听课观察——课后自我评价 ·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

(1)评价资料的获取(建立听课制度、建立学生问卷调查制度、定期座谈制度等)(2)多元评价方式体系的建立(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小组评价)(3)谨慎使用评价结果 4.语文考试 ·考试类型

(1)按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单元测试、月度测试、其中测试、期末测试(2)按测验的用途分: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3)按考试功能分:标准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4)按测试目的分:学业考试、水平考试 ·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

(1)信度:指测试结果或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指这一教育测量手段的可靠性(2)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3)区分度: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考试题型

(1)客观题:判断、选择、填空(2)主观题:简答、论述、作文 ·语文试卷编制(1)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学习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系的关系,题目应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鼓励学的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 ·试题编制的原则

(1)命题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2)试卷应以双向细目表为准(3)试卷组合要有坡度

(4)命题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核(5)试题应各自独立,不能照抄陈题(6)题量适度,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7)试题编组成卷要考虑先易后难

(8)评分标准尽量体现客观性,每题分值以多给“小分”为宜,这样能提高评分的准确性 ·编制试卷的程序(1)明确考试目的(2)制定测试方案

(3)进行编题设计并编制试题(4)拼配、组合试卷

(5)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6)提交审查(7)仔细校对

十四、语文学习心理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创始人是华生,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意识,而以行为代之。用“刺激—反应”(S—R)来诠释学习的过程,认为S—R连接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班杜拉。(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1)学习的实质在于使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并使其连接的力量得以加强

2)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而建立的

学习到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3)总结出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

①准备率: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②练习率: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③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1)斯金纳将学习分为两种: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应答式)、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

2)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3)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关键,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教育就是塑造行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研究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以及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的

1)交互决定论:个体行为是个体内部因素、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2)观察学习:人类复杂学习活动的实质是观察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否认意识、观念等内部心理结构在个体学习中的作用,而是认为是环境刺激导致了个体的行为反应。人类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主义的“学习”定义为:学习是指经由反复练习,而使行为产生永久性的改变。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心智活动,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形成。(1)苛勒的顿悟说 顿悟,是指因对情境全局的知觉和对问题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突然间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而非偶然性的试误。学习的本质就是知觉或认知的重组,即把握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和性质(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组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得当

3)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相关材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学习者来说是

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发现学习是一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式(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华伦

根据知识获得的形式,他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过程的内部特征,将学习氛围“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有意义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吸收、融洽新知识的过程(4)加涅的学习层次论(信息加工论)

1)学习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

2)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将外部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记忆结构

3)根据学习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八个层次,被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分别是: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或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及其机制,研究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和思维意识,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心智过程,是内在认知机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有目标取向的,受学习者本身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力、兴趣态度和环境的影响。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肯定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局限:脱离了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把它归结为单纯的心理过程和纯粹的认识性为甚至机械的信息加工,也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忽略学习本身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观)

(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教学观:学习不是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 的信息吸收着,而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具有三个特征:

1)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结识 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2)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

3)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强调学习的交流和合作,强调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主体。4.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基本特征: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整体性、反同一性、反主客二元论,质疑科学理性,强调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强调多元、差异、开放、平等、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否定本质和必然

·教育目的: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主张对学习教育目的采取宽泛的态度,不要局限与单一的教学目的。不强调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即符合学生自己特质的和生活中特殊性的人。

·课程观:反对学科中心倾向,主张把课程看做探索知识的动态发展过程 四个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师生观:主张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评价上,主张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

5.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核心)等因素。(2)智力构成

1)西方智力因素说:单因素说、多因素说

2)西方智力结构说:二维结构模型(第一维是语言、数和形

第二维是规则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和学校各种学业测验成绩)

3)智力的PASS模型:智力是由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组成的三级

认知功能系统

4)我国智力单能力说:智力指认知能力

5)我国智力双能力说:智力指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培育

明确语文学习目的任务、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注意力(2)语文学习中观察力的培育

加强观察目的性和计划性、教授观察知识和方法、注意培养观察过程中思维能、培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3)语文学习中记忆力的培育

理解内容是记忆的前提、循序渐进式记忆的规律、“多官参与”是记忆的手段、掌握方法是记忆的关键

(4)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培育

根据学生想象特点培育想象力、注意积累表象、参加创造性活动

(5)语文学习中思维力的培育

培育学生质疑的习惯、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语文学习中创造力的培育

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掌握新思维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1)语文学习中动机的培育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2)语文学习中兴趣的培育

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创设问题情境和与寓教于乐、注意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化

(3)语文学习中情绪、情感的培育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4)语文学习中意志的培育

明确意志品质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

(5)语文学习中性格的培育

把握学生性格发展变化时期的规律、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别(见P264)

(1)作用不同,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范畴,非智力因素是意识范畴(2)智起直接作用,非智起间接作用

(3)智是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非智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4)智没有积极性,非智有积极性(5)智较稳定,非智波动较大

(6)智是学习的执行—操作系统,非智是动力—调节系统

(7)智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五会”(会注意、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非智在学习中表现为“五学”(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联系(1)都促进(退)智力活动

(2)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

(3)智力因素可以补充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内容,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因素的某些缺点 ·成功的教学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6.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多元智能的元素: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育启示(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2)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3)树立多维评价观

(4)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馆

(5)树立以问题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观

7.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言语的发展:(1)口头语言发展:

训练小学生说完整的话;加强口头造句训练;加强课堂师生对话;安排专门口语交际课(2)书面语言发展: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项内容(3)内部言语的发展:独立思考、先想后说、先想后写的能力 ·小学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见P269)

·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特点:不断丰富、深刻性加强、稳定性加强 8.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言语的发展(1)口头言语:

发音趋于准确清晰,能选择合适的语调,掌握停顿和语速,提高语音表现力和感染力(2)书面言语:阅读、写作进步提高(3)内部言语:日益复杂

·初中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见P272)·初中生语文学习思维特点(P273)

·初中生语文学习情感特点:既有强烈冲动的一面,也有温和细腻的一面 情绪可变现与巩固性并存;内向性与外露性共存 9.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言语的发展:口头、书面、内部 ·高中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1)观察力:精确、细密、迅速(2)记忆力:比小学、初中生都强

·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已具有充分假设性和预见性

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加强

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情绪特点

(1)内隐文饰性(2)延续性和两级波动并存(3)丰富性和特异性

十五、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

1.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学习语文学科内容时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一般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实践和运用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变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具有独特性、情境性和稳定性特征。·学习方式的类型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间接学习和体验学习(3)自主学习和他住学习(4)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5)真实学习和虚拟学习(网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在学习方式上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新课程的标志性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方式(首要学习方式以积极倡导)

1)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

2)核心品质:是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3)过程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性不断成长的过程

4)要求:学习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时: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 学习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5)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一是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二是要创设宽松适合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觉自由选择 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合作学习方式

1)实质: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体现,是人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层面

(合作是人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基本需要和

天赋人权)

2)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发展

3)指导策略:建立课堂学习小组、改变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结构

4)操作程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小组评价(3)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资助探究有关问题并获得相应知识经验和相关能力的学习

1)实质:是学生通过模仿科学家及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亲身经历“研究过程”而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应成为学生天然享有的、内在的天性活动和权力。

2)要求:学生以问题学习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形成一种强烈而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怀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

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3)操作程序:

形成问题——观察讨论——作出假设——考虑解决方案——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验证假设

4)类型:作为课程形态属于综合实践范围活动范畴/结合学科学习内容而展开的探究学习

2.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切学习活动领域内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综合 ·语文学习方法是带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基本特征:

(1)继承性:历史传承,包括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语文方法(2)综合性:语文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综合(3)层次性:循序渐进

(4)发展性: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语文学习目标和内容、现代学习技术促进语文学习方法发展

·语文学习方法作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语文能力、养成语文自学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系统:

(1)以语文学习过程为主线的系列学习法: 预习法、听课法、复习法、作业法、应考法等(2)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统学习法:

识字学习法、写字学习法、听知学习法、说话学习法、阅读学习法、写作学习法等(3)以语文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的系统学习法:

趣味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尝试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想象学习法、综合学习法、概括学习法、反馈学习法等 ·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

依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个人特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

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直知识、反复实践、善于组合、及时总结 3.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人们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 ·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识字写字学习的习惯、阅读学习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原则:计划性原则(循序渐进)、指导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2)一般过程:明确意义——掌握知识——认真实践

十六、课外语文学习

课外语文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展开的含有语文教育因素的集体活动 1.课外语文学习价值:

(1)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发展个性、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2)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拓展课内教学内容、促进课内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2.课外语文学习特点: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 3.课外语文学习的指导

(1)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2)课外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写作计划、开展课外写作活动,进行课外写作成果交流(3)课外口语交际指导:指导制定课外口语交际学习计划、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训练口语交际技巧(4)课外综合性学习与研究下学习指导:

指导学生确立课外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题、开展活动、成果交流

十七、语文教师

1.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语文教育行为包括:语文德育行为、语文智育行为、语文美育行为、·语文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个性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尊重、赞赏(2)教学关系方面,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方面,强调教学反思

(4)和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方面,强调交往、合作 2.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

1)教师德行,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达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基本要求是对学生无害、无欺、公平、有益

2)语文教师德行的构成: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

3)语文教师德行的培养:教育实践、反思、遵守师德规范 ·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

(1)语文专业知识: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2)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文教育学知识(3)人文社科知识(4)自然科学知识 ·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1)言语表达能力

(2)语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3)语文科研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

(1)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人格修养、仪表形象

(2)语文教师个性的塑造:稳固共性根基、提升人格修养、实现“个性化”发展、追求“多样化”发展(3)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运用

1)教育智慧:是以语文教育活动为基础,将自己生命理想和智慧具体化、实践化,并

消融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扩展自己心理结构,发展自身认知、生存 合作、创造的一种智慧

2)教育智慧的构成:智力智慧、道德智慧、情感智慧

3)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制是教育智慧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几种能力,即 随机应变能力、因势利导能力、对症下药能力、把握分寸能力等 3.说课与评课

·说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加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展示,是从教者展示水平、教学水平、理论 水平的展示。

·说课内容: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 ·评课: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体现教材意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2)强化角色意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3)突出问题意识:主张以问题为纽带教学(4)追求效率意识:课堂教学要讲究精气神 4.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示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

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职业道德,逐 步提升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工作者。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观点取向

(1)理智取向: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首先必须自己拥有“内容”,其次要帮学生获得这些

内容,这种取向主要是向专家学者学习。

(2)实践—反思取向:单独反思、与人合作反思、“合作的自传”方式

(3)生态取向:通过教师小组的互相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构建一种合作教师文化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2)参与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进修学习(3)加强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1)强调教育研究的原则

(2)注重自我反思的原则:对自身教育思想加以反思 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专业行为和活动加以反思 对自己专业成长的状况加以反思(3)突出形成问题的原则

十八、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1.中国古代语文课程

(1)远古至西周时期:西周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

(3)秦汉时期: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和写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蒙学分为书馆和乡塾(5)隋唐五代时期

课程主要是经学、书学、可靠预备,唐国子监下设立国子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六学,门下设弘文馆、东宫有崇文馆、尚书省祠部有崇玄馆等(6)宋元时期

宋代理学,北宋周敦颐等人在儒、道、佛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儒学。因其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称“理学”。理学以探讨“道理”为核心,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存养功夫,成为我国封建后期治国齐家育人的标准。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称“四书”,并加之为注,“四书”“五经”成为封建后期学校标准课程和教材,以及科考的唯一依据(7)明代

明代官学课程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 明中期封建腐败,程朱理学日渐僵化,陆王心学成为书院教授内容。明代写作课程主要为八股文

(8)清代:清代教学写作更重视八股文;1901年废除科举制 2.中国古代语文教材

·中国古代语文教材可以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文选教材、诗选教材和作文教材 ·蒙学教材

影响最大的有“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1)《急救篇》蒙学通用识字课本(2)《千字文》通俗识字课本(3)《百家姓》(4)《三字经》内容有五个方面:教育学习、伦理纲常、自然科学、语文顺序、勤学典范 ·经学教材 儒家的经典著作(1)“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文选教材

我过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最具代表性的是《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1)《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2)《古文观止》:以先秦历史散文为重点,体裁多样 ·诗选教材 《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 ·作文教材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钦定四书文》等 3.中古代语文教学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经验

(1)识字教学方面: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

(2)阅读教育方面:基本原则和要求——“文”“道”不可偏废 基本方法——熟读、精思、博览

(3)写作教学方面:基本原则——“词”(辞章)“意“(义理)并重

基本步骤——先“放”(放胆文)后“收”(小心文)

基本方法——多做多改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1)问题:古代语文教学逐步演变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八股文等窒息了青少年的思维想象能力和革新创造精神。此外,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记诵和模仿,只重视整体感知,缺乏分析认识。

(2)弊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不重视知识教育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家见p346(1)孔子(2)孟子(3)荀子(4)韩愈

(5)胡瑗:北宋教育家,提出分斋教学制,即设置“经义斋”和“治事斋”(6)朱熹(7)王守仁

(8)曾国藩:主张“看、读、写、作”同时进行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见p353(1)《学记》(2)《颜氏家训》(3)《朱子读书法》(4)《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5)《家塾教学法》(6)《教童子法》

十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1.中国现代语文课程见P358 2.中国现代语文教材见P362 3.中国现代语文教学见P365 4.中国现代教育家见p368(1)蔡元培(2)夏丏尊(3)叶圣陶(4)朱自清(5)吕叔湘(6)张志公

5.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见p373

第四篇: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1

一、如何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30分)

二、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20分)

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有哪些?(30分)

四、试论议论文教学的特点。(20分)

五、请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25分)

六、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说说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25分)

2012

1、请结合实例,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内容教学是指什么?文章形式又是指什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结合起来?(30分)

2、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的课程资源?(20分)

3、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30分)

4、语文教学中如何摆脱灌输性的教学?(20分)

5、请结合实例,阐述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25分)

6、当前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着哪些困难?教师能够给予哪些帮助?(25分)

2013

一、举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道统一”?

二、用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完整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三、说说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能力?

四、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自拟。

五、为初三的学生设计一道巩固性作业、想象性作业、动手能力作业。

2014

一、请你说说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请你阐述和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涵

三、老师的评价在作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你认为当老师在改学生的作文时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如何写评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呢?

四、我们都知道阅读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五、就你在高中时候学到的诗,写一份有关于高中诗歌的教案。

2015

一、结合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先讲理论,后举实例)

二、为高三学生设计一道作文题,要求写出你的设计理念。

三、假如一位初二学生只对数学和体育感兴趣,而对语文不感兴趣,那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四、谈谈学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主要教学任务。

五、自选两项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五篇: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1

一、如何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30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是语文科学又是教育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读、说、听、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进行交流;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因此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使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得以记载和传承。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但是,如果语文教学把语文的工具性过分突出,以知识为纲要,以训练为主体,把知识分解成一个个训练点,写作教学遵从“套路”、“模式”,一味地照搬模仿,这样的语文教学将导致语文课程平淡无味,没有血肉,结果学生也将被工具化,个性的发展被扼杀。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系统符号,而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人类思想内涵的体现,与人是紧密相联系的,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联系的。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人生哲理、民族精神等,它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情感上给人以愉悦,能不断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三、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我们知道,要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是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的,同样要正确地掌握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孤立地进行人文性教育,而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阅读来理解文本自身的思想意义,通过感悟、熏陶来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抛开工具性的人文性,往往只注重追求意趣、感悟境界,而忘却了语文工具的掌握和运用。而抛开了人文性来理解工具性,往往会使语言抽象枯燥。语文教学,不能走工具性的极端,或者是人文性的极端,而应是两者有机地融合。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人文性内容,文本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了解并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

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1、在阅读教学中,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文章的写作技巧、表达的思想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在于对课文的概括是否全面、正确,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2、在运用语言中,要从积累入手,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鼓励学生多种表达,显然这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将此训练融入到情感体会之中,就将语文训练与情感体验结合得了无痕迹。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活动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既要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把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以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效果。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共存的、相辅相成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我们语文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充分地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二、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20分)

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有哪些?(30分)

四、试论议论文教学的特点。(20分)

五、请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25分)

六、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说说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25分)

2012

1、请结合实例,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内容教学是指什么?文章形式又是指什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结合起来?(30分)

2、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的课程资源?(20分)

3、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30分)

4、语文教学中如何摆脱灌输性的教学?(20分)

5、请结合实例,阐述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25分)

6、当前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着哪些困难?教师能够给予哪些帮助?(25分)

2013

一、举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道统一”?

二、用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完整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三、说说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能力?

四、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自拟。

五、为初三的学生设计一道巩固性作业、想象性作业、动手能力作业。

2014

一、请你说说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请你阐述和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涵

三、老师的评价在作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你认为当老师在改学生的作文时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如何写评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呢?

四、我们都知道阅读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五、就你在高中时候学到的诗,写一份有关于高中诗歌的教案。

2015

一、结合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先讲理论,后举实例)

二、为高三学生设计一道作文题,要求写出你的设计理念。

三、假如一位初二学生只对数学和体育感兴趣,而对语文不感兴趣,那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提 高他的学习兴趣。

四、谈谈学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主要教学任务。

五、自选两项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016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30×5)

1.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2.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如何落实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任选一目标说明即可)

3.任选一个角度来说明如何设计板书

4.拟一道作文题,写一个指导这个作文训练的说课稿。

5.策划一个把听说训练结合起来的课外活动。

2017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50×3)

1.请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举例说明如何落实语文课程的性质。

2.结合阅读理论,说明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准备阅读课的教学。举例说明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如何应用。

3.假设你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论公平》,请写出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的作文指导大纲。(论述可以假设学生的年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下载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2010-2017)(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2015) 非官方,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2010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语文(10年、14年、15年考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西城小学李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专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l世纪......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1.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 3.我国古代课程与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的功能丰富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的功能,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功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及人文教育的功能等。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其实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区培民: 课程:广义的课程它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五大层面,涵括者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是赋予学习者的一个学习经验的总体。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得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名词: 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