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子的成长,爸爸的进步(陪读感悟)
儿子的成长,爸爸的进步
——陪读感悟
中二班 果果 爸爸:大嘴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我的妈妈,拍摄于1972年,那时她20来岁,很年轻。上周末,我拿给她看,她很是惊讶:“哪儿来的呀?那么久了!”摸出老花镜,仔细端详着。年逾花甲的她一边看一边呵呵的笑着,“那时候哇,穷,就这么一张照片哟!还以为找不到了呢!”我看着妈妈,那本已满是皱纹的脸上,沟壑明显深了许多。“妈妈,我们爱你!谢谢你给予我们的一切!”
说起找到这张珍贵的照片,得归功于儿子。儿子今年上中班了,自进入大南街幼儿园起,我们可爱的老师们就要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
惯。当时我还想“这年代,谁还去翻那些纸片啊?手机不是方便多了吗!”但经过这一年半陪着孩子绘本阅读,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说,自己也从书籍中找到了乐趣,让我浮躁的心得以宁静。于是重新翻阅我那尘封已久的书柜,也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绘本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从海马宝宝是海马爸爸生的,到一只用麦秆当吸管喝到水的乌鸦,让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从小王子舍弃肉身回去陪伴自己心爱的玫瑰花,懂得了什么叫独一无二;从一只活过了100万次的猫在找到真爱后终于不愿再活过来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是否有意义。这,都是和儿子一起阅读使我得到的。
陪孩子一起阅读,让我走进孩子的心。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光里,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能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比书本本身更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让我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我能明白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与观点,透过真正的了解,使亲子间易于沟通,建立亲密关系。我从不觉得这样做很累,我愿意与孩子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的一个好的理念会成就一批优秀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必将影响千万个家庭,投射到整个社会。感谢我们的大幼全体老师们,我们很庆幸拥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第二篇:“爸爸不好色”——儿子成长记录
“爸爸不好色”——儿子成长记录
“妈妈,爸爸不好色,所以才跟你吵架。”那天晚上,儿子悄悄跟我说。听了儿子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叫“好色”吗?哈哈。
那天晚上吃晚饭时,因为对一件事情持有不同的看法,与老公争辩了几句,见我们挺认真的样子,儿子以为我跟他老爸吵架了,一个劲地劝我别理睬爸爸。
老公吃完饭看电视去了,餐桌上只剩下我和儿子。儿子小声对我说:“妈妈,爸爸不好色,要是好色,他就不会跟你吵了”。我问儿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你看,你这么漂亮,(声明一点,我算不上漂亮,儿子的话让我这个做妈妈的汗颜了)男人都应该喜欢你吧,你要是不高兴了,身为男人的爸爸就该哄哄你吧。可是爸爸不懂,不但不哄你,还跟你吵,说明他这个人一点都不好色,要是好色的话,他就会让着你,不会跟你吵了。”
哈哈,吵架跟好色有什么关系呀?我猜测,儿子的意思可能是说他老爸不懂得“怜香惜玉”吧。这个,老公还真得向儿子学学,哈哈,要“怜香惜玉”呀。
庐山区二中高三:许逸文妈妈
点评教师:季义红
第三篇:亲子阅读陪读感悟
亲子阅读陪读感悟
夏敏是七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作为孩子的母亲,很高兴孩子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老师的的精心培养;同时我也望子成龙的期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竭力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古语说得好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放假,我就把推荐数目发给亲朋好友,与他们进行资源“共享”,收获不小:有《简爱》、《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我和孩子一起,从中认真地筛选出了一本书——《朝花夕拾》作为我们寒假的阅读书目。与孩子一起阅读,感悟颇多,禁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亲子阅读贵在坚持。在阅读前,我们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每天阅读一篇,每天晚上8:00-9:00为阅读时间,阅读后要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说出读后感。开始时,我和孩子都特别的积极,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随着节日的临近,人也越来越松懈了,生活也越来越没有规律了:购年货、吃团年饭、走亲访友,稍不留神,都会忘记阅读;平时因工作、学习耽误的电视剧、娱乐节目也具有了超强的吸引力。作为家长,如果不静下心来反思、不坚持,就会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发现这个苗头,我和孩子共同商量出了一个办法:设置了一个“读书闹钟”,不管多忙、不管电视有多精彩、不管去到哪里(走亲访友也带着《朝花夕拾》),都得完成我们的阅读计划。开始是强迫性的,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很庆幸我的坚持,在假期中我们不仅看完了《朝花夕拾》,还看了《简爱》。
亲子阅读,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亲情。一直以来,我都把维捷当成一个随时需要呵护,事事需要提醒的小孩子,平时总免不了唠叨唠叨,他也学会了对我使性子。亲子阅读中,我才发现是我过度的关心,限制了他的“自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朝花夕拾》有一篇散文《阿金》,阅读后,我害怕他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无法理解鲁迅写作目的,让他再读一遍。可他说理解了,我怀疑着非让他再读一遍。他大声的说不读,并说出了自己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我当时惊呆了,平静了自己的情绪,和他进行了沟通,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看过古装剧和抗战片,孩子已经慢慢的领悟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以后,我慢慢改掉了命令的语气,把孩子当朋友,孩子也愿意和我一起学习了。
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心灵。我发现每阅读完一本书、一张报纸、一份杂志,孩子都能有一定的收获:认识几个生字、懂得一个道理、学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电子游戏盛行的今天,作为家长,我们还应不断思考,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四篇:亲子阅读陪读感悟
亲子阅读陪读感悟
刘懿瑾是县幼儿园中一班的学生,作为一名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得到老师的的精心培养。最近给孩子找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故事,与她一起阅读,竟然发现孩子能够就着图片把故事给读完,心中甚感欣慰。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读书不再是为了美女与富贵,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却是真理,能够让人在人才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长孩子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进行亲子阅读很有必要,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身教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就必须事事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喜爱阅读,孩子才能喜欢上阅读,所以做为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其次,阅读贵在坚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各种图书、字卡之类的阅读物,并适当的予以指导,但受到网络、电视的影响,使这些东西没有得到更及时、有效的利用,收效甚微,所以,作为家长,应能够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将阅读进行到底。
再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阅读不能局限在学校和家里,也不仅是阅读书籍,走在大街上见到的标志牌,随手拿到的一张小纸条,都可以作为孩子读的内容,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方设法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总之,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我们应不断思考,如何引领孩子走过这个语言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
第五篇:一位陪读妈妈的感悟
一位陪读妈妈的感悟:?华人圈的功利教育如此残酷
美国高中留学 2016-07-20 07:00:18 阅读(21299)评论(5)
华人爱攀比,攀比除了财富的较量,就是孩子的出息。这个出息不是一个孩子的自我突破和成长,而是放在华人价值尺度下统一的衡量标准:成绩、名校、职业和挣钱的能力。
对他的学习,我从强行安排,改变为交换学习体验之后的建议;对他的选择,即便我有歧义,更多是利弊分析,而不再是简单粗暴地阻挠执行。我渐渐适应着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平等协商,而不是安排和命令。
孩子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回归。我知道我的经验、说教覆盖不了他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练,没有体验,没有挫折,没有困顿他就不会真正成长。
.......................................在加拿大,12年级的毕业典礼堪称隆重,高中教育的完成就好像是孩子的成人认证。毕业生除了在照相馆拍摄各种讲究如婚纱照的系列照片,再下来就是毕业典礼这一天了。
这天早上,身形健硕、身高180厘米的儿子穿着黑袍红领的毕业礼服开车带着我,驾轻就熟、自信满满地来到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个著名剧院。典礼之前,孩子们在剧院外自愿组合拍照合影。当他拉着一个女孩大大方方站在我镜头前,看着他们笑意盈盈,心里竟是莫名的感动,为他的成长?为他稚嫩的爱情?还是为他的陶醉与幸福?莫可名状,难以言表。
按照姓名排序,他第二个走上台接受校长颁发毕业证书,接受他的某项奖学金,同时主持老师宣读一段他的感言。他感谢温哥华六年学业中妈妈的陪伴,感谢女友让他收获了爱情。镜头外的舞台在我的视线里开始模糊,掌声中孩子笑靥如花,我泪如雨下„„
一、为期六年的艰难远行
六年前当我带着个头才及我耳垂的他从北京出发时,我并不曾想到过此时此刻的场景。那时候,我只是清楚地知道,这将是一场为期六年的艰难远行。带着一个12岁的懵懂少年和他的美好向往,我们在11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来到温哥华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六岁就进入国内某著名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但在温哥华教育局语言测试后仍然要读一年的ESL,还有很多课不能选。尽管这个只知道雀跃的少年根本不识愁滋味,但我心里清楚,各种挑战将纷至沓来。
果不其然,入学刚刚三天,他就被学校一位老师留下来单独进行了一场反纳粹教育。以他当时的英语水平,他基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但那位老师的疾声厉色让他有点胆战心惊。细问之下才知道,他给一个中国孩子写“一言九鼎”的“鼎”,然后就开始把“鼎”字下半段不停加粗涂抹,让老师误以为他在饶有兴致地画纳粹的符号,他也解释不清,于是老师立刻把这个刚来的中国孩子当成了危险分子。
我知道西方人对纳粹的敏感,但这件事上着实有点“过敏”。初来乍到,我的语言也生涩艰难。所幸温哥华教育局有专门的安顿员,负责各个学校新来的孩子的融入与沟通问题。当时立即约见安顿员,一位斯文和蔼的香港的女士,耐心听完解释,帮我约见了班主任,澄清了事实,让那位大惊小怪的老师给孩子道了歉。
为了安抚孩子,这位安顿员和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问起孩子的爱好,卸下包袱的孩子和她滔滔不绝聊起了NBA篮球。安顿员特地找到体育老师,在7年级温哥华小学的最后一年里把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安排进了校篮球队。在北美,学校篮球队的成员远比数学学霸更让孩子们瞩目和羡慕。几场校际比赛之后,场场都能上场露脸的孩子建立起了他在这片陌生土地上的第一份自信。
二、华人圈子里的功利教育
8年级开始进入为期5年的中学学习,我们渐渐被温哥华当地华人圈子里功利教育的氛围裹挟,在迷失与探索中艰难前行。各种课外补习广告铺天盖地,他们不停地告诉你温哥华的公立教育有多提不起劲,不补习,孩子基本就是被淘汰的命运;关于常春藤名校申请的讲座天天进行,他们描摹着进入名校的辉煌和华尔街精英的成功气场,同时拎出温哥华某个哈佛男孩、耶鲁女孩的故事来做励志楷模,把听讲座的家长和孩子都推上人生的巅峰,俯瞰来路如坦途,然后打了鸡血一样报各种补习班,或者一纸合同把孩子教育打包给这些机构,让本来就恨不得拿钱摆平一切的中国父母自此可以坐等成果。
就连一些金融机构都推出系列服务,只要购买他们一定数额的理财类产品,他们便可以拍着胸脯把你的孩子包装申请进名校,把孩子的未来紧紧和父母既盼出人头地又盼发财致富的梦想捆绑在一起。至于包装进名校之后呢?北美本科难读,名校更是“压力山大”,但他们不负责后半段产品,读不下来辍学那是你的问题。
在华人的圈子里,在各家太太的客厅或餐桌上,永远相互之间交换的都是课外补习班与如何进入名校的信息。还有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传说中都成了神话里面面俱到的学霸,相形之下仿佛唯有自家熊孩子是恨铁不成钢的学渣。华人爱攀比,攀比除了财富的较量,就是孩子的出息。这个出息不是一个孩子的自我突破和成长,而是放在华人价值尺度下统一的衡量标准:成绩、名校、职业和挣钱的能力。
就是奔着陪读而来的我,又如何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更何况,我扔了工作,整个家分作两地,超常规的付出,即便不说,心里又何尝没有回报的诉求?所有这些,无需言语,各种情绪和行为都传递着我的焦虑和孩子感受到的无形压力。补习、补习、补习,仿佛汤药一般给孩子灌下去;各种目标和预期,他的努力仿佛永远都望尘莫及。我用完美的标准衡量着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几乎没有给他的成长留出可以犯错、可以彷徨、可以迷茫的空间。压力到了一定的极限就会爆发,于是他的青春期叛逆来得异常猛烈。
那段时间堪称刀光剑影、飞沙走石,仿佛孙悟空保着唐僧西天取经,我天天降妖伏魔,铲奸除恶。孙悟空竭尽全力,唐僧还三天两头念紧箍咒不领情。9次旷课被体育老师投诉、洛杉矶演出时老师半夜打电话告状、把一个快退休的乐队老师气得摔门走人、一个同学的妈妈把谎称学习却在游戏厅的他们抓个现行„„
他的叛逆几乎摧毁了我对于孩子培养的全部信念,让我对带他出国的决定后悔不已,也让他和我的冲突愈演愈烈。一度,我甚至怀疑我们母子之间的情分到了头,恨不得丢下他转身就走。
三、松开手里那根以为能驾驭他的缰绳
在他叛逆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放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或者幻想,不再用我的理想为他设定目标,也不再把我所有的注意力捆绑在他身上。他读高中,我就报名去读成人高中,学着和他一样的高中social(社会学)和英文阅读与写作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所遇到的障碍让我渐渐学会用理解和懂得体谅他克服困难的不易,体谅完全不同教育体系中他需要的调整时间和过程。
随后,我开始在college选修课程,先他一步体验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占据对他指手画脚的制高点,而是希望通过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更明白一些北美教育体系中成长的孩子。高中和college的学习占满了我除家务以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我也松开手里那根以为能驾驭他的缰绳,让他信马由缰地跑了一段之后,他开始停下来思考并改变。
对他的学习,我从强行安排,改变为交换学习体验之后的建议;对他的选择,即便我有歧义,更多是利弊分析,而不再是简单粗暴地阻挠执行。我渐渐适应着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平等协商,而不是安排和命令。这种角色的调整几乎伴随着6年陪读的全部岁月,因为我必须面对每一天他的成长和变化。
后来当他进入高年级开始做义工,并给校长当助理,他负责管理着学校两千多个学生的储物柜,包括密码在内,一年中的零差错率让他的诚信得到了校长的褒奖。他还选择在一家慈善机构的二手商店做导购和收银员,在那里,他看到了温哥华这个奢华社会很多人真实的生存状况。那些在二手商店购物的人们,他们的平凡喜乐打动着他,也感染着他,他说看顾客淘到一件喜欢的商品他也无比欢欣。
孩子在各种社会机构里实习,让我渐渐感受到北美高中教育的宽广,它提供给孩子的是成长的丰富体验,宗旨是培养合格公民,而不是孤注一掷地和分数与成绩较劲。对他们来说,大学不是一个通过冲刺来完成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奔跑。
但在各种和社会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孩子对于责任有了担当,对于人生有了思考。在一篇大学申请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当年妈妈把我赶进游泳池,是希望我拿冠军。(是的,我希望他游泳拿名次,成为他申请大学的加分项。)当我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真的开始渐渐喜欢上游泳时,却失望地发现,我根本与大奖无缘,我从来没有站到过大赛领奖台上。数年之后,在放弃和坚持之间,我选择去学习救生和当教练,并考下了所有证书。我在游泳池中帮助别人的过程里体会到这项我真诚热爱的运动带给我的收获和快乐。”
四、这不是一场投资,全在一段经历,一段感受
今年3月,他陆续收到大学offer, 其中包括他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至此,我的陪读岁月也可以画上句号。
六年,纸面上弹指一挥间,但其间的岁月是2000多个日子累加起来的烦恼、困顿、挫折和喜悦。孩子的成长历尽百转千回,自己的调整几乎精疲力竭。这其中不仅有面对孩子教育的乏力感,也有在异国他乡自己的困惑。
从职场走向厨房,这个产业转型不那么容易。多种问题叠加起来的焦虑,让一个女人保持良好心情与平和心态需要无比强大的内心和毅力。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很疲惫,也很艰难。
总有人问,作为陪读妈妈,这样付出值不值?我只能说,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劝你谨慎;如果你已经开始,劝你坚持。值不值,这不是一场投资,全在一段经历,一段感受。生命给你一些历练的时候也总有一些收获,这些收获和喜悦有时候难以言表,他会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让你慢慢品咂那段岁月独特的味道。
孩子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回归。这些日子他正挣扎在接二连三的期中考试里,说几乎要搭上半条小命。远在中国的我只是笑笑,关照他吃好喝好休息好。我知道我的经验、说教覆盖不了他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练,没有体验,没有挫折,没有困顿他就不会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