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07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学校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笔记
钟启泉:核心素养与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
新课程改革,10年一大改。体制与观念的改革一致。
以往只是教材的改变,现在要求全面改革。
一、新改革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理念:为了中华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整体的人、学习权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
当前基础教育界三大乱态:说大话、花言巧语、乱说话
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 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健全人格与关键能力。打破“知识点”情结——课堂、知识、学科三要素的学科教学的层级化目标。学会关心(关爱、关切、关联)。品德教育、媒介素养双重课程 让每个学生有人情味,人性化。应试教育本质是散教
课堂教学:信息、动机、影响 美国翻转课堂:低阶到高阶
学校改革的逻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堂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评价看学生的作业、思路、表达。
二、新课程实施面临的课题
(一)基础学力的研究与学力观的转型
旧的基础学力观:课程知识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的、供儿童”打开“的”知识百宝箱“。问题式学习——21世纪的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的教育。单元设计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活动、学案。导学案导向哪里?
基础素养概念的演进:从基础学力说到核心素养说。
(二)教师角色——反思性教学专家
从课堂出发的变革:学习即创造,教学即研究。佐藤学的”静悄悄课堂革命“ 美国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会分析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会解决问题。《学生的挑战》、《教师的挑战》、《知识的转型》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规则有哪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链接、学会反刍 案例分析、学习共同体 分层教学、分组教学
(三)评价改革 核心素养:整体素质
发现能力,发展过程评价观
(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优质与均等兼顾。
解读并创造课堂的大千世界。要有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国际比较教育,切体、整合。
以情引领、艺术、理性,超越教科书。分化是尽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考试是测量工具。
跨学科、学科整合,主题教学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
张人利:《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学反思》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产生缘由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 讲过不代表学会了。
教师高考前10分钟教过学生的题目,学生还是做错了。教师问:船为什么浮在海面上?学生甲:盐水;学生乙:体积大……教师:浮力公式。例题。„„ 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本身有知识(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吗?自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把学生错误的想法引导到正确。对学生的一个知识点的错误做调查,学生有四十多种。
2、暴露学生学习中问题不够,解决更少
3、教师没有正视学生间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要提问?要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要讨论?要为什么要提问他?
全国各地的公开课都设计讨论。什么问题值得讨论?老师来不及讲的错误给学生讨论。上海教研员要求交一份试卷分析课教案。缺少命题的培训。
(二)提炼典型课堂教学的成果 学校从三个维度寻找他人的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预习展示,反馈达标“、”先练后讲,当堂训练“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杜郎口、翻转课堂、导学案、学习任务单。从教学模式中提炼教学理论。教学民主,合作学习。光讲先学后教不够。
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的母语教育都这么成功?情景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中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学科的逻辑结构、人的认识逻辑结构是什么? 一年级能够搞翻转课堂吗?
不用一种教学方法取代另一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茶馆式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从以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为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识(或学习)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即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三)提出后”茶馆式“教学的假设
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2、教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3、4、5、6、二、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实践
体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差异发展的策略,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中国的教育改革没有敢于承认失败的。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雏形
1、教学方式更加多元 书中学、做中学并举
先让学生做题目,归纳概念。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读、议、听、练、讲,可以具体选择不同时间安排。课前先学的时间应计入课外作业总量。
学生先学应该得到教师的帮助,如提供给学生问题、图表、录像等。三次先学,三次帮助。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手段,微课也是。教师讲来不及讲的。
3、教学手段更加现代
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学习。
(二)一次探索奠定了实践基础 两位教师上两节内容相同的物理课,一节以学科体系的线索进行讲解,第二节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遵照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假设进行验证性实践。第一个班不如第二个班。(教学副校长教后说:我以前讲了很多不该讲的课。)教学的基本特点:艺术性(艺术表演、语言)、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社会性(跟学生搞好关系)。
怎样控制变量?一个人来上两种不同变量的课。
教学改革要考虑后果、代价,小学一年级、初
三、高三不能先搞。要逐步搞。
(三)以”循环实证“推进研究发展
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循环实证“行动研究法
2、”循环实证“的操作说明
“前检测“是一项综合检测,期末考试成绩,访谈;”后检测”包括下一次期末成绩、访谈 使研究从物理学科推向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四)源于实践研究的归纳提升 由繁到简。
(五)不同学校的实践验证
后“茶馆式”教学在不同学校的普适性验证。
教师设计的问题、练习上。问题、练习的设计,反映出教师的学科素养高低,重点、难点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不同学业基础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之后,作适当调整。再进行实践探索,效果完全突显,后“茶馆式”教学有普适性又有差异性。注重问题、习题的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
遵循学生的认识(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成果阐释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先让学生学习,才能知道学生哪些是学生能学会的。有人会,有人不会,怎么讲。
好的学生才能提出问题,差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
重点、难点用于对学生的评价。不检查教案,要上公开课,平均每人上10节课。什么是功-功的公式-功的单位-补充教科书-补充练习。(评价:这节课都是正确的废话。讲的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过去老师是这样教的,所以我这样教的。学生能不能讨论起来,关键在于问题。提问比较差的学生,不要提问最差的学生(提问策略)。教的是不考的,考的是不教的。教材中的材料只是一个例子。
教教材而不是让教材教,让教材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老师讲的不完整,学生学得完整的是好课。
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关注学生的相异,让师生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客观世界对话。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大组学习。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应用做中学的方式。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
1、脚手架的创设
问题,教师设计,学生用。
公开课:中学数学虚数:教师先讲三句,做练习,小组讨论,测试,评讲;做练习,小组讨论,测试,评讲。关键在练习题目和测试题目,学校科组讨论了2个下午。
3、建立个人资源库。
2、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答器。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
2、学生自己学习最大化策略。
3、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不能只由学生提出问题。
4、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
关注学生典型错误,关注学生不同思维,关注学生有创意的“闪光点”
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
6、学生先解疑,教师后解疑。
7、8、(五)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高度灵活,百花齐放。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实际成果
(一)改变教学行为,克服教学弊端 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指数是什么?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教学行为的根本改变。上午听10课,下午评10节课。用行为问题代替概念问卷。
学生的最适合周作业量是11.8小时。PISA数据调查。教育是科学。
龚海泉:基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小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QQ:740267950
微信:740267950 田纳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班教学。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伪命题,中国教育与国际自觉不自觉地接轨,但没有全面接轨,外语、物理、化学教学就是接轨。
狭隘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中国资深外交官吴建民: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做得不够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后留下了几十卡车垃圾。什么是爱国?南海问题,抵制肯德基。青岛的日资很多,几年前抵制。中国的外交变成全民外交,但外交是外交家的事情。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提供无息贷款、技术。
邓小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达到国际标准就是现代化。当今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调子很高,答案五花八门。习近平提出教育要“去行政化”,变成教育要“去行政级别化“。中国教育就是行政干预太多,这是最大的问题。美国认为,人生来就是教师。两个小孩玩石头,其中一个教另外一个,这也是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是师范生最不重视的学科。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逻辑教学。孔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
今天的课程繁、难、偏、旧。新课程后,教材更厚了。四流、五流的学生读师范,教一、二、三流的学生。(中国教师队伍如何吸引最优秀人才加入?)学校教育的功能不能无限放大。否则教师会不堪重负。工作后的成绩看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看毕业学校。
一、国家课程实施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为什么要坚持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指的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能力。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品特征。
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独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主要的,公开课中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单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合作讨论。
英语公开课,三个学生分别读KATE等三个角色。小组学习需要主持人、报告者、记录人、帮助的志愿者。
中国人常常基于自我的判断,以为趋同就是和谐。君子和而不同。要发展学生的自信,个性,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表达力强,容易找工作。
中国大学的课程难度远远高于欧美大学的难度。现在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不会讲话。
2、学校课程与学科教学指向学会思考的协同、沟通、表现的活动。
二、如何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陷入”学科本位主义“泥潭。例1:小学语文《莫高窟》 眼睛微闭
师:文中的“眼睛微闭”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眼睛没有完全闭上”的意思。师:是吗?谁再来说说? 生2:刘宇同学的理解不准确,我认为是“眼睛有一点闭着”的意思。师:你为什么这么理解? 生2:因为微,就是微小,幅度不大的意思。师:有道理!谁再说一说?
生3:很抱歉(猜测为学生干部),我不能同意周天浩同学的理解,我认为他这样的理解缺乏文学的味道。我的理解是,眼睛微闭就是似睡非睡,若有所思的意思。师:同学们同意徐娅同学的理解吗? 生(齐答):同意。生2(大声地):我不同意。师:你为什么没同意。
生4:周天浩就是爱出风头。生2:你爱出风头。
师:不用争论了,他们的理解都有一定道理。[旁观者评价]周天浩的理解,其实是正确的。
[讨论]为什么一个正确意见没有被广泛接受,反而一个错误理解被广泛同意? [分析]
一、话语分析
二、教学行为分析
[结合](1)正确意见的表达,也需要恰当的方式;(2)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
2、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陷入”知识本位主义“泥潭。例2:小学数学《年、月、日》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没有办法找一找规律,把一年中的12个月有规律进行分组?
生1:可以分为三组,2月一组,其他为2组。师:回答正确吗?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2:可以分为奇数、偶数2组。师:你们认为这个分法怎么样?
生3:这样的分组可以是可以,但没有什么意义。师:大家认为有意义吗? 生(齐答):没有意义。生2:有意义。
师:不要强词夺理。
[旁观者调查]生3课后对旁观者说“本来就是有意义,比方说,逢单月男生值日,逢又月女生值日。
[讨论]为什么老师不让生3继续说完?
[分析]
一、教师对知识的价值取向,满足于获得符合惯性思维的正确答案。
二、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停留于知识本位主义,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结论](1)知识通过学习可以传承;(2)运用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养成;(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呵护和珍惜。
3、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陷入”能力本位主义“泥潭。例3:初中物理《虹吸原理》
喝酒的公道杯,公平的分酒器,利用了虹吸原理。把自己的文化渗透在教学中。
语文老师,为什么娘的字母是n,不是l,因为是女字旁。要关注这门学科的文化。
4、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陷入”以偏概全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泛化“泥潭。例4: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
1、大娘
2、小金花
3、大嫂
过于注重情感,会淡化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注重知识落实。
[讨论]为什么作品只出现三个人物呢?为什么作品中会出现这三个人物?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又字表达什么信息呢?分别代表了老中青,志愿军也是亲人。
[分析]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基于学科素养的培养,而不可以把诸如德育之类的养成教育凌驾于学科教学之上。
5、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陷入”能力本位主义“泥潭。例5: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公式》
公式描述: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英国小学:今天来了个中国的老师,今天学的知识是中国发现的。你们想学吗? 师:这是直角三角形,它的2条边分别是7、8,它的斜边是多少? 生:老师,为什么你不能量一量呢?
[讨论]明示性知识,涵默性知识,对学习者来说,究竟重要性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仅仅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运用吗?
[分析]教育科学的最宝贵的是造化人、造就人和发展人。科学的全部全部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效益。
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和核心要素,就在于发现未知,从而推动发明创造,进而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
教学改革的效果看能不能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能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
(一)坚持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1:小学语文《春到梅花山》 例2:运动的相对性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例3:10以内数的认识
数火柴棒、小红花、五角星……这是重复性教学
可以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的边、角。备课的时候,要注重学科内的知识的关联。例4:Keepingfit 教师要学会开会课程资源。在网上找到一幅肥胖青年的图 师: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不喜欢。师:为什么? 生:这个人胖。
师:你们认为我胖吗? 生:一般胖。
师:那个人为什么那么胖。生1:吃肉太多。生2:睡觉太多。生3:缺少运动。生4:生病了。师:是什么病? 生4:(中文加英文)肥胖症。展示一幅瘦子的图。师:他为什么这么瘦。生1:他没有东西吃。生2:他是非洲的。生3:他是孤儿。
展示健康身材的图片。
填写表格: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 填写短文填空。
读一封吃得太多的的人写来的信,给胖子、吃得太多的人提建议。一读、二读、三读文本,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意义。例5:On my clock 晚上2点吹小号,邻居骂:谁半夜2点吹小号。师:怎么看待这个男孩? 生1:这男孩很聪明。生2:这男孩很淘气。生3:这男孩很友好。生4:这男孩很穷。
核心素养不是神秘的东西,只要肯发掘,都能发现自己学科的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1、课程结构与课程实施的内容,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和素质发展水平。课程特色有助于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提升。
2、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决定了其应当、也完全能够在课程建设上走出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路子,形成“一校一品”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格局人到梅花。
一些学校把兴趣小组和校本课程的内涵混淆。学校说自己学校有多少社团。(学生社团是不是社团?)结社是政治权利,年满18周岁才有。
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项内容:(1)赋予学校以课程开发的自主性。(2)用教材教。
(3)通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变革,尊重和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落实“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特色课程和课程特色建设有助于培养、锻炼和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不应该搞教学模式。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基本原则
1、宏观规划,准确定位:价值取向
2、以校为本,量力而行:共同愿景
从上而下,从下而上,学生可以申报校本课程,自己招募老师。
3、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目标导向
4、循序渐进,阶段推进:过程管理
5、加强研究,提升质态:符合科学
6、总结提炼,形成品牌:预期结果
(二)实践路径
1、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的顶层设计。
2、方案的制定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切实做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要有地方特色,武术、泥塑、京剧等都可以作为一门课程。
3、方案的制定要出于师生的共同愿景。
4、方案的制定要立足于学校的自身条件。
农村学校不能搞机器人、3D打印等不具备条件的。
5、方案形成后要反复推敲,尽可能通过专家认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6、完整的方案应至少包含下列要素:(1)学校自身条件分析和学校发展愿景。(2)方案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3)方案的基本目标和阶段性目标。(4)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
(5)方案实施的人、材、物和制度保障。(6)方案实施的预期性结果及其评价。
7、课程特色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有效教学和减负增效。
8、课程方案要紧跟时代步伐。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9、课程建设方案的实施,应主要体现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面
10、三、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和基本经验
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基于教育国际化的”双语教育“
张家港市东渡小学、凤凰学校的双语教育。
周大战:办智慧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变化发展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办一民思维激扬的学校
《永州马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纪实》短片 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是为了创造,自主、合作、探究,提问,要求学生自主观看课本,找出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老师察看黑板上的问题,针对性指导。学习导航、自学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
一、拷问教育现象形成教育理念
教育被分数绑架了。分数的压力没完没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带来的问题。全球21个国家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有2000多人拿到博士学位,但成绩突出,想象力非常缺乏。
教育回归到育人,回归到主体,回归到科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要为自己学习,要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读书要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解决问题能力比没读书的学生强。
一个学期学校的初中政治老师,用一个月时间把一本书教完,把知识点用直线、波浪线、圆圈画出来,剩下的时间要求一个个学生背熟。教育哲学是人有好学的天性。
好学是人和动物生存、发展的需要,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但学什么是不同的选择。智慧教育是认定人有好学的天性,尊重儿童脑发育的关键过程,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态度(包容、团队)和关键能力(思维能力)的教育。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
教育原则:自由、自然、自律、自育。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动自由,可站可坐,可说可笑,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散神聚。行动自由,才有思想自由。
(2)学生思维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培养能反映学生生活实践的思维,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和谐地结合起来。
教育很多时候没有对与错,只有理念的不同,关键是培养的人不同。国学怎么教?(现在的国学流行边做边学。)
遇上熊,一种计算熊的速度和自己的速度,一种是“我跑得比你快就行”。
(3)努力教给学生一种自我提问式的学习方式,由此形成学生的提问习惯、提问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由行动到自主管理再到自我教育的自然成长过程。
教育方法是:构建思维课堂。
思维课堂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提出问题、编题、实践,实际是鼓励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通过提出和探索问题,让学生能看见自己脑力劳动的价值所在,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教学要搞出名堂,眼里只有分数是不行的。学生结合资料,自己命题。
2、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探索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和所编写的题,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为因材施教打基础。教师通过讲解、探究学生的问题,而实现培养学生实践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个骨干教师,教了一年初三,就说不教,失眠,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模式。不知道上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在资料上搞难题为难教师。以前备课,是之前已经题目解出来,但学生提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出来。
湖南日报的记者到学校采访,有一节课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生提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已经比较好,还需要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去分析知识。)
二、教法与学法改革的有益探索 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上的探索
1、组建学习小组
2、创建小组文化
让学生对小组有归属感。
学校对小组进行考核,而不是对班级进行考核。分组原则:性别、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的异质化。
让学生的表现影响整个团队。在组内分工,有组长、管纪律的、到黑板上写问题的。半个学期、一个学期评比一次优秀学习小组。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奖。初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之间的矛盾。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格。
3、形成教学流程 学习导航: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自学提问:人人都提问,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又培训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测评反馈: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成果。传统教学模式:上课-讲解教材-练习。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实践延伸: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知识点、提问、出题、易错题。
4、构建课堂教学结构模型
阳光生态课堂-学习导航-自学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实践延伸-阳光学子
三、拷问教育目的探索课堂改革
(一)教学改革中的冲突
1、功利与智慧的冲突(社会)
功利目标:绩效目标高于育人目标。
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要由校长承担责任。
2、特色与本色的冲突(学校)
3、思想与行为的冲突(角色)
《憨豆先生》电影视频,想到最高的地方跳,但又不敢跳,小孩把他踢下去。教育寓意:教革需要外在的推力。
(二)课改有效方式之一: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内涵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第二,要聚焦课堂。
在聚焦课堂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群体智慧。研究课堂是校本研修活动的重中之重。第三,聚焦教师学习与历练的方式。
行动教育模式-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于一体的模式 核心素养不是围绕知识转。(核心素养与知识是什么关系?以什么为载体?)课改有效方式之二:教学模式 校本教学模式几个阶段:探索阶段-制度模式-有序模式-去模式-课堂文化理念-自主发展
每节课放几分钟新闻联播中的国际新闻。(培养国际视野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在形成制度模式之后,请专家进行理论提炼。课改有效方式之三:听课、评课、分析课
维度:教学目标(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思维的实际程度)-教学条件(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处理)-教师的教(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环节的流畅度、教学设计满足教学需要的程度)-学生的学(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和融合度)-教学成果-办学理念
(三)课改中校长的领导艺术 精细化、人文化、专业化。教学管理要参考企业管理。对教师要有人文关怀。换位思考。
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告诉学生下一节课学什么内容,学生自己看书,提问,出题(模仿例题、资料,一般题目、难度较大题目、有挑战性的题目),出得题,自己先做,可以让小组的其他学生做,可以加分,同时要自己解出来,告诉其他学生。上课的时候题目写在小黑板上,可以做自己组的,可以做其他组的。必要的训练是需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做题。
卢艺(深圳宝安凤凰学校):综合实践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没有一所大学按照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规律教学。
陈亚忠:要靠民主。李步:要有争论。要有科学的思辨能力、探索精神。这是现在的学生缺乏的。关注科技的人是少数,愿意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屈指可数。受教育制度、办学条件、评价机制的限制,教师不敢越规半步。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天赋、兴趣自由发展。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爱上研究和思考
2012年之前,学校情况不容乐观,属于城中村小学,2栋教学楼,1栋功能楼,老师条件比较艰苦,租住在村里,三户人住在一套房子里,生源主要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孩子教育不重视,一个班50人,6-7人是深圳人的子女,家长没有时间管子女,被深圳市红头文件评为教学薄弱学校。
新校长的理念:培养现代化的公民。要改变现状,不能墨守成规。龚海平指出一条路:大胆地走综合实践发展之路。
没有老师懂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龚海平手把手地教,推荐了《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所有老师都深读,了解综合实践课程是怎样进行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要素,要从哪些角度思考。从2012年9月开始,从3年级开始,3-6年级开设,每周开设2节课,以导师制开展,每位老师带12名学生,每个老师组织自己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筛选、确定,每个项目安排5名老师,由各班班主任负责项目,学校进行统一的统筹安排,专家、校长、老师确定项目是否可以开展。开设了60多门课程,包括吃的、做的、文化研究、手工、科学小实验、走进大自然、传统文化。摸索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径、方法。
龚海平面对面地一个个项目进行指导。校长非常勤奋,经常看书、读报、写东西。案例1:刘小慧指导学生对历史名人文天祥诗歌收集多达16首 凤凰古村的探究(深圳保存好的文天祥后裔建立的古村落)研究项目:凤凰古村 研究者:周晓东、杨迈 班级:五(2)班
凤凰古村的世道,图片、文化
影响了宝安区政府建立文天馆博物馆,并安排学校进行古诗吟诵活动。邓瑛指导学生探索凤凰古村建设纹饰美
研究过程:摄影收集-写生作品-模拟导游活动 高明指导学生探索凤凰古建筑风格 官府、祠堂、民居的风格 古村改造前后比较
学生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造?为什么要换成石板?为什么要刷成这样的颜色? 改造后,失去古村落本来面貌。没有这样的研究,学生才有这样的问题,写出对问题的想法。案例2:研究当地美食,品味岭南饮食文化 邹秀玲(本地媳妇)把当地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阿婆示范-学生听阿婆讲解-学生自己动手做
每学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生穿厨师服,提前准备食物之类 家长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后写文章 研究五谷,体验耕种粮食的艰辛
案例3:喻雪晴指导学生探究五谷文化 学生写稻谷种子旅行记。每个项目在全校推广宣传。
案例4:陈萍指导学生探索农耕文化
学生收集农具,耙子、犁、锄。学生感受到“粒粒皆辛苦”,以后不要浪费粮食,把作品贴在饭堂。
案例5:刘伟梅指导学生探索中国汉服饰研究
学生查资料、看图书、对各朝代的服装进行了解,把图画出来,学生自己裁剪古代服装,让家长参与,学生穿着自己裁剪的衣服展示。案例6:卢艺指导学生探究荔枝文化
学校有荔枝树。学校的荔枝收成后,发给每个学生,每人几个。
学生自主讨论研究方面,画思维导图,进行头脑大风暴。确定主题、研究内容,有1-2个是本地的。观察荔枝树的生长过程。要求写一篇观察小作文。指导学生写,发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结论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发现“挂绿”只长叶,没开花,不结果,查找资料,发现果农剪枝时,弄伤了,找专家来治伤,还在恢复中。有一颗树枯死了,要找出原因,天天观察荔枝树,早晨、中午、傍晚,有空的时候去观察,学生发现广场改造后,建了小花坛,暴雨后,把水围住,排不出去,上网查资料,发现荔枝树要吸气,把泥土挖起来后,发现根枯死了,学生去找校长反映问题,解决了。研究过程中发现一颗叫”淮树”的荔枝树实际上是“黑叶”。成果(PPT展示):荔枝史话与诗词歌赋。作文集。案例7:王树霞指导学生制作靠板 老师在淘宝上开店卖产品
案例8:沙国东指导学生自制豆芽 每天拍照片,记录豆芽生长情况。
案例9:叶巧忠指导学生研究校园金鱼的死因
发现是换水的原因,水里有消毒水之类的物质,解决方法是每次换一半水。案例10:二维码设计 案例11:无人机的使用
大型活动都由学生操作无人机拍摄。
(一)尝试整合,小荷已露尖尖角 多学科整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案例12:卢艺执教语文课《走进西部》
学生调查整个年级对西部的了解情况、西部旅游的经历等。成果有火焰山、凉州、西部大开发等。把成果做成PPT、展示。
案例13:付学兰执教语文课《大自然的启示》 话说仿生学、图解生态平衡、手写鹿和狼的故事。综合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
案例14:校长廖柏灵执教三年级作文课《找春天》 展示春天的作品,例举形容春天的词,写春天的诗。案例15:陈淑霞执教数学课《粉刷墙壁(面积)》
测量自己班教室,了解涂料价格、工钱,做出预算。有家长是粉刷工的学生说要刷两遍,第二遍是第一次的40%,有家长是会计的学生说预算要提高10%。构建学科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案例16:陈晓烨执教英语课《Let’s go shopping》
假设你在英国开设一个小超市,让学生设计广告牌、扮演服务员。案例17:刘小慧执教英语课《Active animals》 让学生自己展示。
只学课本,例子不够丰富。
案例18:梁立广执教美术课《厨房好帮手》 多学科整合,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学生调查厨房的烦恼,父母劳累一天后,要做饭,爷爷奶奶忘记放盐、看火等。设计自动厨房、洗碗机等。
案例19:邓瑛执教美术课《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让学生品读古诗《杨柳》,根据这首诗描绘杨柳。美术与语言类学科的整合。案例20:林飘飘执教音乐课
让学生设计服饰,跟着音乐走秀,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肢体动作等。案例21:李平执教科学课《造一艘小船》
让学生制作小船,比较小船的装载重量,让成功的小组分享经验。
(二)凤凰花开,万紫千红总是春
太极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美食试吃、农具、手工坊、文化廊 《春到凤凰》系列综合实践与学科整合展示课
案例22:庞娟执教整合课(语文)三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 春主题:春景、春气、春食、春节。
学生在野外、学校进行研究学习,在课堂上展示。案例23:彭茹菜执教整合课(数学)
学生把教师春季的生活用漫画形式展现出来。案例24:陈凯华执教综合实践课
研究回南天、风湿、诗配画、春天的食疗等。凤凰学校现有200多门综合实践课程。利用情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超越文本。善于观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富有质疑精神、思辨精神、创新精神。
记录:吴帅
第二篇:感悟于宣武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广州市特殊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心得
感悟于宣武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广州市特殊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心得
2013年下半年,广州市首次在中职学校开办特教班,我校是其中之一。由于当时开办时的前期准备时间相当紧迫,而且是从“一张空白纸”开始的,无论是教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还是软件,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在初始阶段,还没完全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至于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主管这项工作的我,经常对如何开设这个启能班的课程感到乏力无助,经过这次国培班的学习和深入北京市宣武培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部学习、交流后,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许家成老师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的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突然有茅塞盾开的感觉。
智障学生不同于正常生,作为长期从事正常生职业教育的我,在开办启能班的思路上,经常会无意中停留在对正常生管理的思维上去思考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建设与实施。其实,这不仅仅我自己是这样,我校的其他领导干部也是这样,比如:我在开班之前要求学生处主任制定出对这个班学生的管理制度,结果他制定出来的制度跟对正常生的管理没有多大的区别,根本无法实施;我要求视觉传达系的系主任制定出这个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结果她制定出来的课程虽然与对正常生实施的课程有较大的区别,但我还是觉得不太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经过我多次的修改,还是觉得课程种类太多,要求太深,如下表。
1
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
工艺美术(手工艺制作)专业学分制教学进程表
2
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课程特点就是“一体化、生活化、个别化”。其中,个别化是基于智障学生障碍程度的个体差异,选择内容与方法策略就要有所不同,这样才更有利于个别学生的发展(毕竟特教班都是小班教育的),这样很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生活化的理念主要是考虑特殊教育的目的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后希望这些智障的学生能够独立生存、独立生活,所以就应该要求对他们的教育课程必须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因素,必须要组织学生在实际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这样才能解决学生独立生存与生活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完成为这些学生的家庭构建幸福生活,解脱残障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困境;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主要是在特殊学校,而不是在职业学校,毕竟我校的主流业务还是面向正常生。
那如何构建个体化的课程呢?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许家成老师的讲解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传统的课程构建思维主要突出两点,一是齐步走,统一要求;二是教会学生所有目标。而个别化的课程构建思维方式则要突出四点,一是生长发育中自然会;二是多种学习方式渠道;三是只有部分目标需要教学;四是需要教学目标进入IEP(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思想被公认为开展特殊教育的核心原则,IEP的制定及有效实施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方法或手段。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学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进程。
首先,IEP集体讨论,全员参与,为每名学生量身制定教育计划。IEP制定前,教师在假期中要根据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习的评估结果,3
设计学期初的前测评估方案,开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召开教学主管、相关教师、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的IEP制定研讨会。在单次会议上,参与人员会围绕1-2个学生讨论其自身情况、学习特点、教育安置、教学策略等。有时针对一个学生的讨论会也要多次召开,反复研讨。每名学生的IEP在制定前都会召开上述人员参与的研讨会,然后由班主任统整出该生的IEP。
其次,课堂教学有效落实IEP。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IEP长期目标分解短期目标至各月,同时细化月教学内容成为周教学、日教学和课时教学内容。然后课堂教学中以IEP目标为指引,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以分组分层和个训等形式落实IEP课时教学目标,以IEP统领课堂教学,力求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以IEP为依据进行评估设计,考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为IEP的调整与修改提供依据。
根据IEP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我校之前开设的课程根本没必要再开设生活技能课程,因为进入我校启能班的学生都是经过特殊学校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他们在之前九年基本上掌握了生活技能,而且,有些人文素养类的课程也不必要开,如康复训练课程。既然开设的是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专业,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我认为课程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素描和色彩的IEP上,按个别化教育思维,再根据学生是否具备工艺美术制作的天赋或智力水平实际,进一步实施后面的图形创意与字体变形、立体构成、产品图稿描绘、手绘产品效果图等课程的必要性和难易度制定。对于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专业来讲,基本功就是素描与色彩,如果一个学生在这方面的智力水平根本没法
4
达到可以完成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的,学校就应该与家长和学生召开会议,研讨把选修课程中的陶艺、刺绣等课程学好就行了。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或确实具备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的天赋,学校不仅要加强图形创意与字体变形、立体构成、产品图稿描绘、手绘产品效果图等课程的难度与量度,而且还要进一步开设手工DIY、丝网花制作和装饰画等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的课程。
5
第三篇:地方与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工作总结
甘州区沙井镇古城小学
地方与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工作总结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剪纸、乒乓球、舞蹈,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中又有相关的教师能承担起这些课程的实施。
在确定好校本课程的内容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又对其具体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并指导部署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1.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刚一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家长会提出一些疑议,甚至遭到反对;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学校有必要给予指导、帮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剪纸、葫芦丝,还是乒乓球、舞蹈,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4.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5.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学校举办学生剪纸作品展,艺术节上展示学生的葫芦丝演奏,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使同学们的葫芦丝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们在不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一)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二)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
(三)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第四篇: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心得
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心得
李占峰
4月12日到14日,我们来自泰安市各县市区教研室和重点学校的十人,在市教研室郑书记带领下,在青岛市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会期虽然不长,但议程安排得却很紧凑。一天半的会议中,我们不仅聆听了先进学校的七位校长和华东师大教材与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的精彩经验报告,还实地观摩了青岛二十六中的精彩活动课堂,可谓收获颇丰。现将会议学习体会简单总结如下。一、七位校长的典型经验介绍让人颇受启发。
第一天上午的主要内容是听取领导讲话和典型学校经验介绍,其中,青岛市普教教研室王旭昌主任对青岛市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所作的汇报可谓内容丰富,很富概括性,使人对青岛市的校本课程建设有了一个整体的、比较清楚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和他们的差距。接下来,省教研室从全省范围内选出了七所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最有特色的学校,让他们在本次研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这些学校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都能结合自己本校、本地的文化特色,尽量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校本化”和“地域化”。
例如第一个介绍经验的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他们的“构建四模块课程体系,打造阳光课程文化”就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制定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德育与实践课程主题化”的课程建设方案,构建了促进师生共享、共创、共成长的生态课程体系。他们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围绕学校“乐学、善思、尚美、能群”的培养目标,分别开发出了“博学、博约、博雅、博大”四个选修课程模块,共开发了曲艺、吕剧、剪纸、陶艺、跆拳道、篮球、机器人、棋牌、神州风俗、朗诵、英语剧场等38门43个班的选修课程,涉及艺体、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可谓内容丰富、特色突出。
青岛市47中的“顶层设计、系统实施„成就梦想‟课程体系”同样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以成就师生梦想为顶层目标,教育学生要拥有梦想,勇担责任,不断超越自我(学校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校训)的品格;在和谐自主、追求卓越(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大氛围中,培养拥有自信个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的“四自”品质中学生,最终成就师生的梦想。为此,他们开发了4大类13个模块80余门课程,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校文化浸润学生“四自”品质。例如,他们开发的“实用论辩艺术”“趣味多米诺”“英语电影欣赏”“心灵成长沙龙”和“器乐演奏”等课程,都深受学生欢迎。
曲阜市实验学校的“凸显人文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样也给人以鲜明印象。他们学校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推出的“五百工程”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五百”是指《百诗》、《百联》、《百歌》、《论语百则》、《名言百句》,而且其《论语百则》和《百诗百联》还由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向社会推广。同时,他们学校的校报《实验中学》和文学社报《北辰文学》也被作为校本课程的文本,最为难得的是其《实验中学》自2000年国庆节创刊至今已连续编发了155期,《北辰文学》也已出版了36期,它们记载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更成为了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平台。难怪两份校刊分别获得了全国校内报刊评选的特等奖和一等奖。
给人印象最深的还应属潍坊广文中学的经验。赵桂霞校长最后一个发言,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却比较充实,而且赵校长的口才也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她从一个新的视角阐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途径,那就是“发现”,他的发言也因此名为“„发现‟课程”。总体说来,广文中学的发现课程主要包括三大块,即“活动课程”“学科课程 ”和“学校课程”。
作为引言,赵校长从2007级毕业生离校前破坏公物等细节入手,提出了设计开发“离校课程”的构想,并为此确立了“倾诉感恩”“担当责任”“把心留住”三个课程目标,按照“主题班会”“毕业校会”“校园送别”三个课程板块层层推进。赵校长说,实施“离校课程”后,每年回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了。我想,这就是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需求而产生的良好效果吧。一所学校能够让毕业生记得并愿意回来,这应该是学校的成功表现。
广文中学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中的问题,构建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二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构建生本化的“学科课程”;三是发掘学生发展中的特质,构建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尤其是他们对学科课程进行二度开发,适应学生的需要,开发出“学前引桥”“难点引桥”“发展引桥”等三类“引桥课程”,为学生学习新知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识或背景的铺垫。可以说,他们的“引桥课程”是比较有特色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值得学习借鉴。
二、吴刚平教授的理论阐述澄清了很多我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的报告可谓高屋建瓴,给人以清晰的认知。他从权限界定的角度深入阐发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校本课程的操作程序和大致结构。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吴教授的报告的确是无懈可击,它着眼高,阐述得深。其实对我们来说,更大的启发在于吴教授对校本课程的界定打破了很多以前我们的认知,例如他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课程”而非“活动”,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的形式多样热热闹闹的学生文体活动以及学生社团,其实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校本课程,它混淆了课程和活动的概念。他认为校本课程的定位应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调节、补充和拓展,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和提高度三个方面考量。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操作中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指导、有课时、有去处,其中单单就内容和课时来说吧,很多的学生活动和学生社团就完全不符合课程的要求,一周一节到两节的课时怎能保证一个课程的教学要求呢?这样的课程又能实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另外,吴教授还说,大多数地方所搞的校本教材其实是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尤其是那些编辑成书并出版发行的,国家并不承认这一块,比较理想的课程教材应该是教师自主开发的,以讲稿、活页等形式呈现的各种原生态素材,吴教授甚至说,下半年国家将要搞的优秀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评选工作中,将着重规定校本教材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以及校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如此一来,恐怕现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所搞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将面临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
总体来说,不论是先进学校的经验介绍还是吴教授的理论阐述,都给我一个深刻启示: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绝非一两个人所能做的,要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领导和工作团队,保障这项工作的科学、有序和实效。它既然是课程,既然需要教材,就必须严格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从计划、目标、内容、组织到可行性论证,从教师、学生、课时到实施去处都要有明确责任分工。因为它真正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所以才更需要决策者和实施者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扎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不能随大流也不能盲目求新求异,要真正从学生的需要从学校的发展出发考虑问题。
三、考察青岛第二十六中学的收获。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青岛第二十六中起步晚却起点高,我们考察的这所分校是去年才开始启用的,但却达到了准国际二代学校的标准。观摩他们的校本课程活动之余,我认真走遍了这所十分紧凑的学校的角角落落,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学校硬件设施和部分软件设施,还真有收获。
收获之一。学校的基础设施利用率高,尤其是学校实验室、多功能厅和运动场,都很好地发挥了其作用。例如多功能厅,可以同时容纳六个班的学生上课,可以实现同期录播,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同期观看会议或课堂情况,这比一般的多功能室显然更实用。再比如学校操场,虽然建在二楼,占地面积很小,只有二百米的塑胶场,但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学生课下可以随便在操场活动。再例如学校教学楼,每个班都有多媒体设施而且利用率高,每间教室后面都有六七台电脑,供学生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使用,每间教室的墙壁都有一排小橱,可以用来放置学生书包或衣物甚至花盆,教室里显得很整齐干净。真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所占地面积看上去只有几亩见方的学校居然在内里做出了这么多文章,的确让我们深思,也让我们更坚信了一点:名校,真的不必拼硬件好坏和面积大小。
收获之二。学校的文化建设很有特色。尤其是没有一面闲着的墙壁,所有教室内外墙壁上全是学生和教师的作品,有各种主题活动的,也有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学生手抄报,也有学生书画作品和习作,内容丰富。更难得的是,每一面墙壁上的学生作品全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没有污损,这非常难得。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为了方便更换和清理学生作品,墙壁上全部都装上了一层纤维板,学生作品不是用胶水胶带贴上去的,而是用图钉揿上去的。更有特点的是,每两个班之间,他们都设立了一个小屋,用来供教师和家长或学生个别谈心之用,同时,这间小屋也是一个小小的图书角,课下学生 可以几个人坐在小屋里阅读谈心,环境非常安静整洁优雅。另外,每个班的门口都设立了一个“图书漂流角”,里面放置了部分图书,供学生随时翻阅,这些都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气息。一所学校处处展示的是学生的成果,这不正是“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发展的最好体现吗? 收获之三。刘晓云校长很有想法,她在2011级学生入校后的教师节,发起了一个活动倡议,让全校每名师生都给十年以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然后全校师生在操场集会,逐个走到一个大大的彩色地球仪前,把这封信郑重地投进去,然后他们相约十年以后的教师节,大家重回学校,然后打开地球仪,取出这封信阅读,看看自己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用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真是妙招!我想,我们可否借鉴一下呢?平心而论,我们有几个毕业生多年以后也愿意回到母校,重温当年的美好时光呢?我们给学生心灵留下了多少值得一生珍藏的东西呢?
古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东西真的不是靠“说”出来的,默默地慢慢地“做”,才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质。学校教育真的是一门最大最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第五篇: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实施...
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0年——2015年)
为了进一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二期工程”,强化校本研修,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特制定《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为工作指针。
二、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课程,为网络培训的开展提供课程资源;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特别是学科培训课程的开发,是想通过课程开发深化校本研修的开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三、参与范围
区属各中小学组织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全体教师、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教研员(也欢迎其他老师参加)。
四、实施过程
1.组织领导:成立二道区“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陆旭
副组长:王军、梁晓莹
组员:孙敬杰、王玉琴、杨桂华、李波、张惠娟、罗中富、钱国光、刘华、王艳君、徐铁梅及区属各中小学主管师培校长。具体负责计划的落实和成果的评审。
2.宣传学习阶段:区里组织召开有各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学习动员大会,宣讲解读市里《行动计划》,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
3.制定方案阶段:制定区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属各中小学按照市、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的文本材料交到区进修培训部门。
4.具体实施阶段:各校要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教师个人;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参加者依据市里行动计划要求认真操作(见市行动计划);各学校对教师开发过程予以必要指导或组织合作攻关,集体审评后报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各校要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市里组织的示范教师培训课程活动。
5.上报优秀培训课程阶段:108中小学;52中小学;53中小学每学科限报4门;其他学校每学科限报1门。9月5日前将名单、课程文本及录像光盘一并报区进修培训部,中学报给刘华老师、王艳君老师;小学报给钱国光老师、徐铁梅老师。
6.评审培训课程阶段:9月5日——15日进行区级优秀培训课程评比。区组织审评后评出区级奖项,从中择优报市里。
行动计划期间为2010年—2015年,区教育局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培训课程评比。
五、课程建设结果的使用
1.区里将把在市里被评为优秀培训课程受表彰的教师聘为区教师培训者团队成员,2.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培训,观看被评为优秀培训课程的录像光盘。
3.将行动计划落实程度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评定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及申报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和示范校的主要依据。
4.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不定期检查各校此项工作开展情况。
六、要求
1.实施《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有效开展学科培训的又一具体行动,对于推动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各校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抓好行动计划的落实。
2.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所以各基层学校要把落实行动计划作为建设教师发展型学校的主要内容,以此为载体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二道区教育局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