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内容在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有重大意义的、年轻的、成绩累累的、有十足发展潜力的学科现状;从研究重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对外汉语教学普及性等方面透析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教材、汉语
发展趋势,学科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国际流行的学科名称为“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又可以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怎样使学习者又快又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有特殊重大意义的学科。在当今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常常跟一个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自己的语言,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各方面的交流。依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反过来,汉语的推广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例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校34年来,已经培养出4万多名懂汉语的国际友人。他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活跃在国际交往中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毫无疑问,培养更多的真正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对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应用学科,而且是一个年轻学科。把它称为年轻学科,也就是说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个学科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和值得研究的题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始于50年代初。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我国学者正式提出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建设,始于1978年。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边努力实践,总结经验,一边学习和吸取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使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有重要意义的年轻的学科,国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提供了便利的发展环境。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外交流逐渐增多。随着“中国热”在世界各国的掀起,汉语学习也逐渐加温。我国政府对对外汉语教学非常重视。国家教委1989年5月《关于印发〈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一文中明确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为了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1987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政府部门及北京语言学院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长。日程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负责,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
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教学,谓之“致广大”;全国语言学家及教育学家对对外汉语的全方位研究,可谓之“至精微”。二者结合,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良好局面。
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家的推动下,在全国语言学家及教育学家不懈研究下硕果累累。
㈠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面更是取得巨大成就。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以及汉外语言对比诸方面的研究,成果甚丰。正如赵金铭所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专家学者们也越来越注重科学的学科方法论建设。从对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过程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近几年发表的论著中,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尝试综合借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解决教学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㈡、建立了日趋完备的教学体系。
1教学层次逐步齐全。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一个深刻的变化是,从过去以汉语预备教育和短期语言培训为主,逐步增加了正规学历教育的比重。1975年原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创设了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接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也相继开设。尽管专业名称不尽一致,有的叫“汉语言”,专业,有的叫“现代汉语”或“语言文化”专业,但其基本性质同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则是肯定的。目前的学生人数也在稳步增长。另外,各校学习汉语的外国硕士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2、教学设计日趋完善。随着本学科的教学层次的完善,多所院校建立了对外国人的汉语本科专业、硕士专业,短期汉语教学、速成汉语教学更为普及。经过多年的实践、调整、打磨,在教学历史稍长一些的院校中,为各种教学类型、层次设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学管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历史较短的院校也在积极向较悠久院校学习,试图尽快规范地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
3、教材建设成绩显著。自1978年以来,我国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编写的教材达数千种以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科教学系列教材和短期、速成系列教材。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对外汉语教材也呈巨大的增长趋势。我国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著的汉语教材,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㈢ 形成了本学科专家队伍
l、经过4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在理论和实践上卓有建树的专家、教授队伍。一批中青年专家也在成长。据1994年统计,对外汉语教师中有教授70多人,副教授50。多人,讲师800多人。到1996年8月,已有1200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教委汉语师资审查委员会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2、学科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也日趋完善。1983年起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先后设立了培养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起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院校先后在现代汉语专业下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这些院校已经培养出一批本学科的专业人才。1996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获准招收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最近,有关机构和专家经过认真的研讨论证,提出应当设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博士学位。
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有着良好前景与发展潜力的学科。
随着国内各高等院校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逐步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成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渠道。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无疑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在世界上的声誉。40年来,伴随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选读汉语学生人数的增加是可以预期的。最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动机,已经由猎奇而转向实用。然而,美好的远景意味着更重大的挑战和责任,我们必须在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教法改进上,做出更大的努力。目前国内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30多所,1996年在校就读的外国学生达37000多人,专职教师在2000人以上。此项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一项发展的系统工程,要进行跨学科,全方位的研究。在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努力挖掘汉语的特点,创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法。以此为目的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善于换位思考,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渗透和交融,共同建设好学科,做好推广。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1、研究重点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至少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三个学科的交叉,当然它也涵盖其它学科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和化学等。我们中国文化里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所做的工作,在实质上是做文化的传播工作,这个文化传播得考虑接受者的心理,要想地让外国人能够了解和达到深刻的理解,是个很艰巨的任务,是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所以必须注重教授的方法与手段。所以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从研究语言为主转化为应用、教学为主,真正的走出去,走到世界上要求学习汉语的人群中去,带着他们认同的教材,以适应他们的教学法,去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的转变。
2、高质量教材的编写。教材的创新已经提出很多年,教材也编出上千种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完全满足世界上学习汉语的热切需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对外汉语教材大多是通用型的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母语、不同学习环境的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此外,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语言的不同天赋等,也会令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材。所以,教材的品类应繁多而齐备,覆盖面要广,不应留有空缺。这可看作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系统集成问题研究。所以编写的教材应该是精华、实用、有趣、好玩,因地制宜为其主要特点。经过综合分析总结出教材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要讲求科学性,②提高教材针对性③讲求教材的趣味性④要注重泛读教材的编写
3、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法的适应性。相对于国外灵活的教学法,国内传统的教学法过多依赖教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一般以教师为主,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不同,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已经习惯灵活互动的外国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很难适应。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所以要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法的适应性,4、对外汉语教学普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化的、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日益情深,并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华学习汉语的人已达8.5万人次。世界上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汉语热正在升温。先说周边日本和韩国。日本学汉语的人是100万,95%的日本大学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韩国有200余所大学、120余所中学开汉语课。因此要在注重对外汉语教学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世界各地汉语教学的大众性,普及性与可接受性。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国际上第二语言教学界同行对话的层次,也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汉语正加速走向世界。正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展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致力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汉语的扩展。
参考资料:
李泉(主编)(200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刘颂浩(2004)
《对外汉语教法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李扬(1999)《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柳英绿(1997)《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延边大学出版社。鲁健骥(1999)《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趋势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院 部:国际交流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方向)班 级:中英班 编 号:
学 号 :201400501320 姓 名 :李晓霞 分 数 :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概况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随着汉语热潮的不断升温和外国来华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多,中国也做了很多个合作项目,更加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尤其是在高校之间。众所周知的孔子学院,在国外,很多高校都与控制学院有交流接触,另一个则是交换生,高校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生都有机会交换到国外(中国)的大学教汉语,比较多的国家由韩国,日本,泰国等。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交换生。
关键词:对外教学 概念 发展 现状 未来趋势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念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跟一些传统学,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型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横断科学、工具学科的数学。①对外汉语教学本来是真对国内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称,明显带有以中国人的视觉来指称这一学科的色彩。
二、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大略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的教学历史就有多久。但是对外汉语教学始创与1950年。(于1950年,当时的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分别向中国提出交换留学生的要求,②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我国决定同这两国各交换5名留学生。从此对外汉语教学翻开了新的篇章。)《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教外国人中文的学习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并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同其他外语教学一样的专门的学科建设开始广泛发展。于1950年7月,我国教育部应东欧和斯洛伐克要求,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汉语专修班,并接受了33名留学生。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培训的机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起航点。此后,我国在这一学科上越来越完善,并如雨后春笋般的趋势扩展到全国各大高校,随着教学投资和教育人才的培养,我国在这一学科越来越得心应手。至1990年起,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中国在国际上的更有利的发言权,国际留学生来到中国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预示着我国在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知道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事业以一步冲天的发展,国际上对对外汉语的需求也开始存在一个极大的缺口,人才求知若渴,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那么在我国学成的友好邻邦的学子在这新兴的学科学成之后都做了些什么?通过后续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学成的海外留学生(指代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有的成为了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为了大使馆的官员,有的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合作,总之,他们为外国和中国的更方面的沟通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的现场,说明这个学科的创立对人才的培养是可行的,可信的。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重视
我国在城里这一学科之后,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从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小组成立以来,就开始大力致力于对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完善,国家也制定了更为宏伟的方针政策,政策也更加宽泛,并多多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在新一届的对外汉语领导小组里,增加到了现在的11个部委,从国家领导小组的改变进一步的图动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早在01年的时候,首次设立了“国家汉办项目经费”,大幅度的增加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事业投入。在2001年教育部还设立了《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
(二)、教师培养方面
从专职教师培养方面来说,以前的教师的培养是以一部分中文专业课程和一部分外语专业课程组合的方式进行。但是问题来了,中文专业的教教师在某时素质不够硬,专业素质强硬不代表能教育得了外国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师外语不过硬,在课堂上无法解释某一个词语时,这时候英语可以拯救,可是专业是个限制,老师们抓耳挠腮也无法有专业的外语教师那样信手拈来。反过来讲,外文教师没有经过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接受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在解释字词来源时,缺少了优势,万一学生问来句子结构和其他问题,没有系统接受现代汉语教育的外文老师绝对束手无策。这成了难题,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呢?我国教育部门给出的策略便是上述国家教育部,竟教育部批准,一批院校相继开设了带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以培养专职教师。效果是显著的,从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了这一专业,此后遍地开花,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一系列的高校加入这一行列。那么时至今日,到底有多少高校设立这一专业呢,每年的人才输出又是多少?目前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00余所高校已经在今时今日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学校在这方面的数量激增,这个专业的前景亦是值得期待和展望的。每年从这个专业修成毕业投入各大高校进行对外教育的人数亦是逐年上升,但远远不够,众所周知,中国在今日的国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来华人士更不是几年前可比,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跻身世界经济林,不可避免的出现人才缺失现象,本国人士对外远远不如别人熟悉,这时候需要这类人才的时候到了,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和担当这个角色。所以,即使是大量教师的培养,还远远不足以完成对应的留学生配备额数。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到今天,绝对不是止步,还要继续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知道,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尚未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也有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要继续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值得欣慰的事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立孔子学院,并在国内大量的培养对外汉语的专业教师输送到各个孔子学院,把中国的汉字,古典文化传到世界各地。
(三)、来华留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接受留学生人数达到了几十万之多,截止至2015年约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9.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生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校、科研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中文。其中,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西洋来华留学生总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比起2014年来华留学生的377,054增加20,581,增福5.46%。③我国的教育潜力是巨大的,从来华学生增长可以看出。既得益于的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也得益于我们师资力量的逐步强大,可以说方方面面变化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要留住来华学生的心,凭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对外汉语所有的学子的一起努力,为建设祖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国家的软实力更上一层楼。
(四)、教育素质和教育质量
这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知道,光是吸引来华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让他们心悦诚服留下来的动机,那就是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素质。在这方面,我国的成就是值得骄傲的。自从1978年出现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以来,至今有了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尽管对外汉语的非学历教育占了大部分,但目前已经有30多所大学设立了对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专业.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完善的教育专业.其中还包括了网络教学,可以通过远程课程来进行汉语教学。但我国的办学条件还有不足.主要是针对硬件设施,比如说住宿条件,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在学术氛围上也应该更为宽泛,更为国际化,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留学生涌入中国学习,让中国也成为一个留学大国,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④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进行这一行业工作的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国内的汉语国际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灵活的运用技巧。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呢?
首先,必须具有语言学,文字学专业知识。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学,文字学,因此,作为一个对外教师,必须有这是的语言学、文字学基础、对外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系统有全面的认识。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扎实的语言基础,可以让你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热情、赢得学生的赞誉。其次,文化知识。从事对外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知识和世界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的民情风俗、发展历史、地理状况、各类艺术以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等一系列知识。才能在教学时传授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进行文化对比,文化诱导,当学生在课余更愿意去接受更大的中国,了解中国,而不是仅限眼前可见的中国。
最后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一项,外语知识。很多人认为,我能学好中国文化知识就能教育好留学生,事实上是错误的,须知,我们的面对学生是外籍学生,他们可能在来中国之前,一丝一毫的汉语教学都没接受过。所以,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上课无障碍的效果。教师具备外语知识可以便于师生交流沟通,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汉外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吸收课堂上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解释过程。
(五)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加强
随着汉语热潮的不断升温和外国来华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多,中国也做了很多个合作项目,更加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尤其是在高校之间。众所周知的孔子学院,在国外,很多高校都与控制学院有交流接触,另一个则是交换生,高校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生都有机会交换到国外(中国)的大学教汉语,比较多的国家由韩国,日本,泰国等。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交换生。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非洲一些国家,在校园走动间,会不经意遇见。自从2004年以来,中国在海外创办了很多“孔子学院”,加强汉语在海外的推广力,同时政府还有计划地邀请外国的汉语教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中文培训,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控制学院会进驻到更多的国家地区,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这种国际间的合作,是另一种途径来弘扬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我国将更好的加深国际间的合作,将我国优秀的汉语教师输送到国外,发扬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四、外汉语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
上述对留学生2014到2015年增长进行了对比,可以知道,每年来华的留学生人数都在增长。近些年来华的留学生,从自费学习逐渐向公费学习方向发展。在最早些年来华的留学都是自费来学习中文,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但是目前而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让国外形式转变,他们出台了新政策,配合中国国际间大学的合作,政府加大力度的推广,使得留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一定的方式申请奖学金来中国学习。从经济上的支持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顾虑,让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涌入中国。
(二)关于老师配备
来华留学生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师。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教师适不适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欣慰的事,国内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也将逐步提高,目前几百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还远远不够,将有更多的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国家也将继续大力的推广对外汉语专业,国内将输出大量的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也不再将仅限于国内,他们会把重心逐渐的向国外专业,壮大对外汉语教师的队伍,加入孔子学院和国外高校。教师的输出也不仅仅限制在各个国家的孔子学院,也将深入到各个多家的中小学当中,我们期待那一天。
(三)总体趋势
总体来说汉语热潮将持续,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分布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对外汉语这个专业还太年轻,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生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完善的。例如设施的不完善,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优秀水平,至少是国际上认可的教育水平。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宣传力度也还欠缺,外国对我们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等等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克服。这些都不是我们气馁和退步的理由,我们国家应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把汉语推向全世界,把更多优秀的汉文化推向世界文化之林,让汉语不仅仅成为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成为全世界使用度最广的语言。而且随着中国本土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量的输出,外国学生也不仅仅限于出国读汉语,他们在本国读汉语的比例也在会不断增加。我们相信随着汉语的不断推广,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① 来自百度百科词条解释
② 参见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第九次印刷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2016-04-14 ④ 参见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第九次印刷
第三篇:IMCPI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实践教学经验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汉语言与文学的专业水平和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专门对那些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和汉文化传播的人。根据这一概念,汉语母语及文学的知识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第二语言的知识与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技能共同构成对外汉人才必备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同时,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对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进行总结发言时强调要针对全球汉语教育的紧迫现实,加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教材的设计等,使得派出去的老师能够尽快加强文化适应度,尽快产出符合海外需求的汉语人才!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征求对〈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自2012年起将主要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意味着,对于对外汉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工作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对此,上海知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乐享中文的张先生表示,乐享中文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与袁部长强调的不谋而合。多年来,乐享中文加强实践教学,强调所学即所用,特地开辟“汉语角”作为学员和老外共聚一堂,交流和学习的场所。除此之外,乐享中文更重视对学员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对汉语传授技巧做了细致的讲授,更传授了学员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输的能力,因此,从乐享中文结业的学员不仅在语言教学上能够应用自如,而且个个都是“国学专家”,不仅剪纸、茶艺样样都会,而且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对于中国的美食烹饪也能指点一二呢。
第四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04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
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