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求恩精神--现场教学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从那时起,白求恩的名字伴随着枣园的春秋响遍了大江南北,凝聚成了一个响亮的丰碑,深深的烙刻在了中国人的记忆里,今天,在英雄常如流星般划过的二十一世纪,登陆互联网,纪念白求恩的网页比比皆是,打开电视机,不同版本的白求恩形象仍然会不时的出现在不同的频道里,人们或透过历史的迷雾去寻找,运用现代的理念去分析,又或者心无络绎的去想象,同我们今天在这里是一样的,人们在表达崇敬的同时,都在追问,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让如此众多的人如此长久的怀念,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引领他,到达人生终点时能如毛泽东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读过,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我一样的感想,我相信,毛泽东同志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感情激动,但是,他所用的文字又极尽平实,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初读这篇文章,感慨于平实的语言怎么可以迸发出强大的震撼力,久了才发现,越是华丽的语言用来描述白求恩就越是苍白无力,他的人生,只能透过他的行动,他的选择去体味,今天,也让我们透过他的人生里程去体味他伟大精神的意义——关于奉献,关于敬业。
白求恩先生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甚至有些传奇色彩,1890年3月,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一位牧师,在结婚之前是一位传教士,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一位外科医生,很小的时候,白求恩就表现出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外科医生职业的向往,儿时的他曾经将祖父行医的牌照挂在自己的房间门前,表示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成为象祖父那样受人尊重的外科医生,1914年,就在他仅剩一年就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实践职业理想的时候,一战爆发,在加拿大宣布参战的第二天,他辞去学业,参军成为一名战地护理员,战后,他完成学业并在欧洲深造,如愿成为一名外科大夫,1924年,他偕同新婚的妻子来到美国新兴汽车城市底特律,开设了自己第一家私人诊所,声名日盛的时候,1926年,他却不幸患上了当时被成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他强迫妻子与自己离婚,独自来到疗养院,在死亡的边缘,他冒险试用了当时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外科气胸疗法,两个多月之后,竟然奇迹般痊愈,此后他开始潜心钻研肺结核病的治疗,转为胸外科医生,并在30年代初成为加拿大乃至北美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之一,在他潜心钻研肺结核病的治疗过程当中,他医学的研究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社会困境,那就是肺结核病的患者以贫困者居多,而他们,却是最无力治疗的一群人,1935年,在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中,他来到苏联,他考察了苏联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后,他认为,自己医学的困境寻找到了社会学的突破口,1935年11月,他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36年,他奔赴正在抵御法西斯入侵的西班牙战场,1938年,他又选择前往远比西班牙更遥远、更落后、当然也更危险的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一名游击队员战斗在晋察冀边区,直至1939年11月12日以身殉职,年仅49岁。
很多初来延安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他怎么可能只有49岁,因为在很多国人的记忆当中,他是一名垂垂老者,没有错,待会大家可以在图片室里看到,国人的记忆是他即将逝去的容颜,而仅仅在两年之前,就在他来延安之前,他是一个衣着考究的、儒雅的中产阶级,回顾白求恩先生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每当他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他总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正如他1914年放弃学业,放弃职业理想参军报国,正如他1926年,他强迫妻子离开自己独自面对死亡,当然,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发生在1936年和1938年,当他选择东赴西班牙和中国时,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大家可以想象吗?当时,他是北美最著名的五位胸外科专家之一,盛名远播,他担任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收入丰厚,受人尊重,他是一名艺术家,绘画和雕塑虽然只是业余爱好,却也已经卓有成就,他在家中开设艺术学校,他在蒙特利尔举办个人画展,而且都受好评,他是一名发明家,拥有多项外科医疗器械的专利权,一个外科医疗器械公司与他签有合约并正在生产和销售这些发明,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致力于消灭肺结核病致力于推广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化,致力于帮助可能帮助的一切穷苦人,他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工业国家,熟悉了现代科技带来的熟悉与安逸,享受着一名名医的荣耀与充实,他的生活优雅而富足,即使用今天观点也足以体现人生价值。
然而,他辞去工作,写下遗嘱,不顾个人的职业前途,舍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义无反顾,在写给前妻的信中,他这样解释: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制造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而不奋起反抗,我拒绝,用默认和忽视职责的方式来容忍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对其他人发动的战争,我为什么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是需要得最迫切的地方。
白求恩先生舍弃了什么,相信,我们一定深有体会,因为,他所舍弃的,正是今天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人梦寐以求的。1938年3月,白求恩先生携带数千美元的医疗器械辗转到达延安。在革命的窑洞里——仅仅那一次——他见到了毛泽东,当晚,他的日记里多了一句话,他说:毛,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最伟大的人之一,但是,他也亲自拒绝了,毛泽东挽留他在边区工作的请求,他说:不要把我看做是一位老人,我是一名战士。在他强烈的要求下,6月,他来到了中国华北的抗日最前线——晋察冀边区,这里,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勇敢的中国军民,运用最落后的武器,抵御亚洲最强大陆军的地方。他象一名真正的战士来到战场,白求恩先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准备,迅疾投入了战斗,第一个星期,他检查了520名伤员,第一个月,他做了在今天很多外科大夫眼里如天文数字一般难于理解的147例手术,生活中,他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但是我们无从知道他是如何克服他们的,因为,他拒绝了毛泽东特批给他的每月100元的特殊津贴,他对聂荣臻司令员讲:假如真有这笔钱,请把它用作照顾伤员的费用,如果为了钱,我不会到这里来,在加拿大,我每个月的月薪不会低于600美元,他曾亲自把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炼乳等食物喂给伤员,唯一抱怨过的只有一点,残酷的战争,使他与外界的联系几乎隔绝,在写给马海德大夫的信中,他曾经急切的问:罗斯福还是不是美国的总统,其寂寞可见一般。与对生活困难的漠视刚刚相反,白求恩先生几乎用了他所有的精力和能力去对抗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巨大困难,这里条件之艰苦设备之简陋,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第一次巡视的结果令他感到了巨大的震惊,因为,按照西方的标准,这里根本没有所谓真正意义的医院设施,他甚至不得不用锯木头的锯子去为伤员做截肢手术,如何才能实在自己在毛泽东身边许下的诺言,降低死亡和伤残率,他说:医生们,到伤员那去,不要等他们来找我们,他组织建起了一只战地医疗队,率领着这只队伍穿梭于各个战场,将手术台设在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二十华里,十华里,直至,五华里,然后,他开始承担起自己作为晋察冀边区卫生顾问的职责,利用自己从西方带来的先进的医疗设施,在我国最偏僻落后的农村里建设起了我军第一所真正意义的战地医院——模范医院,在这所医院里,举办卫生学校,开办医疗卫生实习周,为我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务人员,他利用自己在西班牙的战场经验,在中国的战场上第一次实现了战地输血,并称自己是万能献血者,充当最佳献血员,他动手设计各种实用的医疗器械,镊子、夹板、牵引架,他领着单位的铁匠、木匠、裁缝们去实现他们,他动手编写医疗教材、战地医疗手册,亲自为医护人员上课,为便于理解,还绘制了大量精彩的图解,事实证明,中国华北,确实是最需要白求恩大夫的地方,他作为医生,作为教师,作为艺术家,甚至作为领导者的组织才华,在这里,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作用。
在晋察冀边区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毫无保留的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的积蓄、才华、健康,直至生命。而且,他是快乐的,在今天的许多人,难于理解他的这种快乐,认为这样的生活实在太过艰苦,太过劳累,但透过影视剧增加了历史上从不存在的美丽女性、浪漫生活来评判他,其实是有些画蛇添足的,写给马海德大夫的信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生活,他说,今天我做了八台手术,非常非常的累,但内心,十分的痛快,在写给聂荣臻司令长长的遗嘱中,他反复告之自己所有的同事和朋友,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我非常的快乐,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可见:他是真的快乐的。奉献,并从中感受到极具的快乐,这就是白求恩先生的人生。
现在,再来让我们谈谈,关于敬业,有一张老照片,大家应该都熟悉,因为,他曾经就印在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10月,被认为是白求恩先生在我国的经典写照,照片上,一座破旧的小庙,一个简陋的临时手术台,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土布军装,脚上一双大号的草鞋,身材高大,非常消瘦,正弯腰躬身在手术台前手术,身边是几位助手,一缕阳光从照片的左上方斜射进来,从侧面勾勒出他消瘦的面颊、胡须、花镜,专注的神情,照片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眼睛,但却可以感受到目光中流露出的慈爱与关注,照片中,我们当然听不到声音,但假如你愿意,凝视良久,你一定能从中感受到那一份战火纷飞当的情爱,此时,距离白求恩先生以身殉职仅仅不足二十天,我一直非常顽固的认为,白求恩先生一生伟大的敬业精神,最完美的凝固在这照片中,这,生命的最后十多天里,为什么会有这张照片呢,是因为1939年10月,本来是白求恩先生预计启程回国的日子,为了要克服药品和器械短期的巨大困难,他决定回北美进行一次募捐,一个月圆之夜,他对身边的翻译说,假如运气好的话,今年我能和母亲一起过圣诞节了。但是在动身之前,他组织了一支战地医疗巡视队,决定将晋察冀边区所有的医疗机构巡视一遍方肯动身,巡视工作尚未结束,日军发动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决定推迟行期,27日,著名的摩天岭战役爆发,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来到距离前线只有五华里的孙家庄,在一座破庙里搭起手术台开始手术,第二天,有哨兵来报,敌人自北麓山坡攻下来医疗队必须立刻撤离,而白求恩坚持将余下来的10余台手术做完。他对躺在手术台上劝他撤离的战士说:“我的孩子,谁也没有权力将你留在这里。”为了加快手术进度,他将左手伸进伤口掏取碎骨中指被刺破。在盐水制成的消毒液里浸了浸就立即开始了下一例手术。三天后在巡视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医疗队发现了一名患头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外科烈性感染性病人,头部肿大,生命垂危,必须立即手术。出于对同事的不放心,他不顾中度红肿的手指坚持亲自做了这一例外科烈性感染性手术。不幸感染了致命病菌,此后的十多天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辗转于各个后方医院继续他的巡视工作,不停地为伤员做手术,高烧三十九度六时,他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凡遇头部和胸部的伤员必须抬来给我看,睡着了也要叫醒我。”很多人都曾经问过,作为医生,他是否知道自己的病情多严重。7日,当他的病转为败血症以后,他曾用自己的手术刀划破左臂,放出大量的毒血,并对身边的同志讲:你看,这还有救。所有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在回忆录里都有几乎相同的一段话——生命中最后的十日,是白求恩先生与生命赛跑的十日,他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抢救更多的八路军战士。10日,半昏迷状态的他,不得不停下工作,因为他已清楚的感觉到生命即将离去,叫身边的工作人员抬来自己的打字机,写下了一封战场的遗嘱,于12日凌晨去世。如果,白求恩先生不去进行最后一次的巡视工作,没有因为反扫荡推迟行期,危险来临时他选择迅即离开战场,又如果手上有伤他不去做那一例有烈性感染性的手术。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这些如果也不会出现。作为一名战士他对岗位的坚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嘱里他这样写:“每年必须购买250磅奎宁 300 磅铁剂用于治疗大量的疟疾和贫血患者。千万不要往天津或是保定购买药品,因为那里的价格是北平的两倍。”作为一名医生白求恩先生对病患的爱全心全意,正如在模范医院成立大会上他告诫所有医护人员,他说: “我们是一名医生、护士、护理员,我们的责任是什么,那责任不就是帮助我们的病患感到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所以你必须把每一位病患看作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父亲。” 最后,作为一名战士白求恩倒在了冲锋的战场上,而作为一名医生他用生命实践了服务患者的神圣职责。就这样,诺尔曼·白求恩就此变成了白求恩大夫,被这个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熟知传颂。即使在今天,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医院和医学院数不胜数,那应该是所有从事或不从事医疗工作的后来者对这位伟大医生的伟大敬业精神所表达的永恒怀念与追诉。
第二篇:学习白求恩精神
“学习白求恩精神、爱岗敬业”教师基本功大赛名单
魏巍,男,川里中学七(2)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
邢敬芳,女,川里中学七(3)班班主任,数学教师,参加演讲比赛。
附:魏巍老师板书照片一张;
邢敬芳老师演讲稿;
川里中学“学习白求恩”心得体会2份
第三篇:学习白求恩精神
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
唐县都亭乡中学 李楠
历史穿越了黄尘古道,总有一种精神颠扑不破,总有一种气质历久弥新,也总有一些人永远被人们铭记。“医者父母心”,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的实际行动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他曾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人民教师,当以白求恩同志为楷模,学习白求恩精神,恪守教书育人的原则,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只为心中那个无私奉献的信念,白求恩同志放弃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极其艰苦的晋察冀抗日前线。对于凡是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以深厚的感情和负责的态度,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的给予帮助,白求恩一生恪守这样的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人民教师要学习这种精神。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又把教师比成“红烛”、“春蚕”、“铺路石”,这都表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与伟大,表达出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爱,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这是爱的共鸣,是师生间心与心的呼应。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倾尽全力地教育好学生,也才能极大限度地使教育发挥作用,尊重、关心、爱护、宽容、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乐观坚强地生活、学习,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尊重、信任与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可见,爱心是建立良好的师德的前提。
其次,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白求恩同志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正是这种不断的学习,追求,实践,才使得他拥有了高超的医术,得以救死扶伤。作为人民教师更应当学习这种职业精神,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能力,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具有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敬业精神的关键是教师品行。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一个好的教师应能追求言传身教、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既自然文明又举止优雅,时刻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的形象。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敬业精神还体现在教师的忠诚上。忠诚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自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始终坚持以一颗平常人的心态。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敬业精神表现在专业素质上,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还应该博学多才,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业精神也表现在教师的恒心上。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
再次,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白求恩同志有一种很强的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肋骨剪,这种肋骨剪被一直使用到现在。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流动血库和战地输血技术,研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医疗器械,等等。创新才会有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人民教师也应具备创新精神,在各种问题面前,寻找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做好学生工作。
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教师要用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疑问;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你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你,你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我们一个教师不可能去影响整整一代人,但至少可以影响你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能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学生都爱读书,守纪律,讲文明,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第四篇:白求恩精神感想专题
白求恩精神感想
近期我对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做了初步的了解,却已被他那无私奉献、坚守职业岗位的精神所打动。他的无数事迹证明着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许在他选择了国际主义的道路,奔赴中国的一刻,已把自己辉煌的青春与沸腾的热血毫不保留地献到中国共产党手中。而在死前他依旧选择了国际主义道路,他没有因先前的作为而悔恨当初,他同奔赴中国时怀着同样的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然而,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使人们如今对他记忆犹新。近的在教科书上,我们可看见白求恩的影子;远的在军人中,可听到人们对他精神的赞颂;而就在我医院广场中央,诺尔曼?白求恩的影子巍然屹立。
他的精神,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毛主席曾见过白大夫一面,但仍然对他印象深刻。后来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被我们广泛学习。我们大多数,虽暂不能完全理解马列主义的真正含义,但可以从中学到白医生的无私奉献。我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要像白医生一样毫无个人目的和利益以及不图回报。另外,学习白求恩精神,发扬白求恩精神要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
毛泽东同志66年前发表的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也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白求恩是名医生,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集中体现在他的医疗实践中。他对病人高度负责、满腔热情,“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位病人”;他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在医疗工作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是集精湛技术与崇高医德为一身的伟大的白衣天使。白求恩又是一名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在自己国家中优裕而舒适的生活,心甘情愿地在中国这块艰苦贫瘠的土地上,在充满了艰难危险的反法西斯战场上,张扬生命的风帆,体味人生的意义。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66年前的白求恩是我们大家今天的一面镜子。我们越是被白求恩的崇高精神所震撼,所感染,就越是证明我们从心底里呼唤和向往这种精神;我们越是被白求恩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就越是表明我们从心底里渴望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面对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我们无法回避自己心中的瑕疵和现实生活的缺憾。人们不能不对现实生活中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德滑坡和医患矛盾进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不能不对职业道德沦丧、诚信体系危机等涉及国民素质和民族形象问题进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从而审视、反省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生命的意义,审视、反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知,审视和反省引发不和谐的诸多社会弊端。白求恩的伟大精神、职业操守、人格力量远远超出他的职业范围,学习、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是各行各业的共同需要。
白求恩精神在今天无异是一种伟大的呼唤:呼唤的是做人的良知和人性的光辉;呼唤的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呼唤的是崇高和伟大,是生命价值和意义。这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呼唤。对于这个庄重的呼唤,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出应有的回应。我想,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代人,对这个加拿大人的认识都是从课本中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开始的。但是我们也许并不真正明白“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实事求是地说,白求恩在中国语境里多少有些被神化了,电视剧给我们“重塑”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白求恩,而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和图书出版,又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更趋真实的白求恩。
白求恩精神首先是一种志愿者精神,而且是一种国际化视野下的志愿者精神,其次是白衣天使精神。白求恩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白衣天使精神: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但是,现实中已经很少有医生或护士这么做了,重复检查、红包、乱收费倒是很常见。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医生的良知直接关涉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一个“纯粹经济人”医生是可怕的:他们只会问患者“你们有多少钱?”而从来不会关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医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而必须立足公益性,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医生的行医行为必须渗透白求恩式的公益服务精神。“让我们把利润、私人经济利益从医务界里取消,把贪得无厌的个人从我们的职业中清除。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这话也是白求恩说的,在我看来,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最佳概括,也最值得我们进行现实的反思。
我想,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代人,对这个加拿大人的认识都是从课本中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开始的。但是我们也许并不真正明白“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实事求是地说,白求恩在中国语境里多少有些被神化了,电视剧给我们“重塑”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白求恩,而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和图书出版,又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更趋真实的白求恩。
白求恩精神首先是一种志愿者精神,而且是一种国际化视野下的志愿者精神,其次是白衣天使精神。白求恩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白衣天使精神: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
但是,现实中已经很少有医生或护士这么做了,重复检查、红包、乱收费倒是很常见。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医生的良知直接关涉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一个“纯粹经济人”医生是可怕的:他们只会问患者“你们有多少钱?”而从来不会关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医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而必须立足公益性,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医生的行医行为必须渗透白求恩式的公益服务精神。
第五篇:学习白求恩精神
学习白求恩精神,塑良好师德形象
唐县羊角乡上苇中学 张苗茹
2011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逝世72周年的日子。今天 重读白求恩的事迹,依然让人感慨万端;重读《纪念白求恩》,依然感到心潮澎湃。白求恩同志于1938年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唐县,他不顾个人安危,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在中国尤其在唐县更广为传诵,家喻户晓。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教师,学习白求恩精神是很必要的。因为我们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重任。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铸就学生健康心灵。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为人师表的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那么,怎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呢?我认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具有爱心、渊博的知识和敬业奉献精神。
一、爱心是建立良好的师德的前提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把教师比成“红烛”、“春蚕”、“铺路石”,这都表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与伟大,表达出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爱,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这是爱的共鸣,是师生间心与心的呼应。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的老师,才能倾尽全力地教育好学生,也才能极大限度地使教育发挥作用,只有关心、爱护、宽容和鼓励学生,才能老师让学生充满自信,乐观坚强地生活和学习,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智力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尊重、信任与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可见,爱心是建立良好的师德的前提。
二、博学是塑造良好的师德关键
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到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甘愿奉献到永远。但一味地讲求奉献是不够的,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学生对他的看法。一个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来使课堂气氛更好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地提高,逐渐完善自我,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博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的需求,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
三、敬业是塑造良好的师德核心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具有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敬业精神的关键是教师品行。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一个好的教师应能追求言传身教、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既自然文明又举止优雅,时刻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的形象。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敬业精神还体现在教师的忠诚上。忠诚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自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始终坚持以一颗平常人的心态。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敬业精神也表现在教师的恒心上。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
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做人民满意的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