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

时间:2019-05-12 23: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

第一篇:“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

“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

姓名:冯锡梅 教龄:24年 职务:教师 职称:一级教师

单位:无锡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

【摘要】

藉由“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理念,通过无既定组织结构,而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兴趣点的“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给孩子不一样的幼儿园生活体验,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也给教师的专业思考带来不一样的新视角,通过观察、了解与支持,与孩子共同生活、成长,彼此收获更丰盛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类游戏化”

特别活动

体验

成长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是一本内容极为鲜活感人的书,平实的语言却充满让我感动的力量,书中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比如:“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场,要开展适应幼儿的生活”、“生活只有通过其形态才能够发挥真实的生活性”、“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它阐述了幼儿园不应该仅仅只是教育的场所,而是一个生活的场所,幼儿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是生活的创造者与承担者,应该有权利体验到生活的自主和乐趣。同时,在幼儿园中,幼儿处在一个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环境,和家庭生活的环境也是有区别的,他们有机会感受到在集体中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慢慢学会调整、接纳和宽容。这个集体共同生活的环境也使我们的很多教育变得真实、自然而无痕,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抓住孩子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孩子喜欢的形式让他们在快乐和轻松自然中学习,利用集体的力量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那么,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最贴切的答案就是——游戏。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发展,游戏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同时,游戏的结构和环境相对来说都是最宽松自由的,孩子们在其中能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这样的发展最接近本真,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如果幼儿园的活动课程能更多地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那么孩子们就能更自然更充分地成长与发展,就如同一株植物,在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充沛的雨水中健康成长。

除了幼儿园现有的游戏形式之外,我们还实施了一种名为“特别活动”的特殊游戏形式,它不同于现有的低结构游戏,也不同于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它是根据幼儿的学习内容、兴趣点、最近发展区等要素,并有机结合家庭、社区、环境等教育资源生成的“类游戏化”的活动。在轻松自然、富有乐趣、自由放松的活动中自主地交往、探索和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并希望这样的体验能带给他们日后积极面对生活的阳光般的心理品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在这样的特别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更加集中,参与热情高涨,思维与交流都十分活跃,然而由于活动的来源、组织形式等因素,每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是有所差异的。这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究竟怎样的“特别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喜欢的“游戏”,能够全情投入,怎样的“特别活动”才能让他们收获更多。

一、种植乐园——不一样的互助体验。种植活动在幼儿园开展过多次,孩子们都有了相应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想要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把它定位为“种植游戏”。在设计中,我们尽可能本着游戏的原则,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材料的提供,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孩子自由选择,比如过程的进行,我们鼓励孩子自由邀请同伴进行合作,比如结果的评价,我们没有既定的标准化模式,重在孩子的体验与收获。另外我们还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如材料不够怎么办,想要获取同伴的帮助怎么办,如何来完成观察记录等等。为了让他们在集体的环境中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我们没有很严密的活动结构,宣布完任务之后,就把更多的空间和机会留给了孩子。果然他们的表现非常令我们吃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设想,有的每一种不同的种子都种了一颗,想要看看它们在相同的土壤环境中会不会有不同的生长状况;有的用同一种种子在花盆中摆好造型再种植,因为特别期待长大后能呈现出自己想要的造型;有的选择与同伴一起种,因为他们更加享受的是交往中的快乐„„在缺少必要工具时,他们自然地向同伴求助,让我们看到了孩子间深厚的情感,自发去班级的“百宝箱”寻找替代材料,又让我们看到他们使用材料的能力和在熟悉的集体中如鱼得水的自由。他们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语言、对班级环境资源的利用等,充分显示了他们就是活动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游戏化的活动让他们愉快、轻松、自然地成为自己生活与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给了孩子们新的经验,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与思考。班级的集体环境、和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一切经验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然而在传统的预设活动中,教师与规则的限制、既定活动过程的约束往往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他们的成功更多地体现在完成了既定任务,教师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上,对于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成长关注甚少,也谈不上给孩子“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而在游戏化的特别活动中,教师相信孩子,充分放手,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这会促使孩子们主动向周围的环境去寻求帮助和支持,给了孩子一个与同伴和集体共同经历与成长的机会,这些会带来让人惊讶的成果,给教师和孩子们都带来快乐、积极、主动的新体验。

二、创建超市——我的游戏我做主。

如上所述,游戏是孩子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提供支持也是《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一书的观点之一。在以往的经验与做法中,往往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创设好游戏区域供幼儿选择,虽然他们能够选择游戏的内容和同伴,但还毕竟还是有范围有界定的选择。“创建超市”这个活动的设计,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让他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和创设属于自己的游戏。

首先,游戏内容来源于孩子。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表决确定最终要创设的游戏主题。主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孩子通过讨论、协商来分组,明确各组的不同职责,组员合作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孩子们自己分成了六组:布置场地、摆放商品、制作标签、绘制广告、做指示牌、制作工作人员证件,很快就分头开始忙碌起来。随着过程的推进,问题也逐渐产生:比如绘制组还不是很明确指示牌和广告的区别,仅仅只用记号笔和白纸制作出来的标牌又十分单调,而且让人看不明白,不知所云。而标签组这时在争论的是:究竟有些什么商品?它们应该定价多少?因为摆放组还没有完成,他们无法去查看商品的种类。摆放组却因为场地组不断尝试各种家具摆放方法,一直徘徊犹豫不能确定而没法去整理商品„„这些问题在孩子们的第一次尝试中一一显现,使得活动无法继续。我们请大家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再次讨论。通过老师的提示,孩子们想出制定活动计划的方法,他们通过协商,确定每一组的行动时间与方案,而因为前一组没有完成而暂时不能行动的孩子也学会了尝试等待、帮助别人、完善自己的计划。他们使用百宝箱的各种材料、不断调整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和行为,虽然小冲突不断出现,而解决的过程却充满温馨的生命力。这个创建活动持续了好几天,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小超市初具规模。

这是第一次由孩子们来创建属于自己的游戏区,其实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游戏的一部分,这个“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我们的预设更少,几乎完全是孩子们的创意与行动,他们的表现让我们之前的顾虑一扫而空,他们表现出来的合作协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令我们刮目相看。同样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自主,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获得同伴帮助的快乐和通过合作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说这个活动带来的收获如此巨大,我们触摸到了孩子的内心,他们的犹豫、挣扎、放弃、妥协、沟通、接纳等等,都如此真实,这才是真实的成长,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这样的成长又显得那么轻松愉悦,我想这也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成长体验吧。

三、两个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

这两个活动都是建立在游戏理念下的“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具备着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是在预设课程之外、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教师给予孩子更多支持,孩子拥有更多的宽松自由„„我们也都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都体现出了更出色的能力,体现了他们的内在成长,这样的成长不是被动的,是他们自己的宝贵体验。成长本来就是孩子内在的需要,当他们有了足够的空间,有了适宜的氛围,这样的成长会特别充分,充满了让人感动的力量。这样的空间和氛围是我们所能够给的,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时候,就能给予他们这样成长的力量。

然而静静思索,这两个活动究竟哪一个更能体现出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呢?哪一个他们更加感兴趣,更加喜欢和投入,哪一个可以称作是“孩子们自己的活动”?我的答案是:第二个活动。因为它完全来源于孩子自身,从一开始活动主题的提出、整个的筹备过程、操作过程、冲突与解决的过程都完全是孩子自己的,我们所做的只是给了他们一段时间、一个空间和一份肯定。第一个活动中孩子们也是非常积极,认真地投入,确实也有相当丰厚的收获,然而第二个活动从始至终都体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孩子成长的内在需要与动力,他们兴头十足地忙碌、专注地思考、热烈地讨论,还有认真地倾听同伴的不同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协商、改变自己的意愿等,这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验,也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这样的成长对孩子的意义重大,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份重要的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究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是他们所需要的。也许教育孩子就应该从了解开始,观察已然不够,而更深刻地了解他们,投入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专注的方向,他们的生命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又是以怎样的节奏成长,就如小芽破土而出,不仅需要呵护,更加需要了解、理解、接纳和共存。当我们回顾这些和孩子们一同经历的小故事,回忆和整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给我们的每一次惊喜和感动时,我们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园不是模拟场,而是孩子应该感受与投入的真实生活,是孩子与教师的共同的生活,是心灵之间的沟通与感应,当我们不断地放低自己,与孩子同一视角、同一高度地来创造和享受共同的生活,就能寓教于无痕,收获感动与发现的喜悦。“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形式是我们的一个尝试,旨在希望通过这样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来进行教育,来促动孩子的成长,我们也深深感到,这种游戏化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能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带来更真实更有生命力的快乐成长。

下载“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word格式文档
下载“类游戏化”的特别活动——触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冯锡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