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

时间:2019-05-12 23: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

第一篇: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

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优秀学生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弱。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放在首位,它是一个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产生新问题终的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观、互动观、学科观、时空观。

关键词: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初中化学教学要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听化学”、“背化学”,转变为“做化学”、“探究化学”。

一般来说,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六个要素: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设计)实验计划;实验与观察,获取事实(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问题是思维(研究)的起点,许多科技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然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常常在“提出问题”这一“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上就束手无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亦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弱。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一、“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问”,字典中意即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有询问、问答、问题、质问之意。“生问”即“学生提出问题”的简称。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是一个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产生新问题终的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

1.生活观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化学问题的源头。

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打开汽水瓶盖,看到有大量的气体冒出来。此时,教师问学生,看到生活中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你想提出哪些疑问?于是,学生的思维被这一生活情境打开: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哪些性质?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冒出来?为什么喝了汽水会打嗝?在明确本节课研究主题之后,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一瓶汽水,带橡皮塞的导管,澄清石灰水,紫色的石蕊试液,火柴,集气瓶等实验用品和器材,引导学生探究。显然,这里的汽水、气泡等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质疑提问的兴趣,促进化学知识理解与迁移,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2.互动观

“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互动的结果,问题不仅由一两个学生提出,而是要以一两个学生的一两个问题,引出更多学生的多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当然,“生问”是有预期的目标,互动是一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过程。

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时,教师问学生:根据前面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学习,今天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时,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有学生说,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哪些?当即有学生站起来说,这个问题不需要研究,因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就可以推导出收集方法。有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该是怎样的?一学生补充道,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需要知道它的反应原理,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去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围绕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提出问题,相互质疑、补充,理清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次序。

3.学科观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碍者冯.劳厄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就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我们的“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从化学科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并由此影响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教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餐桌碰到松花蛋时,你一般是怎么食用的?等到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追问学生,在这之前,你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吗?如果没有,现在思考,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化学知识。教师把这些人们日常熟知的道理作为“实境”,巧妙地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无疑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学科习惯。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可以获得松花蛋的制作方法,进而思考提出问题:松花蛋有碱涩味,说明呈碱性,醋属于酸性物质,为什么有碱涩味的松花蛋蘸醋之后就变的鲜美可口了呢?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4.时空观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在课堂内争分夺秒,以期“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从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赶课”,放慢脚步安静守候,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空”,让其质疑,提出有价值的的问题;同时,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着问号离开初中化学课堂。

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探究”的设计中,教师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教师追问,塑料瓶变瘪是不是就这个原因吗?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小声议论,一学生提出疑问:会不会是二氧化碳是和水反应了?当教师向变瘪塑料瓶中的水倒入紫色的石蕊时,石蕊变色。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实验中石蕊变色的原因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在刹那间开放起来,提出了“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色”、“水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等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是问题的讲解者,更是问题意识的引导者、培养者。

“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因此,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的胡思乱想。

二、“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提问是知识的种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提问为契机,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无尽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多样化的思考,可以出现无尽的思维的分化、对持、纠结与共鸣,可以涌现无尽的进一步深化探究活动的根据与事实。

1.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堂课时,教师让几个学生到讲台,进行如下表演:“同时点燃一根大小、质量相同的火柴后,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让火柴燃烧的时间最长?”并且说出理由。其实,这一生活现象已经为学生所司空见惯,只是没有被大家所深究。于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被学生很自然地提了出来:“为什么点燃一根火柴后,竖放很容易熄灭?而倒放很容易燃尽?”

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思维。?“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首先应该考虑能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其次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

2.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在学习“空气”一节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关于“19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方法、拉瓦锡实验装置”,自主学习之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全部同学相互补充提出了如下问题: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了哪些结论?实验装置的密封性有什么要求?若达不到这一要求,后果是什么?消耗氧气的物质――汞的含量有什么要求?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生成物应是什么?拉瓦锡通过什么现象发现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1/5,此时装置是否冷却?如不冷却,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什么?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空气”有关“拉瓦锡实验”内容时,习惯于对“拉瓦锡实验”进行仔细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详尽解释,学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不只是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内容,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内容读出思想、提出问题。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体会到,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最能反映出他们所关注的知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正是他们自己所提出问题。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逐步感觉到并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才有价值,他自己也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而且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和探究。

3.合作讨论,产生疑问。

在学习“氧气”时,教师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按照课本要求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观察现象。实验后,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学生们发现,各组的实验现象不尽相同。有的实验成功了,有的实验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失败?学生交流讨论,产生如下疑问:会不会是氧气不纯?铁丝上面有锈影响实验吗?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什么?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是什么目的?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迅速”?还有没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个体间不相关或者竞争性的关系发展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发展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为了解决化学学习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而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培养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

4.交流展示,倾听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小组交流展示。有的小组说,实验看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有的小组说,实验中观察到蓝色的溶液变淡了;有的小组说,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但不知道是什么气体?什么原因出现了气体?此时,教师没有急于解释,只是表扬了第三小组同学观察细致认真,然后继续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也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我们组猜想这种气体是氢气,因为我们闻了闻气体没有气味,肯定不是二氧化硫。有小组同学站起来补充:如果是氧气也是没有气味的呀?这个时候,教室里一片议论:这是什么气体?如何判断?为什么有这种气体产生?

交流展示暴露了学生是观察的方法、步骤及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考虑学生是怎样观察思考的。这样,要求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时间和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上,而非交流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只是要听学生表达出来的信息,也要透过内容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思维火花。在“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师倾听的根本要义,就是要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姿态,听学生发言中所包含着的疑问、心情,与他们心心相印。

5.对话反思,带走疑问

在组织学生学习“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有学生说,我懂得了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有学生说,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只要改变一个条件,燃烧就能熄灭,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有学生说,我有疑问: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氧气,但是前面我看到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是为什么?有学生说,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而蜡烛的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呢?

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惑,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学生不仅是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对象,还是一群向我们反馈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回答为我们教师提供进入学生大脑的思维线索,会发现致使学生做出回答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为此,“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小节,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的独立反思、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材的对话,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教师给学生有机会重新回顾、反思并更新他们在化学课堂上的初始疑问,完善观点或思想、追踪自身思考经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自己被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观点或思想、疑问。由此通过梳理激发学生产生新疑问,带着新疑问离开课堂。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待时间是完成“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为学生留出思考问题、提炼问题的时间,就能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尚若我们期望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就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思考。当然,引导学生提问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表达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教会提问”.的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4,9

[2] 蔡志吉.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59-61

[3] 吕星宇.对话教学:为思维而教[J].教育学报,2008,03

[4] 包春华.化学课堂教学中“实境”的创设[J].化学教学,2012,(8):6-7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中学 廖学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鉴于目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实践,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

1、启创新之门——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才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因此在教学中就应从观察的品行、态度、方法和程序、范围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从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走出去观察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准确真实地写好观察记录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寻创新之源——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创新的源头。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工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开展游戏活动、寓实验于娱乐之中。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3、立创新之本——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家的许多发明成果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而可靠的手段,因而是创新之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优势和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启发性、探索性、自主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如“魔棒点灯”、“魔杯变酒”、“魔水显字”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的增补、改进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体验设计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原本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但教师将实验设计为: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后振荡,矿泉水瓶奇迹般的瘪下去,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样,学生可亲自体验到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在注重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创设问题情景中独立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知识。在精心设计的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和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发展演绎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教学,首先从完成书写CO2分别与NaOH溶液、Ca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入手,并设计“能否利用Na2CO3、CaCO3又反过来分别制得CO2”的逆向思维问题,联想H2的实验室制法,推测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方案。又根据实验室制取H2和O2的装置设计(教师提供实验仪器)作为思维的导入契机,促使学生发挥思维的想象力,让学生讨论,并设计一套制CO2的实验装置,亲自实验,满足学习和操作的欲望,享受参与创造的幸福感。

4、显创新之核——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在书本、实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找出本质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引导发现、联想变通、类比迁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如组织学生对“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中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大胆猜想、幻想,打破思维定势,挖掘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再如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仪器的特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掌握仪器的一些其他功能(如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不同的用途。

5、攀创新之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自主操作,使不同学生都能发挥其个性特长和想象,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其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挖掘和开发。同时也使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养成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并通过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性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如组织“学校饮用水状况”、“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等一些小课题(通过采样、分析、实验对比、查资料等方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学校饮用水状况、防治空气污染、防止铁生锈等问题上提出建议)的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

1、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创新教育的广阔空间 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权威形象教育学生的传统观念,营造富有创新气息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和谐、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创设真实美妙的情景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流露真情,去感受、去想象,使学生在多彩的感知、丰富的活动、良好的群体、生动的科学、平等民主的宽松环境中生活学习,获得创造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既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收新知识,把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实验和练习的设计上求创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统摄成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解题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不要因重视传授知识,训练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创新教育。

3、教师要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素质

新的世纪是人才、科技竞争的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路子;要不畏风险,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过硬的创新本领,探索有效的创新方法,做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4、创新教育始终要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开放搞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在富有创意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学生兴趣的激发保持、质疑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实际,穿插开展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如介绍化学史和先进科学知识,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相关实践,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等。给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004.1

第三篇:浅谈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问

浅谈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问题

静乐第三中学校

吕小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由内向外渗透和延伸。

“生本教育”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师本课堂”的重大改革,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生本教育”,这种提法既有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继承性,又具有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它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信任、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真正的学习还给学生。这种教育理念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正如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郭思乐教授所说,“生本教育没有具体的模式”,这个观点我认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探索一旦成为模式,也就是这种模式灭亡的开始。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和教者自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模式和方法的变化,“教无定法”是不断在发展变化中的教育的唯一不变的真理。至于课堂是学生讲还是老师讲,到底是学生讲的时间多还是老师讲的时间多,是先练后讲,还是先讲后练,都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我想这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真实的教学,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学会、会学、乐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要反对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学过程是“教路、学路和教材编写思路”三路统一的一个过程,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既精心设计学案,又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沿着科学的轨道进行。所以我的结论是提倡和鼓励创新,但更要做好常规,抓好常规,创新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只讲创新,不讲常规,那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第四篇:浅谈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利川市建南镇乐福店中学:幸定朝

课堂教学,不外乎教与学两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关键一方在知识汲取中的重要性。高效课堂即教师针对原有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段,用最少的精力及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的教学。高效课堂是一种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强调学生成绩又强调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如何摆脱死板的教条式理论填鸭而以灵活多样的实验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开发智力,提升能力,是每一位新时期化学老师的严峻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体会及高效课堂的宗旨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初步的理论与经验的总结。

1、转换师生角色

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讲台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舞台,而是一个让学生思维得以丰富的发展平台,老师也绝不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得以高效的最根本前提,在此之下才有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化学课作为一门有大量实验的课程,应当提供学生更多更大的舞台去用美妙的制剂迸发出他们多彩的思维。如实验教学就应当是在学生已学理论包括其生活经验等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大胆的实验假设,在悉心指导下完成书本理论与假设的升华,最终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指导、提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完善。

2、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安排等,按章节制定全面、翔实的教学计划,以期使教学目标、任务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化学课自身以实验为主等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步骤,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教学结束后,要详尽记录不同课程中相似或相异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3、有效控制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教学首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最终赢得高效。激发学生兴趣有众多途径,基于化学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1)可以先设置几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带来的问题,如为什么泡腾片一放进水里变会剧烈溶解?为什么液态水会变成气态?(2)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在课堂中引进据点或设置一些兴奋点使得学生有探究未知的可能。(3)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几个“神奇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让学生对未知产生不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许多诸如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方法等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控制还要把握好两条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它的教学应当首先由简到难进行,即梯度教学,让学生在前部分知识完全领悟之后再进行教学,并在每进行下一部分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配比性,尽量使教学规律与学生的理解程度相一致。(2)量力性原则。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应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需要认真的学习思考方能获得。比如化学现象及公式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方能得到认知,这一方面使学生形成相关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思考及实操能力。综上,教师要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作为化学教学尤其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期更好地领悟知识。

4、精选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的前期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学方法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致命武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及策略,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量。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具体采用哪种则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状态等等因素,同时这种多变性也要求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町能会多种交叉使用。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很多,系统性稍显不强,而处在14~16岁阶段的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逻辑思维较为欠缺,所以他们很难透过问题现象看到本质,也很难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往往不重视对原理、概念的理解性记忆。因而,针对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化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属性上划分,主要有基本概念部分元素化合物部分、计算部分及实验操作部分。这些部分课程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特征。(1)基本理论课。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往往与微观粒子运动及物质的宏观变化相关。微观粒子运动是很难观测到的,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放视频、做模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同时还应用浅显有趣的比喻来给学生理解概念。(2)元素化合物课。在基本理论理解清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在理论上理解化合物的特性,并可出示实物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讲:NaCI时,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盐,使其有直观的认识。学习后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加深化合物共性及个性等的理解与记忆。(3)计算课。初中化学的计算较为简单,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以及题目的理解,以锻炼其逻辑性。对于部分学生,还应鼓励一题多解,提高其发散思维。(4)实验课。化学课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有趣的实验,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严谨、规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5、结语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而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则既具有挑战性也具有着趣味性。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有趣的化学领域中“明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

第五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洛川县石头镇初级中学

孟怀锋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2.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怀

下载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化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建县第六中学 程蓉蓉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1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提交时间:2012-6-20 )我是一名教毕业班化学的老师,我认为每个人上课的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掌握课堂,如何让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1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一、在......

    最新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100问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100问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3.描述水的构成奥秘①水是由水......

    课堂教学“十问”

    语文教研组学习材料 编者按:有人常批评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像别的学科那样“清清楚楚一条线”。这里的“模模糊糊”就是对于“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继续教育学习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摘要: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