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定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思辨性强,概念术语多、知识点多,又直接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如坠迷雾中。为了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见晴日,从而能把这“纷扰”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为此本人根据十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学法:
一、结合教材排版特点指导学法。⑴、利用课题、框题、条目,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标志,弄清逻辑层次。⑵、利用不同字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一般说来,加粗的黑体字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或结论;仿宋体字是具体阐述;小楷体字是举例说明。因此,对于黑体字要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对于仿宋体字要精读,弄清阐述的是何原理,怎样阐述的;对于小楷体字可以略读,只要知道其事实是什么,说明了何道理即可(特别典型的除外)。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资料卡”、“名言”、“漫画”等内容学习掌握学法。这种“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本身就是学习政治课的好方法。
二、关于概念术语的学法。常用的有以下一些:⑴、直接揭示内涵外延。⑵、分析结构缩句扩句。例如,把法律的定义缩为“法律是行为规范”,再从来源、内容、效力、本质等方面扩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⑶、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各自本质特征。例如,把“法律”与“法制”相比,“违法”与“犯罪”相比。⑷、举例验证说明。例如,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方面举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产力”概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别把“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课程建构、目标追求、教学原则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的实际主要有三:一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二是人物经历(尤其是学生个人的亲身经历);三是当前社会热点。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⑴、以实际为例验证、阐述理论;⑵、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践行。教学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指导,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科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一些:课堂上让常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演短剧;如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与课本有关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参加诸如反“法轮功”邪教、抗击“非典”、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并实践行动计划、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掌握该学法。
总之,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平时知识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三部曲”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成就任何—件事,必须要有明确周详的计划。如果没有明确周详的计划而盲目行动,就会一事无成;如果有明确周详的计划,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就能实现理想。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已学完了九年级新课程,即将进入中考前的全面复习备考阶段。面对几本厚厚的思想品德教材,不少同学不知如何搞好思想品德复习。在此,笔者想告诉同学们:思想品德复习同样需要明确周详的计划,对于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思想品德复习来说,我们要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规划,重点“唱好”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三部曲”,即搞好“三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3月—4月中旬),主要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不同地区书名不同,本文一律称为“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温习教材知识,夯实基础,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把握思想品德中考动向。尽管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但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各个地区的考试形式、考试范围等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及试题分值等,有的会附上样题和综合训练题,有的还会附上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本地区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另外,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2009年7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因此,2010年思想品德中考肯定会设置民族团结方面的题目。
其次,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离开了基础知识这个根基,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梳理复习基础知识。我们要按照课程标准,逐课逐节地学习教材知识,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归纳单元、课、节、框的内容,制作能反映知识结构的图表,构建知识网络。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是这一轮复习的重要原则。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要注重培养能力;要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要讲求效果。
再次,我们要关注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思想品德中考常常通过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在整理时政材料时,我们应多参考《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这些报刊刊载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的联系非常密切,对我们的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进行时政材料类题目练习。在练习时应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做到举一反
三、应用自如。
二、第二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结合时政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实践。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4月下旬—5月下旬),重点是抓时政专题,提升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各知识板块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及其相互关系,梳理主干知识,把知识进一步串联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单纯围绕时政内容了解和识记进行命题考查的题目很少,绝大多数题目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的。所以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就自然成为这一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试题内容上看,各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大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环境保护、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等)、重要时政热点的考查。在2010年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关注的时政热点有:庆祝祖国六十华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注意找出时政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学会抓住时政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所传递的相关信息,注重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与渗透,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要抓强化训练,整个复习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5月下旬—6月下旬),重点是强化能力训练(中考前的冲刺模拟,是从知识到能力、心态的全面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不仅要进行临考模拟综合训练,而且要密切关注思想品德中考相关信息及动向。多训练符合思想品德中考理念的试题,可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试题时,各地往年的中考试题理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模拟练习时,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把每次模拟练习都当作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模拟练习后,我们应对失分较多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查漏补缺,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在第三轮复习的最后几天,我们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掌握重点知识。在考前几天,我们可作如下安排:自由复习,自行梳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整理好自己的复习资料;调整好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念,做到轻装上阵,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轻松面对思想品德中考。
总之,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对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分专题归纳所学知识,掌握时政热点和重点知识,搞好“三轮复习”。同学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在思想品德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思想品德易混概念解读
(一)1.公民与人民
(1)性质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权利义务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4)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2.权利与权力
(1)性质不同: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如公民享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等。权力属于政治概念,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强制力)或者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权)。
(2)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3.法治与法制
(1)法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合法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属于制度的范畴,其精神实质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以及普遍遵守。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2)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改造,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3)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4.责任与义务
4(1)责任是指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如对他人的承诺、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2)义务是指履行义务的主体依法应当作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其他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义务由法律规定、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履行。
5.国策与战略
(1)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国策的制定,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现实阶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男女平等、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
(2)战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经过推敲、思考后的计划,它涉及到国家经济、国防、工业、农业等方面。我国的发展战略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步走”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思想品德易混概念解读
(二)6.基本国情与重要国情
我们把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称之为国情。国情可分为三大类: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是任何国家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重要国情:①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②环境国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式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③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低,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7.改革开放与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8.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是我国“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所要实现的目标,即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体小康已于2000年实现,其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党的十六大上确立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将于2020年实现,其特点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9.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二者的关系是: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为实现最高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10.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它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我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学习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理论体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为首要教学目标,对知识点的教学则是通过融入生活实际,以鲜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和内化。针对新教材的特点,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1、学会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生活即课堂”,它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课堂,又把班级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把知识和能力蕴含于活动之中。此时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读书”了,“做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许多学习内容都可放在“做”中去领会和感悟。如2009年威海市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忆成长(11分)
在入学后的很长一时间里,小海都不太敢与同学主动交流,就怕说错话被人笑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愿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共享,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班级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渐渐地小海感到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后来小海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主动将自己在社区宣传栏中看到的资料呈现给了同学们:
“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共青团中央权益部等联合发布提示,对青少年寒假期间的娱乐、出 行、心理、家庭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
对此,同学们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额共同责任,作为我们自身又该怎么做呢?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小海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6分)(2)针对同学们讨论的话题,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5分)
从这一中考试题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新教材对这门的教学和学习提出全新的要求。平日的教学与学习中必须学会在活动中学,即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有机结合。
2、要带着问题学习。古人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善于思考是最一般、最普遍的学习方法。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对教材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不能随便放过,要学会分析其用意,从中总结出相关知识点,或用相关知识做出分析说明。同时,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看待周围人和事的习惯,在问题中学习,使得我们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更加高效。
3、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没有体验,难以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也难以达到思想品德学习的目的。无论是在活动中学习,还是在问题中学习,以及对课本中的“读一读”“说一说”“相关链接”和“阅读感悟”的学习,都要求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我们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
思品课是一门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学科,基于它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习政治要有一颗敏感的、善于发现的心。生活深处、处处留心皆学问。
凡事都要循道而行,求学也不例外。只有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我们才能针对生活中的事件提出问题。所以,学习思品课,我们还是要“以本为本”,课本总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归宿。也许乍看上去,政治科知识容量大且枯燥不易记诵,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不尽然。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稳下心来,踏实求学。在学习中,心稳了便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再则,如果我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切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所想的那般困难。学思品课有一个总的原则,即“宏观在胸,微观在握”。学习效率是学生的生命,首先要保证课堂听讲的高效性。然后便是课后复习的及时性。复习时,我建议大家找一支笔,一张纸,然后手、脑、心三管齐下。首先凭记忆在纸上列出一个章、节、框的结构体系,然后对照着数出每一条目下的具体内容,当我们这样做多了,无论知识脉络,还是知识细节,我们都能了然于胸,运用也能信手拈来了。
学习了知识要能应用,最初级的便应将自己的所学运筹于笔端了。考试分为客观、主观两大模块,分值基本均衡,但总的说来,客观题是最容易拉开档次的。有时一念之间大笔一挥,就会痛失几近十分。所以,客观题不要因为其看上去简单而忽视它,一定要处处细心。需知客观题本身的选择项中,便会有误项(本身表述即为错误的)、异项(所述内容题干未体现,与题干风马牛不相及),对这些专设来迷惑答题者的选项。我们一开始便要把它们排除。当然,要想顺利地一眼透过迷雾,我们必须掌握老师重点强调的难点、重点、易混点和易错点。单项一定要挑选出最佳选项,多选一定要细细分析题干中每句话,然后再从整体着眼思考它所涉及的知识点,筛选与之对应的选项。基于选择题出错率高的特点,我们可建立一个纠错本,反复练习,研究以做过的易错题,或许我们可体味些许做题的感觉和技巧。
相对而言,主观题给了我们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有时甚至有创新鼓励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乱写一气。最基本的,从形式上来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为保证观点的条理清楚,在每个要点前面标上对应的号。然后在答案的组织上,不论是简答、辨析还是论述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路可循的。比如简答题,我们可以先摆出观点,然后加以阐释,最好结合材料(题干)的实际加以点题。而辨析题,我们可以将题干分层,找出辨点,然后正反论述;原则问题的题目,我们则要表明态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论述题在主观题中,是一个重头戏,要让这台戏精彩一些,须得我们平日多加训练。
思品课考题中要考查的一个重要素质便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在整个卷面中都极为明显,而论述题更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很显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练、多思考。说到此,我想大家平时也应该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我们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训练,这可以避免我们在书面分析时有话说不出,减少应语言的不规范性。中考不回避热点,所以我们要关注时事热点,多读一些如时事、时事政治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等等。当我们把针对同一热点不同侧面的所有材料分析集中在一起时,我们便可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块之后,我们便可举一反三,应对与此有关的各类题目了。当然,我们更应注重其分析的方法,总结多了,将方法学到手,我们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做学问要用心做,要求细求稳,思品课学习不可呆板,多多留心,多多思考生活中的事件,相信我们的学习灵感便会如“源头活水”,淙淙而来.8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第三篇: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摘要:思品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人品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叛逆的多发期。学生要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性,慢慢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自主学习
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不仅仅是纯知识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认识;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磨练学生道德意志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对刚刚接任初中思品课的我而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面临着初中学科的考试改革。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想上好这门课难,究竟如何上好它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老师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
1、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得把这门课给学精了,教学内容吃透了,重难点明确了。需采用什么样的引导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发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所知晓,生活经验要善于积累。如:课余时间,我经常收集整理一些时事政治,生活案例和典型故事,以及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把它充分利用到实际教学中,好对学生的理解,领悟有所帮助。能让学生通俗易懂,且乐学。假期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它是上好思品课的必要条件。图片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就好比精心打扮一个人的外表,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
4、老师要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会用所学知识灵活多变的上好每一堂课。可见,加强教师业务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
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进行设计创新,思路清晰,环节清楚,教学重难点突出,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所教内容,明确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外,思品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后又为现实社会服务。初中生又是人生第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正处在思想品行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社会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事例来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也许另有原因”时,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本里一个个小故事,然后,分别让学生来归纳。我根据学生归纳进行整理,得出教学重点: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善待他人。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后,再谈谈自己身边或亲身经历的内似事情,这时学生兴趣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连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这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既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上好思品课的重要途径
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备教法,而把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给忽视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应先确定好本堂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为实现此目标,便会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与诱惑作斗争”时,我设出以下三个问题:
1、生活中不良诱惑有哪些?
2、不良诱惑会造成哪些危害?
3、我们中学生如何抵制和战胜不良诱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讨论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因势利导,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来出示目标,让学生既知道要学习什么,又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四、一堂课下来要有所收获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每位教师的评价与衡量标准都不一样,那么,一堂课里,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以下这四个方面看:
1、获得一点知识没有:这里的知识包括教材里的知识、课外获取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知识。一堂课中学生多少要获取一些新知识,如果学生一点新知识都没有学到,可以说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变化太小了。
2、得到一点感悟没有: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熏陶、感染。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案例等的学习讨论、交流。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和爱有点感悟没有。
3、懂得一点道理没有: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案例的分析学习后,明白一点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指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道理、科学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等等。
4、引发一点思考没有:课堂内容本身的内涵能引发学生思考,老师引入的事例和案例能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大小事也能引发学生思考,还有对自己各种行为的反省等等,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课后有所收获,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理念的要求。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需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完善。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自己心中有“爱”,爱生活,爱岗位,爱学生,爱敬业,爱钻研,就有动力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健康成长和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就是我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责任编辑
刘智宏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10.3.3、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0.4.作者简介:
丁洪仙;性别:女;籍贯:云南省新平县;出生年月:1968年8月;学历:专科;职称:一级教师;单位:新平县戛洒一中;邮编:653405。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摘要: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才能有所提高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不可能离开课堂教学,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思想品德课教师担负着双重职责,一是教书,二是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还要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感到,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新课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个性化设计
思想品德课要大面积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有意识地缩小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每个人自身的基础和优点,尤其要关注特殊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是符合学生的实际为前提。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赞扬,为其树立自信心。同时,善意地指出他们缺点,帮助他们制订提高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方法,从而促使他们取得进步,转困为优。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包括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内容,又包括反映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内容,可以说,它与时代、社会、青少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方面,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掌握知识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目标。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很多成长中的困惑,思想品德课本中就有解决学生很多方面问题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情绪变化,明白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自己的情绪变化,发挥情绪的积极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调查采访、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对课本知识的感受,增加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广泛运用,这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教育设备的灵敏性与广泛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事半功培的效果。从而改变了以往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的情况,而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的氛围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拓展思维的深度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导火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学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从而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时,有学生可能会问:一战后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他们的经济也腾飞很快呢?如果教师因为这是不在授课内容范围内的问题而不予理睬,或者横加指责,都会打消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导致学生再也不开口提问。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正确对待,尽可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
五、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具体做到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转变教学载体,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提高学习质量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节教案,评课互相指正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改善提高。
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好教学资源
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现在思品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指导学生建立起定向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自查等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最后由学生自己说清为什么。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发展,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变”,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经过处理的。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突出“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疑能激趣,疑能促思,疑能温故,疑能知新。从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首先是教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开发运用好教育教学资源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时常会与到这样那样的意料之外突发的尴尬事情,教师必须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策略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再精心预设的课堂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
七、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的实际,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顺应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作为科任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天下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开拓精神的养成,需要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要结合本校实际组织适当时事形势讲座、座谈会和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这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充电机会。想方设法增大现有政治教师的知识面、提供他们的信息量,是改变目前农村思想政治课落后状态的急迫而有效的措施。对此,教师要经常充电,利用多种渠道,如上网、电视、报刊杂志、培训会等,一是要增加教学理论知识,二是社会发展的时政知识,多留心、多用心、多记上心,随时关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事件,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游刃有余、轻松自如、才能让同行羡慕、学生佩服。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名思品课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思品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益。而且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抓住关键环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开创新的局面。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扁都九年制学校曹登玉
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升华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理性自主,促进其隐性教学经验的显性化,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从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进,它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呢?
一、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一名教师是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决定他是否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爱事业”“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人总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实践的可能性。我们与自身实践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熟知它。我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思考自身的具体教学活动时,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是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知识上的误解和偏见,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能力状况,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常规
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有必要经常进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反思,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也会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对象,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数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作好记录,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实现
就思想教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教师要适时抓住教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错失良机。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是教师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保证完成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任务。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经验、理念、背景,总结成败得失,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解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自觉活动和过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