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泥工
幼儿园小班美术泥工:美丽的花
教师:申老师
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故事导入:在森林里有一个花仙子,有一天,它听到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跳起了舞蹈,许多小花跟着他一起跳起来,都变成了最美丽的花。
二、图片刺激
1、右耳听故事与老师一起舞蹈。
2、请幼儿欣赏小花是怎样跳舞的(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请幼儿说说这些花朵在干什么,学学它的姿态。
3、教师演示好看的花。
4、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
5、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软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 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 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
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5、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形的花!
6、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钰创造表现。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小动物吃水果(泥工)
目标:1.能用泥制作自己喜欢的水果。2.有关心小动物的情感。准备:1.油泥、泥工板。2.剪好的小树叶等。过程:1.激发幼儿泥塑的愿望。提问:幼儿园里养了哪些动物?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们愿意请小动物吃水果吗?2.谈谈自己想做什么给小动物吃。3.幼儿制作水果。?观察幼儿搓圆技能,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搓圆。(在手心中)?可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参考。4.给小动物送水果。作品完成后,送给小动物,并说:“xx小动物,我请你吃xx水果。”建议:1.美工区提供泥工材料和工具给幼儿自由参与塑造。2.可用沙盘做果园,用树枝插在沙盘里做果树,幼儿用泥捏出其他水果的形象。评价:1.能用搓圆的技能搓出圆形的水果。2.会用语言和“小动物”交流。
第三篇:小班泥工活动
小班泥工活动《冰糖葫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觉得他们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时期,而且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总局限于绘画、涂色的形式上,其实泥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玩彩泥活动。于是我设计了《冰糖葫芦》这个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印一印的过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再通过制作冰糖葫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活动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一下目标: 1.体会泥工活动带来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2.能运用捏、搓、压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3.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不同创意的糖葫芦。活动重点:学习搓、捏等技巧,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活动难点: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不同创意的糖葫芦。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彩泥技巧的基本练习。
2.教学操作材料:PPT雪孩子的礼物、音乐、糖葫芦架子、彩泥、竹签、印花工具等。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我运用了情景设计法,使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观察指导法,幼儿通过观察进行操作和创作,同时老师也可利用这个教学方法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采取随机指导。此外,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了操作法等学习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这个环节我出示PPT:孩子们看谁来了?(雪孩子)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看(出示冰糖葫芦的图片)。幼儿观察冰糖葫芦是的特点。是由圆球串起来的!你们想不想也做冰糖葫芦做礼物。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1.与幼儿一起拿彩泥制作冰糖葫芦
我打破了以往的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而是在示范讲解的同时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冰糖葫芦,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把彩泥搓圆。注意在串糖葫芦时的安全,不要用竹签戳到手。同时强调串冰糖葫芦的要点,一个一个由上向下的穿起来。,在制作成一串冰糖葫芦后,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制作的顺口溜:搓,搓,搓,搓面条,拿起小刀切两半,团成一个球,竹签中间穿一穿)。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在制作完一串后,我根据《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我播放PPT请幼儿看到不同漂亮的糖葫芦,激起幼儿创造兴趣,出示印花工具叫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不一样的冰糖葫芦。,我没有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放背景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用优美的语言来渲染,用舒缓的音乐来衬托,可以更好的表现幼儿的所看、所感、所知)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美术活动之前,可以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颗漂亮的贴花。让他们去观摩同伴的作品,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幼儿完成作品快慢之间的矛盾,也给了幼儿行使自己评价的权利。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使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班泥工:棒棒糖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2.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1)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2)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3)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4)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5)教师巡回指导。3.给棒棒糖分类
(1)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2)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第五篇:小班泥工活动
小班泥工活动:小鱼游游
活动目标:
1.观察小鱼的外形,尝试用橡皮泥分泥、团、压扁、搓的技能制作小鱼。
2.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橡皮泥、一次性纸盘(事先已经画好水草)、范作。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 沈 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会是谁呢?”
请幼儿猜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2.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1)引导幼儿发现小鱼的制作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身体特牲。
3.探索制作方法。
“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么可爱的小鱼应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相互交流、探索。
4.教师示范。
A.分泥:把橡皮泥分成三份,一份大的做身体,两份小的分别做小鱼的尾巴和装饰物。
B.采用搓圆、压扁的技能做小鱼的身体和尾巴,并把小鱼的身体和尾巴拼贴在一次性纸盘上。
C.搓长条、小圆点装饰小鱼。
5.播放制作小鱼步骤图的课件,帮助幼儿记忆制作小鱼的步骤。
6.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动手较快的孩子搓小圆做成水泡,丰富画面。
7.展示交流。
附儿歌:
橡皮泥,搓一搓,变长圆,压一压,变身体;搓一搓,变小圆,压一压,变尾巴;搓长条,搓小圆,拼出小鱼真可爱,送回池塘游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