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

时间:2019-05-13 00:2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

第一篇: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

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

之道

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

编者按:前几日刊发的几篇书法入门基本知识,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与讨论。事实上,这个系列书法讲座已经播出经年,但对于学习者来说,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困惑还是那些旧困惑——非不为也,是不知也。今日再次整理本篇讲座(第013集)文字稿,重点解决由楷书入门修习者的一个大难题——为什么我的楷书写出来死板、呆滞、僵硬、无神?

主持人:田老师,有在学欧体楷书的朋友经常说,他写出来的字显得笨拙和死板;而且还有一个朋友说,他们看到一些写欧体楷书的、在社会上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写出来的字也是显得死板和笨拙。而看到您在节目中写出来的漂亮的欧体楷书觉得大不一样。所以朋友们就想让您就这个问题讲一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田蕴章:你谈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写欧体楷书,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碑”而写出来的字,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就是:笨拙、无神、死板、僵硬、板滞等等这些问题——这是个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有很多人,临帖很多年,仍然这个问题不得解脱。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不算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应该有这么一个阶段,在开始临摹的过程中出现死板、僵滞等,这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但是有些人,临欧多年,甚至象你说的,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了——干脆说吧,有些个老先生们,写了一辈子欧体字,到死都是僵板乏神。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主持人:也就是说一直都无法突破这个问题。

田蕴章:一直不得解脱——这个问题就属于是个病态——属于是在学习书法方面的方法有问题,认识上有问题,领悟欧体字的本来面目有问题。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就是启功先生所说的这个“透过刀痕见笔痕”。(注:参阅第10集:临帖三忌)这个问题启功先生点得很准确,但是,话是说得很轻松,而如何通过“刀痕见笔痕”,则是一个长时间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谈两个原因。造成死板、笨拙、僵滞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结起来有两点,希望朋友们特别注意。第一个原因是:只临碑刻,不临墨迹——由此而造成的弊端。也就是只临碑刻上的字迹,只认准了欧阳询一个人。因为欧阳询的楷书,我们到现在都没有见过他的墨迹本,见过的都是石刻、拓片这些东西。所以呢,它是刀刻过的东西,你看它在字帖上非常灵活、多变,而且那么样的精神,那么样的巧妙,可是到你笔下写出来之后,总带着石刻的味道。表面上看来好像有点金石气,实际上是写出来死板僵硬。所以我说初学者是一个阶段,但你已经写了若干年了,如果这个问题还不得解决,这就是一个病态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你不容易透过刀痕发现笔痕。

这个“笔痕”,就是当年欧阳询在写字的时候的真实的用笔方法、真实的墨迹效果是什么样子的。——你捕捉不到,于是这个问题就长年不得解决。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怎么办呢?我把我个人学习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者说是经验之谈介绍给大家。

我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阶段。但是,我的父亲、我的伯父真的是教学有方。他看出来你写字有死板,怎么办呢?第一个方法就是让你多临墨迹。

可是欧阳询的墨迹没有,临什么呀?大家要知道,欧阳询之所以成为欧体,就是因为从之者众、效之着广。主持人:也就是临摹欧阳询字迹的人很多。

田蕴章:特别的多。他成为了一个体系、成为了一个流派。因此,这些学习欧阳询的人他们各自都有所得,或者是各有所师。虽然他们都不如欧阳询,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心得。所以我们对历史上学习欧体的名家的墨迹是能找得到的。比如说,在明代,文征明写欧体字就非常的好。我见过文征明写的欧体字,非常精到。你从他的墨迹当中就可以发现:哦!欧阳询当年用笔是这个效果。理解了。墨迹嘛,你可以看墨迹就知道他用笔的方法在哪里。

当然在石刻当中,细心揣摩的话也能得到,但是,不如在墨迹当中得来的更为直接,更为方便一些。主持人:这其实是一条捷径。

田蕴章:诶,应该说是一条捷径。比如说清代的成亲王,他写欧体字很多年,在他的欧体字里面你能发现笔墨精髓。在清代还有很多人,比如说黄自元、李鸿章等他们的墨迹,当初我家里都有——对联、扇面、中堂、条幅——这些个欧体的墨迹。

所以在我小时候,我父亲每天就拿来让我看。结合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等楷书石刻一起学习,慢慢地领悟。从墨迹到石刻,翻来覆去的练,逐渐逐渐从僵板的石刻当中解脱出来。当然这需要时间。

所以,不学欧阳询是不行的,只盯住欧阳询的一本帖也是不行的。而且把欧阳询的中楷的几本帖——九成、皇甫、化度等——这几本帖要精临。同时,欧阳询的很多小楷,从小楷当中寻找笔意,也能发现很多的“刀痕”后面的那个“笔痕”。一个是广泛地临写欧阳询,一个是结合前人的墨迹对照临习。而且使我受益更多的是,天津有两位写欧体字的高手,一位是王竺隣(字维贤),还有一位叫陈景三(字亦春)的人。他们写的欧体字非常的到位。所以我通过学习古代、近代和今人,细心地揣摩,渐渐的也能领悟到这些东西。比如我在教学当中,不要以为学生不如你写得好,偶然的时候,学生他就会有所得——他发现了这一笔是怎么写的,或者某一个结构特点,也能对你有所启示。这就叫“教学互长”。这是一个问题。

田蕴章:再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凡是写欧体字笨拙、死板、乏神、僵滞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点:多数人的行书、草书是空白。这些人的行书、草书没有真功夫。有些人根本就不会写,有些人写不好,在这方面没有下过功夫。主持人:这有什么影响呢?

田蕴章:大家要知道,楷书、行书、草书是三位一体,是互相影响的。当你的行书、草书不好,你的楷书就容易出现死板僵滞。注意这个问题。当你把行书、草书写好了之后,你就会渐渐发现,你的楷书也已经渐渐变得灵活了。所以现在,在我的教学当中,我对学生们说:你们在学习楷书的同时,必须兼临行书和草书。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的楷书的僵化问题将会伴随你终生。

主持人:所有一些书法家一生都不能突破这个问题。田蕴章:就是因为行书、草书不好,他只知道在楷书上一笔一画地这么写,他不知道快写会怎么办,因此我特别提醒他们,行书、草书一定要下功夫。而且,当你行书写不好,草书写不好的时候,应该说你本身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书法家。因为你只能慢写,你不能快写。

当你行书写得很好很快的时候,你的楷书就渐渐变得灵活起来了。而且你的行书、草书越好,你的楷书就越会显得灵活多变。

难就难在什么呢?难就难在写楷书的时候,你必须要规范、要工整、要严谨,你不能太随便;可是写行书、草书的时候,你又不能太过于工整。所以这几者结合的过程当中,当你的行草书写好了,你的楷书基础又好,就能让你的楷书既工整又不僵死。如果你的楷书写好了,就能让你的行草书既庄重又灵活。

主持人:我想可能有了您的这些点拨,很多的书法爱好者就会反思自己对欧书的认识和理解,还有一些学习的技法。这对他们的水平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田蕴章:上面我们讲了两个方面,那就是:要学好行草书才能化解这个问题,另外多参学墨迹,这样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在用笔问题上。

田蕴章: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在用笔问题上。在选用毛笔的时候,很多现在写楷书的人大多数都使用纯羊毫。我告诉大家,在写楷书的时候,你如果用纯羊毫的笔来写并不合适。

主持人:为什么呢?

田蕴章:因为在唐代的时候,不管是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还是欧阳询,这些人使用的笔都是兔毫笔。兔毫笔是软中有硬的那种笔。

我们现在使用的兔毫,是那种——不知是年代的原因还是工艺的原因,越做越差了,质量不行。所以不一定非得选择兔毫笔。

但是,应该选择兼毫笔。最好是狼毫和羊毫相掺的笔。有时候叫“三紫七羊”,但这里面的“紫”常常指的是兔毫——意思就是三分的兔毫加上七分的羊毫。现在可以选用掺加了狼毫的笔。就是羊毫和狼毫相掺的笔。

所以大家要知道,当年欧阳询使用的笔,它本身就是很有弹力的。

羊毫笔是在宋代以后才渐渐有的——宋代还没有完全普及,但已经有了。对于这种笔,苏东坡当年很讨厌。他说,这种笔,写出来的字就象废屁馒头一样,显得臃肿,这就不好。实际上我们说,羊毫没有那么大的罪过。特别是写篆隶,后来的一些书体,只用羊毫,有的使用长锋羊毫,都收到了很多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我们学习唐楷,用纯羊毫笔就不大合适。我手上所使用的这支笔,就是兼毫笔,是羊毫和狼毫掺合的笔。所以大家在选用笔的时候也要注意,如果你用纯羊毫的笔写,容易臃肿,容易笨拙。当然,水平高的人情况会好一些。这是我说的在临帖过程当中。

纯狼毫太硬,纯羊毫太软,所以掺合之后,相比之下就比较合适。

我写两个字,大家看一看,它具有的弹力。

(图:兼毫笔示范之“流”字)主持人:它的笔锋的弹力恰到好处。

田蕴章:对。相比之下合适一点。但是这种笔不见得所有的工艺质量都是一样的。可是,它总是让人感觉到好用一点。

(图:兼毫笔示范之“学”字)

主持人:这样写出来的字,既有那种骨力,又不失柔美。田蕴章:对了,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写出来的欧体字臃肿乏神,除了功力问题之外,还是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大家在“流”、“学”这些字迹,它就不会显得那么僵硬。

这是我们所说的三个问题。重复来说:要临摹墨迹,和碑刻相结合去临习。那些临欧高手们留下的墨迹,要参照学习。这是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写行、草书。写行、草书你要注意,你写的这个体式要和欧阳询的接近。比如说欧阳询的草书《千字文》、行书《千字文》等等,这些帖都要临习。你就能够发现欧阳询的笔意。因为这些很多都是欧阳询的墨迹。而楷书没有留下墨迹。只能从这些当中寻找消息。同时大家还要注意选用毛笔。

做到这几个点,时间长了,就会渐渐地解决很多的问题了。就写出字来不会再那么的死板、僵化、乏神、无力等。最后再写几个字,给大家看一看。我写的也只是仅供参考,不要以我写的字为准。

(图:居德不孤)

随便写几个字,大家看一看。行笔要有节奏感,千万不要描做,一笔是一笔的写,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心要静下来。这样渐渐地,就会有一种书卷气,有一种静气。这种静气,是书法当中,最难得的东西。如果写得都是灶火连篇,给人挂在屋里之后,让人感觉这屋里都很乱,那么这个书法作品就已经失败了。

关于写欧体字笨拙、无力、乏神、僵板的解决问题,我们暂时就先介绍到这里。

第二篇:以城管暴力执法为例探究市容管理与摊贩生存的和谐共处之道

鱼与熊掌是否不可得兼?0936603709行政管理陆月明

——以城管暴力执法为例探究市容管理与摊贩生存的和谐共处之道

中大东校公共教学楼与宿舍区之间的马路边,每当华灯初上,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聚拢起八九家卖杂货的摊贩,向过往的学生兜售消费物资。有时误过饭堂时间,自己也会顺路解决就餐问题,犹记得去年广州亚运会前夕的某一晚,我曾亲眼目睹城管暴力执法的场面。当晚,一群身穿城管服、手执电棒的执法人员跳下公车,来势汹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驱赶营业小摊贩。期间的快、准、狠以及“高执行、高运作、高效率、高效果”,与现行政府的“三低”(低执行、低效率、低效果)形成了南辕北辙的状态。以市容管理为主责的城管执法与以弱势群体为代表的摊贩生存权,两者是否难于得兼?在城管暴力执法屡见不鲜、小摊贩暴力维权逐渐兴起的今日,两者为何形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恶性循环?

5月3日,辽宁省辽阳市发生城管与当事人冲突事件,当事人周晓明被欧当场死亡。5月13日,哈尔滨城管暴力执法惹民愤,遭数百民市民围殴。

5月21日,深圳小贩李勇与城管发生冲突被殴打受伤,事态一度僵持约数小时,再度引发人们对城管执法方式的质疑。

作为街头官僚的典型代表,在担任输送政府政策的执行角色中,城管执法为何越来越多的遭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本文就以城管暴力执法为例,试图探究市容管理与摊贩生存的和谐共处之道。

一,城管身份界定以及执法环境分析

1,城管执法人员的街头官僚属性

“街头官僚”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行政学家李普斯基1977出版的街头官僚伦理论一文,他指出,街头官僚是处于低最低层执政单位同时也是和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警察、公立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收税员等等。

街头官僚作为公共政策链条上的最末端执行者,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又拥有较大的“政策再制定”的功能①。其对政策的再决定以及执行状况,直接影响并成为一个政策成败与效果认定的重点。这种自由裁量权以及面对面的公众服务,给政策执行效果带来了二元性质。一方面,作为低层政策执行者,“街头官僚”往往是最有效用价值的;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凭借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恣意妄为,有意无意发展出一整套应付上层管理者和直接服务对象的“应对机制”,从而对影响着政策目标的达成。

鉴于城市管理职能的多项化和综合化,我国推行组建出一个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构,城管综合执法机构应运而生。城管执法人员作为我国最底层的行政执法人员,是政府雇员中直接和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也从属于“街头官僚”的体系。受客观环境和服务对象的制约,要求城管人员必须当即作出决策,这种自由裁量权影响着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立志于整顿城市形象和市容市貌的努力并没有因为城管的出现而得到良好治理,相反,城管以及相伴随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

2,执法环境分析

(1)政府价值追求偏离 ① 姜蜜,张明金;城管执法人员公共性取向缺失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选择视角下的街头官僚理论;政法论坛;2009年10月;

传统的政绩观下,城市政府变样追求城市审美和城市形象,将市容管理和弱势群体生存权完全割裂开。在这种上有所好的城市审美和城市市容下,再通过官员升迁机制的刺激下,势必衍生出市容管理和摊贩生存的利益冲突,而身为直接与公民接触的城管人员,在扭曲的价值体系引导下,必然会和底层摊贩产生矛盾和冲突。

在上文的引子中,随着亚运会的临近,政府迫切要求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市容市貌。在政绩体制的压力下,处于基层的城管人员必然采取极端手段驱使摊贩,以贯彻相关的法规达到提升市容的目的。

(2)城管体系的不完善性

城管综合执法是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产物,行政处罚的职能和责任的横向转移,并没有和相应的原有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其他职能的转移。导致职权、管理体制、强制手段的不明确,这带来了城管管理的混乱。

再者,处罚权和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处罚的割裂,造成管罚脱节、监管失效,给城管执法带来了难度和执法工作的被动。

再从法律规范和城管队伍性质来看,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规范城管执法,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城管执法更容易产生暴力冲突。而城管身份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建立完善的权责体系、问责方式,缺少有效的监督方法和保证有利的行政执法秩序。

(3)城管个人因素

作为政府公务员的城管队员,承担着诸多的社会角色。个人修养和道德观点的不同,体现出执法过程中的力度和措施。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城管个人因素:1,工作态度消极,缺乏职业道德心;2,缺乏耐心,应对执法过程中的挫折容易冲动,情绪比较极端;3,城管执法过程中,受管制惩治传统观点的影响深远。

(4)社会监督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城管执法的对象是弱势群体,靠摆摊维持生计,虽未经相关部门审核允许,但也是服务大众依靠劳动合法所得,除了未获取营业证以外,也并没有大的违规,却面临生计困境。在次情况下,城管强制驱赶没收其劳动工具,使矛盾爆发变得不可避免的。

而政府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这些弱势群体没有途径参与制定和影响政策。因此,政府往往在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特别是政府自身形象建设和政绩建设的利益,却唯独缺少了弱势群体的表达和呼吁。在缺少利益攸关方的参与下,其制定出一些明显违背公共利益和政府公共属性的政策。

二,市容管理与摊贩生存的共处之道

传统意义上市容管理和摊贩生存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对立关系,政府通常是基于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市容环境以及部分摊贩卫生食品安全的层面来论证摊贩买卖活动的不合理性。市容管理是否就一定会与以小摊贩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生存权相冲突,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几个维度:

(1)小摊贩的街头营业是否对城市形象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经营便捷式食品的摊贩是否存在食品卫生安全的隐患?

(3)城市公民是否认为摊贩行为造成了市容环境上的障碍?

从城市形象层面看,不能否认,小摊贩乱停、乱摆、乱买现象的存在,确实给城市形象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从城市形象的构成来说,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包括城市景观形象、城市功能形象、城市经济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政府形象、城市市民形象、城市市容形象和城市潜能形象等若干子形象②。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城市形象的自然性、独特性、象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几大特征。

小摊贩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反映出城市某些特定的属性。例如,经营的特色小吃、② 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1月

地域物品,既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也可以从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文化。所以,小摊贩的街头营业和城市形象建设不是单纯的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统一的。

引用城市经营理论,将小摊贩的合理规划列入城市形象的建设的一部分,针对乱停、乱摆、乱买现象,加强引导和政府财政支出,指定区域内允许小摊贩的经营活动。对于摊贩的谋生方式,城市政府不必惶恐城市形象的缺失。另一方面讲,热热闹闹的街头营业,也是城市形象的表达方式之一。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缺斤少两、食品安全在流动性极高的摊贩营业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现象。是否将摊贩行为固定或是设定为铺位后,食品安全以及相关问题就得到良好的解决,从中国现状食品安全领域看,想通过城管执法解决小摊贩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政策。

在毒馒头、假奶粉、双汇病死肉质等等社会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报的今天,政府针对摊贩营业活动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避重就轻。经营食品类的摊贩来说,其卫生食品安全是存在一定问题,问题是这些并没有造成社会群体性的安全隐患。即使是要解决这类问题,也不应该是以冲突暴力形式。

从公民利益的角度分析,市容管理表达的是城市全体公民的利益,包括弱势群体的利益;小摊贩生存权表达的是弱势群体生存权利,孰轻孰重?存在不同权重方式的比较。从数量、影响范围看,全体性利益高于群体性利益,不能因为弱势群体生存权利而让其凌驾于公众利益上。从性质、影响程度看,生存权时是最为基本、最容易受到利益伤害的自然权利,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生存权。权重比较中,当数量权重与性质权重发生矛盾时,后者比前者重要,也就是说,弱势群体的生存权高于市容管理权。

其次,小摊贩的营业活动也满足了市民消费的需求,双方在市场买卖活动中各取所需、互利双赢,将摊贩的街头营业视为市容管理障碍是片面的做法。

要探究市容管理与摊贩生存的和谐共处之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抑制街头官僚的“经济人”取向,建构其公共性取向,采取适当措施强化对城管执法人员等街头官僚的外在控制;(2)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的改革,注重管理权和处罚权的统一和反馈机制;

(3)转变旧的政绩观和形象观,树立城市政府正确的价值体系,其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4)加强对城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的招聘系统;(5)提高民众参与度,建立社会监督和部门监督体系;(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弱势群体的身份认定,小成本经营牌照的发放,摊贩营业活动的时间空间地点限制;(7)合理利用摊贩营业活动作为城市形象建设的特色。

城市政府的“刚性”管理应逐渐从“柔性”管理转变,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摊贩的经营活动,城管暴力执法并不是解决突发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通过认知摊贩营业以及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可从中获取让两者和谐相处的方式举措。

下载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化解楷书“死板僵硬”的通病?——以欧楷为例的破解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