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于明教授讲座心得感悟
听于明书记讲座有感
2017年8月26日,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师培训又拉开了帷幕,这次学校领导邀请了教学经验极其丰富的于书记给我们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讲座伊始,于书记把宿迁几所高校所取得的成绩做了简单的讲解,又在进入正题之前插入了一段关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策略”的论述,而后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从各个方面提升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让我有了一下感悟:
(一)做不断更新的教师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涉及到三个不同阶段:行为跟进阶段、行为改进阶段、行为品质阶段,但无论处于那个阶段都要不断阅读,充实自己的头脑。这就涉及到读什么?读经典著作、读专业理论、读文化知识,通过阅读扎实自己的专业,打好理论基础。然而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能力强的老师。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路人。老师到底该做什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明确问题的指向,整体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作出判断与点拨;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恰当选用教学媒体,适时有效地辅助教学;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突出诊断、导向与激励评价功能;激活学生主体,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好所学科目的知识。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一块是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课堂教学有六个评价角度:1.课堂环境和谐2.目标设定合理3.教学内容适当4.教学过程严实5.学习方式多元6.学习效果显著
作为刚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新老师,课堂完全符合这六个要求是勉强的,这需要长时间地实践与学习,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每天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和谐。
于书记的讲座虽然短暂,但给我很多感悟。作为一名老师,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王建荣
2017.8.29
第二篇:听许振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环工141班
卿汝飞 1408010116 在2016年10月24日下午,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振明教授应邀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在环境学院多媒体教室举行,报告会由院长冯庆革教授主持,院党委书记李桂峰,副院长黄华存,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讲座,许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的学术报告。许教授从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现状出发,围绕典型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电子废弃物(WEEE)机械-物理法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控制,电子废弃物(WEEE)处理与资源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介绍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时,许教授向大家着重介绍了目前用到的几种高效拆解和破碎分选技术,稀贵金属提纯技术,典型电子废弃物的特定处理方法,以及电子废弃物中非金属成分的资源化。许教授还通过在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改性材料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并表明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电器电子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快捷、舒适性的同时,随着它的大量报废,我们的身边出现大量报废的电子垃圾,例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计算机、手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这些电子垃圾含有金、银、钯、铜、铝、锡等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电子垃圾中含重金属、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许教授为我们讲授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人均排名却在第53位。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为此,在实施加强勘察、集约开发、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科学利用原生资源、节约保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必须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行二次资源的开发。比如,利用废旧钢材再生钢材,可以减少97%的矿废物、80%左右的污染,节约90%的原材料,而且两种钢材的性能相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这段描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优先主题;《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均把废物资源化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例如,稀土、贵金属和钨等是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原生资源日益枯竭,二次资源日益增加。
非常感谢许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这一课,给我们开启的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受益匪浅。
第三篇:听陈锁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陈锁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11月6日下午,我们在西师附小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我们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锁明博士为我们所做的《从明师到名师》的讲座。陈老师亲切自然的话语,直观形象的实例影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教育情境,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不由我们不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怎么做?我们应该改变些什么?真是感悟多多,受益匪浅。
陈教授通过分析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教育的现状,列举了教育中的四种不正常的教育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教育如今的严峻形势,问题真的很多,变革迫在眉睫。国家现在的教育风向,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我们应该从这四有来要求自己:做有理想信念,有道情操,有扎实学士,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可能会改变一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我常常乐于教育指责。我没有真正以平等民主的眼光看学生,没有耐心细致地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样是不对的!听了陈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教育是发现优点而不是寻找缺点,是唤醒学生的自尊进取精神而不是压抑学生。今后我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尊重孩子学生,把爱与宽容带给孩子,能够使他们更自信、更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作为一线的基层教师,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听课陈老师讲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多,我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本着为学生负责,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教学管理,回归教育的本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听刘教授中华文化经典讲座心得
听刘教授关于“诵读国学经典,培育祖国栋梁”的讲座,感受颇深,启迪颇多。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小到个人人格完善,道德重建,大到民族崛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势不可挡了。我们理应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感受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判别近现代耻辱,中国文化经典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教师,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传播的主体,继承国学精髓、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构建新世纪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特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因此,中华文化,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第五篇:听张学政教授讲座心得
听张学政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4年8月8日—11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清华大学主办的教练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由新华大学王文槿、张学政和王建军教授分别作了讲座。其中张学政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翔实的内容、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20多年的从教经历及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作了主题为《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讲座,这个浑身散发睿智与博雅、浸染着清华大学学风和教风的张教授,不仅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深刻启发了我,也让我对其教学艺术和为师修养敬佩和感动不已,下面就几个方面概括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一、上好第一节课
在讲座中,张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上得好与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进而影响今后对你所教的课程的喜爱程度、听课兴趣和效率。张教授提出在第一堂课要“抓住心态、治理环境、明确目的、激发兴趣”,让我有很大的共鸣。他提出的“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这门课做起”的口号很能鼓舞学生的雄心斗志,值得我借鉴。
二、不误人子弟
张教授的座右铭是“不误人子弟”。从他整理后整整齐齐的笔记、备课笔记以及学生对他的评价中我们都知道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他患了急性胃炎打完针后就马上赶到学校,想到的还是学生;家里被盗后不是在家里等着来调查,而是把家里的事情托付给同事后就起赶往学校,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都让我感动又敬佩,也激励我在以后的教师生涯中,尽量不请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奉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在讲到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张教授把教学方法概括为“四点四性两注意”,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案例教学”和“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在讲到要突出重点时,张教授讲到在教学方法中教师最忌讳的是要不分主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漫无边际,讲课要抓住重点、明确主题、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配上幽默生动的语言,把问题“讲精、讲透”。但精讲不等于少讲,讲得过于简单,学生掌握不了教学内容,无“透”可言。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要能举一反三,其中“举一”是教师的事,要多讲,讲深讲透,直到学生能“反三”为止;而“反三”是学生的事,是学生利用已知求未知的过程,教师要少讲或不讲,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确定难点后关键是讲清,讲清的最好方法是解扣法,扣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这样方可收到迎刃而解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设置疑点,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设置疑点时,要讲究“问”的艺术,问得好,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激起朵朵学生思绪的浪花;在讲到设置疑点的方式时,张教授讲了3个方式:自问自答式(自己问、稍作停顿、自己回答),师问生答式(老师问、引而不发、学生作答),只问不答式(问而不答,让学生课后去思考)。
如何安插兴趣点,张教授说,兴趣点是指学生不知道又想知道又很感兴趣的事情。但安插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离题太远;在讲到注重启发性时,他讲到只有学生在感到惊讶、疑惑或者兴奋的时候,才能启迪思维,激发智力。启发式教学有对比启发、类推启发;在讲到讲课富有节奏性上,他说:优美和谐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不仅能兴奋大脑皮层,而且使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在讲授过程中,老师要从容不迫、有张有弛
疏密得当,在感情语调上,感情要时起时伏 声音时高时低 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每堂课上掀起一两个高潮。
在讲到注意课堂语言时,张教授说,语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而且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沟通交流最基本工具,教师是语言的最大使用者。学会说话对教师形象、工作和生活十分重要。会说话是一种资本,教师说话要达到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说话通俗易懂、第二种境界是说话尊重对方、第三种境界是注意对方感受。
讲到教师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时,张教授认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老师更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张教授指出,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和“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要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
四、注意课堂语言艺术
言为心声产。语言是沟通的最基本工具,教师是语言的最大使用者。张教授说,会说话是一种资本、一种境界,说话应通俗易懂,尊重对方。作为教师,更应当善于讲话艺术,柔语妙用,即兴演讲,随机应变。他举出很多妙语解围的例子,点出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课堂生动幽默,还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及对重点的掌握。当语言表达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再加以得当的形体动作,就会使课堂气氛愈加浓郁。他告诉在座的老师,教学的艺术就是做人的艺术,重内在修养而不是外在修饰,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一个“爱”字,用心去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快乐。
五、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讲到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时,张教授把他大学时做的笔记和在当教师时做的笔记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厚厚的一摞笔记本里,每一张的字迹都是工工整整,为了节约纸张,他还一行里写上两排字,虽然字迹很小,但看不到一处涂改,一处错误。他治学的严谨和对学问的敬畏让在场老师震撼。
他的笔记有茶几本、枕边本、口袋本,以便随时记录。从远古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朝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他背得特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也无不知晓。他说,他讲课分三个阶段:一是取一家之长,模仿为主,二是取多家之长、兼收一身,三是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课堂上,他的这点时不时插点历史典故或文学趣事的人文素质,再加上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六、用微笑面对学生
“我这一辈子只和学生吵过一次架,党支部书记跟我谈了2个小时,从那一次,我明白一个道理:学生千不对,万不对,老师和学生吵架,就是老师不对,老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那次后,我再没和学生红过脸,一辈子用微笑面对学生„„”
他说他在清华从教的几十年里,他都是先到教室,在门口用微笑恭迎学生。他用有形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无形的言教,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以你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你的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七、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心中要有“四大”:大格局,大胸怀,大眼界,大国民意识,要处处显示教师的气质和风度,张教授认为,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一着装服饰要适宜得体,第二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第三言谈话语要亲切风趣,第四举手投足要健康自信,第五喜怒哀乐要深沉适度,第六接人待物要豁达坦诚。然后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对于教师,学生最大,他一辈子用微笑面对学生,把教学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三尺讲台上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广阔的舞台,他从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这个在讲台上激情四射,魅力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和品德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也赢得了教师的敬佩。我决心以张教授为榜样,不懈努力、钻研、及明充电,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学质量,不謩虚名,用良心、爱心、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20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