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周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及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人一张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有哪些?(板书:厘米、分米、米)。那么拿起我们的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长和宽可以用尺量出它的长度,可以用长度单位表示它的多少。那么我们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面的大小和书桌面的大小,可以用尺量出面的大小吗?那用什么表示它们面的大小呢?用面积单位表示,那什么是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2、什么是面积呢?
数学书和书桌表面的大小就叫做他们的面积,不光它们称为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都称为它们的面积,比如地面、玻璃面、黑板面的大小都叫做它们的面积。用一句话概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除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那么有些平面图形面的大小也要用面积来表示。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平面图形,现在可以拿起你的水彩笔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先听好老师的要求,涂色一定要规范,不要涂在图形以外,然后我说开始,大家再动手涂色,涂好后立即用标准的坐姿坐好。
我看到同学们涂色用的时间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图形面的大小不一)所以图形面大用的时间长,图形面的小用的时间短。(3)、小鸟和小狗就为此做了一次比赛,看大屏幕,谁会赢?(小鸟)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原因呢?
(4)、大家再来看大屏幕上两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一组密密实实不漏缝,一组没有封口)那我们就把密密实实不漏缝的平面图形叫封闭图形。封闭图形面也有大有小,那么(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就在刚刚我们涂色的图形都是封闭图形,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面积。
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我们大家齐读两遍面积的定义,边读边记在心里。
生活当中面积应用非常广泛,看大屏幕。粉刷墙壁要计算墙壁面积,铺街道地砖 需要知道街道的面积等,平面图形涂色也需要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既然我们认识了面积,来给两个图形面积比较一下大小。
1、长方形和圆形谁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大),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用眼睛看的),用眼睛直观看出图形的大小那是板书:(观察法)
2、再来分辨一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这是怎么看出来的?(眼睛看,还可以重叠比较)板书(重叠法)
3、下面用你的办法来比较你们手里的那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4人一个小组来试一试。比较好之后立即坐好。
4、还有一种办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切割法,把图形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然后查正方形的数量,就可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切割法)
三、但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好的方法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看到这三个面积单位你想知道什么?(他们具体是多大)。
1、用边长一厘米的线段围成的小正方形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厘米。老师让大家回家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拿出来感受一下他的面就是1平方厘米。它的大小和你的手指甲差不多大。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的大小了,那么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呢?例如纽扣的面积可以用,那你能举例说一个么?
2、接着我们再来认识1平方分米的面积具体是多大呢?边长是一分米的线段围成正方形面的大小就是一平方分米。看你手里剪好的图形就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分米面的大小要比你的手掌大一些。在生活中测量什么物体表面要用到平方分米呢?谁来举例来说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用这个面积单位。
3、以此来看一平方米的面积就是多大呢?(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展示一平方米的实物(大白纸)。那谁来说一下测量什么可以用平方米作单位呢?
4、小结:比较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图片粘贴到1平方米的大白纸上比较)。
四、大家现在了解了这三个面积单位了,那我们来考考你会应用吗?
1、课件展示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1)、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测量桌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3)、测量教室的地面的面积选用哪个面积单位?
2、为了考验同学们对单位的应用再考考大家。填上适当的单位:
(1).小明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是1().(2)、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2()。(3)、一个学校的面积大约是800()(4)黑板的长是4()。(5)、|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6)、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3、同学们把面积的单位应用的这么好,那就看谁的反应最快,来做抢答题,我会提问举手最快的同学。抢答题:
①平方厘米
②厘米
③平方分米
④平方米
1.房间面积18()2.讲台面积56()
3.一本连环画封面约130()
4.天安门广场面积约39660()
5.小明身高145()
五、总结:今天大家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我们观察一下三个面积单位的实物,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你有什么发现吗?谁来说一说?(正方形的边长越长面积越大)。
第二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第三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哈尔滨市“苗苗杯”、“进取杯”教学设计、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方正县大罗密镇中心小学校 刘传红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是今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及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理解面积的含义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定义,又通过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估一估来感知单位面积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经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估一估,猜一猜,摆一摆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只是在对面积单位统一的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由浅入深利用不同的学具让学生探究。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设疑、观察、猜测、实验等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需要。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两张纸(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如果我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么你想选择哪一张纸?
(学生选择纸张并说出理由。)
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现在请你摸一下数学书的面在哪里,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下文具盒的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后回答。)
(再比较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我们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学生观察后说出谁大谁小。(补充板书)
师:这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出示两张长方形纸,粉色:长10厘米,宽6厘 绿色:长16厘米,宽4厘米),谁大谁小?
(学生无法直接看出,就会想办法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不折不剪,怎样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面积单位。
1、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师:四个同学一组,用1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在长方形上摆摆,看能摆几个小图形?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活动后汇报)
2、体验选用什么样的图形为标准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统一的图形,打开2号学具袋,看看都有些什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小组一起摆摆看,看哪个组能很快比出两个长方形纸面积的大小?(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比出了绿色长方形的面大,选择哪个图形更方便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获得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通过拼摆不同图形来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经历实验、交流、反思的过程,深刻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面积单位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打开3号学具袋,拿出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学生动手量)
师: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用手摸一摸它的面。谁能边比划边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
师: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拿1平方厘米的学具在你的指甲盖上比比,看哪一个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邮票,先估计一下,这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
(学生估计邮票的面积)
师:估得怎么样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稍等一会)停下来,哪个小组量出了结果?在邮票的表面上大约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这张邮票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刚才拿1平方厘米测量了邮票的面积,再拿这个1平方厘米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吧(学生会提出意见)
师:找一找,学具中还有哪个面积单位?
师:那什么是1平方分米?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师: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比划,另一个同学检查对方比划的准不准确。
师: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一块手帕,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手帕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学生先估计,再进行小组合作测量)(3)认识1平方米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平方米。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什么是1平方米吗? 师:(出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谁能一边指一边说说。(一生到黑板前摸1平方米)
师:摸完后什么感觉?
师:有再估一估,教室这扇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学生估计,然后一起测量)
师: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呢?我们一起来站一站。(教师找学生到1平方米的纸上站一站。)
师: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学生闭眼想象)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先通过多种活动,感知面积单位,采用观察、测量、手势、估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初步形成表象,为学生的估测提供支架。之后学生在估测活动中,一次次修正、深化三个面积单位,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多样递进练习,深化概念认识。
1、根据给出物体,判断单位面积。
橡皮表面、笔记本表面、黑板的表面
2、根据给出的单位,判断可能是什么物体。
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平方米
教室地面、铅笔、旗杆、纽扣表面、手帕的面积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不仅是对本节课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更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练习由浅入深,逐步开放,使 学生在学会运用恰当面积单位测量的同时,将学生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整体落实。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选用面积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还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那么除了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上拼摆面积单位,可以得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 1平方厘米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谁知结构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经历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了正确的表象。我这节课突出的特点就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面积单位”的需求。
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课上,我把学生带入与面积单位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涂色比赛选择纸张这一问题,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直接运用观察法,就选择出了纸张。接着,问题进一步深入。我又给出两张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要求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用观察法重叠得不到统一、标准的答案,便尝试用重叠法解决,重叠后发现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可以剪下来再比,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不剪,有没有办法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我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创设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逐渐形成谁知结构和科学素养。
三、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这一课的教学,整体实施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如怎样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利用课堂资源,关注学习生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有效的发展。【评析】
“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本节课老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又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小艳)
第四篇:面积与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祥云县下庄镇赵营小学 张春理
教材第61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学习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师:同学喜欢画画吗?
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会选择哪一张白纸?
师:为什么你会选择小的那张?为什么有的同学涂得快?有的涂得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发现纸张有大有小,教室里哪些物体还有和它们一样的面吗?
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有面,它们的面在哪里?(手掌、文具盒、黑板、课桌等)师:这些物体的面、也叫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呢?(板书课题:面积)
(1)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2)像这样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物体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最后归纳面积的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教学例2(1)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课桌面和玻璃的表面相比,哪一个面比较大?(练习64页第2题)
(2)出示两个图形:(课件出示两个图形)
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3)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为3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分组操作比较图形的大小。(4)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的方法是最合理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数正方形的个数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尝试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二、三幅图中提醒学生两个小三角形合起来是一个小正方形)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下庄镇赵营小学
张春理
2017年4月17日
第五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新华区体育路小学
孙喜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对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单位。
3、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引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形状不同的大长方形,若干个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师:一天,在一间卖窗帘布的小店里,小明、小东和售货员争吵不休,同学们,你想知道究竟吗?
生:想!
师:原来,小明和小东买同种布料的窗帘,形状不同,可收的钱却一样,小明和小东说售货员骗人,于是争吵起来了。你想为他们平息这场**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得要学习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说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具有争议的话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力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活动与交流
1、摸一摸,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练习本封面,数学书封面,粉笔盒封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看到一个物体,首先看到的是它的表面,而不是它的里面。
生2:我认为触摸物体的表面不是一部分,而是整个面。
生3:有些物体表面大一些,如课桌面;有些物体的表面小一些,如练习本的封面。
2、揭示概念
师: 像练习本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你们现在如何理解面积?
生: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封闭和不封闭两种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师: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
生:没有出口,首尾相接的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能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吗?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对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学生的观察,触摸等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休的面,建立面的表象,认识面积的含义。
3、合作与探究
师:我们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之后,你能说说黑板的面积大,还是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你怎么知道?
生:它们面积相差很大,用观察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了。
师:这就是观察法。
师:你们还能说说课本封面大还是练习本封面大?
生:练习本封面大,我把它重叠起来,就知道练习本封面大了。
师:这就是重叠法。
(出示两张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纸片)
师:还能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大小吗?
生:这两张纸大小差不多,不能用观察法,它们的宽度不同,用重叠法也比较困难。
师:我们可以借助学具袋中一些小的图形,通过拼摆比较大小,让我们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1:我们选择□和○作为工具,绿色纸板摆了14个○,红色纸板摆了15个□,所以,我小组认为红色纸板大一些。
师:
同学们对小组1的结论有什么意见吗?
生1:由于□和○形状不同,无法比较,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结不正确。
生2:我认为,用○拼摆时,○和○之间有空隙,摆了14个○只是大概结果,不准确。
小组2:我们用□和
作为工具,绿色纸板摆了14个□,红色纸板摆了10,我们的结论是:摆14个□的纸板大一些。
生1:你的结论也没道理,一个□和一个
不一样大小。
师:那么,我们怎样选择图形作为测量工具最合适呢?
生2:我认为用大小一样的□最合适。
(出示课件,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都有用了10个□)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图形大小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它样都是10个□,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
生:因为它们所选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都有采用大小一样的□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对,我们应该采用大小一样的□。
师:下面介绍我们经常用的三种同一标准的□。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摆一摆,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采用统一标准的□来比较图形大小的必要性。为学习3个面积单位作好充分准备。
4、介绍三个面积单位
师:请大家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大小。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师: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试一试。
(学生动手量一量)
师:拿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小呢?
生:1平方分米。(学生通过类推可回答出这个问题)
师:请看一看,这个正方形就是1平方分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生:可以!(学生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这是一个边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1平方米。(由类推可得答案)
师: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
(让学生试一试,体验1平方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简单介绍,通过量一量,通过比比画画,通过试一试等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为下一步学习面积单位打好基础。
三、全课小结,加深理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面积的含义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个单位。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1平方厘米大概一个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大概这么大(用手比画),1平方米大概这么大(用手比画)。
师:就快下课了,请同学们课后用统一标准的正方形,摆一摆,比较两个物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说明:小结部分能让学生知识再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