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摘要】《道德与法制》是小学时期的重要教学学科,它不仅教会小学学生文明礼貌、法律常识,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危险的预见能力。利用《道德与法制》开展安全教育,是对学生最好的保护措施。【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安全教育作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安全教育的作用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教育中不仅重视小学生的成绩,同样也重视学生的安全,因此,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同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安全教育工作,从而减少小学生面对危险的几率,尽量保护小学生的安全。在新环境下,小学生若是缺少安全意识,则很难真正做到保护自身的安全。在小学的传统教学中,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而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到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可见,在小学时期开展安全教育对学生本身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开展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制》知识时,引入安全教育内容,避免小学生在校外期间上当受骗,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使学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学校通过《道德与法制》课程落实安全教育,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小学生的安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只有在保证小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延伸到国家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1.运用安全演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由于小学生对安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需要教师采用与其他阶段不同的安全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例如:设计火灾逃生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楼外使用浓浓的烟雾,使其与火灾现场相似,学生在发生火灾时该如何离开教师,保证自身的安全是本节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将在火灾现场逃生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而后开展火灾演习教学,在演习过程中学生运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并在演习的过程中解决突发事件,增加学生处理突发危险的能力。2.了解学生思想需求,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人生经历不多,对危险的认知能力不强,导致危险始终围绕在小学生身边。因此,需要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针对学生的个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例如,班级中有两名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一位学生需要专人接送上学放学,而另一位学生每天自己上学放学,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两名学生都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在班级中的表现以及成绩有所下降,班级中其他学生不了解事情的原委,教师在了解两名学生的情况后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并与家长沟通,在家长的帮助下,两名学生互相讲解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和危险,增加对方对自身生活的了解,且可以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在体验之后交流心得体会。经过教师的调节和家长的配合,两名学生不仅成为朋友,对安全教育有全新的认识,并且二人成为很好的朋友,互相帮助。小学生人生经历不同,对事件的处理态度,遇到的危险现象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思想需求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教育。3.运用生活实际现象,提高学生预见危险的能力小学生对危险的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什么样的情况下属于危险范围,而教师若是在安全教育中没有结合实际现象,简单的将书本内容传达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危险,并有效避免或是减少与危险的接触,影响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没有实现学生了解危险、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在安全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活实际现象,增加学生对危险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预见危险的能力。例如,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教师结合法制教学内容,将诱拐儿童事件引入教学内容中。教师将诱拐事件改编为小故事,犯罪嫌疑人经常使用的诱拐手段融入故事中,使学生了解陌生人示好、问路等情况下,不要单独与其相处,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更不能为陌生人带路。同时,教师要将儿童被诱拐的真实事件进行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不只是故事,而是真真切切?l生在生活中的故事。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安全教育内容,便于小学生接受,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其在遇到故事中的情节时自主防范危险,是有效提高小学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故而,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制》知识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使安全教育教学拥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总结运用安全演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了解学生思想需求,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运用生活实际现象,提高学生预见危险的能力等,是小学教学中运用《道德与法制》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措施,使小学生了解危险,从而预见危险,最后避免危险或是降低危险系数。总之,小学《道德与法制》中开展安全教育,是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有效方式,从而确保小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二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安全保护是最根本的任务,学校对小学儿童的安全教育也同样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的安全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从学校角度出发,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校有序开展教学的先要条件,没有安全保障的校园是无法发展和继续教育的。因此,保证每位学生的在校安全,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走进学生内心,因材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并不健全的年龄,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识力也不准确,所以对于小学生自身而言安全意识非常薄弱,危险时刻围绕身边。所以,教师需要近距离去了解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在小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时常伴随着问题在左右,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了处理突发事件和不安全事件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比如,在班级里面原本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女孩子,她们学习成绩同样优异,平时在班级中可以形容为形影不离,是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但是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两个女孩子开始彼此疏远,独立行动,慢慢地,两位女孩子却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变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这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感觉到奇怪,教师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教师便分别找到了这两位学生,向其了解其中的原因,原来却是因为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好,而另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一般,条件好的女孩就经常让妈妈带着她和另一名女孩出去游玩和吃饭,久而久之,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认为应该礼尚往来,所以也想请自己的妈妈带着另一个女孩出去玩一次,妈妈和另一名女孩都同意了,游玩的地方也让另一名女孩来选,选的地方非常的高档,可当妈妈结账时,却发现她所带的钱并不够支付这次的费用。因此,让这位家庭条件一般的妈妈很尴尬,女儿也认为丢了面子,最后还是由另一位女孩子结账的,但在这对母女的心里认为另一位女孩子是有意而为之的,因此,双方就慢慢产生了隔阂。在教师了解了两位女孩互相误会的原因后,便分别让两位女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太过敏感了,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刻意去为难自己和妈妈的,而另一位家庭好的女孩子也认识到自己在选择地方的时候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伤害了好朋友和她妈妈的自尊心,在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教师让两位女孩子互相面对,解开心里的误会后又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二、通过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安全意识没有特殊的概念,自身对安全的防卫意识也很薄弱,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自控能力的相对较差都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很多安全隐患的威胁。比如同学间的追打嬉闹、走路的不安分、以及过马路时的不规范行走等等,这些都会为小学生带来人身的危险,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在基础课教学之外,还需要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来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在面对危险和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开展此课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育片的播放、情景的模拟、以及自救的演练等等来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的伤害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1.通过实际的情景模拟来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堂“当火灾来了”的课程,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并如何开展自救,在学生了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处理事件的能力。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自救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在学生间展开交流活动,对某位同学的自救最有效和仍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进行解释,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相互拥挤,这样不但不能自救还会发生更危险的事情。对于基本的要素包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和靠边弯腰行走等重要细节让学生时刻谨记,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增加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危险事件,比如,在小明离开家之后,家里的煤气没有关,当视频播放在这儿的时候,所有学生一起高喊“危险”,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便自然形成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促使他们多一份安全意识。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是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既是学校对学生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肖征.儿童安全隐患分析及安全教育方法探究[J].现代交际,2016,(09).
[2]乐水兴.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J].才智,2016,(19).
第三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初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初探
摘 要:儿童安全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儿童安全事故的频发,使得教育界开始反思众多的不足之处,目的是保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们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避免在社会中遭受到安全威胁。本文将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小学安全教育现状,明确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实际举措,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安全教育;小学教育;道德与法
近些年,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界,开始积极地反思教育的不当之处。由于儿童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匮乏,加之家长及老师的疏忽,极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安全事故。分析近些年儿童溺水事件、猥亵事件、坠楼事件的频发,教育部已经在 2016年将很多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目的是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
一、强化师生交流,普及安全教育
小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心智还未成熟,所以他们对于安全的理解并不全面,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安全教育,需要老师和学生建立起情感的纽带,拉近与孩子们的心灵距离,让他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能够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交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传播家长的关心及在乎,使孩子们认识到法律给予他们的保护,同时明确保护自己的重要意义。此外,也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接触新鲜事物的正确方式,了解到一些特殊活动的危害性,使他们从心底里认识到自身安全问题的发生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打击。积极的采取互问互答的交流方式,让小学生们可以通过自 己 的想象,认识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积极地寻求帮助,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感情,通过互相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展开情景教学,验证安全教育
情景教学模式逐渐地被应用,甚至于在全国中小学教育中普及,情景教学能够让孩子们接触到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同时明白缺乏安全意识的严重后果,积极地提升学生们的自我保护信念。在交通安全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模拟过马路的场景,例如十字路口、环形路口等,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交通知识。在具体的防火知识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锻炼火灾现场逃生能力,使他们提升防火意识。还可以模拟一些陌生人出现的场景,让孩子们接触到陌生人,看陌生人对孩子们的引诱是否有用,告诫学生们正确的防引诱措施,使他们能积极地应对陌生人的拐骗等。老师们也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安全教育视频,使
学生们从更加直观的角度上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件认识到一些新型的犯罪方式,使他们了解到犯罪的危害性,打消不良的念头。
三、创新教学,强化安全教育
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时代的变化,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学习新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对孩子们实行信息化的监督和管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象不仅局限于学生,还有孩子们的家长,需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孩子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地构建“互联网 + 学校家庭”模式,促进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构建起系统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使孩子们的安全可以时刻处于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积极地沟通并交流,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多媒体,为孩子们清晰的勾画出社会框图,使他们从小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在情景教育模式的运用下,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的安全认知有所提高,从而意识到社会环境下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不安全,面临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树立起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老师们重视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可以在接受安全知识宣讲的过程中,树立基础的防范意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改革,给当前的小学安全教育指明了方向,小学老师应该积极的和孩子们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和他们时常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开展情景教学,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
[1]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04):13.[2]周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4):193-194.[3]邵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 国校外教育,2016,(36):113.
第四篇:道德与法制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学校:东二营中小 姓名:王凤敏 时间:2016年9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 1 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联系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五篇: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金鸡小学
苏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