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0: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

第一篇: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

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

——猇亭区区域性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在宜昌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上 2014年12月·宜昌夷陵)

猇亭区教研室

杨小勤

感谢教科院的信任,给我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把我们开展区域性课题研究的情况做一汇报,期望得到各位老师指导。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

以下我将从“行动与收获,体会与反思,”两个方面介绍我们的做法,其中的“行动与收获”主要介绍2011年以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行动与收获

一、课题确立——因地制宜,变区位劣势为研究优势

猇亭区地处宜昌市的东大门,是宜昌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区。辖区内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五所小学,是典型的小区。

然而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多种原因导致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试图通过教育科研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梳理,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科课题研究。二是配合新课程实施开展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三是通过行政推动,刚开展的“创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效果不够显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手把手有专家指导。

2011年12月,我们聘请到省教研室刘合荣博士对我区教科研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调研指导:听取汇报、参加品德中心教研组活动、观摩英语比教学,到各学校考察。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这一统领全区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区域协作,整体推进”的研究构想。

二、方案设计——区域协作,变孤军奋战为共谋发展 利用小区便于管理,易于整体推进的优势,我们按照“组织管理统一要求,研究内容互为补充,研究方式各显神通,研究成果区域共享”原则精心设计了研究方案。

一是管理上各校自主设计,独立或作为子课题立项。但在时间安排、研究进程上,要全区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同步进行。由此形成目标一致,整体推进的研究格局。

二是内容上把“有效教学”分解为 “有效教导、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有效研究”四个方面,分别由学校和教研室承担。这样形成全区相对完整、学校各自独立、彼此互为补充的内容体系。

三是方式上教研室作为全区课题的总设计单位,要结合“有效教研”组织学科教研活动,为学校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把先进、有效的研究方式传递给学校。对于学校,由于各学校的文化底蕴、教研风格的差异,而且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所以因校制宜,各显神通。

四是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现场会、校际交流、网络互动等形式实现区域协作,成果共享。

很快,研究方案相继完成。2012年4月20日,本课题隆重开题。与会专家在听取了各实验单位的开题报告后,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点,界定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实践策略”。同时,更加明确地阐述了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更加合理地划分了各学校的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地推介了各种研究方法。

随后,我们对方案进行再一次的重新修订,一套充分体现区域协作的研究方案终于形成。并于2012年5月在省教研室申报立项。

三、研究实施——有效实践,变实验构想为美好现实

1、学习理论,优化方案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崔允漷的《有效教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等专著和《北京游学记》等天问小学的研究手记。对各学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再研讨,形成具体的研究步骤和操作程序,在专题视导中向每一位老师一一宣讲,做《我们怎么做研究》的讲座,并随时提供菜单式指导和服务。2012年暑期培训,聘请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做《学校转型时期课堂教学变革的策略研究》专题报告,学习《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暑期特别策划系列文章,同时结合 “有效教学”课题,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新界定》等名著名篇。

2013年暑假,我们又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到华东师大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得到了胡惠闵等教授的专业引领。

深入、持续的理论学习和深刻反思,使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研究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2、强化管理,力求规范。

我们按照开题论证、专题研讨、中期成果交流、结题验收等基本环节开展工作。为规范过程管理,我们编制《开题流程记载册》、《研究流程记载册》、《结题流程记载册》供学校使用。提供《教师课题申报表》,以便加强管理和指导。发布了《网络教研管理制度》,新建了“守望教育”博客,让她记载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坚持对上传、阅读博文进行月评价至今,有效地实现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及时共享。

3、区域联动,扎实推进

研究从观察开始。研究中我们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围绕主题,有计划地定点观察师生行为,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梳理,研讨、访谈和深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案,最后转化成教师有效指导策略和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策略。

我们以区域协作联动、学科课题整合、学校校本教研等为载体,搭建起区域协作、相互交流的平台。

(1)区域协作联动。

一是利用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研究共同体”研究平台学习研究。二是通过两轮的课内比教学加强区域协作研究。

三是召开了以 “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代表观课议课,听取市十八中经验介绍和《尝试自主合作,促进有效教学》的主题报告。

四是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建设学习小组,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五是举办以“提升文明素养从养成教育开始”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共同探讨习惯养成教育。(2)学科课题融合。

一方面,各学科配合课题研究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语文、数学解读课程标准,进行专题讲座。英语、科学学科开展过实验操作比赛和专业知识培训。品德学科创新教研方式,吸引兼职教师。(案例分享)

这些学科活动,既是有效教研的行动研究,也为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各学科课题,也促进各学科的深度教学研究。

(3)学校校本研究。十八中、二十六中: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在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上大胆尝试,构建欢乐和谐课堂。实验小学在“教师教导”行为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其他小学围绕学生“有效学习”主题,优化学习行为,总结出了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策略。

4、总结反思,成果共享

课题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提升过程。

2012年12月,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在湖北省第三轮综合类教研课题中期进展交流研讨会交流,率先登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会侧记语),引发大会热议。

2013年3月,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展示会,向协作研究单位和省市专家报告前期研究进展,实现区域内研究成果共享。通过专家点评和面对面的研讨,解决问题,消除疑虑。

2013年8月,我们又聘请教科院义教部主任熊春玲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及时梳理,进一步厘清思路,调整和规划后续研究。

2013年11月,我们适时启动“蹲点联校工作月”。通过课堂观察,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再次到天问小学参观学习,形成解决方案。

2013年12月,我们先后在湖北省校本教研指导者培训班上和湖北省首届校本教研专题研讨会上(黄冈中学)交流我们的做法,陈大伟、陈佑清、李海燕、傅华强等著名专家给我们面授机益。

2014年3月,我们召开课题结题的筹备会,回顾研究全过程,制定结题工作时间表,对课题研究总结提出明确要求。5月30日,经过近3年的扎实研究和前期精心准备,本课题得到省市专家的充分 肯定,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圆满结题。

四、我们的收获

近三年的扎实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了教研方式的创新和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教研室承担的“有效教研”的行动策略研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和总结反思后,确立了有效教研的“12345”模式。即一个主题——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两个前臵——主题前臵、学习前臵;三方参与——教研员、教师、学生;四条路径——自主学习、课例研究、现场互动、专业引领;五个平台——成果展示和应用: QQ群、博客、网络论坛、教学实践、感悟提升。

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小区特点的区域协作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即“小科中心教研组,大科名师工作室”和“学段间共同学习,学科间相互借鉴”研究方式,并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确保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研究中,宜昌市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记载册的使用使课题管理更加规范,猇亭区网络教研制度、读书报告会制度等制度也相继出台。

2、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对“有效教学”的重新认识,我们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行“以学定教,自主合作”作为“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构建了各学段的有效教学模式。

3、优化了教师教导行为。

教师教学语言研究,按照“1+2+n+1”(1:聚焦一个阵地,2:普适语言和学科用语;n:多种研究形式;1:个性特色)路径,使教师教导行为更富新意。

4、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行为和习惯培养研究中,根据学生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按照“激起兴趣、行为指导、持续训练”习惯培养三部曲,采用“细小实恒新”策略,一月一重点,一科一特色,一堂一小结,从兴趣激发,到过程优化,以至激励性评价,无不体现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回归。

5、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教研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校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思路更加清晰。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研室确立了“厚德、博学、聚智、求精”的核心价值理念。校园里,理想中的“课前有期待、课中有创造、课后有审美”的教师幸福生活正在变成现实。“学校成为人生幸福的起点”,学生爱学习,勤思考,充满活力,健康成长。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教研文化已经形成。可以说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使猇亭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深知,所谓的研究成果很肤浅、很粗糙、很稚嫩。而且我们还面临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是理论上如何从教育的本质上把握有效教学“效”的内涵。还要求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是管理上如何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管理评价来推动。

三是方法上如何让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深度。综合课题引领校本教研,必须有学科课题来深化。同时,各学科协同研究,才能事半功倍。

四是内容上无论是教师教导还是学生学习,在研究过程中都出现过许多预设之外的精彩生成,利用这一资源深入研究,也必将得到意外收获!

五是教研创新:面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挑战,教研创新的领域是极其宽泛的。在形式上,如何让教师体验自主合作的魅力,并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在内容上,如何处理好独学与群学、自主学与指导学、探究学与接受学、教材与课程资源、预设与生成等几组关系;在管理上,如何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统一……等等,都是我们必须慎重面对和认真思考的。

体会与反思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经历这一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各级领导重视和专业引领才能顺利进行,是保障;一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扎实实践才能取得实效,是关键;前期精心设计和过程中强化管理才能科学有序,是前提; 实验教师自我需要和因地制宜才能创出特色,是根本!

案例分享

教研活动赏析

这次培训活动包括四大版块,一是前置一周的自主学习活动、二是有主题的观课议课、三是课标学习和史地知识竞赛活动、四是专题讲座。

活动开始前,参会教师自主构建为三个学习小组并推选出学习小组长,组长抽签组成了三支响亮的队伍即虎队、狮队、凤队,参会教师始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观课议课、学习竞赛活动。

实验小学教师冯启存执教了研讨课《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并在授课前作简要的观课说明。课堂上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目标情境和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的精彩表现。观课教师围绕观课主题“如何提高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议课,形成了解决此问题行之有效的四大行动策略。

观课议课后课标和史地知识竞赛掀起了活动高潮,老师们有备而来(活动前已经发布了相关的自主学习题),必答题、抢答题均志在必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龙凤呈祥、虎狮争霸”的友谊赛,他们在一起静思、抢答,兴奋不已。尤其是给冠、亚、季军颁发的神秘奖品让老师们乐开了花,那就是欣赏由参会教师郭玲和匡铁枝即兴合作的歌舞表演《凤凰飞》,老师们陶醉在欢快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里,一贯严肃的教研氛围变得活泼,笑声、掌声、歌声幻化为幸福,积淀在老师们的心灵里。

随后教研员周芬做了题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史地题材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的专题讲座,从史地教材的分布、教学中的困惑、有效教学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

这次活动得到区教研室杨小勤主任的肯定和教科院杨庆华老师的赞赏,特别是与会老师们的喜爱,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教研活动。

第二篇:课题成果推介会交流材料: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课题成果推介会交流材料: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洼子店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2002年以前,洼子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2003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2003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河北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2003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日趋科学、合理,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实施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编写要求和评价标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检查督导制度》、《集体备课奖惩制度》、《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

2、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具体环节:“制定计划、确定主备→整合资源、主备预案→个体研究、调整完善→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单元反馈、查漏补缺。”

3、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管理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管理评价+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4、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

强化教学设计编写的实用性——以“主备案研究记录”增强研讨的针对性——统一活动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增强研讨的实效性——科学的评价促进个体智慧充分发挥的自觉性。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将是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管理特色显成效

几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课题研究喜结硕果。《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获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获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研究》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总课题组结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在县教育教学现场会了作了交流。

2、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县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先后有20人次获奖。其中刘淑清老师获国家二等奖,李素娟老师获省一等奖,王春江、高凤娟、闫翠霞、李素娟、刘淑清老师获市特等奖,牛文娟、王艳丽、赵国忠、刘艳超、姚欣老师获市一等奖。在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王艳萍、牛文娟、赵国忠、张欣丽、高凤娟、朱亚丽老师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我校有1人被评为承德市名师,3人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标兵。

3、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六年被县教体局评为 “中考成绩优秀单位”。2010年中考,我校360名考生,500分以上48人,居全市规模学校第22名,全县同类学校领先位次。去年寒假联考,我校三个年级全部实现同类学校第一,实现了我校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4、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本镇优秀生源很少外流,我校已经由2002年不足400名学生,发展为1600多名学生。

5、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我校先后获得承德市“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全国美育成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第三篇:以“优势教育”特色创优质教育品牌

以“优势教育”特色创优质教育品牌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欧阳琳

高质量教育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对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国家需要的优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在这种背景下,我校根据地区特点,以及自身办学基础,确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以“优势教育”为特色,创优质品牌学校的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欢迎,纷纷慕名送子女来我校上学,每年报名人数为实际招生数的两三倍,学校的学位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

一、“优势教育”的提出

(一)“优势教育”特色的背景

优势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扯齐拉平”的“补短教育观”以及由此带来的某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扯齐拉平”教育人人受到相同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标准件”。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经画过的一幅漫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修剪刀修剪冬青树一般,武断地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一,把富有生命的个性的差异性的学生当着机械零件切割成“标准件”。传统的“扯齐拉平”教育人人受到相同的教育,貌似公平,实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而不是刻板的,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标准件”,“标准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唤各类人才的快速到来。人才成长提倡非同步化的观念:允许打破常规,超越程序,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创造能力强的人才及时脱颖而出,特别是要尊重个体差异,使人人得到最适合是自己的教育,尊重差异是教育最大的公平。优势教育正是逢合了当今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观点。

优势教育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每位学生都有智能强项,都有闪光点,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必定成才。

(二)“优势教育”特色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挖掘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

1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八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一元智能论,认为孩子各自有自己的天赋,否定了以学生成绩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智能,把成绩差的学生界定为差生,让其戴上“差生”的帽子,让这样的学生抬不起头来,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之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师不是对学生进行辨别和划分,而是发现和启迪,为具有不同智能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优势教育正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人人成材。

二、“弘扬优势、自觉发展”的德育特色

在我校“优势教育”课题研究中,德育的改革设计了“优良品德九星”加“特长”星,开展十星达标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星”成为学生成功、胜利、荣誉的象征,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挖掘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展示优势,化劣势为优势。

1、设计星级达标方案。

德育领导小组通过深入构思,制定了“星级达标”方案,按照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定了九个星(尊师星、学习星、礼貌星、卫生星、团结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同时,要求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方面也制定了九星(数学之星、小作家之星、外语通之星、艺海新星、小博士之星、小发明家之星、小干部之星、小运动健将之星、小电脑之星)。

学校把“优良品德星”九星与“个性特长星”九星共十八星的具体要求发给全校同学,充分发挥星级活动的激励功能。“优良品德星”每周评比一次,达到优良品德九星再加上特长星其中一星评为“十星级达标学生”,具有几个特长星的同学则评为“超星级学生”,对十星级以上的学生,在评选镇三好学生中优先考虑,对超星级学生给予“科龙”、“万家乐”奖学金的奖励,这两年来,星级达标活动的开展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2、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推动“星级达标活动”的开展。

在开展星级达标活动中,不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不断注入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活动,学校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了解我们处的时代,了解社会,并通过各方面的实践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自理能力与良好的行为规范,做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人。

我们经常组织师生到社会学雷锋做好事,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到幼儿园送欢乐,到公共场所拾杂物,涂擦乱张贴的广告等。少先队大队组织各年级代表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开展

“手拉手”的扶贫捐助活动,到镇内贫困户体察民情,帮助本校患重病和贫困学生,这两年共捐款近八万多元。经过有针对性的一次又一次的德育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在这一次又一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逐步养成。

“星级达标”活动在德育工作中是一种目标激励,其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品格,使学生感到在校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这七年来,整个校园掀起了“树校园之星”、“学校园之星”、“追校园之星”的热潮,树星、学星、追星蔚然成风,每学期,我们都评出一大批特长学生,超星级学生,校园之星熠熠生辉,它是我校“优势教育”德育科研成功之举。这一经验在广东省德育巡回演讲报告团介绍推广,反响强烈,前来取经者纷至沓来。

三“优势互动,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传统教学中存在教与学、师与生的不和谐,学生在学习上受老师牵制,靠死记硬背,处于被动地位。我们要探讨一种“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优势教育”理论

我们构建了“优势互动、自我发展”教学模式,集中主要精力改进教法、研究学法,把教师的“教”的优势与学生“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促使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优势互动”是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节师生关系,合理让各方面的优势得到互促互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媒互动,师媒互动,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潜能优势不断发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师生优势互动:教师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进度,重视学生的反映,及时反馈,师生和谐合作,使从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在学生中得到体现,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成为亲密的学习合作伙伴。

2、生生优势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里应给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共同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之间的优势得到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3、师媒优势互动;教师发挥现代教学手段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努力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能动性。

4、生媒优势互动:通过多媒体优化组让学生懂得在信息网上寻找学习信息,整理信息,解决学习的困难,倡导新课标中的主题性学习,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创造的多种能力。

四、“创造优势、展示特长”的校本课程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校“优势教育”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为了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齐各门课程,开足课时,并保证计算机、英语、心理健康、卫生等地方课程的开设,同时增设了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展示优势的“一站、二网、十队、二十组”的校本课程。

一站为:小记者站;二网:围棋网点校、乒乓球网点校;十队为:舞蹈队、仪仗队、铜管乐队、合唱队、田经队、羽毛球球队、轮滑队、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二十组为:电脑、写作、数学奥林匹克、英语、故事、幼芽报编辑、电视新闻、读书读报、美术、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科技、气象、绿化、摄影、棋类、维修、集邮、烹调。

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特长,以自选和课外活动的形式确立,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的第三节和周六时间培训(周六镇青少年培训中心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学校还增设早读进行古诗词(每周二十分钟)朗读,口语训练(低年级每周一节),快速作文训练、思维训练、阅读训练(高年级每周一节)、英语朗诵等,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优化结合。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选择的空间,呈现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总有一款适合你”景象。孩子们自主选择,发展自我潜能、自我优势。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的创新型人才。谢云峰同学的科学小论文“由几节废干电池所想的” 获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区毅鹏、王兆晴两位同学代表容桂镇少儿组赴京参加曲艺之乡汇报演出;刘俊宇同学被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录制;我校的舞蹈《雨中的歌》参加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暨CIOFF第二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表演荣获金奖。近四年来,有130多人次在全国和省级美术、书法和学科比赛中获各种奖励。

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我校优质的办学水平。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有顺德唯一的语文特级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骨教师,2名南粤教坛新秀,10多名顺德区、容桂街道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发表和获奖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在本地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名师出高徒,环境造就人,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得到了发掘和展示,成绩斐然,舞蹈、乒乓球多次获省市镇的冠军、一等奖,铜管乐队多次获市镇一等奖,曾12年获容奇镇升中考试第一名,2000年容奇镇和桂洲镇合并后,共27所小学,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但我们坚持优势教育的特色不放,使每个孩子充满自信,获得学业的成功,2003年升中考试名列前茅,2004年更是令人折服,各项指标均获第一,头名状元在我校,考入顺德区、容桂镇重点中学人数遥远领先,英语平均分高出第二名的学校10之分多。200

5年毕业水平测试又传捷报,我校获容桂地区升中会考“三连冠”。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顺德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不少是从我校启蒙,这正体现了教孩子六年,为他们想一辈子的优势教育思想。容桂小学是顺德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小学之一,在复评中也顺利通过,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教改先进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学校、绿色学校。优质的办学校效益,带来了良性的循环,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资助,投资200多万元改造了校园网,加盖一层教学楼,建设了塑胶跑道。2005学年政府又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容桂小学(朝阳校区),并把原青年路小学、原朝阳小学并入容桂小学。如今,容桂小学规模60个教学班,教师125人,是本地区数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市民的最佳选择。

以“优势教育”特色创优质教育品牌

作者:欧阳琳男42岁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

通讯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邮编528303电子邮箱: sdrgoyl@21cn.com电话2832561

1内容摘要:容桂小学确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以“优势教育”为特色,创优质教育品牌的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发掘弘扬每个孩子的智能优势,学校、教师努力创造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获得成功。这一特色实验,提高了办学水平,孩子不光获得了学业的成功,还发展了个性特长。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赞誉,容桂小学成为了本地区一所数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市民的最佳选择的学校。

第四篇:工农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开展区域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报道

工农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开展区域协作

交流研讨活动报道

2010年11月10日,工农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交流研讨活动在育民小学如期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为“心理辅导技术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活动内容分为六部分:说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展示、学校领导点评、教师反思、互动交流、领导讲话和完成研讨作业。育民小学和黎明小学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心理健康辅导课,两位授课教师也能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自己教学中心理辅导技能的有效应用的不足之处和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教师进修学院领导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对这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她们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能够很好地注重了辅导技术的应用,并对这两位老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全体参加活动的人员无不受到深刻的触动。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好好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心理辅导技术更加有效的应用。研讨活动结束后,心理健康教师还将继续在协作组qq群里进行深入

研讨,并完成研讨作业,上交课例片段。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交流研讨活动,更提高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第五篇: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2002年以前,xx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2003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xx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2003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xx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2003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日趋科学、合理,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实施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编写要求和评价标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检查督导制度》、《集体备课奖惩制度》、《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

2、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具体环节:“制定计划、确定主备→整合资源、主备预案→个体研究、调整完善→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单元反馈、查漏补缺。”

3、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管理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管理评价+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4、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

强化教学设计编写的实用性——以“主备案研究记录”增强研讨的针对性——统一活动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增强研讨的实效性——科学的评价促进个体智慧充分发挥的自觉性。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将是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管理特色显成效

几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课题研究喜结硕果。《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获xx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获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研究》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总课题组结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在县教育教学现场会了作了交流。

2、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县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先后有20人次获奖。其中刘淑清老师获国家二等奖,李素娟老师获省一等奖,王春江、高凤娟、闫翠霞、李素娟、刘淑清老师获市特等奖,牛文娟、王艳丽、赵国忠、刘艳超、姚欣老师获市一等奖。在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王艳萍、牛文娟、赵国忠、张欣丽、高凤娟、朱亚丽老师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我校有1人被评为承德市名师,3人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标兵。

3、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六年被县教体局评为 “中考成绩优秀单位”。2010年中考,我校360名考生,500分以上48人,居全市规模学校第22名,全县同类学校领先位次。去年寒假联考,我校三个年级全部实现同类学校第一,实现了我校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4、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本镇优秀生源很少外流,我校已经由2002年不足400名学生,发展为1600多名学生。

5、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我校先后获得承德市“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xx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全国美育成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教育科研引领了我校管理特色,特色管理促进了我校的发展。我们将发扬成绩,继续坚持“教育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

下载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夷陵交流)(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