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学目标:
⑴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⑵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⑶ 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二、教学重点:
⑴ 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⑵ 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⑶ 学会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三、课前准备:
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 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对于这样一位距今百余年的伟人,学生知之甚少。他的音乐,学生有听过,但不知道那就是贝多芬的音乐!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去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学会如何抗拒痛苦,如何与痛苦共舞,去面对痛苦,甚至是学会享受痛苦,树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搜索汇编成册,在阅读这些资料后,做好好词好句摘抄。熟读资料《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感受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就像贝多芬在苦难面前毫不退缩,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的呐喊!
四、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⑴ 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⑵ 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⑶ 探讨质疑,深入理解;
⑷ 揣摩词语,培养语感;
⑸ 拓展阅读,写读后感来设计这篇课文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教学课件
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能写出来的东西,相信你也一定能写出来!熟悉的东西,是我们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五、教学手段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⑵ 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贝多芬《命运》、《欢乐颂》、齐秦《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传记《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阅读资料。
七、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案例实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齐秦的音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展示课件文本:“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用他的心写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我想听歌不一定要用耳朵;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的心情藉着音乐平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今天,我们就随何为一起,共同来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介绍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
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互联网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课件展示贝多芬的画像和贝多芬平主要事迹: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主要代表作有:《悲怆》钢琴奏鸣曲;《月光》钢琴奏鸣曲(1801年);《英雄》第三交响曲(1804年);《热情》钢琴奏鸣曲(1804年);《命运》第五交响曲(1805~1808年);《艾格蒙特》序曲(1810年);《欢乐颂》第九交响曲(1
教学课件
819~1824年)。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透露出什么信息?
生:贝多芬26岁(1796年)开始耳聋,然而大部分的杰出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教师补充: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生:他得克服无数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才能创作出如此丰富、精彩的音乐巨著!我觉得他很坚强!(板书: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因为他在用他的心写歌!
生(张蒋):我同情贝多芬,因为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却听不见自己写的歌,我觉得他很可怜!
师补充:这就像一位母亲见不到自己的小孩,真痛苦!
师:展示课件,简介作者何为。“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三、感知内容,理清文脉
师:一般的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者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将贝多芬还原成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独特的视角来写一位伟人的写作手法,不妨指导学生来认真学习,进而借鉴来写作。(板书:英雄主义的“乐圣”)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贝多芬也是个凡人的语句,也有和我们凡夫俗子一样的烦恼与痛苦。提示:上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我们曾作过调查,发现烦恼大都来自“家庭、同学交往、经济、生理、社会”等方面。我们也来说说贝多芬有什么烦恼?
生(高向向):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他的烦恼来自生理上的耳聋,因为耳朵对与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来说非常重要,失去了听觉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他就再也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了。
生(张蒋):“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他的烦恼也是因耳聋而引起的社会上的孩子、成人们嘲笑他的生理缺陷。因此,他认为人们都看不起他,性格才会变得暴躁。(教师板书:暴躁)
生(季锡权):“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他的烦恼来自耳聋,耳聋是他天大的灾难!
生(蔡文坚):“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我觉得还来自家庭,他最爱的也是他唯一的侄子伤他的心!
生(高向向):“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
教学课件
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的烦恼是孤独,是因为世人误解了他!
师:人们不了解他,以为贝多芬是个厌世者,其实他热爱生命,更热爱他的音乐!在阅读材料里,有这样一句贝多芬的名言:“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因此贝多芬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为“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再次展示课件)
师:失聪,对普通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而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灭。那么,面对厄运的沉重打击,贝多芬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呢?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请速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钱思彬):我觉得他很勤奋、很刻苦,也很懂事。四岁学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师:的确如此,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这样的厄运才造就了伟大的贝多芬!
生(张蒋):我觉得他很坚强,很伟大,他的身上有这么多烦恼、痛苦,换成其他人早就死一千次了!他努力克服耳聋的困难,创作了如此多的歌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板书:伟大坚强)
生(周志纯):我觉得他意志坚强,性格乐观,坚持到底,对音乐的狂热,克服重重困难,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板书:意志坚强,性格乐观)
师: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贝多芬,展示课件:“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要求学生齐读)
师:厄运加在他身上,贝多芬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他是坚强、伟大,意志坚强,性格乐观的人,尽管他性格孤独,暴躁,他仍不失为是音乐巨人,是乐圣!如果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性格与精神传达给读者,作者是采用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的,请结合文中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
生(黄思思):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这五种。
生(杨增湖):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性格暴躁,但也很真诚坦白。
生(黄婷婷):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很真诚坦白,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与孤独。
生(陈雅特):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还可以看出他的善良,虽然第二节中写道“他谁都不肯接见”,但是他还是接见了这些想了解自己真实的好灵魂的客人们,还留他们在屋子里吃简单的晚餐。
生(夏昌勉):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这句话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贝多芬
教学课件
对于音乐的狂热,他只关心自己的心爱的音乐。
生(周志纯):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也写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狂热,他不关心自己的打扮,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
生(杨晨旭):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音乐是贝多芬的生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
生(高向向):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与命运作殊死搏斗,写出他的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让客人感动不已。
四、合作探究,精心赏析
1、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向老师质疑。老师也可提出疑问,要求学生解答。
2、精心赏析,体味语言的精妙。
师:展示课件
⑴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⑵ 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⑶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⑷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⑸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⑹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上述六个疑难问题,这些语句其实在前面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涉及,在此处进行深入的挖掘,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性格,感受他高尚的人格。
3、说说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得很精彩,纷纷表示学习伟人贝多芬的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比如有同学说“贝多芬在音乐上所取得的惊人的成就,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超人的力量,而是靠他自己滴水穿石的顽强精神所取得的”;“成名后的钢琴家贝多芬,仍像小学生一样在顽强的学习,努力地提高他钢琴演奏的技巧。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他心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五、家庭作业(选做题)
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课文与课外阅读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
教学课件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四 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教学反思】
第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音乐巨人贝多芬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二)方法培养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出声读、默读、速读、抓重点段精读等),来感知文意,把握主旨。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
(三)情感体验点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意志,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教学设想
1、重点:以形传神的肖像描写
难点:理解贝多芬的令人较难懂的话的含义。疑点:贝多芬与巴赫的关系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讲读型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力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很好的读出语气,并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解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既要努力深入人物内心,更深刻的理解他,又要臵身事外,理性的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媒体平台 课件设计构想:
整堂课的各个环节均以Powerpoint的形式出现,首张幻灯片为黑白色的背景下,一立轴贝多芬头发凌乱的头像,右方为本课题目,画外音为《命运交响曲》。(资料均搜自百度网)
音乐巨人 贝多芬
教学步骤
一、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教学流程
1、开门见山,深情导入
直接打出首张幻灯片引出贝多芬简介:(贝多芬和现在的学生距离很远,学生们对他远没有对周杰伦、蔡依林的了解深刻,因此尽量多搜集他的资料,做到“用细节来打动人”,让学生们觉得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从而乐于去接近和了解。)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他年轻时患有耳疾,32岁时加重,49岁时完全失去听觉。这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闪现过自杀的念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遗嘱》,但发自内心的艺术家责任感的呼唤使他醒悟:“不能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厄运挑战,于是,他以水滴石穿的坚强意志,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和乐感作曲和演奏,写成了《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一批不朽名作,攀登上音乐的光辉高峰。他弹琴的时候,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他的头发多而黑,好似永远不梳,永不戴帽,常常蓬头出外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就被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在荒郊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恶魔。然而令人们感动而铭心难忘的还是贝多芬战胜耳聋、成为乐圣的惊人毅力。他的《命运交响曲》使人们在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
之后教师衔接:一位音乐家竟然是个聋人,他在生活中和创作中究竟会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大家能想象得出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家何为的脚步一起走近贝多芬,一起去聆听这个高贵而孤独的灵魂的私语吧!
2、课前热身,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大家一起来认字,不认识的字可自动写到黑板上,谁认识也可自动去标音,不必举手。教师伺机而动,出示幻灯片检查以下字词。(如有重复当堂删减)
踌躇 磐石 重荷 深邃 喧嚣 下颏
3、合作探究,多向互动
(1)把文章按字数比例分为四部分:(1-6)(7-14)(15-22)(23-27),挑选三位同学,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再次熟悉文本,整体感知。听读之前出示幻灯片,要求思考下面问题: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从哪几个人的角度塑造了贝多芬的形象?
明确:女佣介绍——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共进晚餐,倾听贝多芬自述
(2)默读6——9节,大家一起来重点研读,出示幻灯片,思考下面问题:
从哪些词语中你能看出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种肖像描写与以往我们接触过的此种方法有何不同?
明确:陈旧、失效——生活窘迫 悲剧、愁苦——严肃、孤独
无视、紧闭——骄傲、沉郁 坚忍无比、不可逼视——无比的坚强
这种肖像描写不仅刻画了贝多芬的外貌,而且展示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以形传神的肖像描写。(3)大声朗读贝多芬自述部分的语言:11——27节,四人一组小组研读。找出其中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尽量把解决的机会交给学生,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下面出示的探究的结果均为学生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明确:A“老狮子”句 B “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句
C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师生共同探究:因为耳聋,贝多芬与别人交流起来很困难,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比不上一棵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耳聋,他远离了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D“永恒”句 E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F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
师生共同探究:此句看起来意思好象是贝多芬小时侯在巴赫的门下亲身学习,可是依文章注释可看出,贝多芬1770年出生时巴赫已经去世20年了,因此此句可理解为他在童年时学习巴赫的音乐。生1询问:为何著名作家何为会出现此种败笔?生2回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最终结果教师答应上网查询贝多芬与巴赫的资料,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4)教师衔接提问,继续互动:
A我们研读6——9节时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孤独、骄傲、坚 强的人,那么从刚才11——27节的学习中大家又发现了他形象中的哪些特点?
生1:从“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一句我看出贝多芬是一个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人。
生2:从“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一句我觉得贝多芬是把音乐当作自己的生命对待,即使为音乐献出生命他也会在所不惜。
B以上我们一起总结了贝多芬的形象特征,下面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从贝多芬身上都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他给了你哪些启示?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发表见解,也可以大胆地说说你对这位大音乐家有哪些不赞成的地方。生1:我想我以后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知道掉眼泪。
生2:贝多芬乐于为自己喜爱的事业献身,他热爱艺术,对理想不懈的追求。我喜欢画画儿,我也要努力这样做。
生3:我觉得贝多芬有点邋遢,头不梳,脸不洗的,衣服也很脏,他这样子谁会愿意跟他亲近,反正我不喜欢这样的人。生4:我觉得他脾气也不太好,爱噎人,很难跟他沟通。
(明确: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多肯定,鼓励他们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务必把握一个度:肯定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意志,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强者。)
4、我们欣赏,延伸佳作
(出示幻灯片,比较阅读史铁生的《随笔十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坚强、勇敢的信念。)
我每每看见放映员摆弄着一盘盘电影胶片,便有一种神秘感,心想,某人的某一段生命就在其中,那些历程,那些焦虑、快乐、痛苦,早都制作好了,只等灯光暗下来放映机转起来,我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有时想,我的未来可能也已经制作好了,正装在一只铁盒子里,被卷作一盘,上帝正摆弄他,未及放映,随着时光流逝地转星移,我就一步步知道我的命运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又想,有一天我死了,我一生的故事业已揭晓,那时我在天堂或在地狱看我自己的影片:哈!这不是我吗?你们看吧,我过了21岁就要一直坐在轮椅上,然后我在一家小作坊干了七年,然后我开始学写作,不信你们等着瞧„„我常想,要是有那样的机会,能够那样地看自己的一生,我将会被自己感动,被我的每一种境遇所陶醉。
——史铁生《随笔十三》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音乐家贝多芬和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人生境遇,其实世上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遭遇不幸而又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勇士,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做生活的强者!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聆听那激动人心的命运的敲门声---播放《命运交响曲》,回味全文,进一步体会音乐家与命运 顽强抗争的意志。
6、布臵作业:写你写我写老师(再次回顾本课教学重点)模仿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或老师的外貌。不要透露所写人的姓名,300字左右,下堂课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为以形传神。
7、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女佣 —— 客人 —— 自述
以形传神 执着坚强
8、课后反思
(1)学生通过探究深入了解了贝多芬这个人物的苦与乐,从他身上体悟到了一个音乐家对艺术的执着,及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力量,受到了宝贵的情感熏陶。
(2)在阅读方法上,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包括朗读、默读、速读、抓重点段精读等),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文意,感悟到以形传神的肖像描写的妙处,生成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运用,特别是应适当增加重点研读段的训练。
(3)资料搜集方面可以布臵学有余力且有条件的同学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以加大信息量,又可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4)对于本课的疑点问题(贝多芬与巴赫的生卒年),可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学生由此生成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其次,教师本身应深入吃透文本,尽量做到比学生早一步发现,以免在课堂上措手不及。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单位:石各庄中学 作者:刘伟 联系电话:22159210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探究质疑问难。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②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式: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磁带《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图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检查字词、释义。
2、理清本文线索,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3、用女佣的口吻介绍那天发生的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交流资料,导入本课学习重点:认识贝多芬,体会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形象
1、跳读全文,勾画文中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
2、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用几句话概括文中贝多芬的形象。(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形象)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小组讨论: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②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③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教师:适时点拨释义,并加以提炼补充,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联系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2、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成。
四、体验反思、结束全文
1、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2、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应用反馈,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练习二
2、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板书设计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形象: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献身音乐 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主旨:顽强意志
执著追求
献身精神
第五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董献业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二、练习提炼概括能力,找出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三、分析肖像和语言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并学习这种写法。
四、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学习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精神。教学重点:
1、概括归纳文中的主要事件并从肖像和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贝多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献身事业的精神。教学难点:
1、从肖像和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教学设想:
1、本文是自读课,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2、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涉及到的课外相关知识较多,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概括事件、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内容由学生以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自主完成。
4、课堂总体思路:通过复述理清课文脉络后,直接以“文中的贝多芬有什么特点”切入,以此为纲,通过对这一点的讨论找到体现这些特点的肖像和语言描写并进行分析,引导大家学习贝多芬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最后学习写作,拓展阅读。
5、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仍要适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鼓励学生课下欣赏贝多芬的其它作品。
6、在分析贝多芬的肖像描写时,要用幻灯片展示贝多芬的肖像画,用多媒体感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听“命运来扣门的声音”——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部作品的名字是什么?是谁写的„„贝多芬说:“命运来扣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是的,命运之神会时时来扣响我们的门扉,那是机遇在召唤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贝多芬的文章。(板书课题、作者)
二、说出你所了解的贝多芬(你心目中的贝多芬)„„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开始创作生涯。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其主要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出人类的英雄气概。其创作成就极大地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另有歌剧、小提琴曲等。
三、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内容,说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
四、自读课文,看文中描写的贝多芬有什么特点。(要求说出理由)
刚刚开始分析课文就安排这样的讨论是基于以下理由:A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在熟读后即可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写了哪几件事”、“找出肖像描写”、“体会人物语言”、“分析贝多芬的特点”这样的步骤来刻板地进行;B这样安排可使分析进程更加简洁紧凑;C这种安排更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但这样放手让学生讨论也容易流于肤浅和混乱,所以教师要做好“主持人”的角色,要对学生的讨论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总结。当然教师也不要完全做一个处身局外的“主持人”,还可适时的加入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参与争论。因为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同时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朋友。比如:
可引导处:学生在谈贝多芬的特点时不外乎从这两个方面寻找理由——人物的肖像、语言。当有学生谈到他的肖像时教师可要求大家先放下其它的话题,集中力量分析贝多芬的肖像,然后再一起分析他的语言。(当然顺序颠倒过来亦可)这样可使学生的讨论更有秩序,思路更清晰,效率更高。涉及到一些重点段落、语句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比如在分析肖像描写时,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找出写两肩、脸、头发、眼睛的关键语句并认真体会)
可参与处:文中有很多难解的句子,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独立解决,如: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挣扎出来”;D、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E“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F“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可争论处: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大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那么,这是否说明贝多芬是个悲观软弱的人呢?
明确:文中更多的地方体现的是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精神,根据上面那几句话不足以认定他是一个悲观软弱的人,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难免有悲观叹息的时候,也有忧愁的时候,但那只是一瞬间而已,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坚毅顽强精神的整体认定。
分析贝多芬的肖像时要展示他的头像。讨论进行时,可适时播放《命运交响曲》,同时总结板书。
五凤飞飞、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达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和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高度热情,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或这让你想起了哪些人?)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可广泛联想:张海迪、海伦·凯勒„„
六、写作训练:
学习文中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的外貌,与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可以写班里的同学,也可以写其它的人,不只是要求写出他的外貌特征,还要能折射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内心世界。)
七、总结、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他不屈服于命运、献身音乐的精神,他独立而骄傲、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在他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课下欣赏他的音乐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