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

时间:2019-05-13 00: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

第一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

教课文还是教阅读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有感 西华师大附小

唐兵

这次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有机会听到成都名师带来的两堂精彩纷呈的课,更幸运的是能听到陈涛老师的精彩点评。反思在教学中对文本的处理,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对用文本教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林媛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和氏献璧》,课的开始,林老师从课题入手,请学生质疑解疑。重点研讨“璧”“献”两个字,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字词,理解了课题,更让学生抓住了故事的主线,为下面的阅读教学打下了基础。在3—5段的理解中,老师抓住三次献璧的不同,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感受。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能从初读、细读、扩展延伸这三方面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激发阅读的兴趣。通过比较第三次献璧和前两次献璧的不同、找出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词语,达到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在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内化了阅读文本的方法。

张倩老师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节课,巧妙的设计,环环相扣。一开课,从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而不是淡泊名利的徐霞客,不是卓尔不群的徐霞客?他 “奇”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说说读懂了什么。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这一重点文段时,张老师出示了图片“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并出示甲骨文的“攀”字,伴以激情的解说,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鉴证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徐霞客坚强的意志。本堂课看起来平淡无奇,可细细回想,却如清茶般幽香缕缕,韵味无穷。

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了,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用好课文,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在我刚走上讲台时,自已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都很青涩。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用课文教?还是教课文?”大家常常会说当然是用课文教。叶圣陶老先生也在《谈语文教本》里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可是,我们的课堂时间大都在进行着课文内容的详细分析,都在犯着一种叫“只看树木,不识森林”的错误,一层一层地理解,一段一段地分析,甚至细到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我们这样苦着累着自已,语文效率却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高很慢,真正是事倍而功半。

可是,有很少的教师思考,我们的教学问题出在哪?只不过还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循规蹈矩,按步就班地进行着。教课文这条教学之路已经行不通了,那么怎么样才算叫做用课文教?今天,看了林媛老师、张倩老师的上课,听到陈涛老师所作的点评和总结。我眼前一亮: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去教,是借课文的句,段,篇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通过由抓到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能学习到文本的写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结合自已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要注意把握年段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要始终记住的各年段的学习要求和把握课文目标,要充分解读好教材,把每一组每一篇课文到底用来做什么弄清楚,课文目标就像是一个方向盘,我们要把握好方向盘,才能在课堂中行驶自如,领着学生在书海里乘风破浪。

二、要找准课文的主旨,以此切入教学主题,让学生直接就找到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这样就避免了课文的零敲细刻,避免琐碎分析。比如张倩老师在《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篇课文时,提出这样的一个课文主题:徐霞客怎么样成为一个“奇人” ?来让学生一边自读课文一边画出相关句子。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一下子就能抓住这些重要的字词段落,体会作者的写法,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重要的字,词,句,段的分析,而舍去了许多不太必要细分析的内容。

三、要选准语言训练点,哪个地方适合学生有感情地去读,哪个地方适于进行情境想象训练,哪个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哪里需要学生自已去做批注,这些训练点要抓得准,并且一定要训练有度。还以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为例,张老师抓住徐霞客三十年辛苦跋涉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去体会徐霞客的锲而不舍,想想当时的苦累,危险,更通过对“攀”字的形像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教语文,要对课本的内容拓宽,加深,加厚。因为知识进入到教材的层面就已经是落后的知识了。因此,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拓展,加大同主题或内容或同作者的课文阅读,以一篇带多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又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含量。在今天的两堂课即将结束时,布置学生去阅读相关文章或名著,让阅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怎么样用课文,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语文就是要有多样性,才能使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语文教学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文而异,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也应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第二篇:暑期骨干老师培训心得领会

20xx年8月2日至4日,我县组织了小学语文骨干老师暑期培训,我荣幸地加入了这次培训运动。培训内容全面而过细,深入而活泼。从县教研室朱建淑老师的《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到林鹏飞老师的《依靠群体备课》;从夏萍老师的《小学语文课标的目标和意识》到王慧老师的外出学习汇报《对于语文课堂教养的有效性》;从优质课堂观摩《给予树》到《揠苗助长》、《“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良多,学到了许多,岂但宽阔了眼界,真是受益匪浅。固然学习的时光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在朱建淑老师的公道部署跟精心领导下,咱们每位先生都感到播种不少,下面将我这多少天的心得领会总结如下:

一、体系络大集体备课,增进教研网络化、古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参加网络教研平台,合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以为网络教研是新时代教导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期的潮流与时俱进,必定要与网络进行密切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进步,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腕发展教研工作的新方法,网络能给予我们无限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足,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反复备课向积聚优化式备课改变,个人关闭式备课向配合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上进步。

在培训期间,我们观摩了优质课堂《给予树》、《揠苗助长》和蒋军晶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使我们可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才能和程度。特殊是蒋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到当初还历历在目,蒋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刻解读,对人物王熙凤的性情掌握是那样正确。教学中,他耐烦领导学生通过凤辣子的穿着、言行来懂得人物的心坎,他适时点拨,语言幽默,课堂上不断发出阵阵笑声。在高兴的学习中,学生终极清楚了凤辣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关怀林黛玉,而是谄谀贾母、夸耀本人的位置。从中可见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深沉,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通过本次培训,丰盛了我的教育思维,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晋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惟境界,更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忱和信念,我会不断学习,一直反思,一路前行。

第三篇:孟江涛老师培训课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二零一二年二月九号,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可以说

那天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日子。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孟江涛导师,给我们这些晚辈上了一节特别的培训课,这节培训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动、它的真实、它的可爱。

一节好的课,会让人产生共鸣,得到认同感,会让人产生积

极努力的情绪,我得到了,也相信工作室的同仁们也都收获了颇多。孟导是个开朗积极的人,这从他的笑容和肢体语言上就能看的出来。他也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我和平时见到的老师、教授完全不一样,他的讲话贴近生活,符合年轻老师口味,他的阅历丰富,经历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即将去经历的,自然对我们这些工作时间不长的老师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用自己的例子生动的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坚持做到最好。讲台是个别样的舞台,是教师展示自己的地方,也是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们站在这样的舞台上,要淡忘攀比的情绪,要记住以学生为本。做好一节课,需要付出很多,哪怕是七天七夜的彻夜未眠,只要学生喜欢,学生学会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那么身上再累,心里也是幸福的,真正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外界的荣誉,而是内心的自我价值实现。

讲完经历,孟导又为我们进行了培训。最为一个年轻教师,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找到自己,也就是说,发现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老师,要有自己的特长,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的魅力,这就要从最基础的语言和行为上去锻炼。语音语调是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他为我们介绍了能动英语,腹式发音,每个音节的发音都有一个相应的拼音对照,发音与音标稍有不同,要用腹部进行发音。我们每个人都站了起来,在孟导的指导下一起练习,这也是这节课的快乐之处。其实之前,孟导还给我们讲解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当然在整节课的过程中,他都在言传身教的展示给我们,确实会使整节课活泼很多,也更加吸引眼球。在平时教学之中,我们教师不能忽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肢体语言是无国界的,也是更直观的,比语言描述更贴切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肢体语言,相信整节课既能出亮点又可以更加流畅。当然,肢体语言有着不可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平时多观察,多模仿,多在平时为课堂做积累工作。

很幸运,能在此收获,也很开心能与大家分享心得。

第四篇:“用课文教语文”就要“迁移练笔”?——以吴淼峰老师执教的《草虫的村落》为例

口姚文珠

参与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十一节课,充分呈现了“心中所念皆语文”的语文本质特征,标志着我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脉动所在。这十一节课倡导轻负高质主旨,充分落实《教学建议》,一改过去语文课堂“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状况,普遍重视课内的书面训练,听写、默写、写字、填空、摘录、迁移练笔等在课中多样体现。特别是“迁移练笔”这一训练形式在多堂课中得以呈现:毛芳芳老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着力关注演说稿的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写演说词”这一环节,体会排比、比喻等表达方式在演说词中的作用;祝贵耀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一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写新县志”,既呼应课文前文,又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会“老人不老”;汪王先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尝试心理活动描写,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把桑娜来到西蒙家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再在反诘探寻中体会桑娜的善良,可谓匠心独特„„这些课在安排迁移练笔的具体形式上可以说各有千秋,但都紧紧结合文本语言特色与课文价值取向,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课后的交流探讨中,也有听课教师对吴淼峰老师执教的<草虫的村落>(一等奖)提出质疑:作为省级的赛课,应该给全省的语文教师树一个正确的导向,《草虫的村落》想象奇特、文笔细腻,那么强的语言特色,为什么只安排“摘录”这一个单薄的语言实践环节?为什么不让学生迁移练笔,发挥想象再写一个草虫的村落场景,以体现“用课文教语文”的意识?如果这样,这课就堪称完美了。

这样的质疑是很有探讨价值的。作为六上“亲近自然”教学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应该有充足的铺垫与积累,可以尝试运用语言从而内化:作为一篇语言现象相当独特的散文,应该可以通过练笔去探寻作者的写作文路与语言特征,何况教材中蕴含着可挖掘的点可以让学生拓展练笔,完全可以这样设计:“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作者还有可能看见什么?展开想象写一个场景;作为省级大型场合的赛课活动,真的很有必要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全省的语文教师明晰“小学语文怎样从教教材走向教课程内容”。

真的只有这样一种选择吗?我开始冷静思索如何体现“用课文教语文”。我想质疑刚才的质疑:迁移练笔落实到第二教时可以吗?为什么非得在这课中安排?别的言语实践难道就不是“用课文教语文”?批注不是?想象说话不是?摘录不是?

下面且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吴淼峰老师在《草虫的村落》中的几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关于“词语听写”的组织

课堂开篇伊始,教师给学生听写词语:左冲右撞、意味深长、驻足痴望、全神贯注、形色匆匆。听写校正完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几个词,边读边想一想:这些词一般用来描写谁?课文用来描写虫子,是不是把虫子当做人来写了呢?

此环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意味深长。选择听写的五个四字词语一般是用来描写入的,课文却用来描写虫子,教师安排听写其实是在暗示作者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赋予万物以灵性,也提示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想象的视角、情趣的语言。这一环节的安排为下面全课的语言品读作了铺垫。

[教学片段二]关于“意外场景”的品味

(1)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场景让你感到意外,画一画句子,写一写感受。

(2)交流:哪个词吸引你了?(游侠)哪儿看出是“游侠”?抓住“傲然”“左冲右檀”等重点词讲行朗读体会。

(3)你想象中的游侠是怎么样的?把这个词写在这个句子边上。融入自己的感受,再读展示游侠形象。

(4)想象说话:游侠在茂盛的森林里,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想象后朗读体会。(5)进了村子,发生了什么?‘意味深长”大概是什么意思?(6)如果你是那只远归的游侠,你想用眼神表达什么?此时此刻,还是铁骨铮铮的游侠形象吗?把这个词写在边上。(侠骨柔情)

(7)你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表达意外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惊奇)(8)快速默读第5~8自然段,在让你没想到的场景外、你意外的句子边作好批注,表达你的感叹。文章第7~8自然段作者没有再用感叹句,他又用哪种方法来表达内心感受的?(交流表达略)

在此片段中,教师充分把握文本的语言现象,聚焦“惊奇”,关注令自己意外的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多重反复的批注、充分想象的练说、表达方式的质疑来感知文本生趣灵动的语言之美,赏析了一个富有情趣、令人叹奇的微观世界。这样的过程展开充分,正如赖正清老师对本课的概括语——“现实想象两相看,草虫群像逐分解”,经过对草虫群像一幕幕场景的细腻探寻,相信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已充分内化,而“摘录语句”这一书面练习为第二教时的迁移练笔做足了积累与准备。试问,这样的安排不是更充分吗?难道非得在第一课时为作示范而急匆匆地走过场?

我以为,本节课中不安排“迁移练笔”更是基于对“用课文教语文”理念的理性认识.在大家一窝蜂地进行“迁移练笔”时,有那么一个举动能让我们冷静,能让我们思索,能更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用课文教语文”是一种理念,语言素养习得的方式很多很丰富,而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迁移练笔”这一书面作业形式。

下载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骨干老师培训心得——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