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权劝学》观课报告
《孙权劝学》观课报告
《孙权劝学》是浅显文言文的典范,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刘老师的这堂课是《孙权劝学》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以读促悟,以谈促究,从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神态的变化,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吕蒙一介武夫蜕变为一名儒将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学习和自己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今天认真观看了刘老师的这堂课,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是课堂设计精巧别致,创意新奇,出奇制胜。以学生读书汇报入课,出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后,整堂课以学生读和谈为主线。读的环节分为四个步骤: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分角色读。在老师的巧妙引领下,有个人读、教师范读、齐读、学生表演读、分角色读,在不断地变换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对课文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就达到了以读促悟的效果。“谈”的环节谈孙劝;谈鲁肃;谈吕蒙。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学生针对自己的角色回答小记者的提问,设计巧妙,更加惊喜的是特邀嘉宾司马光访谈,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问向“司马光”提出问题,以谈促究,把课文推向深入。最后抛出问题“谁是男一号”,学生畅所欲言,又有微课探讨,更能彰显《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反思自己以前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是浅显地循规蹈矩地当成文言文来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用法并翻译背诵课文,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创意,好好的一个故事学得索然寡味,没能挖掘出这篇文章的深层内涵,没能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实在是暴殄天物。
二是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互助合作效能,课堂形式宽松和谐。学生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师生平等对话,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气氛比较和谐融洽,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涨,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学习任务在轻松和谐中顺畅进行。我这个旁观者也心入其中,为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而点赞。
三是刘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备课功夫深透。观刘老师这堂课,感觉刘老师上课前功夫做得足足的,一定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一定是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一定是经历了不断的磨课,一定是既备教材更备学生,一定是不断地思考和成长„„看刘老师学生的表现就知道,读书汇报、朗读表演、现场访谈和点评、对人物的解读、学习的热情,无一不给我带来了惊喜。还值得称道的是刘老师的语言温婉怡人,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人轻柔可亲的感觉。这样的语文课真好!朗朗的诵读声,睿智的论辩声,浓浓的语文味儿,真好!
其实,刘老师的课堂设计流程简单,就是读和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只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简洁中的每一步都呈现出刘老师的匠心所在。
美中小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在有些环节上过度不够自然。
第二篇:《孙权劝学》优秀观课报告
《孙权劝学》优秀观课报告
听了张老师的《张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
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课堂以学生为主导
张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张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 注重基础,不华而实
张老师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三. 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张老师的课堂是书声琅琅。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四. 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张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教学中,张老师始终能以笑容面对学生,学生回答时能非常专注的倾听,并不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整节课的教学语言都很亲和。另外,他的语言还很精炼。不论是导入新课、总结点评,还是过渡衔接、引导启发,都能体现这一点,这是很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然而,任何课堂都没有尽善尽美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这样一堂令人称赞的课,细细品来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我认为,张老师的这堂课如果在品读课文环节增加问题的设计,比如说:文中哪些句子揭示了张权劝学的结果?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等等,那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的观念新,虽然用的是常规教学步骤,但“老瓶中荡漾着新酒的芳香”。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环节张弛有度,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教者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和力强,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基本功扎实,善导、善引、善鼓励,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最终高效率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三篇:《孙权劝学》优秀观课报告
《孙权劝学》观课报告
听了李老师的《张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课堂以学生为主导
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听了李老师的《张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
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课堂以学生为主导
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张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二. 注重基础,不华而实 李老师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四. 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教学中,张老师始终能以笑容面对学生,学生回答时能非常专注的倾听,并不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整节课的教学语言都很亲和。另外,他的语言还很精炼。不论是导入新课、总结点评,还是过渡衔接、引导启发,都能体现这一点,这是很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然而,任何课堂都没有尽善尽美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这样一堂令人称赞的课,细细品来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本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些。另外,我认为,张老师的这堂课如果在品读课文环节再增加问题的设计,比如说:文中哪些句子揭示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等等,那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的观念新,虽然用的是常规教学步骤,但“老瓶中荡漾着新酒的芳香”。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环节张弛有度,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教者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和力强,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基本功扎实,善导、善引、善鼓励,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最终高效率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四篇:《孙权劝学》评课稿
我看《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观看了《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中一位教师的《孙权劝学》的教学实录,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以人为本,焕发活力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同探究。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读得琅琅上口,说得头头是道,品得有滋有味。如教学中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对人物语言朗读语气的分析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二、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教。
在这节课堂教学展示中,这位老师以朗读贯穿课堂始终。(1)朗读形式多样化:既有教师诵读、范读,又有学生齐声读、个人读、小组读等。(2)朗读还有一定的层次感:由教师诵读示范——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读出语气——当堂背诵,朗读真正做到了层层加深,教师巧妙地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意,品味了语气,领悟了感情。所以,课堂上学生们的朗朗书声,让我明白了学生的理解变得轻松自如,且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三、重视学法指导
在这节课中,这位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友情提示给学生进行学习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如在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教师最后点评总结:文言文中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在指导学生翻译完后,教师又利用投影巧妙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学法总结——翻译五字法:(1)留(2)替(3)调(4)补(5)删,并且教师还对每一个进行仔细解说。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学法指导对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意思,也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文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课前自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语言亲和且精炼
实录中,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亲和而且还很精炼。教学中,她始终能以笑容面对学生,学生回答时能非常专注地倾听,并不时给予肯定,整节课的教学语言都很亲和。另外,她的语言还很精炼。
我们都非常清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精炼”,语文教师教学中的用语要去粗取精,十分精炼,言简意赅,以一敌百。精炼而概括的语言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教师对学生答问讨论情况下作引导、总结时,都要精辟有启发性,以体现出教师独到见解,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位教师的教学用语就真正做到了精炼,因为她不论是导入新课、总结点评,还是过渡衔接、引导启发,或是最后赠言,都能体现这一点,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一点。
一节课自然有其值得赞赏的优点,当然也有其欠缺的地方了。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这位教师在教学时,每次给学生自由朗读,独立翻译,小组讨论,自由背诵等的时间都明显不够,如果不是学生预习得好,这节课恐怕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够时间,让学生真正能把所学知识给掌握牢来。
总的来说,听了这节课后,我真正受益匪浅,它指引我如何去教好学生朗读,教好学生品味语句,教好学生学文言文等,我会继续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来学习更多好的教学方法的。
第五篇:《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4月12日,我到四中听教学能手谷恒景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陈书勇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二. 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
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其实上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陈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 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四. 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
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陈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对吕蒙、孙权、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介绍,课堂的板书,讨论问题的提出,都用多媒体打出来,节省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让学生提出在翻译课文中遇到的问题时,用的是Word文档,学生提到哪一句,他就把哪一句反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 教学环节前松后紧。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找两个学生回答,没时间就少找两个学生答。比如,你认为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二. 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陈老师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二节课才能掌握的内容都压缩在一节课里讲,这样教学内容是充实了,但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掌握那么多的内容,这样就造成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如蜻蜓点水,每个问题都只是泛泛而谈,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这样教学,而是按部就班,一堂课只讲清一两个问题。比如:这一堂课就讲文言文的翻译,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让学生自己总结翻译的技巧有:留、替、调、补、删。这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三. 忽视了一些细节,粗心大意。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更”应读“gēng”,有“改变”、“改换”的意思,而不是gèng。读“gèng”音是“更加”、“又、再”之意。介绍司马光时有一句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的“纂”应读“zuǎn”,而不是“zhuàn”。老师稍微细心一点,查一查字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板书设计不当。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的:“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情节,理清思路。”老师板书为:劝学——就学——论议——结友。”“论议” 只是文中的一个词语,而不是一个情节,本文的情节应该是“劝学——就学——赞学”。“就学”和“赞学”都是“劝学”的结果,只不过一个是直接说明“劝学”的结果,一个是间接说明“劝学”的结果。
建议:编一个小课本剧,请三个学生模仿吕蒙、孙权、鲁肃,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小故事,表现人物说话的语气。朗读时配以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朗读,增加朗读的效果。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在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时,有个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读得不好,老师可就势让那个学生示范一下他是怎么读的,而不是只点评哪里不好,也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之,陈书勇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是成功的,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理念,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能沉浸在轻松的教与学中,值得推广和借鉴。点评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海涵。《孙权劝学》评课稿 第四中学:刘从中
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很恰当过渡语的设计自然巧妙“言为心声”等等
第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先让学生展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他们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归纳并强调重点,强化记忆。第三、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一读)读通课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一个层面的朗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并范读,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读)读懂课文。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最后复述课文,整体感受文意。在这一步有意做了铺垫:告诉学生后面有抢答比赛,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接下来的字词句的反馈练习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总个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但也有些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主的基础上去合作去探究。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课堂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能力不强。比如,范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疏通文意部分,课堂反馈练习之后,应让学生对着屏幕再次记忆。给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够明确,比如:复述课文这个环节,由于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复述要求,处理的不够灵活、不够深入,显得有些浮于表面。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今天听了五中华红秋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敢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通过本节课观摩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练的杰作,本节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导学案的使用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亮点,学生预习与跟踪教师学习都起了引领作用。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既简练的方式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打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修词方法,古今通用,通假字等。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
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本节课教师没有完成即定的教学流程,拓展训练没有进行就已超时,因为教师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教师调控,应变能力不强。
2、本节课虽然有导学教案,但听课者手中没有,教者应明确口述或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听课者对本节课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导学教案中也缺少重点,难点,这应是教师的失误。
3、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说的少,并且教师语速较快,没有注意听教师的感受。
6、教师评价单一,就是“请坐”,可用一些肯定或激励性语言能更好。
7、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联系没有讲清楚,要理解作者处境写出了此文,而现在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是我的点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
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颖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
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
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
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颖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
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
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