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以人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为例
[关 键 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学科
课程整合
[内容提要]什么是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为什么要要实现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多学科的知识互动和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民主合作,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公民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养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为什么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呢?毋庸置疑,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优势。
那么,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呢?
一、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不好,开头是关键。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中国所谓“康乾盛世”的能工巧匠几代人的成果,这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然而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今天象圆明园这样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要使学生敢问,就是要有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早在三百多年前,美国的国父们高呼:人人生而平等。罗尔斯的划时代巨著《正义论》里,平等民主也人类文明的基本品。这是反映教师是否优秀标尺之一,但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要使学生想问,就是要教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中国老话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使学生善问,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SH比较。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什么时候失去的?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为什么会失去了?图表直
观,简明扼要,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优秀的学生还有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因为他们看新闻联播,也知道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等等。我预先在网页中,实事求是地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也会运用GOOGLE EARTH等工具,但你要他们知道GOOGLE公司背景知识。象黑瞎子岛能拿回来半个,面积174平方公里,其实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会点滴在心头。这当然需要谈判技巧等,但说到底是今天中国国力的提升。因为是以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要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简单的“统一思想”、“政治说教”。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终身学习。不仅历史知识,而且信息技能,不学习,就会落伍。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要吃到,有的要吃饱,有的要吃好。
三、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易》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见,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合作。合作交流实际上也是人的基本技能,也是人所以成为人——人的社会性的标志。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有句名言: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中,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怎样抗击洋枪队?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呢等?其中网页课件的参考资料有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生可以了解晚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近代名人。例如曾国藩,有争议的大名人。“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做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青年时的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晚年态度有本质变化,但仍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可以形成自己看法,甚至“成一家之言”。“教师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提高,实在可以教学相长。
四、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我们的历史已经加入中考,所以学习评价很重要。“灵不灵,当场试。”信息技术一大优势就是即时交互反馈,利用数据库、ASP网页等,把学生练习的情况即时交互反馈。做到人人面批,要掌握到每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这传统教学不是不能做到,可是每班近60人,7个班,400多人,花费时间太多。但信息技术一大优势通过程序它会自动统计全班、全年级、全校每道题特别是客观题的正误情况并即时反馈,例如这课的基础题全班就基本全对。所以老师象美国“红旗演习”的指挥官,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剑,把实战和虚拟完美结合,即时掌控全局,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和评价,学生也马上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必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孔子不是说过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
做历史教学的领航者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观,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实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历史教学的领航者。
一、做历史教学储备的领航者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想教好学,必须做好历史教学的储备:知识、能力、情感素质。
历史知识的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内容增加很多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有待我们从新学习、审视、整合、利用。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历史教学中要解决有关的历史问题,历史教师必须阅读大量历史史实,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同时,作为历史教师,还应时刻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历史评价、注重考古发现、甄别历史史实,以便能做到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能力素质的储备是历史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甄别教材、运用教材。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了教材所要达到的要求,驾轻就熟地驾驭教材,才能体现出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教师要会用教学资源。历史史实、影像材料、图片展览、地方史记、博物馆、名胜古迹等都是历史教学的极好的教学资。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等情况选择性加以利用、整合,能使教学起到极佳的效果。
再次历史教师要认清学生。要认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接受的社会教育等。认清学生不是简单地去了解或是浅尝辄止的认为学生一切空白;认清学生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知道学生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哪些需加强、哪些需引导等。认清学生是历史教师具备的关键能力。第四教师自身能力的加强。教师要具有会用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的能力;要有创设教学情境,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的能力;要有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力;要有判断、分析、评价学生及学生学情的能力。
情感素质的储备是历史教师具备的至高能力。传统教学大多就历史教历史、就知识传知识,学生接受的是干硬纯历史常识,缺少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历史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学中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更应具备良好的情感道德,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师还应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未来、人生。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让学生主宰课堂,做课堂教学的领航人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问题,勤于动手动脑。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角色,学生改变学的方式。
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倡导“师生互动”。新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突出“以学为主”。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当前的历史教育即将开辟一个全新的舞台,历史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强化能力、转变角色,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师只是做好课堂教学领航人,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教法浅谈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历史不列入中考的范围,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不重视,对于一些好学生如想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啦,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上初中的学生本来就没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教法,重在落实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来谈谈在这几年教学当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些教法。
一、分小组竞争
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特有的天性,初中学生好胜的特点尤为突出,教师如能利用好这点,把它运用到教学上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课的时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每个小组的组号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了一题,我就在黑板上相应的组号下面画一五角星。一堂课后统计看哪个小组获得的五角星多,这个小组就评为这堂课的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二、表演历史短剧
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年轻人的又一特性。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己。表演历史短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有一目“赤壁之战”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扮演剧中的历史人物,把这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除了欣赏台上的同学表演之外还要思考问题“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通过这样,不仅把沉闷的历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而且也让同学们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课堂小辩论
除了历史短剧,课堂小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上宋金对抗这一课时,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一场小辩论。为了辩论,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相关的知识,这就要他注意力集中,认真看书。而且通过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他的口才。在我们的史学界上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是有不同说法的,所以这种辩论的形式是我们在课堂能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撰写历史小作文
对于一些没什么难度,平铺直叙的课,如果教师也是按课文简单的复述一遍的话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然后通过写小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例如上《宋朝文化》这一课时,我就
用心爱心专心 1
以 “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必须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所以他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本。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同学们完全超出了要求,如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宋朝,遇到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和他们把酒作诗等等,发挥的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学做小教师
对与一些难度较小的课,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可以指定一俩位同学,让他先备好课,然后由他们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到是自己的同学来当“老师”,他们就会觉得很新奇,很有兴趣,上课时也很配合,甚至想些问题来“刁难”一下小老师。而上课的同学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同时在备课时候也了解哪些知识是该掌握的,这对于他自己复习也是有帮助的。
“教有法,但教无常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多用点心,研究教法并灵活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愿意上我们的历史课,喜欢上我们的历史课。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摘要: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历史 三维目标 教学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呢? 一、三维目标内涵的解读
1、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之为“双基”。
学科基础知识——指各个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学科基本技能——指各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操作技能。
知识和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把“知识与技能”列在三维目标的第一维,既肯定了“双基”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肯定了“双基”现在乃至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过程。包括:文本的认知发展过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情感体验的内化升华过程。
方法——指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思维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掌握目标达成时的最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方法也只能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之中,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从广义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乃至品格、个性等在内的心理特征,即非智力因素。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态度——是指最根本的态度,是对人生的态度,涵盖了一个人对方方面面的正确态度,社会责任。包含着德育的全部内容。
价值观——指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定位,也就是生活理想,人生目的,亦即通常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
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提出的“黑猫白猫论”也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走入“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的形式主义的怪圈。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方式,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程目标特别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这方面,课程目标特别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举办历史故事会、>演讲会、讲座等;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进行历史考察;仿制历史文物;鉴赏历史文物;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编辑、出版历史板报、刊物;举办历史专题展览;拟写历史论文、札记、社区史、家庭史等;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搜集各种历史材料;制作、填写历史图表和年表;学唱历史歌曲等。
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包括:记忆、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辩论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结构程序、不同的遵循原则、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不同的获取手段。但无论怎样,历史方法的掌握都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历史学习的许多特有的方法,带有技能性质的,如阅读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其他带有综合性的方法,如搜集与整理材料的方法,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方法、迁移的方法等。
历史课程目标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新课程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以好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注意以下几点。
①善于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②善于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③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索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④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周艳东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