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时间:2019-05-13 00: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 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达到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

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需要整理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

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思维导图可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亦可纲举目张,化繁琐为简约;可横连纵比,出新意于说理;亦可文意兼得,见妙趣于笔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一

一、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传授学生知识,并不是要他记住结果,而是要教育他参与知识建立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制作既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隐含的思路和文脉,使复杂的内容得以系统地凸显出来;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解读的开放空间,更好地组织和记忆文本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珍珠鸟》,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而成,文章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与“我”越来越亲近,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好而深刻的含义,文章贮满了诗情哲理。

形散神聚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小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以及“为什么珍珠鸟会逐步信赖我”两大核心问题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小珍珠鸟从害怕、试探,到走近、亲近,直至小鸟依人的渐进过程,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间,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却难以独立地拎出课文内在的主线。

思维导图的应用宛若珠线,可使其意脉贯通,一目了然。可分两步走:一是围绕重点段落第4自然段,让学生填写表示时间顺序的关键词(起先、渐渐、后来)和表现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变化的词语(笼子四周、屋里、小桌上),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会愈发清晰和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珍珠鸟活动的范围是由远及近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背诵此节,可让学生进一步细化小珍珠鸟在屋里和小桌上的活动地点,屋里是柜顶、书架、灯绳,小桌上是杯子上、笔尖和手指,这些地点的变换若是死记硬背,定然是事倍功半,耗时费力。倘若依据导图,学生脑海中便有了一张地图,不但记忆起来驾轻就熟,而且能够更深地体会到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信赖我的。

“为什么珍珠鸟会逐步信赖我”的问题突破是导图设计完善的第二步,也就是小珍珠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我的态度变化:从开始的害怕,渐渐的胆大、半信半疑,到后来的完全放心。

仅仅是这些,还是不甚明了,因为苏教版对此文进行了部分改编,略去了“我”对待珍珠鸟这些行为的态度和做法,如此一来,作者是怎样让怕人的珍珠鸟渐渐信赖他的原因便有所不清,致使小珍珠鸟的情感变化稍显突兀,因为信赖的形成是双向的,情感的交融是互动的。

为此,老师出示原文,让学生通过前后的关联与对比,找出另一条隐线:“当小珍珠鸟在屋里乱飞乱撞时,我不管它;当它俯下头来喝我的茶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当它跑到我的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时,我不动声色地写。

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当它嗒嗒啄着我写字的笔尖时,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当学生将“我的反应”与“珍珠鸟”的具体活动一一对应与罗列后,珍珠鸟对我亲近与信赖的根本原因及人与鸟之间这种美好境界的领悟就会如有神助,豁然开朗。

这张“思维导图”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读来赏心悦目。与时间顺序、活动范围及态度变化相关的关键词看似“形散”,缺少联系,其实却意有所指,最终“神聚”为一个核心词“信赖”,而这恰恰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二、纲举目张,化繁琐为简约

语文阅读中有些高年级课文内容较多、内在联系繁杂,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进行逻辑的梳理,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理念。“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教学中,若是能够大胆取舍,依托思维导图抓住主要环节,化繁琐为简约,就有可能达到振裘持领、万毛自整的最佳状态。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传神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章篇幅较长,足有1200 多字,若是平均用力,难免会使学习变得冗长、拖沓。

为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学习梯度,既环环相扣,让学生扶摇直上,又丝丝入扣,让课堂散而不乱,老师带领学生各自画了一个写意的刘老师放飞小燕子风筝的简图。这一创意源自题目和插图,顺手拈来却匠心独具。

首先可让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例又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精神品质?随后,师生通过交流对这三件事再次概括和品评,认为“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浓缩得最好,独立思考和智慧碰撞可让学生的语感得到熏染;接着学生分享了自己眼中的刘老师。

乐观幽默,开朗自信,顽强执着,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希望等等。至此,课文的主要框架学生已了然于胸。

其实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细节的捕捉诠释文章的内涵,让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为此,第二步就是咀嚼细节,学生继续完善导图,聚焦和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细细体味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培养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

学生潜心会文,在细节中品咂、赞叹、徜徉,颇有曲径通幽、美不胜收之慨。如,“谈残腿”中的“笑”“泛”,“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漾”,“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中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等等。

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第三步就是领悟表达技巧。细节描写是学生最熟悉的手法,张口即出。其次是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学生不易察觉。

老师可将相关文字在字幕上呈现,用两种颜色对比,学生一看即知:刘老师笑谈腿疾是叙,学生的情感变化则是议;追逐风筝线是叙,作者的内心感受是议。作者在夹叙夹议的描写中,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不着痕迹地表达了情感。

睹物思人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写作特色,作者所讲刘老师的三件事,感情是层层深入、越来越强烈的,如何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线条找到文字与内涵之间的微妙联系呢?老师可作如下启发:作者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思考。

生1:刘老师一直渴望自己能像那只风筝一样飞得很高,这是他的理想。

生2:刘老师让我们在心中放飞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生3:刘老师认为他的学生成人成才,就像是他把风筝送上了天。

生4:那些风筝还代表着刘老师热爱生活的精神,给作者以鼓舞和激励。

生4:文章开头从风筝想到刘老师,结尾写刘老师放飞风筝,题目为理想的风筝,这样主题鲜明。

生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啊,每到草长莺飞,风筝飞舞的的季节,作者总会深情地思念刘老师,这也是作者的一种描写手法――睹物思人。

至此,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跟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完成了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这种把思维、表达和绘制融合在同一层面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了学习个体的独特性,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横连纵比,出新意于说理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在于不仅要关注说什么理,还要关注说理的方法,即作者如何论证,如何经由事例而阐述观点。

学生只有寻找到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是真正领略了说理文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的精妙表达和逻辑力量。

小学生接触的说理文不多,文体意识也不够强。教学中如何遵循文体特征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揭开说理文语言的秘密呢?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恰当的策略,学生借助导图,横连纵比,目观口述,亲历作者论证的过程,可以更深地理解作者说理的智慧,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笔者执教《谈礼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伊始,便开宗明义,先引导学生厘清两大问题:课文说了什么道理?举了哪几个例子?学生很快发现并梳理出文章的脉络:文的开头只是用古训引出了关于礼貌的话题,接着用“牛皋与岳飞向老者问路。

小朋友脚踩女青年的裙子,朱师傅理发时刮破周总理的脸”三个例子说明礼貌待人的重要性,最后于结尾处总结观点:“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对于说理性文章,我们都知道作者所摆的事实都是精挑细选的,绝不是同一角度、同一平面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论证以增强说服力的。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懂作者要表达的理,即作者的思考与见解;还要感悟理趣所在,即作者是如何以有趣味的方式表达这种思考与见解的。

教师可让学生横连纵比,通过事例的比对,探寻事例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是相同之处,三个例子都是先叙事,后议论;叙述时都是通过人物对话表明“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价值,由这些相同点说开去,说理文对所列举的事例在展开叙述时要紧扣中心观点以及事例后的议论要突出观点等说理的智慧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点”。这就促使学生对三个事例进行深入辨析,进一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来说理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三个例子的人物时代不同,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人物身份也不同,有名人,也有凡人;例子也有不同,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类似的事例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只选这三个来说理呢?”根据导图,师生继续深究,探知文章若要眉目分明,主旨显豁,选取的事例就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在论证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至此,学生对“说理既要让读者心服口服,又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对说理文的文体特征有了一个非常鲜明的整体印象,也让学生对说理文的表达方法及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体验到了理性思考的乐趣,学生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四、文意兼得,见妙趣于笔墨

阅读教学中,文意兼得是一个难题。老师不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独特之处,还要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将文和意有机地统一起来。

运用思维导图可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不同的分支上进行发散和延伸,以期得言得意。学生在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提取、分析和整合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情感;又要引导学生体悟言语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品尝到一种茅塞顿开的思维喜悦。

《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是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文章;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精妙独到的语言才华无不让人留连驻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还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更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揣度、探究,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

尤其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比喻、拟人、侧面烘托等)把花的不同形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为学生的仿写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是不可多得的范例。怎样才能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将作者的言语智慧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鱼骨式的思维导图,在品读花开的四种形态之美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其形态之美的。学生在自然展开的有序思考中找寻关键词语,品悟写作方法,从而探究和发现文本内容与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鱼脊骨上是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学生依次找出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与凋谢,这样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广玉兰的四种形态和表达顺序。

接需要学生总结出与之一一相对应的写法,并注上关键词以示提醒,如“含羞待放”对应的是拟人;“刚刚绽放”上面补充了一个词“小蜜蜂”,对应的是“侧面烘托”;“盛开”旁边标注了“婴儿笑脸”,对应的是“比喻”;“凋谢”部分则补充了“细珠”,采用的手法是“比喻”。

这样,各个知识点再也不是杂乱无章地堆放,而是清清爽爽,简而有序。老师可趁热打铁,进一步追问:作者在写“凋谢的广玉兰”时还有什么独到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一段中四种花开的形态描写有详有略,凋谢的广玉兰笔墨稍多,是为了强调玉兰花顽强的生命力;整个第三自然段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并且首尾呼应。

思维导图简单明了地把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各个知识点连成了知识块,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序列性,让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特别是写法的点拨,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学生由具体的课文内容入手,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走个来回,通过独立思考或者与同伴讨论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文本跳动的脉博,感悟多元而立体。

为延续和深化作者的意识,完成言语智慧的转化和生成,老师安排学生当堂仿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花或其他植物。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不再为如何写茫然四顾,而是略加思索,便下笔成文,且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套用得有模有样,先总写外在特点,再分写几种形态,最后点明内在品质。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着学生的创造思维。

3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二

(一)运用导图选取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前,确定主题、组织学生选取材料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了写作的这一需求。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确定一个中心词(中心题材),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中心题材)自由想象,并以关键字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一种物品”,学生拿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会有零星的想法,但内容往往具有局限性。

利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从“蔬菜”、“水果”、“文具”、“电器”等角度展开联想,学生就能模仿着大胆地围绕主题想开去,学生会罗列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如“胡萝卜”、“豌豆”等蔬菜、“苹果”、“荔枝”等水果……此时,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

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学生继续从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不断地添加在分支上,丰富素材的内容。具体如下图:

可以说,思维导图为习作拓展寻找素材空间,并提供多项选择,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了最佳选择。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思维的灵动随时闪现,思维不再受约束,也不再有“无米”之困。

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的头脑中选择素材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有了导图的清晰展现,材料的选择也更有目的性,科学性,效果自然更佳。

(二)运用导图梳理思路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即为作者写文章都会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才能使作文条理清晰、主题突出。

因此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理清思路,主题明确。确定了写什么后,就要琢磨要怎么写,这就需要提纲契领巧构思。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提纲是学生习作时的整体思路的提炼。

当提纲有血有肉、风骨铮铮后,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学生的头脑中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自然清晰了,学生的困惑也迎刃而解了。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三

(一)初绘导图,确定主题,集素材。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这次习作以“我”为主题,画一个我的简笔画图像在中央。然后,围绕“我”这个主题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想让大家了解你吗?你是可爱的?调皮的?幽默的?……敞开心扉,将那个独特的自己展现出来吧!”我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绘起了思维导图。在中心主题“我”的四周,用不同的颜色笔写下了“姓名、爱好、愿望、优点、缺点、性格”等等关键词。

教师这时候继续引导学生想开去:“有哪些关于‘我’的事情发生了?”将思维导图继续进行分支。就这样,以作文的主题为中心,孩子们把各种想法列于其中,不管是清晰的,还是不清晰的想法,甚至是可能行不通的,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都列了出来。

此时,所有想到的材料都呈现于思维导图中,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发散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完善导图,理清思路,搭框架。

写作的素材已经很丰富了,现在需要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素材,理清思路,搭起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下初稿。

1.材料取舍。

“逻辑思维”“有条理”“思路清晰”这些专业的写作技巧字眼儿,对着小学生而言,他不懂!所以,作为教师,你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逻辑思维,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起来,实现文章结构的有条理。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请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请他投影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自己吧。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位同学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我?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很快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我的特点不明显,有很多联想是混乱的,有些甚至是多余的。教师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学生从多个立意中,根据素材的多寡、典型与否来确定一个立意。

2.书写初稿。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是的,通过材料的取舍,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时整篇作文已经选择好了一条最佳思路,接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充实它、丰富它,挥笔成文。

现在,让学生坐下来书写文章的初稿,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一幅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

1)文章的主要部分。

2)每个部分所涉及的要点。

3)这些要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创新导图,突破阻塞,见精彩。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而要让文章有灵魂,必然要进行细节的描写,突出特点。我们认为这个难点便是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中提到的 “写作阻塞”。怎么办呢?将这个“写作阻塞”作为一个主题,另画一幅思维导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又一次感到思维枯竭,那么可以在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上添加一些新的线条分支。这样,你的大脑里天然的完整倾向就会用新的词语和图像来填充这个空白地带。”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去指导学生创新导图,突破阻塞,使文章精彩起来。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展现精彩。正如王立根老师说的:思维有导图,心中有方向,笔头就流畅多了。

以上就是广州初中课程辅导小编为您整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语文学习网栏目查看。分享到: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2018-03-29 #...【查看详情】2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2018-03-20 #...【查看详情】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方法2018-04-20 #...【查看详情】4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教学方法2018-04-09 #...【查看详情】5小学语文中思维训练的方法2018-04-23 #...【查看详情】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2018-04-25 #...【查看详情】7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方法2018-04-10 #...【查看详情】8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2018-04-25 #...【查看详情】9小学生语文读书笔记摘抄的方法2018-04-19 #...【查看详情】1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2018-04-23 #...【查看详情】11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2018-04-20 #...【查看详情】12小议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2018-04-18 #...【查看详情】1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创新2018-04-24 #...【查看详情】14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方法2018-04-19 #...【查看详情】15学好小学语文方法汇总2018-04-25 #...【查看详情】16小学语文生字教学的技巧和方法2018-04-17 #...【查看详情】17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2018-04-26 #...【查看详情】18中小学常用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2018-04-23 #...【查看详情】19小学语文导入十种方法2018-04-11 #...【查看详情】20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2018-04-21 #...【查看详情】

欢乐的五一节作文

写五一游玩的作文

小学语文复述课文方法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上一篇:难忘端午节800字作文怎么写 下一篇:端午吃粽子的趣事作文

小学 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一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二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三

第二篇:小学分数思维导图范文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结合小学分数思维导图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第三篇: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1 数

1.1 分类 1.1.1 整数

自然数 0 正整数 负整数

1.1.2 小数

按整数部分 纯小数 带小数 按小数部分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纯循环 混循环 不循环小数

1.1.3 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1.1.4 百分数

成数、折扣 税率、利率

1.2 运算 1.2.1 加

交换率 结合率

1.2.2 减 1.2.3 乘

交换率 结合率 分配率

1.2.4 除 1.3 比较 1.3.1 比

求比值 化简 最简整数比 按比例分配

1.3.2 比例

解比例

内项积|外项积关系 正比例、反比例 比例尺

数值 线段

1.3.3 性质 整除 因数、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质数、合数

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完全数

奇数、偶数

能被2、3、5、9整除的数的特点 约分、通分 最简分数 可能性

2.1 概念 2.2 大小 2.3 公平性 代数

3.1 用字母表示数 3.1.1 S=vt 3.1.2 c=at 3.2 等式 3.3 方程 3.3.1 一元一次

移项变号

3.3.2 二元一次

代入消元 加减消元 图

4.1 概念 4.1.1 线

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

平行三角形分一边的线分另两边成比例 垂线 垂足

4.1.2 面

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角形

等边、等腰、不等边 直角、锐角、钝角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直角 等腰

圆 扇形 环形

4.1.3 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4.2 计算 4.2.1 周长 4.2.2 面积

表面积 侧面积 底面积

4.2.3 体积

容积

4.3 位置 4.3.1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3.2 位置

方向+距离 数对

4.4 变换

4.4.1平移、旋转、放大、缩小4.4.2 对称

轴对称 对称轴 统计

5.1 表

5.1.1 单式、复式 5.2 图 5.2.1 条形

单式、复式

5.2.2 拆线

单式、复式

5.2.3 扇形 5.3 数 5.3.1平均数 5.3.2 众数 5.3.3 中位数

第四篇: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6]。2.思维导图的画法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其绘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手绘和电脑绘制。本文所讲述的是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7]。绘制时,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张和一些颜色笔,从纸的中间或左方写上文章的题目或画出主题图案,最后从主题或中心图案处引出接线曲线来,思考每画一条曲线就连出一个怎样的图标或标出与主题相关联的关键词或主要观点。

手绘思维导图简便、不拘束小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且手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能以图解读文本,还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把图画得多漂亮,而应当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优势概述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8];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9]。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上文提到的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表达时,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堂模式,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的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空,精心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10]。

二、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证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深入实践,通过对江伟英老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如下图:

1.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行理解即将所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已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借助绘制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明确以下预习准备工作:(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浏览、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确定文章的类型或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2)勾勒词语,原文标注。

在原文章中画出生字词、四字词、成语或叠词等;(3)概括段意,明确手法。

尽可能地概括文辞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第2、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过程解读:教育心理学关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实现,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阅读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分

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内化的个性化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这远比学生仅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来得更有效果。

2.学生课中复述修正导图,师生交流合作(1)借助导图,背诵课文。

新课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背诵上一篇已学的课文。学生可以拿着导图,按图索骥,根据自己先前所画下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脱稿复述所学文章。

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的原认知程度,通过学生复述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的检验出学生对已学课文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补充。(2)复述导图,分享心得。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式课堂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然后,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讨论,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派出代表向同伴讲解课文。

(3)修正补导图,师生合作。

在学生讲解课文过程中同步进行。教师根据学生所复述的课文内容,在导图中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理解上的偏差,学生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充知识点。

过程解读:语言教学要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教学中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要同时兼顾,方能取得教学成效[2]。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利用导图进行师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摆脱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表达的积累,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说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向同伴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培养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课后完善思维导图,复习背诵课文

借助在课堂中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再一次复习。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或背诵文章,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新的理解,检查自己阅读理解上的遗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模型

对以上教学流程的分析后,笔者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1:

1.学生的使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通过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上课过程中,学生借助导图向同伴及教师分享其解读文本的过程,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此时导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在同伴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扩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能够借助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和背诵,并对文章作补充,更好的理解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文章的能力。

2.教师的使用:教师利用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整理课文讲解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架构;上课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的导图,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正,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段等,协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后,教师可利用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针对性的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堂实例的S-T分析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开展和变化的过程[1]。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否能够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及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光靠上述人的感性认识评价课堂教学,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需要通过量的评价加以验证。

(一)课堂教学分析

综上,笔者采用S-T分析法,对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该教学模式。所谓S-T 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它是一种能够以图形的方法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教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对教学过程及其分析进行定量地处理、评价,有效记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2]。笔者以江伟英老师的一节常态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为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课,采样课时为36分钟。设定采样周期为20秒,在观察的过程中,每隔20秒选取一个样本。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 通过参与听课和考察课堂录像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课堂讲授时长36分钟)以20秒为采样间隔对教学行为进行了采集,并统计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行为发生的概率如表1所示:

(二)列表数据统计与课堂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T行为数为NT,S 行为数为NS: N=108,NT=65,NS=43 1.T行为占有率RT,即教学过程中T行为所占有的比例,为:RT= NT / N =60.19%;

2.行为转换率CH,表示在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连。设S-T数据为:T T S S T S S T T T 则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教学过程中,行为转换率CH=(G-1)/N,根据表1数据可知,G=56,则CH=(56-1)/108≈0.5 若以百分数表示,则CH=50%。

1.RT-CH图:

将计算出的RT和CH数据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的平面上,可得RT-CH图。显然一节课的教学,在图中对应一个点,根据上述数据,绘制图2,用黑点标记。

根据RT-CH图[1]以及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的规定,可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的讲授型课堂要生动、互动性更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扩展了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加深了理解、感悟和思考。单纯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结 语

教育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决定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展现热闹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和积累的知识量的多寡来评价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依附人格的信守经典者;求实创新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能力的高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完善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独立人格的开拓创造者。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追求阅读环节的改进,首先必须端正自身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在观摩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中,笔者发现: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取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所学过的同类型的文章中的阅读知识加以标示,方便归类学习和灵活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导图分享文本的理解、师生与生生的互相交流、教师用导图导读导思„„在这种对话式互动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纯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内部意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了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内省式、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是实际能力水平、主动努力完成阅读任务,积极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不仅充当了引导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和扩充者,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遗漏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致 谢

停下敲击键盘的瞬间,近乎迟钝的思维倏忽意识到时间流逝的飞快!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一如粤江的水,平和安静而又从不停留。蓦然回首,历历往事与真切回忆留存于心。只言片语难以表达我心之感慨,却也惟有写下寥寥数语以表深情。能够留在岁月中的那些记忆片断和感悟就成为走过的痕迹,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即将为四年本科生涯划上的句号将思绪拉回三年前,我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的学习,开始了本科生活另一段求学征程,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但,旅途中遇到了引导、关心、支持、帮助、陪伴与爱护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他、她,还有他们和她们。

感谢所有舍弃休息时间为我们辅修班上课的老师们!您们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思维灵动,使我备受裨益。正是您们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我在茫茫学海中自由翱翔、尽情成长。感谢恩师们的鼓励和指引,让我在为学与为人的道路中坦然前行。您们的言传身教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激励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修身立业上孜孜以求,决不懈怠。师恩如山,师长之情,我将终生铭记于心!感谢况珊芸老师,引领我走进探索思维导图学科教学应用的道路,身在异乡仍一直为我学术之道无微不至的指引;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伟英老师,在我四个月实习期间,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教研上新的思想火花的激发,为我走进科研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精心的指导;感谢郑有才老师,在我论文开题、研究、审稿、评阅过程中给我的悉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文学院的其他老师在我语文学习道路上给我的鼓励和指导!旅途中有着如手足的师兄弟、师姐妹为伴,沿途的风景因为你们,更显绚烂!往事多多,不容笔述,同门情谊、朋友关怀不及言表之处,皆在缘中,难尽。愿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如既往,相互激励,携手共进。收尾处,遥拜亲爱的爸爸与妈妈安康,默默地坚强后盾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养育之恩,无私与伟大,我将以成绩作为对父母的最好回报!暂时的句号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我深知,求索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依然在路上。

第五篇: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下载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通用)[大全]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维......

    思维导图讲稿

    打开记忆的那扇门-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

    思维导图简介

    终极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简介 人的大脑常被称为“沉睡的巨人”,因为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仅仅使用了4%至6%的大脑潜能。很多教育家致力于开发人的潜能,其中有一种记忆方法可以......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提出来的,它与有别于当前被广泛传播的博赞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

    思维导图介绍

    思维导图 英国人托尼·巴赞( Tony.Buzan )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能拥有超级......

    思维导图介绍

    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一起思考 提升大家的思维 启迪大家的智慧 爱因斯坦说过 人类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思维和智慧 思维导图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说思维导图是开启我们大脑......

    思维导图教案

    34、风姑娘送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姑、娘、送、信、落、叶、给、女、宝”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姑娘”的轻声。 2.能正确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