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时间:2019-05-13 00: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第一篇: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以提高学生职场使用英语能力为主要目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以语言输出为驱动力又以输出为目标,强调用英语做事,强调学和用的高度统一,能满足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文章通过梳理该假设的内涵,提出相应的应用前提和实践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商务英语 口语教学

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高级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多由外教或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英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通过随堂听课,我们了解到外教与中国教师授课的差异性:一是外教脱离课本,随意性很大,通常以某一“话题”(Topic)完成一次课(两节)的教学任务;中国教师则原则性很强,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完成以教材为主的教学任务。二是外教强调简单的语言输入――听他/她说,然后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简单的语言输出)――多点鼓励和评价;中国教师则通过简单的介绍后,通过听录音(语言输入)――分析难句(加深理解)――对话操练(增加语言流利和输入)――进行分组对话或两两对话(掌握句型和习语)。三是外教通常对学生给予很好的鼓励和评价,而中国教师则多指出学生的不足,以期改进。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外教和中国教师在达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职场语言输出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了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put-Driven,Input-Enabled Hypothesis)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运用与实践,效果较好。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基本内涵

2014年5月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该假设正确处理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中的相互关系,分清各自的目的和任务。一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首先要求学生了解老师布置的产出任务从而认真学习输入材料并获得必要的帮助;其次,学生主动获取产出任务所需的语言形式和相关知识;第三,教师事先认真设计好产出任务并指导学生为了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强调教师和学生根据产出任务的需求对语言输入进行选择性的处理。简言之,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语言知识获取都是为了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的。该假设同时强调:输入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输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强调教学生用英语做事。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应用前提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以语言输出为驱动力又以输出为目标,强调用英语做事,强调学与用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语言输入、输出的双向互动作用。其一,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其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主题并根据输出任务给学生布置相关听和读学习任务,获取相关知识;其三,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引导学生围绕产出任务组织相关说、写、译活动;其四,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作出有效评价,让学生了解产出时的收获和喜悦。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教学实践策略

根据该假设的实施要求、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策略可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明确教学目的。首先利用课程说课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对每位学生先修课程成绩和语言水平做出初步的评估,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者就是尽量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和人前自我展示的害羞心理。第二,筛选教学内容。从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材编排的内容看,教材编写者大都选用与职场相关或学生未来工作实际情景相关的内容。在筛选教学内容时,以产出任务为核心,根据知识性、有效性和交际价值选择适合这个班学生的教学内容。第三,精心安排教学活动。Step1教师介绍情景对话的主题;Step2由学生准备相关句型及表达;Step3进行分组对话或两两对话;Step4由学生准备主题发言,五分钟后分别发言;Step5由学生进行口头替换翻译练习;Step6由教师总结评价。第四,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工作表示肯定或对学生表现的优劣做出评价,而且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关键;如何排除学生课堂干扰因素(如:手机等)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口语教学强调基于产出任务的高效完成,强调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双向互动关系,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很好地解决上文提到的两个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5):4.

第二篇:从输入与输出角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输入和输出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口语教学应在强调输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输出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其中对输入和输出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输入;输出 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表示不满,诸如“哑巴英语”、“荼壶煮饺子——根本倒不出来”等评价不断见诸于报纸杂志。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成为大家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各种口语培训班和培训教材如雨后春笋,口语热的势头有增无减。而高校英语教学的重心亦由“语言输入式”向“语言输出式”移位,如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强调要让学生能开口说英语。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期盼和教改的方向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试图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对目前的口语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口语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学校的口语课和社会上的一些口语培训班都进行过观摩,并利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发现教学双方对口语教学都存在着误解。从教师的角度看,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口语不好就是说得太少了,让学生开口最重要。课堂上或提供一两个话题让学生自己讨论,或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加,说得好不好倒在其次。自身口语水平有限的教师,上课能给学生提供的输入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的教师使用固定教材,但对教材提供的输入材料没有灵活使用,一味让学生跟读背诵或照本宣科,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有的不用教材,尤其是外教。这虽然有利于他们发挥各自所长,但也常常使学生无法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有外教给学生开口语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并不好。学生认为有的话题自己并不熟悉,实在无从谈起;有的认为一些课堂活动设计得不错,但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有的口语教师本身口语水平不错,但在课堂上不是引导学生和监控口语活动,而是讲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口若悬河,口语课几乎成了听力课。笔者在课后的交流中了解到,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水平不够,应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输入,并且认为这样的输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从学生的角度看,目前学生对口语学习也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学生把是否看得懂当成掌握口语的标准。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其实,练习口语的教材,内容肯定不会难,否则没法操练。看懂不等于会说,把已经学会的东西流利地表达出来,才是口语教材最主要的目标。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的确很积极地参与,也很大胆地开口说英文并且说得挺快,但很多人,包括外教都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这一点在社会上办的培训班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其实快和多并不代表流利,放弃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法的正确性,而一味追求快和多,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没有朗读训练和听力模仿作基础,这种只有速度的输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另外大多数学生期望能在轻松的游戏中提高口语,常常寄希望于好的教材和优秀的口语教师,希望能有不费太大劲、不需进行语言积累就能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的速成方法。其实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学,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语言的实践和运用。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必须依靠个体的自觉和参与。如果是抱着速成的态度来上口语课的话,那即使有出色的教材、优秀的教师、多样的教学手段,口语水平的提高仍然无法实现。

口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双方对口语教学中的输入和输出的认识不充分造成的。要么在课堂中过于强调输入,要么就进行大量的质量不高的输出。重视语言输出,强化输出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但只重输出不强调输入,最终的输出是非常有限的,毕竟输入是输出的前提条件。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输入才有利于输出;什么样的输出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问题是二语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其中的输入理论认为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没有证据表明,只有复用操练,没有输入,可促进语言能力发展。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英语教师在上口语课时,经常遇到学生不发言而“冷场”的场面,他们大多以为学生是缺乏信心,所以不断鼓励学生开口。其实学生最缺乏的是输入,有了足量输入,即使是很深入的话题,学生也都会积极参与操练。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许多有趣的办法鼓励学生开口,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如果输入量不够,学生的口语能力仍然不会产生质的飞跃。很多过于强调输出的教师或学生把会话能力和口语能力等同起来。能够说几句英语和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一个观点是不同的。前者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而后者则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还包括文化背景知识。离开了语言基础的训练,口语能力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日常用语上。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然而虽然传统英语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输入型”的学习,+ 例如:题海战术、阅读书报文章等/,但学生输出能力并没有因此而自然提高。这与输入的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应付考试,不少人读的是模拟试卷上的文章,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多项选择题上。阅读量的严重不足,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的不求甚解,导致了学生无法积累起对各种事物、概念的正确的英语表达法,口语当然成了无米之炊。输入的方式

英语学习在中国是外语而不是二语,没有自然的英语环境,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不太可能达到大量自然输入。的输入理论还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输入有着过滤和制约的作用。“过滤”的程度越强,习得的收效就越小。所以如果仅仅是消极的输入,对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语言输入后并不会自动转化成输出,它要经过一个“语言吸收”的阶段。而只有当学习者充分注意到了语言形式时,语言吸收才会真正产生。而学生在进行阅读或听力理解时,大部分的语言形式在理解任务完成后就被抛弃了,真正被注意到并吸收了的语言形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不少国内学者进行了以非自然输入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如吴朋利用输入理论进行阅读、写作的教学;而孙艳、王大伟则在口语教学中引入非自然输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学者对非自然输入的定义是以词汇、词组为输入核心,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可理解的词汇、词组、句型来提高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在口语教学中非自然输入的范围应当更广一些。而且教师应明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非自然输入。

以听为主的输入口语使用者,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说,而且还要听懂别人的话,以便做出正确反应和答复,所以听力训练必须和口语配套。口语教师不能只强调口头表达能力,更应注意安排学生同步训练听力或者要求学生同步进行听力训练。只谈某人的口语如何,却不考察其听力水平,无疑是非常片面的。但口语教学中听的输入应强调“精听”,即听力听写训练。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篇幅短小+词为佳/、生词量控制在,47以内的文章+ 配有标准英音或美音朗读的磁带或89/ 进行听写训练。这种听写和口语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在听写的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增强,有关的词汇和短语会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自己表达需要时,便易于“招之即来”。除了学生自己所做的“精听”,口语教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与听有关的输入方式,即口语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输入。英语在中国是外语,课堂教学及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教师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口语教学中一切学生可以理解、对思想的交流起帮助作用的语言,教师都可以输入,而且学生有可能立刻就吸收。对学生来说,他们也应当有权决定使用他们认为最佳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因语言不够或语言缺陷而不能完成交流任务时,最佳的语言输入机会就此诞生了。教师在合适的机会出现时,要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输入。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教师是如何与学生交流的,这种交流是否出现在最佳时机,是否最有效地组合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否促使学生将输入转化为“吸收”。我们知道输入的语言应是准确的、规范的,使学生能在理解基础上模仿并内化为自己的话语。教材等资料的规范性和程度一般都有保证,而教师本身的英语就难说了。所以每一位口语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活化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英语准确、规范,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语言输入。以读为主的输入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英语口语水平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标准;第二,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第三,口语表达是否流利顺畅;第四,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其中语音语调能被交流对象理解和接受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发音没问题,但实际上很多发音都是错的。与人交流时,常常出现听不懂熟词的正确发音的情况,因为平时自己就是读错的,所以进行“精读”训练就很有必要。这里的读是指模仿基础上的朗读。包括语音和语调两部分。’ 中国英语教学重视语调的很少,尽管很多时候语调可能比语音更重要。(学生可以利用精听的文章先进行模仿跟读。模仿的原则:由慢速到快速;由夸张到自然;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读准,再到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读顺。跟读完成后进行同步阅读。当学生对文章发音、语调完全掌握之后,就要在放录音的同时同步跟读。争取让自己的声音与录音完全重合。最后关掉录音机,朗诵课文。注意使用学到的语音语调。模仿的过程往往很痛苦,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英语说得过去就行了,没必要费这么大劲进行模仿。其实模仿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正确的语音语调会使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学习中受益无穷。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并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以背诵为主的输入背诵和朗读课文在传统教学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文和英语学习方法。由于交际法的盛行以及对学生兴趣学习的过分关注,使得背诵式输入在外语教学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学生所进行的背诵活动也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背诵词汇表上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单词,或者是作文的开头结尾等套语。所幸的是国内不少学者意识到背诵这一传统方法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如董卫和付黎旭进行了“背诵式语言输入对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词汇学习、翻译技能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背诵式输入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词汇习得、语感培养的作用尤为显著。在口语教学中应强调充分利用背诵这一简单易行的输入方式来积累语言材料。但由于学生时间有限,大篇幅地进行背诵输入不太现实,背诵的内容应当以句子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围绕主题进行,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从不同的语言材料中挑选同一主题的常用的、典型的词语、句子整理后发给学生,进行背诵式输入。笔者的做法是学生一本口语教材,自己准备四种教材,对各种教材中相同主题的语料分常用词和主题实用词汇进行整理筛选。如果平时在阅读英语报刊杂志时也能用心进行词汇句型积累当然更好。每个词语都必须有句子这一语境,每个句子都提供相应的中文,学生在背诵时可先看英文说出对应中文,再看中文说出对应英文,以此方法反复背诵。之所以提供中文,是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母语为中介,在对比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英语中相应的表达方式。一般掌握外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用母语作中介,他们不容易达到直接用外语思维的水平。这是因为成年学习者外语理解的基础是来自于母语的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概念的获得已基本上通过母语完成,母语是已有概念的第一性载体。在外语课堂上学的大多是单词、表达方式、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在想用英语表达却又没有现成的语言素材可供借鉴时,学生需要有时间思考,如果大脑没有及时提供合适的目的语语汇,他们就会求助母语来整理思维,然后转换成汉语。所以笔者认为提供中文可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强化学生对已学的外语表达方式的记忆,强化他们对两门语言异同的敏感度,扩展应用型词汇量,改善表达能力。比如很简单的一个表达“扫兴”的方式,在英文里可用“-012 + 340”。学生对340 这个词很熟悉,但在要表达这个概念时却不懂得使用。这时如果经过把所学的外语词用母语巩固下来的过程,他们就会记得很牢靠,下次表达时就不会忙着找合适的词汇了。再比如中文说“乘火车到上海要五个小时”在英文里可以来表达。中文动态倾向明显,英文则喜欢用名词,静态感较强。输出的方式

在肯定输入的同时彻底否定了输出的作用,而>A7.0 ’ %B!)(则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这说明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英语专业学生在上过口语课后,口语有所提高,证明输出对口语发展有积极作用。输入的内容时间一久很容易忘记,退化为消极输入内容,因此在保证大量输入的基础上,进行可理解输出,有助于巩固已理解的内容。另外课堂提供的输出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信心,培养表现能力。学生的输出还具有多重意义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输入;, 检验自己有关语言形式的假设;., 促进语言知识的自动化, 增强会话技能; 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在缺少自然英语学习环境的情况下,口语课堂自然成为学生输出的最佳环境。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但由于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很强,而课堂上提供给每位同学的练习机会太少,对于羞于开口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机会就更少。要达到口语教学的目的就要加大课后的实践量,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而口语教师的角色也必须要向课外延伸,使口语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交际活动促说口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开口,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能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编排课堂活动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他们的实际能力,使活动成为他们“愿意”做和“能”做的,让绝大部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来。而对个别不善于学语言的学生或个性比较内向的学生,则要通过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消除忧虑和自卑感,使他们逐步转变态度,满怀信心地参加课堂活动。同时在设计任务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的挑战性,缺乏挑战性的任务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并不是十分有用的。笔者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小组问答、角色扮演、叙述大意、复述故事、编排对话、简单讨论等等。在开始阶段以简单为主,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强调背诵这一非自然输入手段,课上经常有一些活动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创造环境让他们使用已背的东西,巩固记忆。比如把中文句子录下来,课堂上放录音让学生进行口译。另一方面是因为班级水平参差不齐,开始要先就低,这样可以把水平差的带起来,建立信心,水平高点的也可以温习、巩固。不如此,水平低的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打退堂鼓。过一段时间(三分之一或时间过半),后进逐渐跟上,则要就高不就低,这样使水平高些的人能有明显收获,学到东西,也可以带动后边的人,使他们目标高一些,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活动的设计上同时也考虑到学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一听完问题马上回答,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洁的评价。笔者常用这一形式作为热身练习来引出本课主题,激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路。学生熟悉这个活动后,也可以要求他们自己设计这种问题,在上课时互问互答,问题越有趣越好。针对大班教学组织活动较困难的局限性,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将大班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开展以组为单位的交际活动,如:小组对答,小组轮答,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发挥了他们的互助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增强集体的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师操作起来就自如多了。还是以上面提到的“饮食”话题为例。在完成课堂的活动后,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讨论题目并且让他们在讨论后整理成54K257 的形式,下一次课每一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脱稿发言。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活动很感趣,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读写促说口语课的教材一般都会提供对话或短文的书面材料,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素材和样板。但许多学生不懂得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看一遍觉得懂了就不再理会。笔者采用以读促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内化输入的内容。做法是要求学生默读一篇短文或文章,或让学生朗读,或教师自己朗读。然后要求学生不看书,教师将文章重新朗读一遍,但不时地停顿,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口头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教师讲上半句,学生讲下半句,共同再现该章节;教师和学生共同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已读的内容,顺着课文内容思路,你一句我一句循环下去,直到该章节的含义全面再现为止。这种输出活动由教师指导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交给学生课外完成。每一次课前都会布置下一次上课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对材料进行预习,以" 人或更多人为小组进行复述活动。每一次口语课后,笔者还准备一篇与话题有关的短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总结,说说自己从文中得到了哪些新的信息,把阅读的内容用输出的方式进行巩固,内化成自己可以运用的语言。写对说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写和说的区别之一是它可以有一个思考过程,能够较从容地在头脑里检索有关汉语概念相应的英语表达法,经过周密的组织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笔者在口语教学中也采用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某一话题的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忆课堂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这种写作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通过读与听所输入和积累的语言素材,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便于今后的提取和运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思想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可靠的基础。结束语

口语是非常综合化的语言系统,一些生活语言,我们可能只要有个环境很快就可以学会,但学生今后在工作中需要用到各方面的词汇,比如经济、法律等等,这些都需要日常的积累。如果没有输入为基础,想靠大量输出在短期内提高口语水平是不现实的;而如果没有输出机会,可理解的输入就无法转化为复用能力,口语的流利性也无从谈起。口语教师有必要正确地看待口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帮助学生克服未播种就想收割的浮躁心理,并积极创 造良好的输出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参考文献:

蔡基刚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外语界.董卫付黎旭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界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何宁 英语专业口语课教学浅论外语界.孙艳、王大伟 输入与输出对口语发展的影响外语界

第三篇: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听力教学设计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听力教学设计

摘 要: 本文以文秋芳提出的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在新编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的听力教学中如何以输出为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导入,设置多渠道的语言输出,从而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剑桥商务英语 听力教学

一、引言

多年来,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一直秉承重输入、轻输出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深受 Krashen 的输入假设理论的影响。针对如何在外语课堂上实现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这一问题,2008 年,我国知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提出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文教授指出,以输出为驱动既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可以实现“以需求促供给”的目标。

BEC(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简称BEC)即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为在全球范围内测试商界雇员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而设立的。因其考察在真实商务环境中雇员的英语水平,人力资源部门能准确了解雇员商务英语的运用技能,所以BEC证书被跨国公司和非英语国家的大公司用作商务英语测试标准。本文以BEC中级为例,谈谈在听力教学实践中如何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1.以输出为驱动,激发兴趣

听力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认为听力很难,尤其是剑桥商务英语的听力比四六级难度更大。高职学生本身的英语听力水平较差,普遍反映BEC听力跟不上,即使听三遍录音也未必能完全听懂,由此产生畏难情绪,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再者,传统的听力教学往往只是听完之后完成所给的题目就结束了,没有其他要求,很难通过听力锻炼学生的说、写、译的能力。这就导致信息输入之后没有有效的输出,也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语言的教学由输入和输出两方面构成,缺一不可。输入以输出为目的,输出则以输入为前提,听力教学亦是如此。因此,首先要以输出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听,去想、去说、去写、去译,由此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心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多样化的课程导入,促进输出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有意义,而环境也会促进人对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和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实现语言的输出,就必须创设适宜的语言情境,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输入输出是最有效的,因此巧设情境对听力的教学非常关键。好的情境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情境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但导入的手段要力求多样化,让学生有新鲜感。例如BEC中级第三单元的第二部分是电话留言和信息记录。在课程导入部分,首先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打电话时对方不在怎么办?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会再联系。但当问到有没有想过请人帮忙留言或者录音留言时,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商务交往中,打电话时对方不在是经常的事情,如果对方不在,需要请人帮忙留言或者录音留言,但如何进行电话留言呢?电话留言有哪些步骤?格式是什么?又有哪些英语表达方式呢?以此为导入,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特别注意电话留言的步骤、格式,以及英文的用词,在完成题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3.精心设计多渠道的语言输出

传统的听力教学中,语言输出的形式是单一的,即完成题目即可。但在输出驱动假设模式下,语言的输出不仅仅停留在完成题目上,输出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听、说、写应该是一体化、相辅相成的。下面以经济科学出版社《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第三版)》第二课presenting your company的听力材料presentation为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教材中出现了两项练习:写出每个数字所指事项的填空题和每个英文表达所对应阶段的匹配题。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如下:

(1)问题式的课程导入。在听力进行之前,先提出问题,如何介绍公司?介绍公司会用到哪些术语?分为哪几个部分?如果让你介绍自己的梦想公司,该如何进行设计?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现有知识的不足。比如对介绍公司时用到的术语很多都不知道,也不清楚公司简介的流程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布置多样化的输出任务。课程导入之后,听力进行之前还要明确本次课的输出任务,即听力结束之后,完成题目的同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就“介绍自己的梦想公司”为主题进行演讲,要求以PPT格式展示给大家,表现好的同学推荐参加学院举行的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口语比赛选拔赛。

看似简单的演讲,实际上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首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边听边记,对听力中涉及的公司简介的术语必须在自己的演讲中一一提及,这就实现了从“听” 到“写”的输出。在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特别用心。其次,听完之后要复述教材中的公司简介,找到公司简介的流程,核心句式或关键的表达,尤其是涉及公司发展趋势的图表描述,然后根据教材公司简介的框架来建构自己的梦想公司简介,这一步是从“听” 到“说”的输出。如果不了解公司简介的流程,找不到核心句式或关键表达,学生所做的公司简介就不够标准,用词也不地道。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在整个听力过程中始终认真、仔细寻找信息。最后,听力结束之后,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公司简介的框架,如何开始,如何用词,主要内容包括什么,用到哪些术语,怎样描述发展趋势,在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已经接受了这些有效的信息输入。但要想做好演讲,完成任务,学生还要准备公司简介的书面材料,组织好语言,做好PPT,以及各页PPT之间语言的相互衔接,在这一过程中就实现了语言由“听”到“说”和“写”的输出。

三、结语

毫无疑问,语言学习是输入、输出交替进行的过程。外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就没有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也就不能促成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整合、重构与内化。需求决定供给,所以,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输出,根据输出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通过内化得到的一种能力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雷亮华.情景教学法在 BEC vantage课堂上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8(6).[2]苏丽琴.基于_输出驱动假设_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1(6).[3]王虹亮.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务设计[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1).[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改革 [J].外语界,2008(2).[5]杨秋喜.输出驱动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6]赵靖娜.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J].外语研究,2012(10).本论文为安徽省教育厅“卓越商务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编号:2015ZJJH081的阶段成果

第四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 2012-07-13

来源: 论文在线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国际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正确理解、实践教学体系的准确定位、项目化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层级式;实践教学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加入 WTO,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融合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对熟悉经贸知识并了解国际惯例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语言载体的角度而言,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又不能脱离商务。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国际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在高职院校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设计时,不能仅以英语知识体系为依据,还应遵从商贸类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重构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教育侧重于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教学法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如何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创造逼真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情境,在模拟或现实的实践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一个强调动手操作、适时跟进、动态训练的工作过程,这是区别英语专业教学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关键。英语专业课属于基础英语,基础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掌握英语语言共核,即掌握英语语言人群中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语言共核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等制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指导原则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强调打好语言基本功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从事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获取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一般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实践教学涵盖了语言训练、商务沟通能力培养、商务知识及技能形成和巩固等基本内容。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分析问题、口头表达等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汲取经验的过程 从国内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虽然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但现有的实践教学研究和经验都是基于实操性较强的理工科,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参考的资料很少,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各高职院校比较普遍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有:(1)创设校内商务情境模拟环境,利用仿真的情境和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2)建立校外企业实体实战式实训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所不足的是大部分公司很难解决大量的学生实战式实训;(3)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实训,学生在完成学科教育的同时,可以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双证书”。目前,对于商务英语教学,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但从真正意义上看,实践教学尚未形成体系,并未完全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要达到实训效果,使实践教学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必须走出去,吐故纳新,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优势和长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我国高职院校特色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工作实际,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式,在突出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强化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英语”与“商务”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总结、设计、构建了高职英语专业“模块化、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推进流程框架(如图 1 所示)。

市场和岗位(群)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高职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和构建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市场就业等因素不断发展的产物。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构建必须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在分析专业未来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开发课程,并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因此,在构建设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商务英语专业未来就业岗位能力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提炼出市场和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学习者因素和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 学习成效是学习者外部因素和学习者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学习条件、教学质量、学习任务等,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天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后天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考虑到环境因素和学习者的先天因素很难改变,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学习者可以改变、调控的内部因素上。学习策略是决定英语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设计和构建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对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自身因素、学习策略、性格特征、创造力倾向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和项目课程模块的构建 要根据教育本身的规律,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整合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职业素质模块、社会综合能力模块、职业技能(商务技能和语言技能)模块、办公信息化能力模块等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能力模块体系。一方面,通过凸显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抹平职业技能的掌握到“零距离”上岗之间的沟壑;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的相关课程加以整合,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改革,克服一般专业设置课程门类多、内容细、不利于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培养的矛盾。最终为实现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到“零距离”上岗的平稳过渡打下坚实基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分支体系的构建“模块化”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分支体系设计和构建 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及学习者特征等实际情况,总结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涉及的基础、资源、条件、信息等因素,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的因素构成和特征,构建以项目课程大模块为基础,职业素质、社会综合能力、商务技能和语言技能、办公信息化能力等综合模块为主要内容,以具体素质和能力的小模块为组成部分的“模块化”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分支体系(具体如图 2 所示)。

“层级式”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分支体系设计与构建 针对“模块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构架,按照工作流程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分解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各阶段项目。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创建、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会话场景构建等模式为基础,进行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的创建和学习。按照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观点,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即更擅长解决“怎样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得更好”(策略)的问题。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进程按照层层递进的特点,可以将经验获取的过程分为感性认知实践教学、模拟商务情境实践教学、模拟软件实践教学、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校外企业全真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六个阶段(“层级式”实践教学过程如图 3 所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条件保障

建设现代化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基地管理 校内模拟实训项目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准备和过渡,具有高仿真度的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营造模拟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配套的模拟教学软件、与实训环节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结构、可供分析参考的典型案例、真实的商务(外贸)资料,甚至往届的优秀实训作业、成果等软件配备也至关重要。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保障的另一个重点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理工科专业的校外实习以生产性实习为主。一般 3~5 个实习工厂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业也只能安排 20 人左右参加实习。要满足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求,需要数量较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必须努力开辟符合要求的、规模较大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分散各地的实习学生的管理,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以单一的理论型教师为主,绝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不了解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行业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师资水平严重制约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急需一大批既精通英语、又具备国际商贸一线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要处理好在职教师从课堂教师到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转变,包括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要鼓励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下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选方向钻研商务实务,考取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翻译等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要招贤纳士,将有商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和外贸专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充实到实践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构建严格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近年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显露出很多弊端,极大地阻碍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其具体表现:一是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化,绝大部分教师基本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不太重视平时的监测与考核;二是评价主体单一化,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缺少社会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缺乏与学生互动激励的环节;三是评价结果单一化,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导较为普遍,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忽视学生成绩的形成,或是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或是教学管理、实训条件不足,或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高。因此,必须构建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推动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执行严格的评价反馈机制,避免教学评价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总结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经验,推进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和校本教材的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推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通过建立校内外学生实践实训学习档案,加强校内英语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的互动交流,构建以突出实践教学为目的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强化校内外教师跟踪教学、随机抽查、过程监督、系统评价等方式方法,重点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应从实践目的、时间、地点、对象、实训前准备、实训具体操作流程、实训指导过程、参考资料、评分标准、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和实训指导书的编撰,对取得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另外,高职院校要积极促成出版部门、行业专家和教学能手主动联合,总结本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成果,构建以出版部门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教材联合开发机制,形成合作、编撰、使用及推介的开发链。出版部门要充分发挥拥有图书信息资料、熟悉知识产权和出版发行运作等优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骨干人员要发挥智力集结的优势,企业行家要发挥生产过程的实际认证优势,从而确保教材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项目化的职业特色。编撰好的教材经过实践教学检验,逐步修订完善后再向其他同类高职院校推广。

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运用灵活的、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蒙慧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8,(6).[5]周淑华,唐军广.商务英语专业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尝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2).[6]陈坚林,赵学旻.关于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下载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