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瓯市第二小学六年段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建瓯市第二小学六年段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面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大青少年求知、求新的欲望如高峡平湖之水,蓄势待发;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久旱遇到甘霖,如饥似渴。建瓯市房村中小学生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作为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的基地,历史再次赋予她新的机遇和使命,面对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建瓯市房村中小学生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作用,找准定位:素质拓展、注重实践、团队训练、快乐成长。实现校内外教育的互补发展,努力为孩子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有力地促进学科教学,优化学科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设内容资源丰富的情境,鼓励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及合作、互动、协商的学习,以促进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种进行超越学科的制约,探索、发现、建构完整知识的教学。
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归纳及调查、发表和讨论等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培养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
2、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完善学生人格
作为一切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积极自主的个人独立的活动,而一切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都应该归结为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自主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跟他人互动,跟环境互动,同时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在开垦农田、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体现了合作互动精神。如劳动,比赛哪一小组积极;管理蔬菜和花木,比赛哪一小组最佳。无论哪次活动,都以集体为单位,自己只是集体的一份子,要为集体争光。这种合作互助精神也带入到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有了实践基地,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在参观的过程中,既参观又服务,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喜悦,学习一门劳动技术。在校园劳动基地,试着用自己掌握的劳动技术服务于社区,服务于人民,把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心奉献于社会。这样,既能激发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为自己是实验班的一员而骄傲。而学生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从什么都不会,到如今能像模像样地翻地、种植、管理,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
4、沟通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我们在开展实验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因此,无论我们到哪里,无论我们是什么时间,每一个都热烈欢迎学生参观劳动,并作了精心的准备。如精心准备介绍材料,提供劳动场地和器具,提供人员陪同等等,为我们活动的开展一路绿灯。家长们也由原来的不支持到赞赏我们的做法,督促子女重视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也看到了子女的可喜变化。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儿童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情景中。
【“乡”味浓郁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瓯徐墩中学依托当地乡土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当地初恋水饺厂参观并学包水饺;房村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传承当地特色小吃——房村光饼,特意搭建光饼制作作坊,聘请当地老师傅为学生讲解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参观、交流、学做、品尝的过程中,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劳动乐趣。
【“回”味无穷的军事实践活动】“笑,是开心的象征;哭,是不舍的眼泪。军事训练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叠被子安排饮食起居让我们体验了生活、旱地龙舟赛、拔河比赛中我们分享了团队温馨,社会实践一幕幕犹如电影胶片,不停的在我脑海里回放。离别了,我们依依不舍,我体会了:要学会长大,学会独立,面对困难要学会克服,这样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大步向前走。”
(二)情为孩子所系,教为孩子所谋
青岛市少年宫确立了“情为孩子所系,教为孩子所谋”的教育理念,“中心”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确保质量,共创和谐”工作原则,坚持把学生与家长的利益放在首位,办以真情呼唤真情、以心灵感召心灵的校外教育。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孩子都能参与培训,让每一个孩子对教学质量满意后再参与培训”。据此我确立了中心的工作理念:情系学生、尽责奉献、主动服务、爱心到家。为了使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为了使每一个渴望教育的家庭都有圆梦的场所,中心做出了以下承诺: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优惠或免费培训;收费合理,严格按照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学校采取后收费方式,先给学生上课两次,学生及家长满意后再收费;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派专车接送。
(三)安全第一,成果为先
少年宫明确提出了“安全第一,成果为先”的工作原则。据此“中心”提出了“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口号,教育师生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教育所有教职员工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活动中,安全防范措施得力,安全预案到位。每次活动我们都会派人踩点、考察,注意观察安全隐患,有危险之处,要求踩点教师认真记录,提出防范建议,回来后研究专项措施,制定周密预案,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强调。中心还与每位职工签订了安全责任协议,将安全责任进行有效分解。对景点、车队、食宿、带队老师等与活动有关的单位及个人,均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责、权、利,严格分工,责任到人。明确了每个带队老师都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对出现的一些安全情况及时上报、妥善处理。车队要求集体有序、限速进行,首尾照应,团队行动,减少了的出现事故的人为因素,保证了活动的正常进行。安全是各项活动的重中之重,亲自去做才能把握重点,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我亲自去威海踩点,并亲自带队组织威海海军军事夏令营,保证了活动万无一失
这是一位同学留在基地留言簿上的话。截至到11月底,建瓯二中、三中、四中、小桥中学、建安中心小学、芝山中心小学等学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军事实践活动。
如何把广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方向?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何实现校外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爱好与成才的辩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未来的和谐,以便更有效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多年来我们校外教育一直面对和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是学生校外活动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创新中追求卓越,是我人生的信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否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开展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1、素质拓展,是围绕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各方面的素质。通过科普知识的普及、传统文化的弘扬、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护能力的加强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注重实践,是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参观、考察以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体验和理解社会生活,放松身心、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全面成长。
3、团队训练,是通过“蒲公英艺术团”、“少儿武术团”等各类文体团队和“邻里情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雏鹰假日小队”等社会实践团队的组建,让未成年人在团队训练和团队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快乐成长,是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和指导好每年的夏令营、冬令营、交流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我市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自2002年建设以来,受到了省市诸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全市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教育局勤俭办领导和实践基地领导表示,坚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之路,着力研究“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为新课改服务”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开设活动项目”,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实践基地的重任,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探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把江都市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办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想场所。
(四)在创新中追求卓越
什么是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现在的校外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才能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得就是特色,就是创新。“中心”组织校外活动的创新特色是什么?我们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我们具有青岛这一在全国不可多得的校外教育资源,比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金色沙滩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场景,“万国建筑博物馆”、“东方瑞士”的美誉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雨林谷”儿童乐园在全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海尔、海信等众多现代化企业、信号山天文台等是对儿童进行现代科技教育的绝佳场所,海军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又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场地„„如此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市,在全国几乎独一无二。如何优化整合这些资源,建立我们的校外教育特色方案,是创新成败的关键;第二,在工作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集培训、活动、托管于一体的集团化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在培训主题上寻求突破。我们实行普及和提高同时发展的战略,即进行针对工薪阶层的校外教育活动,甚至公益性的减免费用活动;同时进行高端的、特色鲜明的校外教育活动,比如08年暑假我们就举办了赴澳大利亚游学活动。第四,抱团才能发展,合作实现共赢。根据青岛市少年宫提出的合纵连横、抱团发展、实现多赢的发展思路,“中心”有意识地加强与学校、社区的衔接,加强城、乡衔接,加强培训与活动的衔接;与全国各地、青岛各区市少年宫抱团,与少儿科技院、科技中心、儿童社会实践基地、儿童游乐场所等抱团,与团市委、教育局、少工委、妇联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关联部门抱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借力发展。
校外活动基地心得体会
lhxydl 发表于 2008-11-18 16:15: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否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开展社会活动基地是学校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1、建立校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们首先挖掘学校实践基地的资源,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呢?一方面,我们利用校田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劳动;另一方面取得街道的支持,通过街道为我们联系更多的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活动一路绿灯。根据时令特点,我们组织参观、考察、访问等活动,并开展一些简单的辅助劳动。
2、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革了传统教育的狭隘的空间。通过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体现了教育“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的教育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来看,儿童企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我们经过选择,与农业高新园区的花卉基地建立长期合作意向:园区为我们提供劳动场地,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劳动,学习一些花木的栽培技术。学生们第一次去苗圃,对所有的花木都感兴趣,问长问短,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次次打断苗圃负责人贺伯伯的介绍,探究的火花不断迸射,收获真不少。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跳进农田,开展拔草劳动。虽然天气比较热,一劳动就要出汗。可学生们你追我赶,比赛哪一组拔得多,哪一组劳动最积极。一会儿工夫,杂草就堆起了高高的一堆。
这样的参观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的自由度,既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活动形式,也使学生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形成作为社会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学生沉浸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了解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社会的发展,而且通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直接从真实社会中获取第一手信息,从而不仅使自己成为社会实践的参与者,而且更进一步成为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合理化建议者。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单靠参观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基地,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外在条件,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正地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敬老院是我校的长期活动动基地。不久,在校***的支持下,我们利用敬老院扩建时新增的土地,开辟敬老院和学校劳动基地。
那是一块堆满瓦砾、垃圾的土地。首先是清理工作。学生们有了参观作基础,劳动热情分外高涨,即使那几个平时要逃值日的同学也干得特别起劲,衣服弄脏了,手划破了,身上有异味了,但没有一个同学抱怨,一眨眼工夫,顽固的“敌人”就被消灭了。接下来是开垦。因为长久荒芜,加上路人的践踏,泥土已经板结,很难翻动。这些从未干过农活的学生难住了。怎么办?自己想办法求援。于是请请来了敬老院里工作人员前来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然磨起了血泡,累出了一身汗,但终于有了一块自己的劳动乐园。根据季节特点,我们种植了一批桃树、梨树,目前已收获,并有了回报。
第二篇: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开设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五月份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端午的研究的活动;六月份的主题为“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1、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2、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 “酸奶的制作”也设计了请半数学生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喜好情况;“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
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4、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月相盒、观察月亮时的“实验”、“探究”、“创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尝试,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教育引导的成功!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指导中心以及总校关于“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依据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指导培训和资料管理,三至五年级班主任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由班主任自主制定,教导处把关。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由班主任牵头,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班队、品德与社会、科学等打通,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这个空间里,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正因为陌生,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因此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给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联合中心小学 2017年6月6日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通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
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这时候做好活动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活动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本学期,我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健全完善了以校长为主导、教师为主体、活动为主战场的三主型校本研训机制,确立“培训、教研、科研”三结合的教师校本研训模式,形成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校本研训三种基本力量建设形式,使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职责明确,强化活动落实
1、根据实际,明确职责。
本学期,校长着力整合学校教导处、课题组等各种力量,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采用多种形式,为教师牵线搭桥,采用请进来,推出去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把研训中心的课程专家请进来,为我们课程教师作课程指导,同时,我们还成功地向全市展示了我校五年来的成长、发展的理念与成果,获得了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使教师能够与校内、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也强化了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为增强研究意识,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目标之下,每个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形成了教师个人五个一习惯。(即每月一主持、一学习、一总结、一体会、一反思)
2、强化落实活动。
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学期初,我们就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训计划,并将该课程的教研活动、理论学习、课题活动等纳入学校总计划中,以表格的形式下发到每位任课教师的手中。
为突出基地学校的作用,本学期,我们课程的开设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年级段由原来的3——6年级向1——2年级延伸,使课程实施得到更好地衔接,开学初我们整合班级活动专题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三级计划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职责,教研活动计划、理论学习安排等,逐步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训网络。同时学校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发展与提升,并将教师学期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年终考评的范围。以组织教研、集中培训、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上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等进行落实、考核。
二、课程研训多样化
我们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以课题为依托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
1、及时总结与自我反思
根据学校活动三级安排,我们要求教师一活动一总结一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把活动的方案、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资料、成果以及教师的总结、反思及时收集、上交归档,作为学期结束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我们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分别为教师搭建了三个反思的平台,即每次活动及时进行活动反思、理论学习写好学习体会,每次培训结合实际写好心得。
2、教研活动
我们将教研活动分为两块,一是常规性教研,每学期每个课程教师必须上一节教研课,二是课题性教研,这是专题研讨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中负责活动过程研究的教师开1节研究课。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3、师徒结队
本学期,我们努力培养实践中的“土专家”,从教师中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同时我们利用市级评比活动、片级、校际交流的契机,推出新人,锻炼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该课程的组织实施。
从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其中部分新教师专业发展较快,并能全面进入了角色,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可喜之处。但教师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个别教师对本课程理解的偏差,仍是我们下学期需要思考和努力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进,努力进步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治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爱好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回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同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奇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治理,促进课题深进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题目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买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买通,同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进步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这课程中,学生、教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我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主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坚持先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方案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如《玩出精彩世界》,针对学生特别喜欢玩溜溜球,放手让学生自主组合小组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及时进行了交流、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结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八个小组,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活动的方案。各个小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个兴致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发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如《奥运——冲冲冲》《绿色食品》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资料,对于活动的成功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注意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人人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给学生足够的援助。
本学期开展的纸工制作、小种植、交通工具的研究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是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4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3、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4、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5一、中华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启动。
10月23日,结合语文书上的第五单元文章的学习,我们逐步深入的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启动的课堂上,同学们谈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的必然是中华的,而不是国外的,是传统的,而不是现代的。然后学生又纷纷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书本上本单元透露出来的信息,归纳整理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总结,我们共归纳出以下内容:节日习俗、戏剧、绘画、科技、陶瓷、舞蹈、汉字、汉语、武术、对联、建筑、手工艺、神话传说、古诗词、民俗、音乐、菜肴、服饰、书法等20多个内容。接着我们在课堂上布置了整个活动的步骤和大致时间安排。
二、搜集活动相关资料。
搜集资料阶段,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了解的或者熟悉的、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搜集。老师给家长发信息,布置任务,要求家长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搜集资料时间计划安排是两周,但由于期中考试,我们的活动完成延长了一周。搜集资料的途径,由学生总结:通过网络、书籍、报刊、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搜集的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实物等。搜集资料阶段,老师不断让资料进行完善,提供了十多本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供学生进行阅读、参考。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要求学生和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分栏。同时,要制定一个比较多项目的大纲。
三、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完善。
接着,利用周末,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手抄报,把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所收上来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对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让学生在搜集了资料、完成手抄报之后,11月12日安排了两节课对自己的材料分成小组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小组,交流各自不同的内容。然后,再按照同一类的内容进行分组交流,把问题更广更深的进行讨论、补充、完善。
四、学生作品和成果展出。
选取优秀的学生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接下来作文课上,让学生根据这几周的实践活动,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积累,把自己活动的过程或者收获写成一篇文章。当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本次活动成果,采用班报专刊形式进行总结。
本次活动为小学以来第一次长时间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参与且注重过程的指导,尽管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还比较幼稚,但整个过程扎实有效的开展,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收获很大,通过自主独立搜集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孩子真切有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为以后开展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与学具》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