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思英语教学模式1
英语洋思中学录像
洋思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英语对话课
一般不急于向学生介绍或讲解对话的背景或情景,让学生跟着教师读,而是尽可能利用图片、实物场景等真实的环境来呈现新句型,先由老师跟一两个尖子生进行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由此引导全体学生参加自学,上口操练。这就像繁华的贸市场,每个摊位都是那么热火朝天。学生自学后,再挑选两人或多人一组表演对话(这时学生不看书),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仿照书本上的内容编新对话。这样做既符合语言的自身特点及人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长期锻炼,学生胆子大,敢于开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学生表演后,教师就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作适当点拨,有些知识点学生根据情景能理解的,则不再赘述。学生能熟练对话后,再完成适当的补全对话等书面练习,并可当堂核对答案,核对的方式可以点面结合。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第46课时: 第一步:揭示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的新句型,熟练描绘在某某地点存在某人或某物。
第二步: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利用创设的语言环境呈现出新的对话或句型。
第三步:以自学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或事先准备的物品进行自学,仿说新课型。自学时可以同桌两人一组,或前、后桌四人一组,或以更多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不时参与学生的小组练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及时获取学生自学过程的信息反馈。
第四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即让学生根据老师或同组自学者提供的不断变换的情景,口头说出新的句型,接着老师对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点拨、归纳,并作重点训练。第五步:当堂完成课堂作业。
(二)英语阅读课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老师读一句,翻译一句,讲解一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整理上理解课文的意思,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也是混混沌沌,不甚了了。原因很简单,学生并没有亲自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真可谓事倍功半,而课文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包含多种语言结构的载体,应提倡让学生整体理解。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学,即让学生看录像,听录音,要求学生通过看、听,回答有关课文的简单问题(只要求用Yes,No来回答)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自读课文1—2遍,难以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老师在备课时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所提问题当中,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就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短语、句型和语法现象等进行质疑,并采用兵教兵的方式由尖子生来释疑。尖子生感到有难度的,最后由老师作必要的,适当的点拨,举例和补充等。接着进行朗读训练,最后做笔头巩固性练习,有条件的班级可让学生复述课文。例如:在教第三册第三十课时,我们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的: Christmas Day 第一步:板书课题和学习目标(可用多媒体或投影胶片,将本课所教内容和要求列出来)。第二步:指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看课文,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Yes,No回答)。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回答书后workbook上的问题。3.放领读带,让学生跟读。
4.学生自学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第三步:检查自学效果(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师作必要的讲解、补充)。第四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五步:学生复述课文或分角色表演。
第六步:完成workbook中的习题(或补充专项练习)。
(三)英语单元复习课
复习课是每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一单元的小结课。这类课容量比过去大大增加,涵盖了语音和听力、对话或课文、阅读与写作及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社会)调查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1.语音教学
让学生自己拼读生词,并把学过的含有相同读音的词加以归类,找出规律,最后教师再补充一些未学过的、但符合读音规则的词让学生尝试拼读。这样做,已学过的单词印象深刻,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2.听力教学
每一单元的听力内容往往跟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一般先让学生听本单元的教学录音并朗读,进一步熟悉听力内容,然后,放听力训练音带,视具体情况放两至三遍,再做相关的听力练习,或教师自编听力题,让学生听写,当堂纠正错误,核对答案。3.对话或课文的教学
我们一般按照前面提到的对话课及课文课型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来组织教学。但客观地讲,由于这些对话或课文,只是单元复习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即在一课的总体教学中属于支目标且多为小结单元教学的提高性内容。所以在揭示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上不必像对话或课文(一个整体课次的课型)那样过于细化,否则容易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4.阅读与写作的教学
教材编者把阅读与写作内容编进复习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而这一做法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更高层次的语言实践,并逐步形成能力。所以我校的一贯做法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读、去写,教师少教或干脆不教,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5.调查表的教学
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两人或多人)。根据教材要求,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需要走出校园搞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则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课后或假期完成,并认真检查、评比。6.复习要点的教学
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复习要点里的词组及句子,然后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运用词组造句或熟记句子,如neither…nor让学生用其连接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最后检测。
最新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较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那套教材,在单元复习课的编写上,无论是单课教学内容,还是workbook的作业量,都有较大篇幅的增加,似乎教材难度加大了,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编写的目的,正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高年级)能力。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更应大胆摒弃传统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当始终紧紧围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这一轴心来开展。如果仍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出现教师教得怨天恨地,学生学得叫苦不迭的尴尬局面。单元复习课的授课程序一般是:
1.板书课题,揭示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2.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复习内容开展自学。
3.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个别辅导。4.对照目标要求,检查自学的效果。5.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例如:在教“初中英语第一册32复习课”时
第一步,揭示学习目标:①复习本单元各课内容,准备做听力练习;②能拼读单词,朗读句子,注意语音、语调及句子重音;③熟记复习要点的内容并能运用其中的词组造句。第二步:提示自学内容,指导自学方法:
1.朗读教材30、31课的对话及课文,进一步熟悉对话的环境,准备做本单元的听力练习。2.朗读教材第一部分的生词,结合其他学过的生词,总结归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3.自行拼读单词,朗读句子,注意把握单词和句子的语调及在句子中一般要重读的词。4.掌握复习要点内容。
第三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或回答个别学生自学过程中的质疑。
第四步:检查自学的效果,视情况进行。我们通常是分步进行的:分步自学,分步检测,通过检测发现的倾向性问题,集中加以点拨,归纳。重点点拨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拼读规则。第五步:当堂完成课内作业(如课内作业在第四个步骤中已经做完,则适当补充一些听写练习作为课内笔头作业)。
(四)英语总复习课
总复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纵向复习,以课本内容为主,兼顾语音,词汇,短语,句子,下分五个单元,第一册为一个单元,二、三册各分作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根据课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安排为3—4课时。第二个阶段为横向复习,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主要依据,兼顾语法,综合,阅读,分为两大单元,即词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数词、介词及连词等)和句法(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被动词态等)两大类。每个单元约需5—6课时,以做练习、答疑、讨论为主。每一单元结束后用1—2课时进行检测和讲评。总之,复习课以检查为主,以检测开路,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的加以点拨,同时引导学生看书,或首先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看书,接着检测,教师归纳检测中出现的错误,针对倾向性问题进行讲评。
例如,复习英语动词的语态、时态时,我们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习目标(复习要点:动词的语态,指名让学生回答什么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什么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动词的时态有哪几种)。第二步:看例句,回答上述问题。
第三步:学生做检测,教师行间巡视,调查归纳存在的问题,把倾向性问题列在黑板上,供评讲用。第四步:评讲,由中下生说出答案,错误的由其他学生更正,教师针对倾向性错误进行评析。第五步:巩固性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对所复习动词的时态、语态的概念理解更深刻,运用更熟练,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六步: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复习内容。
当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初一学生刚进校时,毫无英语基础,这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领读、正音。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学生逐步接触国际音标,到第十六单元基本学完,这时教师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必要时教师扶一扶。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跳跃式,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人人有练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同学都为后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培养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些教育理念在洋思教学模式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洋思教学模式踏出了一条课程改革的教学创新之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注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深刻理解、体验洋思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
二、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和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洋思教学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洋思的管理模式。学洋思必须首先要注意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还要注意我们在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以及使用的教材等各方面的情况。
五、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首先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要更加全面、严格地执行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决不是为了应试!正确理解“每堂课都象考试那样”的真正含义,它强调的是学习的高效率,而不是推崇“考”这一教师的“法宝”。
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必须牢记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当堂训练”不能过多地注重知识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也不能局限于清知识。我们要把教会学生牢固掌握英语知识和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是“任务型”教学途径,这是一种新的、比较科学的教学途径。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标新教材也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理念编写的。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以“做某事”为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活动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切不可忽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
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音像、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的开发利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市有我们的的优势,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九、我们学习洋思模式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反对“拿来主义”。我们要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学习洋思模式,我们要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去学习洋思模式。
第二篇:洋思模式
洋思模式,不是吹出来的
这次,我们带着神圣的使命走进洋思中学学习了一个星期。在这里,我一次又一次的好奇,一次又一次的震惊,而又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我想告诉你:洋思中学不是神话,但洋思中学一定是一个奇迹。
也许,苍白无力的语言不会让你相信这一切,因为你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过很多同样的做法;也许,我无法改变你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因为我们的观念是几十年前我们读书时就形成的。也许,我更无法让你愿意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你会觉得你的教法是最好的。但,我会尽力用我的语言让你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洋思模式,绝不是吹出来的。
一、洋思中学发展的起点
具不同的洋思中学老教师讲: 1980年,洋思中学由五个自然村集资2.4万元建了26间平房开始办学,其校名因学校所在地叫洋思而得名。到1983年,洋思中学本应有两个毕业班,但却变成了一个毕业班。为什么呢?因为流失和转学了一半的学生。最让当时洋思中学老师痛苦的是:第一届毕业学生参加中考,一个也没能考上高中,这就是当时的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的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辛苦教了三年,怎么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高中呢?”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困扰,蔡林森校长毅然决定在1983年这个暑期招集所有老师(12名教师,大部分是民办老师)研究中考失败的原因。就在这次研究中,他们发现,学生平时的作业与考试完全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学生找到了答案,全部学生也跟着有了答案。于是,就在这个秋天,他们开始了第一轮课改:当堂完成作业——每节课老师讲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后15分钟必须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你们要知道,有了好的方案,实施起来是多么的困难,因为已习惯了“满堂灌”的老师们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这是要改变老师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呀!这个方案实施之初,全部老师都感觉困难,因为30分钟到了,总是有讲不完的内容。可蔡校长是一个非常“掘”的人,他每天亲自敲钟,每节课敲三次(上课铃、课堂作业铃、下课铃),每一节课查三次堂。老教师们说: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每节课准时赶到。正是这个“幽灵”,让洋思中学的第一轮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1986年的中考取得“三个百分之百”(合格率百分之百、升学率百分之百、巩固率百分之百)。也正是因为这“三个百分之百”让洋思中学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在不断求真的探索中发展到名扬全国。
二、洋思中学教学理念的缘由
有可能你会想:“当堂训练太简单了,我也曾经做过”,是的,的确太简单了。但是,你坚持了吗?你在当堂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研究了吗?洋思人为什么会创造出全国有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模式?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有其它学校99%的老师都认为不正确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作为一个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我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信,我们就把一个弱智来让他们教,看能不能教好。
其实,我们错误地理解了一个“好”,这句话中的好并不是要教到每个学生都是满分,这个“好”字的意思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了”。
那么,洋思中学的这个理念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草根理念,它源于蔡林森校长教育三个子女的故事。大儿子和二儿子小学时成绩较差,小升初均然连初中都考不上,但后来,在蔡校长的精心培养下,均然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儿子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二儿子现在在江苏省财政厅的重要岗位上。而最差的,要数他的小女儿了,小升初考试竟孝全镇倒数第二名。最后在蔡校长的引导下,均然也考上了高中、大学,最后到美国留学。就是这几个故事,让蔡林森校长想起了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就这样诞生了。
三、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发展的猜想 所谓理念,就是看法和思想,有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看法和思想,我想,他们一定会反思:怎样才能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是的,或许他们真是这样做的,通过“当堂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们尽可能地去思考“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在上面津津有味的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下边装着听课地走神,老师讲得详尽具体,一部分学生却听得一塌糊涂,效果自然不好。为此,他们又想出了让学生“先学后教”这一招——因为这一招既可以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做就不会睡觉或干其它的事,又可以让老师有时间来监督学生学习,并在监督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老师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来教。即便这样,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还得要讲,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又被动了,先前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无法做到更有效地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发明了“兵教兵”,老师只讲规律性的、共性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和容易忽视的问题。我想,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应该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后来又形成了“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这里的清,是“清理基础知识”的意思。这为高效课堂又提供了后续保障。学生为了完成这个“清”,我亲眼看见部分学生吃饭在学习,走路在跑步,他们没有时间去打跳、更没有时间去违纪。
当然,“洋思经验”远远不止这些,譬如:他们的集体备课很出色、“兵教兵”怎么教、“四清”又怎样清等等,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我向你保证,一定会收获不浅。
第三篇:洋思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6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4分钟左右)。
一、板书课题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前,提示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操作要领:
1、揭示目标的方式: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确保每个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2、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5、揭示目标的时间要恰当,要让学生能够认真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6、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
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常用屏幕或小黑板出示。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四、先学
•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一)“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
•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 ①.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②.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 ④.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二)“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
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五、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一)“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数学课上学生板演后,就进行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1、更正
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 操作要领:
①.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②.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③.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④.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 操作要领:
• ①.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氛围不活跃。• ②.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 ④.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3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不久。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 明确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二)有时后教不分“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也就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六、当堂训练
•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当堂训练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达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
•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操作要领: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本。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5、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 学生课堂作业时,如少数学生做得快,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 以上6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节约了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当堂训练”,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在“先学后教”时学得紧张、高效。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6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班级层次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
第四篇:洋思教学模式
洋思教学模式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七、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八、“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九、“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贩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十、谁紧张?
课堂上,学生要比教师紧张得多!
①有人认为,一堂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学生主要是自学,能紧张吗?所有到过洋思听课的人都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不闲着,特别紧张。课堂效益很高,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
②课堂效益表现以下七能:
a.一能发现真实的,并加以解决;
b.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
e.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f.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g.七能确保减轻负担。
③学生自主学习从上课到下课,从课内到课外。学生每一节课都象参加中考一样答每一道训练题。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每堂课下来,学生说:真累!然而,课外无作业,无压力,学生都特别轻松。
第五篇:洋思教学模式
洋思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本文已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发表)
余柏青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洋思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新理念,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许多不足,但并非完美无缺。中学历史教师要完善洋思模式,挖掘传统教学模式的潜力,探索其它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洋思教学模式
中学历史教学
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教学模式是课堂重要的组织形式,而且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在中学教学中大行其道,但其局限性不容忽视。
一方面,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在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方面固然有它的独特优势,但“三中心”论都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实际上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在课堂结构方面,凯洛夫把五步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他不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何,硬套五大环节,希冀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处理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评价是“用一个现成的处方去包治百病”。
另一方面,五步教学法在实践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以教师讲为主,教师喊破嗓子,喊痛肚子。学生则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成为教师手中的木偶,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主体性也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跳不出“认知”的怪圈。上课似乎是听懂了,没有及时实践,课后一抄了之,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新三维目标难以实现。三是没有实行目标教学,教学质量低。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四是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轻轻松松,下课则作业堆积如山,形成恶性循环,侵占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轻松、方便、快捷、广阔,主要靠传授知识和技能为职业的人员将会逐渐淡出市场;人们最需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期待的是快乐地接受教育的氛围。特别是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教师也迫切希望能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体系,呼唤一种能适应新课程新理念,同时既能受到学生欢迎,又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新的教学模式出台。于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走入我们的视野,并且迅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二、洋思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李秉德、李定仁编写的《教学论》一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的阐述: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洋思中学推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45分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学”(18分钟)。这阶段分四步,即: 首先展示目标(1分钟)。
实施要求: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起导向作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实施要点:展示目标时间短,先学后教是起点
其次自学前指导(1一2分钟)。
实施要求:运用投影仪、小黑板,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内容和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点。
实施要点:规定内容与时间,指导自学是关键。
再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实施要求:学生针对目标看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实施要点:学生自学教师转,盯住“希望生”作打算。
最后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7分钟)。
实施要求:检查中下游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要点:自学效果怎么样,检查“希望生”把心放。
第二阶段“后讲”(10分钟)。实施要求: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实施要点:引导更正师教生,培养“希望生”兵教兵
第三阶段“当堂训练”(15分钟)。实施要求:教师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场批改“希望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抓住非智力因素,规范做题、注意书写。实施要点:当堂训练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
从洋思教学模式三阶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因此洋思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学历史教改具有必要性。
同时,中学历史学科特点为实现洋思模式提供了可能。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其一,历史学科是一门必修学科。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如果一门学科是学生必修的,那么人们便认为它对于学生或社会是重要的,希望这门学科学得更好,更充分些,而不愿学得较差。”历史在中考、高考都是必考科目,无论如何学生都希望把它学好。这是历史学科可采用洋思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
其二,历史学科是一门较少需要预备知识的学科。历史学科知识尽管具有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但是知识单元及章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学生第一单元没有学习好,并不影响该学生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因此,历史学科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时,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相对薄弱的都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历史学科运用洋思模式有更广泛的基础。
其三,历史学科是一门封闭性的学科。封闭性学科主要是指所学习的观念和行为有限的学科,并且课程编制者与教师对此持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它还指在10年或更长的时间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学科。历史学科教师较多地使用传统教学法,与学科特点是紧密相关的。但是,如果历史教师对洋思模式适应及操作自如以后,他们会比较稳定地长时期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既然洋思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可能性,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性。自2001年秋季开始,第八轮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地区拉开了序幕。2003年七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2004年在广东、海南、山东、陕西等地区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几年以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实行。我们不能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新教材,穿新鞋走老路,而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主要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运用洋思模式开始阶段,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他们学习历史学科的自信心。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洋思模式“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方法及操作过程,2 使学生了解洋思模式的“三步曲”与五步教学法的区别。这步骤一定要耐心细致,磨刀才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把操作方法记在脑海里,融在血液里,最后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另一方面,教师要鼓舞学生,人人都能学好历史。美国教育家布卢姆通过研究坚信,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他们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学习速度。学生历史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人的聪明与否,也不在于理解能力的高低,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学习速度的快慢。只要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能重视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点拨和足够指导下,学生花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就能做到“只只蚂蚁都可以上树”,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理想的成绩。
第二步: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师应做到对历史学科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要心中有数,能如数家珍,因此在操作洋思模式时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七至九年级及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历史新课程标准》。在目前中考、高考还无法替代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应参照中考及高考的考标。在高中三年级阶段,历史教师在参照课程标准的同时,主要根据高考考标来确定教学目标。阶段目标分解为学期目标,学期目标又分解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每节课教学的方向,又是检查每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课时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下面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说明教学目标的制定。
按2005年的高考考标,中国古代史共有11个一级标题,33个二级标题,104个知识点。这就是高三年级文科班历史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即学期目标。
具体到先秦史的单元目标,共有1个一级标题,4个二级标题,16个知识点。
再到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制度,该节课的课时目标有1个二级标题,4个知识点,即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据此,我们把第二节的课时目标可以确定为:
识记:①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相传都城、标志、统治的中心地区;②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③商朝晚期暴君纣王残暴(炮烙之刑);④武王伐纣的时间、西周建立的都城;⑤国人的含义及暴动的时间;⑥西周灭亡的时间、灭亡的国君、入侵的少数民族。
理解:分封制的分封目的、分封对象、分封方式、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分封的意义。运用:从商朝、西周的灭亡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如上所示,课时目标的表述必须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原理,摒弃那些过于含糊、令人难以捉摸的词语,而代之以明确具体、可见可测的行为动词,这样就避免了模棱两可,便于教师操作、学生掌握。
有些历史教师肯定会问,中考、高考考标年年改,怎么办? 答曰:在教材没有更换前,考标年年有变化,但只是微调。教师只要在第二轮复习之前,对照新旧考标,将考点查漏补缺、删繁就简即可。
有些历史教师还会问,2007年湖南省若采用新课标的高中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答曰:借鉴广东、海南的经验,教师参考用书将每单元的知识都列表进行了知识分层,一目了然,教师操作起来更方便。
有些教师还会接着问:知识点密集型的课,一个课时无法讲完怎么办,没有考点的课文又怎么处理? 答曰:请看第三步。
第三步: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摆在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自习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无事事。他应该离开讲台,下到学生座位中间进行巡视,给个别学生以指导、点拨,对一些极个别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同时,教师应抓住“希望生”不放松。具体做法是教师到每班选择好学习基础薄弱的5一10个学生作为参照物。这些学生能够基本完成的,3 教师可以不讲。即使学生存在较多问题的知识点,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要会做的学生讲他的解题思路,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作出及时的指导性意见,以避免学生无所适从。解题方法不要满足于一种方法,而应多挖掘几种解题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答案,可以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特别要说明的是,对这些学生集中的问题前后不能采取同一种解决办法,而应采取“变式回授”。例如:第一次纠正学生错别字是在集体讨论中进行的,那么第二次就可以直接点将,要写错别字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当场纠正,以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如果采取同一种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不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甚至会产生疲倦感,这就不利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
另外,知识点密集型的课文可以根据需要,用二个或三个课时完成未尝不可;没有考点的课文还是要串讲,可以采用除洋思模式以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特别是没有考点的课文可以不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暂时的轻松。有张有弛,文武之道。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在段考以后一、二周时间内,多组织在学校有影响、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帮助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知识板块,如故事角、学与思、大家谈等,同时可以组织辩论对抗赛、故事会、征集小论文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写作水平、组织活动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又提高了历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真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是有利于历史学科发展的方法都可以大胆采用。
第四步:选定适宜的课堂练习。在洋思模式教学中,课堂练习是重要的环节,它所花的时间为15分钟,占课时的时间的1/3。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教师讲,下课学生做。学生做的练习基本上就是基础训练。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的内容,学生把所有该填的地方填满,该写的地方写完,学生可以向教师“交差”,教师也可以“应付”领导。其实,这种粗放式经营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家长、教师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陷于题海而痛苦不堪,教师也疲于应付作业的批改,堆积如山的资料给家长带来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课堂练习要有质量,基本的前提在于题目设计的科学性,因此设计题目也颇有讲究。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题目。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题目,要求学生了解的就没有必要出题。教师设计题目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否则学生不但学习负担加重,而且会对教学目标模糊,分不清主次。
二是题目要按知识点分层次设计。从现在的中学历史考试的试题、练习设计来看,题目集中在识记层次。历史学科的特点本来就是以重史实著称,题目设计又多为识记题,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背多分”。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学科倍受社会和主管部门的压力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是历史学科惹的祸,而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缺乏对历史考试学研究。在部分地区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历史教师更加迷惘。美国的《中学社会学科》识记层次题目的设计,为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很好的范例。()
例如:要确定杰克逊就职典礼的有关内容是在课本的哪一页,应该使用:(1)文献目录
(2)附录
(3)索引
(4)内容目录表
(5)序言 假如是我们历史教师命题,题目有可能从杰克逊就职典礼的内容方面出成简答题。把这两种出题的思维模式我们就不难发现,美国考核的重点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国考核的主要是具体知识点。平时我们常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相对照,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要把学生从机械性记忆中解放出来,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它远比一个个具体的静态的历史知识要实用。
同时,我们认为设计题目时应有识记层次题,但更多的是分析、理解、综合运用层次的 4 题型。
例如:填空题:夏朝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例如选择题:下列能体现奴隶社会基本特征的选项是:(B)
A、禅让制
B、家天下
C、公天下
D、禅让制代替王位世袭制
例A就属于识记层次,学生翻书就可以解决。例B就属于理解层次,学生通过自学、教师点拨、再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解决。很显然,例B的题目设计就运用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桃子”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慢慢形成。
三是题目的题型应与中考、高考吻合;设计题目时要重内容,不要追求形式。题型要稳定,千变万化的题型学生无所适从时,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
四是要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要思路清晰,做到论从史出。答题书写要工整,并写到相应的位置。毫无章法的答题肯定难在大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五步:积小胜为大胜。“积小胜为大胜”,这里套用小诸葛白崇禧的一句战略用语。我们的意思是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只是“小胜”。学生以整理的学期笔记为复习提纲,然后以整理的课堂练习(课时测验)为复习资料,学生在阶段性的形成性测验(期末考试)中也肯定有较好的结果。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稳定、成熟的范型,因此根据教育工艺学原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洋思教学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教学目标具体化
学生心理定向
↓
↓
制定明确的课时目标
↓
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
选定适宜的课堂练习
↓
↓
整理学期的笔记
整理课堂练习(课堂测验)
↓
↓
阶段性的形成性测验(期末考试)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效果也立竿见影。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由过去“重教”转向现在“重学”。过去我们批评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根本的缺陷是“重教不重学,心中无儿童”,而洋思教学模式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现念,彻底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功夫主要集中在45分钟课堂上的表演,疏于课前、课后的准备。历史教师运用洋思教学模式,为了引导学生得法,并且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要做足充分的案前准备。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指导学生的方法,学生练习的设计等,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由“重教”转向“重学”,促进教师把备课,特别是把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学习时间分配由集中在课后回归到历史课堂。通过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才有可能完成教师定的任务,否则是不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过去的 5 历史课堂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历史知识点传授的全面性、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舍本逐末,削足适履。现在我们不强调教师的教学形式,而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就是优质的课。相反教师讲得形式再完整,课件再优美,只要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进行知识建构,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好课,更不可能成为优质的课。这样,教师备课、讲课就会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
三、洋思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实践证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洋思式教学效果良好。但是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它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洋思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尽管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这是洋思教学模式本身致命的缺陷。对照欧美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历史课程标准显著的特点仍然是具体的历史知识点多,而具体的历史知识点多是中学生学历史负担重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洋思教学模式仍然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获得历史知识而展开,至于学会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等重要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都退居到次要地位。
二是在洋思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难以达到。在中学历史教学新三维目标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依托于历史知识点。离开了历史知识点,思想道德目标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洋思模式“先学”、“当堂训课”环节决定着教学目标主要是历史知识,情感目标很自然成为知识目标的附庸。即使在课堂上能谈到情感目标,也只不过是花拳绣腿,不可能落到实处,不可能在学生心中荡起涟猗,更不可能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认为,这种课堂结构形式好,但缺乏情感交流。它就象一具没有血肉的骷髅,缺乏生命的律动。
三是洋思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当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在课堂上的及时点拨,对教师的课堂机智要求高,对一些观念落伍的老教师或者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而且大多数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自学来达到目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共同的问题,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推广洋思教学模式确有不少困难。笔者曾在长沙市一所民办中学作过实地调查,发现该校重点班的学生对洋思教学模式比较适应,而在普通班的座谈会上,学生强烈反对这种教学模式。一位学生甚至说:“用在重点班的方法教普通班,这位历史教师实在蛮蠢!”
四是洋思教学模式有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塑造学生灵魂,抢占学生思想领域的真空时,历史教师一般用英雄模范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去感染学生,而洋思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给教师授课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也无法完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任务。是洋思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
五是洋思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授课时,教学目标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时间的分配。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很多时,一节课、甚至二节课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工农红色割据政权的建立》一课,不但有难懂的理论,而且有18个必修的知识点。当一节课必修的知识点只有一个或二个时,一节课又会显得很松懈。遇到选修的教学内容,如果坚决用洋思教学模式,总有用牛刀去杀鸡之类的小题大作之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4点结论:
1、洋思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其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全部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因为历史教训已经告诉我们,用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去解决一门学科的所有问题。
2、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时要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不能死搬硬套。如果在一堂历史课采用完整的洋思教学模式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行的话,我们可以把洋思模式分解后,如目标教学法、课堂精练法、自学辅导法,再把它们与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优化组合。对选修和自读课文仍然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或其它的教学策略。
3、我们在对洋思历史教学模式进行辩证分析的同时,也绝对没有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理性的做法是要把洋思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完美结合。
总之,洋思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但很不完善,有待于我们中学一线教师继续探索、完善。同时,教改意识强的教师可以继续摸索适合于历史教学的新模式,如株洲市攸县鸾山中学历史教师尹蓬来运用“启导一自学一探讨一运用”四步教学法;郴州市宜章县二中历史教师欧飞雄运用“引入环一课内探索环一课外延伸环一精练环”四环教学法等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