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文阅读与全民阅读
走进群文阅读
兴义中心校
范晓林
什么是群文阅读?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曾提及“群文阅读”这个词:“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什么是“全民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阅读,学习知识,学习专业,学以致用,都要享受阅读的乐趣,全民享受阅读的乐趣;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文化修养,这就是全民阅读。
“群文阅读”和“全民阅读”都落在了一个“读”字上,一句话只要读就是一种进步,不管是手机、纸张、电脑都行,以读书为乐,以不读书为耻。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教学”等有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阅读技能和提升发现能力。
一、“群文阅读”的定位。
群文阅读包括“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
1、一篇带多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
|(学表达、习策略、练思考)精读
群文阅读
2、课内多篇。
(1)、学表达。故事里的伏笔。
如: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二篇精读上
第三、四篇群文阅读
学表达(伏笔)
几篇文章一起上
(2)、学表达:文章的不同角度,文章有明确的主题
(3)、习策略:怎么读启示类文章(前四课精读,后两课群文)(4)、练思考:我们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如:《只有一个地球》
3、课外多篇。
(1)、学表达。如:童话故事——王子与公主型;
三个儿子型
尺寸比赛型
奇幻世界型
(2)、习策略。如: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3)、练思考。如:中国神话,伊索神话,罗马神话,印度神话
4、古诗。
(1)、先介绍作者。如读苏轼的诗。
(2)、讲作者的故事。如学习李白的诗,可以介绍他第一次旅游的故事。
(3)、把颜色的诗放在一起。如:古诗中“青若笠,绿如蓑。”
(4)、把同一意向的诗放在一起。
二、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革和尝试。
群文阅读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1、群文阅读是学习“另一种”表达。
两种:(1)、语法、语言。
(2)、文学。群文阅读既教语言,又教文学。
2、练习真实的阅读方式(默读、跳读、浏览),提升阅读速度。一节课读多篇文章,逼着你放弃朗读。
3、掌握实用的练习策略。
(1)、求同求异。
(2)、整合。(3)、判断。单篇与多篇不同的判断。
4、培养思考、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1)精读课文占80%(讲、解、引、导、背)
(2)另一种课占20%
(读、思)
一节课读多篇文章,逼着你少提问题,提大问题,提高质量的问题。
总之,群文阅读是弥补而不是替代。
三、群文阅读的课堂核心 群文阅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补充,它和传统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不一样。从材料上看,群文阅读通常有三四篇课文,需要学生在一组的文章阅读中,完成比对、求异、丰富、互补等思维方式的过程;从形式上看,群文阅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他们从不同的文本中会有自己的发现。因此,通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交流思想,集体构建,进而共同发展。群文阅读的课堂核心,就是希望教师少一些直接教学,多一些引导式的讨论教学。
(一)、为什么要讨论?
1、传统的语文课堂很少看到真正有效的讨论。多数课堂师生对话仍由“启动-——回应——评价”的循环组成。通常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评估学生的回答。
2、相对于语文教科书,群文阅读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由于故事情节变化多元,故事角色、内容相对繁杂,更容易引发讨论。
3、群文阅读不能只是阅读材料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二)、讨论教学的好处
1、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2、有助于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
3、增强学生沟通的能力。
4、促进学生较高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6、让学生变得心胸开阔并更容易理解他人。
7、培养民主的习惯。
(三)、为什么教师不愿意用讨论教学?
1、担心教学效率不高。
2、担心流于形式。
3、担心讨论过于激烈无法收场。
4、担心学生年龄太小讨论不起来。
5、担心不能展现教师的个人素质。
6、担心教师在课堂上没事可干。
7、担心学生人数太多不好分组。
(四)、如何做好群文阅读中的讨论
1、放下担心,信任学生,把“班级读书会”看成是和学生轻松“聊书”的过程。
2、选择容易引发讨论的话题。
3、制定好讨论的规则,或做出示范。
4、鼓励学生提问,或由教师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5、教师的角色定位:讨论的促进者。
6、讨论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两者可以交叉使用,并不互斥。一节课重点讲一篇,另外三篇让学生读,或分组学。
四、群文阅读的课例展示和体会
这次有幸参加“群文阅读第四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学习活动,听到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和三位名师的群文阅读展示课及十一位参赛老师授课。这次听了群文阅读课,我感悟很多,收获也很多,让我彻底弄清了群文阅读的真正含义和意义。下面是我的几点点滴体会:
(一)议题集中,焦点集中,文本贯通。
例:议题贯通文本。如:《妙言妙语》中,抓住一个“妙“字。《一圈一圈往下绕》中贯穿一个”绕“字。《妙趣横生的数字》的数字诗,所选几篇数字诗中都出现了不一样的数字,但每一篇是围绕一个数字在写。其中《数字9》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数字9
9在妹妹的眼里,是一支又香又甜的棒棒糖。
9在爸爸的眼里,是一根无烟无草的烟斗。
9在农夫的眼里,是一把万能的锄头。
9在我的眼里,是一个被老师罚站的我。
教学过程:
1、读诗猜题:了解数字诗的特点,初步掌握阅读数字式的方法
(1)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儿童诗。
(2)猜一猜:猜猜是诗中写的是哪一个数字,并在小组里交流。
(3)画一画:在诗歌里画一画表现出数字特征的词或诗句。(4)说一说:小组汇报交流猜到的数字,并说说理由。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诗歌里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觉到它的特征?(5)
整合信息,达成共识:这首诗写的是数字“9”,诗人抓住了“9”的外形特征,展开丰富而奇妙的想象,使数字“9”变得非常有趣。
2、读读想想:激发学生阅读数字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在你的眼里,数字“9”是什么呢? 生:在我的眼里,9是一个漂亮的气球。生:在我的眼里,9是未开放的花骨朵。
(2)补写诗:在————眼里,9是————————。
(二)能够展开有效的集体构建。
如:《动物的描写》《一圈一圈绕下去》《到底什么是“有用”》
其中,李志刚在教学《到底什么是“有用”》中,选取了四篇文章《活了上千年的树》《古木与大雁》《“没有用”河狸》《田鼠阿佛》,通过对这四篇文章的比较,领悟“有用”和“无用”的辩证关系。学习完了,他总结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的道理。也就是文章越比较,思考就越多;思考越多,发现就越多;发现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三)体现了一些群文阅读的的突破。
1、需不需要朗读,如:《一圈一圈绕下去》阅读中,就有很多地方在朗读。所以符合哪种课堂,还是需要朗读的。
2、究竟可不可以分析词句。如:《景物描写中的排比》《巧妙的对比》《妙言妙语》教学中还是有分析。
3、究竟可不可以出现策略问题。
如:比喻、排比,对比等还是需要策略,只要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就行。
(四)做到了有效启发,有效引导
如:《一圈一圈绕下去》,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加上了动作,学生很感兴趣,读得很欢快,很活泼。
(五)提升了群文阅读的品味。
如:什么是“有用”?(满意,帮助别人,都可以说是有用。)总之,课堂只教一篇课文,只读一篇文章已成为过去。关注学生,让群文阅读更简单进入课堂。回归到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来,教学策略方式要灵活多样,不再是提问式的课堂。一句话,让学生热爱阅读,激发学生兴趣,从简单兴趣到议趣,群文阅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只有深入理解,才是语文课。
第二篇: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一、群文阅读是什么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新兴阅读形式的差异
1、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地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教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
2、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
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会比单元整组的形式,但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才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
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刘宪华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进行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暨阳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 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非主题式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更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预感体验等,一是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具有可议论性,他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没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一 《读读寓言故事》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语文教师 陈慕阳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掩耳盗铃》、《陶罐与铁罐》、《大轮船与小礁石》、《不留余地的狼》、《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 《创世神话》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天才小学副校长 蒋军晶
学生: 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六年级
群文篇目:
《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时间:40分钟
三 《爱》
执教:儿童阅读推广人、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陈鸿铭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关于爱》、《我爱我的围棋老师》、《背影》
教学时间:40分钟
听后感——原来阅读课可以这样教!
群文阅读,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新生事物。我想:群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群文阅读课,因为那样,不仅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会成为一句空话,各年级面对考试都有可能束手无策;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显然会增大很多——除了课文,还得阅读大量跟教材相关跟自己所要确立的“议题”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一个不爱阅读、不善思考的老师是不可能游刃自如地驾驭一节群文阅读课的。如果,我们要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搞搞群文阅读教学的话,是否可以先进行一组课文中某一篇的常规教学再将其他文章进行整组教学,或者重点学习精读课文,再以略读课文为线牵出与本文或本组选文相关或主题相似的群文。这样,我们一手应对考试,一手抓阅读教学,两不耽误。不知道自己对群文阅读这点浅见是否妥当,个人觉得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尝试教育改革,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非常欣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几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愿我们的老师能以群文阅读为契机,给孩子推荐更精彩的经典美文;愿我们的孩子能因群文阅读而滋养,给心灵补充更丰盈的文化底蕴;愿我们的学校能为群文阅读开绿灯,给师生撑起无限灿烂的万里晴空!
第三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则教学案例,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蒋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
“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让我们也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从两个“群文阅读”的案例说起
2007年,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中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进行交错的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即时记录下听课的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那么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接纳下这样的教学?”很显然,听课的老师对“群文阅读”感到非常新鲜,有点惊异,觉得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我们在矛盾,别人早已开始尝试,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符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2010年10月-11月,我反复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了。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过瘾,心里总是有遗憾。神话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孩子对神话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好奇感,我真的感觉到挺没劲的。
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什么
我并想否认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学的价值,我坚持认为在现有的背景下,架构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行为主义理论和阅读工学理论之上的技能取向的课文教学(如认字、识词、句式掌握、篇章组织、理解等等),也是有其意义的。因此,在我自己的课堂里,是不可能出现那种“大手笔”的、“大刀阔斧”地将教材撇在一边的改革的。
我所指的“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组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即使是这样,也需要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因为“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我们要作出相应的巨大的改变。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你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
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
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你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你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你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你想啊,你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强调字词了,你不做繁琐的分析了,也不一味感情朗读了……那你要干嘛?你总要有所作为吧,你到底怎么做呢?“群文阅读”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啊,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的,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例如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4.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其它许多不足和“失误”。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被知道,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第四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研讨活动总结
上桥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洋
11月24-25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参加的最大型的一次研讨活动,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活动有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3500余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提出了群文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会上几位老師作了示范课,进行教学观摩。此次学习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场阅读探索正在蓬勃展开,一场阅读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初步了解“群文阅读”的含义。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二 群文阅读教学呈现的是什么样的课堂?
1、群文阅读希望突破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学环节不可能环环相扣,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教师在面对群文时,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
2.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放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留有时间汇报交流。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
3、群文阅读课堂是讨论的课堂,忌讳异口同声。教师要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
4、改变单篇教学侧重于精读的模式,群文学习多采用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略读的方式进行。不像平时精读课那样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品鉴、大段大段地朗读,但是从课堂现场观察来看,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阅读,没有影响学生抓取信息,没有影响学生整体上的理解。默读、浏览,是侧重于信息处理的阅读,是侧重思考的阅读。
三、群文阅读如何组合选文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有的人可能会问,教材里不是已经有一组一组的文章了吗?有的地方不是已经在尝试“单元整组”教学了吗?你为什么还有“另起炉灶”呢?这真是个关键问题,教材里的一组一组文章,虽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关联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基于老师的“教”的。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最大的特征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议题,围绕议题可以展开教学。
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我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选择儿童有阅读兴趣的文章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第五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执著的追求
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自读课本中的四篇文章,也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执着追求的主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重点句段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重点句段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学前准备:
1、读熟文章,标好批注。
2、填好阅读卡。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这四篇文章,(出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关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文章,文章中故事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名人或普通人执著追求的故事),作者在表达上用的什么方式?(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读文章时应怎样感受文章内容?(抓住重点句段)。
二、预习展示,总结写法
(一)出示课题《小提琴的第五根弦》《一切苦难都不会持久》《 大发明家祖冲之》 这三篇文章我们都读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三、对比阅读,找出不同
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自己的收获,通过重点的句段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方法。同一题材,不同作者,在表达上一定有不同之处,哪里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句话 “15岁,他终于在山外捡来一把小提琴,人家扔了不要的,没有弦的。他一分钱
一分钱地偷攒,攒了一年,终于买来三根弦,安上了。第四根弦很贵,买一根弦的钱能吃很多天的饭,他是攒不够的,也不忍心,因为家里常常揭不开锅。”
——《小提琴的第五根弦》
“他们起初慢慢听到一阵可怕的怒吼声;慢慢的,风暴逐渐逼近了。忽然天上有一堆黑云凸了出来,像个灰色长漏斗般伸向地面。它在半空中悬吊了一阵子,像一条蛇似的蓄势待攻。” 父亲坐在那里惊愕得双手紧握驾驶盘。这时,罗伯特注意到父亲满头白发,身体由于艰辛劳作而显得瘦弱不堪。
——《一切苦难都不会持久》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 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大发明家祖冲之》
这三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交流
汇报
四、小结
同一主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有人注重细节的描述,有人注重事件的叙述。我们再写文章时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通过重点句段来体会人物品质,让我们运用这一方法将继续读其他四篇文章,看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书:
执著的追求
重点句段
具体事例
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点题
事例
多个
群文阅读——执著的追求
第二课
一、预习展示,总结写法
(一)出示课题《二十五年前的梦想》《不要相信命运》《 精神,生命的配方》《把不幸扛在肩上》
这四篇文章我们都读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段落。
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段落。
三、对比阅读,找出不同
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自己的收获,通过重点的句段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方法。同一题材,不同作者,在表达上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哪里不同?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
汇报
四、小结
同一主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有人注重细节的描述,有人注重事件的叙述。我们在写文章时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板书:
执著的追求
重点句段
具体事例
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点题 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一课时
一:找准切入点
1、你最佩服的人是谁,他是怎样执着追求,取得成功的?
2、准备写作用具。二:认真写作
1、再次明确写作要求。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3、学生完成习作,上交.第三课时(习作交流课)
一:师生共学交流
1、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概评,指名读较好的习作或片断,全班赏析。
2、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和指导,进一步明确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在指导时要将学生的习作拍成照片放在课件中,让学生真正受触动。二:学生二次修改
1、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评再次进行修改,对于写得较差的同学要求重写。
2、小组交流,选出精品作文和进步较大的作文张贴在宣传栏内。三:总结提升
1、畅谈写作上的新收获。
2、总结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侧重学习方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