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
摘要:语文课堂需要动静结合,体现高效。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同时,我们要安排“静读”“静品”与“静悟”三种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自主学习;在静品中咀嚼词句;在静悟中表达感受,少些浮躁,少些花哨,务实而高效。
一、“课堂之动”与“课堂之静”相得益彰
二、“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有机结合
三、“静心倾听”与“踊跃发言”融为一体
四、“有效调控”与“自主感悟” 相辅相成
关键词:动静结合 静思默想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话说中国太极拳: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它最讲究动静结合,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两者相互转化,互不分离。其实,万事万物皆为相通。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动静相宜。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要求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呼应: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做游戏„„但不少教育界的专家纷纷指出,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虽然课堂读书声不断,可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过于频繁,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学生可能课上表现热热闹闹,课下收获却冷冷清清。教育不能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场面,也要给学生“沉思默想”,静静品读文本的机会。没有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读书声中失去很多东西。关于这种语文课堂上“动”与“静”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如“国粹”太极动、静结合,让课堂张弛有度,才能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
一、“课堂之动”与“课堂之静”相得益彰
什么是语文课堂的“动”?什么是语文课堂的“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也没有绝对的动。之于教学亦是如此。静与动是相对的。语文课堂上的“动”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是基于“听说读写”之上的言语能力的积累、感悟、品位和运用。而“静”亦不是表面所呈现的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它是思维、观察、注意、倾听等能力的根须在活跃地汲养、生发。
1、语文教学,要静中求动。“动”是小学生典型的个性特征。小学生的天性爱“动”:爱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身,什么都爱动一动。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动”:需要主动、自动、能动,需要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参与不仅仅是参加,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参与的关键是一个“动”字。首先要引导学生“身动”:如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脚、动身,遵循学生的天性,突出语言训练的实践性特点。其次要引导学生“心动”:如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商量和选择的权利,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发展、生动活泼之中。
2、语文教学,要动中求静。学好语文需要“静”,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前提。在有效的课堂静态环境中,师生平等、和谐对话,安安静静的课堂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那恰巧是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高。沉心学语文,真正学会倾听、阅读、思考、写作,“静”是有力的保障。孔子教育学生,最喜带着学生到自然中去,远离尘世的喧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外部环境的清静有利于学习者不受干扰,专注学习。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思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在接触所学知识前,在学习探究知识中,以及结束知识学习后,都应该留足安静的时间,让学生沉思品悟。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一个讨论的群体中,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应该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创造“静堂”,给那些思维速度稍慢的学生充分的空间,使他们避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
二、“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有机结合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于是老师们认为语文课要“读”占鳌头。于是乎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的时间和量都非常充足,默读却被冷落在一旁。《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和默读能力是各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沉溺于对朗读的“宠爱”之中,试问:何以完成我们《课标》提出的目标?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步入了“读”的误区: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一切问题在琅琅读书声中都能解决吗?未必!所以说静思和内化相对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实际上也是提倡学生要做个读书的有心人。当然一般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会要求思考问题。可学生怎么能在读课文时,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呢?那么,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本来是一中张扬个性的读书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选择高声朗读。试问,这种效果好吗?与其让学生有口无心地朗读,不如在课堂上“静悟”,培养其一边静心默读,一边拿笔圈画,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笔者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有趣,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标记下来。大部分学生说珍珠鸟与我亲近得部分最有趣,于是笔者就从这一节切入进入局部的阅读感悟。请学生再次默读这一节,并且想象珍珠鸟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有一学生说:“珍珠鸟先是比较胆怯。”有的说:“珍珠鸟想试探我。”有的说:“珍珠鸟真开心得不得了„„”之后,笔者进行小结:“是啊,珍珠鸟一步步与我亲近,心理在不断变化着呢,让我们把这情景读出来。”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把珍珠鸟的活泼可爱读得惟妙惟肖。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采用了默读和朗读这两种方法,以默读为主线。我们要想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注重朗读,还必须要重视默读,让“书声琅琅”的课堂与“静思默想”和谐搭配。
三、“静心倾听”与“踊跃发言”融为一体
课改之后的语文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在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热闹背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听的习惯很差,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好像大功告成,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想法。其实,在一节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光有精彩的个人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静心倾听,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记得曾教过这样一篇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心里很难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语言,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笔者让学生去细读,认真倾听别人的理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悟。师:母亲肩上挑的是怎样的一副担子? 生:母亲肩上挑的是100多斤重的担子。生:母亲挑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生:母亲还要照顾我和妹妹。
师:母亲用自己的肩挑起了整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庭,母亲默默地承受了很多很多。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勤劳的母亲。生:坚强伟大的母亲。生:关心子女的母亲。
师:请带着对母亲的赞美和我心中的难过读好这段话。(生齐声朗读)
师: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出示: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师: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生:母亲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生:我觉得母爱很伟大。
师:是的,从字例行间我们读出了母亲的爱,是母亲那朴实无私的爱支撑着她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份朴实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到崇敬!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孩子们都在积极发言,也在认真地倾听,读的和听的孩子都会增进彼此的感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踊跃发言的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倾听的孩子也懂得了欣赏,分享到了别人的感悟。
四、“有效调控”与“自主感悟” 相辅相成 陶老云:“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学生能积极的互动,这样的“动”,是可取的,在围绕有效教学为宗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果一味得只求“静”,那么,何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中,动和静的转化是相对的,必须遵循自然和有效的原则,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的静和闹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不一样的课需要不一样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应该闹多于静,但有时又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静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动静”搭配,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要随时有效调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感悟。
语文课堂是生动、深刻而有温度的。我们追求有效的动静结合。我们追求充满灵动、诗意的课堂,在动静的相得益彰中抽枝、开花,谱写课堂的和谐乐章,共享华实并茂的硕果,那是多美的事啊!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原文地址:http://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
2017---2018学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过去了三分之一,本学期一直在积极探索,改革教学,落实学校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希望能切切实实革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本期我所教的课程是九年级和八年级三个班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摸索使用我们学校贺校长凝炼倡导的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自从改革课堂教学以来发现学生参与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也敢说敢讲了;学生的历史成绩在不断地进步。按照五步三查的模式搭建的高效课堂的基本学习组织是小组,在一个小组里,一般是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目的是便于让同质的学生能结成学习对子,更便于同程度的学生能找出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高效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尽量少说,要“吝惜”自己的文采或精彩答案,从而成为学生发展的推手。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点燃学生的火炬手。主要抓好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达标测评五个环节。
其一学习目标的制定:在这个环节,紧扣课标,简洁明了地让学生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其二独学:在指导学生自学时需要特别注意自学的内容、方
法、时间、要求。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最后学到什么程度。前三点,我要求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如何让学习高效取决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则体现并取决于导学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有效使用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引导学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至于独学的导学案设计,曾经专门设计过,后来发现学法大视野里面的课前预习部分有梳理教材内容的提纲式结构,是以填空题形式呈现,而且旁边还有专门的问题导学,导学与练习兼具,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何乐而不用呢。当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用好学法大视野这本练习册。
其三对学和群学:在学生“对学和群学”的环节,给学生规定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体验。教师一般不过早做裁判,做好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并不时的巡视在学生间发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关注“差生”,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上。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厘不清对学与群学的界限,听了几堂课,对学是在独学基础上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学是进一步解决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四展示阶段:展错不展对,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多点将后进生来展示,抓住底部,整体抬高。出现错误后再去说明白。需要讲解、强调的部分到题里结合具体题目在学生纠错的过程中进行说明。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也是我此前一直在摸索和平衡的地方,很多时候容易出现低效的重复展
示,窃以为在这一环节应规定避免重复。
其五练习检测反馈:当堂训练做到要由易到难,先熟练再拓展。做好练习:在学生真正理解、弄清、弄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情况做好练习,给足练习的量.,在练习中课堂训练做到有节奏,有效率,有变化,有反馈。课堂结束最终回归目标,进行适当小结回顾。
通过五步三查推进的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差生的辅导工作不能放任自流,常为他们做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卸去思想上的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如校长谆谆教导: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只抓教学的工作,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使每一个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其它方面。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因此,在教学中,同时也注重渗透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毕竟智育与德育结合才是一门真正塑造灵魂的科学。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浅论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论文:浅论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施以影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1.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就会有不同的课堂类型,而不同的课堂类型又会有不同的课堂结构。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把大多时间分配在感知、理解和运用上,促使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得以尽快形成。
2.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策略与教学倾向的总合,主张“教有新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地同时完成传授知识与促进发展的任务,学校引导教师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接受式”,而采用“探究——发现式”“情境——陶冶式”“自主——指导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有效讲授。
3.创设学生乐于交流的现实场景
语言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节生动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必须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场景得以重现,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虚拟出多种多样的现实场景,给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多种表达方式,如角色扮演、看图说话、内容复述、争论辩论、短剧表演等。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排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教学方式的重组或整合,衍生出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更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教改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好书记成就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一个好校长成就了一所蓬勃发展的学校,一次成功的改革也会造就一群优秀的教师一片芳香四溢的桃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学习优秀教学经验的同时不仅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应该肩负起新时代教学所赋予我们的新兴使命——改革创新,缔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的过程,从而达到知识有拓展,情感有变化,能力有提高。
目前我但任的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但在课改春风的沐浴下,在语文组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中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下便是初出茅庐的我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高效课堂”的一个小结: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
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英语)
前言: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老师是主动的。老师们喜欢把好的学生当成是一块吸水的海绵“你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喜欢把差等生当成一个垃圾桶“不管你装什么进去,很快就会被倒掉”。所以2008年以来,教育部提倡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引发着我们作深深地思考和探讨。
理解: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高效”课堂教学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吸收、消化更多的内容并形成记忆加以利用。
下面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部分内容,形成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创建英语高效课堂探讨之
———英语教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校由点到面开始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探寻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型。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校大力推行教学案导学的重点。在这里我想在英语教学案使用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大家一起作分享和探讨。
一、群策群力,制定实效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我们的教学案摒弃了这一点。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好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教学案,进行集体交流备课,优选最佳方法授学(学案含复述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以及拓展练习)。这样的教案能比较系统地阐述教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学生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注重的是教师们的合作,是学生导读、易学易懂的教学指引。
二、教与学双向交流,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通过小组合作和分工完成课前的复习回顾,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我们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因材施教”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借助学案,引发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讨,再通过回顾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学的全过程,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及时反馈。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适时检测修正,巩固学习成果。
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及时复习巩固是解决遗忘的最好方法。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的。我们在教案中增加了趣味性的词、句运用范例,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a/an,in/an/on------等,加以生活中的例句,如“
”中的区别。事实上,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所有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精教多学,巩固学习成果。如上例中的第一人称置换“、、等”、动词的置换“、、等”就可以派生出不同的用法和语义,学生的学习运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四、学习总结,完善教学。
首先,我们在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我们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可以做得更好,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好的经验整理下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不足之处与同仁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其次是抱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态对待学生和授学。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去做。我们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用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学生的自我价值。每堂课一个小结是我们正在做的,而在欢快的氛围中给予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不断学习。跟学生一道以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
总之,如果发挥教学民主,恰当地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机会,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将行之且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使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在课堂中共享教与学的乐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教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地,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去开展教学案导学。实践中,英语的教学效果是情景式、联想式,把课内的学习内容延展到课外生活运用是最有效的。当然,我们要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结一句话:众生平等,我们要快乐教学,学生要快乐地学习。
可探究补充: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在使用新课改教材的过程还应探索:培养、融洽师生感情关系;学习学生心理发展;鼓励发现学习变化;多媒体实效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