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国苏教版教材品优课教学设特级教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魏 洁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魏 洁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1~22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播放网络歌曲:南京的天气。
2.引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怎样判断歌曲描述的真实性?
3.收集南京一天的气温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呈现,感受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上的优势。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对照条形统计图,用手势比划这天的气温,初步感受天气变化。
2.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样看懂的?
(预设: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什么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等)
3.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4.讨论质疑:你认为歌曲描述的真实吗?
提出要求:收集一段时间的气温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读图,分析。
回顾反思: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判断网络描述的真实性?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生活中的应用
1.你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说一说。
2.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教者简介】
魏洁,1971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省教育学会小数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国培专家,“苏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编委。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致力于研究儿童的数学学习规律,善于发现儿童,倾听儿童,支持儿童的成长。曾应邀在全国各省市示范教学、讲座百余场,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第二篇:2015年全国苏教版教材品优课教学设计特级教师小数乘整数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张冬梅
小数乘整数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张冬梅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5~56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口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感受探索活动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软性小黑板若干;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一份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0.8元)
指出:夏天,是西瓜丰收的季节。那么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呢?怎么列式?
二、主动探究,获得算法
1.自主探究0.8×3等于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
预设:
2.全班分享0.8×3的算法。
(1)互动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2)提炼:不同的方法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结合图示,直观理解算理。
3.尝试计算2.35×3,进一步理解算理。
出示情境图2:同样品种的西瓜,到了冬天,单价发生了变化。大家看,单价是多少?还是买3千克,6元够吗?10元呢?
提出要求:到底需要多少元?我们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
收集不同情况,预设:(1)错误的;(2)小数点对齐相乘的;(3)末尾对齐相乘;(4)连加。
有层次地进行互动点评,重点讲请算理,掌握算法。
4.比较分析,获得算法
(1)比较我们刚才的两道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观察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又有什么猜想?
提出要求:照你们的猜想,在下面竖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进一步要求:我们这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正确吗?拿出计算器,检查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3)那你们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4)指导完成第56页“练一练”。
三、回顾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与应用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3.自主出题,相互考查。
【教者简介】
张冬梅,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专家委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曾获全国科研优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226”工程培养对象等称号。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等好成绩。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应邀执教公开课300多节。主张“亲和数学亲和学”,领衔的工作室注重“亲和数学”的研究,既关注数学本身的“亲和”,又强调“亲和地学”。近几年发表相关文章200多篇。个人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青年专项”课题顺利结题,课题成果得以推广。
第三篇:2015年全国苏教版教材品优课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张齐华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张齐华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
2.使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发现
1.情境:航行中的船只遇到故障,救援人员最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2.思考:如果你是救援人员,你能否结合图中灯塔的位置,准确描述遇险船只的具体位置?
3.研究:四人小组,结合手中的简易平面图和数学工具,想办法表示、刻画、描述船只在图中的具体位置。
二、分享与交流
1.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各自的探索过程与描述方法。
2.对话:学生相互评价各小组确定船只位置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补充、质疑和完善。
3.比较:你更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4.小结:结合交流,认识什么是北偏东(西)、南偏东(西),以及如何借助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在平面中所在的位置。
三、实践和应用
1.尝试:你能分别描述另三艘船分别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吗?
(1)给出准确的方向和距离。(2)给出错误的方向和距离,引导学生判断。
(3)由粗到精,依次给出相应的线索,引导学生判断、描述、分析并思考。
2.比较:以前,我们还研究过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今天的确定位置相比,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1)回顾:学生回顾“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比较:学生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不同之处。
(3)追问:为何需要两个要素?只告诉方向行吗?只告诉距离呢?
(4)比较:两种“确定位置”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教者简介】
张齐华,男,江苏海门人,1997年参加工作,2004年调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现任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大赛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专题报道。2007年《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其数学课堂系列教学艺术。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撰写的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