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初三数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三数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一、树立明确的复习目标,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制定复习计划
初三总复习是在初中数学课程全部结束之后对数学知识再认识、数学方法再提炼、数学思想再升华、数学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复习目标,以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为基本原则,通过复习力求达到使模糊的知识清晰化、缺漏的知识完整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效果。
围绕这样的复习目标,对知识点的复习就不应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连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复习课教学首先要做到统观教材,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查找课本中的典型题目,然后考虑根据复习内容,用什么方式让这样的知识网络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这也是备课的关键所在。对于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既要考虑到督促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提取知识、回顾具体内容,又要注意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脉络。
其次,例题习题的筛选一是要有层次性,既要注重基础性,还要注重提高性和综合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把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二是要有典型性,应选择那些能较好地涵盖相关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或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这样既照顾到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又能激发中等以上学生的求知欲和挑战欲。三是要注重开放探索性,让学生通过对开放性习题的探索,学会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创造条件。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1、知识的梳理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知识的梳理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让学生带着困惑带着疑问去交流。在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梳理、互相交流补充,教师点拨;也可以利用填空、填表、填框图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清知识网络。
2、习题的讲评要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实效性
习题的讲评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一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分类、化归以及数形结合甚至猜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从题目中挖掘思想方法,可以通过题目的分类归纳和有效组合,集中力量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解析这类题目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触类旁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
二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习题的引申。习题的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评习题时,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解题方法指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延伸拓展,于是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就唱起了主角,细枝末节不厌其烦,效果却很差。我们不妨把讲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给出多种解法,让学生互相分析每种解法的思路,比较优劣,总结规律,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对于学生给出的一题多解,教师也不能只是简单判断正确与否了事,而应该引导学生比较鉴别解法优劣,哪些解法是通性通法,哪些是专题专法,归纳不同解法的思考方向。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多了,领悟也就透彻了。
四是讲评习题时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课堂上“错误”。不要看到多数学生做错同一道题了,就去讲解这道题,而不去研究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学生的有些错误比较典型普遍,而有些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很可能体现着某些积极因素和重要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如果教师能把这样的错误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错误展开深入剖析,揭示错误根源,这不仅能使做错题的学生茅塞顿开,而且还可以引发其他学生的再思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启发和提高。况且,在整个剖析过程中,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注意力特别集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思考,这比教师直接讲解正确解法的效果要好得多。
3、指导学法要突出反思性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成不了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同样道理,一个学生能够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就具备了良好的数学素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如果只会做,不会反思,就不会有进步,更不会有创新。因此,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法指导。绝对不能讲一题丢一题,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去质疑反思,归纳解题通则,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4、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德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情感投入,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要对其中的成功因素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读懂老师的关爱与期待,建立自信,受到鼓舞,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启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复习效果。
四、课前、课后两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1、注重集体备课的功效。每周安排至少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对于复习课我们可采用先行课的方式,即“听——议——评”,共同探讨有关教学设计的生成以及课堂实施的问题(提前一周)。
2、师生共建错题档案 要求学生建错题档案,并要经常检查批阅;同时老师也要建立错题档案,复习一到两个单元后,将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就汇总、整理成学案,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查漏补缺效果很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或构思,与大家一起分享,期待与大家的共同提高。
第二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摘要】“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需要教师不仅考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应该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思维;方法;主动性;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课堂”也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结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浅谈我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有效意识。
教学的有效性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构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数学以其抽象性和严谨性的特点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师怎样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式、探究式、分组竞赛式、和创设情境等多元化得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由“望而却步”到“主动参与”。尽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诱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可以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关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重结
论轻过程的弊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学会学习。
3.1巧妙设计提问,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如,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问“什么是圆的周长”,“用直尺直接测量不方便该怎么办?”(滚动法)“如果要测量大的圆形水池的周长也能把它竖起来滚动一周吗?”(绳子绕的方法)接着老师演示,甩动被绳子系着的小球,使之形成圆周运动。继续问“小球运动所形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用直尺或绳子测量吗?那该怎么办”再演示。“哪个小球运动形成的圆的周长较长?为什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层层设疑,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指导学生去寻找解题途径。
3.2 展示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任何知识都要经过特定的合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其学习过程是:一看(弄清题目条件问题,明确数量间关系);二找(找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三想(根据等量关系式思考哪些条件已知,哪些未知,设谁为x);四列(确定方法步骤列出方程解答)。围绕找等量关系这一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本领,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3.3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分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做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做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有效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悟”,无疑是最大的成功。比如,在每次数学测验后的习题讲评课
中,我都会引导学生反思:考试中出现了哪些方面的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克服这些错误?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针对各种容易出错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时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有效教学的关键是需要教师不仅考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应该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 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6。
[2] 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子兴《数学教育学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职占江《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06.03。
[5]《湖南省特级教师经验选编》 中学文科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第三篇: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陈古学校 牟彪
首先,我要感谢胥校长和在座的同仁能给我提供这个交流的机会。其次,我要说明的是本人从教仅有八年时间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要说教学经验还比较匮乏,教学业绩不算好。因此,我今天只是想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想和小做法,有不恰当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认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位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要求我们不断实践、创新、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适合自己学生的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个人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资料书等,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生性格等。教学设计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不要盲目的将以往交过的某届学生的教学资源或者其他途径(比如网上、他校、某老师等)找到的教学资源一成不变的、简单粗暴的用于自己的学生。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发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是 1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3)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领悟数学知识。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例如,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出现过的“球类比赛的单循环和双循环问题”学生总是不会,还易混淆。我将“单循环”与“握手问题”联系起来,“双循环”和“送贺卡问题”联系起来,并在班上找学生做握手、送贺卡的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的“销售问题”也是学生很头痛的,我让学生来充当老板、顾客,粉笔来做货物,分别降价1元、2元、3元三种情况,计算出对应的单个利润、销量、总利润,让学生感悟售价与销量的关系。通过创设这些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4)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学了几年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我在尝试去做的时候,只能做到一点的“形似”,做不到“神似”。每次导学案都花了大量时间去准备,学生小组探究很难能按导学案的流程完成,小组展示时间很少,课后作业反应出的问题多,只得“炒回锅肉”弥补。这样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收到的效果很不好,最后杜郎口的那种模式没能坚持下来,只在课堂中偶有小组讨论。(5)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 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6)合理安排课堂检测,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地反馈和评价。通过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补救;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肯定学生的有效劳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检测来反馈和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谈谈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外应重视的几个方面(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而现如今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学习压力全无,悠然地读着“太子书”,这与家长的错误引导、老师的放任有很大关系。我深知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是长期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很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点。我没找到太多有效办法,但我知道人是一种好胜的动物,只有竞争才能激发斗志。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做了点文章。我选出数学成绩好且有组织能力学生作为组长,再由组长自己选组员,最后老师审核,组长签字确认。评比方案:每学期有2次学月考试加上半期、期末考试纳入考核范畴。根据每次考试各小组高分、优生、合格、不合格人数加分,在计算出总分。总分高低排出位次,给予奖惩。这样给学生以压力产生动力,能收到一定效果。
(2)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合理运用会对课堂教学效率打折扣。所以提醒我们:网上下载的课件一定要精选,再制作。因为网上版本很多,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照本宣科的课件。教学过程不要太机械化,一堂课教师一直都是坐在多媒体操作台前授课,眼睛看着屏幕,按照课件的顺序操作,无法观察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减少,整个过程不能随意改变,出现了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教学效果非常差。感觉像是“一个解说员在放电影”。没必要为了吸引学生把课件做的很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4.老师应对本堂课的课件很熟悉每两页间衔接要流畅,才不致于卡顿、失掉学生印象分。5.不要一想到多媒体上课就把内容设置的过多过难。(3)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一定不能是为了迎接上级“六认真检查”而布置的,要不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与作用。作业布置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作业的形式。作业内容要紧密集合课堂讲授内容。作业量尽量控制在10个小题左右,题型最好多样。4.作业难易度把握,能分层布置作业最好,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能动笔,提高性的难题最多一两个。最后,及时批改评讲,对中等生的个别辅导。
总之,只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安排好教学各个环节,才能是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高效。以上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谈谈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2、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
(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
(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有效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让课堂教学有效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备好课。
课前,认真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找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遇到疑难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或者同伴相互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理清教路。此外,还要把课本的习题都做一遍,以防措手不及。为了提高备课水平,很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写好备课记录,以备下次研究和上级检查。
二、写好实用教案。
要上好一节课,定好目标,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非常重要,这就必须写好实用教案。为了在课堂上能自如的掌握学生和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写好详细的教案。有必要时,在教本上加以圈点、圈注。在教案上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练习题、作业题都安排好。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要注意突出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三、向40分钟要质量。
有效课堂体现在:“三动”、“三实”。“三动”即:主动、互动、生动。“三实”即:真实、扎实、朴实。要做到这两个“三”教师并不是照着教案走就可以了,教师要根据实际积极的引导组织教学,并学会随机应变。教学过程的主要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情境引入或复习引入或问题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练习~总结评价。情境引入或复习引入或问题引入:可以是故事引入或具体情境或设立悬念引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在这里,老师只能做学生的指路人或引路人,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主动、互动,师生的互动,把课上生动。展示评价:评价要真实准确,给予恰当的表扬和中肯的指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反馈练习:练习题要讲究具体、典型、有代表性具有阶梯型,既要有保底练习又要有拓展练习,这样才能照顾全面,让好、中、差生都能吃饱,才有学习的劲头。总结评价:做一个全课的总结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产生改进的冲动,从而更喜欢学习。
四、科学布置作业。
适当的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并不与“减负”相抵触。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要批改的作业,另一种是家庭作业,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两种作业都要适量,而且每天都不能少,这样给予学生科学的压力,才能使学生不断进取。老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仔细,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还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开展。
五、不断地反思。
要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要做到每课都有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教法、学法是否得当;作业、练习题的布置是否合理;学生学得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需要怎样进行改进,为什么?还要把反思记录清楚,方便对比再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使课堂增效。
六、进行校本研究。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胜任一名教师的工作。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主动的参加听课、评课,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改正自己的不足。要求自己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还要争取走出去,到外地去听课学习,获取更新的东西,吸取更好的营养。参加业务学习、专业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校本研究也很重要。教师要认认真真学习,仔仔细细地记录,以便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校际交流又是取长补短的好机会。还有就是自学,博览群书,上网学习,要注意做好个人笔记,把有用的东西都摘录下来,以备后用。
总之,教师练就一身本领,让朴实而又生动的课堂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就是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