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师生角色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师生角色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习惯于将200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新课标教材在全国各地实验区使用视为新课程改革的开端。一转眼,新课改已走过了十年。采撷收获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我以为最实在的莫过于课堂观念的嬗变。这可以概括为学生观的转变与教师观的转变两方面。从学生方面,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历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变化;从教师方面,我们的课堂则经历了由“主宰者”到“传授者”再到“促进者”的转变。两种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的目的是学而非教,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求知状态而不是知识本身,课堂教学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教师也不是教材,而是学生。教科书不是教师的全部世界,学生才是教师最好的教科书。
一
新课改全面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凸显了基础教育的本质。
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无数家长的棍棒成才教育,西方赫尔巴特们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这些将学生严重地置于被动接受地位。“要我学”让摇曳多姿的生活变得乏味,让乐趣无穷的知识变得单调,让孜孜不倦的探索变得枯燥。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学进入新时期以来,面对“少”“慢”“差”“费”,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遭到质疑: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硬塞的鸭,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人。于是“灌输式”“填鸭式”被抛弃,“以学生为主体”被认可,“一切为了学生”成共识。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坛新锐们不断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努力实践“多”“快”“好”“省”。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课堂教学将视角更多地转向了学生,转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质,“我要学”的“生本”角色定位唤起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的觉醒。在教改前卫们看来,营造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远比“考河”“题海”更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地位、角色的互换,“我要学”凸显了课堂的主体,激发了主体的潜质,触及了潜质的灵魂。更可贵的是,探索者不仅将视角转向学生的主动学,如何“学会”,又更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生“会学”,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中的生成。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只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重在教会学生学习。45分钟的教学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发现之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展示智慧的探究之旅。基于此,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入多样性,独学,对学,群学,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合作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会学”中增强自信、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彰显了,如此,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就不难预见。
二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角色定位得到了重新审视。
漫长的封建社会,“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古训让教师成为“主宰者”,师生的关系处于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文化的“容器”。学生唯有对教师言听计从才是“乖学生”,才能博得教师的喜爱。训斥惩戒学生就是严师,严师出高徒,严师就是好老师。据词源学界定,“教学”就是成人用鞭子逼迫孩子效仿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活动,“棍棒成才”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继教师是“主宰者”之后,一句“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语又将教师定位为“传授者”。师生之间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思想的先哲。曾几何时,专家学者们又一再告诫广大教师:你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于是乎,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认认真真地念,学生仔仔细细地记。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灌输书本,只重认知过程,忽略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完全消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时,教师从事的工作充其量只是教书,根本不是在教育。这正是造成学生厌学、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误尽苍生”的惊世质问更让语文教育界的同仁们如坐针毡、反躬自省。在此背景下,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深入,传统的师生关系黯然转身,师生的主从、主客关系渐趋式微,教师从主宰者、传授者、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弃课堂上语言霸权,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已成大众声音,以教为主逐步转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上来。课堂上,师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而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的伙伴。在多元化教育的理论支撑下,课堂互动不再单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得以创生。正如联合国《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所说,“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如果说传统课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预设性,那么,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特征的新课堂就更注重教学过程生成性和学生知识的建构性,主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在和谐的课堂中的生成。教师逐步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转变。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
从“主宰者”到“传授者”再到“促进者”,教师的主角意识、支配意识受到抑制,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得以张扬。
三
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并非要抛弃传统。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并非跟往事说再见。面对当下新课改的繁华,我们须洗去铅华。接受新思想、走进新课程,切忌走极端。
在有些教师看来,实施新课改,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探究,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课堂可以淡化知识教学。这种理解的片面性显而易见。无论何时何地,知识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轻慢知识教学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从新课改理念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时下风行的“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策略中的“学”指的主要是基本知识。
在师生关系上,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将自己置于无为无奈之地。由先前的居高临下到时下的“平起平坐”,这种矫枉过正实在是对新课改师生关系的肤浅认识。强调学生主体不能取代教师主导,此时的学生作为一个无论身体、心理还是知识、经验都欠缺的受教育对象,各方面都有待于进步、完善,而教师无论在职业角色还是知识阅历上都担当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任务。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个“平等”说的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两相对等、平起平坐。教师在主导教学过程时应当尊重学生课堂的表现,把学生纳入到一种和谐共生、双向交流的师生关系之中。教改先锋们呼吁要“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就准确诠释了师生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当下赛课成风,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就是课堂上追求热闹,师生互动就是教师精彩表演。于是出奇招、变新法,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教师两眼只盯着听课专家表情,丝毫不关心孩子的收获,最终将公开课上成作秀课,而且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以教论教”到“以学论教”,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的讲绝不能替代学生的学,讲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教师上课不是演员表演,浮华热闹不是新课改,师生平等互动、教学和谐共生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
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当看“三点”,即结点、原点、落点。
结点就是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就像居家生活,一个三口之家,妻子越强势丈夫往往越弱弱,妈妈诸事包办儿女百事无成。教师越具表现欲学生往往越迷茫被动。教师既不能充当“言语霸权者”,也不能不自觉地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原点就是看这节课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是否让学生身心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是否传授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全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而落点则体现在“三个关注”上:一是关注学生的参与广度与学习效度,是全体参与还是个别参与,是临界点启发还是填鸭式硬灌,是攻坚克难还是避重就轻;二是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与思维品质,是主动思考还是被动思考,是深层思考还是浅层思考,是独立思考还是人云亦云;三是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但凡教学必有预设,凡有预设自会生成。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本质的东西。自己要教的是什么,先教什么,再教什么,一步一步考虑周全,想清楚这一点就可以在课堂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状态与反应上,才可以从容应对,不乱章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设。成功的课堂不在于单纯追逐知识的增长而在于享受追逐知识的过程,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课堂收获,课堂教学的价值与魅力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旅程。你万不必为学生的“越轨”而惶恐,也不必为一节课没有完成预设任务而不安,一堂好课就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好课当收放自如、舒卷无迹、取舍无痕。
第二篇: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感
前段时间,精读一本课改理念的书作为“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一个延伸任务。我选了方元山写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看了之后觉得相见恨晚,因为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零碎的理念竟然和作者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看了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而作者的一些新理念也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新的理论基础。结合作者的理论和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我觉得改革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改革课堂教学从教师做起。“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完全彻底的,不能说是真正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的。”确实,课堂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以前,学生的课程实际上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的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副科”课时都被语数老师瓜分。因为教学内容是那么多,而课时有限,为了保证学生都掌握了知识点,老师不得不“加班加点”以期望完成教学目的。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剥夺学生学习其他技能科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老师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完成教学计划,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成了一条不错的途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宰地位,只关注分数,偏重智力的片面发展,围绕着教材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高效呢,只能是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而创新教育的课堂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积极地思考、探索状态。如,我在教学
S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时,先引导同学找出重点词“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再围绕“司马光如果慌了,能这样做吗?”这个问题展开逆向思维,又通过与“别的小朋友”对比,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品质。再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我最后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不砸缸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人?”来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之后就像万花筒一样精彩,答案千奇百怪。“拿个梯子让缸里的小朋友爬上来”“拿个竹竿让他抓着,再把他拉上来”……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充分开发,一瞬间,就像班里有50个司马光在想着种种救人的办法。
二、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做起。“传统的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被动与依赖的问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元山说的没错,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循规蹈矩的课堂中已经失去了怀疑、创新、辩论的勇气,更不会主动去探索新事物,去发现新问题。所以,改革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做起,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做起。现代课堂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和学生都做了努力。每一堂课,我都退居引导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学自己想学,思自己所思,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在课堂中,我鼓励他们多问问题,而不是积极回答问题。李政道教授说:“求学问,需要问,只学答,非学问。”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课堂才能有所突破。
除了善问,合作也是他们应学会的一项技能。未来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我们的课堂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小组合作是目前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
促进,取长补短,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学习的效率,一举两得。如,我在教学S版四年级上册的《新型玻璃》,我并不是把它上成讲授新型玻璃特点和作用的传统课。而是事先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去查找各种新型玻璃的资料并且调查这些玻璃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实际运用,另外还可以发明什么新型玻璃。形成书面材料之后,我上了一堂“成果汇报课”。小组派代表上台口头汇报查找及调查的资料,还有他们组的奇思妙想。同学们查找资料之多,范围之广都超出我的预想。他们查找的新型玻璃的材料比课本上的要丰富得多:防弹玻璃,夹层玻璃,可以储存一部大百科全书的拇指大的玻璃晶片,打不碎玻璃,不反光玻璃,空调玻璃,真空玻璃,调温玻璃,生物玻璃……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更多,什么可以当电视天线的天线玻璃,厚度只有0.003毫米的薄纸玻璃,能记录信息的信息玻璃,可自动清洁的自洁玻璃,监测环境污染的污染变色玻璃,排二氧化碳玻璃,吃烟玻璃等。这样让学生动手去调查,到生活中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比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得口沫横飞收获的还要多。通过这次尝试,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充满智慧和创造性!关键是教师要懂得适时放手,及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改革课堂教学从转变师生关系做起。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园丁”与“花朵”,“工程师”与“产品”。强调教师权威,学生必须百分百服从教师的管理。但现代教育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的朋友关系,“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课堂应当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地方,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放下身段,以爱为本,多给学生尊重和信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要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种种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学生因素,师生因素,生生因素……只有不断探索、发现、总结,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有效率。
第三篇:转变小学英语教学方式_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活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文 浩
(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414166460@qq.com)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都会体会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利用教材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信心,使学生全体投入,获得整体提高,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模式基础上革故鼎新,创设良好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律,提高教学质量。在一节课40分钟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方式 效率 提高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小学英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一节成功、高效的英语课应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密切相关。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要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必须破除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现代英语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随着现代英语的变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创造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交际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
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二、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英语课上,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以歌激趣
歌曲能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可选择由师生共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上课前的紧张感,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以游戏激趣
游戏能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许多游戏都有戏剧性,角色性,这正好满足学生爱说爱动、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合适的游戏。如: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教师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做,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
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以竞赛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竞赛的开展,可以在男生与女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并配有抢答的形式,使竞赛更有竞争性。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欢呼雀跃,同学间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深厚,从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然而竞赛与奖励是并存的,没有奖励的竞赛是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奖励形式,可以是精神的奖励,如:授予最棒小队、最佳英语星、英语小博士等光荣称号。将英语课堂教学竞赛化,学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要活化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教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教材以其辅助材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的英语实践为课堂主要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并组织一系列引导学生自始至终通过一项又一项具体任务的活动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并形成能力。
活动化的课堂教学的言语实践活动应以大量的听说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把英语学习当成熟读和背诵。教师尽可能将教学内容设计得真实或接近真实,有交流价值,有信息差,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听、做、说等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根据设计出不同任务给出相应的语境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样不仅有利用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方面,当好“导演”。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学会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第四篇: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变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的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已远远适应不了新课标的要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应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关注主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指导行动”要想转变行为,必先端正思想,我们必须要对原有学生观、课堂观、评价观进行重新审视,要知道: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而是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性教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神圣不可侵犯,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建构的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活动的参与者,学习的主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天地,而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舞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始络保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浮夸、不张扬、切合实际、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良好教学行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转变角色,合理定位
传统地教师角色被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这六个字已远远不能诠释今天的教师角色,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所谓:“把自己当成什么样的角色,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要承担多种角色:课程赉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引路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等等,虽然这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但其主旨就是充分解放学生的眼、手、脑,用多种方式去激励、去启发、去引导、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会得以发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以张扬;也只有这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确立,而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实践,提高能力
教师要想使目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验.将自己学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自己的课程内容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研究与反思状态下实践。”不断地摊陈出新,找出自己教学的新路子。例如,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学,往往
靠教师一味的讲解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老师觉得累,孩子们学起来也无趣,对于这一类的课文,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可行的新路子呢?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出学习古诗四步教学法:一是知诗人、解诗题;二是抓字眼、明诗意;三是想意境、悟诗情;四是诵诗句、品诗味。首先通过一首古诗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品味、赏析,总结出这四步;接着让学生按着这四步,借助工具书,或者上网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自学其他古诗;最后全班汇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老师恰当点拨、概括、总结、升华,从而完成古诗的学习,这样一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课堂上一试验开来,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不但学会了这几首古诗,而且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学习更多的其他的古诗文,所谓“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以上事例说明,作为教师只有不安于现状,不随遇而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创新,才能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教坛上的精英。
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改革看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进步、成熟、发展,只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时时关注学生,让其主体牲得以主充分发挥,我们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
论文
转变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木 兰 镇 中 学
王 立 柱
第五篇:转变小学英语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化英语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的形式单一或丰富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教材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信心,使学生全体投入,获得整体提高,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模式基础上革故鼎新,创设良好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律,提高教学质量。在一节课40分钟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方式 效率 提高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小学英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一节成功、高效的英语课应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密切相关。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1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要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必须破除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现代英语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随着现代英语的变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创造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交际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二、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英语课上,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
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以歌激趣
歌曲能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可选择由师生共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上课前的紧张感,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以游戏激趣
游戏能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许多游戏都有戏剧性,角色性,这正好满足学生爱说爱动、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合适的游戏。如: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教师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做,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以竞赛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竞赛的开展,可以在男生与女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并配有抢答的形式,使竞赛更有竞争性。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欢呼雀跃,同学间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深厚,从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然而竞赛与奖励是并存的,没有奖励的竞赛是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奖励形式,可以是精神的奖励,如:授予最棒小队、最佳英语星、英语小博士等光荣称号。将英语课堂教学竞赛化,学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要活化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教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教材以其辅助材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的英语实践为课堂主要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并组织一系列引导学生自始至终通过一项又一项具体任务的活动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并形成能力。
活动化的课堂教学的言语实践活动应以大量的听说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Open Yourbook!Listen tome readafter me)不能简单地把英语学习当成熟读和背诵。教师尽可能将教学内容设计得真实或接近真实,有交流价值,有信息差,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听、做、说等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根据设计出不同任务给出相应的语境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brains forming)这样不仅有利用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方面,当好“导演”。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学会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力出版
20042、冯静,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