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
[文章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五大领域中教学,使艺术领域更加容易理解,使科学领域跨越了时空限制,使语言领域更加魅力四射,使社会领域更加贴近生活,使健康领域更加生动形象。它成功的解决了重点与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关 键 词]多媒体;五大领域;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
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天》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为了让孩子们能理解和记忆歌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应的事物相对应,花儿是正在开放的动态花,杨柳树枝正在左右摇摆,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边飞边嗡嗡叫,小白兔从这边跳向那边。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
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昌瑶,张成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儿童创造潜能发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
固阳县第一幼儿园
刘 瑞 2013.4
第二篇: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案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方案范文
健康领域
健康活动《身体的秘密》
一、活动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的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拉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话题;还有的孩子在大便、小便的时候竟忍不住好奇,偷偷看对方……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四、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 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建议:
1、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2、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
3、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4、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5、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解答的准备。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 ,效果会更好。
社会领域
社会活动《可不可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分辨友善和不友善的接触;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洋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们边唱《找朋友》歌边互相握手,让小朋友体验握手的感觉; 2)请幼儿说说和小朋友握手的感觉;(暖和、舒服);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可以和什么人握手、搭胳膊、拥抱、亲脸?(和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亲人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和接触的;)2)论: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可以怎么做?(让孩子知道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要立刻避开,并告诉可以相信的成年人)3)出示洋娃娃,手一边摸洋娃娃的身体各部位,一边问问:“摸摸(头、脚、胳膊)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先让幼儿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三、活动延伸:
讨论:如果自己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应该怎么做?
艺术领域
音乐教案<小蚂蚁躲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科学领域
科学活动《气象预报》教学设计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点击[选择]
“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2、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3、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小小气象员
1、介绍游戏的题目
2、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3、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语言领域
语言活动《春风在哪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C、春风飘来了什么?(喷香水)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
D、春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春风带来了希望?
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在词语的学习上,老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一方面达到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又做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整欣赏散文诗。
4、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评析:通过有重点地分段学习,幼儿已初步能进行朗诵,不难看出,以上三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要求上的层次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散文诗。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从场景中取下枝叶、花草戴在头上,边朗诵边表演。
1、请个别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和造型,并大胆表演。
2、全体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
评析: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朗诵表演,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同时老师请小朋友从大背景上取下枝叶、花儿、草儿戴在头上做头饰,使幼儿兴趣倍增,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新颖独到之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风在哪里》,知道了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风问声好!
资料附录:
1、散文诗: 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晨,春风在哪里?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风送来了温暖。春风飘来了花香。春风带来了希望。
2、多媒体课件
第三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
在教育信息化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图书资料、学籍管理等工作一样,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全局中,实验教学的改造和提高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新型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相比,实验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将会更为突出和显著。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实现,使得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事情,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完成,从而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在这里,我们希望提请教育领域的同行们对于这个重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得好,“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国外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一般来说,听一遍课能够掌握内容的30%,读一遍书可以掌握内容的50%,而动手做一遍则可以掌握有关内容的80%。这都表明,动手实践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体验终究是局部的、短期的,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面建立的、模拟的实践环境——实验室就成为学生动手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历来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近代科学的开山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就非常重视实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强调。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伽里略用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理念体现到教育中,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是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正因为这样,许多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已经把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实验室中的日日夜夜,工科的学生更会终身铭记着趴在绘图板上的时光。所以,实验教学在近代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一直到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事情。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太复杂,无法在实验室里加以模拟。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前,确实是如此。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从管理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心理学,许多方面的现象和复杂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或模拟,有关的软件或系统已经出现,并且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模拟的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便宜,即使是技术领域的一些重大实验,如化工厂的流程、核武器的爆炸等,也已经可以用便宜得多的代价和少得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中重现。这就使得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实验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和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上述的背景和情况,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显著、影响深远的特殊位置。具体地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实验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景象。
第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已经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最早的“经济科学实验室”(例如美国Arizona大学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复杂课题进行模拟和实验,对于市场行为、拍卖过程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2002年,这一方向的首创者之一,Arizona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建者,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方法在经济科学领域已经被接受和认可。
我国自从中国人民大学在1994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以来,高校中的面向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个。实验教学与社会科学不搭界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之中。这一变革将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化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再如,我国的法学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设立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实践环节。至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会计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实验环境,也已经相当普遍。再广泛一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的查询,现在也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和世界范围的查询网络的新格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技术基础的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也已经成为广义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
第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主要为培养技能服务扩展到了对于研究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有一种看法认为: 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因而只适用于低层次的、操作人员级的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再是这样的了。美国学者G.Klir把计算机称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强调它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作用。著名的Santa Fe研究所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且利用暑假时间对中学师生进行建立模型的方法的普及,它所讲授的软件Starlogo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基于主体的建模平台。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对于实验非常重视,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验,对于他的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表明,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室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场所,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低层次教育的事情是不对的。(当然,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室也很多,也需要发展,如培训驾驶员的系统、培训大型设备操作工人的系统等;实验教学在这方面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它在所有层次上的普遍作用。)
第三,现代息技术的应用,使实验教学的成本大大降低,许多以前不可能做的实验今天已经有实施的可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一些以前限于条件无法进行的实验变得可以实现了。通过建立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诸如核爆炸、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疾病传播、社会**等不可能真做的实验能够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这些事件的真实进行也许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也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或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通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新型实验室里实现的虚拟世界,这些就成为普通学校都可以实施的事情了。考虑到我国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这一方面无疑提供了非常值得注意的应用可能性。
第四,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后进地区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为资源的共享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型的实验室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文科需要的海量资料,还是理工科需要的高速运算能力,当它们被组织到互相连接的、共享的实验平台或数字图书馆网络中的时候,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成百倍地提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地区和新办学校,利用不断降低价格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弥补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短缺,应当是一种投入少、效益大、收效快的捷径。
总之,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大力投入、努力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这方面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将有利于尽快地体现出信息化的效益,解决西部地区和后进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于进一步深入的学科改造的有力推动。
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种类型的实验环境
那么,如何推进实验环节的教育信息化呢?我们认为,当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
第一,把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任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基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里也要有基地。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往往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或者是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三方面的工作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建立信息化校园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后两者则从不同的方面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然而,在一些单位这几件事情是分割开的,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些课件的制作脱离不开传统的教学内容,成为“课本搬家”;一些校园网的建设偏重于硬件,而与学科建设脱离甚远;而图书馆则往往限于现有资料的简单查询。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以实验教学为突破点,在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前者提供网络通道,后者提供基础资料),建立起面对特定学科的新型的实验室,把用来“听一遍”、“读一遍”的课件提升到“动手做一遍”的教学模拟环境,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使得有关的学科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真正升级,从内容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符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说,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对于实验室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旧思路之中,还没有从信息化建设的基地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集中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批这样的新型实验室,并且通过网络使它们的资源(模拟系统、课件、资源库)能够为各校共享,那么,信息化的效益就能够迅速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二,研制和开发一批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要建成这样的一批实验室,在目前校园网络已经普遍建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研制和开发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我们所说的教学模拟环境,是指能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软件系统。它们不同于只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这里所说的实验既包括实际操作层次的,也包括理论研究层次的。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例,学生们既需要在实验室学习和体验会计实务等操作过程,也需要在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经济模型。这样的软件平台将是一种专门的、把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集中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机交互的应用软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应的产业所用的实际系统是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模拟环境的。因为教学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更加一般,不应当局限于特定的厂家和软件产品上。而且,教学还有教学自身的规律。可以预见,这类软件的开发将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有远见的IT厂家,应当关注这个领域。
第三,培养和形成一支新型的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当然也在于实施的骨干队伍。我们之所以强调建立实验室这样一个基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基地,集中一批人员,形成一支队伍。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大家总感到力量分散、势单力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在信息交流、资金投入、成果认定等种种方面的制约,而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如果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基地,从领导上给予关注和支持,事情就能够进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应当看到,十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已经逐步涌现出一大批热心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分子,现在需要的是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把这样一支队伍组织起来,进一步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的新高潮的大环境推动下,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走向更加务实、更加深入的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将在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禹教授、专委会委员方美琪教授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6日成立,是由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科研、教学的人员与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全国高等院校实验实践教育技术领域的群众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隶属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受学会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
陈禹
男,1944年生,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信息学院院长,信息系主任。电话: 62511183 教材与专著编写:目前在写的有《CAS理论及其应用》《信息经济学教程》等。
国外有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翻译:目前在进行的有《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等五本。
参加学术交流:近一年内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等;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参加研究项目:包括设计模型,编制软件,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资源运营的模式与支持技术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国家电子商务白皮书的编写(商务部项目)
教学数字化环境研究(教育部项目)
代表著作译著: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986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最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开发工具》2002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系统的对话》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统科学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工作经历:
1981年开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87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企业信息化是引爆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燃点 CIO需要博弈
陈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兼任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从1978年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1981年,从事具体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完成了大量科研与教学任务。1988年至2003年,先后担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TC8和WG8.1)委员,兼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等。
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
第四篇:幼儿园五大领域说课稿
五大领域说课稿
一.语言 中班《家用电器》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用电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家用电器无处不在,此活动来源于生活。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家用电器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种类也很多,在教室里也有!电视,空调,vcd,录音机等等。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家用电器,经常使用它,但对家用电器并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大人使用享受,会看电视玩电脑。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家用电器正确的认识,正确使用操作,用电的安全常识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家用电器的特征及用途。
(2)感受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掌握使用家用电器的安全常识,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知道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语言表达家用电 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的难点是:了解家电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并掌握其安全常识!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家长带幼儿去家电商场参观
2、幼儿使用家电的亲身经验
3、家用电器:电视,电脑,录音机,空调,电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亲自断电操作某电器,探索它的构造。让幼儿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电后的正常操作。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家用电器,表达出他的用途,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我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其他幼儿猜,更给活动增添了新的乐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有两次。第一次是断电操作后,打开电扇的外壳,把其构造展示给幼儿,然后通电让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其工作原理,让幼儿深刻认识家电的正常运转。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电得威力,有用电常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家用电器的理解和使用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家用电器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家用电器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表演中引导幼儿体验家用电器跟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操作法,观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游戏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喜欢看电视的特点,教师说谜语,“有个方形小盒子,长长尾巴连电啦,五颜六色里面瞧,悟空一休猪八戒,一个都不少。”(电视)
再提问1,电视属于什么类型?(家用电器)
2,还有那些和电视一样属于家用电器?(空调,电扇,电脑,录音机,冰箱,洗衣机,VCD等)
3,他们都有什么用?(电扇空调使我们很凉快,电视我们能欣赏好看的节目等等)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能讲出得越多,进行表扬
(二)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把家用电器展示出来,让幼儿断电进行操作,然后观察,探索它的构造。
(三)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幼儿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这一环节幼儿对家电有了初步了解
(三)操作
(四)游戏
二.社会 大班《安全标志》说课稿
活动来源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
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
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 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三.科学 小班《认识国宝熊猫》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认识国宝熊猫》,教学对象为: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认识能力相结合 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图片)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观看视频
3、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4、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四.美术 中班 手工活动《小乌龟》
一、说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折纸、剪贴等这些手工比较感兴趣,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动手的机会,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节新颖的,趣味性浓厚的手工活动,幼儿能利用所给的操作材料,能运用剪、粘贴、画等技能,认真的、有耐心的完成作品,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说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幼儿画、剪、粘贴等综合的技能技巧。难点沿着果冻壳边缘画圆,手不能动,这样才能把园画得圆。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给幼儿提供操作用的大的果冻壳、剪刀、卡纸、记号笔、乳胶人手一份
2、制作好的小“乌龟”,还有一个活的乌龟。
3、一块展板。展示幼儿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运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小乌龟的的兴趣。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拿出鱼缸里乌龟)“呀,小乌龟来了”,小乌龟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孩子们都运用已有的经验跟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乌龟的样子,在幼儿讲述的同时让幼儿集体学一学乌龟爬,感受一下小乌龟慢慢地爬,快快的爬„„教师引导幼儿说小乌龟喜欢在什么地玩?这时候教师以小乌龟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沙滩上要开一个运动会呢,它的好朋友也都赶来了。教师及时地出示制作好的小乌龟:“哎,这一只小乌龟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师讲解示范。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讨论:这个小乌龟是用什么做的?从而发现操作的顺序:
1、果冻壳放在卡纸上,用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沿着果冻壳的边缘,在卡纸上画一个圆。然后观察教师示范制作小乌龟,2、在圆上添画上小乌龟的头和四肢尾巴。
3、剪下小乌龟。
4、在小乌龟的背面边缘涂上胶水,再把果冻壳粘在圆圈上。
(三)幼儿制作:
小朋友都想用果冻壳来做一做小乌龟,让它们也来参加运动会。但我想到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在这个环节我就让个别的幼儿上来先试一试,这样给其他的幼儿也是一次巩固,加深影响的一次练习吧!省得到操作的时候,会犯“圆画不好”错误。让小朋友回忆一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教师巡回的指导,剪的时候注意不要把小乌龟的身体剪破了。
(四)欣赏:
1、幼儿欣赏作品,评价同伴的作品。
2、小朋友想一想果冻盒好可以做什么?这时候如果教师出示一些预先用废旧物制作的其他作品供幼儿欣赏,这样会更加的好。更能激发幼儿手工活动的兴趣,最后进行环保教育。反思:
1、活动中,我能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2、整个过程,孩子们兴趣浓厚,也比较投入,认真,都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此活动掌握了剪、画、粘贴等一定的技能技巧。
3、课后,他们兴奋地把小乌龟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激烈的议论,而且也创造出很多玩法:搭乌龟桥,乌龟变队行,乌龟赛跑等等,有一个小在乌龟的另一面也粘贴了一个果冻盒,做出了一个会转动的小乌龟,为此,我就想把这个活动延伸到特色区域里,让幼儿的兴趣得到延续,再一次的满足幼儿的学习的欲望。
四.体育 小班《蚂蚁运粮》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 ,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本阶段的“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运粮”的游戏活动.通过蚂蚁学“找食”的本领,练习幼儿的手膝着地爬和跨的动作.“蚂蚁”这一形象,幼儿比较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蚂蚁”爸爸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创设一种蚂蚁爸爸和宝宝一起找食物的情景,这非常符合托班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情感,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二.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跨的能力.2.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教学难点:能跨过10厘米的障碍物.四: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 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五.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教学准备:蚂蚁头饰若干.糖果若干.轮胎若干.磁带.2.做操
小蚂蚁们你们好,今天的天气真好,和爸爸一起来做做操,出来锻炼一下身体好吗?我们出来的时候要先跨过家门槛,跨的时候要把脚抬高点,小心别摔交.3.引出主题
我的宝宝们真能干,做的可真好,现在我们的肚子都饿了,妈妈带你们去找东西吃好吗?(二)基本部分 1.讲解示范
我们到那边的地上去找好吗?爸爸要爬着到那边去,先看爸爸是怎么做的,把2个膝盖着地,然后2个手也按在地上,爬啊爬的去找东西吃,找到好吃的东西后再爬回来,爬到家门口,然后再跨过门槛,带着糖在家里休息会.看懂妈妈是怎么找东西了吗? 2.幼儿操作 1.讲解示范 A请个别幼儿游戏
下面妈妈请一个能干的宝宝来找找看,爸爸看他学会了没有.教师在旁指导 B请全体幼儿游戏
下面妈妈请宝宝们跟着爸爸一起去找东西,宝宝们要跟着爸爸爬,不能爬远了,懂了吗?(三).结束部分
宝宝们找东西找的全身都是泥.现在我们来洗洗澡吧.爸爸请宝宝们带着糖到那边去晒晒太阳,休息下好吗?
第五篇:幼儿园五大领域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目标、重难点、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和说学法、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七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注: 根据自己所抽课程内容简要分析本节课的意义根据《纲要》中指出**班幼儿能够*****
(一)、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
《指南》中明确指出:学前语言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活动、讲述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纲要》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能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
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说学情
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园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发展的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注: 根据纲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指出:
小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
2、好模仿。
3、同伴关系的发展。他们很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4、性格方面的发展。“第一反抗期”是指3岁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也称教育危险期。
5、认知方面的发展。3岁儿童的思维认知活动,总是有活动和动作引起的,而思维缺乏可逆性。
(二)、小班儿童的教育
1、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利用生活情境、采用游戏手段、通过操作活动来开展各种认知活动。
2创造条件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4满足儿童正当的活动要求。
中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活泼好动 2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3认知方面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
(二)、中班的教育
1引导儿童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学习2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3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大班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的显著特征
1爱学好问 2抽象思维发展 3语言能力明显提高 4有意行为增多 5个性初步形成
(二)大班儿童的教育
1采用教学游戏化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养成自理能力 3提供条件让儿童尽可能参与各种有益活动 4提供运动机会,让儿童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 5做好入学前准备。
三、说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的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
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注: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属,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四、说活动的重点难点、注: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以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我通过利用: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直观的重点得意有效的突破。
五、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知识经验准备)注: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幼儿园活动、资料收集。
2、活动中准备(物质准备)注:玩具、教具、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重难点,便于幼儿理解。
六、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谈话法、讲解与讲述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究,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2、学法: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操作法、分类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七、说活动过程(把每一个教学部分分配好时间:小班15-20中班20-25大班25-30)
1、开始部分:导入
导入方式:分为谜语、游戏、律动、音乐、图片、视频、谈话讨论、创设情境、故事导入等
2、过程部分(可以操作的部分一定要幼儿动手操作,比如画画、手工、实验等)
3、结束部分:教师归纳总结
八、说活动延伸:巩固知识、前后呼应
(1)教师根据抽的课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结束本节课程。(2)延伸活动:
a、准备中的物品可投放区角活动中(美工区、表演区、操作区、发现区)。b、布置环境。c、家园互动
一个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在不断延伸,我会把握这个较好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幼儿。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注:科学教学过程
1、导入方式:分为谜语、游戏、律动、音乐、谈话讨论、情境、故事导入,能吸引兴趣
2、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猜测答案。(教师引导内容明确,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3、幼儿动手操作验证实验。
要求:要体现幼儿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
4、幼儿讲述在实验中的探索发现。
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可以以个人或分组讨论得出。
5、教师总结实验结果,为幼儿讲述科学依据。
要求:教师语言严谨、言简意赅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6、活动延伸——可以以作业形式布置幼儿完成,也可以是继续动手操作探索实验。
要求:必须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及拓展。注:社会教学过程:
1.导入方式:分为谜语、游戏、律动、音乐、谈话讨论、情境、故事导入等。
2、引导幼儿讨论图片或故事中有什么?让幼儿感知理解图片或故事、情境中所体现的内容。
3、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结果,并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4、通过游戏、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本节课内容。
5、结束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结束活动,检验幼儿掌握情况。
6、教学延伸:
A、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在日常生活或大环境中有哪些课堂当中的内容。B、要求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外出游玩时注意培养幼儿
观察周围环境,帮助幼儿理解社会环境、社会规则,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内容。注:健康教学过程:
(一)体育活动过程。
1、整理站队:幼儿看自己的鞋带,衣服是否穿好,是否带危险品,点齐幼儿到户外。
2、队形队列:进行课前热身运动。
3、导入:与教学相关,适合本节段幼儿年龄特点。方式:情景表演,猜谜语,谈论讨论,讲故事等。
4、进一步引题,老师讲解或示范本节课的运动技能及锻炼方法。
5、幼儿学习其运动技能,了解学习动作要领。
6、游戏巩固: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分组,安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老师指导幼儿动作,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并鼓励幼儿完成每个游戏。
7、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游戏的感受,总结游戏结果,进行奖励。
8、活动结束 幼儿集合,报数,整队,带回。
9、活动延伸—平时生活中多加练习,参加此类游戏活动,或讲述或绘画本次活动的感受。
(二)卫生保健及生活习惯的上课过程
1.导入:此领域多以故事类导入为主,让幼儿有情境去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及发生的事情。2.幼儿讨论故事或情境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一说。3.老师引导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在平时生活中:小朋友自己是怎样做的?
5.老师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正确的生活经验。6.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带领幼儿复习本节课知识。7.结束:组织幼儿进行结束活动。
8.活动延伸:把本节课所学运用到生活当中或搜集生活中此种现象,充实到区域活动当中。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方式:情景导入、谈话讨论、猜谜语、游戏、故事、律动、音乐等。
2、引入课题:由导入到本节课所有的知识。适当进行提问,让幼儿展开讨论。课堂内容讲解:以肢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操作教学法等讲解本节课的重点。
3、复习巩固阶段:通过幼儿操作或判断或语言表达,检查幼儿的掌握程度。
4、课堂总结:幼儿讨论完,老师做出总结,并引导幼儿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5、活动延伸: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幼儿,与家长进行亲子游戏,也可以下节课程安排,把相关活动成果投入到区角活动中,或布置环境。注:音乐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组织活动
2、导入主题(A谈话B提问C谜语D故事E实物)
3、学习歌曲
⑴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⑵学习歌词(运用实物或图片)⑶学习节奏型 ⑷学唱歌曲 ⑸创编歌词或动作
4、复习巩固歌曲
⑴分组表演唱 ⑵师幼对唱
5、活动小结:本节幼儿表现
6、活动延伸:将活动准备中实物或图片投放区角,供幼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