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露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实施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阅读文本解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潜心解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更谈不上能求得教学的创新、教学品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尝试研究这个话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让教师从解读文本开始,真正走入文本,走入学生,走入课堂。
1、学生独自解读文本。
这里的‚学生独自解读文本‛,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和学习方
晓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词、句、段、篇、标点持异处质疑问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领性、全局性问题,为生生、师生共同解读文本定向。
2、生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生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对上一环节中梳理出的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全面、深入地读议、交流、精读深思,使学生对中心问题达到点、面、纵、横多方位的解读。
3、师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师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生生合作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对中心问题解读情况及时确定针对性策略,及时组织一条合理开放的教学主线,师生合作解读文本的‚文、道、质‛。其具体操作过程必须遵循‚语言→内容、思想→语言‛的阅读双向心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中的相关习题,研究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用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别人的课后反思,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
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笔者以为,情境创设应做到‚真、简、明‛。
1、真。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全国小学语文特级老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巧妙地创设了小稻秧与杂草的对话,采用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表演中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语。这样的情境创设轻松了老师,受益了学生。
有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
2、简。学语文,扎扎实实,简简单单。许多老师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大费苦心。道具准备、多媒体音响、环境布置等。如此地苦心劳力,大费周折,学生只见‚形‛而忘‚质‛,完全被迷花了眼,而全然不知教师的真正意图。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她们同时注意到了‚会师‛‚ 围攻‛‚ 坚守‛这些词语较难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方阵模拟图‛,泥塑人物真抢学生眼球,以至于有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停地喊着‚我要,我要‛。而第二位老师则利用板画和巧妙的语言渲染,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将这一教学难点突破。如此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相较而言,‚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二位老师做到了。
3、明。‚明‛,就是要明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实现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创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的训练和提高都各有侧重。教师应十分
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得到锻炼和提高。特级老师王崧舟《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学生把诗词读通读懂以后,王老师以画面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把诗词语言想象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学生最终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样引导训练的目标是‚明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容质疑的。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语文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
①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
苏较版教材有许多课文蕴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对我们山区里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
②在课堂生成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之间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这时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从而对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丰富和全面。
例如:我教到《雪儿》时,有位学生当堂质疑:‚雪儿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表示什么意思?而卧并没有给学生正面的解释,而是把问题带入课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前文的学习来感受雪儿重获自由的心情。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生成的疑问,我没有急着给以正确的解释,而是将小问题‚扩大化‛,引导全体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仅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与脉络,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完善了认识结构。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五、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张庆主编曾经说过:‚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领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而目张。‛我一直觉得这番话说得很好,并一直努力实践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只提出一个纲领性的问题,即‚登山看海成功最佳奖应该发给谁?请陈述理由。‛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通读全篇,整体把握,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整合,才能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堂上,问题少而精,教学节奏就显得简洁、顺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曾几何时,当启发式教学风生水起之时,我们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提上百个问题,问题琐碎而繁杂,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老师满堂问,整个教学成了问答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1、运用不同的尺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2、评价语言的中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魏书生就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说:‚看来你还不太关心老师哦。明天,再请你读课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不加字、漏字。你可得当个关心老师的好学生啊!老师期待着!‛在谈笑中,既婉转地点醒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露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实施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阅读文本解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潜心解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更谈不上能求得教学的创新、教学品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尝试研究这个话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让教师从解读文本开始,真正走入文本,走入学生,走入课堂。
1、学生独自解读文本。
这里的‚学生独自解读文本‛,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初读课文。其解读目标是:识字词、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知晓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词、句、段、篇、标点持异处质疑问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领性、全局性问题,为生生、师生共同解读文本定向。
2、生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生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对上一环节中梳理出的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全面、深入地读议、交流、精读深思,使学生对中心问题达到点、面、纵、横多方位的解读。
3、师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师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生生合作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对中心问题解读情况及时确定针对性策略,及时组织一条合理开放的教学主线,师生合作解读文本的‚文、道、质‛。其具体操作过程必须遵循‚语言→内容、思想→语言‛的阅读双向心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中的相关习题,研究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用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别人的课后反思,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根据教学重点,我从最后一自然段入手,设计了教学的三个主要板块:一是动物们看到老虎之前的情形;二是动物们看到老虎之后的情形;三是探究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用动物们前后变化的对比给学生的思路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道理。最后,学生谈看法时,说得较为深刻,如‚自己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不能考欺骗的手段来获得别人的敬畏‛,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笔者以为,情境创设应做到‚真、简、明‛。
1、真。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全国小学语文特级老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巧妙地创设了小稻秧与杂草的对话,采用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表演中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语。这样的情境创设轻松了老师,受益了学生。有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活化‛,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
2、简。学语文,扎扎实实,简简单单。许多老师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大费苦心。道具准备、多媒体音响、环境布置等。如此地苦心劳力,大费周折,学生只见‚形‛而忘‚质‛,完全被迷花了眼,而全然不知教师的真正意图。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她们同时注意到了‚会师‛‚ 围攻‛‚ 坚守‛这些词语较难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方阵模拟图‛,泥塑人物真抢学生眼球,以至于有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停地喊着‚我要,我要‛。而第二位老师则利用板画和巧妙的语言渲染,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将这一教学难点突破。如此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相较而言,‚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二位老师做到了。
3、明。‚明‛,就是要明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实现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创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的训练和提高都各有侧重。教师应十分明确,在把握文本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得到锻炼和提高。特级老师王崧舟《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学生把诗词读通读懂以后,王老师以画面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把诗词语言想象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学生最终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潜能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样引导训练的目标是‚明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容质疑的。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语文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
①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
苏较版教材有许多课文蕴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对我们山区里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
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②在课堂生成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整个过程应该是富于思维的灵动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之间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这时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从而对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丰富和全面。
例如:我教到《雪儿》时,有位学生当堂质疑:‚雪儿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表示什么意思?而卧并没有给学生正面的解释,而是把问题带入课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前文的学习来感受雪儿重获自由的心情。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生成的疑问,我没有急着给以正确的解释,而是将小问题‚扩大化‛,引导全体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仅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与脉络,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完善了认识结构。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五、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张庆主编曾经说过:‚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领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而目张。‛我
一直觉得这番话说得很好,并一直努力实践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只提出一个纲领性的问题,即‚登山看海成功最佳奖应该发给谁?请陈述理由。‛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通读全篇,整体把握,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整合,才能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堂上,问题少而精,教学节奏就显得简洁、顺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曾几何时,当启发式教学风生水起之时,我们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提上百个问题,问题琐碎而繁杂,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老师满堂问,整个教学成了问答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1、运用不同的尺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2、评价语言的中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魏书生就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说:‚看来你还不太关心老师哦。明天,再请你读课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不加字、漏字。你可得当个关心老师的好学生啊!老师期待着!‛在谈笑中,既婉转地点醒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方法: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巩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建一切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可能会提出“西沙群岛在哪里?‘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会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帮助学生进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练习的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和学习知识,一些拓展题还能使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究和积累。除此之外,在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还要精心设置、巧妙编排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有效的作业和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感觉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多运用教具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用声音、图片、视频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教学《日月潭》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学生充分直观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脑海。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在于老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教好一门课,教师只具备该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适时而教育,应势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才能担当起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12月第1版第267-282页)
[2]爱因斯坦 ·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08出版。
[3]斯霞《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 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 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 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 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 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 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 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 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 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 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 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 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小学生生性贪玩,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遗忘较快。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不仅培养学生读书识字,同时也是陶冶情操的良好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
紧闭的知识大门因怀疑而被打开,疑问是激发学习、观察、实践的最好方法。善于提出问题,就等于将问题解决了一半。小学生思维发育尚未成熟,对社会现象、书本知识难以完全的理解,但是由于好奇心的催使,急切的想要刨根问底。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还是“有口难开”,比如,性格内向、害羞、自尊心强、希望依靠自己解决,亦或是刚想到问题,却又被某新鲜事物吸引,而将其抛之脑后。所以,鼓励学生就学习难题、生活知识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耻下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虚心听取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并认真的给予解答,不可因问题的幼稚、缺乏常识等成人的眼光嘲笑学生。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课文中,因为学生受到传统神话故事的影响,往往会问:问什么没有嫦娥、玉兔,而是“满是尘土、岩石与环形山???一片荒漠”?或者“我们地球到月球多远,多久才能到”等。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发问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发问是光荣,不是可耻。在解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和盘托出”,要“有所保留”,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答案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摸索。
二、以多媒体运用丰富教学方式
信息科技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我国教育界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日常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是以投影仪、计算机等硬件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动画等方式展现在学生者面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抽象、难以口述呈现内容的直观、具体表达,便于学习者理解,增强学习干劲。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多媒体实现有效性教学是考虑学生各项情况的不二之选。如果将生硬、死板语文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出现,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能学到语文知识(教师指导必不可少)。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中,对香港的人文、经济、社会做了归纳性的描述,并称香港为“万国市场”,如果仅以文字性的描述与教师的口头表达,学生是很难想象香港在旅游、航运、贸易等是如何的繁荣昌盛(这在偏远小镇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先在网上下载关于介绍香港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看”并不是多媒体教学的唯一目的,还应该“学”。如课文中的“璀璨cuǐ càn”、“贸mào 易”等生字词,可在观看完后组织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有效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世界上最难以表达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无一不被多情人所牵挂。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发育不健全,需要更多的保护,更需要被人关爱、重视。爱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并用行动去诠释。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太过严厉或凶横,以为这样即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调皮捣蛋,认真学习。殊不知,学生内心是感到无比的恐惧与厌烦,何来学习的决心?和蔼可亲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有充分给每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是平等的爱,不可偏废;在课堂上学生太过顽皮、知识掌握不彻底,不可严厉批评,这是鼓励的爱。另外,某些学生爱好逃学,教师也不能动不动就叫其通知家长,因为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很大的伤害,如在同学面前丢脸,也会还会遭受父母的毒打等。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如家庭背景(是否单亲或留守儿童)、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努力与学生谈心,以平等、友好的姿态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这是设身处地的爱。当前,教师欺辱学生的事件多有发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损伤,这种行为无关乎爱与不爱,而是人性的问题,在道德与法律上都不可容。教师时常以《爱的奉献》教导大家心中有爱,但是,教师更应该以榜样的力量诠释这种爱,融洽课堂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更应该以课后练习为补充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从具体的量上规定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标准,以表现其对祖国花朵的关怀。其实,在应试教育尚未被真正的废止那一天其,所谓的减轻课业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此处对此不加探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表明,自身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后续的学习与练习。小学课文教育同样如此,学生的课堂学习仅是走马观花,并无特定目的,课后遗忘的情况较为多见。为此,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效的保证。课后练习的布置应该适量、适中,即难度适中,作业适量。难度适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适量考虑到应预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玩乐(儿童生性好玩,不可违背天性)。比如,简单的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生词抄写一遍或回家将课文朗诵给家长听(此任务很难把握,为此,可以任务书的形式布置,如教师在学生课本注明要求,朗诵完后家长也签名证明以完成,此为监督作用)等。
五、结语
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性情培养等作用十分明显,怎样让语文教学更加的贴合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充分发挥短短的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