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城镇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效性研究
结 题 报 告
禹州市颍川中心学校课题负责人 宋璇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实背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目前,我国城镇的家长素质悬殊比较大,不少家长家庭责任感欠缺,对教育问题较为冷漠,家庭文化氛围不浓,缺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甚至由于家长个人的不良习惯影响着子女教育,对子女教育失去控制。城镇初中生通常较有灵气,活泼好动,信息来源广,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处的社区复杂,影响、干扰源多且强度大,部分学生上学敷衍应付,积极力不高,意志力较弱。碰到困难缺乏应对的毅力和信心,行为习惯欠规范,学习欠主动性,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偏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德、不遵守纪律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镇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兄弟学校的肯定。但是冷静的分析,我们发现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大多仍停留在认同性的理解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在不少学生中有时会出现“知行不一”、“校内外不一”、“教师前后不一”、“学校家庭不一”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巩固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2、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以后,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还将衍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因此如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时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已成为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课题。
鉴于以上原因和认识,我们认为,及时科学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理性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将有利于把行为习惯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城镇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为城镇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创立的人本主义学习理沦,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以及霍根的《品德形成社会化理论》、美国的罗博特的《人际关系推理的发展性理论》等国外著名的理论。
3、初中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他们年龄在12-16岁,早熟,自我意识强,好奇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认可赞许,在思维方式上初一形象思维较强,初二初三逻辑思维较强,但对事物做全面分析还是有一定困难。行为习惯规律:先内化学生个体的道德需求、认识、信念,在化为行动习惯,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是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的过程,是统一的、多方面的影响过程。
二、研究原则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要
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协调等方面考虑,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二是指课堂教学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推进,即不仅要重视教育,还要重视德育、美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各育的和谐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3、探究性原则
课题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研究、认识规律的过程,要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同时展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发展性原则
是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部系统发展上,即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等方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民主性原则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这里,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2、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1行为习惯教育在课堂教学地渗透探索; 2行为习惯教育的制度建设;
3行为习惯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研究途径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教育效果。学校每期都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国旗法的要求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演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我保护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优秀作业评比、发明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利用“三八节”、“教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日,培养学生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加强教育、管理,在自我教育和严格约束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促进学生由管理对象向管理主人角色的转变,进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团组织活动。建立文明监督岗,积极开展纪律检查、卫生检查、学生文明习惯检查等生动有效的德育活动。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班级纪律、卫生、作业、课间操等项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公布和表彰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学生。
3、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语文、体育、健康、地理、生物和其它各类课程都要蕴含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同感。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禁止的,教师要带头禁止。各科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研究主要过程及步骤
(一)、确立课题(2008.5——2008.8)提出可行性构想,确定研究人员,准备课题申报材料,报请上级科研部门批准。
(二)、准备课题(2008.8——2008.9)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培训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三)、实施课题(2008.9——2009.4)
第一阶段(08.9——08.11)走近父母 负责人:班主任
第一步:宣传发动,教育入心
1、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2、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广播站、家长学校、校信通信息平台等多渠道营造氛围;
3、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利用课堂教学,团总支利用团队活动宣传动员。第二步:活动体验
1、组织开展“为爸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定一个作息时间表”、“陪爸妈说1小时话”等活动;
2、课堂教学渗透:讲一个爸妈的童年故事、如何帮爸妈管账的、你帮爸妈改掉什么陋习等;
3、主题班会。
第三步:家校联动,榜样示范
1、致家长一封信;
2、主题班会,家长代表发言;
3、家长在家榜样示范。第四步:反馈总结
1、家长反馈;
2、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08.11——09.3)走近老师 负责人:政教处 团支部 班主任 第一步:宣传发动
1、利用教师会、课间操、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发动师生积极参与;
2、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广播站营造氛围;
3、班主任利用班会,科任老师利用课堂教学。第二步:活动体验
1、组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颍川中心学校在校一日常规》、《班规》;
2、组织观看《汶川地震剪辑》、《升国旗仪式》、《礼仪表演汇编》;
3、课堂教学渗透:我提问题了吗,我能管住自己吗,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等;
4、主题班会;
5、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优秀作业评比、作文竞赛、发明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辩论室、课前一只歌、演讲比赛等。
6、建立文明监督岗。第三步:师生联动,榜样示范
1、致全体教师一封公开信;
2、设立学生举报箱;
3、制定《教师不为责任追究制》; 第四步:反馈总结
1、教师反馈;
2、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09.3——09.4)走近社会 负责人:政教处 团支部 班主任 第一步:实践活动
1、组织观看《交通事故录像剪辑》、《我们的家园——地球》;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五防”活动(即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火、防中毒)等公共安全自救活动;
3、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演练等; 第二步:反馈总结
1、主题班会;
2、升旗主题演讲;
3、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四阶段:(09.5——09.8)整合阶段 负责人:校教科室 课题组
1、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工作总结;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结题研究成果;
4、邀请专家结题论证;
5、推广研究成果。第五阶段;结题(09.9)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及相关对策
(一)研究的成效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实验班的卫生习惯相对其他班级比较优秀。在每两周的卫生纪律评比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最好,使得“流动红旗”永驻实验班,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卫生纪律评比中,被扣的分数越来越少,校园环境有了空前的改善。
2、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实验班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袋,整洁干净,天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两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通过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孝心、爱心教育,使实验班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教育。举行以《母爱无价》为题的主题班会后,多数学生回家做家务已形成了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并且实验班在两年中均被评为了“文明班级”,涌现了“学习方法大王”“文明学生”“卫生习惯”先进个人,在读书、征文和其他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等。
5、实验班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实验班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好的行为习惯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我校也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校学生积极踊跃,共捐款一万多元。真正看到了我校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证明我校德育教育已深入人心。
(二)研究的对策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重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结实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
十、存在的问题:
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重,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2、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3、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容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极大增加,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弱化了学生在校受到的良好教育。作为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外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
总之,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我们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方面还很滞后,我们将结合省“十一五”课题“初中学生自学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和谐教学法”进行滚动研究,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总旨,努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才干、有特长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1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科研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然而这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是一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的寄宿制双语小学,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牧民,近些年实施双语教学,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望子成龙心切,然而行为养成教育慢慢的被淡化,作为学校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去抓学生的行为教育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又该如何去渗透到孩子们的行为中呢?为了培养每个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在生活和受教育中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昔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一切良好习惯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2、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
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3、以本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本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通过相关调查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指导研究活动。
2、通过家校联合,在少先队活动中、家庭教育中渗透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五、研究原则和方法
1、研究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认知和行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既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又要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研究、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研究方法
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充分利用现代教
育资源,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
六、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作的主要工作是:
1、制定研究方案、课题实施计划。
2、建好研究队伍,形成立体网络。
3、捕捉学生行为弱点,分析行为成因,研究确立行为习惯指导内容。
4、如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10年2月)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
1、探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方法与途径。
2、立足本校实际,启动养成教育校本开发。
3、研究反思,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1年2月)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总结推广养成教育培养模式。
2、编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3、收集课题研究资料。
4、课题验收总结。
七、活动举例
1、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不能做,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得及时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违反。
2、注重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避免单一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法。在上学期,我们学校四年级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行为展演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塑造了小学生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诚信感恩、尊重他人的良好形象。
3、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儿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可开展了“弯弯腰”“文明礼仪”教育、“五个十”道德体验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语言习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注重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避免单一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法。在上学期,我们学校四年级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行为展演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塑造了小学生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诚信感恩、尊重他人的良好形象。
八、课题研究思考
1、思想重视,长抓不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共同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要高度重视,充分
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不懈努力。因此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
2、各方齐心,团结协作。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要注意各方之间的联合,各方要求要协调统一。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统一;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统一;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统一;家庭、社会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统一。各方面力量必须联合起来,整体调度,齐心协力。否则的话,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和完善。
3、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行为都会让小学生在无意识中模仿获得,因此,以身作则成了教师和家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真正实践“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作为教师更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律,始终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引领者。
4、创造条件,实践引导。
养成教育不能只是说教,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得去做,并且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通过各种载体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养成行为良好习惯的条件。如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文明
礼仪习惯;通过世界水日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节水意识;通过母亲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良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5、制度教人,规范育人。
完善制度的制定不是针对某一部分人或某一部分事,而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和事的良好结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制定各项相关制度和规范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纪律意识,在有效的各种约束下逐渐养成遵守制度、遵从理性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上级、学校等各层次制度制定的同时一定要制定本班级的制度和规范,因为班级制度和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加有效地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关乎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前程。我们为人师者必须以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为己任,绝不放松、绝不放任、绝不放弃,为国为家,为己为学生。
第三篇:公众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目录:
一、前情提要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详情
三、用户使用普通微信公众号行为习惯
四、用户使用商家微信公众号行为习惯
一、前情提要
微信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拥有超11亿的用户,月活跃用户接近5亿。公众号是微信商业化的其中一环,作为“连接”商家和用户的桥梁,其战略意义重大。微信在2014年针对公众号的动作频频,开放了很多重要的接口和功能,比如服务号每月4次群发、微信支付接口、微信小店、智能硬件接口、账号体系、打通App,等等等等,逐渐完善公众号的生态体系,让其成为微信“连接一切”的载体。
微信公众号已经推出两年多,截止到目前总数量已经接近千万,并以每天1.5万的规模增长,基于微信公众号创业在2014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不过公众号已经走过了涨粉的红利期,用户对公众号的敏感度明显下滑,部分账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章打开率也大幅度下降,实际交易率低,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公众号运营者。说明粗放式运营公众号将慢慢成为历史,精细化运营已成为必然。
要做到精细化运营,首先就要掌握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号习惯的相关数据,才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但由于微信数据的封闭,外人无法窥探其中究竟。所以契约在点点客北京研究院决定,以“普通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号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化的模式,让运营者从感性走向理性,真正触摸到用户内心的想法,以产品化的心态运营公众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契约通过自媒体公众号
移动互联网(ID:sjydhlw)向全网发布《2014年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让公众号运营者能掌握普通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号的习惯,成为我们运营好微信公众号的一把神兵利器!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详情
1、数据来源,本次调研方式主要包含微信公众号群发和朋友圈转发问卷的方式,尽量避免用户属性(比如女性大号、科技类大号等)倾向明显的渠道,努力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
2、样本数据
地域分布Top10:
年龄:
职业:
收入:
1、本次一共收集样本数为3234份,皆为最普通的微信用户;
2、用户地域分布,Top10中的Top3是广东、北京和上海,其他7个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3、用户年龄,大多集中在18-35岁之间,其中22-25岁的90后用户最为活跃,这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
4、职业,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其次是产品、技术、运营、设计、销售、客服和自由职业者;
5、收入,5000元以下和无收入者(高校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可见微信用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总结:
1、微信公众号用户和普通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分布基本相吻合,都主要分布于发达地区,大多为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还不高的90后,但是这部分用户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消费潜力巨大。
2、由于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属性,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所以公众号在做内容和活动时,也可以考虑向好玩、有趣的方向去思考,提高打开率和分享量。
3、对于公司化运营的公众号,运营人员可考虑偏年轻化,可相对较准确的抓住用户需求。三:用户使用普通微信公众号行为习惯
1、用户关注公众号数量:
1、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关注的公众号数量都在50个以下,整体占比91.32%,其中关注公众号在20个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占比为67.37%,只有极少数用户关注的公众号数量超过50个。说明微信公众号并未大规模占领个人微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有2.43%的用户没有关注过公众号,下图是该群体未关注公众号的原因:
怕骚扰和对公众号不感兴趣,是用户不关注公众号的主因,可见微信自身还需要好好培养用户使用公众号的习惯,商家在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时要提示不会骚扰他们,而且在后续的运营中也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做到服务为王。
还有28.95%的用户不知道如何关注公众号,所以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在所有与目标用户接触的节点上,用简单、明了的提示语,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而且关注流程越简单越好。
2、用户关注的公众号类型:
1、人生励志、幽默搞笑占据了公众号头把交椅,养生、时政和与工作相关的公众号也备受欢迎,可见用户对鸡汤、笑话、养生、新闻和工作技能的需求很高,这也印证了鸡汤党、养生党刷满朋友圈的现状,同时时政新闻和工作技能也是备受欢迎的必需品。
2、由于用户的年龄层次和收入不高,这或是用于励志、工作技能和旅游相关公众号获得认同的原因之一。
3、关注商家公众号的比例只有18.13%,这和商家开通公众号的数量和用户对商家公众号的认同感有关,同时也说明商家公众号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3、用户对图文推送时间的要求:
1、关于公众号文章发送时间,有人说早上8和下午6点左右,因为是上下班高峰,用户可以在地铁、公交上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有人说是中午12点左右,因为中午吃饭时间,用户有空可以看手机。也有人晚上8-10点推送,因为用户下班在家时相对空闲,有大把时间阅读公众号文章。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只能说是对了一半。一是当公众号运营者都知道到某个时间最合适推送时,那这个时候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时候,因为群发的号太多,你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二是如果给用户养成行为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推送的话,突然有天在其他时段推,反而阅读率会低。
2、用户选择居多的是18:00-20:00及20:00-22:00两个时间段,虽然上下班高峰和中午吃饭时间占比相对其他白天时间要高,但完全不能和晚上的时段相比,说明大部分用户还是希望公众号晚上进行推送,如果你的公众号属于大众类型的号,也无固定推送习惯,那么就可以考虑晚上推送。
3、如果你的公众号文章适合快速阅读,比如都是笑话、小段子、小常识等“快消品”,就可以考虑在早中晚发,时间碎片化、而且不需要集中精神去深度阅读,用户轻轻一瞟就好。但是如果是需要深度阅读的号,可以考虑晚上群发,夜深人静适合思考。
4、如果你的公众号每天固定时间推送,特别是带了“晨读”“夜话”“午间”“十点”等时间提示明显的名称,已经将用户习惯培养得很好,千万不要轻易改变群发时间。
5、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用户属性和文章特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送时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这些都不清楚,那就选择晚上发送吧。
4、用户对图文推送数量的要求: 大部分用户希望公众号一次推送1-5篇文章,其中希望推送3篇文章的用户最多。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文章太多确实会对部分用户的阅读造成压迫感。所以运营者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推送的文章不一定要多但是要精,真正能打动到用户的文章或许一篇就够了。
在对公众号的研究过程中,契约发现很多草根大号却每天都群发8篇文章,其原因主要为了提高整体阅读量,这不但可以提升广点通广告收入,而且可以增长更多的粉丝。
5、用户对图文阅读体验的要求: 在阅读体验上,用户最喜欢图文搭配合理与逻辑清晰的文章,其次是篇幅适当和排版整齐的,不但要在视觉上看着舒服,而且内容逻辑关系清晰,这需要运营者用心做好每一篇文章。
其中,对用户能否接受公众号推送与账号定位不一致的文章,契约在点点客北京研究院又做了单独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虽然偶尔接受好文章的用户占到了78.93%,但是完全接受的用户却只有6.81%。很多公众号为了追求阅读量,经常发送与账号定位无关的文章,比如汽车号发送大量的笑话、段子、养生、猎奇等文章,这或许会带来阅读量和粉丝数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由此带来的用户绝大部分是不精准的,所以会直接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发与账号定位相关的内容反而阅读量很低,二是取消订阅的粉丝越来越多。
契约不鼓励公众号运营者发送与账号定位完全无关的内容,否则不但会带来假粉丝,而且还会影响到真粉丝的用户体验。随着公众号的泛滥,用户逐渐只会留下那些与他兴趣相关,而且真正能为他提供价值的公众号,其他非兴趣所在和用户体验差的账号,只会早到用户唾弃。运营者也要定位好公众号的受众,有效的发展真粉丝,勇敢的对无效粉丝说不!
6、用户乐于分享的图文内容: 用户乐于分享的文章分为三大类,一是思想深刻、创意新颖的文章;二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文章,包括工作技能相关站34.42%、偶像写的24.8%和家乡生活动态23.82%;三是重大的时政、生活新闻。运营者可向这三个方向调整,增加分享率。
《The New Yorker》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发现容易被分享的内容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文章主题积极,读完后让读者感到兴奋;
2、让用户非常愤怒和恐慌的文章;
3、让读者觉得自己不仅聪明,而且消息灵通、见多识广;
4、实用且容易记住的内容;
5、有价值的故事。
7、公众号推广途径及用户取消关注公众号的原因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涨粉问题,几乎备受所有公众号运营者关心。契约从用户由哪些渠道关注公众号到为什么取消关注,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帮助运营者更好的获取新用户,并提高用户留存率。
7-1:用户关注公众号的途径 朋友圈已成为公众号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75.33%,所以如何让用户主动分享公众号文章,是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其中57.46%来自已关注公众号推荐,可见公众号之间的互推,也是公众号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公众号运营者可组织用户属性相近的公众号进行互推。
有39.01%的用户选择自己搜索,可见取一个受关注度高的名称,可有效增加新用户,所以微信认证开放时,一些公众号运营者抢注了很多热门词作为名称,部分也获得了不错的新增量。而且通过搜索词带来的用户,在精准度方面会比较高。
29.71%的新用户来自朋友推荐,这有线下口头推荐和线上推荐,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是来自朋友的推荐成功几率大。不过只有做得很棒的公众号,才能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
21.01%的新用户来自相关网站推荐,这个占比不高,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如果已经有网站流量资源的公众号,一定要充分挖掘来自网站的用户。
15.05%的新用户来自公众号文章底部广告推荐,占比相对较低,可见大部分用户对文广告位推荐的公众号兴趣并不大,只能以高曝光量弥补低转化率。
只有9.23%的新用户来自线下扫描二维码,因为线下扫码成本较高,而且没有任何传播性,所以商家在这方面需要做出引导,将扫码关注公众号融入到消费场景中去,提高扫码率。
由此可见,大部分公众号新增用户来自于线上,朋友圈和互推是主要渠道;一个好的名称可有效带来精准粉丝,质量高的公众号会通过朋友间口碑传播,广点通广告位可通过加大曝光弥补转化率不足,线下扫二维码方式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推广公众号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做出立体式的推广,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7-2:取消关注公众号的原因 随着公众号的泛滥,信息冗余的加速,公众号掉粉已经成了正常现象,部分账号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大势所趋,无法完全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楚了解用户为什么取消关注,并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期降低取消关注率。
推送的内容不感兴趣是公众号用户最大杀手,所以运营者需要紧贴公众号定位,将最好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当你的内容无法吸引用户的时候,用户在你这里无法获取想要的内容,必然会取消关注。目前大部分公众号还是以媒体属性为主,内容为王规则依然适用。
有67.67%的用户对广告和推销商品表现出厌恶感,广告是目前很多公众号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用户却非常反感,所以运营者不但要注意广告的频率,更要注重广告的质量,在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平衡。对于长期不更新文章的公众号,取消关注的可能性只有45.48%,这或许是用户期待更新,又或是长期不更新导致排名靠下,用户没有来得及清理。除非是实用性很强的公众号,否则长期不更新文章,必然也会遭到用户的取消关注。
公众号的功能主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如果开发出来的各项功能体验较差,也会遭到用户的抛弃。目前的公众号依然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以功能为主要核心价值的公众号目前处于少数,这或是只有25.92%的用户选择因为功能体验较差才取消关注公众号。
只有6.02%的用户在享受到优惠后取消关注公众号,这个比例相对较低。这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商家,在通过优惠活动吸引粉丝时,都可以放心大胆一点,毕竟享受完优惠后取消关注的只是少数用户。
根据以上数据,契约提出运营普通微信公众号的8个要点:
1、朋友圈和互推是最佳涨粉渠道
2、正确引导关注,关注流程便捷
3、推送时间一般选晚上4、3-5条图文最受用户欢迎
5、文章排版美观、逻辑清晰
6、内容为王,服务为王
7、广告和骚扰信息是粉丝杀手
8、朋友圈是把双刃剑,恶意营销是毒
四:用户使用商家微信公众号行为习惯
1:关注过商家公众号的用户比例 40.77%的用户从未关注过商家的公众号,还有25.98%的用户关注后又取消关注,只有33.25%的用户表示关注商家公众号,可见商家公众号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对于用户为什么不关注商家公众号,契约在点点客北京研究院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发现39.81%和29.21%的用户分别表示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和怕骚扰,这是用户不关注商家公众号的最大杀手。可见很多公众号还是老板思维、打扰式营销思维,并没有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或者对用户的打扰过多,导致用户对商家公众号望而却步。
24.40%的用户表示商家公众号缺乏亮点,这说明商家还需要加强公众号运营,给用户真正的提供价值,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摆设,才能吸引用户持续关注。
还有14.29%的用户表示没遇到过商家公众号,可见商家还需要多对自己的公众号进行有效曝光,并用正确的方法提示用户关注。
2:用户都关注了哪些类型的商家公众号 最受欢迎的Top5有旅游休闲、银行理财、餐饮外卖、电商购物和学校培训机构的。这些都和每个用户的生活、理财、购物、工作息息相关,而且都属于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的行业。另外,这也得益于这几个行业对微信公众号的重视,为用户体提供真正价值。
3:用户关注商家公众号的原因 领取商家优惠、参与抽奖,查询商家信息和获取商家服务,是用户关注商家公众号的主要原因。可见除了用优惠活动来吸引用户外,在公众号上提供实用的服务,也能打动用户的关注。
对于用户日常获取商家信息/服务的方式,契约在点点客北京研究院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绝大部分用户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获取商家信息/服务,可见用户已经习惯了被动接收商家群发的消息,通过自定义菜单、
第四篇: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姚莉 王艳玲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12年4月我们加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本次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一年级一(1)、一(2)两个班。发放83分问卷,回收83份,回收率100%。
调查时间:2012年5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5部分。
三、调查结果 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96.4%)看见别人问才问(3.6%)低头走过(0%)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71.1%)偶尔使用(28.9%)从不使用(0%)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0%)有时会说(28.9%)从来不说(71.1%)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2.4%)有时(31.3%)从不(66.3%)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91.6%)需要提醒(8.4%)做不到(0%)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3.6%)没有经常这样做(66.3%)有时这样做(30.1%)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53.0%)有时会捡起来(45.8%)装作没看见(1.2%)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32.5%)有时擦(41.0%)从来不擦(26.5%)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62.7 %)大多时间整洁干净(36.1%)偶尔整洁干净(1.2%)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0 %)有时会去(15.7%)从不去(84.3%)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69.8%)1元以内(15.7%)1元以上(14.5%)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88.0%)不会(1.2%)有时会(10.8%)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15.7%)没有(83.1%)经常乱写乱画(1.2%)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55.4 %)自己做一些(37.3%)大部分家长帮着做(7.3%)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44.6%)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30.1%)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25.3%)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60.2 %)有时帮助(38.6 %)从不帮助(1.2%)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54.2 %)和同学理论(42.2 %)动手打架(3.6 %)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89.2 %)视而不见(10.8 %)笑话他(0 %)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56.1%)教育下承认(33.7%)不承认(1.2%)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91.6%)交给家长(8.4%)自己留着(0 %)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能(91.6%)不能(1.2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7.2%)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47.0%)不会(4.9 %)有时会(48.1%)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57.8%)被督促完成(42.2%)不完成(0 %)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22.9%)有时检查修改(52.7 %)从不检查(14.4 %)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33.7 %)
偶尔阅读(61.4 %)不阅读(4.8%)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文明礼仪习惯方面
(1)在尊敬师长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从96.4%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这一数据便可看出。
(2)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显示,有28.9%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只是偶尔使用,有28.9%的学生有时会说脏话,这说明他们对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
(3)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有66.3%的同学在课间从不追逐打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文明游戏,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4)大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仍有8.4%的学生在听到国歌响起时,需要提醒才知道立正敬礼,这还需要日后强调和训练。
2、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
(1)缺乏卫生公德意识,在卫生行为上比较被动。有30.1%的学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只有50.3%的学生见到地上有脏物时能赶快捡起来,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卫生意识,在卫生行为上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每天来到教室,只有32.5%的学生能坚持擦桌椅,红领巾每天都能整洁干净的学生有62.7%,这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意识不够强烈。
(3)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虽然我们在校时明确规定不准去校外的小摊上买零食,但是仍有15.7%的学生还是会去光顾小摊,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不知道辨别食品的好坏。
3、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习惯。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完全自己做的有55.4%,自己做一些的有37.3,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事事依赖家长变为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大部分学生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9.8%的学生没有零花钱,仍有14.5%的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在1元以上,要告诫学生,我们现在用的钱都是家长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去攀比。88%的学生用完水电会自觉的开关,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节约水电意识。
(3)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查显示,25.3%的学生每天在看看电视都舍不得离开,这种过度迷恋电视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
4、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1)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调查显示,遇见有困难的人时,60.2%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赞赏。38.6%的同学选择有时会帮助,说明他们也有初步的关心、帮助人得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还需日后强化。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的意识不强。和同学发生冲突时,42.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理论,3.6%的同学甚至动手打架,说明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发生问题时不能主动谦让,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在同学有错误时,1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主动的帮助,也反映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够。
(3)少部分同学犯了错误后不能主动、及时地承认错误,必须是在父母或 老师的教育下承认错误。
(4)绝大多数同学很诚实,在捡到东西之后没有选择自己留着,而是交给老师或者家长。
5、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自觉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下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教师从开学初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反复的检查督促,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错,91.6%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老师或者班干部的提醒。
(2)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47%的学生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4.9%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力争打造一个气氛宽松、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3)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地作业习惯没养成。调查显示,42.2%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而是要靠家长、教师的督促。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同时,完成作业后,能够主动检查并修改的学生只有22.9%,绝大多数学生不检查。这就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错误现象大量存在。
(4)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柯路普斯卡亚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除学好课本外,应指导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低年级学生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只有3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阅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下一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五、采取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 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 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上述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 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 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 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 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 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 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 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 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 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 培养每一棵幼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
附: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一年级)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一年级)
一、学生及父母基本情况:
班级: 姓名: 性别: 父亲工作及单位: 母亲工作及单位: 是否独生子女: 若不是有兄妹 人
主要随(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它亲人)生活
二、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括号里打“√”)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看见别人问才问()低头走过()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有时会说()从来不说()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有时()从不()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需要提醒()做不到()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没有经常这样做()有时这样做()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有时擦()从来不擦()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大多时间整洁干净()偶尔整洁干净()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有时会去()从不去()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1元以内()1元以上()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不会()有时会()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没有()经常乱写乱画()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自己做一些()大部分家长帮着做()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
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有时帮助()从不帮助()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和同学理论()动手打架()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视而不见()笑话他()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交给家长()自己留着()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能()不能()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不会()有时会()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不阅读())
第五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王欣 刘影
一、调查目的1.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现状。
2.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3.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12年5月10日到5月25日
对象与范围:低中高确定三个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好中差选定
120名学生、6名教师、120名家长。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个案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访谈法:师生座谈会
三、调查结果:
(一)行为习惯
(1)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主动问好被动低头走过
90%9%1%
(2)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80%16%4%
(3)每次吃饭前洗手:每次都洗手有时洗手太脏了就洗手87%10%3%
(4)教学楼内发现脏物:主动捡起赶快捡起来 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80%17%3%
(5)主动帮有困难的人 : 主动帮助有时帮助从不帮助
76%21%3%
(6)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主动谦让 : 能谦让和同学理论动手打架71%25%4%
(7)做错事时主动承认 : 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
73%22%5%
(8)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 交给老师交给家长自己留着
90%9%1%
(二)学习习惯
(1)上课前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具: 所有相关准备部分准备没有准备67%31%2%
(2)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偶尔预习不预习
68%26%6%
(3)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经常复习偶尔复习不复习55%39%5%
(4)小组讨论大胆发表意见:大胆发表听别人发表不参与讨论80%17%3%
(5)对于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 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78%20%2%
(6)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 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
70%27%3%
(7)对于写字姿势能做到: 三个一被提醒时才能做到从不注意写字姿势
55%32%13%
(8)对于课外读物经常阅读: 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不阅读
61%32%7%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举措。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校报、橱窗,甚至楼道、厕所等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有学生自编的儿歌。学校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文明班级、优秀集体、四好少年、优秀小报、儿歌等。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举办家长学校,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信息。
这次调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
(二)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有90%的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大多数同学做得好,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有4%的学生与别人交流从不使用礼貌用语,尤其是课后和校外。这与个别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系,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2)有3%的学生手太脏了才洗,有3%的学生发现教学楼脏物装作没看见,说明在保持教学楼卫生方面较被动。今后卫生宣传的力度应再加强,引起足够的重视。
(3)有3%的学生从不帮助有困难的人,4%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动手打架,5%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中、高年级尤为突出),原因: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影响;二是不良家庭教育影响,重智轻德、唯我独尊,同学之间缺少热情。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口是心非,没有正义感和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抓好学生习惯养成,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有90%的学生捡到东西能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
(4)98%的学生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有68%的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而且对不解的问题做上了记号,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使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吃透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5)同学之间合作讨论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80%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从讨论的动机看,有的学生因教师下命令而讨论,合作讨论应该是学生自觉的需要,而非教师的指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6)能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超过一半,但学生订正作业习惯有待改进。从调查看27%的学生有时检查修改,甚至于3%的学生从不检查。这一些行为表现,应引起充分重视。
(7)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容乐观,有13%的学生从不注意写字的姿势,有32%的学生要在别人的提醒下才能做到,这就要引起教低年级教师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写字姿势的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要从一年级抓起。
(8)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39%,导致学生知识面窄,6%学生对新知识从不预习,5%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从不复习,造成学困生转化效果差,难度
大。原因:与教师课堂评价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有关系,与个别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检查有关系。
五、采取的对策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内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种多渠道、多个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反复复的、长时间的训练而成。
1、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相当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的时候,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形成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被及时发现也容易纠正,但是如果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定形的时候,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不说,也不容易矫治。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还是容易改了又犯,犯了又改,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完全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放手,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2、有步骤的发展,循序渐进。
在小学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能所有的好习惯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我们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有步骤的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由简到难的稳定地持续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的提高,知识量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比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习惯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凡是不遵循规律的,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实际的,也是弊大于利的。
3、要求要严格,配合要密切。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不够强,一些良好学习习惯虽然容易产生,但也容易消退。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对学生来说,还要以放在课堂上进行为主。对他们要求要严格,反复强化,直到巩固为止。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执行,让学生自觉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不能单纯的只讲要求,还应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精心的备课,细心的指导,反复的训练,认真的检查,严格去督促每位学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要步调一致,不能各个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老师树立榜样,习惯好形成。
老师、家长的榜样力量,对学生来说是隐形的,又是极其重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老师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光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活生生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极力宣扬,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榜样,绝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全方面提高,提倡相互促进。
学生生活在集体里,整个班级的的好习惯的氛围很重要。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果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粗心大意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从学习上出发,要注重整体发展,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全方面提高,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