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十一)
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国培像一盏指路明灯,给我们这些迷惘的农村教师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听了老师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讲座和专家名师的互助,欣赏了案例评析后,我受获很多。由于培训的时间很短,下面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感受。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有种困惑:作文不需要说谎,但不说谎又写不出作文。的确这样,学生一直是怕写作文的。每次写作文,都是绞尽脑汁,偷窃作文选,有的仅是应付几句完事。写得好的,往往只是一小撮学生。其实,我认为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说谎话,不瞎编乱造,要随心所欲,放胆去写就行。正如初学走路的婴儿,第一步是迈开步,自己走,至于走得直不直,稳不稳,并不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陶行知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作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
一个刚学写作文不久的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小梁,他一次在题目为《我的愿望》中是这样写的:我的愿望是能天天穿上干净衣服上学„„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是就在上周一晚上,我和爷爷在一起睡,早上醒来一摸,旁边没人了,起来一看,爷爷正倒在床边,紧闭双眼,全身冰凉„„奶奶的眼睛花了,瞅不清东西。所以,我从小就羡慕别的同学有干净衣服穿,他们的妈妈还能给他们洗澡„„是啊,一个苦难家庭的孩子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愿望,我觉得文字是那样的感人,穿干净衣服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讲,是多么自然的事,可他呢?他多想多想啊!所以,把真实的情感写出来,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哪怕对于别人来讲,是那么滑稽和不可理喻。教六年级时,有一个男孩亚南偷偷地暗恋上本班一个女生,他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秘密:刘老师,我有一件事想对您说,我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孩,她瓜子脸,小嘴,梳着马尾辫子„„她是那样的美丽,学习也是一流的,不知是她的“人品”还是她的“温柔”打动了我,我将永远“爱”着她!哈哈,早恋,我后来偷偷地调查了他的目标,又找到了男孩,没有批评他,只是鼓励他现在要好好学习,把心用在学习上,为他保守了这个秘密。我想他对我说了真话,写出了自己的真是想法,把心都掏出来了。细看语言文字,是那样优美,我想:以他的水平,他或许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将来还会成为作家。保留最真实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是多么重要。
现在已就读高中的小光同学,他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难忘:那也是正值夏季的这个季节,下午放学后,他的一个伙伴和朋友去水库游泳时,不幸被水魔夺去了生命。他后来在写自己的朋友一文中写到——“听到这个噩耗,就想牛粪上泼了一层香油”,这一句话我以前没有听过,直到现在我也没再听过,我觉得很特别又难以理解,我对“牛粪上泼香油”反思了许久,既好笑又特别。但是,这至少是在创新,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激发灵感,从而创作,这也是值得保护的!这样我又想起了大胆的女作家卫慧,人称用身体语言来写作的,她的作品敢于表达,让我折服。
还有名学生写《我的奶奶》时,真实地记述了妈妈和婶婶把奶奶当“包袱”,不想赡养奶奶的事,读后让人心灵受到震撼。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所以富有真情实感。而在当前某些地区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有些作文教学出现了模式化、公式化的倾向。如写《我的老师》,老师不是夜深了还在备课,就是带病坚持上课;写《一件好事》,不是助人为乐,就是拾金不昧。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背作文,结果考试时,全班学生的作文如出一辙。这样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造情”,弄虚作假的痕迹十分明显,哪里谈得上丝毫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消失怠尽,而且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创造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反复教育学生写真人真事,克服写“模式作文”、“应试作文”的倾向。
其实,学生们从写日记起就要鼓励写真实的感受,不写虚假的胡乱编造的东西,只要写了就好,写了就是一种学习,一次进步。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认为,写作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们就会本能的使用“写作”来表达。所以,保留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经历中写作,在成长中写作,在真实中写作。
国培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掌握了很多专家和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对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教育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但我们教师仍可以在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观念的过程中,透过点滴积累和细微发现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我们在借鉴学到的优秀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运用,注重探索研究。这样,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应是一种充满感情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是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会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培训学校结合自己这次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启发学生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情趣,用心灵去诵读。因为如果通过设身处地的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品味情感内蕴,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做到以声传情,读出神韵,读出情味,以情动人,以情促情,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使其受到强烈的感染。
如在教《穷人》一课时,对课文中反映人物内心的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领略了桑娜的善良及内心的矛盾,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思索了作者这样写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我移情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同学们都不禁泪水湿襟。
小学语文课文是借文字语言来形象地反映客观生活的。这些语言不是直接了当的直释生活,而是通过生动如画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丰富多彩的感情来感染和教育人。因而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拓展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让学生结合文中插图想象小女孩会对奶奶说什么?并让他们在插图旁写下来,大多同学都写出了感人肺腑之言:奶奶,这个世界没有温暖,没有食物,快带我走吧;奶奶你是我的唯一亲人,我太思念您了;奶奶,快把我带到温暖的天堂去吧、、、、、。此时此刻,同学们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面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大多文章作者的表达情感不是直接传授给读者的,而是间接地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来表达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要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在语言文字中细细品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内容,体验情感,去领会文章的意思。
如教《匆匆》一课时,当读到“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怎样的匆匆呢?”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到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所以,如果阅读教学重视人文熏陶,情感教育,而不是架空分析,以空洞的说教代替形象的感染,情感的陶冶,是不可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才能学到知识,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下语文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极强,内涵极为丰富的学科。在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特为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一种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脑子“活”起来,让学生不至于觉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新课导入。
许多老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置不同的开头导入方式,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语文的情境。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方法多样,灵活多变。
三、重视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编排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
独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在阅读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具体表述,从而进一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而努力!
小学三年级学生逐渐开始些的作文了,要求写300字左右,这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从二年级升刚到三年级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件难事。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写?写什么?大部分同学不能够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把所见所闻写出来。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平时活动少,见识也有限,也没有以前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自由活动了:推铁环的不见了,自制旋子不见了,踢毽子、跳房子,爬树抓鸟掏鸟窝没有了,网蜻蜓逮蝉蜕也没有了,找蘑菇捕鱼更不见了踪迹;缺少了这些童年的快乐,写什么?又能写些什么呢?确实为难。那么,就只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一些课内积累到的词语与课外书籍中的好词好句,指导学生写变化的世界,写身边的人,写自己希望的事情。尽量从自己身边开始,从自己喜好的东西和实物入手。
浅谈教师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三年多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应局限于当下,而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己。而远程教育培训给了我们继续学习的好机会,我们更要把握好机会。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正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我们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老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才不至于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它贯穿于从学前教育一直到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岗位、知识结构等的稳定性不断减弱,生存的需要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并且要学会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和学习方法给予者的老师来说,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点。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为了帮助和促进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上是我针对教师如何实践终身学习,根据自己经历所谈的一些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再接再厉,把终身学习理念落实得更好,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师。
指导学生的朗读
1、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2、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甚至有的学生自卑思想重,不敢张嘴大声朗读。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4、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
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第四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朗读训练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不必要的提问多,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二、慎用多媒体课件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三、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热衷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如:阅读教学不是以读书为重点,而是以讨论为主导。读一段课文没有半分钟,而安排讨论却用了3——5分钟。那些专业的术语读起来比较拗口,我就想利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
四、课堂教学要追求“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如有的老师在教第六册《燕子》时,首先就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过际。
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第五篇:2013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2013年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困惑一: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低段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 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 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
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 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 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 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
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 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 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二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 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节观,做 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
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 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对策: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他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
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困惑三: 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对策: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到领悟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