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了解新疆民 的风格特点与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学唱—讨论—表演
3、知识与技能:在视唱乐谱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视唱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及歌曲的情绪处理。教学难点:新疆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它是一首 F小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流畅,节奏具有舞蹈性。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现实生活告诉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歌曲共分九句,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西部歌王”王洛宾(1913—1996)
教学过程:
一、了解民俗,提高学习兴趣
这首歌曲情绪热烈、欢畅,速度较快,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这种风格的歌 曲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叫《青春舞曲》,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热情奔放的 性格。
三、学习新歌
(一)模唱旋律,解决难点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青春舞曲》,旋律十分欢快、活泼,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难点练习:X.XXX
X.X
X.XXX
X
再次“哼唱”旋律。(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唱的时候第一拍要强一 把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聆听、模唱旋律】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小组用口风琴自学。(自学会演唱和吹奏)
2、检查各小组自学情况。(学生相互评价)
3、难点练习:别的那哟哟?别的那哟哟?(“别”字语气稍微加重,要唱得连贯,老师范唱)
4、分析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作者用轻松、俏皮的语言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
5、齐唱(速度快些,唱出积极、乐观、欢快的情绪)。
6、齐奏(老师示范难点部分的旋律)。
课后记: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反思这节音乐课,我感受颇深,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由此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和向往。通过对歌曲《青春舞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新疆民歌的情绪及风格特点,同时感受与想象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告戒人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因为青春一去不复返。通过一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为了更好的贯穿课改的理念,在这堂课上,我加强了学生的活动,这中间,包括有学生的视唱,朗诵以及学生的节奏配合,还要求学生在思维上的活动,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
音乐教材非常在重视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加强了与语文,地理等横向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亲自参与,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音乐教师,我的语言不够丰富,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多看书,提高文化素养,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巧妙设计,选择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校的美育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第六课 京韵(第1课时)(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
第六课 京韵(第1课时)(新人教五下
音乐教案)
第六课京韵(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
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
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
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
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1.从戏曲知识导入。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即京胡、月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第三篇: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三、四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三、四课时(新人教
三下音乐教案)
www.5y
kj.co
m 第五单元小乐队第一、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四三拍的律动变化。
2、了解有关圆号——法国号的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踏着圆号吹奏的乐曲进入教室。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着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教师分句教唱,注意乐句间的完整性。
3、启发、提示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6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做律动。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声势,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自制简单小乐器
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可参照教材中的示范,指定各组所需完成的乐器制作;更可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乐器类型。还可指定学生准备下节课上需完成自制乐器的材料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条件,特别是教学时间自主选择此项教学的要求和难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做律动等活动,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重点难点:
1、学生用自制的简单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并从中体会创造与合作的乐趣,以及培养学生关注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乐器会有不同的音乐变化这一问题。
2、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注意协调性。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背唱《法国号》这首歌曲。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注意对比明显。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歌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评价。并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变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别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1)3/4xoo|(建议用皮质类、金属类)
(2)3/4oxx|。
特殊音响的乐器根据其发音特点,由教师现场决定其分类。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并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是(1)(2)的哪一种节奏型。
5、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相互合作的能力)。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www.5y
kj.co
m
第四篇: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三、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三、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第三、四、五课时
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
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里我们听到了很多种钟表的声音,有大钟、小钟、报时钟„„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非常贴切,这首乐曲就是描写发生在钟表店里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今天欣赏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课前准备:荡秋千录像。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生练习
二、导入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七年级 音乐教案 上册 4单元 1课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学唱、视唱、演唱、欣赏、讨论、分析
情感与价值态度观: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难点: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优盘、教案。【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
黄河船夫的身影,凝聚着华夏五千年不怕乌云压顶、不怕浪涛如山、一路咆哮、拥抱大海的民族精神!黄河船夫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 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幅原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音乐知识: 什么是民歌?
——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 黄河简介:
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大海。黄河上中游河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李白就有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1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歌曲表达什么?赞美什么? ——歌曲 描写了黄河的艰险和迷人
奔腾咆哮、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表达了黄河船夫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 :
——歌曲的调式、节拍、速度、风格特点。《黄河船夫曲》 调式:G大调 拍子:四四拍 速度:中速
风格:粗犷 高亢 自然 豪放
1、学唱简谱
——了解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2、学唱歌词、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拓展练习:
4、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
5、跟着视频有感情演唱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民歌,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
2、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二、以后我们还要学其他民族歌曲 欣赏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