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

时间:2019-05-13 00: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

第一篇: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 兴隆中心小学 姚全华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石。

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看似简单,但容易流入枯燥和单调,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计算又是错误率较高的。新课改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准确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年级段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一、要注重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必须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要注重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注重错题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要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懂理,能算到熟算,巧算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龙河中心学校 孙 宁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新课程删掉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但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计算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算理算法

计算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道理。计算的算法是指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正确把握算法,让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计算。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确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让学生把握抽象的计算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教学中要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究、算法的构建中去。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提示学生求“24×13就是求什么?根据我们已有的计算经验,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及小组交流,不难得出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先求3个24,再求10个24,最后把两次算得的

结果相加。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了算理,在尝试与探究中掌握了算法。

2.提倡算法多样,重视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并组织学生正确分析比较、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肯定有创意的算法和比较便捷的算法。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多样化仅仅是一个过程,算法的优化才是目标。在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呈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再通过对比分析、合作交流,逐步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哪种方法有缺陷,在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逐步趋近优化的基本算法。

二、加强口算和估算 1.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口算在小学阶段贯穿于计算教学的全过程,是笔算、估算和其他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面。小学低中年级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最基本的计算内容,务必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形成技能。在教学有关计算时如果需要一定的口算基础,教师必须在新授前对需要用到的口算进行适当的复习训练。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两位数乘三位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几×几+几”的口算练习。口算训练以听算和视算为主,尽量少采用效率比较低的口答方式。2.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数学方法,它是一种近似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比较简便的方法知道计算结果的范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方法。常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取近似数进行估算,例如凑整估算、取中间数估算、看数位估算等,有时结合具体情况可以运用数的整除特征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估算。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一是培养计算前的估算意识。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算前估算,学生知道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为下面精确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判断依据。二是培养算后的估算意识。计算后要多问:计算结果是否在 估算的范围?用估一估的方法看看结果是不是差不多?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另外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如果教师坚持指导学生在算前算后估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三、精心组织计算训练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都是随着知识积累和相应的训练而提高的,计算教学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突出计算要点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弄清算理和算法后,要及时针对新知要点进行练习。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要突出练习积的对位;学习万以内加减法时,要突出练习进位和退位,特别是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在组织练习时,一方面要讲究效率,多练新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组织集体练习,尽量少用

口答,因为口答只有少数几个人积极参与,多数人观望,效率比较低。

2.加强比较辨析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专项练习后,教师可多出一些题组练习,让学生通过求同进一步把握算法的本质,通过求异分清相混相异的知识。例如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后可出如下一些题组:

题组一:35+5×20 63÷3×8 35+5-20 63-3×8 题组二:80-30×2 72÷12×2(80-30)×2 72÷(12×2)题组三:100-25-65 100-(25+65)135-(63+37)135-63-37 题组一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题组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题组三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减法的一个基本性质。3.培养计算智慧

学生的计算智慧主要体现在算法的自觉迁移与类化和算法灵活简便两个方面。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把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可出一些综合性、变式性、灵活性、拓展性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一练、试一试,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横向、纵向等方面的比较,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让学生养成要求简算时才去用简便方法计算,在平时的四则计算中也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养成优化算法的习惯。

总之,我们时刻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准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教学,多动脑,多思考,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计算教学。唯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教学充满情趣,才能让它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一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能做100以内比较容易的加、减法.2.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3.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他们的推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二年级学生在做乘法应用题时,有的能用连加法计算,有些采取另外一种加法是把人数作为相同数相加。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三,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正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如学生在计算250×24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250×24=250×(20+4)=250×20+250=5000+250=5250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试想,我们的老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质,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学生在计算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要轻易的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

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运用多种手段,体验学习过程

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新鲜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在课堂上基本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式:

(一)自主性学习形式:

1.让学生有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的机会。例如我在教《通分》时,出示几组信息:面包的蛋白质含量是3/20、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4/

15、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是7/30,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几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有的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比较、有的学生化成小数后再比较、有的学生把分子化成一样后再比较、有的学生用了通分的办法。因为这个比较用以前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加工、去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动口、动手的机会,能有成功的体验。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纵观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等等学习形式花样百出,但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形式的教学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独立思考,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将是“个别优秀生的表演”,没有独立思考的体验将是“空体验”。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教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例举了很多百分数的实例,在学生已经有百分数的初步表象后,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当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发现大部分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要阐述时,再提出新的要求:“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合作性学习形式:

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资源的共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组内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等优良品质。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我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我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尊重小组其他成员,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我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课时,因为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拿出材料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造性学习形式,创新

其实质是创造性,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

1.学情分层次,给学生创新机会。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知识结构分层次,增强创新意识。所谓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创新之后,形成的认知结构。教学要求一般分为认识、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比如:认识一位小数,第一步认识零点几的小数,第二步认识几点几的小数,第三步学习一位小数的读、写。这样由浅入深,分层次安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知识依靠点、新知生长点、创新立足点,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

3.指导评价分层次,激励学生创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应视儿童的差异为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评价,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比如分层指导对学困生要做到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注意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指导学生用抓旧知识、抓特征的方法去寻求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时,不责怪学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气鼓励他们再试试,对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鼓励求异,让学生敢创新求异才能创新。

创新教学离不开教学民主、师生和谐与激励手段的有机配合。教学民主目的是发挥师生双方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讨论交流来解决,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除了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制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讲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曾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丢番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可是他的生平却没有人知道,人们只能从他的碑文中大致推算他的年龄。他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他的生命的1/6是幸福童年,再活了生命的1/2,他长出了密密的胡须,又过了生命的1/7,他结婚了。5年后,他得了头胎儿子,可是儿子只活了父亲生命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又活了4年也与世长辞了。”同学们被这个生动而悲惨的故事吸引了。当我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世人,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活了多大岁数吗?”“能!”一种激动的感情油然而发,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能算出丢番都爷爷的年龄。

三、注重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

《课标》中描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时用了“体验”这一动词,强调了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一、现象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

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许多教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经过一个月的校内调查,在同事的协助下,我们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如将“÷”看成“+”;“0.93”写成“0.98”;“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 -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四、对策 :我们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2.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

3.优化策略,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

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

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实现课堂科学性和新颖性。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巧设问题的情境,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进而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上述各个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

怎样写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使反应的而非反思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使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事错误的。

二、智慧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智慧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事“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的教学走向理智型的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区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她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她不仅能“|做 ”,还应当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去开展。简单地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苏俄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中灌输数学” 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受通常不一样。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方式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不叫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使很难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完成教学。比如平时我们在上课的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的很清楚明白了,但反馈后却发现很多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的。说明了我们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等经理对于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有价值、可用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作出反思。

2、学生的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得好。在新课标中,有些习题,如最优化方案,让学生去选择租车、买票等方案,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接法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们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时一致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开展有意义的讨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互相听课、做课后分析等。

4、专业学习

多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教学资料,能帮助我们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

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和反思不再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里,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那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那些更带有普片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可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后东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教师的职业需要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使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随笔是数学日记的特殊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和潜能,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本文是笔者近几年来对数学随笔的研究的汇报,从对数学随笔的理解、内容、注意点、及意义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及体会。从而让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让老师和孩子们在随笔这样一个温馨的摇篮里共同茁壮成长。

一、数学随笔的诠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与语文日记为榜样的数学日记逐渐火热起来,教师们都想通过数学日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但由于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日记是指每天一记,但对于数学而言这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写数学日记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好的内容、题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所以把数学日记词改成数学随笔,旨在写数学随想不受时间、不受任何规定的情况下有感而发,学生不因“日记”这个头疼的字眼而失去兴趣,对随笔这个新名词有所吸引,从而学生乐意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和潜能,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视野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数学随笔的内容

学生写数学方面的素材不是很多,所以教师要及时给孩子提供一些素材,但素材从何而来,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发现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写:

1、对某一道题的理解

这是最常用的素材,学生可就数学书上或课外书上的某一道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果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那就更有写的价值了。例如: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铺地锦”方法后,一位同学就在随笔中写道:“„铺地锦‟不仅仅适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也适用于任何位数乘任何位数,并把自己的试验过程一一记录下来,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再如当学了“142857”这个神奇的数,一学生想到除1-6这几个数乘142857得数与1、4、2、8、5、7这几个数字有关,其余的数与它相乘是否有关呢?于是写下了一篇让我们大家都为之骄傲的好随笔。从一篇篇随笔中我们就能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不可估量的学习能力。

2、编一个数学童话

想象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会想象才会思考。而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捷径之路。编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乐意主动去做的事情。为此,可以让学生把某一知识点编成一篇数学童话,在编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编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编的过程中温习了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学生把0与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编成了《调皮的0》、把吨、千克、克三个质量单位编成了《质量家族中的一次争吵》、把周期问题编成了《小猴子过生日》等,这些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愉悦的写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3、自己的心里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与教师的之间不再那么亲密,或多或少有些隔阂,他们有着自己 的想法,数学随笔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的场所。所以随笔中学生可以把最近在数学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写下来,把自己最近存在的心理想法写下来,让老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消除他们的一切顾虑,在他们的学习上及时地进行帮助,在心灵上及时地进行抚慰。

4、生活中遇到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鼓励孩子及时地把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写到随笔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如:低年级可以写买卖的计算问题、中年级可以写生活中碰到的买彩票、摸奖等可能性的概率问题、高年级中的打折、利息等实际问题。当然,具体要根据各个年级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目的地去写,让学生把近来所学的知识点联系到生活实际,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5、读报后所思所想

目前针对孩子们看的数学类报刊杂志也特别多,所以可以就学生所看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就其一个内容进行续写或就其一道题目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如:一位学生看了《小学生数学报》上的童话故事《非洲历险记》,非常感兴趣,每次都续编故事,然后期待下一期的报纸,看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是否和他想得一样,虽然机会渺小,但从中他感受到了快乐。

6、学习小结

数学随笔还可以如同语文中的摘抄,把一个单元或一个时间段所学的知识点一一记录下来,写下近来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这一单元后,写下了这样一篇随笔:近来我们学习了三角形这一单元,收获可真多,我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我的疑惑是既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什么桌子、椅子都做成三角形呢?这样的巩固复习是学生自发的,这样可爱的疑问是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方式还怕学生学不好数学,不喜欢数学吗?

三、写数学随笔的注意点

1、多看相关书籍

目前小学生数学编辑部越来越多,如《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小学生学习报》等等,他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文化“点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陪着孩子一起看一些数学类的文章、知识,让他们从中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数学的思想方法逐步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从文中认识华罗庚、艾尔迪什等中外数学家,知道数学家们的学习经历,学习数学家们这种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数学的博大和精深,得到情感的润泽和熏陶。

2、做到身先士卒

要让学生主动去写随笔,教师首先要做到,做好表率作用。作为新课程引导下的教师更应该多学、多看、多练笔,加强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随笔记录下来,然后及时读给孩子们听,由于有了老师的引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也会模仿老师把自己一天所学的知识或疑惑记录下来,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平台。

3、做好辅导工作

让学生主动去写、去思、去想,关键之一是要及时做好辅导工作。对于一个新的事物,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让这颗好奇之心保质时间有多长,就取决于教师能否成为一个有一定容量、能及时调节温度的人。应从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心理等多方面做好辅导工作。对于一些初写者可以提供一种格式:

(1)近来数学课的内容:

(2)理解得最好的地方:

(3)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4)我的另类想法:

(5)举例(生活中的关于这一内容的数学问题):

4、及时表扬鼓励

学生体验到一次成功,就会激起他无数次想获得成功的愿望。所以我们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当学生主动写时,应该及时采用加星或鼓励性语言加以肯定;当学生写得很进步时,应及时帮他打印,张贴于数学乐园中并组织投稿;当学生的作品发表时,应让他在全班进行范读,激起他们写随笔的积极性,从而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数学随笔的意义

数学随笔它是整合各学科的媒介,是联系生活的桥梁,是迸发创新的小屋,是敞开心扉的场所,是体验成功的乐园,是促进教学相长的纽带……对于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它至少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1、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课标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让学生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接触初步的数学文化,对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撰写数学随笔是一种提升文化素养的手段。在撰写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魅力;在撰写中学生能认识中外的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来源等;在撰写中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有效地培养;在撰写中学生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各方面获得和谐发展。

2、有效促进学生反思

伟大的数学家乔治波利来说过:“没有任何问题能解决得十全十美,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会提高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反思是学习数学的真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真谛的最好方法。而写数学随笔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反思能力。通过撰写随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再回顾这些随笔,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省,这对于使学生看清自己过去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的总结,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结果自我负责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3、丰富多样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随笔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随笔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随笔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而且,数学随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随笔有利于数学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能力。

数学随笔是伴随着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是以学生为本的知识反馈与巩固的有效手段,关注了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孩子们撰写数学随笔让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心致力于数学随笔的研究,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摇篮里茁壮成长。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而草率答题,或注意力不集中而乱点鸳鸯谱,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平日里,我们常会对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会做却做错”的现象简单地视作为“粗心”,好像不粗心就没问题了。然而事实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当我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处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搜集、查究、归类和分析后,我才深知“粗心”只是表象而已,究其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致。细细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题目看错抄错,或者因书写潦草而造成看错,如6与0,1和7等;

(2)列竖式计算时数位和小数点没对齐;

(3)答题时不打草稿,却又不认真计算;

(4)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致使连最简单的一位数加、减都会出错等。.细细反思,造成一些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是学生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常态现象,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这个问题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育的完善,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第二方面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个个体的引导,浸润性地加强主观意识的调控,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培养、训练而予以纠正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同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克服答题时不该出现的错误上来,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格外重视,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在我长期的观察、思索和探究中,我摸到了一点门道,掌握了一点规律,我是这样做的:在计算训练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认真核数。毋庸置疑,如果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首先我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必须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的算式进行核对,以免

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其间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数字;②写好竖式与横式核对数字;③写完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核对得数。

2、想——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就贸然下手计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审题完毕,心中一目了然后才能动笔进行计算。另外,计算中必须注意先求准,再求快,着两者关系决不能倒置。

3、算——认真计算。这里的计算涵盖了整个计算的过程,包括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符合规范或老师的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正确、清晰,没有谬误;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以免视觉错误;草稿上的竖式也要做到数位对齐、计算条理清楚;整个计算过程必须精力集中,不急不抢,沉稳、冷静。

4、查——认真验算。每道题计算完毕,不等于已完成了答题任务,还要进行审视和验算。首先要检查计算的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是否抄错;再次,对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并予以确认,发现疑点或错误及时复查并予以纠正。

这其实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我用以上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在我的苦口婆心的不懈的督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的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低级层次”的错误减少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正在逐步养成有序的计算方法和自查方法,形成趋向性的沉稳心态,其结果不仅计算的准确率提高了,速度也快多了。

综上所述,是我在比较长时间的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反思、探索和体会,我努力了,也收获了,我切实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会继续探究,不懈努力的。

第五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训心得

培养学生“又对、又快、又巧”的计算能力,不仅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同事们都发现孩子们计算的错误率都很高。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呢?这学期开学前有幸参加了者淑霞老师的培训,得到一点体会。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计算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艰苦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所以要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首先,在计算之前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计算。如15+5×(1-0.5),学生错误的算成20×(1-0.5),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批改作业及时、规范、认真、不写潦草字等。

第二、理解运算法则,正确运用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就是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或方法),如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等都是运算时非遵守不可的规则,否则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运算法则的掌握是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的基础。而要掌握法则必须先理解法则,只有理解了,才能牢记,也只有理解,才会运用。但牢记了的东西不一定就理解了。如小学生对乘除法则,他们能一字不漏地背得滚瓜烂熟,还能按法则进行一些计算,但是并不懂得运算法则的本质意义,更不懂得为什么在运算过程中非要遵守这一条运算法则不可。所以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进一步回答出:运算小数乘法时,竖式里的小数点为什么不要对齐?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是各因数小数位数的总和?小数除法里为什么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等这些问题。要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把法则表述出来或者加以解释,并能举例说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法则,并在以后的运算中能运用自如。

第三、加强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必须加强练习。练习不同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性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认真的指导学生进行训练,还要善于抓住学生运算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纠正。例如:学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不少学生把它看成末位对齐,而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有些学生往往还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造成相同数位没有对齐。但到学习小数乘法时,写竖式又把相同数位对齐了,而不是把小数看作整数来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能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理解并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练习,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加者淑霞老师培训心得

西宁市杨家庄小学

刘凤梅

下载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题

    寨西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直接写出结果。 (16分) 0.76+2.4= 3-0.83= 1.6÷0.08= 0.42÷4.2= 2.4×3= 9.3÷0.93= 1.3-0.03=......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数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内心深处全面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计算是退......

    小学数学计算培养教学

    情景设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也是小学阶段重点考察的部分,所以应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指导。在此之前,要先对学生计算的情况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25日 本学期,我校王仁国老师于2014年5月21日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1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当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加强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加强 渠县宝城镇第一中心小学罗鑫 如今,在小学高年级段我发现有部分同学计算能力不是很好,很简单的计算题都要依靠计算器,否则就会做不来或者出错。所以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双龙镇黄格小学:曾琴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灵活、自由,思维也变得更活跃。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