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地理第九次教学质检试题湘教版
杭州四中高三年级2012学年第九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卡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左图)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右图)回答1—2题。
1.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路线中,顺序正确的是 A.乙--②--④、⑤ B.乙--③--④、②
C.乙--①--②、③ D.乙--①--③、⑤
2.右图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a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 C.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 D.山地0℃等温线有逐渐下移的趋势 4.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A.高山林带上界升高 B.北坡雪线降低 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D.动物向南迁移
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下图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据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合理的是
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成正相关关系 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成负相关关系 C.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甲省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
C.老龄化趋势明显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地区多年平均状态下地下水对河流补给量随时间的变化。读下图完 成7-8题。
7.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8.关于图中信息的分析,合理的是:
A.泥沙淤积减少使冬春季补给量较大 B.该河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 C.蒸发加强导致6月前后补给量最少 D.副热带高气压使M处曲线向上凸出 9.长城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位于长城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B.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C.云冈石窟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白夜为较高纬度地区特有的不黑之夜,前一天的黄昏尚未结束,次日黎明接踵而来,通宵达旦,天空不黑,故谓之白夜。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地纬度等因素有关。据研究表明:只有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18°,天空才会进入真正的黑夜。如果子夜0点,太阳光在地平线下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8°时,黄昏和黎明便连在一起,形成奇特的“白夜”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北半球白夜现象发生的最低纬度以及该纬度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分别是 A.66°34′N,春分前后
B.48°34′N,秋分前后 C.48°34′N,夏至前后
D.66°34′N,冬至前后 11.下列有关白夜与极昼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极昼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白夜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B.极昼时光照为太阳发出的“本光”,白夜时为太阳经过大气后的折射和散射“光” C.极昼纬度分布范围较小,白夜纬度分布范围较大
D.纬度越低,极昼持续时间越短;纬度越低,白夜持续时间越长
第Ⅱ卷 非选择部分(共160分)
36.(26 分)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主导地位。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多国投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一: 尼日利亚简图
材料二: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国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至2012年底,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类型涵盖建材行业、家用电器、轻工、鞋帽、家具行业、包装材料等领域。尼日利亚是泛美协定成员国之一,产品出口欧美实行零关税,无配额限制。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2)比较迈杜古里和拉各斯气候特征的异同。(10 分)(3)说明粤尼经贸合作区布局于拉各斯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4)尼日利亚北部灌溉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大,指出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并简析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6分)
37.(共3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资料
材料二: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1)分析该地区年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该地年均温的分布推测该省的地势特征。(8分)
(2)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10分)
(3)解析该地耕地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该地作物播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的意义。(12分)
地理参考答案: ACCAD,ACDCC,D
36、(1)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几内亚湾北岸,南部濒临大西洋;位于非洲的西部。(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共4分)
(2)相同点:全年高温,年温年变化小,最冷月均温在20度以上(2 分);降水季节分配都不均匀(2 分);降水都集中在夏季(2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共4分)不同点:迈杜古里比拉各斯气温年变化大一些(2 分);拉各斯年降水量更大(2 分);拉各斯降水量季节分配更不均匀(2 分);拉各斯雨季更长(2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共6分)(3)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2 分);劳动力丰富(2 分);关税优势,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2 分);国家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较好(2 分)。(每点 2 分,满分 6 分)(4)土地沙化(草场退化)(2 分)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营建防护林带(封沙育草);改良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制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防止过牧);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牧(防止过垦)。(每点 2 分,满分 4 分)
37、(1)该地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上东南季风带来水汽(2分);由东南向西北影响减弱,降水减少(2分)。地势南高北低(2分);总体地势起伏不大(2分)。(2)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2分),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2分)。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2分),而蒸发又比较旺盛(2分)。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分)。
(3)耕地减少(2分);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2分);城镇建设(2分);减少水分蒸发(2分);保温(2分);防风(2分)。
第二篇:湘教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单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高一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所担任的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对地理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同,又加上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求知欲不强,这样的情况对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显的较重,并且不易出成绩.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的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的重中之重.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本学期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其中前三单元是本教材的重点,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二.三、方法措施
针对班级参次不齐的情况,试图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试着了解地理这门新的学科,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知识资料,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如手.2、课堂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感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自己的解答过程中找回自信.3、尽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证明教材中的结论.4、抓落实工作,为构建大厦打好根基.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授课阶段2月---4月,第五、六单元,第七单元的前两节)
第二阶段 期中考试复习阶段(4月中旬)
第三阶段 授课阶段(4月底----5月初,第七、八单元)
第四阶段 期末考试总复习阶段(归类、过课本、试题训练)
除了以上的大致安排外,我自己应好好钻研教材,学习大纲,吃透难点知识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外辅导,争取每个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到位.高秀珍 谭蓓蓓 翟崔峰
凡事预先则立,不立则废,轻拂三月的春风,又开始了2014年的教学,想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上绘上绚丽的一笔,就先从通读教材,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开始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32篇,略读课文9篇。全书共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两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分别编排了张衡,陶行知,阿兰。图灵、宋庆龄几个人物的简介,还介绍了清明节、雪顿节的来历及民俗等。在第一、七单元各安排了:“指南针”,分别讲了“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使说话写文章更生动精彩”和“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搜集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五册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单元。他们依次是:多彩的世界、人与动物、科学精神、人与自然、亲情关爱,意志品质、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单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习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综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5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19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四、本学期奋斗目标
1,本学期要扎实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钻研教材教学,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照搬别人的东西,不搞形式主义。
2,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成绩。
3,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家长,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
五,为能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教学措施。
1,教师要树立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要在实践中思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
2,开好新学期的家长会。由于本班学生农村学生居多,家长在教育意识方面有些淡泊,好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程度低,导致好多家长不会辅导孩子。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送到学校就学好学坏就是教师的了。使教师的教学很被动。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二、奋斗目标
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为高中毕业会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和初三不开设地理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
3、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应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
单元
基本规律和原理
与人类关系
宇宙环境
日地关系
地球运动关系及其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利用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资源与灾害
大气环境保护
陆地与海洋
海水运动;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于地貌
水循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制
自然资源和能源
地质灾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
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增强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教学。
2、理解记忆为主,强化训练为辅。
3、结合社会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和年级--届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内容
1.一轮复习选修5(1-3周)二轮复习(重点)(4-14周)
3.三轮复习(15-17周)
三、教学策略
(一)二轮复习基本思路:1.专题梳理,整合迁移
2.纵横联系,适度综合3.优化训练,提高能力
(二)二轮复习基本方法:
1.讲,练,改,评,补五环节。
2.精讲:备课是关键,严格参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进行专题梳理与整合,建立思维导图。
3.精练:试题的编制或改编整合要一定注意其题目的价值及有效性,适量,且针对不同的学情。学生的练在于提高能力和技巧,以及速度和答题规范
4.精批:有练必批,且考试质量分析尤其重要。
5.精评:评知识缺漏,评解题思路,评答题技巧与答题习惯,温故知新。
6.精补:针对错误率高的考题,出变式题,针对系统地理补缺补漏。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三轮复习基本思路与方法
1.基本思路:题目引领,回扣教材
突出重点,堵漏补缺
模拟训练,规范提高
2.基本方法:练,评,补,悟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特别是初三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一教高中三年的目标,为高三出口打下周三坚实的基础。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一,内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五、具体措施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6、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8、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5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湘教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第三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四篇:高三地理教学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魏小民
现就我个人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
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掌握考点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和限定条件,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不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地理试题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二、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1.培养地理计算能力。
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培养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在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区域地图、景观图和逻辑框图 等等。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注重图文转换训练,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
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三、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可以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
2、善于记录,“看”与“想”相结合
要善于记录、整理错题和典型题目,并经常翻阅过去整理的错题集及做过的练习。“看”要结合回“想”进行,要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类型,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重蹈覆辙。
3、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1)限时训练: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课堂上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2)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综合题注重语言的组织方式,回答条理的清晰。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具体做法有: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紧扣考纲,立足基础,切实落实双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答题的策略意识,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多想、多思,在想、思的基础上,加强看和练的针对性,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2014五月份高三地理竞赛试题
高三地理竞赛试题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60*1.5=90分)
6月22日,甲、乙两地处在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甲、乙两地日影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当天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甲、乙两地一定使用相同的区时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甲、乙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2、该地图比例尺为 A.1: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3、在地形剖面图上,水平比例尺不变,垂直比例尺扩大,则 ①.更能体现地表起伏状况 ②.可能会改变山高或河长 ③.会使水流更快,水能更丰富 ④.不会改变坡度大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某日甲地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当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时,则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15ºN,60ºE B.23º26´N,60ºE C.23º26´S,30ºE D.15ºS,30ºE 5.甲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5中数值 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6~7题。
6.沿图5中XY方向所作的900hpa等压面剖面 图,与图6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图5 1
图6
7.下列关于图5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C.A、D均吹偏北风
D.A、D均吹偏南风
下图为经纬网,a为晨昏线,b为纬线,m点为a线的纬度最北点,m,n在同一经线上,且纬度差为90°,此时北京为2010年国庆节19时,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n点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高原,气候干旱 B.植被为热带雨林 C.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地处南太平洋 9.与n点昼长最接近的是()A.24小时 B.0小时 C.12小时 D.无法确定
下图为5N纬线圈附近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丁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据此回答10~11题。
10.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10余万人受伤,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戊、己 11.关于六大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西侧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 B.乙北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丙板块全部位于东半球 D.戊板块跨经度最多 0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 : 40 B.9: 20 C.21 : 20 D.2:20 13.若a 点纬度为南纬70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上升 B.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C.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北迁徙 D.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度 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做14-16题: 14.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A.小溪 B.平原 C.沙滩 D.梯田 15.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16.下列农作物中,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是()A.青稞 B.谷子 C.甜菜 D.水稻
下图是极点为中心的50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7—19题。
17.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南风
18.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9.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A.淮河进入汛期 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 C.南京昼短夜长
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
图8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º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 21.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22.关于下列气压、降水量、地形、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南半球气旋,M点吹东风 B.乙图上的M点可能在我国柴达木盆地的中心地区 C.丙图上的M点位于山脊上 D.丁图上的M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中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某种地理现象。实验步骤:①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的光源)下,保证两个玻璃盘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②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个玻璃盘中;③在塑料瓶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温度计插入其中,并将另一温度计悬挂到另一个玻璃盘上。据此完成23~24题。23.该实验能证明的现象及其正确的步骤是
A.热力环流,①②③ B.地面热容量比较,③①② C.温室效应,②③① D.城市热岛效应,②①③ 24.上述实验结论应为
A.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两盘之间空气交流显著
B.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因为两盘内土壤热容量相同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D.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无法进行比较
下面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B.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26.该经线可能是
0000 A.30E B.120E C.100W D.60W 27.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D.曲线③的最高值在季节相反的另一半球相应纬度也存在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28~30题。
28.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29.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A.地表冷 B.地表热 C.地势高 D.气流上升
30.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1~33题。
31.a位于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32.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33.b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图8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34~36题。
图8 34.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35.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A.我国东部 B.欧洲西部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 36.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A.侵蚀作用 B.内、外力共同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力作用
如图所示,T1、T2、T3表示等温线,t0、t1、t2表示锋形成过程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37~38题。
37.锋形成于()A.t0之前 B.t0时 C.t1时 D.t2时
38.假如T1>T2>T3,则该锋的类型最有可能是()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都有可能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39-40题。
39、该地纬度为()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40、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
41.a、b、c、d、e表示的洋流中,既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
A.a和e B.c和d C.e和c D.b和c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到N点方向与F到E点方向正好相反
B.M到N点方向与F到E点方向相同
C.从F到E点方向是先西北后东南
D.从M到N点方向是向西北
图13,大圆为晨昏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0,M点的纬度为7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完成43~44题。
图13 43.若M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0°N,20°W)B.(30°N,160°E)C.(20°S,20°W)D.(5°S,160°E)44.若P为南极点,弧线MQN为昏线,则北京此日的昼夜状况为()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以上都有可能 下图是两个“半球的极地俯视图”,左图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右图箭头为极地东风带的位置示意图,回答45~47题。
45.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6.如果阴影部分同时表示夜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长江流域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此时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此时扬州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此时悉尼昼短夜长,冬雨绵绵 47.若同时地球在公转轨正道上朝近日点运动,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20分 C.3月22日3时20分 D.9月23日15时20分
通常近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读春分日某地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48~49题。
48.若该地为利马(12°S,77°W),则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A.6时前后 B.11时前后 C.14时前后 D.19时前后
49.假设此逆温层常年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
有终年积雪,则此座高山的海拔估计在()A.3000米以上 B.4000米以上 C.5000米以上 D.6000米以上 读下图,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50—51题。
50、图中各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高考资源网
A、③④①③
B、③⑤①④③
C、③②④①③
D、②④①⑤ 51.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
A、①-天然气
B、②-煤炭
C、⑤-大理石
D、⑥-石油 读45°N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52~53题。
52.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冰川刨蚀
53.图中海岸地带不容易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 C.沙丘 D.沙洲
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图(单位:千米/小时),回答54~56题。54.该图所示位置在()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高纬度 55.图中等值线弯曲由地势高低引起,则M和N一线不可能()A.N为山谷 B.M为山谷 C.N线发育河流 D.M线比周围地势高
56.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则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7.下列地质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58.下图中图甲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沿PQ线作地形剖面图不可能是图乙中
图2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下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300公里,乙地降水多于甲,年太阳辐射少于甲。读图回答59-60题。59.此时甲、乙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炎热干燥
B.甲地温和多雨
C.乙地炎热干燥
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
60.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形成年代久远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图中大陆架面积小 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沿经度方向延伸
二、双项选择题(5*2=10分)
图9为我国某地区的河流(有可能是季节性河流)分布图。回答61-63题。61.图示地区可能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双)A.山河相间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河网稠密
62.图示地区的地形形成可能由于(双)A.地堑山地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
D.地垒谷地
63.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地区是(双)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64-65题。
64.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双)
A.该地区地形类型为山地 B.图中显示出该地区的最大高差范围为50~250m C.该地区地形类型为丘陵 D.图中显示出该地区的最大高差范围为100~200m 65.若图中发育了一条较大的河流,其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是(双)
A.由南向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向东 D.由西南向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