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全 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年级下册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
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
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
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 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认识图形
(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二篇:新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学年三(教 学 计 划
2)班数学上册
2010
2010-2011学年三(2)班数学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01 ~ 10.26:旋转
10.27 ~ 11.27:圆
11.28 ~ 12.01:概率初步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12.03 ~ 01.25:第二十七章
第三篇: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班和班数学课程。两个班共有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
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
课时1.数一数 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3.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5.分类(2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8.认识钟表(2课时)
9.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0.总复习
第四篇:新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案精华
小学数学辅导网http:///
课堂作业设计:
11-9-2=19-9-5=18-9-7=17-9-6=
14-9-3=15-9-4=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8+3=8+7=8+4=8+6=8+5=8+8=8+9=8+10=
13-9=16-9=12-9=11-9=15-9=18-9=17-9=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8+()=1412-8=()14-8=()
8+()=158+()=1715-8=()17-8=()
3.交流汇报算法
12-8=16-8=13-8=17-8=
14-8=11-8=16-8=17-9=
7+47+67+57+77+97+8
7+()=11 7+()=137+()=12
7+()=157+()=167+()=1
4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
出示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出示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
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15-6=17-9=14-7=11-5=
11-9=14-6=16-7=12-3=18-9=
2、看图填算式:?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有15个
12-4=8
12-8=4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15-8=15-7=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第五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今天小编给各位整理了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四篇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二
为使今后更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使学生的身体、思想、文化、智力等同步发展,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分类与比较、10以内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法、图形与位置、共八项内容。在教每项内容时,首先结合情境图展开你说我讲的活动,加强练习、训练好、巩固好所学内容,单元结束进行回顾整理让学生谈一谈本单元的收获,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扎实学牢固,系统地掌握好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达到学而实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认读写20内的数,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会用〈、〉、=、了解含义。
(2)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通过事物辩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上面、正面、侧面。
(4)学会简单的按给定的标准对物体比较和分类、加深对分类、比较、的理解。
2、数学思想:
(1)用20内数描述身边的事物,理解数学的意义,形成数的观念,在比较数的大小中建立学生的符号感。
(2)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多样化计算。
(3)认识几何形体,确立位置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1)能用20内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20内数的加法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问题中,培养合作意识。
4、感情与态度:
(1)在他人的帮助下,对身边的事和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越来越喜欢数学。
(2)在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
学生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及多样化计算,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法的含义。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达到熟练计算的能力。
四、学生分析:
所教的一年级有学生38人,面对刚刚入的小学生,真好比是一张白纸,什么不知道,但有部分学生常常只会哭鼻子,家长常常送不下,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这需要教师做大量工作,应采取一系列的相应的措施,把学生待入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愿学的舒适环境中,调节好积极上进情绪。
五、采取的措施:
1、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
2、教学中要体现开放性教学,采取多样化教学,解决问题也要采取多样化教学。
3、对后进生要耐心教育、认真辅导、热心关切。
4、注意评价的改革,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
六、课时安排
起止时间 周次 学习内容(页数)
9.1 一 新生入学前的德育教育
9.4-9.8 二 6-12
9.11-9.15 三 12-18
9.18-9.22 四 18-24
9.25-9.29 五 巩固
10.2-10.6 六 国庆节放假
10.9-10.13 七 24-28
10.16-10.20 八 28-36
10.23-10.27 九 36-48
10.30-11.3 十 48-54
11.6-11.10 十一 54-60
11.13-11.17 十二 60-66
11.20-11.24 十三 66-72
11.27-12.1 十四 72-78
12.4-12.8 十五 78-84
12.11-12.15 十六 84-90
12.18-12.22 十七 90-96
12.25-12.29 十八 96-102
1.2—1.5 十九 102-108
1.8—1.12 二十 108--114
1.15-1.19 二十一 114--120
1.22—1.26 二十二 迎接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14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四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1)班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女生32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