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时间:2019-05-13 00:2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第一篇: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 ●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社会应对新课改多些包容

今年是我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的走向如何,学生应如何面对今后的高考?11月4日,借第三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的机会,记者采访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和浙江省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张金良,他们站在数学教研的全局角度,重点对高中数学学科的课程改革和高考评价的现状、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关于数学新课改—— 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

据人教社的章主任介绍,今秋,全国有5个省、市进入高中新课改,浙江省是其中之一,至此,全国进入高中课改的省(市、区)已达10个。明年起,新课程改革将由“申报进入”改为“规划进入”,这意味着新课改近两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高中数学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双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与实践的联系。实践不是生活,因为高中数学学习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它的抽象性更高,因此,我们要更加注意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适度性,这是高中数学老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章主任如是说。

在观摩了几十节来自全国的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后,结合前段时间高中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观点:高中数学教学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在课改的进程中,数学课堂片面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情景化、生活化,导致课堂中数学内在的、本质性的内容减少。另外,还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的深层思考。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不够。他们认为,数学本身是有魅力的,要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保持长久的数学兴趣。

省教研员张金良老师告诉记者,我省今秋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面对新课程,老师手头可用资源非常有限。为此,省教研室组织专家,编写了介于教材与课标之间的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包括教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建议;同时,编写了与新课程同步使用的作业本。下一步,省里还将对一线教师进行更细致的课前培训,这种培训将更关注课堂教学,具体到每节课该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都有详细讲解。培训中,人教社的教材编写专家也将与教师一起交流。另外,设想在有关刊物上开设“课改之窗”、在网络上建“课改博客群”,与一线教师互动,共同探讨新课程该怎么教。关于新高考—— 我省高考大纲估计明春出台

据介绍,教育部2007年的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已经出台,首批进入高中新课改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明年将按这一考试大纲进行高考。章建跃主任告诉记者,对于选修部分,这些地区将根据考纲,自主确定考试专题和要求。其中,数学学科包括文、理科必须内容和不等式选讲、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3个专题,从目前看到的4省区高考方案来看,他们对此三专题的选择和要求各有不同。另据记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消息,对这3个专题的高考,有的省干脆不考,有的省区只考其中1个专题,还有的甚至题型都定了,比如只考选择、填空等。

章主任称,“在编写课标教材中,专家更多关注学生通过对数学概念、原理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在理解,更好地把握高中数学,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教学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搞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在追求高考好成绩中,我们再不能涸泽而渔,以消耗学生资源(包括智力、身心资源)为代价换取高分。”

张金良老师认为,新课改的成果如何,与评价机制即高考怎么考密不可分。他建议我省高考数学学科的考试模式变动尽可能不要太大,难度也不要太高。预计明年上半年出台的我省新高考教学大纲,会遵循省教研室编写的各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指导意见,新高考应该与目前的课堂教学相匹配。

采访中,专家认为,全社会应该对新课改更加包容,因为教育改革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对数学学科来说,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学生会解几道题,而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情感,特别是理性精神!

第二篇: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1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摘要:高科技的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的改变,也就对教育发出了强烈的挑战,而新课标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吁中应时而生,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

关键词:教育 高中数学 新课程 新课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我省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远比课程内容的改革难得多。鉴于此,就一年多来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理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合拍。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但是,多年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已落入了“刚开始模仿别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怪圈。,概念由教师直接给出通过习题强化提高,在给学生纠错中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虽教学成绩不错,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不到体现。“拿学生的汗水去弥补教师授课方式的不足”,实在是一件憾事。

第三篇:高中数学新课改总结

高中数学新课改总结

炎炎夏日,新课改的培训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的感受是:新课改合理保留原来的教学内容,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把对学生的教育由原来的模块式教学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已有一些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让学生能适应社会,从而回报社会。

新课改的变化: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新课改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外,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种能力也是新课改所培养的。

1.选择能力的培养

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教材和课程,如同“课程超市”一样,给学生完全自主的选择空间。并不是说开了这么多科都要学,而是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来学习。每所学校都将组织老师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承担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任务。这些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加以指导,而家长也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潜质和长处,尊重并根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进行人生规划指导。

2.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批判能力的培养

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教材和考试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教材写的都是真理,没有一点点批判意识。而新课改提倡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主动去探索,去认识,并有意识地去培养批判能力,这是之前所做不到的。批判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课程的合理,科学的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与新课改教学分析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转变、倡导,是否抛弃否定一切?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的多样化,建立合作、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是否排斥传统的教育教学?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的精华部分也要简单的全盘否定吗?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是否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不敢讲不能讲?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要?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综合化,是否排除必要的单元测验与试卷考试?如果我们失去了必要知识技能的达标,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会不会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倡导信息技术、现代媒体的大力推进,是否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难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就没有一点用武之地了?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把新课改的理念能和自己的实际教学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梳理。我相信新课改最终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匪浅的!

第四篇: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师生的角色应科学定位,其意义是深远的。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新课程实施多年来,教师和学生收益匪浅。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教学民主化,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和归纳加强了,同时立足基础,抓好双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促进了数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立足基础,抓好双基

双基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就当今高考而言,双基仍然是主要内容,在实验区试卷中也不例外。所以要加强双基教学,尤其要加强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方面的教学。但在实施双基时,绝不能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搞题海战术。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利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它的本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数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永远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教师那里的知识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前的高考试题,灵活多变,所以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把学生在例题和习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慢慢学会了思考,变得灵活机智。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解数学;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克服思维定势,推进开放探究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套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很大程度上的归纳和模仿练习造成的。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老师习惯把一些问题分类整理、归纳已介绍解题的一般方法,实际上这样学生是欢迎的,因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再加上经常性的模拟练习,对一些问题的解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旦题型变了,就束手无策。在教学中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选遍一些因思维定势而出错的题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六、恰当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应该努力拿来用,不可忽视信息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工具都应该积极采用。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例如,算法初步作为必修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有关内容的整合。又如,统计中数据的处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整合,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课改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新课程还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

第五篇: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高中数学必修一首先接触了函数,那么首先增加函数定义的理解。在《求函数零点的近似解二分法》的情景引入上,我从举例我们乡镇通讯电路突然发生了故障,检修人员要快速查出故障所在并休好电路出发,请学生帮检修人员设计一个快速查出故障点的方案。学生如身临其境,积极动脑思考,纷纷想出方案,很自然引出二分法。所以:

一、情景引入既有现实意义,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并使问题更简洁易。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比如《对数的运算法则》一课,通过几组特例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猜想出积的对数等于对数的和 即logaMN logaMlogaN

引导学生转化到指数运算去证明。然后分析公式 推广 1:n个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n个正因数对数的和。则n个正因数M的积的对数等于n个正因数M的对数的和。即n个正因数M的积的对数等于正因数M的对数的n倍

logaMnnlogaM

2:n为正数推广到n为实数。则logaMN1logaMlogaN1logaMlogaN 即logaM/N logaMlogaN,即商的对数等于对数差。

这样以积的对数等于对数和这一公式为跟,推广引申就得到了其它几个公式,形成网络使学生容易记忆,并好证明。不用再象书上那样独立证明那样繁琐麻烦,凌乱。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徬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下载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从国际......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是对数......

    高中数学新课改教材目录

    高中数学新课改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最终定稿)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成都市新都区香城中学数学组 张荣 前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材料)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从国际......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2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10月14日和15日我参加了省举办了送教下乡活动,共观课3节,讲座一个。这次学习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王老师的这次送教下乡,......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环县四中 耿海龙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更好落实新课......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在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数学新课程的......